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二十一章 妇产科疾病治疗研究

[日期:2012-11-22] 来源:  作者: [字体: ]

第二十一章 妇产科疾病治疗研究

    第一节  胸痛穴在妇科急症中的应用

    胸痛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又是常用的特定穴。具有舒膈理气,清心宁神,宣痹解郁,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等多种作用。主治心、脾、胃的疾患,它不但主治胸腔疾病,也是治疗腹腔内诸疾的要穴,其治疗范围颇广,疗效亦高,为急诊常用要穴。故在救治妇、儿、内、外各科急症中,起到了斩将夺关的作用。笔者就1 990年至今在妇科急症中的应用,择其要者,浅谈其临床应用之体会。

    1.气滞血瘀痛经

    孙某,女.21岁.1 990416日门渗,患者自述,每次经行淋漓不畅,置少色黑,带有血块,少腹绞痛.周身汗出,有时卒然昏厥,胸胁乳房作胀,虽多方隶治,收效甚徽,特来我处就诊。观其面黄汗出,痛苦面容,坐立不安,舌质紫黯,边有敲在瘀血点,脉象沉弦。诊为气滞血瘀痛经。取胸痛穴,配肾病穴(双),强刺激(以患者最大耐受度)行针,留针5分钟,自觉少腹板硬消失,稍有重坠感,留针30分钟,行针4次面痛止。为巩固疗效,次日又针1次,并少进活血化瘀之品“失笑敢一而痊愈。嘱其每逢经前针刺12次,续针两月,经潮时仅有腰酸,少腹隐痛.余无不适。随访至今,不再复发,

    2.妊娠中暑症

   陈某,女,26岁,1 992815日中午1 230分急诊。患者妊娠3月,恶心纳呆20余日。上午在棉田冶虫,烈日之下,酷暑炎蒸.既没戴草帽.叉无茶水,于12时许,突然头晕眼花,昏例在地.不省人事。余闻讯后,急赴现场.群众已经将其移至树阴,观其病情,乃中暑休克。速刺胸痛穴(双)配急救穴.强刺激手法,泻其暑热.人针即苏醒,又酌饮茶水,观察半小时,神志清明,一切如常,出针后返回家中。

    3.妊娠恶阻

    王某,女.21岁.1 991322日门诊。患者平素体弱.妊娠2月余,恶心呕吐频繁.神疲思睡,不患饮食.呕吐清涎甚或胆汁,服药难,输液效微.特来就诊。察其面容憔悴,舌投苔白,脉弦滑无力,此乃妊娠恶阻.脾胃虚弱,冲气上逆为患。针刺胸痛穴(双),平补平泻,进针5分钟后,恶心大减.留针30分钟,行针3次。呕吐已平,次日又针1次,恶心呕吐皆除,食欲增加,随访半月,一如常人。

    4.妊娠呃逆

    伊某,女.28岁,徐州养牛场工人,1990101 1日门诊。患者妊娠5个月,2天前夫妻发生口角,次晨起床后呃逆连声,声音响亮,不时太息.时有哭笑,不被饮食,针药无效,特来就诊。观其病情.患者双目紧闭,神志恍惚,躁动不安,舌红苔白,脉弦滑有力。诊为肝郁气滞,胎气上逆之妊娠呃逆。速取胸痛穴(双)配急救穴,针后反复强刺激.提插捻转2分钟,呃逆太息皆止,神清啼止.诸证顿脒,惟感腹部不适,胎动难安。出针后随以疏肝理气,养血安眙之法善后调理而愈。随访3日,一如常人。嗣后足月顺产一子,居家欢欣。

    5.产后血晕

    刘某,女.32岁.1 99 14231 1时急诊。患者平索体弱,于上午1035分分娩.胎盘滞留不下,失血过多,突然头晕跟花,面色苍白.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苔薄白,脉浮大而芤。诊为产后血晕,出现气虚血脱之势,速取胸痛穴(双)配急救穴、腹痛穴(双)针刺抢救,一分钟后苏醒,呻吟不止,述其心悸,愦闷不适,留针40分钟,平补平泻行针5次,诸证消失,转危为安。出针后行胎盘剥离术等法善后而愈。

    6.急性乳腺炎

    闫某.女,22岁.1 994618日门诊。患者左侧乳腺炎3天。曾用抗生素输液等法冶疗,未见效果,今特来我科就诊。患者左乳房肿块如鸡卵.红肿热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全身不适。体温39-6 C.脉搏98欢/分;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16.8×l09L,中性86“,淋巴1 4“。舌红苔白,脉弦滑有力。此乃气血郁阻为患之急性乳腺炎,予以针刺胸痛穴(双),行强刺激手法,泻其实热.间时令其轻揉乳房肿块。10分钟后感全身舒适,局部疼痛减轻,行针2次后,自觉明显好转,留针30分钟,行针4次,疼痛消失。嘱其回家后做轻度按摩,次日又复针1次,诸证皆除,身体康复。

    7.低血压性休克

    于某,女,25岁,1993817日急诊。患者夫妇昨日来徐旅游,今日上午1 l时许,在徐州市百货大接三搂突然昏例,其爱人焦急万分,围观群众束手无策,时逢笔者出差遇此,询问病情,其爱人述说该女有低血压病史,又因怀孕,旅途休息不足,突感心悸眩晕.卒然昏噘。观其颜回苍白,双目紧闭,呼吸急促,冷汗淋漓,双手冰冷.脉象细微,察其病急,又无针药,余急用右手拇、食两指头对掐患者胸痛穴,行掐压按揉,由轻到重,片刻苏醒,又继续按压2分钟,患者感酷麻上行至肘臂,诸证消失而愈。

    8.癌症性抽搐

    王某,女,42岁.1 994628日门诊。家人代述:1小时前困邻里纠纷而恼怒,突然神昏不语,牙关紧闭,手足抽搐,抖动不已,喘急憋气,身体强直,急速来诊。当时脉象弦滑有力,心率110次/分,瞳孔对光反射正常。诊为癔病性昏厥抽搐。速取胸痛穴(双)强刺激,捻转提插2分钟后,喘息渐平,抽搐渐止,神识渐轻。1 0分钟后.随着病人的哭泣,气机得以舒展,诸证悉平,病瘥而愈。

    9.讨论与休会

    妇科急症和其他各科急症一样,来势急骤,变化于瞬息之间,救治方法,要求争分夺秒,迅速可行。当病情较急.煎药费时,或病人神昏无法服药之时,针灸确能急病急治.立竿见影,可收“除疼痛迅若手捻,破部结涣如冰释’’之速。且针灸简便易行,随时随地均可应急,故临床治疗妇科急症,余多以针灸应急治之。

    急病发作,常非独立之症状,往往诸证蜂起。针灸之前.要先辨明虚实,正确分析之。“急则冶其标,缓刚治其本”。在治疗妇科急症中,首先解决最关键、最突出的证候,抓住抢救时机。实践证明,单用一穴,可治疗所属脏腑的疾病,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叉可兼冶其他脏腑诸疾,再加运针手法不同,补虚泻实,在急症的治疗中,多可立挽危局。

    胸痛穴属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互为表里,它不但主治胸腔疼痛,也是治疗腹腔内诸疾的要穴。《标幽赋》中就有“胸满腹痛刺内关”的记载。《玉龙歌》也说:“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所以古人称-三焦为阳气之父,心包为阴血之母”,两者有统调全身气血的重要作用。两者配台.具有宣导三焦之气机,调整脾胃之运化功能.对血凝气滞所引起的诸多急症,多可立见神功。

    在妇科急症的治疗中,辨证必须精细,施治要突出“急”,“安”。审证求因是急症辨治之关键。上述举例,充分说明这一问题。如例一痛经,取胸痛穴宁心安神,和胃理中,调气镇痛,配三阴交疏肝、脾、肾三经之气,使气血瘀滞疏解而痛除。例二妊娠中暑和例四妊娠呃逆,病虽不同,一为暑热,一为肝郁气逆,均系实邪作祟.故取胸痛穴泻暑热.清肝火,宁心神.理气宽胸,镇静和胃.配急救穴清胃热,开心窍,醒苏宁神,使紊乱了的植物神经功能,得以缓解,此乃异病同治;例六急性乳腺炎,只泻胸痛穴,亦可调整三焦之气,清心包,泄邪热,宽胸和中,化滞散结而通乳;例八癔病性抽搐,亦独取胸痛穴强刺激.泻其经气,宽胸理脾,疏肝解郁,亦属异病同施。以上五例皆实证作乱,故以实者泻之之法而治愈。再如例三妊娠恶阻,平补平泻胸痛穴,乃起健脾和胃,理气降逆之效,使恶心呕吐得除;例五产后血晕,气血虚脱之危象,取胸痛穴宣痹解郁,宽胸理气,配急救穴开窍醒神,妙加腹痛穴乃强壮俞穴,调气血,补虚弱,先泻后补,立挽危险之败局,例七低血压休克,按掐胸痛穴,开窍苏厥,清脑宁神,调理三焦之气,畅通胸膈之闭,使厥感得苏。

    急症多用泻法,由于急症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之证多见,所以在手法运用上以泻法为主。但要据证施治,可补可泻,或泻中寓补,或补中有泻。要根据病情辨施,切勿呆板,两者只有融成一体,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救治急症的疗效。

    总之,辨证求因,审因施治,是治疗妇科急症之大法,其他各科急症亦然。以上举例,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有的取穴相同,手法各异,皆收效满意,说明针刺胸痛穴,施使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得以调和,既有调节神经、止痛、镇静、清炎之功效,又有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是救治妇科急症的特技穴之一。同时也说明某些穴位既有各自的特殊作用,也有协同作用。更重要地是临床辨虚实,明补泻,随着病情转化而随机应变,有的放矢,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使急症迅速脱离危险,达到急症急治之目的。

    第二节  针罐结合治疗原发性

    痛经88例临床实验研究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妇科常见病。近年来,笔者以针刺拔娠关元俞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满意疗效,并对郁分患者的血浆6-keto-PGFl。.TXB,和经血PGF2。水平进行了观察,以探讨其治疗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源于沈阳某校住校女学生,平均年龄1 9±2岁。排除心脑血管、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对照组:lo例。月经周期20- -40天,经期37天,经量中等。在月经期第二天采静脉血和经血,检测血浆6-keto-PGF。。.TXBz和经血PGF,。含量,其数据作为月经期妇女上述指标正常值。观察组:8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诊断标准经妇科检查确定。平均病程4.2年。按疼痛分度标准,重度32例,中度37例,轻度19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气滞血瘀型29例,寒湿凝滞型33例,肝脾不和型1 4例.气血虚弱型6例,肝肾亏虚型6例。从中选择重、中度患者23例分别在治疗前、后的月经期第二天采静脉血和经血,用于上述指标的检测,

    1.2  治疗方法:主穴取双侧关元俞,施重刺激,不留针手法,针后拔火罐1 0分钟;配穴针三阴交、太溪、关元等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每隔1 0分钟行针1次。在每个月经周期的前一周开治治疗.每天1次,至月经开治停止。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1.3  检测方法;血浆6-keto-PG Fi。,TXB。及经血PGFor采用北京前列腹素放免测定胁作组建立的方法检测。药盒由中科院动物所提供。

    2.蛄果

    2.1  疗效标准:采用《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

    2.2  临床观察结果:见表1.88例源发性痛经虚者,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痊愈37例,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ii饲,总有效率为87. 5%。治疗对不同程度疼痛和不同证型的痛经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源湿凝滞型和气滞血瘀型疗效最好。

    2.3  检测结果:见表2,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浆6-keto-PGFi。,TXBz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血PGFz。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01)。治疗后血浆6- ke to-PGF.。,TXBz含量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经血PGF2。含量下降.与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Ol)

    3.讨论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机主要是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活血化瘀为其治疗大法。但因痛经多属本虚标实证,因此在治疗上还应固护精血。本研究选取双侧关元俞为主穴,针刺后加火罐既可达到温通经脉,活血化密之效,又可调理肾与胞官,因此,获得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87.5%。

    目前,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资料表明.原发性痛经与子官内膜合成释放PGF.。过多有关,其含量过多可引起子宫强烈收缩致痉挛性疼痛。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23例患者经血PGF2。含量升高,这与上述资科的结果一致。治疗后经血的PGF2。含量下降至正常,提示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子宫合成分泌PGF2.活动实现的。

    第三节  划痕法治疗异常性子富出血50

  异常性子宫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症状之一,表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等。出血的原因较常见的有:卵巢功能失调、子宫肌瘤、异物、中止妊娠等。几年来,我所采用划痕法治疗异常性子官出血50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0例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5年。其中青春期功血病15例,更年期功血病1 0例.人工流产术后10例,子宫肌瘤5例,上、取环1 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取穴:取督脉的腰阳关穴与肾俞穴的水平延长线,与两条足太阳膀胱经外线相交的长方形区域。

    1.2.2  方法:取穴皮肤常规清毒,在穴区左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线上任选3点,间隔约0. 5cm.自上而下地用粗针通过每点分别向对侧膀胱经线横行划破皮肤约4寸长,每条划痕约0.20. 3cm。对出血严重者,挑断划痕下纤维组织。术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1.2.3  治疗时机:以出血量或月经血量最多时为治疗时机,

    1.2.4  疗程:如果出血量多,可每天治疗1次,但不能连续超过3天.对于出血少者,可1个月治疗1次.3次为l疗程;

    2.疗效分析

    2.1  疗救标准:痊愈:1个疗程内血止或月经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治疗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月经量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有效:经治疗出血量有所减少或月经量及持续时间有所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改变不明显。

    3.讨论

    从治疗结果可以看出,划痕法对于功能性子官出血,人工流产术后出血疗效最好,对于异物所致的子宫出血疗效次之,对于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子官出血疗效较差。

    该穴区包括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腰骶部的大部分穴位,如腰阳关、肾俞、关元俞、小肠俞等这些穴位,对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从穴区神经解剖来看,膀胱经在骶部,由上到下一段相当于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的第一神经结,而由小肠俞到白环俞一段相当于该神经第二神经结,骶丛神经直接支配子宫平滑肌.刺激使之兴奋,促使子宫平精肌收缩,达到快速止血之功效。

    实险证明:划痕法治疗子宫异常性出血,可使子宫内压和子宫收缩幅度明显增高,可使血液中血小板总数明显增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刺激能有效地调节内分泌平衡失调,影响内啡肽类物质和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功能。划痛法是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促进垂体前叶分泌卵泡成熟素和黄体生成素,促进排卵而起到止血、调经、止痛之作用。

    划痕法有别于局部穴位挑治法,它除具有刺激强度大、面积“、见效快、疗效稳定等特点外,还简便易行、经济、无剖作用.易于在基层医院单位推广。

第四节  木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 84

近年来,我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注射腹痛穴(BPIE)相当于足三里、肾病穴(BP - l.E)相当于三阴交治疗慢性盆腔炎184例,效果满意。观总结如下。

    l_临床资料

    l_1  一般资料:184例中,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9岁.其中.年龄30岁以下者2例.303528侧.36~4044例,4l4553例,460039例.50岁以上1 8例;病程最长者21年,最短者2年,其中病程在5年以内者48例.5--94 1例,lO-- 1564例.1 5年以上者31例。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和B超确诊,并排除可能引起腹痛的其它妇科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组成:胎盘组织液.645-2.复方丹参注射液。

    1.2.2  操作方法:令患者呈针剌治疗体位,进行双侧腹痛穴、肾病穴局部常规消毒。取消毒后Zml针管瓶装上7号针头,抽取胎盘组织液、645-2、复方丹参注射液各0.4ml.刺人穴位中,行施针刺手法,提、插、捻、转、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得气后每个穴位中注人湿和药液各0. 3m[。注射时,同肌内注射注意事项。每31次.5次为l疗程.5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妇科检查:附件组织变软,官体无压痛;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妇科检查:官体或有压痛,附件组织比以前变软;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无明显改变。

    2.2  治疗结果:治愈:103例,占56%;有效:81例,占41%.总有效率为IOO%

    2.3  典型病例:李某,女.39岁,已婚,199 1109日就诊。自诉下腹疼痛3年余,在我市中心医院诊为:¨慢性盆腔炎”,经多方而治疗效果不佳而来我院就诊。症见;下腹部疼痛、压痛,但反跳痛不明显。妇科检查:官颈光滑、举痛明显,子官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差,压痛,双侧附件增粗、压痛。诊为慢性盆腔炎。经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发。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盆腔炎是由盆腔内炎症引起的。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盆腔内气血瘀阻运行不畅所致。腹痛穴、肾病穴分别属于阳明胃经和太阴脾经之穴位。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针刺二穴可增强气血运行。据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二穴,可使人体调理素增高,从而促使血细胞吞噬指数上升,增强免疫功能,以促进盆腔内炎症的吸收。临床发现,药物注射到二穴中加强r穴位的刺激,并且增强盆腔内炎症吸收,其疗效可靠,无副作用,病人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第五节  耳穴埋针治疗明痒44

    笔者从1985年以来用耳穴埋针治疗阴痒症4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加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4例患者中.33例属门诊,1 1例属住院}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56岁,以3050岁最多;病程1年以内20例.220年的24例。全部病例均排险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1.2.1  分型取穴:寒湿凝滞型取外生殖器、尿道、屏间,配神门、心、小肠;气滞血瘀型取外生殖器、尿道、肛门,配脾、肝;气血两亏型取外生殖器、肾、脾、肝,配下脚端、神门。

    1.2.2  操作方法:用1 0%碘酒、75%酒精作常规消毒。一般只取单侧耳穴,首选主穴,用皮针从外生殖穴沿皮层刺向尿道穴。再用撒剌人屏间穴,然后用胶布固定,埋针57天(夏天不超过5天)。嘱病人每天按压耳穴35次,每次每穴按35分钟。如有浮肿乏力,白带多者加脾}手足心热,肝区不适加肝;午后潮热心烦,脉数或尿道口灼痛加肾、心、小肠;肛门痒加肛门穴,两耳交替使用,也可同时埋针双侧,根据病情而定。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痊愈:阴痒和全身症状消失,1年以上未复发者。显效:阴痒和全身症状基本消失,有时复发,但症状轻微者。好转:阴痒和全身症状较前明显减轻者。无效;阴痒和全身症状变化者。

    2.2  治疗结果:本组44例中,痊愈20例,占45.5“;显效21例,占47.7%;好转2例,占4.5%;无效1例,占2.3“。总有效率为97. 7%

    2.3  典型病例:张某,女.50岁,工人,1995520日就诊。主诉:外阴瘙痒20年,奇痒难忍。常为止痒而抓破皮肤,致使外阴处破渍流黄水,白带多而臭.常感尿道灼痛,甚则全身奇痒难熬.夜不能寐,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曾在兰州几家大医院长期诊治未见好转。在我院妇产科复查,阴道炎伴外阴道增厚粗糙如皮革样,诊断为阴痒症。笔者用耳穴埋针治疗3次即痊愈。阴痒与全身病症消失,工作、睡眠、食欲恢复正常。经妇科复查,局部炎症消失,外阴皮肤变光滑,随访5年未见复发。

    3.体会

    外阴痒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症之一,祖国医学亦称“阴痒症”。各种病因均可引起本病。多由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所致;或由感受风寒、寒邪壅滞经脉引起,或由气血不足,经血运行不畅发生阴痒。根据其病因,笔者采用耳穴埋针结合辨证分型耳穴治疗,获得了显著效果。痊愈率为45%.有效率为97.8%,对3种类型的阴痒均有较好的疗效。

    第六节  平衡针法配合按摩治疗

    急性乳腺炎102

    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起病之初乳房胀痛,手摸有硬结,继之局部红肿疼痛,伴恶寒发热,后期出现化脓。笔者采用平衡针法加按摩治疗本病102例,收到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科:本组1 02例,年龄分布为222例.238例,2430例.253 1例.262例.277例.281例,291例,311例.35l例。病程最短的1天,最长的两个月。生产后尚未哺乳或哺乳后无乳汁56例,哺乳中的20例,断乳的26例。单乳76例,双乳20例。未化脓96例,化脓6例。

    1.2  治疗方法:

    1. 2.1  平衡针法:取乳腺穴,取穴原则对应取穴,针尖向肩胛下斜刺2寸,针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取疲劳穴,平刺1寸.以局部酸、麻、胀为主。委中与承山连线压痛点,病人俯卧,指压该穴,施术中让患者准备好接乳器皿,防止乳汁外溢弄湿弄脏衣服。

    1.2.2  局部按摩,在硬肿处施以揉、摩、震颤等方法,并尽量挤空乳液。

    1.2.3  乳少不畅者配服益乳通乳中药,化脓者用抗菌素输液。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治愈,乳房肿块消失,乳汁流畅,其它症状消失。好转:乳房肿块减小,乳汁基本流畅,其它症状消失。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治愈99例,好转2例,无效l例。

    2.3  典型病例:

    1:患者吴某,女,24岁,干部。断乳后两乳胀痛2月余,有硬块伴恶寒发热.大便秘结,纳差,精神差。虽经长期抗菌素治疗,硬结不消反而增大,苔黄白腻.脉紧。查体:两乳晕大,皮色如常,左乳触及33cm×3cm硬结,右乳触及15cm×6cm硬结.能挤出少许乳汁。

    采用平衡针法,取乳腺穴,配合局部按摩,第3次治疗时,乳汁呈喷射状,治疗5次痊愈。予回乳中药收功。

    2:患者孙某,女.31岁,产后乳房胀痛,乳下不畅,量少3天,高烧,乳房胀痛难忍,第4天见右乳左上皮色栏红,疼痛加剧,遴来我科治疗。予平衡针灸法,取委中与承山连线压痛点,施以压法。施术后3分钟,病人双乳乳汁呈喷射状溢出,伴有脓液。治疗3次痊愈。

    3.讨论

    急性乳腺炎发生于哺乳期妇女,产后34天及断乳时为多。哺乳过程中,若因情志刺激等其他原因亦可引起此病发生。在临床治疗上.用抗菌素往往不能控制该病的发展,并且有增加硬结形成的作用,影响病人的恢复,用手术方法则影响哺乳,其治疗效果也是不令人满意的。回用平衡针法,患过有效的遂端穴位,通过强刺激,使针感直达病区,从回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再配合按摩,使局部的郁积得以化解,使乳管通畅。通过这样的治疗不但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不影响哺乳。

    第七节  咽痛穴预防人流综合征100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孕期在4080天无心血管病史孕妇20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1 00例。两组病例年龄2030岁者各50例,3040岁者各40例.40岁以上者各1 0例。针刺组初孕者35例.2胎以匕者65例;对照组初孕者30例.2胎以上者70例。

    1.2  治疗方法:

    针剌组:术前排空膀胱,用301寸不锈钢针,剌人咽痛穴57分,行捻转补法,如晕针者不作为观察对象,针刺1-5分钟后,开始施行人流术,手术结束即起针。

    对照组:常规方法行人流术。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显效:无不良反应;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忍耐;无效:不良反应明显。

    2.2  治疗结果:针刺组中显效30例.有效57例.无效1 3例,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显效1 2例,有效24例.无效64例,总有效率为36%。卡方检验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出血量在20ml以下者60例,对照组为40例,卡方检验,两组差别显著(P<0. 05)。

    3.对论

    针刺解除或减轻人流综合征反应的机理在于针刺有调气和治神作用。针刺咽痛穴( BPUE)相当于传统腧穴台谷穴可调节血液在血脉中的运行,使受术者能恢复或保持经络气血运行通畅,协调官颈和内脏功能,消除恐惧或紧张情绪,加强机体对疼痛的抵抗力和耐受力。《类经图翼》;-妇人妊溢补合谷,即堕胎¨。说明针刺咽痛穴具有促进于官收缩的作用,故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木中出血。

第八节  针刺对人工流产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笔者于19946月至1 9941 2月,针对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反应,经反复对照筛选应用确实有效而不影响手术操作的腹痛穴(相当于足三里)、咽痛穴(相当于合谷)、气海为常用穴,对1 00例人流患者进行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病人由门诊收集,所选病例为孕6周~1 2周,均为自愿流产者。其中25岁以下15例.263563例,364015例。40岁以上7例。妊娠天数405041例.516018例.617026例,71841 5例。经产妇59例,均未发现心肺等疾病。

    1.2  观察指标:本组人流者从扩张富颈到吸宫结束的全过程,不同感觉和体征分为5级。①无痛,未见任何痛苦表现;②轻度疼痛,有咧嘴眨眼之动作;③疼痛能忍受,有痛苦表情;④疼痛难以忍受,有呻吟或喊叫;⑤阴遭出血量少或基本没有。

    同时观察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心慌等症状。依次测量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的客观指数,记录官颈的变化,以及了解对官口和官结的影响。

    1.3  针刺方法。按常规消毒后,先用1寸毫针分别刺人气海、痛痛穴;另选0.5寸针刺入咽痛穴,应用泻法,得气后.立即启用BT701B电麻仪,正极接气海穴的针柄,负极连腹痛穴、咽痛穴的针柄,电纽旋至疏密渡,将电流调至受术者能忍受为佳,然后透导5分钟。周时与受术者说明针感情况,防止晕针。

    2.镇痛结果

    本组100例受术者无痛觉47例,轻度疼痛39例,疼痛可以忍受者9例,疼痛难以忍受5例,总有效率95%

    本组手术前后心率平均减少10. 36%.收缩压平均下降1ZkPa.舒张压平均下降0.8kPa.受术者未见恶心呕吐之反应。

    本组手术中宫颈海格扩张器无阻力扩张为6号,对官颈的观察均以手术前后官腔颈之差作为观察指标.其结果宫颈之差1. 37厘米。

    3.讨论

    腹痛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强壮穴,故有良好的镇痛调节作用。咽痛穴为手太阴肺经之穴,针刺可加强子宫的收缩蠕动,促进排出孕胎之功。合谷穴,古有孕妇禁针之说,是实践经验之谈。气海为任脉要穴,居下腹,主月经与生殖;针刺有解痉止痛、活血祛瘀之功。

    上述穴位有机配合,可使针感直达腹部,调动植物神经的兴奋能力,可使子宫口松弛,有利于胚胎的顺利引流。

    针刺麻醉原理在于针感的传导作用,良好的感应,可有效的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及调节能力,有助于调动内啡肽的含量增加,激发机体的良性循环,可提高痛闲,故可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针刺的效应广泛,对机体的各系统的功能活动均有调整作用,可有效的遏制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由于内环境的协调统一,故心率、血压比较稳定。对血液的影响,针刺可使血小板数目增多,提高了凝血机制,故术中出血量很少或基本不出血。

    第九节  利产穴治疗胎位不正5 0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0岁,均为初产妇。孕3038例,孕3 17例,孕325例。

    1.2  治疗方法:令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松解腰带,精神故松,医者用艾卷两支分别干患者两侧利产穴(BP-IE12)相当于传统喻穴至阴穴处用温和灸法施灸,艾火距离穴位约3cm左右,以不产生灼痛为度。每次施灸20分钟,每日灸治1次。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有效:经B超检查胎位转变为头位}无效:经连续治疗7次以上.B超检查胎位仍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本组50例中,经治疗有效42例,占84%;无效8例,占1 6%。

    3.讨论

    艾灸利产穴能调理冲任二脉,培补肾气,使胞胎恢复正常。现代实验研究提示:艾灸利产穴可以兴奋垂体一肾上胞皮质系统.从而增强子宫的活动,同时胎儿活动加强,有助于胎位的自转而纠正胎位。

    第十节  腹痛穴治疗产后尿潞留380

    产后尿潴留是临床上常见的产后早期并发症。笔者自1 988年以来,采用654-2腹痛亢(BP-LE5)相当于喻穴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380例,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0例均为产科住院病人,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韧产妇377例,经产妇3例;产后尿潴留发生排尿困难的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36小时。

    1.2  治疗方法;主穴:腹痛穴(双)。药物;注射用654-2,规格为lOmg/ml。用5毫升注射器和6号肌注针头抽吸1654-2药液后,穴位常规消毒,用左手拇、食指周定穴位,右手呈握笔状执注射器与皮肤垂直快速刺人1. 5-2.Ocm(偏胖者刺人2O3. Ocm),并做小幅度提插,待有胀感时即把药液注人穴位,左右腹痛穴各注入1ml3060分钟重复1次。

    2.治疗鲒果

    380例中腹痛穴穴位注射1次后,64例排空膀胱,230例于注射2次后排空膀胱.48例于注射3次后排空膀胱。

    3.俸喜

    产后尿潴留多为气虚、肾虚和膀胱损伤所致。腹痛穴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功能。此穴为与脾经相表里的胃经合穴,为强壮保健之要穴。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其制在脾,其本在肾。654-2是平滑肌松弛剂,通过穴位的良性刺激及药物的持续作用,可达益气养血、补益脾肾、协调膀肮平滑肌及尿道括约肌舒缩之功能。故用此法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良好。

    第十一节  针刺回乳32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41岁,生育1胎者24例,生育2胎者8例;其中哺乳半年以内4例,半年至19例.1年至1年半1 5例.1年半以上4例。

    1.2  治疗方法:取穴;主穴为咽痛穴(BP-UEB)相当于喻穴合谷、肾病穴(BP-LEs)相当于腧穴三阴交;发烧配厉兑,乳房痛剧配乳腺穴,均双侧取穴。操作,咽痛穴行捻转补法,使沉胀感向肘部传导,肾病穴行捻转、提插泻法,使针感向膝部传导;乳腺亢平朴平泻。以上3穴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1次。乳腺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出血量为24ml。针刺治疗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两疗程后统计疗效。

    2.疗垃分析

    2.1  疗效标准及结果:痊愈;无乳汁分泌、溢出,伴发症状消失。无效:有乳汁分秘或溢出,伴发症状减轻或消失。32例中治疗1疗程痊愈18例.2疗程痊愈1 1例,治愈率为90. 6%2疗程后仍有乳汁分泌者即无效3例,占9.4“。

    2.2  典型病例:刘某,女.29岁,1992713日就诊。自述哺乳1年半,要求针刺回乳。查;体温38 C.双乳肿胀无硬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按上法治疗1次后乳房胀痛减轻,体温降至37.5 C.乳计未再外溢。两次后乳房胀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共治疗3次而愈。

    3.体会

    针刺回乳期间,一定要停止哺乳,同时避免儿童吸吮、触摸乳房,忌食鱼汤、鸡汤等食物,伴出血倾向者慎用此法。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