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七章 八纲辨证

[日期:2012-12-27] 来源:  作者: [字体: ]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表证与里证

    八纲是中医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学心悟》说“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四诊收集起来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加以归纳、分析、综合,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这个过程叫辨证。表里辨别病位的深浅;寒热辨别病证的性质;虚实辨别邪正的盛衰;阴阳则为统摄其他六纲的总纲。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础,下面把八纲分成四组,对比地加以介绍。

[表证]

    表证,是病位浅在皮肤、肌肉、经络的一类症候,一般是指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其证候表现:以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鼻塞、咳嗽、头痛、四肢酸痛,其中,发热、恶寒、脉浮是表证的特征,可见于多种热性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及流感、麻疹、流脑等疾病的早期。表证中有表热、表寒之分。

    (一)表热外感热邪。

    1.主要证候:发热、恶寒、热重寒轻、无汗或有汗不畅、口微渴、咽痛、喉痒、咳嗽、气促、舌尖红、苔薄白薄黄、脉浮数。

    2.治疗参考:辛凉解表。药物如菊花、薄荷、桑叶、葛根、牛蒡、连翘、桔梗等。

    (二)表寒外感寒邪。

    1.主要证候: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无汗或少汗、骨节酸楚、舌苔白、脉浮缓或浮紧。

    2.治疗参考:辛温解表。药物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杏仁等。

[里证]

    里证,是指病邪由表入里累及脏腑。此时表证已解,已无恶寒症状而出现高热或潮热、神昏、烦燥、口渴、腹胀或痛、大便泄泻或秘结、小便短赤或不利、舌苔黄、脉沉数等。另一方面,各种内伤病都是里证。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怔忡;脾病的腹胀、腹泻。里证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不仅有寒、热、虚、实之分,而且因不同脏腑而异。里证一般不恶风,不恶寒,一般为沉脉,舌质多有改变,舌苔多黄或黑,可见于热性病中后期和内脏疾病如溃疡病、慢性肝炎、慢性肠炎等。

    (一)里热  内热炽盛。

    1.主要证候:面红身热、口燥渴、喜冷饮、烦燥多言、便结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有力等。

    2.治疗参考:清热泻火。药物如石膏、知母、芦根、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寒水石等。

    (二)里寒  阳虚或寒邪中里。

    1.主要证候:面色苍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静而少言、形寒肢冷、尿清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等。

    2.治疗参考:温阳散寒,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细辛、小茴等。

    第二节寒证与热证

    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盛则热,阴盛则寒”,辨明寒热,实际上就是辨别阴阳的盛衰,凡由寒邪引起或因阳气不足所产生的机能减退,阴气偏胜的症状,是为寒证;凡由热邪引起,或因其他病理变化所产生的机能亢奋,阳气过盛的症状,是为热证。辨明寒证、热证,是临床确定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重要依据。

[寒证]

    寒证,是外感阴寒之邪,或内伤久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腹泻、慢性肾炎等脾、肺、肾功能减退)引起阳气耗伤,阴邪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1.主要证候:恶寒喜暖,不发热,口淡不渴,腹痛喜热按,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滑,脉沉迟无力。

    2.治疗参考:温以祛寒,用温性、热性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葫芦巴等。

[热证]

    热证,多由外感火热之邪(如急性扁桃腺炎、肺炎、急性肺脓疡或外科感染),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火,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如急性胃肠炎、细菌性或阿米巴性痢疾)所致。

    1.主要证候:高热、烦燥谵语、多汗、口渴喜冷饮、咳嗽黄痰、喘运气粗、腹痛拒按、小便短赤、灼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症状。

    2.治疗参考:清热泻火,一般采用凉性、寒性的药物如石膏、知母、黄芩、银花、大青叶、大黄、黄连、黄柏、板蓝根、山栀、蒲公英、连翘。

[寒证热证的鉴别]

    辨别寒证与热证,必须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全面分析,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主要根据:恶寒与恶热、口渴与不渴、面色的红与白、四肢的冷与热,以及二便、舌苔、脉象作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寒证和热证可能反应于人体全身,也可能只反应于局部。如热在上,多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干、思冷饮。热在下,多见大便秘结、小便灼热、疼痛。寒在上,多见饮食不化、上腹隐痛、口吐清涎。寒在下,多见下肢清冷、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局部的寒证和热证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参差出现,如上寒下热或上热下寒,这与人体各局部器官对同一致病因素产生不同的反应有关,形成寒热错杂。有时还会出现表寒里热(寒在于表、热在于里)或表热里寒的寒热错杂的表现,或出现一些假象,如热证见寒象或寒证见热象,出现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的错综复杂证象,需要认真仔细去辨证。

    第三节虚证与实证

    虚、实是指正、邪的盛衰。虚指人体正气(抗病能力)虚;实指邪气(致病因素)盛。“正气”与“邪气”的虚实消长,是互相联系的,如正气充足,就能驱除邪气;邪气过盛,也会消耗正气。所以虚证与实证的互相消长,取决于正气与邪气力量的强弱。辨别虚实,是临床治疗采用扶正或祛邪的依据。

[虚证]

    虚证,多发生于重病、久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多表现为生理功能减退的症候:如面色苍白、少气懒言、消瘦乏力、食少自汗、精神不振、动则心悸、舌淡无苔、脉细弱无力等,可见于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原性心脏病、内脏下垂、肝硬化和各种原因的贫血,以及热性病后期(如伤寒、出血热的恢复期)。虚证又有阴虚(虚热)、阳虚(虚寒)、气虚、血虚及五脏虚之分,其临床表现不一,难于概全,下面介绍气虚与血虚。

    (一)气虚

    1.主要证候:倦怠无力,动辄自汗,面色虚浮,声音低沉,气短,或不思饮食,或食后脘腹胀满,脱肛,舌苔白,脉弱或虚大。

    2.治疗参考:补气,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

    (二)血虚

    1.主要证候:面白或萎黄,唇淡,指甲无华,心悸,头晕,四肢发麻,舌淡无苔,脉芤或沉细。

    2.治疗参考:养血,药物如当归、熟地、阿胶、白芍等。

[实证]

   实证,多发生于疾病新起,病势较凶。由于病邪过盛,机体功能及代谢亢进以及部分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出现的病证。其表现为:形体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胸腹胀满,疼痛拒按,或肿块积聚,大便秘结,舌苔较厚,脉宏有力等。可见于多种热性病(如大叶性肺炎、胸膜炎)和肿瘤、胃扩张、肠扭转、卵巢囊肿、痛经等。实证又分寒热。如肺脓肿、发热、口渴、喘咳胸痛、脓痰壅盛、舌红苔黄厚、脉数有力是里热实证。如肠扭转,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辗转呻吟、呼号转侧、面青肢冷、舌苔白厚、脉沉紧有力,属里寒实证。下面介绍气滞和血瘀。

    (一)气滞

    1.主要证候:声高气粗,胸闷胁痛,痰多气促,脘腹胀满,腹痛便秘,舌苔多黄,脉弦滑有力。

    2.治疗参考:行气导滞,药物如郁金、枳实、半夏、厚朴、橘红、苏子等。

    (二)血瘀

    1.主要证候:外科的痈疡肿痛,跌仆瘀肿及心前区痛,经期、产后腹痛拒按,面唇暗滞,舌色紫暗、脉涩等。

    2.治疗参考:活血祛瘀,药物如桃仁、红花、赤芍、当归、丹参、蒲黄、五灵脂、川芎等。

    辨别虚证、实证,主要看病人形体的壮弱,精神的好坏,声音气息的强弱,痛处的喜按与拒按,以及舌苔、脉象等方面。

   第四节  阴证与阳证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其运用大可概括整个病情,小可用于分析一个症状。阴阳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它概括了其他六纲,即把里证、寒证、虚证归于阴证,把表证、热证、实证归于阳证。同时也包括人体阴液亏损(阴虚)和阳气不足(阳虚)的证候。临床应用八纲辨证的一般顺序:首先辨别表、里——找出病变部位;然后辨别寒、热、虚、实——分清病变性质和正邪盛衰,最后再分以阴、阳加以总概。

[阴证与阳证]

    (一)阴证指体内阳气衰虚和寒邪凝滞的病变和征象,即虚、寒证表现。

    1.主要证候:精神萎糜、面色苍白、晦暗、四肢不温、卧喜蜷缩、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静、不渴或喜热饮、腹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舌苔润滑、脉象多沉迟细弱,以及外科感染而不红、不肿、不热、不痛或塌陷不起。

    2.治疗参考:由于阴证包括寒证、虚证、里证,在治疗上分别应用散寒、补虚、和里等药物。

    (二)阳证指体内热邪壅盛,阳气亢盛的病变和征象,即实、热证表现。

    1.主要证候:精神亢奋,面色发红,身热肢温,卧喜伸展,气粗多言,语声洪亮喜动,口渴喜冷饮,腹痛拒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象多洪数有力,以及外科感染,有红,肿、热、痛。

    2.治疗参考:由于阳证包括热证、实证和表证,在治疗上分别应用清热、泻下、解表等药物。

[阴虚与阳虚]

阴虚指阴液亏损。“阴虚生内热”,常说的虚热即指此。阳虚指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般说的虚寒即指此。两者虚证鉴别于下:

类型

临床表现

舌象

脉象

阴虚

午后潮热、两颧发赤、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盗汗、咽干口燥、尿短黄、大便干燥(交感神经功能偏亢表现)

舌红少苔

细数

阳虚

形寒肢冷、面色暗淡、神疲乏力、自汗、口不渴、尿清长、大便溏泻(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表现)

舌淡苔白

 

    阴虚与阳虚与脏腑是不可分割的。因之,不同脏腑的阴虚、阳虚还反映有一定的证候(详见脏腑辨证)。










[亡阴、亡阳]

亡阴、亡阳证是疾病过程中的危重症候。亡阴是由于体液大量消耗所出现阴津衰竭的病变和证候,即现代医学热休克表现。亡阳指体内阳气严重损耗而表现阳气虚脱的病变和证候,即现代医学的冷休克表现。两者鉴别如下:

类型

中医症状描述

舌象

脉象

西医表现与机理

亡阴

(热休克)

汗出而粘、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烦燥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

舌红而干

细数无力

皮肤温热潮红、小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床灌注良好、心输出量不下降或升高

亡阳

(冷休克)

汗冷如珠、呼吸气微、身畏寒、四肢厥冷、精神萎钝、面色苍白、喜热饮

舌淡而润

脉微欲绝

皮肤发冷苍白、小动脉收缩、腔静脉压下降、心输出量降低。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