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八章 平衡针灸学的理论研究

[日期:2012-11-22] 来源:  作者: [字体: ]

第八章  平衡针灸学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浅谈平衡针灸学

    平衡针灸学是由中国平衡针灸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平衡医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军著名针灸专家王文远主任医师经过20多年潜心研究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反复论证刨立的现代针灸学。这门学科的创立是对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技术特色。为了更好的推广这一先进技术,造福于人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医学战略思想,在军委刘华溃副主席的关怀下,于1 9951222日由总后卫生部1 995卫医字1 63号文件批准,在二九二医院正式成立“全军平衡针灸培训治疗中心”。

    随着中心的成立,王文远救授和他的平衡针灸新技术将为更多的患者,为部队训练伤的防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1.平衡针灸学的概念

    平衡针灸学是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物质基础,形成了以针灸心现一生理一社会一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以针刺为手段,利用人体信息系统在大脑中枢的调节作用,间接地依靠自身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治愈的单穴疗法。

    2.平衡针灸学的理论基础

    平衡针灸学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的阴阳整体学说和传统的巨刺针法学说,生物全息平衡学说,神经交叉支配学说,经络系统学说等。突出了以平衡为核心.以平衡为手段,以平衡为基础,以平衡为目的,用平衡的理论体系,用平衡的取穴原则和方法.用平衡的特定穴位达到自我平衡的目的。

    3.平衡针灸学的作用机理

    主要是通过针灸作用于特定穴位的外因刺激,也就是通过传统医学的经络系绞、现代医学的神经体液系统达到信息反馈的效应,以激发调动病人体内抗病的潜力,达到调整脏腑卫气营血恢复自身平衡的目的。

    4.平衡疗法包括的内吝

    随着王文远教授对平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深人研究,在临床宴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飞跃,使理论更加充实、更加完善、更加具体。以平衡针灸为龙头,相关的治疗技术不断出台。加平衡火罐,平衡推拿功,平衡仪,平衡灸,平衡膳等。这些新的医疗技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创造了新的操作程序,方法间便,一步到位,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疗效。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在防病治病领域中再刨佳绩。尤其是平衡针灸和平衡火罐在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上,在中国传统诊疗技术现场演示大会上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赞扬,代表们被这神奇的技术所折腹。许多代表纷纷要求到中心学习。我国把传统医学应用于军事医学领域的成就博得了各国专家的高度评价。王文远主任的平衡针灸学为我军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引起了国际同行们的关注。

    5.平衡针灸的将点

    平衡针灸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独特的取穴方法,独特的穴位,独特的临床疗效。

    其特点突出了人体的自身平衡,突出了人体的信息系统,突出了单穴疗法,突出了即时效应,突出了三快针法,突出了针感效应,突出了离穴不离经,突出了穴名通俗化,突出了安全无副作用,突出了实用性。总之在继承传统针灸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因取穴少,病人痛苦小,针感强不留针,男左女右取穴,一穴透多穴,针法多为损插捻转,以泻为主,操作安全便于学习掌握。总之靠临床疗效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国内外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

    大量实践证明,平衡针灸主要是对疾病采取整体的角度,宏观的角度,全局的角度,在健侧探索最敏感或疗效最好的特定穴位,实施针刺,通过信息反馈效应,病人自身调节达到整体平衡,疏通经络,活血消炎,化瘀止痛使疾病痊愈。

    6.平衡针炙治疗疾病的范围

   平衡针灸适用于多种疾病和许多疑难杂症,更适合于预防保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都有很好疗效。尤其是肩周炎、面瘫、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肩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糖尿病、各种软组织损伤等150多种疾病,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代表穴30多个,特别是肩痛穴(亦称中平穴)为平衡针灸的代表穴。此穴具有针感强、镇痛、镇静、活血消炎、.退热和扩张血管等多种功能,临床应用广泛,因此能治疗多种疾病。

    7.平衡针灸治疗部队软组织训练伤有融特之处

    训练伤是部队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新兵集训中更易发生软组织和骨关节急慢性损伤,严重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战士们的疾苦牵动着王教授的心,他为了钻研冶疗训练伤的有效穴位,查资料,在自己身上找敏感点,带领他的助手们做动物试验,终于取得了突破。针刺臀痛穴对大白兔臀部软组织损伤修复的实验发现:针刺大白兔臀痛穴(臀丛神经)后对侧臀部软组织损伤处炎症细胞外溢,胶原纤维、弹性胶原纤维细胞改变,这进一步证实平衡针灸有加速软组织损伤部位的修复功能。对部队软组织训练伤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988年以来,王主任先后16次,历时140天深入到内地及边防全训部队的1 60多个连队,为2560多名部队官兵进行了训练伤平衡针灸治疗,一针治愈率38.  14%,即时显效率96.25%,被广大官兵称为“军旅神医’。。去年解放军报曾刊载了《小小银针扎出了战斗力》的专题报道,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王文远主任提词,“一针疗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广大基层部队”。总之,平衡针灸在训练伤的防治方面确有独特之处。

    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刚刚或立,在平衡针灸学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多课题,全国慕名求医者在中心等待王文远主任诊治,全国、全军许多地方等待他去授课,国外间行聘请王主任出国讲学,很多首长请主任去冶病等等。王主任从没有节假日,更顾不得体假,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平衡针灸学的研突上,祝愿平衡针灸学这朵科技之花更加鲜艳,造福于^类,造福于子孙后代。

    第二节  生命在于平衡

    维护生命的方法,历来说法各有所异,各有其理,也各有偏见。“生命在于运动”,众所周知。从广义上讲,宇宙间万物都在运动之中,人的生命亦应如此。“生命在于静止”,是一些气功学家十分强调的一种观点,亦有其理。从生态学观点、养生整体观念,维护生命的科学角度来讲,则“生命在于平衡”o

    1.自然环境平衡

    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必须顺从自然。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并保持平衡、协调,不但要保护适宜人类生活的大环境,面且要创造人类生活适宜的小环境。如生态被破坏,人类与自然环境失调.便会生病,甚至死亡。

    2.饮食平衡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饮食五睐不和,伤人正气,为病邪所侵而成疾病。《内经》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昧。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威,大骨气劳”……,味过于苦,脾气不满,胃气乃厚I味过于辛,筋脉殂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因此饮食五味要词和,花样多杂,荤素搭配,不偏食,营养互补、协调。使人体均衡发育生长。

    3.阴阳平衡

    阴阳是万物的两属性,是从各种具体万物中体现出来的。《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一又说;_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具体来讲,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也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种属性。如上为阳,下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在人体背为阳,腹为阴,血为阴,气为阳;腑为阳,脏为阴等。因此祖国医学认为,阴阳失词谓之病也。《内经》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说只要人体经常保持阴阳平衡,则健康无病。

    4.动静平衡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习惯、工作种类的特点不同,动与静的时间比例不同,比如机关工作人员和在校生,每天身体静的时间多于动的时间,而工人和农民每天动的时间多于静的时间,严格来讲,这也是一种动与静的失调。《内经》说:_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木教,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数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因此必须对饮食起居、劳动、休息等都要有适当的节制与安排,少动者尽量在业余时间多活动.加强做工间操,课两操,上下班时尽量以步代车等。多动者要保持劳逸结合,适当体息。尽.量达到动与静的结台,这样便能达防病保健的目的。不然会出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九立伤骨,久行伤筋,久欲伤精”等失调之证。

    5.心理平衡

    祖国医学认为“心是五脏六腑的‘君主之官’,心主神明。¨有的心理状态对其健康和寿命有明显影响。乐观开朗的人,情绪稳定,精神振奋,抗病能力强,可以延年益寿,延缓生理上的老化。相反抑郁多愁、情绪消沉的人,则大多表现出未老先衰,心理负担沉重,体力下降,易加重原有的病情和新患疾病,以致影响寿命。因此,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精神是身体的支柱,精神崩溃会导致身体的崩溃。生气和抑郁都可以使生理平衡失调,以致疾病缠身。

    综上所述,当人们患疾病时,也就是人体内某器官生理功能的失调。求医治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十恢复平衡的过程。如军队著名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创立的平衡针灸学、平衡药学、平衡功等,更加说明这十道理。只有掌握好-平衡”,才是维护生命的纲领、总则。愿每个人都能够掌握好自己的生物钟,掌握好自已生活中各方面的协调、平衡,以这健康长寿。

    第三节  明阳与整体平衡

    在传统医学理论中,阴阳学说贯穿于对立统一的整体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以平衡为核心,以平衡为依据。人体是一十统一的整体,以阴阳代表著气血的间十方面。气血运行机体,内外往返运行,维持阴阳动态平衡.阴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1,理平衡

    是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基础,机体的调节首先是调节心理平衡。

    2.生理平衡

    《内经》中记载:阴生于阳。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阴阳的平衡是通过经络的信息输布,营养运行,来缠持人体的整体平衡,使机体适应自然的变化,发挥生理上防御病邪的正常功能。

    3.病理失调

    在生理功能遭到破坏以后,必然出现阴阳严重失衡,造成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只有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和,动态平衡才能抗御病邪的侵袭。

    4.辩证平衡

    任何疾病其临床表现虽然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它是以所属脏腑阴阳来决定的。因此在施治时必须辨别阴阳,分消脏腑,才能抓住疾病本质,辨消疾病的阴阳属性,才能有助于恢复自我平衡。

    5.治疗平衡

    在临床上治疗方法各异,但其原则上脱离不了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治疗原则是阴病阳治,阳病阴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说明了治疗应懂得现察阴阳偏胜偏衰的症状所在、经络所属,再加以调节,以阴引阳,以阳引阴,恢复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6,升提穴治疗胃下垂28

    胃下垂是病人胃脏位置下降,胃紧张力减退、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线以下。胃下垂多由患者平素赢弱、饱餐后剧烈运动、韧带松弛而造成。其症状则是胃脘疼痛、恶心、暖气、膜胀难忍。导致本病的主要病现机制是中气不足.升举无力。而造成本病的主要病因则是脾胃虚弱,后天之本不足。

    本症患者则多数来自症长无力体型的男性患者,发病人群中90%以上为司机。屑消化系统疾病,并同时伴有其内脏功能减退,如肝、肾下垂。患者年龄最大62岁,最小1 6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两个月。

    治疗患者取坐位,取毫针两根,针升提穴(BP-HNi),每周3次.20次为1疗程。对个别病程较长者可在升提穴留针4小时,部分病人恶心暖气者加刺胸痛穴(I{P -UE)。临床治愈25例,占89. 29%;好转3例,占10. 71"

    第四节  平衡针灸源于平衡

    平衡针灸学(简称“平衡针”)是根据中医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传统的巨刺疗法而来。一般采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上病刺下、下病刺上为特点的远道取穴交叉刺法。兹就个人学习体会,试述如下。

    1.“平衡针’’平衡理论,源于阴阳学说

    “阴平阳秘”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在人体内阴气平顺,阳气固守,阴阳两方面经常维持着动态平衡协调状态,这是平衡有序,健康活动。反之,就是失序、平衡失调,不是疾病,就是死亡。“调和阴阳,以平为期”,是中医治疗学理论的基本大法,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针灸或其他疗法,概莫能外。针和治疗是利用人体正气治病的方法,调动人体自身功能,对其内环境的调整,使其机体生理恢复平衡状态,疾病康复。整体平衡针法基于这一理论,针刺人体某一特定穴位.激发人体能量库,以增强人体的应急防卫效应,使失衡的机体重归于平衡。

    2.“平衡针’’立法,当究经络学说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的实体与功能,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的部分形态与功能,也包括了一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的物质和功能。

    由于经脉之气“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十二经脉在人体内不仅互相交会循行,面且,左右两侧同名经脉通过脏腑、督脉及任脉等横向连结沟通,上下手足同名经脉则“同气相求”以纵行相接。故一旦邪犯经脉某部,脉道壅滞,经气受阻,其上下、左右之经气就会失去平衡。此时,邪气“左往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以致“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素问·缪刺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冶左¨。《素问·离台真邪论》云;“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灵枢·官针》亦云“远道针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腧也”。即在远距离病灶较远的部位取穴,交叉针刺治疗的一种方法。

    总之.针灸疗法的应用,几乎没有一处不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操堆,严格的说,脱离经络学说,在目前就没有针灸理论和治疗方法。

    3.“平衡针”刺法四要,源于传统巨刺针法

    巨刺法是治疗经脉与经筋局限性疼痛和活动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腧穴、体位、深刺透亢,患部运动,则是巨刺、“平衡针”共同的四大要素。

    3.1  腧穴:腧穴是针灸治疗学的重要内容,根据经络学说,取穴应具备四个条件.①上与下,②左与右;@相应的同名经脉或表里经脉;④相应部位(指与患部形状或功能相似的对应部位)。李满夫医部的对应取穴传心敢是这样说的(节录):“上病下取下取上,前后左右理一般。上下肢体顺向对,逆向对应也依然。上下肢应同名经,左右同经同穴看。对应取穴治百病,巨刺平衡效了然¨。“邪犯经脉,布于四末”。“平衡针,.法所取之穴位,多在四末,肘膝以下,惟其取一穴,要求更精、更准,针感要强,疗效明显。

    3.2  体位:经脉之气,贵在流通.气机失调,则百病以生。针刺治病,即在调和气血。平衡针法为远道取穴刺法,刺时,取患者适宜的体位极为重要,其目的是避免体位不当而阻碍经气流通,以致影响针效的发挥。针刺下肢部位穴位时,应取站立位,针刺上肢部位穴位治疗腰以下部位病变时,应取站立位.若治腰以上部位病变时取坐位。体弱、病重、畏针者,可取坐位或卧位。否则,固体位不展,经气失畅而影响疗效。同时亦应考虑患部运动时体位姿势之需要。

    3.3  深刺避穴:人体某一部位的病变可数经台病,深刺透穴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俞穴功能为基础,能发挥两穴两经主治的双重作用,是单针取效的有力措施。根据“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的理论,说明健侧属实,患侧属虚。平衡针法困是交叉取穴治疗,故常在健侧针刺,其针刺深度较常规针刺探,针感明显,退邪泻实。以达泻实以补虚、邪去则正安。

    3.4  患部运动:经气贵乎流通。而疼痛与功能障碍,往往互为因果,彼此影响.以致经气阻滞,加重病情。针刺之目的,是疏通经气.通中求教。运动能激发经气,畅通经脉,产生经脉力学效应,尤其是患部的痛姿往复运动,更有助于对邪阻的冲击和消除。因此,远道针刺与患部疼痛姿势运动的密切配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要掌握好针感、远动时机和远动量,经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收,若风之吹云”,说时针刺得气,如风吹云散一般,能很快的产生疗效;叉谓“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教,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也说明没有得气,应当先寻找针感以候气,如果已得气,面且调和了,便可停止针刺,这也是出针的依据。当针刺初得气时,嘱患者作患部痛姿运动,边诱导得气加强刺激,边加大患部远动幅度,致疼痛明显减轻乃至消失时flp出针,结束针刺过程,疗效最好。

    4.“平衡针”所取穴位,多为单穴疗法精华穴

    针灸学的起源,也是由单穴的发现和总结作为基础的。“平衡针”疗法的形或与发展,也是单穴的发现和提高过程,并且也是基础于传统针灸学理论知识之上的。许多针灸学单穴疗法的内容如:悬钟治落枕、涌泉下乳、太冲治头疼、腕和肘关节对应点治疗踝膝关节扭拉伤等,也是属于平衡针法范畴的,只是当时没有那样一种说法。可以这样说,平衡针的很多穴位是从传统针灸学单穴疗法发展而来。

    5.“平衡针”的运用,贵在灵活变通

    针刺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正气治病的方法,针刺的疗效常取决于患者的正气状况,要是活掌握针刺激量和患部运动量,完或一个针刺过程,一般掌握在35秒内,需作患部运动者控制在13分钟内(包括静止留针时间)。总之,针和时间不能长,以免引起针和部位出血, 瘀肿,针感稽留。

    各种治法,均有其擅长及不足,临证时当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择善而从。如有些肩周炎、腰腿疼患者,年高病久,正气虚弱,关节粘连严重,疼痛剧烈,局部病情复杂,单用平衡针法疗效不理想时,仍可遵循“以痛为俞”之治法,配合局部针刺、灸疗,拔罐、放血后,再行平衡针法,可取理想之效果。

   总之,平衡针法产生于临床,来源于实践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较强的科学性,疗效显著,经得起验证。穴名通俗,易学致用,操作简便,便于推广。安全可靠,病员乐于接受。展望未来,平衡针法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独特的治疗方法及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世人所接受,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第五节  平衡针灸源于中医平衡理论

    平衡针法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全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平衡针灸学会主任委员,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主任王文远教授,经过20余年的潜心研究发明的自然平衡单穴针法。该法显著突出了人体平衡和自动控制系统,充分利用人体的信息通道和针刺技术的反馈效应原理,以针刺为手段,选择人体某一特定穴位,问接地激发、增强病人的防卫系统,是一种完全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治愈疾病的单亢自然平衡疗法,重点强调单穴作用、即时效应、三快针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无副作用等特点。

    这一针法的提出丰富了针灸理论,简便的针灸方法,提高了针灸的即时效果,赢得了患者的信赖。这一成果的无私推广体现了王文远教授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一一针法的理论源于中医整体平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其突破和创新是利用现代科技全息论、控制论、信息论、反馈论,完善了中医平衡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人与自然、人体内部系统之间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衡的结果,阴阳失调,百病乃生。在治疗上,阴阳平衡便是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祖国医学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属于阴阳两大类。阴阳学说的原理在人体部位上可分为: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腑为阳脏为阴等。阴阳在^体内所归属的组织器官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互相转换,从而形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统一整体。阴阳是通过经络与脏腑的生理病理紧紧相联.互相影响着的,脏腑有病可以内传经络外达体表,经络有病可内传脏腑。

    所以.阴阳失衡导致疾病发生.在治疗上,只要能达到阴阳平衡,人体便能恢复健康:所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就告诉我们,发生疾病便是平衡遭到破坏。通过治疗后,阴阳获得新的平衡便是治疗疾病的目的=平衡针法就是取法于这一理论,力求达到阴阳平衡.以取得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理论还认为,人与自然,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都是一个整体.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掏成人体的各种脏器和组织、器官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互相影响的.这种相互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把六腑、五官、五体、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挤之整体。平衡针法也是以此为出发点,对疾病的治疗从整体的角度,宏观的角度,全局的角度,针刺机体健侧。某一特定亢位,激发调动病人的抗病潜力,调整脏腑及营卫气直,达到防病治病、自然平衡的目的。

    针灸理论认为经络外络肢节内联脏腑,针灸治疗的得气和气至病所.及巨刺等理论都说明了调整人体平衡的重要性。

    经墙是内联五脏六腑.外联肢节百骸,贯穿上下左右,沟通表里内外,将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联成一十有机的整体,使机体保持着协调统一。同时经络具有运行气直,调节阴阳,传递信息的功能。人体是一个整体,通过人体的经络系统,达到经脉相连,阴阳萎通.维持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一旦‘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素问·离台真邪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_(《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使阴阳自如,虚宴得调,复归于平衡状态。

    远道针法,《灵抠·官针》;“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以旁治中.以中调旁,由此及彼。十二经脉、奇经爸脉如网络纵横交错,分布全身各个部位,通过针刺,通调经脉,反馈信息,调其气血,恢复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巨刺针法,“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这是一种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法。由于经脉在人体大都有左右交会的腧穴,所以脉气能左右交贯,故左经有病取右经的腧穴也能冶。这样就能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修复的目的。

    得气.是指将针和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问患者也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甚至感觉沿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金针赋》“气速效速.气迟敢迟”。平衡针法强调的是快速进针,快速出针,在针刺过程中强调针感的感传,尤其是强调“气至病所”,这一点也是这种疗法的关键,即气至而有效。

    透刺,一针多穴称为透刺。平衡针法应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多角度,尽量深地刺激身体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根针选择的是一个穴位,而平衡针法施术时其所受术的部位便不只是~个点,而是一条线,一个而,一个体,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的全息论、控制论等内容,我们认为这平衡法的提出是科学的。虽与多学科理论是交叉的有联系的,但其理论渊源是中医的平衡理论。

    第六节  平衡医学与“美”

    “判天她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的这两句话,曾被日本一位著名物理学家写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著作的扉页上。科学研究最高的使命是从混乱之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秩序就是简洁,秩序和规律就是美。中国平衡医学及平衡针灸新技术就是对人体生命科学的有益探索。从美学角度研究平衡医学及平衡针灸,无论从理论上或是实践上,都是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

    1.体现了中西医学精华

    平衡医学及平衡针灸,以中医整体恒动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现代医学神经调控学说为物质基础,从纷纭繁复的生命现象中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归纳和概括。将人体复杂病理过程的形成和消失提炼、归结为平衡失调达到重新恢复功能动态平衡l同时又根据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理代医学神经交叉支配原理和神经反馈信息原理,通过针刺传导和感应,进行一系列的双向调节,使机体自身达到调整、完善和修复。平衡针灸新技术不是把针灸当作治疗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它不同于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原体,而是间接地治疗病人的疾病。它着眼于“平衡”,紧紧把握人体“平衡”这一主线,根据机体是一个整体,具有自身调节功能和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选择特定穴位,调动机体潜在的免疫机能,从而使患者自身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平衡的目的。

    2.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美的结合·

    平衡针灸多采用单穴疗法和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等原则,且进针快,出现针感快,出针快。笔者在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上亲眼观看了二九二医院王文远主任医师精彩的手法演示,那种敏捷,灵巧、干净、利落、流畅、潇洒的手法和炉火纯青的娴熟技能,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使人立即把科学、技术与美联系起来。科学是反映和认识,科学美是一种反映美,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过程中所创作的成果或形式。而技术是实践,技术美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客观的工艺美。平衡针灸把科学、技术和美三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3.体现了人体生理动态平衡的重要奉质

    美蕴于科学技术之中。一以美启真”,审美对科学认识,对发现真理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天人合一”,主客协调,物我同一,各种对称、比例、均衡、节奏、韵律、秩序、和谐,多样性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率,是何等之美!而人,这一大自然的杰作,人体构成的各个部位,无不体现着这样的美。诸如:人体骨眼的构造,人的四肢、五官及其排列.以及肌肉的走向.诚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言:“自然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人体的组织结构,从上至下,从内到外,从左至右.从前到后,无不层次分明,人体的生理节律和活动规律.处处富有节奏。人体组织结构和形象所体现的形式美,是医学和医疗保健各个环节都要加以探讨和维护的。平衡医学不仅在人体所体现的形式美上进行了有益的科学探索,而且在医学(针灸)与心理  生理一社会  自然相应的整体医学调节领域,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在内涵的开掘,部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探索。对于任何—个系统,任阿一种关系结构,它们的存在,都必以所含矛盾势力的相对平衡为前提,并且一切系统都有维持自身平衡和稳定的机制与能力。系统平衡的维持是事物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这一道理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人们不断地探寻,一代代地进行长期的连续研究.寻找维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方法。中医“谨察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平衡医学继承和发扬相国医学的优秀传统,紧紧抓住人体生现动态“平衡”这一重要本质,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简洁明快.富有创意。

    平衡即美,简洁即美。平衡医学和平衡针灸新技术所探寻的、所体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美。

    4.体现了平衡医学美与大自然美相吻合

    翻开许多科学家的传记,人们每每能发觉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就是不遗余力地选求科学所体现出来的大自然的美。爱因斯坦.狄拉克.玻恩、海森伯和薛定谔这些现代西方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就是凭借真理的审美标准取得重大成就的。平衡医学和平衡针灸在生命科学_美”的探寻中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循着此路坚韧不拔地前进,必将有着辉煌灿烂的益景。

    第七节  浅谈地磁场与人体平衡健康的关系

    1.地磁场与阴阳平衡的关系

    地磁场对人的慢性刺激危害甚大,常被人们所忽视,它影响人体平衡和健康,产生各种疾病,降低人体素质,地球经过散万年的震动和变迁,地球南北两极和南北两极之间的磁场始终保持不变,地球这个大磁体始终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内的铁元素等物质都要受到地磁场产生的磁力线吸引作用和发生转向移位的影响,使物体内产生不平衡。物体内南北方位上两点铁元素的连线.在地磁场的磁化下,任何时候都带磁性,这条磁性线始终与地球南北极的连线重叠。实验证明,铁粉(铁元素)在南北磁场内通过磁力作用,铁粉带磁性由南向北转向排列和移位,分布成散条弧形线条状影,证明地球是圆的。地球南为阴北为阳,下为阴上为阳,内为阴外为阳等等,奠定了宇宙中阴阳平衡学说产生的理论基础,阴阳平衡是存在于宇宙闻的一切万事万物之中的原理。地球本身在不停的转动和移动。一切物体内的铁元素及其它元素同样在不停的转动和移位。物体内的阴阳平衡同样在不新的转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事物中的阴阳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一切事物中的阴阳都处在由平衡到不平衡,或由不平衡到平衡的交替变化之中。

    2.地磁同住与人体平衡健康的关系

    地磁场与人体平衡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人在地球上生存时,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各种渠道调节机体内外平衡,使机体在地磁场内形成一个相对平衡健康统一的整体。人体平衡健康的意义;新陈代谢、兴奋性的传导、生殖作用。人体与其它物体一样由各种元素组成。掘光谱分析,人体内已确定的元素有50多种,这些元素多少不等,它构成机体不可快少的原科。这些物质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有机质: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等;无机质钠、钾、钙、铁等以无机盐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以及水、电、热、地磁场、社会、空气等这些都是组成和影响人体平衡健康的内外因素,地球这个大磁场每刻部在吸哼I体内铁元素等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活动时危害甚小,静止时危害甚大。

    2.1  为了克服地磁场对人体慢性刺激的危害,合现营养补充体内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消耗。

    2.2  创造一个和平安静,风景秀丽,空气新鲜的外环境,有利氧气进人体内和体内的铁元素等物质发生氧化作用及新陈代谢.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克驻地磁场对人体内铁元素吸引移位的作用,使铁元素等物质在体内分布均匀,保持体内无机质及生物电的平衡。

    2.3  地磁同位是人体平衡健康先天和后天的必须外界条件之一,道过地磁同位能提高人的素质。

    2.4  把人的头部安放在北极方位上叫地磁同位。①人的头部成圆形与地球相似,躯干成圆柱状,四肢成长方体,能克眼地磁场对头部铁元素等物质吸引时发生转向移位的影响。②头部中的铁元素及其它元素不降低,保持这些元素在头部分布均匀,体内电解质不混乱,生物电平衡,有利机体新陈代谢、兴奋性传寻.生殖功能正常和体内阴阳平衡。③胎儿体内铁元索等物质不受地磁场吸引作用的影响,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胎儿出生后头脑清醒,机体平衡健康,有利提高人的素质。实验发现人的头部安放在北极方位上,人体平衡健康;反之头部安放在东西方位,南极方位或其它方位上,头部铁元素等物质降低,电解质混乱,生物电不平衡,新陈代谢降低,兴奋性传导降低,人体素质降低,睡觉中出现多梦、头昏、头脑不清醒,全身软弱无力的多病体质。地磁场对人体慢性刺激造成的危害,影响人体平衡和健康应当引起全人类的重视。

    第八节  平衡针灸具有“针少、穴准、

    针感强”的特点

    1.针少

    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人较强的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做出较强的响应,产生较强的广泛作用,从而可以有较好的疗效。平衡针灸学正是从这个原理而制定的“单穴”针刺原则,单穴疗法正是说明这个原理。但是有人总认为多刺几针以求增强疗效。其实不然.因为从多方而输人多信息,就会分散了整体对单个信息的响应,从而能够减弱了针刺的疗效。

    实验证明,针刺可以激活脑内某些调节痛觉的抻经结构,如中缝核、尾核、中央中核、下丘脑、沟回等的话动,这些结淘的活动,上行投射到边缘系统、大脑皮层,下行投射到脊髓,抑制痛信号的传递,而产生镇痛,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肢节上或相对独立的部分最好不要多剌。因为这个肢节或部分是人体的一个完整的缩影,多刺了一针,特别是刺在没有疾患的相对应的器官上的代表部位,传递信号也不同,对机体恢复平衡只能说是无的放矢。放平衡针法,不再加不必要的针刺,找针感以一针刺中为最理想的疗效;多方向探针感,其疗效为次;拔出针来再在同一个肢节附近针刺探穴其疗效为再次。

    2.穴准

    穴准是一针刺中所需要刺激神经的一个首要条件。平衡针灸学虽有“离穴不高经”之说,但这只是对*穴”与¨经一两者重要性相对而论的,“宁失数穴,勿失一经”之说,并不是说对穴位准确性不作要求。另外只有不离穴才能不离经。再者,虽然未离经,但离穴较远,极据生物全息论的观点,单个节肢上一条神经在不同的部位,却代表不同的内脏、器官、系统。这就是说.针刺的部位不同,特定的生化物质组合的内容也不同,从而会有不同的泛作用。或者说,传人抻经中枢的信号不同,通过不同的植物神经的传出到对应的其它无疾患的器官、部位上,达不到阻断疾病病理冲动的传人,不能促进阴阳平衡。

    3.针感强

    传统针灸的针感反应的结构有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和某些毛囊感受器以及血管和血管壁上的神经结构,针刺激发出循经感传缓慢地行过(速度为20cm/s).以酸、麻、胀、热为其特点}而平衡针灸是刺中神经干支而产生闪电式针感。这种带有良性信息的疼痛能很快打破疾病的“稳态”,它能唤起并强化人体的自治自愈的潜能.从而能很快活好相应的疾病。强烈的神经冲动,传人神经中枢.阻断疾病病理冲动的传人,打破疾病对机体的恶性循环,也就是疾病的“稳态¨,并产生新的良性的信息传人神经中枢。这种良性信息的能量大大超过病理信息的能量,从而使神经中枢不能接受疾病的信息,将疾病的信息的冲动拒之门外,而良性信息集中作用于患病的部位,唤起并加强该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或部位的自治自愈力。

    第九节  平衡针灸应扩大宣传与推广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要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才能逐步被社会、被广大群众所能认识、理解,接受。我们必须通过新间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等让更多的人群认识平衡针灸学独特的疗效,尽快在全国普及、推广.造福于人民。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而人手:

    1.合理的谩立研究中心

    有计划的在有关省市成立平衡针灸学会分会,在县以上成立平衡针灸平衡医学研究治疗中心,多镇成立平衡针灸推广站专科门诊,以指导、宣传平衡新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2.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成熟一个推广一个,逐步形成网络。

    3.培训专业技术骨干

    由学会或以中心为主,分批培训,建立起一支平衡医学技术骨干。

    以上所言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观点,是否恰当请领导同志们、代表们指教。

    第十节  浅谈经络的产生及临床意义

    人体是个相对平衡统一的整体.机体受内外因子刺激后产生.生物电流,生物电流通过内外感受器末梢神经传到抻经干,通过神经干传人到大脑,大脑再产生生物电流,通过传出神经到各感受器形成反射弧,生物电流在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组织中循环不已,调节机体内外平衡。机体内生物电流要受中枢神经系统、血浓循环、内外因子的影响。生物电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作用于感受器时,机体内外各部及有关组织器官则发生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理变化,如:生物电的增强和运行及机体行动体位的变化,电解质的变化,组织细胞及功能的变化等。

    第一,神经组织细胞内的负电荷,细胞外的正电荷,血液循环正常运行时和机体不受内外因子刺激时,神经组织细胞内外在负电荷处在相对性的平衡状态.整个机体即成为一个相对平衡统一一的整体。

    第二,神经组织细胞是易导电体.能储存很强的生物电流;刺激机体越强,时间越长,生物电流产生越强.通过感受器传导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生物电流越强,大脑、脊髓、抻经丛、神经干、神经末梢周围的电磁感应越明显。古往今来无数学者对经络的产生各说不一,作者认为:神经千周围的电磁感应即是“经”,神经末梢周围的电磁感应即是“络”。经络产生的实质就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周围的电磁感应线。

    第三.解剖生理说明,①经络的运行途径与神经的走向途径是一致的。②经络上扎针和在神经上扎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酸麻胀痛.若酸麻胀痛感成离心性传导则说明针刺到传出神经。③古人曰: 经络内通脏腑,外迭肢节.运行营卫气血,通达内外使周身一切组织器官得到濡润和温养,这与西医生理学阐述的抻经生理功能是一致的,神经与经络互为因果关系。④内外因子刺激越强.生物电流产生越多,神经组织细胞内储存的生物电流越强。这种强的生物电流一是在神经周围形成很强的电磁感应线,经络越明显;二是生物电流通过迷走神经的传导刺激窦房结感受器作用于心肌,心跳加快,促使血液循环加快。在内外因子的作用下,生物电流及生物电流在神经系统内传导,经络作用,血液循环的作用互相结合作用于机体,机体内外则发生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理变化,使机体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统一的整体。

    第四,神经组织细胞和神经介质若发生异常,生物电流在此传导就发生阻滞或增强,阻滞增强在大脑、脊髓、神经丛处则形成敏感区,在神经干则形成敏感线,阻滞增强在神经节处则形成敏感点(穴位).生物电流阻滞增强在何处,该处神经组织细胞及抻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就要发生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经络上的敏感点、敏感线及敏感区就越明显。神经生物电流通对中枢神经系统传导时,导致心跳、脉搏、血压、呼吸等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调节机体内外平衡,中西医借助心跳、脉搏、血压、呼吸等各种不同的变化和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关系,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不同的疾病,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各种疾病的理论基础.

    第五.经络与脏腑有密切联系,神经生物电流与经络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生物电流与机体整体平衡有密切的关系,中枢神经系统、生物电流、经络、血液循环、内外因子是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和调节机体由不平衡转到平衡或由平衡转到不平衡的重要因素。通过内因子产生的生物电流仍不能调节机体平衡失调,需借助外因子继续刺激机体,产生生物电流与内因子产生的生物电流相结合继续调节机体平衡。我国中西医无数大师曾研究出机体内各脏腑在机体体表面相关的经络线上的敏感点、敏感线、敏感区.用中药、针灸、水针等施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刺激机体产生生物电流,治疗各种疾病,它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痛苦少、操作简单等优点,易为患者接受。

    第十一节  神经与经络

    1.神经与经络一一经络是人类神经进化的遗迹

    经络学说的刨立,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建国以后,我国对经络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经过多方而的工作,可以说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不仅肯定了若干经络现象,而且也为阐释经络本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笔者潜心钻研经络数年.认为现在有理由宣布:经结存在于神经中枢内部,经络实际是人类遥远祖先神经系统(特别是梯形神经系)进化的遗迹。

    我国的薛祟成等教授,根据“幻肢感”现象,曾提出经络在抻经中枢内部的观点。他们在截肢患者身上用针刺激发感传后,截肢患者仍然感到感传传到已被截去的肢节上。

    2.神烃与循经毒传

    2.1  感传可阻性:当感传自刺激点双向传导时,对任何一点应用机械压迫、玲冻降温,或者在感传路线上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等药物.都能使已发生的感传受到一定的阻滞,甚至消除感传。笔者认为,作用于感传线上的诸多刺激,都会形成神经冲动,通过传人神经到达中枢,引起中枢内相对应区的神经细胞兴奋。   

   由于中枢神经内存在着人类远祖的梯形抻经系结构遗迹路线,当针刺冲动沿遗迹路线扩散时,两者就会发生神经冲动的汇聚现象,通过中枢神经内的整合作用,使神经冲动的传递性质发生了改变。于是,在神经冲动的汇聚部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受到了抑制。在体表则表现为感传的被阻滞现象。

    2, 2  感传速度较慢:关于经络感传的速度明显慢于神经传导的问题,笔者的看法是:循经感传现象的传导过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内部完成的,并不是真正的在体表传导。因此,不能简单地章其与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相比软,循经感传现象是中枢内神经细胞间的一种兴奋性扩散现象,与神经纤维的传导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两者之间不能相提并论。

    最近,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的朱崇斌等曾撰文指出,针刺“得气”后,往往不是立即出现循经感传,而要过一段时间,且感传必须在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后才能出现。可见,产生感传冲动,敏感性也较神经冲动的产生明显滞后。

    Z.3  感传双向传导:当躯体上任何一穴给予刺激时,一般均可自该穴发生两个相反方向的感传。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存在于中枢神经内的人类远祖的梯形神经系主干的遗迹中,神经细胞的两侧可能均存在传导冲动的结构。即在某一局部.突触小泡可能在神经细胞的两侧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是,当某一局部的神经细胞群发生兴奋时,就会出现双向传寻现象。

    2.4  感传有停顿点,许多受试者反映.感传在行进时不是均速走行的.而是存在一个个的停顿点.即停一下再定,这种停顿点多为穴位所在处。笔者初步分析认为,穴位处出现停顿点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存在于中枢内的梯形神经系主干遗迹上的细胞排列组合不均匀造成的。具体情况可能似链状神经系的神经节一样.神经细胞在遗迹路线上组成一个个的细胞群。从穴位的解剖情况来看,穴位处多为神经结构物质的集中处,也提示在体表穴位所对应的中枢体感区内,神经细胞相对较集中。

    针剌穴位,由于激发了较多的神经纤维的活动,于是就会引起中枢内较多的神经细胞的兴奋。因为在这些相对独立的神经细胞群里,存在的是多突触联系,故当兴奋性冲动在这些相对独立的神经细胞群里扩散时,自然就相对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是感传出现有停顿点现象的根本原因。

    3.神经与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探讨

    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总的说来是说明人体机能是内外相遗的。内可以应于外.外可以应于内。即:脏腑的疾病可以在机体的经络和穴位等处反映出来;通过针灸相应的经、穴又可以治疗一定脏腑的病变。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证明,经穴与脏腑之间病有特异性联系。对其联系机制.笔者曾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

    笔者推论,人类远祖在低等动物阶段,可能经历过腔能动物阶段。由于多数腔肠动物具有两个神经网,分别位于内、外胚层的基部,而神经网之间在中胚层有突起相连,核据人类神经系较’中的躯体神经和棱物神经系的生现及分布规律,笔者推测,现代人类的躯体神经系,可能由腔肠动物的外神经网迹化而来;棱物神经系可能来源于腔肠动物的内神经网。

   人类的躯体神经系与植物神经系联系的物质基础,可腑与腔肠动物两神经网间相连的突起结构的遗迹有关。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现象,用现代医学解释,可能就是内脏的病理刺激,遗过内脏传人神经到达中枢;在中枢内,病理信息通过相连的突起遗迹路线,传通到躯体神经系,由躯体神经使病理信息表达于体表的经穴。

    间时针灸体表的经穴,针灸刺激信息也可通过传人神经到达中枢;在中枢内.针灸刺激信息同样可以由相连的突起遗迹路线,传递到棱物神经,从而起到对内脏的良性调节作用。这可能就是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联系机制。

    4.神经与“气至病所”

    ¨气至病所¨现象.在我医的许多古典医籍中早有记载,现代医学研究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例如据报道,一个有心脏病的病人不同经络发生感传后,都有向心脏的集中现象。但关于其发生的机理,虽已有过各种见解,但时至今日还没有令众学者满意的解释。

    笔者认为,针感沿体表出现的纵行传导现象,可能与人类远祖历经梯形神经系、链状神经系、板状神经系、管状神经系有关。可能是人类远祖由于经历了这些神经细胞纵向排列的神经系阶段,使中枢内神经细胞的排列组合按其敏锐性.呈纵行的排列现象,构成了无形的路径。

    据实验观察,这种结构但有相对的稳定性,针刺、病现刺激等许多因素都可对其产生大的影响。笔者在针灸临床中,曾遇一例经络敏感人,当针剌其穴位时,其首先出现的是向上下方而的感传。但如果在此感传线的两侧,针刺穴的上下方,再依次针刺几个穴位,并由近及远地依顺次行针诱导,则在某针刺穴产生的感传,将不再沿原来的感传线路上下传导,而是沿着依次排列的针刺点的连线方向,由近及远地顺次传导。如果在某穴位横切而的体表连线上做环行针刺诱导,则可形成环行的感传现象。诱导的穴位离针刺穴距离越近,发生卓越高。

   据资料统计,病人组循经感传出现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这说明病理性刺激也能据高相对应区的神经细侧的敏感性,这就为感传冲动沿经络线向病变部位传导扩散,奠定了基础。当病变部位相对应中枢的神经细胞的敏感性增强时,细过了各经线上中枢对应区的神经细胞的敏感性,就必然出现“气至病所”现象。这就是笔者对“气至病所’’现象机理的新见解。

    第十二节  平衡针灸突出“同病异治”

    和“异病同治”

    作者通过临床针刺近万例,证实了平衡针灸的治疗价值,现对“同病异治’’与“异病间治”谈一点体会。

    1.平衡针交的“同病异治”

    间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病因、疾病发展阶段不同,可根据病人机体特点,采用不问针法。间一疾病的治疗,为什么会疗效不同?虽然同一疾病,但病因、病现、病程和发展阶段不问,应选择相应单穴治疗,才能获得预期疗效。如针刺对骨质增生性腰痛,不能干篇一律,应究其病因。若囡急性闪扭产生腰痛,应深刺关元俞,再刺委中;若慢性劳损腰痛.应轻、浅和三焦俞、气海穴。若因体虚或肾虚腰痛,应深刺关元俞,轻刺悬钟。针对病因、病程相应选穴,方能获得病人心理上的平衡。腰痛病是这样,其它病也是如此。针对病因、病程、临床表现等相应选穴和确定不问针法。根据病人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生活习惯等,要因人制宜选用相应穴位。在治疗中充分发挥病人主观能动作用,掌据和调动病人心理因素,才能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总而言之.针刺在“同病异治“方法上.就要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间一疾病的不同心理矛盾,而达到心理平衡。

    2.平衡针曼的“异病同治”

    异病间治是指不同疾病,可以采用相同的单穴。在临床实践中证明,当治疗某一疾病时,几种疾病均获得一定心现上平衡。例:邵某,女.40岁,患三叉神经痛,伴有同侧面靡,针刺颊车、地仓3次后,痛减轻,消肿,面瘫好转。5次治疗,疼痛消失.面瘫明显好转。加刺足三里穴面瘫恢复。另外发现病人患“红斑狼疮’。,分布鼻周皮损也开给消道,唇粘膜溃疡开始愈合。加刺三阴交穴,交替针刺,面瘫治愈,狼疮炎症消失,溃疡愈台。经过让患者劳累、晒太阳均未复发,另外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性呕吐的间时,该患者膝关节痛也好了,治疗腰腿痛的间时,该战士夜尿也治愈了。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的间时,遗尿也好了。治疗心悸的同时.多年失眠也得到恢复。凡此种种,多不胜举。故在临床治疗中.往往收到意想不到效果,针刺治疗范围逐渐扩大,也是针刺”异病间治’’的必然结果。

    平衡针灸是把复杂的针灸理论和方法在临床上更加简化。因为人体平衡失调,更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外环境受到破坏.内环境造成失调,心理上的平衡也就失调。有一半以上患者与心理因素有关系。因此“疾病¨与“治疗¨是一对矛盾+作者在实践中证明了_同病异治”和¨异病间治”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大量临床经验证明:针刺对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作用都必须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来完成这一平衡。

    第十三节  平衡针灸应用过程中应

    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平衡针灸十分强调针感,因此相应穴位要有足够强的针感

   对于平衡能力相差不多的病人来说,针感就决定了他们的疗效,有较强针感的病人恢复的就要快和好,原因就在于较强的针感可在病人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产生一个较强的兴奋灶,遗过整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在患病局部产生组胺等大量镇痛物质,因面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缓解症状。我们有的医生只是按照平衡穴位的相应穴位针刺下去,只满足于有针感,例如肩痛穴,此亢的针感要求必须强烈.不能仅仅是局部出现酸胀,而必须要有触电式传导并传向脚面,这样的治疗效果就可好和快。

    平衡针灸不讲究手法,因此在针刺过程中不必考虑补泻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反复提插找到所要针刺的神经节段.出现强烈的针感为宜。

    2.取穴要精而勿溢

    平衡穴位得益于临床,是从临床中反复比较面筛选出来的特定穴位,一般一个病症只需一个穴位就可解决问题。配穴只是在有相应症状时才使用.如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只需针刺头痛穴和降压穴两个穴位即可。我们有的医生往往要针刺7.8个穴位,这就违背平衡针灸取亢少的原则。平衡针灸针刺亢位虽然少,但由于每个穴位均是经过筛选而出的特定穴位,因此通过针刺要体现即时教应,病人症状要改善。

    3.时于颈腰椎病痛人关键是减少诱发固素和功能锻炼

    3.1  有些病人在治愈后不久又再复诊,原因何在?就在于诱发疾病的因素段有去除。医生的任务不仅仅是通过针刺使病人恢复到平衡状态,面且要在治疗的同时,告诫病人此种病症的诱发因素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哪些同题,从而减少或避免再发的可能性。例如对于顼腰椎病人,劳累、受寒凉、受潮,以及单位时间内的超负荷、情绪的改变如生气、部闷等均为诱发因素。有些病人在冶疗一段时间后,效果总不是太理想,原因就是我们医生忘记了告诉病人以上鄢些诱发因素。一旦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了这些问题,不仅能够促进症状的消除、疾病的痊愈,而且能够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3.2  对于肩周炎的患者,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在慢性期,我们都应当告诫病人不活动或尽量减少患肢的话动。急性期不活动有利于炎症的吸收。而对于慢性期的患者,由于渗出的吸收而导致关节囊、肌肉、韧带的广泛粘连.而致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习惯上.对于此类患者,医生都要求病人进行大量的功能锻炼从而松解粘连,但从我们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大量的功能锻炼或是人为撕开粘连.不但不能使肩周炎痊愈,甚至有可能加剧。因为人为撕开粘连,可导致创伤性炎症,再次渗出,形成粘连。粘连型肩周炎患者的功能障碍,一方而是由于粘连.而另一方而是由于疼痛造成,肩关节活动越大则疼痛越重。因此,我们在治疗此类患者过程中,嘱其不活动或少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待疼痛的症状慢慢改善,粘连甚至肌肉的萎缩症状也间时得到改善,肩关节活动正常。

    第十四节  平衡针灸对骨伤科疾病的

    机理研究

    临床治疗中,用平衡针灸辅以骨伤科手法,疗效明显提高。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平衡针灸学是对针灸医学发展中的发展,是在新的层次上的提炼、升华,也是中而医结合的独特疗法。下而试谈我们的粗浅认识。

    1.调整阴阳整体平衡,达到解痉、镇痛作用

    人体肌肉附着点及肌腱、韧带、关节等软组织受到损伤后,必然产生局部气滞血阻,造成疼痛。继而产生反射性肌痉挛。由此血肿、疼痛、肌痉挛成为软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形成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的恶性循环,这就破坏了人身整体阴阳的平衡。人体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有很大的自身调节修复功能。用巨刺针法在健侧最敏感的特定部位实施破坏性针刺,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缓解局部肌痉挛.使经络疏通,行气活血,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由于平衡针刺取穴少、针感强的特点,其调节生理的应激效应也更强、更迅速,故有“针到痛止”的功效。若存针刺间时,主动或被动逐步增加患区的活动度,则显效更快。

    用诱发电位检测:在腰肌劳损病例中,分平衡针刺和推拿二组,治疗前后测定.旁肌组织对电诱发痛的耐受性,虽然二组均显示疼痛耐受性增加.但平衡针刺组的疼痛耐受性增加明显高于推拿组。从诱发电位的检测,证实平衡针刺确能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起到阴阳整体回复相对平衡,达到解痉、镇痛的治疗目的。

    2.调理筋骨,重建生物平衡

    人体骨骼和肌肉系统无时不受到地心引力及各种外力的作用,人体的力学结构正常时处于相当平衡状态。如果由于外伤、慢性劳损、不良姿势、风寒湿等因素的影响,一旦人体筋骨结构失去平衡,就会造成顼肩腰腿和脏器的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各种疼痛的综合征。脊椎平衡的破坏,主要因素是软组织损伤产生异常应力和导致骨关节的失稳。临床表现为脊椎间关节移位、骶髂关节错位等疾病。人体某一部位发生病变,从整体讲其病变部位就失去了平衡,致使人体内的生物信息系统平衡失调。如果在患病部位实施治疗,只会加重病人的痛苦.而改在健侧最敏感特定部位实施破坏性治疗,然后辅以骨伤科手法橙解软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正常解剖位成功能位,重建软组织与脊椎的生物平衡,加快了疾病的治愈。这就是取神经交叉支配原理和利用一个系统的治疗达到调整其它系统,从整体角度调整局部,产生全身技术效应。

    B超显象探测:把腰椎同盘突出病例中,分平衡针剌和牵引推拿二组,治疗前后用B超显象探测,结果B超显示二组腰椎间盘突出未见明显的回结,但平衡针刺组病人的症状比牵引推拿组的病人都大大改善。实践证明平衡针捌能调整筋骨,重建生物平衡,起到标本同治的疗效。

    3.恢复内脏功能平衡·

    人体软组织病变经躯体内脏反射可引起相应的内脏功能平衡失调.临床上表理为许多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头痛、恶心、视力下降、耳呜、胸痛、心悸、腹胀,尿频.痛经等症状:人体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各局部的病变是整体病变的局部表现,因为人的体表与体内,脏与腑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祖国医学中“有诸形内必形诸外_的整体反映原理记载。用平衡针刺疗法由刺激反应到中枢系统,产生适时的生物信息,由中枢系统再传递到相应的内畦器官;通过各系统的反射传导,调节人体的内外平衡,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振奋机体的功能,加强全身和局部新陈代谢,使脏器功能恢复新的平衡。临床在颈椎病、肩周炎治疗中,经常有患者喜诉:或头痛、或耳呜、或胸痛、或腹胀、或痛经等病痛间时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治愈。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我们把颈椎病患者.分平衡针刺和牵引推拿二组,给疔前后用神经传导速度来测定。结果平衡针刺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牵引推拿组神经传导速度略有增快。这就提高了平衡针刺在临床治疗中的防治结合的效果,能起到恢复内畦功能新的平衡。

    从临床治疗中可观察到,平衡针刺手法强时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周围神经抑制,用轻手法、留针可使中枢神经抑制、周围神经兴奋,所以治疗中要针对不同部位的疼痛和脏器功能平衡失调,采取适宜的平衡针刺手法及留针时间,才能不断提高疗效。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平衡针灸学在临床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第十五节  平衡心理在平衡针灸学中的作用

    1.平衡心理在平衡针灸学中的效应

    心理疗法十分悠久,可以说自有了人类以来就有了心理治疗。祖国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心理治疗的精辟论点和宝贵方法。《黄帝内经》中曾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病乃不愈。”古人认为:“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话。”这种形神相依的心身统一思想也阐明了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密切关系。与此间时.西方医学对心理疗法与社会因素、生物因素相结合用于治疗实践,经临床观察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糖尿病、肌紧张性头痛、过敏性结肠炎、更年期综合征、习惯性便秘、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几十种疾病,在诊断、治疗中个体的心理因素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正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动力分析理论所强调的.A们被压抑的情绪或心理冲突是导致人体功能失调而致病的重要原因。进而平衡心理疗法作为平衡医学的一部分,在对心身疾病的临床配合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单法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它不间于人们惯用的催眠气术、仪器辅助等心理疗法。如气功疗法是通过“意守丹田”.“排除杂念”以“人静”,恢复心身和谐达到治疗效果。平衡心理疗法则是适用精神分析,潜在暗示等方法,通过医生的语言、知识、情绪和行为等引导忧部患者进人乐观、健全、稳定的情绪状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或消除部分病人心理状态和躯体症状。

    平衡心理疗法丰富和发展了平衡医学,适应20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无论在治疗心身性疾病方面还是治疗躯体疾病方而,都有不可忽视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平衡心理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平衡医学的一部分在平衡针灸学科的不断完善中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平衡心理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

    2.1  一般资料:更年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穴脑功能的衰退.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植物神经紊乱。血管收缩和舒张不稳定,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而发生各脏腑功能的减退,进而对种种细微的躯体疾总和社会的、神经刺激都比较敏感。一般女性症状比男性明显.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临床选取患者9名,皆女性,病情症状接近.年龄4955之间.病程均1年余。将9名患者分三组,每组3人,分别为平衡针灸治疗组,平衡心理治疗组,平衡心理配合平衡针灸治疗组。

    2.2  治疗方法:

    2.2.1  平衡针灸治疗;取穴平衡穴位,主穴:中平穴,每日l次.1 0次为1疗程。辅亢:头痛穴、升提穴。每日1次.1 0次为1疗程。辨证配穴:失眠多梦症状严重者配失眠穴}抑郁、气滞、手足多汗、心悸胸闷者配胸痛穴。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2. 2.1  平衡心理疗法;采取一般心理治疗的形式,以对个体情绪和认识的调整、教育过程,使其以较好的方式来适应客观的环境变化。从整体出发为原则,通过精神分析、心理暗示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按一定程序,运用语言,解释、疏导、安慰、鼓励、支持等相应的方式,使病人提高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振奋精神,唤起希望和信心,促进心身健康的恢复。根据病人心理状态,选择时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2.3  平衡针灸加平衡心理治疗:将上述两种治疗方法融汇贯通,以针法为主。

    2.3  疗效分析;

    2.3.1  疗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情绪乐观,生活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好转标准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情绪趋向健康心理。

    2.3.2  治疗结果:平衡针灸治疗组3人,均2个疗程临床治疗愈;平衡心理治疗组3人.2个疗程临床治愈1人,好转1人.无效1人;平衡针灸加平衡心理治疗组3人均1.5个疗程临床治愈。

    2.4  结论:平衡心理疗法适用于临床,既可作为综合治疗疾病的辅助疗法,也可单独适用于心身疾病的治疗,且无副作用。因为人的实践话动都是在人的心理调节支配下完成的。从而,同样治疗过程,由于患者的个体心理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疗效。

    2.5  典型病例:李某,女.54岁,天津市水产总公司干部,于1 99661 1日就诊。主诉:常年头部尤其是前额和手脚冰冷偎寒,四肢软弱乏力,时感心悸胸闷,伴失眠多梦,记忆下降1年余。曾用中药,效果不佳。各种检查无异常。临床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治疗:针刺中平穴、升提穴,失眠穴、胸痛穴,得气即出针,其中升提穴留针约20分钟。同时用平衡心理辅助治疗,一次显效,半个疗程,临床治血。

    2.6  讨论;平衡针灸就是通过人体的经络系统达到经脉相连,阴阳贯通,消除人体内外不平衡因素达到病人恢复的目的。伴随更年期综合征心理上的抑部、多疑、好争吵、焦虑等不稳定的这种悲观、沮丧情绪,往往会使许多疾病乘虚而^.影响机体健康。平衡针灸适用于临床各个科室,主要针对心身疾病,通过医生的语言、行为,引导病人保持乐观,捎除病态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实践证明,平衡心理将在疾病尤其是心身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十六节  平衡心理的诱导与优化

    1.必要性

    任何医疗方法,都需要患者有积极的态度来配合,对平衡针灸而言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失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之中,患者心理状态的优劣,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以及对病愈所持的信心,便成为影响平衡针灸技果好坏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人的机体一旦失去平衡(得病).不外是借助两种力量来获得新的平衡  一自我调节力与医生的外助力。在医疗过程中,既是患者对医生的依靠.也是医生对患者抵抗力的依靠,只有二者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平衡针灸的优势和作用。其原理主要根据机体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选择体表的某一特定穴位,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平衡的能力。

    典型病例:安某,男.4l岁,农民,1 9958月某日来诊。.主诉;胃病,4年,持续服药,但反复未愈,现由胃炎发展为胃下垂。其心情沉重,言及其叔父也留患胃病多年,后转为胃癌而亡,怀疑自己也会走此条死路,故产生了“恐癌症”。笔者先以心理疏导,打消其顾虑,以平衡针灸为主治疗,而周后明显好转,体重增加2公斤,体力.辅神均有明显好转,增强了痊愈信心。

    由此例可见,在平衡针灸施治过程中.优化患者心理是非常必要的,

    2.可行性

    人体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整功能和强大的天然免疫能力。“A类自下而上是依靠着机体神奇的天生的自然的强大的免疫防卫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来自先天和提人五谷之精华"。极据这一原理可知,人体自身已经具备战胜疾病的基碓和前提,

    对疾病的诊治,就在于加强A体机能的防卸和消灭疾病的能力。而患者积极的心理素质又利于医生达到目的实施,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有了心理前提,再加上“运用针灸外因刺激、激发、调节、加强人体天然防钾能力,摆正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辨证关系…”.便可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大部分患者都有艘胜疾病的决心,只在于医生的正确引导。

    典型病调:李某,女.49岁,农民。主诉:双肩疼痛已逾一年,来诊时两臂上举困难,但其精神态度良好,愿与医生配合根除此病。笔者更加以鼓励,并实施平衡针法,l周后痊愈。

    由此调可知,患者在心理上存着艘眭疾病的可能性。

    3.统一性

    人的内环境包括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两个方而。这两个方而是辨证统一的,互为因果,互为前提o“在内园、外因、不内外因的作用下,心理上、生理上的平衡失调,从而导致了人体素质的下降,影响内环境的稳定,适应社会、适应家庭的能力降低,形成各种疾病。”根据这一要点,平衡针灸更应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以配合针法治疗。事实证明,心理与生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它们具有统一性,正是所谓“形神不可分,心身不可分”。所以,对患者不仅要治病,还要冶“心忡”。

    典型病例:某男.69岁,退休干部,一生顺利,事业有成,儿女也孝顺,只是退休后失落感太重,加上周围有几个老同志相继去世,更添愁云。于是来诊,主因脚气感染治鱼后留下一小硬结,疑为恶性瘤,整日寝食不宁,实患有“恐死症”。笔者查后当即激了明确否定。打消其顾虑,然后用平衡针灸诊治。主穴取踝痛穴及小硬结部位,用火针疗法,经两周冶疗,硬结缩小、软化,已不明显。

    4.几种特殊心理状态病例简介

    患者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解决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在针剌过程中,须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做好有针对性的诱导工作。由于病变的存在,心理上出现一些反常,甚至性格的变化。作为医生应耐心指导,了解和掌握其性质与类别,分别治疗。

    1:杨某,女.29岁,农民,天主教徒。一日来诊.神色慌张,当询问时,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处。经耐心诱导.始对医生产生信任感,说出原委:五年前,她与本村村民白某结婚,男方因惊吓至阳瘙不举,至今未生子女,她想与夫离婚,但父母不许,又怕自己有病,便来请教。笔者嘱其次日领男方检查,原来为非器质性病变所致,而是心理障碍之故。于是用平衡针灸诊治,辅以心理开导.1周后明显好转,第3周房事正常,以后怀孕,

    2:某新兵,男.19岁,96225日来诊。主诉:人伍不多久,左脸出现一片红褐色小斑点,有痒感,约一个月后,而积扩大,瘙痒更甚。由于怕首长知道被定为“后门兵”,在公共场所与集体话动痒时强忍,不仅肉体痛苦,精神也十分苦闷,紧张、烦躁。经查为结节性痒疹,告知其一定可以治好,不必担心,并为其保密,决定每星期天为其进行平衡针灸治疗,两周后治愈。

    九年来,笔者以王文远教授的理论、方法,用平衡针法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愈后病人发自内心的感谢。这种疗法花钱少,适应证广,深受农民和工薪阶层入士欢迎。笔者认为,平衡针法有营深远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途。

    诚然,平衡心理的优化、强化,只是对平衡针法起配合作用,它不是万能的。但在临界点及其附近,它所产生的作用,确是客现存在的。随着实践的不断深人,这一针法将会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十七节  通经络、  调平衡、治顽痛

    平衡针灸学是全军著名针灸主任医师王文远教授经过20余年潜心研究,在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独创的一种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医学领域相结合的理代针灸学。它不仅丰富和拓展了针灸医学领域,也以简、便、敢、廉的独特疗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笔者有幸参加了平衡针灸学习,受益非浅。

    1.平衡针法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平衡针灸学是创立于阴阳整体学说基础之上,结合了经络学说及现代医学的神经交叉学说、生物信息学说,以针刺为手段,选择人体的某一特定穴位,间接地激发增强病人的防卫系统,完全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调节、恢复平衡、治愈疾病的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内经·素问如中有:“自古通天者,生之本,车于阴阳,.,“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充分说明了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界是密切结合的,这是生命的根车,生命之车车于阴阳。而阴阳雏持相对平衡,才使得人体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抗御外邪对机体的侵袭,而使身体健康。即所说:“阴平阳秘,精抻乃治”。一旦人体自身平衡(内环境)遭到破坏,阴阳失去平衡,则产生各种病变。治疗上古人强调:“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冶左,以左治右。”此治疗大法,属于传统医学的巨刺.罂刺,这是平衡针灸的产生根源。经络为平衡针法提供了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传递信息的通路。经络是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姣,沟通表里内外,贯穿上下左右,将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以旁调中,以中调旁的循经取穴方法,达到调畅经脉,反馈信息,疏通气血,恢复平衡的目的。

    现代医学证实了针刺具有镇癌、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抻经交叉学说、生物信息学说均验证-平衡针法行之有效.为其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得传统的针灸医学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平衡针法以其独特的穴位,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即经络系统).激发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调整脏腑及营卫气血,达到防病治病自身平衡。

    2.平衡针法治疗痛证优势显著

    中医认为痛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或内伤七情,气血逆乱而致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衡,不通则痛的病证。《景岳全书》中有:“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痛也。”在治疗大法上以通为用。平衡针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平秘阴阳,运行气血,扶正祛邪,而达到“气至病所¨之功,使经络功能得以恢复,病人痛证得以缓解和消失,此为治疗痛证的关键。

    在治疗各种痛证中,平衡针法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上病取下,下病治上,但是其特定穴都是通过人体信息通路来传递信息而达痛处,使经气得以疏通而癌止。这个通路即指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如头痛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之上,其经脉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变于姑顶。故治疗头痛、头风,取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腰癌穴位于督脉上,其总督一身之阳,行于脊柱内部而主治授部疾患。虽然平衡针法的特定穴多不是传统经穴,但其均在传统经脉之上,这种离亢不离经,是平衡针法的一大特点。同时,在针刺上多见一针透多穴,以增强针感,提高疗敢,使得在临床中治疗痛证得心应手,‘从而达到为患者解除疾苦的目的,

    总之,平衡针法的出现.对传统针灸学,无疑注人了生机和活力。它的穴位少、针感强,见效快等特点,为针灸临床拓展出一条新途径,使得根植于传统医学这片沃土、汲取现代医学精华的平衡针灸学,在临床上得以广泛运用,推动着祖国医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它的进一步普及.平衡针灸必将为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十八节  平衡针灸之我见

    1.腰痛穴

    腰痛穴在印堂与抻雇之间,用于治疗哮喘效果颇佳。

    典型病例:964月一天,车市一患者家属来要求出诊,到病者家中,患者乃一老妇,症见而色青紫,呼吸困难,神情恍惚,问能答言,体质瘦弱,半卧于床。其家人介绍患者一直患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今天突然症状加剧。针对患者极度缺氧状态,以283寸针刺病人腰痛穴,提插捻转约1分钟,患者逐渐而色好转,几分钟后,症状缓解,针刺1个疗程(7次为l疗程,隔日1次),病人症状全部消失。

    2.虚痛定的位置和进升角度

    腹痛穴位于腓骨小头内侧缘与腓骨小头底水平线连线交点处,进针角度呈90。,垂直进针23寸,施强刺激。任何腹癌效果均佳。

    例:几年前,我的一位同事因心情悲癌持续腹痛1周而住院治疗,使用度冷丁等药物控制均无效,后远用平衡针法,取两侧腹痛穴同时针刺,再配胃痛亢,提插捻转约5分钟,腹癌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3.小针刀疗法也是一升疗法

    小针刀疗法也属平衡针灸学范围,可用为平衡穴里的阿是穴.直用于临床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除针不到位外,一切适应证均针到病除。

    例:9671 9日,患者男.47岁,常州邮电机械厂工人,右侧腰痛2年余,经医院多种方法治疗均无效,远用平衡穴位腰癌穴配伍小针刀,经一次治疗症状消失,5天后复诊痊愈而归。根据朱汉章的逻辑,这是软组织损伤后变平衡为不平衡状态。因颈部病变组织通过带有0. 3mm刀口的针进行纵行或横行疏剥切断能即刻达到恢复平衡的目的.因此说小针刀也是一种平衡针。

    平衡针灸的特点是“一针疗法”为主,强刺激,疗效高,痛苦小.安全无副作用,相信随着王文远老师的不断创新完善:平衡针灸学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上是本人的愚见,望同道不吝赐教。

    第十九节  针刺肩痛穴原则

    1.针刺肩痛穴宜轻不宜重

    针肩痛穴治疗肩周炎,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平衡针灸学中有代表性的穴位,我在临床中体会到,对肩痛穴选穴要准,下针后,只要达到针感要求即可停止行针。3个月以内的病人,针后35分钟即可取针,有轻度或重度粘连的,留针30分钟或再长一些。不少病人反映,这样针后.与频繁行针的效果一样。通过实践,对~些粘连较重的病人,能坚持治疗,也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

    2.肩痛定留针宜长不宜短

    《隶问·离合真邪论》曰:“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平衡针灸学的特点就是取健侧穴位,达到平衡阴阳,从而治愈疾病的目的。取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用这样远距离的穴位,交叉取穴,治疗这样顽固性疾病,同时又考虑病人的耐受程度。笔者认为,应在留针候气上下功夫,留针的同时,令病人做些上肢活动,以达到舒筋活络的目的。我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用甲,乙两组同是肩周炎粘连病人,观察人数均为20 A.甲组针后5分钟即起针;乙组留针60分钟起针。乙组普遍反映.针后感到无比轻松,时间能维持6 --20小时,效果比甲组要好。由此看来,针刺留针后,人体自身的凋节与控制系统,能接受各种信息,在结构上互相联系,功能上互相协调,给一小小的刺激.有利于经气的循行,再加上病人的适当活动,疾病可尽早治愈。

    3.典型病例

    李某,女,烟台公利市场工人,患左侧肩周炎l0个月,左上肢内旋、外展、上举、后伸均受限。笔者采用轻刺肩痛穴,针后留针60分钟,同时令病人活动上肢。病人反映,此种针法痛苦小,能忍受。经过20次的治疗,临床治愈。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针灸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