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七、神经系统疾病自测

[日期:2012-12-11]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七、神经系统疾病自测

    187.什么是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系统。这些系统不是孤立的“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制约、互相联系,使整个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同时,人体又是在一个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生活,环境的变化也随时会影响机体的各种机能。这就需要及时地对体内各种功能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以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履行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神经系统。如运动时,神经系统就“指挥”心跳加快,呼吸加强,血压升高等,以保证运动时的生理需要。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主要包括脑和脊髓,脑又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综合、分析来自体内外的各种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发出命令指挥机体的活动。而脊髓主要是传导通路,能把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及时传达到大脑,再把大脑发出的命令传到周围器官,起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周围神经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植物神经。这些神经从脑和脊髓发出通向周围器官。脑神经主要管理头面部的肌肉、皮肤及视、听、嗅、味等感觉;脊神经主要管理躯干和四肢肌肉、皮肤的运动和感觉。而植物神经则管理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等。植物神经又分为交感和副交感两类神经,它们的作用常相反。如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强、加快,而副交感神经则使心跳减慢。它们的作用虽然拮抗,但两者相辅相成,保证了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见图1 6)。

    188.什么是神经病?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一回事吗?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是指构成神经系统的脑、脊髓、周围神经和神经肌肉等,由于感染、血管病变、肿瘤、外伤、变性等原因引起的疾病。例如,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脑炎和脑膜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可引起俗称“中风”的急性脑血管病;头部外伤可引起脑震荡和脑挫裂伤等。那么,神经系统有了病变临床上会有哪些表现呢?如果出现了头痛、头晕、瘫痪、抽搐、感觉减退或消失、疼痛、震颤、肢体麻木、肌肉萎缩无力、失语、昏迷等症状就要考虑可能是神经系统有了病变,患者应尽早到神经科去检查,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精神病则是指人的精神活动(也称为心理活动)不正常,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也就是俗称的“疯子”。这是由于机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引起大脑功能失调,致使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兴奋骚动、情绪不稳、胡言乱语、幻觉妄想、愚鲁痴呆等,而且不承认自己有病,躲避和拒绝治疗。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活动明显异常,往往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害。因此,开展精神病的防治工作是很重要的。

    由于精神活动是大脑产生的,大脑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精神病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但两者从病因、病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是不同的两类疾病,切不可混为一谈。

    189.精神病会遗传吗?

    精神病会不会遗传?这是许多人关心的,也是医学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就目前精神病病因学的研究表明,一些精神病有明显的遗传因素,而另一些则与遗传毫无关系。

    精神病与遗传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家谱调查及孪生子的研究证明的。家谱调查研究表明,某些种类精神病病人的亲族中,精神病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在孪生子,也就是双胞胎的研究中,单卵孪生子比双卵孪生子的发病率要高。单卵孪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发育而成的,两个孪生子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他们的发病率高于不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的双卵孪生子(后者是由两个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成),说明遗传因素在精神病发病中是起作用的。目前,与遗传因素肯定有关的精神病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但遗传的也只是易患精神病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会不会发病,还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遗传因素已使患者对疾病的易感性高于常人,又受到了不良的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精神病。    另外一些精神病主要是由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造成的,如颅内感染或颅内损伤造成的脑器质性精神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或药物、酒精、一氧化碳中毒等引起的中毒性精神病,则与遗传因素无关。

    190.大脑是怎样分工的?

    大脑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高度分化,结构复杂,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表面有许多沟和纹,称为脑回和脑沟,这些沟和回把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岛叶,约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两侧的大脑半球由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相连,起联系作用(见图17)。

   大脑的侧面有一条明显的沟,称为中央沟。中央沟前面的一条脑回叫中央前回,是人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中央沟后边的一条脑回叫中央后回,是人体感觉的最高级中枢。如果这两个部位有病变,患者就会出现对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的障碍,表现为半身不遂(偏瘫)。

    额叶与精神和情感活动有关。额叶的后部偏下有语言中枢,对于惯用右手劳动的人,该中枢在左半球,对惯用左手的人,该中枢则位于右半球。如果该中枢受损,就会出现失语。

    顶叶与人体结构和空间结构有关,顶叶内侧还有个排便中枢,如果有了病变,则出现尿便失禁。

    枕叶有视觉的高级中枢。

    颞叶为听觉和嗅觉的高级中枢所在,另外还有记忆中枢,如果发生病变就会出现对往事的遗忘成虚构。

    岛叶是味觉的最高级中枢,另外与内脏机能也有关系。

    虽然大脑各部各有自己的特殊功能,但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大脑的思维能力即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机能。人类对大脑的认识还很肤浅,它的功能要比当前最先进的电脑还要复杂千万倍,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挖掘。

    191.小脑有什么功能?小脑发生病变会有哪些表现?

    上面我们谈了大脑的功能,那么小脑的功能是什么呢?从外表上看,小脑也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表面也有很多沟纹,但它的体积只有大脑的1/10,位于大脑的下方。小脑的功能也和大脑不一样,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如果小脑受损,就会出现肌肉紧张度减弱;身体平衡失调,走路不稳,就像喝醉酒的醉汉;随意运动不准确,如伸手拿东西时,会越过目标或伸到目标的一边,走路时脚抬得过高等。总之,小脑是协助大脑调节运动的机构,使人的姿势和动作更准确、更灵活和更自如。

    192.左脑和右脑的功能有哪些不同?

    人的大脑就像一颗完整的核桃仁,由中间的一条缝隙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又称左脑和右脑。两大脑半球之间有许多神经纤维相连。从外表看,左右两半球的外形没有什么区别,但它们的功能却有分工和不同。左半球主管右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而右半球则主管左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对于惯用右手持筷、用剪的人,临床称为右利手者。他们的左半球还有语言中枢,负责对语言材料的接受和加工,如果有了病变,就会出现各种失语。右半球则负责对非语言材料如图表、音乐、空间等的接受和加工。而对于惯用左手的左撇子,多数人(约60%)的语言中枢主要在右半球,当右半球有病变时才会出现失语。

    但近年来对于因病切除了一侧半球的“半脑人”(又称裂脑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不是绝对的,每个半球都具有补偿另一半球功能的能力。如上海一位7岁时因脑性左侧偏瘫,顽固性癫痫发作而切除右脑的病人,后来又恢复了右脑的功能,可资说明。

    既然我们知道了左脑和右脑的功能有不同,那么有没有必要强行要求“左撇子”改为“右撇子”呢?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对于从小就习惯用左手的人来说,他们左、右脑的功能有些是与我们大多数用右手的人相反的。若强行改变他们左利手的习惯,就会改变他们支配肢体活动的大脑结构,使他们在阅读、语言等方面变得比较迟钝,其结果是弄巧成拙。

    193.什么是头痛?人为什么会头痛?

    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不少人都有切身体验。头痛主要是指从前额向上、向后至枕部的疼痛,但临床上常常把五官疾病或其它病因引起的颅面部疼痛也包括在内。有不少人认为头痛就是脑子里有了毛病,其实脑组织本身并没有痛觉。人之所以感到头痛,是因为颅内外对疼痛敏感的血管、脑膜、神经和肌肉受刺激或牵拉而引起。如头皮和颈部肌肉的紧张、痉挛可产生持续性头痛,血管的扩张和紧张收缩也会产生头痛,情绪不佳、紧张、焦虑、忧郁等均可产生头痛。因此,多数情况下头痛并不意味着脑子有病。了解了头痛产生的道理,有了头痛就不必紧张,可根据情况去医院就诊.明确原因,进行必要的治疗。

    194.头痛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头痛是众多疾病引起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很多原因可以引起。头颅内外的病变、全身性疾病,甚至环境的影响,均可引起头痛。临床上根据病变的部位把头痛的病因分为:

    (1)颅脑疾病  常见的有感染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血管病变引起的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畸形等,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颅脑外伤引起的脑震荡、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等。

    (2)颅外疾病  常见的有五官疾病,如眼的屈光不正、青光眼、副鼻窦炎、中耳炎等,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等,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等。

    (3)全身性疾病  各种中毒常可引起头痛,如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酒精中毒等。代谢障碍如中暑、贫血、尿毒症等也常引起头痛。

    (4)神经功能性头痛  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头痛,每于情绪激动、生气着急、工作紧张时发生或加剧。除头痛外还常有神经衰弱的一些表现。

    195.什么是功能性头痛?如何看待功能性头痛?

    功能性头痛,又称精神源性头痛。临床常见于神经衰弱、癔病和抑郁症等病。这三种病,临床又称为神经官能症。它们虽然具有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但神经组织并无病理形态上的改变,目前认为是由于病人的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而引起,故这类疾病引起的头痛称为功能性头痛。

    功能性头痛的特点是:头痛一般无一定的规律性,部位也不固定,可发生在头的各个部位,但以颅顶重压感、头周紧箍感、胀痛感较为多见,真正剧烈的头痛很少见。常伴有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些人还可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出汗、闭经、阳痿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

    功能性头痛是因为大脑的功能紊乱引起的,而不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因此不会有什么危害。对于患有功能性头痛的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头痛,不必过分焦虑和担心。只要合理调整和安排好工作、休息时间,解决好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避免精神紧张,适当服用些药物,功能性头痛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196.急起头痛伴发热常提示什么?

    急起头痛伴发热常提示有全身或颅内的感染。

    (1)全身感染  产生头痛的原因主要是病原体的毒素或其代谢产物扩张了对疼痛敏感的脑部血管而致。多表现为前额及双颞部的搏动性头痛或全头胀痛。压迫颈动脉使颅内血流量减少时可使头痛减轻;咳嗽、活动或用力使颅内压力增高时常有加重。这类头痛常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如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头痛,除头痛、发热外,还有全身酸痛无力、咳嗽、鼻塞及流涕等;肺炎引起的头痛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2)颅内感染  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或脑炎,使脑内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血管内的液体成分遂渗入到脑组织,造成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而致头痛。另外,炎症产生的一些炎性介质亦可使脑部血管扩张而引起头痛。这类头痛多表现为全头痛,程度也较剧烈,而且持续加重,伴有喷射性呕吐。由于脑膜受到炎症刺激,病人低头时或被别人向上抬头部时还会出现颈部的疼痛和僵直,临床上称为脑膜刺激征。

    全身感染,尤其是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都可能发展为严重情况。故急起头痛伴发热的病人应尽早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197.突然头痛伴意识不清常提示什么?

    临床上突然头痛伴意识不清,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出血。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多发生于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小动脉管壁受损,因而形成管壁薄弱的微动脉瘤。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微动脉瘤就会破裂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本病发病多在白天病人情绪激动、用力或精神紧张时,表现为病人突感头痛,频繁呕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由于这种出血发生在脑实质,对脑组织的损害较大,故不少病人很快出现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如果出血继续加重,昏迷就会越来越深,病人最后可因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因此,当中老年人出现突发性头痛、频繁呕吐而不伴发热,意识由清醒变为嗜睡、昏睡或昏迷时,要高度警惕脑出血的可能。应使患者头偏于一侧,清除呕吐物,避免震动,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198.头痛日渐加重伴呕吐并于晨间加剧常提示什么?

    头痛进行性加重,伴呕吐,并于晨间加剧的病人常提示有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的压力。颅腔是一个坚固的骨质腔,它的容积是恒定的,没有伸缩性。生理情况下,颅内容物主要是脑组织、脑脊液和脑血管内的血液。通过内部调节,颅内容物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压保持一个较恒定的水平。当颅内发生病变时,颅内容物的容积就会过分增加而发生颅内压增高。临床常见的病因为颅内肿瘤、颅脑损伤、颅内感染、脑血管意外、脑寄生虫病、中毒性脑病及脑积水等。

    颅内压增高时,可因刺激、牵拉、压迫颅内对疼痛敏感的组织,如脑膜、血管、神经等而引起头痛。这种头痛,由于人在睡眠时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引起脑血管扩张,又加上处于卧位体位,使血液回流较多,故常常于晨间醒后头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另外,其它一些使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咳嗽、打喷嚏、弯腰、用力排大便等也可使头痛加剧。此外,颅内压增高可刺激脑内管理呕吐的中枢而出现喷射性呕吐,并可影响眼底视网膜静脉回流而出现视乳头水肿。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大特征。

    如果出现头痛逐渐加重,伴有喷射性呕吐,于晨间加重,应尽早去医院检查眼底,看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存在,并要进行脑CT(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脑脊液及其它检查以明确病因。

    199.偏侧头痛伴呕吐,吐后头痛减轻常提示什么?

    临床上,有些人的头痛表现为一侧的剧烈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视觉障碍。由于这种头痛多位于一侧,故又称为偏头痛。实际上,偏头痛只是一个病名,它是由于头部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既可表现为一侧的剧烈头痛,也可蔓延到整个头部,或一开始就为整个头痛,因此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

    偏头痛是较为剧烈的头痛。典型的偏头痛常可分为三期:①先兆期:即头痛发作前数分钟至半小时,有明显的先兆。最常见的先兆是视觉症状,如眼前闪光、有暗点及火星等。其它如有烦躁、思睡、肢体麻木、无力等。先兆期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颈内动脉收缩,造成脑部血流量减少所致。先兆期的症状一般持续十余分钟就消失,然后进入发作期。②发作期:此期由于脑血管扩张而出现剧烈的搏动性头痛,从前额、眼眶周围开始向半侧或全头部扩散。头痛发展至高峰时出现恶心、呕吐。⑧发作后期:吐后头痛缓解、思睡,这就是发作后期。此期病人入睡,醒后全部症状消失。偏头痛每次发作约数小时到一二天,间隙期如正常人。

    实际上临床最多见的是无先兆期的普通型偏头痛,除了无先兆期,其余表现类似典型偏头痛。偏头痛的病因较为复杂,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精神刺激及特殊食物和乳酪、香肠、柑橘,特别是酒的摄入有关。本病女性较为多见,更年期后可缓解。

    偏头痛虽然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由于头痛剧烈,病人常难以耐受,故应采取治疗措施。一般可在发作前服用血管收缩药以防止或减轻发作。

    200.脑外伤后长期慢性头痛常提示什么?

    急性颅脑外伤性头痛,由病史及当时的头部受伤的情况即可诊断。但有不少病人,在脑外伤痊愈后半年甚至数年仍有经常的头痛发作,临床上称为外伤性头痛。这类头痛原因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低颅压引起的头痛  颅脑外伤时,脑脊液流出太多或瘢痕粘连使脑脊液分泌减少,造成颅内压降低,致使颅内的疼痛敏感组织被牵引而产生头痛。其特点为平卧时头痛消失或缓解,坐起后则突然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

    (2)颅内及颅外瘢痕形成,牵引颅内外痛觉敏感组织而引起的头痛  此类头痛呈局限性,往往与受伤部位一致,触摸或按压时有明显疼痛。

    (3)肌肉持续收缩引起的头痛  这是由于病人对外伤过分紧张和恐惧,引起头、颈部肌肉持久收缩和动脉扩张而产生疼痛,在外伤一侧较为明显。

    (4)脑功能紊乱引起的头痛  这类头痛一方面可能是脑外伤后脑功能紊乱尚未完全恢复;另一方面则可能与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总认为外伤损害了脑子,因此,忧心忡忡。沉重的心理负担又加重了脑功能的紊乱,引起诸多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即除头痛外,还有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气短、多汗、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故临床上常称为脑外伤神经衰弱综合征。

    对于第一、第二类原因引起的头痛应到医院就诊,经过必要的治疗,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后二类原因引起的头痛,主要是脑功能的紊乱,只要消除顾虑,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经过合理调整,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是完全能够恢复的。

    2 01.什么是晕厥?哪些原因可引起晕厥?

    晕厥,俗称昏倒,表现为突然失去知觉而倒地,过一会儿即醒来,常常发生于站立时。它是一种症状,多数是由于一时普遍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少数是由于脑部急性缺氧所致。    那么,什么原因可引起短暂的脑缺血而致昏倒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血管神经性晕厥  临床最为常见,是由于剧烈疼痛、恐惧、疲劳、饥饿、精神紧张、空气污浊等原因反射性地引起外周小血管扩张,使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脑组织暂时缺血而晕倒。体位的改变、颈动脉受刺激及排尿时发生的晕厥也属于此种类型。

    (2)心原性晕厥  主要是心律失常所引起。某些患有心脏病、主动脉病变病人的心跳过慢或过速,甚至暂时停跳,造成脑供血不足而产生晕倒。如持续时间较长,还会出现抽搐。

    (3)脑性晕厥  因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引起脑血管强烈收缩,造成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而致晕厥。常伴有全身抽搐和暂时的肢体瘫痪和麻木。

    (4)代谢性晕厥  这类晕厥不是由于暂时性的脑缺血引起,而是因脑缺氧、血糖过低等原因引起脑细胞代谢障碍而发生的晕厥。

    总之,晕厥的原因很多,需作详细的检查和仔细询问发病过程,才有可能分辨病因。

    202.为什么有的人于卧位或下蹲突然站起时会发生晕倒?

    人于卧位或下蹲突然站起时,常会感到一阵头晕眼花,眼前发黑,有时还会突然晕倒。这是什么缘故呢?当人处于卧位时,全身的肌肉松弛,血管的紧张度降低;处于蹲位时,由于双腿被压而使血管也受压,到达下肢的血液相对较少。当人由卧位突然站起时,头部位置迅速升高,脑和心脏的垂直距离加大,流入脑部的血液减少。由蹲位改为立位时,下肢的血管突然解除了压迫,大量血液由于重力的吸引而流入人体下半身,以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排血量也下降,导致血压降低。以上情况均可导致短暂的脑缺血而晕倒,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直立性或姿位性低血压。由此引起的晕厥称为姿位性晕厥。由于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脑缺血会很快改善,晕厥持续几秒,最多十几秒钟就会恢复。

    由此看来,姿位性晕厥并非病态,只要增强体质,积极锻炼身体,由卧位或蹲位改为立位时缓慢站起,藉以增强神经系统反应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就能防止或减少发作。一旦发生了,只要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改善了脑缺血状况,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203.什么是颈动脉窦晕厥?常见于哪些情况?

    人体内有一个称为颈动脉窦的感受器,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与脑部供血有密切关系。当颈动脉内的压力降低时,颈动脉窦的压力也减弱,通过神经反射,可引起心跳加强、加快,血压上升;反之则引起心跳减慢、周围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颈动脉窦晕厥就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颈动脉窦反射过敏,使其压力升高,从而引起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以致发生晕厥。

    此类晕厥见于颈动脉窦过敏或颈动脉硬化者,以男性居多。凡是能刺激或压迫颈动脉窦的因素,如衣领过紧、突然转颈、颈部手术、针刺或按摩颈动脉窦等均可诱发。病人发作前无前驱症状,发作时血压下降,心率变慢或不变。

    对于此类患者应避免诱因,治疗颈部原发疾病,尤其对颈动脉按摩,特别是双侧同时按摩,不能随便试用,以防造成心跳骤停、脑梗塞,甚至死亡。

    204.晕厥于空腹时发生常提示什么?

    有些人的晕厥往往发生在饭前或没有进食的空腹时。发病前常先有乏力。头昏、饥饿感及出汗等症状,严重者继而出现面色苍白、心跳加快、晕厥甚至抽搐。此时若检查患者的血糖,往往很低。这类晕厥在医学上称为低血糖性晕厥。

    我们的脑组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的氧化分解。但脑组织本身几乎不含糖,主要能量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来自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少量的蔗糖、麦芽糖、乳糖等,经消化道吸收入血。空腹时,血液中葡萄糖的来源减少,血糖降低。当血糖低于3. 4mmoll_,60毫克%)时(正常值:4.66. 7mmolL),大脑得不到充足的养料,就会出现脑功能的障碍,尤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因而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

    低血糖性晕厥根据病因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功能性和器质性。功能性低血糖性晕厥主要发生于植物神经不稳定或焦虑状态的人,空腹时发作,往往无严重后果,一般历时15分钟左右可自行恢复。器质性低血糖性晕厥往往继发于某些疾病,如脑垂体功能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胰岛细胞瘤等。这类晕厥的治疗往往有赖于原发病的治疗。

    低血糖性晕厥发作时,给予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常可迅速恢复正常。

   205.眩晕是怎样发生的?有哪些常见的原因?

    眩晕,俗称“头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外界景物在转动或晃动的一种感觉。因而常站立不稳,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听力减退、面色苍白、全身出汗等症状。

    眩晕是怎样引起的呢?这与我们机体管理平衡的器官——内耳有关。人体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内耳除有听觉功能外,还有司平衡的结构,由前庭神经支配,以维持人体的平衡。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影响到内耳维持平衡的功能,就有可能出现眩晕。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1)耳源性眩晕  如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迷路外伤、晕动症等。

    (2)神经性眩晕  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病变、脑干肿瘤等。

    (3)全身性眩晕  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贫血、低血糖、尿毒症等。

    206.为什么乘坐车船飞机时会发生眩晕?

    乘坐汽车、火车、轮船或飞机时,有些人会出现头晕。轻者仅头晕恶心;重者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血压下降而虚脱昏倒。这在医学上称为晕动病。晕动病的发生主要是车船、飞机的颠簸、震动使内耳的平衡器官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前庭神经功能紊乱,以致平衡失调。一些客观因素常常可诱发晕动病,如闻到汽油味或哏睛不停地观看窗外迅速移动的景物,以及饥饿、过饱、过度疲劳等。睡眠不足、情绪不佳也常为促发因素。

    晕动病只是一时性的反应,没有不良后果。只要平时加强体质锻炼,增强抗晕能力,并在乘车前,针对诱发、促发因素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是可以防止和减轻症状的。

    207.突然转动颈部时出现眩晕常提示什么?

    当颈部位置突然改变时,如突然仰头、转头或从坐姿突然卧倒时发生的眩晕,临床称为颈性眩晕。此种眩晕常提示有颈部疾病,如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周围软组织损伤或炎症、颈椎椎间盘突出等。为什么颈部疾病可造成眩晕呢?我们已经知道,机体的平衡是与内耳前庭神经功能有关的,而内耳前庭神经是由椎基底动脉供给血液的。当颈椎骨质增生时,从颈椎椎间孔内通过的椎基底动脉就会因受到压迫而变得狭窄,影响内耳前庭系的供血。当颈部转动时,椎动脉进一步扭曲、狭窄,使供血更为不足而发生眩晕。另一个原因是颈椎负荷不当和颈部软组织损伤、炎症的刺激,这些因素导致颈部感受器将异常神经冲动传入中枢而发生眩晕。

    颈性眩晕常见于中老年长期伏案工作者,除眩晕外,还伴有头痛、视物模糊、眼前发黑或闪光,持续时间较短,一股几秒钟至数分钟。平时则常有肩部和颈部的疼痛。

    预防颈性眩晕,一般伏案工作1小时左右应休息片刻,做颈部前屈、后伸,左右转颈及颈部旋转运动,以防止或减少眩晕的发作。

    208.眩晕伴有耳鸣耳聋常提示什么?

    有些人在眩晕发作时常伴有耳鸣、耳聋,可以发生在双侧,也可以一侧较重。这是什么缘故呢?人体的第八对颅神经是听神经。这对神经由两种神经组成,一种是前庭神经,管理机体平衡;另一种是耳蜗神经,管理听觉。这两种神经均经过内耳。当某些原因引起内耳迷路积水时,就会刺激和损伤耳蜗神经产生耳鸣和听力下降,同时也可刺激前庭神经出现眩晕,并伴有恶心、呕吐。多数病人在眩晕发作前即有耳鸣,多为低调的隆隆声或嘶嘶声;发作时耳鸣加剧。耳聋一般在发作数次后方感明显,眩晕发作时加重,发作后可恢复或减轻,反复发作者听力严重丧失。这在医学上称为美尼尔病(是因1861年法国医生普洛斯泊·美尼尔首次报告而命名),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另外在临床上还有两种情况可以在眩晕发作时出现耳鸣、耳聋。一是小脑桥脑角肿瘤。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在脑内紧靠着经过一个称为小脑桥脑角的部位,当此部位有肿瘤时,由于肿瘤对神经的压迫,就会出现眩晕、耳鸣和听力减退,还可出现走路不稳、口眼歪斜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二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脑干中的前庭神经核和耳蜗神经核缺血而致眩晕、耳呜、耳聋。这常见于中老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或颈椎病者。

    总之,出现眩晕、耳鸣及听力减退时,要及时到神经科和耳鼻喉科检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209.老年人出现眩晕常见于哪些情况?

    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临床最为常见的是美尼尔病,前面已作了介绍。这种病,多见于青壮年。那么,老年人出现眩晕常见于哪些情况呢?较为多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和颈椎病。老年人往往都存在有脑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硬化,脑动脉管径变得狭窄甚至闭塞,因此造成脑供血不足。其中有两对血管,一对是椎基底动脉,是供给脑干血液的,若它发生缺血或闭塞,就会造成脑干缺血,引起前庭神经核及耳蜗神经核缺血而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另一对是椎基底动脉的重要分支——小脑后下动脉,是供给小脑血液的,若它发生缺血或闭塞,就会造成小脑缺血,使小脑的平衡功能障碍而出现眩晕。老年人又常常存在着颈椎病变,颈椎的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当颈部转动时,椎动脉就更易狭窄和扭曲,造成椎动脉突然缺血加重而出现眩晕。

    总之,老年人出现眩晕的情况较青壮年复杂,不要简单地看成是美尼尔病,而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求明确病因,取得较好的疗效。

    210.发生了意识障碍会有哪些表现?

    意识是指人对内外环境中的刺激所作出的有意义的反应,是较高级的大脑功能。意识障碍就是指意识清晰度的减低或丧失。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是维持正常意识的重要结构。不论何种原因对它们造成的损害,均可出现意识障碍。临床上,根据意识障碍由轻到重的程度可分为:

    (1)嗜睡  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于正常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昏昏欲睡状态,但可被轻度刺激或言语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回答简单、缓慢。停止刺激后又再入睡。

    (2)意识模糊  是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表现精神活动缓慢,对环境走向不正确,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可出现错觉、幻觉、精神错乱等。

    (3)昏睡  是接近于昏迷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对一般刺激无反应,但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迟钝,或答非所问。

    (4)昏迷  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也是病情危急的信号。一旦出现昏迷需立即送医院抢救。

    211.什么是昏迷?哪些原因可引起昏迷?

    昏迷是指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对外界环境如语言、声、光、疼痛等刺激失去应有的反应的一种临床表现。凡有严重损伤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功能的原因,均可引起昏迷,常见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

    (1)颅脑损害  如颅脑外伤引起的脑震荡、脑挫伤、脑血肿等;脑血管病中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等;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脑肿瘤及连续的癫痫发作等。

    (2)全身性疾病  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肝昏迷、肺性脑病、低血糖昏迷等;中毒性疾病如药物、农药中毒(安眠药、有机磷农药等中毒)、煤气中毒、酒精中毒、食物中毒等。另外像全身感染、中暑、触电等亦可引起昏迷。

    总之,昏迷的原因很多,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昏迷都意味着疾病处于危重状态,发展下去可能有生命危险。凡遇有昏迷不醒的病人,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因昏迷病因复杂,为了使病人尽快得到确诊及时治疗,最好有了解病情的人陪同前往医院,并带上以往的病历及有关资料,以便医生查询参考。

    212.什么是惊厥?常提示哪些疾病?

    惊厥,俗称“惊风”或“抽风”,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的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异常的不自主抽搐,伴有或不伴意识障碍。引起惊厥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常以是否伴发意识障碍把惊厥分为两大类:

    惊厥伴意识障碍常提示以下疾病:

    (1)癫痫大发作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抽搐。发作有一定的顺序,先为强直性,后为阵孪性抽搐,常伴有舌咬伤及尿失禁。每次发作仅35分钟,发作间隙期意识清楚。

    (2)代谢性或中毒性抽搐  见于急性脑缺血或缺氧、低血糖、尿毒症、药物中毒等。

    (3)脑部病变发生的抽搐  脑部感染,如乙型脑炎及病毒性脑炎;脑血管病,如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病、脑栓塞等;颅脑外伤和肿瘤等。

    (4)高热惊厥  是幼儿最常见的抽搐,成人也可因中暑发生惊厥。

    惊厥不伴有意识障碍常提示以下疾病:

    (1)低钙性抽搐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伴有低血钙。发作时手腕屈曲,手指强直,拇指内收,称为“助产士”手。

    (2)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经伤口进入体内,它所产生的毒素侵犯神经系统即可引起惊厥。此种惊厥为全身性,声、光的轻微刺激即可引发,历时仅数秒钟。患者有外伤病史。

    (3)狂犬病  人被狂犬咬伤或抓伤后,狂犬病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惊厥,尤以咽部痉挛最为明显,有恐水、恐风、恐光等症。

    (4)癔病性惊厥  表现为角弓反张样的全身僵直或四肢无规律的抽搐,杂以啼哭、叫喊,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前常有精神刺激,暗示治疗有效。

    惊厥病因众多,有些惊厥,像破伤风和狂犬病引起的惊厥,可在外伤后或狂犬咬伤后给予疫苗接种预防。多数惊厥都意味着病情危重,且起病急,变化快,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213.为什么小儿易患抽风?

    小儿抽风是指儿童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肉阵发性、强直性抽搐,也称为惊厥。发作时,小孩头后仰,眼球固定或上窜,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苍白或发绀,全身或局部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意识不清,呼吸暂停,大小便失禁,是病情危重的征象。抽搐可只发作1次,也可多次发作。若抽搐频繁发作,两次发作间隙患儿仍处于神志不清状态,则病情更为严重。

    为什么小儿易患抽风呢?因为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包在神经外面的“髓鞘”结构尚未完全形成,因此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不完善,抑制差,兴奋容易扩散。当受到疾病或外界因素的刺激,大脑中管理人体肌肉运动的细胞过度兴奋,肌肉就会失去控制而出现抽搐。

    214.小儿抽风常见于哪些疾病?

    引起小儿抽风(惊厥)的原因很多,临床一般分为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

    热性惊厥是  指在抽搐的同时伴有发热,一般由感染引起:

    (1)颅外感染,如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急性传染病、败血症等均可引起,热退后,抽风可停止。

    (2)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感染较为严重,除高热、惊厥外,尚有头痛、呕吐、昏迷等。

    无热惊厥  是指抽搐时不伴有发热,常见于:

    (1)低钙、低镁、低血糖引起的惊厥。

    (2)产伤,如颅内出血、脑损害、窒息等。

    (3)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

    (4)脑先天发育畸形,如脑积水、脑发育不全。

    (5)脑肿瘤、脑寄生虫等。

    抽风是小儿的危重急症,一旦出现,应火速去医院急诊,以免延误诊治使病情恶化。

    215.精神刺激后出现抽搐常提示什么?

    临床上有些人,特别是年轻女性,在受到较强烈的精神刺激后,会突然出现抽搐。表现为忽然双手紧握,口眼紧闭,人往后挺,呼之不应,四肢呈无规律地抽动或全身僵直,伴有口吐白沫、屏气或过度喘气等。但这种抽搐和癫痫的抽风不同,不伴有舌咬伤、尿失禁和瞳孔散大等,意识也不丧失,而只是意识模糊。这在医学上称为癔病性抽搐或癔病性惊厥。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由于精神刺激引起大脑皮质暂时性功能失调的一种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癔病的发生与病人的个体素质较为密切。病人常富于感情,容易感情用事,既易悲伤也易欢乐,缺乏理智,心胸也较为狭窄。女性较男性情感丰富,这可能是本病女性较多见的原因。

    除了抽搐之外,癔病还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癔病性瘫痪、癔病性聋哑症、癔病性失明、精神障碍等,但都由大脑功能失调引起,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癔病性抽搐发作时,周围的人要保持镇静,用适当的语言暗示,对病人进行耐心诱导,使之相信疾病能够治好,常可取得良好疗效。若抽搐时间较长,诱导又无效,可送医院诊治。癔病发作过后,要多做心理疏导工作,劝病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以防再次发作。

    216.什么是失眠症?常见于哪些情况?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种表现。正常人的睡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周围环境、工作性质、生活习惯、情绪,甚至睡觉姿势,都会影响睡眠。所以,许多人都有过失眠的体验。但偶尔一二次失眠并不是得了失眠症,那么什么是失眠症呢?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类型:

    (1)入睡困难,睡眠不稳  医生常把这种类型的失眠形象地称为猫头鹰式的睡眠。一般人入睡过程大约1530分钟,而这种人入睡困难,常常超过1个小时。

    (2)睡眠短,早醒  医生常把这种失眠形象地称为布谷鸟式的睡眠。这种人往往睡眠很浅,而且凌晨34点钟即醒,再也难以入睡。

    以上症状如经常出现,甚至不服安眠药就不能入睡,这才是患了失眠症。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如下:

    (1)心理因素  由心理矛盾造成的焦虑不安、思虑过度、紧张、激动等。

    (2)生理因素  睡眠环境的改变,或睡眠周期节律被打乱,如乘火车、飞机旅行,上夜班等。

    (3)疾病因素  一些慢性疾病可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出现类似神经衰弱样的症状,如失眠。身体的不适,如疼痛、瘙痒、咳嗽等亦可引起失眠。

    (4)饮食和药物因素  过饱或饥饿、饮浓茶和咖啡、饮酒或服用兴奋性的药物,可使大脑过度兴奋而失眠。

    经常失眠,可使人的记忆力和精神活动受到影响,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一些不利。但只要认真找出失眠的原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去除精神因素的干扰,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失眠症是可以治好的。

    217.头和手不自主地抖动常提示什么?

    进入中老年后,有些人会出现头和四肢的不自主哆嗦,医学上称为震颤。这种震颤有一定的节律性,大约每秒钟46次,以手部最明显,看起来好似手在不停地搓药丸一样,一般安静时明显,活动时能缓解;临床上称为震颤性麻痹,也叫帕金森病。这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病变在脑部的维持身体姿势和调节躯体运动的锥体外神经系统。临床特点为震颤、肌肉僵直、动作缓慢及姿势不稳。由于全身肌肉僵硬及运动减少,患者面部表情呆滞,两眼直视,很少有眨眼动作,呈“面具脸”;走路姿势也很特殊,头和身于前倾,步子细小,双臂无摆动,虽然迈步很困难,但一旦迈开步子,就越走越快.难以止步,慌慌张张,称为“慌张步态”。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震颤性麻痹呢?可能是因为锥体外神经系统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而中老年人往往因为有脑动脉硬化而使脑的血液供应相对不足,造成脑组织变性而引起。其它原因如脑外伤、脑炎、中毒等亦可引起类似的临床表现,称为震颤性麻痹综合征。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和发展都很缓慢,用左旋多巴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