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五章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

[日期:2012-11-22] 来源:  作者:盛永海 [字体: ]

第五章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灸作用于穴位的刺激,亦就是通过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的信息反馈效应,激发调动病人机体的内在抗病潜力,调整脏腑及营卫气血,起到防病治病自身平衡的目的。平衡针灸的作用不同于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原体,间是通过调整平衡,起到扶正祛邪自我恢复健康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实验资料表明,针灸疗法能够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应质)和调节内脏机能的植物神经系统,提高与增强对机体的管制和调节作用。

    第一节  提高机体镇痛效应

    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平衡针灸主要针刺传导癌觉神经或痛源部位(即外周神经,也是外刺信号的传人神经),能使这一神经中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又能使脊髓背角细胞对伤害性刺激起到抑制,特别对表皮镇痛方国可取得较好效果。大量生理学研究资料报道,除上述外周神经作用外,中枢神经的脊髓、脑干、边沿系统、大脑皮质等都参与针刺的镇癌过程。

    平衡针灸主要参与了中枢神经介质的改变,针刺信号通过神经系统进入中枢以后,乙酰胆碱等起到显著的镇痛作用。有些介质如儿茶酚胺和古吗啡样物质则起到拮抗作用,这些介质在各核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产生了针刺的镇痛效应。其中镇痛阈的提高,关键是使机体内的内啡肽发挥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实验研究证实针刺主要通过介质一一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达到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

    据报道针刺正常人的肩痛穴,服痛穴、咽痛穴可使白细胞总数上升,淋巴细胞比例下降。腹痛穴可使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鼠疫杆菌的指标增加50%。补体是人体血清中的一种正常成分,它具有直接杀菌、溶菌作用。针刺正常人及急性菌痢病人的肩癌穴后发现.针后血清补体含量较针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人用针刺治疗19例感染性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病人,其中10例血清溶菌酶含量增高。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物质,菌痢病人治疗3天后,血清lgAIgGlgM含量比针刺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最近Dete son报道.LEK能增强艾滋病(AIDS)患者NK细胞活性,结合临床利用针刺疗法(平衡针灸)治疗艾滋病是有可能性的。此外,国外还报道了MEK能增强宿主对病毒或肿瘤的耐受性.促进体内干扰紊、白细胞介紊的产生等,这些均提示了平衡针灸与抗肿瘤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增强机体的抗炎作用

    平衡针灸学具有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刺激骨髓良性增长,影响周围血液中有形物质的清长,增强白细胞的吞噬指数和能力,提高各种特异性免疫物质的滴度效价或增加其含量,改善体液循环。作用于炎症的三大病理过程——减少渗出,延缓和缩小变质的时间和范围,提前增值,因而具有抑菌、抗疟原虫、灭活病毒和消炎的功能。间时还能改变体内化学过程,加速毒素的排泄,改善酶系统的括力,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合成、储存和利用的能力等。

    第四节  对机体各个系统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循环系统

    据报道针刺胸痛穴可使心率在75次/分以上者减慢。以心电图为指标可使P-R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有QRS渡群变窄等良性调整作用。同时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改善心肌缺血,对高血压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2.呼吸系统

    针刺正常人的肩痛穴、腹痛穴,可使通气量增加6.1%,最大通气量增加20%,前苏联学者报道,感染及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经针刺治疗一个疗程后,有60%80%的病例出现呼吸功能指数的正性动力学改变。研究认为针刺治疗对于肺这一气体交换器官的功能状态以及参与呼吸调节的中枢结构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3.消化系统

    针刺胃痛穴、腹痛穴在X光透视下可见痉挛的胃弛缓,蠕动弱者增强,蠕动强者变弱。对小肠影响主要是针刺后可以发挥调节作用或使小肠括动增强。针刺健康人的失眠穴可使血液中的精度质滋素.17-类皮质类固醇显著增加.组织胺含量亦趋上升,间时尿中17-酮类固醇的含量和17-羟类固醇的含量相应增高。通过动物试验观察到耐糖曲线,原水平高的下降和原水平低的升高。以上可以看出针刺对逃走神经一胰岛素系统也有双向调节作用,机能亢进有抑制作用,机能低下叉能增强其功能。

    4.神经系统

    在疾病状态下,针刺能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平衡。有人研究认为,针刺对交感神经与逃走神经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对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作用都必须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据报道,针刺胸痛穴所致的镇痛和升压效应,在切断支配该穴的正中神经后消失。针刺传统腧穴阳陵泉和阳关穴,对内脏躯体反射的抑制作用,在切断脊髓两侧腹外侧束后完全消失。

    5.泌尿系统

    针刺失眠穴、胃痛穴可使紧张的膀胱张力降低,又可使松弛的膀胱张力增高。有人以尿流体力学方法作为客观指标,治疔压力性尿失禁,证实了针刺能有效地增强膀胱基底部及尿道括约肌收缩的功能,使尿道功能长度增加,尿道阻力升高。

    6.血液系统

    有人对8例健康人捣刺双侧咽痛穴(台谷穴).腹痛穴(足三里).于针刺前后不同时间化验白细胞总数,结果3侧针前白细胞总数在6×lOg/L以上者,针后3小时均有下降.5例针前在6XlOg/L以下者,针后3小时均有上升。某医院单纯用针灸治疗放射反应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29例,开始时白细胞最低者0. 65×lOe/L.最高者3.8×lOu/L,结果治愈者[即白细胞升至(57)×l091] 12例,有明显疗效者[针刺后白细胞(45)×109/L之间或上升2×109/L以上者]3例,无效或恶化者3例。

    有人报道,针刺痤疮亢(大椎穴)、腹痛亢(足三里)、胸痛穴(内关)、膝痛穴(曲池).等穴治疗8例牌切除后血小板过多证,全部病例血小板数目随针刺治疗而渐趋下降,直至恢复正常。

    7.其他

    研究者报道,针灸催产、引产219例,其中催产134例,有效率81. 4%;引产85例,有效率65, 8%。取穴:咽痛穴(台答)、肾病穴(三阴交)、秩边穴々

    针刺降低肝炎患者血中的转氨酶,心血管病患者,针刺后能使血清胆固醇和血脂蛋白下降,血液粘度降低。

    针刺对血液中的各种有形成分、化学成分、血液酶量和各种电解质等,有使之趋向生理平衡的作用。针刺的这种调节作用,对维护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对血液的调整作用都与临床症状的改善相平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血象的影响,发现增减范围不大,且多呈一过性。在病理情况下的血象改变.则有明显的良性调整作用,使之趋于生理平衡。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针灸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