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十章 六经辨证

[日期:2012-12-27] 来源:  作者: [字体: ]

第十章  六经辨证

    第一节.三阳阶段

    六经辨证是东汉(公元25^-220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的纲领。它将外感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证候,以阴阳为纲分为两大类病证,并根据临床表现的病变特点,又划分为六个证型: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合称三阳;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合称三阴。以此说明病变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病势趋向,以及六类病证之间的传变关系。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基础。实际上,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十二经的病变。但由于其重点是分析外感寒邪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传变规律,所以其范畴较脏腑辨证要狭窄得多。

    六经辨证从病变部位分,太阳病主表,阳明病主里,少阳病主半表半里。而三阴病统属于里。从邪正的关系分,三阳病多实,三阴病多虚。在治疗原则上:三阳病重在祛邪,三阴病重在扶正。因此,六纲辨证,既是区分证候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

[太阳病证]

    太阳主一身之表,统摄营卫,具有防御病邪侵袭的能力。

    主要脉证为恶寒,发热,头颈强痛,脉浮。由于患者的体质强弱不同,病邪性质和感邪的轻重也不一样,所以太阳病证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临床上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种证候:

    (一)太阳中风证风邪袭表,又称表虚证。

    1.主要证候: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2.治疗参考:解肌驱风,调和营卫,方如桂枝汤。

    (二)太阳伤寒证寒邪袭表,又称表实证。

    1.主要证候:恶寒发热,头颈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2.治疗参考: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如麻黄汤。

[阳明病证]

    阳明病证是正邪斗争的极期阶段。阳明经属胃和大肠。阳明主燥,所以外邪传入阳明胃肠多化燥化热,表现阳亢热极的证候。由于体质差异和邪气侵犯的部位不同,所以阳明病有经证、腑脏之分。

    (一)阳明经证太阳病已罢,邪气入里化热。

    1.主要证候: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四“大”症为其特点),不恶寒,反恶热,面赤

气粗,心烦燥扰,舌苔黄而干。

    2.治疗参考:清热生津,方用白虎汤。

    (二)阳明腑证

    1.主要证候:便秘,腹满痛,拒按,身热,午后潮热,烦燥谵语,甚则神志不清,或循衣摸床,舌苔黄燥或苔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2.治疗参考:荡涤澡结,方如大承气汤。

[少阳病证]

    少阳病证是邪气末除正气已虚,病邪内侵,结于胆腑,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又称半表半里证。

    1.主要证候: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目眩,口苦咽干.舌苔白,脉弦。

    2.治疗参考:和解表里,方如小柴胡汤。

    第二节  三阴阶段

[太阴病证]

    太阴为三阴之屏障,病入三阴,太阴首当其冲。太阴病主要是脾的寒湿证,病变在里。多因三阳病治疗失当而引起,也有外邪直接侵犯的。

    由于是太阴脾与足阳明胃,同居中焦,又互为表里,经脉维系,脏腑沟通,其病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而有虚实之分。腹满而痛,是太阴、阳明共有症状;太阴之腹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属虚。阳明为腹满硬痛,持续不减,拒按,属实。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

    1.主要证候:腹满呕吐,食欲不振,愎泻,口不渴,腹痛阵发,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或缓。

    2.治疗参考:温中散寒,方如理中汤。

[少阴病证]

    少阴病是心肾两脏功能衰退性病变,可由他经传来,也可直中。少阴经内连心肾,心为火热之脏,属阳。肾为寒水之脏,属阴。因之邪犯少阴,即可从阴化寒,又可从阳化热。

    (一)少阴寒化证

    1.主要证候:恶寒蜷卧,精神萎糜,手足厥冷,下利清谷,欲吐不吐,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舌淡苔白,脉沉微。

    2.治疗参考:回阳救逆,方如四逆汤。

    (二)少阴热化证

    1.主要证候:心烦不寐,口燥咽干痛,小便黄,舌尖红赤,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2.治疗参考:滋阴降火,方如黄连阿胶汤。

[厥阴病证]

    厥阴为阴之尽,阳之始,阴中有阳。病至厥阴,为疾病最后阶段。由于正气衰竭,阴阳调节紊乱,因此证候比较复杂,表现为寒热错杂,厥热胜复。若阴寒由盛转衰,阳气由虚衰而转复,则病情好转。若阴寒盛极,阳气不续而先绝,则病情重笃而垂危。

    1.主要证候:口渴不止,饥而不欲食,寒热错杂,四肢厥冷,心下剧痛,呕吐蛔虫,舌苔白腻,脉弦数。

    2.治疗参考:调理寒热,和胃安蛔,方如乌梅丸。

    六经的传变——根据上述划分的六个病证发展变化,可分为表里传变和并合传变两种类型。

    (1)表里传变:包括循经传和越经传。①循经传:太阳病证,如向里发展则传入阳明,阳明病证如向燥发展,可传至少阴,如向湿和寒证转化,可转入太阴或少阴。太阳病证也可向寒热错杂证发展,可以由少阳到厥阴。所以说少阳和厥阴是单独的证候类型,形成上述不同的传变,主要取决于体质强弱、外邪的质量的多少,以及治疗情况。②越经传:就是不按原来太阳、阳明、少阳顺序传变。从太阳直传人少阴或不经过三阳,直接出现三阴病证,称为“直中”。

    (2)并合传变:包括“并病合病”和“寒热错杂”。

    ①并病合病:并病是指一经的证候尚未消失,而另经证候已经出现,如太阳和阳明并病。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如三阳合病。②寒热错杂主要表现在少阳和厥阴阶段。由于寒热错杂,其证候常是虚实互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