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一章 内科病症

[日期:2012-07-21]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第一章  内科病症

感  冒

●病 因: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四时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见。中医学认为主要有风寒型、风热型、风寒挟湿型和体虚外感。

 

●症 状:风寒感冒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为主症。风热感冒以身热微恶风、头痛且胀、咽喉肿痛、口干欲饮、汗出为特征。风寒挟湿型以恶寒、发热、头晕蒙重痛、周身酸困、沉重疼痛为主症。体虚外感以素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反复感冒为特点。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维C银翘片,每次1~2片,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

    2.合并细菌感染,见咳嗽痰黄、咽喉肿痛者,可服 用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

    3.新康泰克、泰克胶囊、白加黑、速效感冒胶囊等,可根据病情选用。

(二)中药

    1.风寒感冒: ①葱白连须3~5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水煎服。②午时茶(成药),每次1包,水冲服,每日3次。③藿香正气丸(成药),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适宜于风寒挟湿,伴有呕吐腹泻者。

    2.风热感冒: ①桑菊感冒片(成药),每次5~8片,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②银翘解毒丸(成药),每次1~2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③板蓝根冲剂(成药),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3.风寒挟湿外感:①九味羌活丸,每次20克,每日3次。②羌活、独活、桑枝、桂枝、蔓荆子、川芎、威灵仙、藁本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其适用头痛、发热、周身酸痛较重者。③羌活、独活、桑枝、桂枝各10克,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症状较轻者。

    4.体虚外感: ①玉屏风胶囊或口服液,平时可经常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外感用。②白术100克,黄芪150克,防风100克,共研细末,分成60包,每日早晨取1包加水煮沸,以此沸水冲鸡蛋1个,可常年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使用。③党参15克,茯苓20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灸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虚人外感风寒较重者。④党参15克,苏叶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葛根10克,木香5克,陈皮10克,水煎服,适用于虚人外感,咳痰、咳嗽明显者。

    5.民间小验方: ①生姜1块,大葱1颗(或小香葱1把),香菜1把,大蒜2瓣,共剁碎,胡椒粉、辣椒末、香油、盐、味精等调料适量,沸水冲泡,1次服下。多穿衣盖被,以微微有汗为佳,不可发大汗。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者。②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用沙锅加水1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被发汗,注意避风寒。用于风寒型。③荆芥、苏叶各10克,茶叶9克,鲜姜10克,红糖30克,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约15~20分钟后,加入红糖待溶化即成。每日2次,可随意服用。用于风寒型。④生大蒜1瓣(去皮)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用于各种感冒。⑤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煮热汤面1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用于风寒型。⑥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用于风热型。⑦葱白头5个,生姜16克,糯米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同煨热服,出汗即愈,用于风寒型。

 

 

二、外 治

(一)吸入法

    1.川芎、藿香、延胡索、牡丹皮、雄黄、白芷、皂角各12克,朱砂3克,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

    2.鹅不食草12克,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或棉纸包塞入鼻。以上两方对风寒、风热均适用。

    3.醋、水各半,喷洒在室内。经常喷洒,既可作为预防感冒的办法,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热擦熨法

    1.老姜1块,切成2片,泡开水内,先取1片趁热沿督脉从上向下推擦,冷即换,擦至皮肤发红为止。然后再在肘窝、腘窝推擦,方法同上。适用于风寒型。

    2.橘子叶、老姜、葱头各等量,和酒炒热,用布包熨痛处。适用于风寒关节作痛或全身疼痛。

(三)灌肠法

    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份,黄芩2份,水煎浓缩成50%的煎液,每次60毫升(小儿酌减),灌肠保留1小时,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或病愈为止。适用于普通感冒或流感风热型,对小儿或不能服药者尤宜。

(四)敷脐法

    金银花、连翘各4克,桔梗2.4克,荆芥1.6克,薄荷2.4克,牛蒡子2.4克,淡豆豉2克,甘草2克,竹叶1.6克,共研为细末,取药粉适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每次贴药4~6小时,每日2次,连贴3~4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外感风热。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大椎、风池、曲池、合谷。若风寒感冒鼻塞甚者,加迎香穴;喉痒甚加天突;风热感冒加尺泽、少商。各穴均用提插泻法。每穴留针15~20分钟,每日针刺1次。

(二)耳针

    取穴肺、气管、内鼻、咽喉、颧。各穴均浅刺捻针,留针30分钟。亦可用埋压法。

(三)电针

    取穴大椎、风池、太阳、合谷、肺俞、头维、迎香。每次取2~4穴,用中等度脉冲电流,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四)灸法

    取穴风池、大椎、肺俞、太阳、足三里、外关。用艾炷灸、艾条灸或温针灸,选取一种,每次20~30分钟,艾炷灸每次3~5壮,每日1次。

    【防护】①淋雨或受风寒后,可用生姜9片,加少量红糖,用开水冲泡后饮用,有防感冒的作用。亦可用葱白几小段和3~5片生姜加1~2个大枣水煎服,以预防感冒。②风热感冒者不宜食用生姜、辣椒等辛热食品,以免生热助邪。③应用针灸治疗后,可进温稀粥或多饮热水,以助发汗祛邪。

 

发 热

●病 因:发热即体温升高,其口温在37.4~38.4℃之间,称为低热,体温在39℃左右或更高,称为高热。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如感染(某部位炎症,以及结核病、败血症、疟疾、伤寒、肝脓疡)、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败血症、药物热、中暑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症 状: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若发热持续2周以上,又称为长期低热或长期高热,根据引起发热不同的原因,尚可出现不同的症状。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药物降温:小儿退热栓,适用于小儿高热,塞入肛门内。成人可口服芬必得或阿司匹林等。

    2.针对病因治疗,如为感染引起,可服用抗生素(请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二)中药

    1.藿香正气丸或午时茶,日服2次,每次3~6克。适应于寒湿内阻,发热、呕吐、腹泻等。

    2.九味羌活丸,每日3次,每次20克。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憎寒壮热,肌肉酸痛,高热,头痛者,对寒湿型流感也有佳效。

    3.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2~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

    4.银翘解毒片,每次4~6片,每日2~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尤其是伴咽喉红肿疼痛者。

    5.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瓶,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尤其是伴咽喉红肿疼痛者。

    6.小儿39℃以上,可服紫雪,3岁以内可按成人量的1/4~1/6服用(用量依小儿的年龄而定)。尤其适用于有高热惊风抽搐病史者。

    7.小儿39℃以上,可用羚羊角1~3克煎汤,可分2~3次服用。或用羚羊角粉,每次0.1~0.3克。用量依小儿的年龄而定。尤其适用于有高热惊风抽搐病史者。

 

二、其 他

(一)物理降温

    热水擦浴全身。有条件者可用热水浸泡洗浴。每日数次。

(二)针灸

    取穴合谷、曲池、太冲、间使、大椎,采用泻法,必要时还可针刺少商、委中穴放血以退热。另外,小儿可用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竹叶、牛蒡子、黄芩、香菜、葱白或葱根、生姜各20~30克,煎汤浸浴。每日2~3次。

    【防护】卧床休息,补充能量,调整水与电解质的平衡,鼓励多吃水果或多饮汤水。积极治疗原发病。

 

头 痛

●病 因:头痛这一症状在许多疾病中均可见到,临床上可根据病因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如偏头痛。第二类为继发性头痛,如外伤后头痛、腰穿后头痛、感染中毒性头痛、急性青光眼、急性副鼻窦炎等。第三类为急性头痛,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溢血、高血压脑病等。第四类为慢性头痛,如颅内占位性病变、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等病均可伴有头痛。由此可见,引起头痛的原因复杂而多样,可由很多疾病引起。

 

●症 状:头痛一症,根据引起头痛的原因不同,其疼痛症状也有所不同。如偏头痛,病史可追溯到青、少年起就有不定期的头痛发作,发作前可有视觉先兆如闪光、黑蒙或眩晕,发作持续数小时到数日,发作过程常是定型的。腰穿后头痛为裂开性,枕部最为明显,坐起时加重,卧下后减轻或消失,持续时间数天,最长可达数月。感染中毒性头痛以发热头痛最为常见。青光眼引起头痛自眼球开始,可渐向头部放射。额窦炎痛在前额。上颌窦炎头痛在面颊和前额,筛窦炎痛在眼球后和颞颥部,蝶窦炎多引致颅顶部疼痛。脑膜炎痛在整个头部,伴有发热。脑溢血为头痛伴肢体瘫痪。高血压头痛,为间歇发生,大多在晨起与疲劳后发生。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病因治疗: 根据引起头痛不同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症。

    2.对症治疗:止痛药如芬必得、颅痛定、延胡索乙素等,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二)中药

    1.风寒头痛: ①头痛遇风寒加重,鼻塞流清、浊涕。选用:川芎10克,白芷12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薄荷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菊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各种类型的鼻炎、鼻窦炎头痛,尤为适宜。②九味羌活丸,每日3次,每次20克。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憎寒壮热,肌肉酸痛,高热,头痛和鼻窦炎头痛,对寒湿型流感头痛也有佳效。

2.风热头痛:①头痛头晕,咽干口渴,发热恶风。选方: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每次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②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瓶,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头痛者。

3.瘀血头痛:有外伤史,且头痛日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针刺,舌有瘀斑。选方:①血府逐瘀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②路路通20克,茶叶12克,钩藤20克,薄荷12克,水煎服。

    4.肝阳上亢头痛: ①头胀痛,头晕,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脉弦。选方:生石决明30克,代赭石30克,久煎汁送下六味地黄丸10克。②天麻15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30克(先煎30分钟),黄芩10克,栀子1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血虚头痛:头隐痛或掣痛,面色无华,心悸。选方:①十全大补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次。②黄芪30克,当归10克,蔓荆子6克,水煎服。

6.偏头痛: ①川芎15克,全蝎3克,白芥子10克,白芷10克,水煎服。②全蝎、地龙、甘草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白开水送服。适用于各种偏正头痛。

7.民间小验方: ①鳙鱼(大头鱼)头1个,生姜30克,米酒120克,将鱼头切块,用水半碗,同放沙锅内煮熟,趁热吃完。②生姜片120克,老葱头30克,鲤鱼头2个,酒60克,同糯米加水煮饭,一次吃完。③猪脑2副,生姜汁1杯,酒60克,隔水蒸熟,一次吃完。以上均适宜于偏正头痛。④向日葵仁60克,母鸡1只,将鸡除去毛与内脏,用水煮汤吃。适用于神经衰弱性头痛。⑤老鹰1只,去毛与内脏,加生姜、米酒炖烂吃。⑥紫河车(胎盘)1个,川芎30克,先将胎盘洗净煮熟,同川芎在新瓦片上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开水冲服,每日2次。⑦全蝎、细辛各9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以上均适宜于神经性头痛。

 

 

二、外 治

(一)外敷

    1.川芎、大黄、芒硝各等份,研末加适量面粉水调,贴两太阳穴。适用于风热头痛。

    2.白附子3克,川芎3克,葱白15克,先将葱白捣成泥状,再把白附子、川芎研成细末,和葱白泥调匀,摊在纸上,贴头部两太阳穴,1小时后,痛可立止。本方适用于风寒头痛。

    3.青蒿子20克,苍耳子20克,雄黄2克,薄荷12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外敷贴太阳穴或痛处,适用于血瘀头痛及鼻渊头痛。

    4.白附子6克,葱白20克,生姜6克,将药物捣烂,外敷贴太阳穴,适用于偏头痛。

    5.薄荷叶20克,雄黄2克,白芷8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烂,调拌面粉,外敷贴太阳穴、印堂穴、大椎穴等,适用于各种头痛。

(二)外熏

    蚕沙60克,僵蚕2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野菊花30克,防风10克,将药物煎好后,倒入罐中,然后用一张纸封口,在纸上方开一小口,把头痛处贴于小口处,药物蒸汽熏头部,每日1次。连续熏15分钟。 

(三)外熨

    1.葱白60克,艾叶60克,生姜12克,丝瓜络60克,食盐30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后,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

2.玉米糠60克,陈艾叶60克,老鹳草30克,桑枝15克,生姜2块,将药物捣烂加热,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

3.川楝子12克,蓖麻子12克,白芥子10克,萝卜叶20克,将上药捣碎加热后,外熨烫头部,每日2次。

(四)鼻吸入

1.薄荷、郁金、白芷、石膏、芒硝各等量,上药共研末,用纱布包塞鼻内,适用于风热头痛。

2.凤仙花子(急性子),闹洋花各等份,上药共研为末,用时将药棉裹药末少许塞入鼻腔内,适用于偏头痛剧烈者。

3.红皮白心萝卜1只,削如手指大,用竹针在萝卜端上刺一小孔,孔内放冰片末少许,塞入鼻内,右侧头痛塞右鼻,左侧头痛塞左鼻,吸3~4分钟,即可生效。

4.樟脑3克,冰片0.1克,白芷6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细末,调拌粉成形,外塞于鼻窍。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太阳、头维、风池、百会。前额痛加印堂、阳白、合谷;偏头痛加率谷、外关;后头痛加天柱、后溪、昆仑;头顶痛加太冲,内关。针刺以平补平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电针:取穴同体针,每次选用1~2对穴位,进针得气后,按电针仪,选用疏密波,中等刺激,通电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耳针:取穴神门、心、脑、枕、颞、额。毫针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艾灸:以大蒜切片,放于脐上,用艾灸之,至病者口中有大蒜味即停。

(二)按摩

    病人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一手扶住病人前额,一手拇指按揉其颈后风府穴,2~3分钟,同时以拇指上下用力按揉颈后正中的皮肤,反复3~5次。

   【防护】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过于疲倦。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找出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咳  嗽

●病 因:咳嗽一症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如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肺脓疡、肺癌等及异物或刺激性气体刺激呼吸道等,均可引起咳嗽。

●症 状:咳嗽的表现与时间、轻重、痰量、痰色、痰质及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百日咳发生于儿童,为一阵阵痉挛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常和气候有关,除咳嗽外,伴有呼吸困难和哮鸣音;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水肿、肺结核(有空洞形成者)患者的痰量甚多;肺炎可有铁锈色痰,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癌等可咯血痰;肺脓疡的痰有恶臭。中医将咳嗽一症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型。外感有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之分,内伤又有痰湿犯肺、肺虚咳嗽之别。其中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其病尚浅易治,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效慢,还需多方法结合,标本同治。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抗炎: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先锋霉素Ⅳ,每次0.25~0.5克,每日4次,或选用其他抗生素。2.止咳祛痰: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去咳片,每次2片,每日3次。

(二)中药

    1.热咳:咳痰色黄质稠,或干咳少痰,伴咽干、喉痒。选方:①蜜炼川贝枇杷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②虎杖20克,枇杷叶6克,地胆草12克,桔梗6克,鲜梨2个,在药物煎熬时,放入一定量红糖,然后去掉药渣,加入冰糖、猪油,用文火熬炼形成糖膏,每日少许冲服。③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每次6片,每日3次,适用于风热外感初起咳嗽。④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适用于风热外感初起咳嗽或兼气管炎者。

    2.寒咳:咳痰色白清稀。选方:①小青龙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②半夏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③通宣理肺丸,每次1丸,每日2次。④青皮萝卜1个,白胡椒10粒,生姜5片,煎汤服用。

    3.燥热咳嗽:痰少难于咯出,或痰中夹有血丝,或干咳无痰,或咽干口渴。选方:①南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石斛10克,百合10克,生地黄10克,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水煎服。②鲜萝卜80克,麦芽糖30克,桑白皮15克,车前草15克,紫金牛6克,将药物煎后,加入蜂蜜冲服,每日数次。

4.痰湿犯肺: 咳嗽痰多,痰白清稀,胸脘作闷。选方:①陈皮、半夏各10~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②鲜枇杷叶30克,煎熬浓缩成膏剂。日服2~3次,每服9~15克。③苏子、莱菔子各10克,白芥子6克,水煎服。

    5.肺虚咳嗽: 起病缓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气喘或咯血,口燥咽干。选方:①梨1个去皮、核,切碎,川贝末3克(或大贝母末6克),与梨拌匀,冰糖适量,上锅蒸,梨熟食用。每天分3次食完。可连续食用至病愈。亦可用于急、慢性气管炎。②生怀山药(去皮切片适量),雪梨(去核)3个,蜂蜜少许,将前二味煮水两碗,调蜂蜜吃。③沙参15克,玉竹、麦门冬各12克,桑叶、生扁豆、天花粉各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6.久咳不止:①用百部、枇杷叶各120克,川贝60克浓煎,去药渣,加入蜜2000克,熬膏,每次1匙,每日3次,或不时取用。②百部100克煎膏,加入蜜1000克,不时取服。③百部10克,生姜5克,煎汤,加蜜代茶,每日1剂。④白及、白果(去皮)、川贝母各50克,共研细末,分成40包,每日早、晚水煎1包,以此沸汤冲鸡蛋1个,空腹饮下,连服40天。

    7.民间小验方:①感冒咳嗽: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9粒,麻黄少许,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或用玉米须、陈皮各适量,水煎服。②百日咳:生梨、生藕、荸荠各100克,生姜50克,紫苏25克,先将梨、藕、荸荠、生姜切碎,捣烂绞汁,再将渣和紫苏加适量的水共煎8~10分钟后绞汁,与第一汁合并煎沸,滤净装入保温瓶内热服。③支气管哮喘:蛤蚧60克,紫河车60克,炒五味子24克,地龙74克,上药分别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备用,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服完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④小儿顽固性咳喘:黄药子10克,大枣10枚,冰糖20克,先将黄药子、大枣用水煎2次,取汁混合,加入冰糖,浓缩至150毫升,1日内分数次服完,隔日1剂。⑤柚子皮300克,百合125克,白糖120克,将上三味加水60毫升,煎2~3小时,分3次服完,每日1次,每服3个柚子为1个疗程,儿童减半,服药时禁食油菜、萝卜、鱼虾。⑥肺脓疡:芦根100克,冬瓜子90克,加水共煎代茶饮。或薏苡仁200克,百合50克,水煎分3次服完。⑦肺结核:鱼肝油1瓶,白果仁56粒,将鱼肝油倒入罐内,放入白果仁浸泡100天以上,每次4粒,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几个疗程。或蚕蛹焙干研成细粉,每服3~5克,每日2次。⑧急、慢性支气管炎:满山红叶250克,用白酒1250克,浸泡7天,过滤,每次10克,每日2次,10分钟内可见效。⑨满山红、蒲公英各10克,棉花根30克,每日1剂,分3次服。鲜映山红叶500克,鲜黄柏12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2次,每次服100毫升。⑩满山红叶2000克,榆树内层白皮1000克,加水10000毫升,煮沸2小时,白布过滤去渣,加热浓缩至2000毫升,加入白糖80克,苯甲酸2克,装瓶备用。成人每次10~15克,每日3次。小儿酌情而定,饭后服用。

 

 

二、外 治

(一)热熨法

   虎杖根20克,枸杞根12克,枇杷叶20克,车前草10克,艾叶20克,瓜蒌藤20克,生姜10克,将药物捣烂,加入食盐炒热,然后热熨胸、背、额头、足心等部位。

(二)外敷法

    萝卜叶20克,地松12克,桑枝10克,棕树根20克,将药物捣烂取汁,调拌芝麻油或蛋清,外敷贴肺俞、列缺、天突等穴位。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肺俞、列缺、天突,若风寒者加风门、合谷;风热者加曲池、大椎;痰浊阻肺者加丰隆、膻中;咳血者加孔最、膈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15~30分钟。

    2.耳针: 取穴肺、气管、神门,用针刺法或埋压法。

    【防护】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一旦感受风寒后,应尽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证。

 

支气管炎

●病 因:支气管炎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常因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受病毒、细菌感染、或烟雾、寒冷刺激而成。慢性者以老年人多见,病情迁延不愈,时常反复感染。

 

●症 状:急、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或白或黄,或稀或稠。急性支气管炎,初起常有喉痒、干咳  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两日后咳出少量黏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慢性支气管炎以慢性咳嗽 咳痰为主,一年中持续3个月以上,病程缓慢,症状逐渐加重,咳嗽、咳痰以早、晚较重。辨证分型:中药治疗见“咳嗽”一症。

 

●治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控制感染: ①复方新诺明,每日2次,2片每次,首次量加倍。②先锋霉素IV,每次0.5克,每日4次。螺旋霉素片,每次0.3克。③乙酰螺旋霉素片,每次0.3克,每日4次。

   2.止咳、祛痰: ①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②复方甘草片,每次2~3片,每日3次。

(二)中药

   1.丝瓜藤液:秋后在离地不高处,剪一段丝瓜藤,套上一个瓶子,茎断处有汁液流出,瓶满再换,滴尽为止。每日饮用数次,每次1小杯(鲜嫩丝瓜捣烂绞汁,生饮亦可)。用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症。

   2.薏苡仁200克,百合50克。将两味放入锅中,加水5碗,煎熬成3碗,分4次服,一日服完。用治久咳胸痛,痰浓味臭,气促而喘症。

   3.甜杏仁9克,鸭梨1个,将鸭梨洗净挖一小洞,纳入杏仁,封口,加少许水煮热后吃梨饮汤,每日1次。用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

   4.鲜白萝卜0.5千克,洗净带皮切碎,绞取汁内服,用治急性气管炎咳嗽症,连服5~7日见效。

   5.芥菜子10克,萝卜子15克,橘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慢性支气管炎。

   6.茄子根、红糖各适量,将茄子根洗净,切碎,煎浓汁,调入适量红糖,每次服50毫升,每日2~3次,10日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治慢性气管炎。

   7.大蒜20头,瘦猪肉100克,盐、酱油、食油各适量,将蒜去皮洗净,猪肉切片,锅置于旺火上,油热放入猪肉煸炒,下蒜瓣再炒片刻,放入调料翻炒即成。用治支气管炎咳喘症。

   8.佛手、姜半夏各10克。砂糖适量,水煎去渣,加糖温服,分早晚2次饮服。

   9.鸡胆3个,白糖适量,取胆汁烘干,白糖拌和,1日分2次服,连服5日为1个疗程。

   10.菠菜子、萝卜子、白茄子各100克,共炒研成细末,每服15克,1日2次。

   11.橘皮泡后当茶饮,常饮有效。

   12.梨1个去皮、核,切碎,川贝末3克(或大贝母末6克),与梨拌匀,加冰糖适量,上锅蒸,梨熟服用。每日分3次服完。可连续服用至病愈。可用于急、慢性气管炎。

   13.满山红叶250克,用白酒1250克,浸泡7日,过滤,每天2次,每次10克,10分钟内可见效。

   14.满山红、蒲公英各10克,棉花根30克,每日1剂,分3次服。鲜映山红叶500克,鲜黄柏12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2次,每次服100毫升。用于急、慢性气管炎。

   15.满山红叶2000克,榆树内层白皮1000克,加水10000毫升,煮沸2小时,白布过滤去渣,加热浓缩至2000毫升,加入白糖80克,苯甲酸2克,装瓶备用。成人每次10~15克,每日3次。小儿酌情而定。饭后服用。用于急、慢性气管炎。

   16.将海带洗净,切成小片,用开水连续浸泡3次,每次约半小时,再拌入适量白糖,每天早、晚各食1次,连服7~10日,适用于痰黄稠不易咳出者。

   17.鲜葡萄1500克洗净,白酒500克,冰糖500克,一同放入容器内浸泡(夏天泡,冬天用),每次量不限,每日4~5次,适用于慢性气管炎。

   18.每日早晨起来后和每晚睡觉前各喝一口香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症状较重者,可缓解咳嗽气急。

 

二、外 治

(一)吸入法

1.款冬花、佛耳草、熟地各等量,将上药用纸卷成香烟样,烧烟吸之。

2.款冬花、雄黄、艾叶各30克,共研细末,用纸卷成香烟样烧烟吸之。以上两方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如有个别病人吸后二三天咳嗽加剧者,亦不要中断吸药,但应适当加以休息,并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二)敷贴法

    罂粟壳或五味子适量,研为细末,将药末放胶布中心贴脐部及肺俞、膏肓、膻中、气海等穴。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列缺、太渊、尺泽、肺俞、定喘、天突。若外有风寒加风池、风门,并可加灸。外有风热加大椎、曲池,用泻法。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用泻法,或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电针

    取穴参照体针疗法,取4~6穴,针刺得气后,用电针治疗仪,选中等量电刺激,每次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三)耳针

    取穴支气管、咽喉、肺、内分泌、肾上腺、神门。用毫针刺,每次选2~4穴,留针30~5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慢性支气管炎可埋针或用王不留行子贴压,每次选一侧耳穴4~6个,两耳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

(四)灸法

    1.艾卷温和灸或温针灸:取穴同体针,每穴灸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2.白芥子灸: 取神阙穴,用白芥子若干研末备用,神阙穴常规消毒后,填入白芥子粉,将鲜姜1片盖于药末上,上置大艾炷施灸。每次灸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日。以上灸法适应于慢性支气管炎。

    【防护】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工间操、太极拳)。②防治感冒:食醋,室内蒸熏有一定预防作用。每立方米以食醋2~10毫升,用水1~2倍稀释加热熏蒸,每次1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③戒烟。

 

支气管哮喘

●病 因: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多发于体质过敏的人,其次可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常、过度劳累等诱因而引发。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寒冬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一般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两大类。

●症 状:起病突然,胸闷不适,呼吸困难伴哮鸣。发作时间自数小时至数日不等。外源性哮喘与吸入某些外界致敏源有关,发作季节以春秋为主,幼年发病以哮喘为主,缓解期无症状。内源性哮喘以冬季发作为主,成年发病,伴有支气管感染症状,如咳嗽,咳痰等。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严重呼吸困难,以致虚脱、大汗、脱水或青紫,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治 疗

一、内 治

    本病缓解期或轻度发作者,可用下法治疗。

(一)西药

    1.支气管扩张剂:麻黄素25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氨茶碱0.1克与苯巴比妥0.015克合用,每日3次,口服。

    2.祛痰剂:必嗽平8~16毫克,每日3次,口服。以上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抗生素:有呼吸道感染者,应适当选用抗生素。

(二)中药

1.复方甘草片:每次2~3片,每日3次。

2.竹沥: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口服。

3.红参50克,蛤蚧1对,沉香粉15克。前两味烘干,研为细末,与沉香粉和匀,密封备用。每次2~5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4.墨鱼骨(海螵蛸),红糖少许,将墨鱼骨晒干,用小刀刮成粉末,每次15克,用红糖拌吃,早晚各1次,用治哮喘痰多。

5.南瓜5个,鲜姜汁60克,麦芽1500克,南瓜去子切块,入锅内加水煮至烂为粥,用纱布绞取汁,再将汁煮剩一半,放入姜汁、麦芽,以文火熬成膏,每晚服150克,严重患者早晚服用。

6.猪板油120克,麦芽糖120克,蜂蜜120克,将上述三味熬成膏,每日服数次,每次1汤匙,口中含化,数日后喘咳即止。常服病可根除。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7.龟血、白糖各适量,将龟血与白糖调匀,开水冲服,每次3汤匙,每日1次。

8.柚子皮1个,百合125克,白糖125克,将上三味加水60毫升,煎2~3小时,分3次服完,每日1次,每服3个柚子为1疗程,儿童减半。服药期间禁食油菜、萝卜、鱼虾。

9.白果仁20克,蜂蜜适量,将白果炒去壳,取白果仁加水煮熟,捞出放入碗内,加蜂蜜调匀服食。

10.蛤蚧1对,生晒参或白参1支(约10克),冰糖30克,将蛤蚧的头足剪去,然后将蛤蚧折断,放在一大碗里,倒入清水浸泡2小时后,放入生晒参和冰糖,将碗放入蒸锅内,用中火隔水蒸半个小时以上即可。每年立春后和冬至各服1剂,分2日服完,早晨空腹服,晚上睡前服。

11.蚯蚓15克,杏仁70克,核桃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2.萝卜籽、黄瓜籽、菠菜籽、蜂蜜、香油各500克,川贝母150克,将萝卜籽、黄瓜籽、菠菜籽、川贝共研细末,加蜂蜜、香油调匀即可。每次饭后服7.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一般3剂即可见佳效。

13.将春天起蒜时的嫩蒜60~90头,用蜂蜜封好后保存6个月,待秋冬时打开食用。每日吃1~2头;或将大蒜瓣去皮,洗净晾干,用刀拍烂,放入瓶内,用蜂蜜浸7天,每日适量佐餐服用。

14.豆腐200克,红糖100克,生姜10克,水煮,每晚睡前服。

15.豆腐500克,麦芽糖100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煮沸,每日分2次服用。

16.鲜南瓜500克(去皮),红枣去核,红糖适量加水煮烂,每日食用。

17.海蜇200克(洗净),猪血300克,炖熟食用,每日分2次服完。

18.海蜇200克(洗净),荸荠、胡萝卜各300克(连皮切片),共入锅炖烂,每日早晚分服,2日服完。

19.扁老南瓜(长的也可)1个,挖盖去籽,装满米糖(即麦芽糖)在冬至时(目的是在天冷时做,以利于保存)蒸2小时,每日晨起取2匙,热开水冲服。或取麦芽糖一块,每日晨起热开水冲服。适用于治慢性寒喘,也可用于慢性胃炎胃痛者

20.鲜芦荟150克,优质白酒(60%)1000克,装入瓶内浸泡3日后服用。每次25~30克(有酒量者,饮用量可稍大些,但不宜过大),每日3次,可边喝边往瓶内续酒,至酒中无苦味,再重复浸泡.

 

 

二、外 治

(一)穴位敷贴法

1.炒白芥子、炙麻黄各4克,炙款冬花、桔梗、玄胡、细辛各3克,甘遂2克。以上共研细末,再加入冠心苏合胶囊内药粉6克调匀,用姜汁调成膏状。以上为1人1次量。先用艾条在背两侧定喘穴至肾俞穴之间进行温灸,然后将药膏贴于定喘穴、肺俞穴、膈俞穴,用胶布固定。每天贴药1次,4次为1个疗程。

2.桃仁、杏仁各10克,白胡椒2克,糯米7粒,白芥子6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敷足心,12~24小时后取下,连用1~3次。

3.生姜1/3、芋头2/3量,去皮(不可沾水),磨成泥,加入与生姜同样量的面粉,使其糊浓稠,于睡前敷于胸前,敷盖固定,第二天起床后取下,连用7日。

(二)穴位割治法

    膻中、肺俞、喘息、定喘、中脘、玉堂、手掌大小鱼际之间、中指间根部。上述穴位选1~3穴,局部消毒后割开约0.2厘米小口,挤出黏液,无菌纱布固定。

(三)发泡疗法

    麝香1~1.5克,大蒜30~60克。于农历五月五日正午,令患者伏卧,将第7颈椎棘突至12胸椎棘突中线皮肤洗净,麝香研为细末,均匀地撒在其上,继将大蒜捣成泥状,覆盖于麝香上,约60~120分钟,将麝香和蒜泥取下,局部皮肤即出血,或有烧灼疼痛感,少数并发水泡。清洁局部皮肤,涂以硼酸软膏,覆盖纱布,胶布固定。10~15天贴1次,连贴2次。大部分敷1次即效,连贴3年可巩固疗效。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膻中、天突、定喘、肺俞、孔最。若实证配尺泽、太渊;虚证配肾俞、气海、关元、太渊、太溪。发作期及实证用泻法,或先泻后补,寒饮可加灸。缓解期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每次取6~8穴,留针20~30分钟,发作期每日1次或1日2次,缓解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灸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定喘、膻中。每穴每次灸3~5壮,发作期每天灸1次,6次为1个疗程;缓解期10日灸1次,3次为1个疗程,一般于伏天施用此法。

(三)耳针

    取穴气管、肺、喘点、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咽喉。取3~5穴,毫针针刺,快速捻转,留针1~4小时埋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防护】①有过敏性病史者,应积极查明与发病有关的过敏源,尽量避免接触。②若哮喘发作剧烈,呈持续状态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合理治疗及抢救。③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④加强冬病夏治及缓解期的治疗。(方法可参前)

 

 肺脓疡

●病 因:肺脓疡系指各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病变,有组织坏死和空洞形成。常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除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杆菌外,亦有厌氧菌感染。感染途径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血源感染两方面。

●症 状:起病较急,伴畏寒、发热等急性感染症状。咳嗽、咳痰,伴黏液脓痰,约一周后出现大量脓痰,呈黄或黄绿色,可伴有胸痛,气促等症。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大量咳出脓痰时,给予祛痰剂。

(二)中药

1.鱼腥草30克,鲜芦根30克,冬瓜子15克,薏苡仁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金荞麦块根250克或片剂15片,用金荞麦块根加水1250毫升,蒸煮3小时,至药液1000毫升。每次40毫升,每日3次。片剂(每片含生药1.8克),每次5片,每日3次,连服1~3个月。

3.石榴花、夏枯草各50克,黄酒少许。前两药同煎汤,服时加少许黄酒饮用。

4.薏苡仁200克,百合50克,用水5碗,煎至2碗半,1日分3或4次服完。

5.黄豆适量,用水浸泡,磨汁,加热调糖饮用。

6.紫皮大蒜50克,醋100克。蒜去皮捣烂,用醋煎约10分钟,饭后服,每日2次。

    7.鲫鱼1尾(约300克),白果仁适量。鲫鱼去鳞及内脏,洗净,纳入白果仁(填满),用线扎紧,上笼蒸熟吃。

    8.南瓜500克,瘦牛肉250克,鲜姜25克。将牛肉洗净,切块,放入姜加水炖,临熟加入南瓜(去皮,切块),再炖至熟烂,可放入适量盐、酱油等佐料,分次食用。

    9.猪肺1具(去气管),青萝卜2个,洗净,切块,加水共煮热,连汤共服。

    10.猪肺300克,绿豆150克,白果60克。洗净,加水共煮熟,不加调料,连汤服食,常服有效。

11.桔梗30克,甘草6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咳吐腥臭脓痰者。

12.芦根30克,薏苡仁12克,桃仁10克,冬瓜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13.活水鲜芦根60克,冬瓜子15克,瓜蒌仁12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每日3次。

14.生车前草,绞汁1大碗,生饮。每日1次,连服4日。

15.薏苡仁120克,百合30克,用水5碗,煮成3碗,每日分4次服。

16.鱼腥草30克(鲜草6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17.木芙蓉花(即芙蓉花)去心、须,晒干。每日10~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18.大鲫鱼1条,白果仁适量,将鱼去内脏,洗净将白果仁塞入鱼腹内用麻线扎紧,放在饭上蒸熟吃。

 

二、外 治

    1.雾化吸入法:竹沥20毫升。鱼腥草浸液20毫升,10%苦参液20毫升,将药液置超声雾化器内吸入,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敷贴法: 大蒜100克,芒硝50克,大黄200克,首先用大蒜和芒硝混合,捣如泥。敷药时,下垫油布2~4层,外敷肺俞穴及胸背部的阿是穴(湿啰音区),1次2小时,胸背轮换敷,敷毕去掉,用温开水洗净蒜汁,再将大黄研细粉,醋调成糊,敷于患区,8小时去掉,每日1次。

    3.口鼻吸入法:金银花25克,桔梗20克,半夏15克,麻黄15克,杏仁10克,黄芩15克。上药共于水壶内煎沸,壶嘴近口鼻,吸入药蒸气。

   【防护】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油炸、煎炒及热性食品。

 

肺结核

●病 因:肺结核俗称“肺痨”。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本病通过空气传染,病人咳嗽、说话、打喷嚏都会把结核杆菌散布在空气中,特别是病人的痰含有大量的病菌,吐在地上干后结核菌便随灰尘在空中飞扬,健康人吸入,如果抵抗力不强就可发病。

●症 状:长期低热、夜间盗汗、手脚心发热、消瘦、食欲不振、两颊潮红,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吐痰、咯血、胸痛等。病人的表现可极不一致,轻者可无自觉症状,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有高热、大咯血、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

 

●治 疗:只有病情较轻而且痰中不含菌的患者才能在家治疗。

一、内 治

    必须请专科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一)西药

    选雷米封、利福平、链霉素等药,应注意早期用药,全程治疗,为防产生耐药性,应采用2种或3种有效药物联合治疗。

(二)中药 ,仅可作为辅助治疗用药。

    1.鱼肝油1瓶,白果仁50粒。将鱼肝油倒入罐内,放入白果仁浸泡100日以上。每次吃4粒,每日吃2次。可连续服用几个疗程。

    2.蚕蛹焙干研成细粉,每服3~5克,每日2次。

    3.沙参30克与鸡蛋2只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半小时,加糖调味,饮汤食蛋。用治咳嗽痰中带血者。

    4.猪肺(或羊肺)1具,贝母15克,白糖60克。将动物肺洗净,剖开一小口,塞入贝母及白糖,上蒸笼蒸熟,切碎服食。每日2次,有促进病灶吸收钙化的作用。

5.鲜百合、蜂蜜适量。共放碗内蒸食,每日2次,可常服食。能抑制结核苗扩散,促进病灶钙化。

6.南瓜藤100克,白糖少许。加水共煎成浓汁每服60克,每日2次。用治肺结核潮热症。

7.地骨皮15克,银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治低热,神疲倦者。

8.鲜蚕豆荚250克,水煎服,每日1次,治咯血。

9.大蒜去皮浸于醋中7天,每服3枚,每日2次可连续食用。

10.猫爪草60克,水煎,分2次服。

11.僵蚕(研末)1~15克,白及(研末)2~5克共调服。治空洞性肺结核。

12.仙鹤草20克,侧柏炭、阿胶各10克,共煎浓汁,分4次服。治肺结核痰中带血。

13.将新鲜百合捣烂,加水滤汁,用火煮沸,待凉后慢饮之。野百合亦可,味道较苦,但功效更大,治肺结核咯血。

14.将柿饼切开,掺入青黛粉3克,临睡前嚼食,对止咯血有奇效。

15.山萸肉20克,白术、生牡蛎各15克,水煎2次。将药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服。治结核盗汗。

16.白及120克,川贝30克,三七30克,薏苡仁240克,各分6份,前三味药共为细末,薏苡仁煮粥稀烂,加药末1份内服,1日2剂,饭后服用。适用于痰咳有血丝者。

17.川贝末3克,鲜菠菜500克捣烂,用白布绞汁,与贝母调和,加鸡蛋清1个,搅匀,1日分3次服用。

18.白鲜皮适量,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1.5~3克,白开水送下。

19.大蒜煮粥,加白及粉适量服用。

20.芝麻、核桃仁、蜂蜜各250克,共为丸。每丸9克,每日3次,每次1丸。

21.猪肝切片焙干,研细末,白及研细末,各等量调匀,每服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22.茶叶3克,柿饼3个,冰糖5克,将柿饼加糖煮烂后冲茶服。

23.白及、川贝各100克,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10克,冰糖为引,白开水冲服。适用于有咯血者。

    24.浮小麦30克,煅牡蛎24克,水煎。每日傍晚服,连服1周。适用于有盗汗者。

25.生大蒜去皮,每日嚼食6~7次,每次4~5枚。初食时宜少,并以齿嚼,不用舌拌,久食则成自然。适用于干咳无痰,日渐消瘦者。

26.旱三七、白及各6克,薏苡仁30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3次。孕妇忌用。适用于喘咳吐脓血者。

27.白及9克,研细末,百部15克,煎汤送服白及末,每日1剂。适用于浸润性肺结核。

28.蜈蚣数条,去头足,研细末,每次2~3克,每日2次,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休息后,可酌情服用第2个疗程。适用于空洞型肺结核。

    29.甲鱼1只,剁头取血,兑入适量热黄酒饮服,每日或隔日1次,连服7~10日。适用于肺结核骨蒸潮热者。

 

二、外 治

外 敷

    1.回生膏:猫眼草、蟾蜍皮、木鳖子、独角莲、守宫(壁虎)、乳香、没药,上药各等量,共置香油中熬枯去渣,加黄丹收膏,待温加入麝香,摊纸上备用。同时将膏药在火上烘软,外敷于结核病灶在前胸、后背体表的相应部位上,以及大椎、肺俞、膻中等穴。3日换药1次,2个月为1个疗程。

    2.五倍子、辰砂各2克,共研细粉,水调成糊状,涂于塑料薄膜上,敷于脐窝,胶布固定,每日1次。治疗盗汗。

  

三、其 他

1.灸法:艾炷点燃,灸肺俞、膏肓、大椎、关元、脾俞、肾俞穴。每穴3~5壮,隔日1次。

2.五倍子、黄柏研末以水调如糊,涂抹脐部。主治盗汗。

【防护】①小儿应接种卡介苗。②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③病人要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④每年作一次胸部X光线透视检查。

 

急性胃肠炎

●病 因:本病病因有两类,一为细菌或细菌毒素;二为饮食不节,摄食过量有刺激性的,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发病以夏秋季较多。

●症 状:主要症状为频繁的呕吐和腹泻,其中某一症状可能表现得特别明显。起病时,患者腹部不适,以后发生腹痛,腹泻和呕吐,呕吐也可首先出现。粪便一般为黄色水样,次数可能很多。有时粪中有黏液、脓血(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时)。呕吐有时甚为频繁,可吐出食物,甚或胆汁。此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的病例有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现象,此时患者皮肤弹性降低,可有小腿肌肉痉挛,甚至发生 昏迷和虚脱。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一般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和注意保暖,必要时禁食。饮食最初24小时内,以米汤、稀粥等流质为主,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饮糖盐水(250毫升开水中,加入白糖20克,食盐2克),使每日尿量达1500毫升以上。对于严重失水和虚脱的病例,应及时送医院,采取输液及其他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呕吐频繁或腹痛剧烈者,给予阿托品0.3毫克。

3.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如黄连素2片,每日3次。氟哌酸等均可选用。

(二)中药

1.保和丸:每次6~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藿香正气丸:每次5~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3.蛇参(马兜铃)的根30~60克,洗净切片,白酒250克,泡7天后服用,每日2~3次,每次5毫升。适用于急性胃炎。

4.枣树皮20克,红糖15克,水煎去渣,加红糖调服,每日1次。

5.龙眼核(桂圆核)适量,将龙眼核焙干研成细粉,每次25克,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

6.鲜马齿苋60~90克,水煎代茶饮,或加入适量红糖服用,同时熟马齿苋可加大蒜泥、香油、盐、味精、醋适量,调拌服用效更佳。

7.红薯藤40克,每日煎汤1剂,分3次服用。

8.鲜藿香叶、鲜苏叶20~30克,滚开水冲泡,盖紧盖,待温度适宜时,代茶频饮。或二味鲜叶捣烂绞汁,开水冲服。

9.韭菜捣烂绞汁,1小碗,冲汤,煮沸服。尤其适用于上吐下泻者。

10.石榴皮30克(小儿可酌情减量),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腹泻较重者。

11.艾蒿叶少许,嚼后吞服,用白开水送下。适用于腹泻较重者。

12.仙鹤草根5克,水煎服,每日2次。适用于腹泻较重者。

13.茄子叶10余片,水煎服。

14.灶心土(必须是烧柴草的,不可用烧煤的代之,否则有毒)30~60克,煎汤,澄清后趁热服用。适用于呕吐、恶心较重者。

15.柞树皮(或桦树皮)10克,水煎服。适用于水泻者。

16.石榴树叶60克,生姜15克,食盐煎汤代茶频饮。适用于水泻者。

17.盐橄榄9~12克,烧炭研细末,用白开水送服。或咸橄榄核12克,烧炭研细末,每日1剂,分2次服用,白开水送服。

  

二、其 他

针 灸

     取穴中脘、天枢(双)、内关(双)、足三里(双)。若吐泻腹痛,并见肢冷、汗出、面青暗、舌苔白腻、声低哑、脉或伏者,宜加灸神阙、关元。

    【防护】①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尤其夏秋季更为重要。②积极灭蝇、灭鼠、灭蟑螂。③症状严重者,应送医院诊治。

 

慢性胃炎

●病 因:慢性胃炎大多数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其他诱发本病的因素有:进食太快,食物咀嚼不充分(如有牙病时),摄食过于粗糙、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长期食用有刺激性的调味品,长期饮酒,以及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慢性胃炎一般临床可分为三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

●症 状:慢性胃炎临床表现颇不一致,缺乏明显的特点,主要症状有:①上腹部痛:为最常见,无溃疡病之规律性,无饥饿痛与进食后缓解的特点,上腹部压痛范围亦较广泛。②腹胀:上腹部饱胀或全腹饱胀,进食之后更明显,伴嗳气。③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泛酸、舌苔厚腻等。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抗酸剂:可选用复方胃舒平或硫糖铝等药。

2.萎缩性胃炎有胃酸过低或无酸者,可用0.5%稀盐酸5~10毫升,每日3次,胃酶合剂10毫升,每日3次。

3.猴菇菌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可连续服2~3个月。

4.有缺铁性贫血或恶性贫血者,则补充铁剂(硫酸亚铁0.3克,每日3次)或维生素B12(100微克,每日1次,肌注)。

(二)中药

1.气滞型:胃脘部胀满或胀痛,郁怒则痛,嗳气则舒。选方:

(1)快胃舒肝丸(成药)每次服4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2)木香6克,青皮10克,白芍药10克,枳壳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青核桃(七月中旬采)3000克砸碎,用白酒5000克浸泡20~30天,过滤。每次服10~15毫升,止痛效果好。可瓶装日晒,至核桃酒变黑为止。

(4)香附120克,醋洗7次焙干,研细末,良姜120克酒洗7次,焙干研细末,拌匀,每次取10克,生姜3片,食盐适量冲汤,空腹服用。忌食生冷、腥辣、黏硬等难消化的食物。

(5)五灵脂、陈皮、香附、木香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5~7丸,每日3次。

(6)橘核21个,瓦上焙干,研细末,热黄酒冲服。

(7)鲜佛手15~20克(干品6~9克),滚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红糖各15~20克,每日1剂水煎温服。

(8)砂仁花、豆蔻花各2~3克,每日1剂,滚开水冲泡代茶。

 

2.瘀血型:胃痛如刺,痛位固定,或食后作痛。选方:

(1)三七粉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2)五灵脂10克,延胡索10克,丁香3克,水煎服。

 

3.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生冷则不舒或痛加重。选方:

(1)小建中合剂(成药),每次15~20毫升,日服3次,热开水冲服。

(2)理中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3)桂圆核2~3粒,连壳烧灰研细末,用热酒冲服。

(4)棉花籽15~20克,水煎去渣,加烧酒半匙服下;或棉花籽适量炒黄,研细末,每次2克,每日服2~3次;也可将新棉花籽炒黄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1次,用酒送下,连服2~3日。

(5)桂花子2克,研细末,玫瑰花0.3克,每日1剂,分2~3次,用滚开水冲泡服用。或桂花、玫瑰花少许,滚开水冲泡代茶饮。

(6)白芷2克,肉桂1克,甘草5克,每日1剂,略煎或用滚开水冲泡,分早、晚2次服用,或痛时即服。

   

4.阴虚型: 胃脘隐痛或不舒,咽干,便干。选用:北沙参16克,麦门冬15克,枸杞子10克,乌梅6克,白芍药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5.民间小验方

(1)馒头(去皮)1个,米醋120克,用馒头切片,以文火与米醋共炒至焦黄色,每次食10~15克,每日2次。

(2)猪肚1个,胡椒10粒,生姜5片,将猪肚用醋水反复洗净,纳入胡椒和姜片,隔水炖烂,每日早、晚就餐吃。

(3)胃痛吐酸:鸡蛋壳若干,洗净放入锅内炒黄,研成细末,每日2~3次,每次3克,饭前用开水冲服。

(4)胃胀气痛:青蒜连叶7根,盐、醋适量,将青蒜切碎,用盐、醋煮熟,胃胀痛时热饮。

(5)胃寒痛:肉桂15克,丁香15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每次0.3~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尤其适合阵发性胃剧烈疼痛时服用。

(6)干姜10克,胡椒10粒,晒干研末,用开水冲服,1日2次服完。或白胡椒、绿豆各等份,晒干研成细末,热黄酒送下,每次5克,每日2次。

(7)玫瑰花6克,香附9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或痛时煎服。适用于阵发性胃痛。

(8)黄瓜蔸藤1小把,加水煎浓汁1碗,胃痛剧烈时顿服。

(9)身上常自带些生花生米,自感烧心、反酸时,可随时细细嚼食,可保护胃黏膜,抑制反酸。

(10)扁老南瓜(长的也可)1个,挖盖去籽,装满米糖(即麦芽糖)在冬至时(目的是在天冷时做,以利于保存)蒸2小时,每天晨起取2匙,热开水冲服。或取麦芽糖一块,每天晨起热开水冲服。适用于慢性胃炎者。也可治慢性寒喘。

 

二、外 治

1.敷贴法

    大黄、玄明粉、栀子、香附、郁金各30克,滑石60克,甘草、黄芩各15克。上药共研为末,姜汁调成糊状,敷胃脘痛处,适用于烧灼性胃痛。

2.热敷法

(1)生姜100克,面粉30克,鸭蛋清3个,将生姜捣烂和面粉拌匀,加鸡蛋清炒热,敷胃脘部痛处,适用于虚寒型胃脘痛。

(2)灶心土、葱白、吴茱萸、薄荷各等量,将上药和醋炒热布包熨患部,适用于脾胃虚寒型。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若肝气犯胃者加期门、肝俞、阳陵泉;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公孙;胃阴不足者加阴陵泉、胃俞、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5~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2.灸法: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取穴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用艾条温和灸,每穴艾条灸5~10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3.耳针:取穴胃、脾、肝、交感,采用埋压法。

(二)按摩

1.患者仰卧,医者以手掌着力,从病人右下腹开始,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摩腹100次。

2.揉按中脘、天枢、气海穴各1分钟。

3.点压足三里、三阴交各1分钟。

4.患者俯卧,术者提捏胃俞、脾俞、肝俞、肾俞,反复5~7遍。

5.患者仰卧,术者再施摩腹法50~100次(患者接受按摩必须是在空腹时进行)。

【防护】①除去可能引起本病的原因,如烟酒、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及粗糙的食物。②最好能吃易于消化、无刺激性的饮食,并且充分咀嚼。

 

 

胃、十二指肠溃疡

●病 因:胃、十二指肠溃疡,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皮质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壁血管和肌肉发生痉挛,使胃肠壁细胞营养发生障碍和胃肠黏膜的抵抗力降低、螺旋杆菌感染,致使胃肠黏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溃疡。溃疡常为单个性,但也可有多 个溃疡。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存在时,称复合性溃疡。青壮年多见。

●症 状:

 (1)上腹疼痛,有下列特点:①慢性疼痛病史,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发作一般与季节转变,过度疲劳,饮食失调有关。②一般都呈节律性疼痛。③进食或内服碱性药物多可使疼痛缓解。④疼痛性质以饥饿样不适和烧灼痛为多见,亦可为胀痛、刺痛。

 (2)伴有恶心、呕吐、嗳气、便秘及消化不良症状。

 (3)并发症常可出现穿孔、大出血、幽门梗阻、癌变。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抗酸药物: 服药时间一般以饭后1小时为宜。也可根据疼痛规律而定,即在疼痛前半小时服用,胃溃疡一般在餐后0.5~1小时服用,十二指肠溃疡在两餐之间服用。症状明显者,抗酸药物可每2小时服1次,1日共服6~8次。可选用下列药品:

(1)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15毫升,引起便秘时,可同时服用镁乳3~5毫升。

(2)复方胃舒平,每次2~4片。

    2.减少胃酸分泌药物:可选用下列药品,每日3~4次,宜在饭前0.5~1小时服用。

(1)普鲁本辛,每次15毫克。

(2)解痉合剂,每次10毫升。

 (3)阿托品,每次0.3毫克。

(4)甲氰咪胍,每日剂量为1克,每次进餐时服200毫克,临睡前服400毫克。

(二)中药

    1.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选方:

(1)小建中合剂,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党参15克,白术10克,炮姜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肉桂15克,丁香15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每次0.3~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尤其适合阵发性胃剧烈疼痛时服用。

    2.肝胃不和型: 胃脘胀痛,痛连胁部,嗳气则舒,泛酸。选方:

(1)黄连4克,吴茱萸1.5克,水煎服。

(2)瓦楞子2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水煎服。

(3)身上常自带些生花生米,自感烧心、反酸时,可随时细细嚼食,可保护胃黏膜,抑制反酸。

    3.胃阴虚型:胃脘痛喜按,口燥咽干,大便结,南北沙参各30克,白芍药12克,麦门冬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4.溃疡出血者

(1)鲜藕2节,蜂蜜适量,将藕节切开一头,藕眼内灌满蜂蜜,再将切下的一头盖上,蒸熟后吃,另一节藕切碎水煎渴汤。

(2)云南白药0.2~0.3克,吞服。

(3)乌贼骨9克,仙鹤草、生地黄各3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十二指肠溃疡及幽门梗阻:蜂蜜500克,白矾、苏打各120克,煎熬,每日饭前服1匙,日服3次,半月服完,为1个疗程。

    6.胃溃疡

(1)花生油,每日早晚喝两小口,连续服用。

(2)卷心菜适量捣烂取汁,略加温,饭前饮用,10天为1个疗程。

(3)豆油、蜂蜜(或白糖也可)各500克,将豆油先烧开一段时间,然后入蜜搅拌,每日3次。每次1匙,饭前服用。

    7.十二指溃疡:鲜鸡蛋1个,蜂蜡3克,将鸡蛋打入碗中,放入蜂蜡,蒸熟趁热吃下,每日1个,早饭前半小时服下,连服1个月以上。戒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8.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也可用于胃炎疼痛)

(1)刚长核桃仁的青核桃,带青皮18克,白酒(60度)250克。将核桃切碎(或捣碎)装瓶,倒入酒密封,放阳光下,连晒20~30天(夜晚放室内),酒由橙色变为黑色即可,纱布过滤,密封存贮,越陈越好。用时内服5~10毫升。止痛效果尤佳。

(2)仙人掌150克,去毛刺后捣烂成泥,加鸡蛋清拌匀,放入陶瓷容器内,上锅蒸熟后,早晨空腹服用。每日1次,21天为1个疗程。

    9.民间小验方

(1)海蛤壳、生甘草各等分,共研细末,温水调服,每服10克,每日2次。

(2)乌贼骨、川贝母共研细末,以2∶1的比例和匀,每服3~6克,温开水送服;或用鸡蛋壳粉与蒲公英粉以3∶2的比例和匀,每服3~6克,每日3次。

(3)饴糖、乌贼骨、白及各2份,陈皮1份,将后三药研细末,每服5克,用饴糖调匀,温开水送服。以上多用于胃酸过多疼痛者。

(4)田七末3克,藕汁30毫升,鸡蛋1个,白糖少许。将鸡蛋打破,倒入碗中搅拌,将鲜藕洗净,榨取藕汁,下田七末、白糖,再与鸡蛋搅匀,隔水炖热服食。

(5)橡皮鱼(即孜孜鱼)适量,将鱼皮剥去,剔取鱼肉捣成糊,用纱布挤汁生饮,每日1~2汤匙。以上用于出血者。

(6)糯米100克,红枣8克,按常法煮粥,极烂,日常食用。

(7)海蜇500克,大枣500克,红糖250克,3味共煎成膏状,每次1匙,每日2次。

(8)干荷叶适量,烧研细末,每次1克,每天服2~3次。或柚子皮适量煅灰,每次1汤匙,每日2~3次。或黍的麸皮适量焙干研细末,每次用量可酌情掌握,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9)鸡蛋壳1个,大麦芽30克。将鸡蛋壳炒黄,研细末,大麦芽水煎,冲服鸡蛋壳粉末。适用于常反酸胃痛者。

 

 二、外 治

    1.香附子30克,葱白12克,生姜12克,皂荚12克,食盐80克,将药物炒热后,熨烫脘部,适用于肝胃不和胃痛者。

    2.灶心土、葱白、吴茱萸、薄荷各等量,和醋炒热,用布包熨患部,适用于脾胃虚寒痛。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中脘、足三里、胃俞。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瘀血停滞者加血海、三阴交、膈俞;脾胃虚寒者加脾俞、公孙;呕吐者配以内关。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二)灸法

取穴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每穴艾灸5~10分钟,至穴位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防护】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平时调养非常重要,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起居作息有定时,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病之痊愈。②平时宜吃少渣、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坚硬、油煎类、刺激性食物及酒类、浓茶、香料、辛辣等食物。③少食多餐,有症状时更应注意。④常饮用热豆浆,能帮助溃疡的愈合。便秘可服用蜂蜜。

 

 

胃下垂

●病 因:胃下垂是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中气下陷,升降失常所致。

●症 状:腹胀(餐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患此病者,多为瘦长体型,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直立性低血压、昏厥等症状。

 

●治 疗:本病内服中药需持久,每个疗程一般都应在2~3个月。

一、内 治

1.补中益气丸,每服9克,或补中益气汤,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

2.炒枳实10克,炒白术15克,蒲公英9克,清水煎,二煎混合,分作2次服,每日1剂。

3.炒党参15克,炙黄芪18克,炙升麻5克,炒陈皮9克,水煎2次,混合分作2次服,每日1剂,得效后,以此方10倍量,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

4.鲫鱼500克,黄芪40克,炒枳壳15克,将鲫鱼洗净、去内脏,同二味中药加水煎,待鱼烂熟后,食肉饮汤。每日2次。

5.山楂15克,炒枳壳15克,水煎去渣,1日分2次服下,应连续服用。

6.猪脾3具,粳米100克,猪脾洗净,切片,放入锅中煸炒,粳米洗净,加水同猪脾共煮作粥,空腹食用,每日1次,半月为1个疗程。

7.猪肚1具,炒枳壳20克,砂仁10克,将猪肚洗净,纳入二味中药,扎好,加水煮热,趁热食猪肚饮汤,分作4~6次服完。

8.猪肚250克,白胡椒15克,将猪肚洗净切片,同白胡椒共煮熟后分2或3次食用。

9.乌龟肉250克,炒枳壳20克,共煮熟去药,可加盐或酱油调食。

10.笋鸡(童子鸡,以母鸡最好)1只,干姜、公丁香、砂仁各3克,笋鸡去毛洗净,保留心、肝、肺。切小块,加入上药细末炖煮,分2次吃完,每3天吃1只,一般用1~5只鸡即可收效。

11.苍术研细末,每次9克,每天2次,连服15~30天。

12.蚕蛹适量,炒黄焙干研细末,每次3~6克,每天2次,白开水送服。

13.黄芪500克,枳壳300克,焙干,共研细末,每次2~3次,饭前白开水送服。

14.鲜人球50克(去毛刺),洗净切碎,瘦猪肉30克,剁碎,共煮熟服用,每天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15.黄芪10~20克,水煎服。或黄芪15克,煎汤去渣,加粳米50克,煮粥,加少许红糖调味,1次服用,或分早、晚服用,可常食用。

16.猪肚1个,莲子、山药各50克,糯米100克,将猪肚去脂膜,洗净切碎,莲子、山药捣碎和糯米同入锅内,加水文火煮粥,早晚食用。隔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二、其 他

(一)针灸

1.取穴中脘、胃上穴、气海、足三里、内关、胃俞、关元。方法:胃上穴用3寸毫针沿肌层透向气海穴,大幅度捻转,局部酸胀明显或出现胃向上抽动的感觉后,留针20~30分钟。背部俞穴得气后不留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电针:取穴中脘、气海。方法:将电极分别接于中脘穴、气海穴,用较强频率,电刺激量变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3.灸法: 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脾俞、足三里。方法:艾条温和灸,每穴艾灸5~10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二)按摩

1.病人俯卧位,术者双手由患者的第三胸椎至第五腰椎两侧揉捏2~3遍,用右肘尖分别在脊柱两旁按压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等穴2~3遍,双手掌根同时由腰部向背部快速弹性推按4~5遍。

2.病人仰卧位,下肢屈曲。以下腹部为中心,术者用右手掌揉腹,先顺时针方向揉20次,再逆时针方向揉40~60次。手法要求深沉和缓,不宜过急过猛。

3.用拇指点压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

【防护】①注意少食多餐,食后平卧,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热量。②放置胃托。③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腹肌张力。

 

 

便 秘

●病 因: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燥,或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的一种病症。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多种,如病后气虚、肠胃燥热、进食蔬菜水果太少、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等,但更多的是由于不规则的排便习惯而造成的。老年人便秘多与气虚,体质虚弱,腹壁松弛,消化功能减退有关。

●症 状:大便秘结,排便困难,便下常呈小粒,状如羊粪。时有左下腹胀压感,伴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胃、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

 

●治 疗

一、内 治

1.玄参16克,草决明20克(炒微黄),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频频代茶饮。

2.核桃肉200克,黑芝麻400克(略炒),将二味捣成粉,每取20克,蜂蜜调服下,每日1~2次。

3.菠菜200克,猪血150克,盐少许,将菠菜、猪血同煮后加盐,服用。

4.香蕉500克,黑芝麻25克,用香蕉蘸炒至半生的黑芝麻嚼吃,每天分3次吃完。

5.黑芝麻、胡桃仁、松子仁各25克,蜂蜜适量,共捣烂加蜂蜜调服。每日1次,早晨空腹服。

6.松仁15克,粳米30克,按常法将粳米煮粥,后将松仁和水研作糊状,入粥内,煮二三沸,空腹食用。

7.松仁25克,火麻仁20克,瓜蒌仁25克,水煎,日服1剂。

8.牛奶250克,蜂蜜100克,葱白100克,先将葱白洗净捣烂取汁,牛奶与蜂蜜共煮,开锅下葱汁再煮即成,每早空腹服用。

9.生大黄15克,滚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于热结肠燥便秘腹痛者。

10.番泻叶10克,滚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于热结便秘。

11.柏子仁15克,捣烂,与50克粳米共煮粥,加适量蜂蜜食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及体虚肠燥便秘兼失眠者。可润肠通便,养心安神。

12.牛奶250克,早晨加热,空腹服下。对阴虚便秘者效佳。

13.鲜红薯叶300克,花生油炒,盐、味精适量。常服之,适用于体虚便秘。

14.苏子、麻仁各10克捣烂,与适量粳米共煮成粥,加蜂蜜服用。适用于寒性便秘。

15.生槐米10~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适用于热性便秘。

16.草决明15克,炒微黄后研细末,略煎或滚开水冲泡代茶服用。适用于热性便秘。

17.大麦糠适量水煎服,或大麦仁适量煮粥食盐用。适用于体虚习惯性便秘。

18.蜣螂虫(屎壳螂)3~7个,(根据病人的体质强弱及蜣螂虫大小而定),焙黄研细末,温开水1次送服。如大便仍不下,可于服药后半小时再吞生豆油120毫升。适用于肠套叠、肠扭转等引起的慢性不完全性肠硬阻。

19.蜣螂虫1只,焙干,研细末,白开水冲服。

20.早、晚饭前喝半小碗生土豆汁,一般2~3天可见效。

21.蒲公英15克,水煎代茶服。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蒲公英水煎,加红糖代茶服用。适用于老年性便秘。

22.香油250克(或用豆油也可),1次服下,半小时后仍不大便,腹仍痛,可再服150克(如仍不大便,应尽快送医院)。适用于肠梗阻便秘。

23.红薯500克,生姜2片,红糖适量,将红薯洗净,刨去外皮,切成小块,加红糖和生姜蒸熟,早晚空腹食用。可治疗老年人肠燥便秘及妇女产后便秘。

24.韭菜捣汁1碗,加黄酒适量,白开水冲服。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者。

 

二、外 治

(一)内塞法

1.葱白(小指粗)1根,蜂蜜少许,将葱白洗净,蘸上蜂蜜,徐徐插入肛门内5~6厘米,再来回抽插2~3次,拔出,20分钟即欲大便。

2.鲜萝卜1根,盐少许,将萝卜洗净,用刀刮去表皮,使萝卜光洁,削成纺锤状,长约7厘米,浸泡在50%浓度的盐水内7天,用时慢慢塞入肛门内,约7分钟即可自行排便。

(二)外敷法

    连须葱5根,生姜1块,食盐10克,豆豉10粒。上药共捣成饼状,烘热后贴脐上,用胶布固定,良久可通,如不通,可再敷。

   

三、其 他

(一)针 灸

1.体针:取穴天枢、支沟、上巨虚、大肠俞。留针15~30分钟。大肠俞、肾俞一般点刺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灸法:取穴神阙、关元、气海、天枢、肾俞。采取艾条温和灸,每穴艾灸3~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耳针: 取穴直肠下段、大肠、皮质下、交感。采取针刺法或埋压法。

(二)按 摩

1.病人俯卧,术者先顺时针方向摩腹7~8分钟,再用右手食、中、无名指三指指腹在患者左下腹有硬结的部位反复按揉5分钟。

2.病人仰卧,术者在背部两侧膀胱经俞穴,从肝俞推揉至腰骶,往返数遍,然后按揉肾俞、大肠俞、八髎、长强等穴各2分钟。

3.按揉足三里、三阴交1~2分钟。

【防护】①患者平时应养成定时解大便的习惯,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少食高蛋白和辛辣刺激的食物。②习惯性便秘者,可每天早晚服1~2匙蜂蜜,或每天吃1~2个香蕉,有一定预防作用。

 

胆囊炎

●病 因:胆囊炎临床常见的有急、慢性之分,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女性发病率偏高,发病年龄多数在20~50岁之间,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道阻塞及胆固醇代谢失常。

●症 状:急性胆囊炎可能是第一次发作,也可能在慢性胆囊炎的基础上屡次发作,发作时病者常呈急性病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①腹痛:常发生于饱餐后的晚上,一般都很剧烈,呈持续性,有时呈阵发性加剧,开始时主要在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右上腹,部分病例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②发热:体温常在38~39℃之间。同时可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和大量嗳气等胃肠道症状。慢性胆囊炎往往缺少典型症状,亦可无症状,若无急性发作史,往往不易确诊,症状常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胀,上腹部或右上腹部不适,持续钝痛,或有肩胛区疼痛,胃部灼热,嗳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在进食油脂类食物后,症状可加重。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控制感染:遵医嘱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2.镇痛:阿托品,每次0.3毫克,每日3次。

(二)中 药

1.中成药:消炎利胆片,每次3~5片,日3次。

2.金钱草50克,大黄粉25~50克,茵陈蒿25克,木香20克,郁金20~30克,黄芩25克。每日1剂,水煎服。

3.猪苦胆10只,龙胆草120克,大黄120克,郁金20克,金钱草120克,将后4味药共研为细末,以猪胆汁泛丸,每日3次,每次9~12克,饭前服,服完上药为1个疗程。

4.地胆草(干)60克,冰糖30克,水煎温服,连服30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禁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含油脂丰富的食物。

5.满天星(天胡荽),鸡矢藤、绵茵陈、虎杖、姜黄各15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3~15剂。

6.蒲公英、三叶鬼针草各50克,海金沙、金钱草各25克,郁金20克,川楝10克。水煎浓缩至150毫升,日服3次,每次50毫升。

7.玄明粉、海金沙、广郁金等量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3克,吞服。

8.玉米须、金钱草各30~50克,水煎代茶频饮。也可用于胆结石者。

9.鲜蒲公英60~90克,水煎代茶频饮。或蒲公英、败酱草各30~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7天。或鲜蒲公英、粳米各60克,共煮成粥喝。

10.郁金10克,元胡10克,茵陈、大青叶各20克,金钱草、鱼腥草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连服至愈。

11.猪胆若干个,糯米面适量,用文火将米面炒黄,冷却后用猪胆汁和面,制成稍大于黄豆的药丸,放于通风处干燥备用。每次15~20丸,每日2次。尤其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二、外 治

(一)敷贴法

    白芷10克,花椒15克,苦楝子50克,葱白、韭菜蔸各20个,白醋50毫升。加工调成糊状,贴于上腹部中脘穴周围处。24小时换贴1次,可连贴2~4次。

(二)耳穴敷贴法

    取穴胆、肝、十二指肠(双侧),用王不留行子3粒,置0.6厘米方形胶布中,贴压于各穴,每天更换1次,压丸后次日要食猪蹄及蹄汤以促进胆囊收缩。

(三)热敷法

    芒硝6克,阿魏1克,麝香1克,共研极细末,敷于痛处,周围以面粉糊围住(以防药味走失),上盖布一层,用热水袋置于其上,使药气透入腹内,每日1次,每次熨烫2小时左右。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期门、中脘、胆俞、胆囊穴。若肝气郁结者加内关、足三里、太冲;肝血不足者加三阴交、血海、肾俞。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二)耳针

取穴肝、胆、胃、神门、胸,采取针刺法或埋压法。

【防护】避免高脂肪,过量饱食及饮酒。

 

 

胆石症

●病 因:胆石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胆汁郁积,胆道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及胆固醇代谢失调,为发病的主要因素,且常由综合性因素形成。常与慢性胆囊炎同时存在。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尤以中年肥胖、多产妇女最多见。

●症 状:平时大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一般消化不良症状,在饱餐或高脂肪饮食后更为明显。发作时可见胆绞痛。患者常在饱餐或进高脂肪饮食后数小时,出现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并逐渐加重至难以忍受的剧烈程度,疼痛常向右肩胛处或右肩部放射,同时可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胆绞痛发作后可出现轻度黄疸及发热。

 

●治 疗:若发生胆绞痛时,应及时送往医院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缓解期可在家中治疗。

一、内 治

    1.生大黄15克,木香15克,枳壳15克,金钱草30克(或茵陈30克),山栀12克,延胡索15克,虎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鲜满天星,四川金钱草各60克,荸荠10个,水煎,每日1剂,连服7剂。禁食油腻食品。

3.鲜满天星30克,鲜海金沙30克,大枣10枚。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4.柴胡、黄芩、郁金、枳壳、姜黄、青皮、大黄(后下)、白芍药各15克,山楂10克,川楝子12克,金钱草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腹痛重,加延胡索;呕吐,加竹茹,半夏;高烧,感染,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湿热黄疸重,加茵陈、栀子、龙胆草。

5.枳壳、枳实、黄芩、金银花、芒硝(冲服)各15克,茵陈45克、木香6克,大黄16克(后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6.威灵仙、姜黄、虎杖、大黄(后下)、柴胡、木香各15克,鸡内金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7.常食生姜可治疗胆石症。

8.金钱草、玉米须各30~50克(或二药各单独使用),水煎代茶频饮。或金钱草、鲜蒲公英各60~90克,水煎代茶频饮。

9.每天吃1~2次黑木耳,疼痛、恶心、呕吐等症可在2~4天内缓解,小结石可在10天左右消失,对于大块、坚固结石,其效果较差,若长期食用黑木耳,结石也可变小,利于排出。

10.粳米50~100克,煮粥至熟,加入栀子末3~5克稍煮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3~5天为1个疗程。

11.金钱草60克,木贼6克,晒干共研细末,每次6克,每日服2~3次。

12.金钱草30克,泽泻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二、其 他

(一)体针

    取穴肝俞、胆俞、阳陵泉、内关。痛甚者加胆囊穴;黄疸者加曲池、大椎;嗳气、腹胀者加足三里。以泻法为主,得气后留针15分钟,背部俞穴点刺不留针。

(二)耳针

取穴交感、神门、胰胆。

【防护】①预防和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和肠道感染,可显著降低胆石症的发病率。②胆绞痛发作期,应禁食脂肪等食物,采用流质饮食。发作缓解期应忌食富有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肾、鱼卵、蛋黄等。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病 因:本病系为原因未明的慢性结肠炎症。

●症 状:主要临床表现有,大便不成形,腹泻,或内有黏液,或有脓血便,腹痛,多呈痉挛性,伴有里急后重感。病程缓慢,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治 疗

一、内 治

    1.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炮姜5克,木香9克。若便下脓血黏液者加黄连5克,白头翁30克;血多加槐米12克;腹痛较剧加白芍药30克,炒防风9克;大便次数多加赤石脂30克,煨诃子9克。水煎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

2.参苓白术散(成药):6~9克,每日3次。

3.乌梅丸(成药):1丸,每日3次。

4.锡类散(成药)、呋喃唑酮,共研细末分包,每包含锡类散0.5克,呋喃唑酮0.1克,每次1包,淡盐水送服。

5.小茴香10克,石榴皮15克,水煎服,每日3次。

6.酸石榴连皮籽一起捣烂,与生姜、茶叶一起水煎服,每日3次。

7.鸡冠花200克,水煎服每日3次。

 

二、外 治

(一)西药

    灌肠:用100~200毫升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加入利多卡因50~200毫克,黄连素300毫克,地塞米松2~4毫克,于临睡前保留灌肠(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中药

    1.灌肠:五倍子15克,马齿苋60克,青黛散3克,三七粉3克。前两味药煎好后,冲入后两味药,作保留灌肠。

    2.灌肠: 血竭、蒲黄各10克,丹参30克,甘草12克,每日1剂,水煎滤汁100毫升。于晨起作保留灌肠。

3.灌肠:白头翁、苦参各12克,丹参、赤芍、炒白芍药各10克,水煎至200毫升,每晚灌肠,10日为1个疗程,治疗1~5个疗程。

4.贴脐法:胡椒10粒,番木鳖3个(去壳生用),枯矾10克,大蒜10瓣,米饭适量。前三味药共捣细末,加入大蒜共捣至融烂,再加入米饭适量,捣匀如厚泥状,制成5分硬币大小圆饼,贴于脐孔上,纱布或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至愈止。

5.敷贴法: 取穴神阙、阿是穴。将大葱、小茴香、生姜切碎捣烂,炒热,贴于穴位上热敷。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梁丘。若寒邪内盛者加合谷、神阙(隔姜灸);饮食停滞加梁门;脾胃阴虚加脾俞、胃俞、三阴交。留针15~30分钟。

(二)耳针

取穴大肠、小肠、胃、神门、交感、肝。采用针刺法或埋压法。每次2~3穴,急性发作者以针刺法为主,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

【防护】①注意休息,但除急性发热期及肠出血外,可做轻便的工作。②饮食方面,发热期及肠出血期,需流汁饮食,一般情况给予无渣、高蛋白及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烟酒与刺激性食物。

 

 

病毒性肝炎

●病 因:本病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消化道传染病,其主要病 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脏间质炎性浸润。病人及带毒者为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水、食物等方式传播;乙型肝炎经输血、血制品及未彻底消毒的注射器械传播。也可经口传播。

●症 状:临床特征是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痛、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有发热及黄疸,少数病程迁延或转成慢性。

●治 疗:绝大多数急性肝炎的患者,通过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均可恢复健康。在治疗时要注意用药不宜太多,疗程不宜过长,并注意观察疗效。

 

一、内 治

    1.薏苡根50克,水煎服。治急性肝炎。

2.生射干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治急性肝炎。

3.大麦叶1~2把。捣烂挤汁1杯,放白糖饮下,每日2次,连服数十日,治急性肝炎。

4.杨树枝(如小手指粗细)约1米,大枣20枚。加水至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3次,连服至肝功能恢复正常为止。治急性肝炎。

5.杨树鲜嫩叶,采50~100克,水煎去渣,加冰糖溶化后饮服。治急性肝炎。

6.青鱼胆10~15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治疗急、慢性肝炎。

7.糯稻草75克,洗净,切成约3厘米长,加水0.5千克,煎取0.3千克,每日分2次服完。治急性肝炎。

8.鲜车前草,捣烂采取自然汁数碗,日夜频频饮服。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9.酢酱草100克,水煎服。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10.茵陈20~5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11.猪板油90克,溶化晾凉一次饮服。用治黄疸性肝炎,肝脏肿大。

12.将梨削去皮,浸于醋罐中,2~3天后可食,常食有效,用治慢性肝炎。

13.茵陈、金银花、大枣各15克,水煎饮汤吃枣。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14.玉米须或玉米芯12~15克,水煎服,也可玉米须15~30克,冬瓜皮30~50克,水煎代茶饮。

15.鲜白茅根30~50克(干品12~15克),水煎代茶服用。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16.车前子30~50克,纱布包,大米适量,煮粥去车前子,食粥,每餐饮用。适用于黄疸型肝炎便秘者

17.蒲公英、车前草各20克,水煎送服明矾末1克。适用于黄疸型肝炎便秘者。

18.鲜车前草、鲜蒲公英30~60克,洗净捣烂绞汁饮用。降转氨酶效佳。

19.生山栀子50个,大红枣50个,水煎服,可代茶频饮,或早晚分服。适用于黄疸型肝炎,也可治胆囊炎。

20.活泥鳅10条,去肠洗净,盐适量,煮食,每日1次。适用于黄疸型肝炎及肝硬化者。

21.马鞭草适量,水煎代茶。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22.鲜大蓟根30克,水煎代茶,可每日2次。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23.黄鳝3条,芦根30克,桑寄生60克,油盐适量。黄鳝去内脏,切段洗净,与芦根、桑寄生加水同炖汤,吃鱼饮汤。适用于慢性肝炎。

24.黄瓜藤1条,鸡蛋1个,用水2碗煮黄瓜藤至水剩1碗,将生鸡蛋打入搅匀,再煮沸或蒸熟每日1~2次。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25.野葡萄根60克,黄酒1汤匙(约15毫升),瘦肉60克,水适量炖服,每日1次,吃肉喝汤。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26.鲜茵陈、菊花各18克,水煎,加入白糖30克,代茶。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27.大生地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重症肝炎。

28.大泥鳅放清水中养1~2天,待排尽腹中浊物后用烘箱将泥鳅烘干(温度调至100℃为宜),粉碎后每次服用6克,每日3次,服时可适当加香料或薄荷水或油盐调味服用。适用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者。

 

二、其 他

    1.灸法:取穴胆俞、肝俞、阴陵泉、太冲、内庭。用艾炷灸每日1~2次,每穴灸3~5壮,每次20~30分钟。用治有黄疸者。

2.苦丁香、白胡椒、白丁香等份,研细末,每用取少许,吹入鼻中,以流出黄水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病愈停用。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初期。

3.甜瓜蒂10克,在瓦上焙黄,研细末,加米糊适量制成丸,如黄豆大,用棉纸包上并栓一线,每次1丸,纳入鼻中,待鼻内有黄水流出时拉出药丸,让黄水流出,每日2次。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4.苦丁香18克,在瓦上焙黄,研极细末,吹入鼻内,每日1次,每次吹入6克左右,待黄水流出。

【防护】①蒲公英50克,甘草10克煎服,每日1次,连服3天。可达到预防作用。②紫花地丁、柳枝各250克,分别煎成150毫升药液,混合服用,每次30毫升,每日3次,连服3天。可起预防作用。③接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灭活疫苗。

 

缺铁性贫血

●病 因: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人体内铁不足引起的贫血。其原因主要有慢性失血(如痔疮、月经过多、分娩时出血过多、多次妊娠、溃疡病等)、机体对铁需要量增加(如儿童生长过程及产妇哺乳期铁需要量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如胃酸缺乏、胃黏膜萎缩性胃炎、胃痛、胃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等引起铁吸收障碍),以及因感染、肝肾疾病等抑制机体利用储备铁的能力等。

●症 状:头痛、耳鸣、头晕(视野中黑点)、乏力倦怠、失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指甲薄脆易裂和变形、毛发干枯易脱、妇女月经量少色淡。

 

●治 疗:本病治疗以内治为主。

(一)西药

1.补充铁剂:口服硫酸亚铁,每次0.3~0.6克,每日3次,连服3~6个月。

2.维生素C100毫克,每日3次。有协助铁吸收和利用的作用。

(二)中药

1.气血两虚型: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肢体倦怠乏力,饮食减少。

选方:

(1)十全大补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2)归脾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3)大枣10枚,粳米(或小米)100克,煮粥早晚食用。

2.肝血虚型:头晕眼花,爪甲薄脆变形,妇女月经量少色淡。

选方:

(1)复方阿胶浆,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

(2)当归精,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

(3)大枣、龙眼肉各30克,黑豆15克,用水煮烂,每日分2次服用。

(4)何首乌10克,山药、红糖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5)何首乌(或用黄芪,或两味同用)60克,煎取浓汁,去渣,加入适量粳米和大枣10枚,煮粥服用,每天1剂。

    3.民间小验方

(1)猪蹄、花生、大枣煮汤,每日食用。

(2)黄芪30克,当归6克,水煎服。

(3)黑木耳15克,大枣15个,蔗糖10克,将黑木耳、大枣用温水泡发并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将碗放置锅中蒸约1小时。1次或分次食用。

(4)龙眼肉(即桂圆肉)15克,当归15克,鸡半只,先炖鸡至半熟下龙眼、当归,共炖至熟,吃肉饮汤。

(5)菠菜60克,鸡蛋2个,姜丝、盐各适量。将波菜洗净,切段,用沸水煮,再放入姜丝、盐,打入鸡蛋略煮即可。日服2次。

(6)龙眼肉5枚,莲子、芡实各20克,水煎饮汤服药。

(7)猪皮100~150克,黄酒半碗,红糖50克,以黄酒加等量清水煮猪皮,待猪皮烂熟调入红糖。每日2次分服。

(8)胎盘一个,焙焦研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9)大枣10枚,水煎,以汤冲阿胶3~5克,吃枣喝汤,每日2次。

(10)何首乌、鸡血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防护】①积极治疗各种慢性失血疾患及胃肠道疾病。②多食新鲜蔬菜及含铁较多的食物,如菠菜、肝、蛋、瘦肉等。

 

 

 糖尿病

●病 因: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全身性疾患。本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遗传和环境因素为主要原因,某些病毒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症 状:典型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即“三多”),伴消瘦(即“一少”)。尚有乏力、抵抗力降低、皮肤外阴瘙痒,四肢麻木、月经失调、阳痿等症。严重者可合并肺结核、多发性疮疖、高血压、动脉硬化、末梢神经炎、白内障等疾患。中医根据其“三多”症状的主次分为上、中、下三消。以口渴多饮为主者为上消,属肾;多食善饥者为中消,属胃;多尿者为下消,属肾。

●治 疗

    

一、内 治

    1.黑木耳、扁豆各等份。晒干,共研成细末,每次服9克,白开水送服。每日2次,连服3个月。

2.糯米爆花50克,桑白皮50克,每日分2次,水煎服。适用于上消症。

3.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30~60天适宜于上消明显者。

4.鲜菠菜根250克,鸡内金10克,大米50克。先将菠菜根洗净,切碎,加水同鸡内金共煎煮30分钟,然后下米煮成粥,随意食之。

5.泥鳅100克,干荷叶3张。洗净泥鳅阴干,去头尾,烧灰,研末,与干荷叶末同等量,每服10克,或随意食用,凉开水送下,以不思水为止。尤宜于上消症。可常食之。

6.白鸽1只,山药、玉竹各50克。将鸽去毛及内脏,与中药共煮,食肉喝汤。宜于体质较虚者。每月可食4~5次。

7.鲜番薯叶150克,冬瓜100克,加水同煎服。

8.山药25克,黄连6克,水煎服。适宜于糖尿病“三多”症。

9.桃树胶20克,玉米须60克,加水煎汁服,连服15~30天。

10.干姜末50克,鲤鱼胆汁3个。将二味共调成药丸大,每次服5~6丸,以大米汤送下。

11.大田螺20个,养于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田螺肉加黄酒半小杯,拌和,再以清水炖熟,饮汤吃肉,每日1次,可连服15~30次。

12.取苦瓜做菜食用,每顿100克,每日3次。或取苦瓜250克,水煎半小时,频服,每次1杯。或将苦瓜焙干,研细末,压成片,每片1.5克,每次服15~25片,每日3次。

13.鲜桑椹30克,黑芝麻15克,核桃15克,先将桑椹捣烂,黑芝麻、核桃分别研细末,与桑椹拌匀,每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腰膝酸软、尿频量多、口渴喜饮者效佳。

14.取豆渣适量,入沙锅炒至焦黄,加盐、味精、葱花、香油适量搅拌均匀食用。每日2~3次,每次1小碗,连服半年。或取豆渣,加入玉米面适量(以能使豆渣捏成形不散为度),蒸成窝头食用。

15.鲜玉米须100克,加水500毫升,煎沸5分钟,加入绿茶2克浸泡,取汤分3次服用。每日1~2剂。

16.鲜红薯叶100克(干品30克),鲜冬瓜200克(或干冬瓜皮12克),水煎服,每日2~3次。

 

二、外 治

(一)填脐法

    附子、肉桂、丁香、赤石脂各等量,黄酒适量。将诸药共研为细末,过筛,装入瓶内,密封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调以少量黄酒,揉成膏,做成蚕豆大小的丸子,填入患者脐孔穴中央,盖以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适宜于下消症。

(二)敷脐法

洋葱头30克,硫黄15克。将两味混合捣成糊状,调成膏备用。用时取药膏适量,敷贴于脐中(神阙)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至病愈或症大减。适宜于尿多、小便失禁者。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肺俞、脾俞、胰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根据病症选择以下配穴:肝俞、膈俞、太渊、中脘、曲池、关元、太溪、然谷、阴陵泉。以平补半泻手法,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针刺时需特别注意消毒,以防感染。

(二)耳针

    取穴胰、内分泌、肺、胃、肾、三焦、饥点、渴点,膀胱。中等量刺激,留针30分钟,或耳穴埋压。

(三)穴位注射

取穴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以生理盐水或小剂量胰岛素,每次选2~4穴,每穴注射0.5~1.5毫升,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防护】①平时注意不可过食肥甘食品。②积极防治肥胖症。③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④对已患本病者,应严格控制饮食,尤其要限制糖的摄入。

 

 

失 眠

●病 因:失眠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精神性和药物性等。

●症 状: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睡眠不实。常见的伴随症状有多梦、头晕、心烦、焦虑、疲乏等。

●治 疗

 

一、内 治

1.气血两虚型: 心悸失眠,肢倦乏力,头晕眼花。选方:①归脾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3次。②养血安神片(成药),每次5片,每日3次。③夜交藤30克,炒枣仁15克,茯神12克,水煎服,每日1剂。④浮小麦30~120克,大枣15~30克,甘草6~15克,水煎40分钟,每天1剂。⑤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布包),芡实15克,煎煮至芡实开花,去酸枣仁,喝汤食米。⑥核桃仁50克,捣碎,大枣10枚,与大米或糯米共煮粥,可常服用。或还可加白木耳、百合、枸杞同煮。

2.阴虚火旺型: 心烦不眠,口干舌燥。选方:①天王补心丹(成药),每次10克,每日2次。②珍珠母30克(先煎),生地黄30克,百合20克,水煎服。③生百合60~90克,蜂蜜1~2匙,拌匀蒸熟。临睡前服用,但注意不要吃得太饱。④糯米100克,薏苡50克,红枣10枚煮粥,每晚服用。

3.民间小验方: ①酸枣仁15克,焙焦为末,煎水服,每日1次。②莲子心30个,将莲子心煎水,加入少许盐,每晚临睡前顿服。③珍珠母6克,研细末,每服0.2克,每晚睡前服。④五味子150克,当归120克,大枣60克,用低度酒浸泡10天,每晚睡前服1~2杯。⑤桑椹15克,煎水服,每日2次。⑥夜交藤60克,大枣60克,水煎服。⑦花生叶25~50克,水煎,睡前服。⑧五味子6克,茯苓、菟丝子各1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每日1剂,每天服用2~3次。适用于神经衰弱、心悸不眠。⑨远志、五味子各等份,研细末,每晚睡前服1克。⑩五味子10克,白酒100克,可按此比例配伍,浸泡7天,每天可饮酒2~3次。

 

二、外 治

(一)针灸

    1.体针: 取穴神门、内关、安眠、百会、三阴交,或加风池、印堂、足三里,针刺手法宜轻,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王不留行子穴位埋压法。取穴神门、心、内分泌、肾脑干、皮质下,每次取一侧耳穴,将王不留行子置于0.4厘米的胶布上,分贴于上述穴位,嘱患者自行揉按,每穴1~2分钟,每日3~5次,3天后,换另一侧耳穴,方法同前。

(二)按摩

1.病人仰卧,术者以两手大拇指指腹着力,从病人两内眼角睛明穴开始,分别经外眼角瞳子髎穴抹至太阳穴,反复按摩50~100次,手法要求轻快,柔软,并按揉百会穴及其四周3分钟。

2.拿捏背部两侧膀胱经俞穴,自上而下3~5遍,力量不可过大,使患者产生一种轻松舒适感。

3.点按神门、内关,揉摩中脘、气海,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搓摩足底涌泉穴各1分钟(按摩宜在临睡前半小时进行)。

【防护】避免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排除一切影响睡眠的干扰因素。平时养成临睡前用温水泡脚的习惯。睡前不喝茶或咖啡。

 

 

 高血压病

●病 因:高血压病是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外界环境中各种不良的刺激,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怖、悲伤和焦虑等不良情绪长期不断地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对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作用发生障碍,致使动脉血压长期升高。

●症 状:血压的高度,通常不超过200/120毫米汞柱(26.67/16千帕)。共分为三期;在第一期,血压波动很大,有时升高,有时正常。第二期,血压比较固定,但仍有波动。至第三期,则固定地升高。如有显著的主动脉硬化,则舒张压降低,以致脉压差升高。可伴有心悸、气促、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第二、第三期患者,可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眩晕、意识丧失和偏瘫。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利血平:开始每日1次,每次口服0.25毫克,以后逐渐加至每日3~4次,每次0.25毫克,至血压下降症状好转后逐渐减少剂量。

    2.复方罗布麻片:每次1~3片,每日1~3次,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至血压下降后,可适当减量以维持。

(二)中药

    1.肝阳上亢型: 头胀头痛,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选方:

(1)龙胆泻肝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生石决明30克(先煎),生地黄20克,夏枯草10克,车前草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3)青木香30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

(4)菊花或野菊花,或鲜菊花叶,或菊花全草切碎,皆可冲泡或煎汤代茶常饮。

    2.阴虚阳亢型:头晕头胀,易怒,口干咽燥,腰膝酸软。选方:知柏地黄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3.肝肾阴虚型: 头晕眼花,健忘失眠,腰膝酸软,便秘。选方:

(1)杞菊地黄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玄参15克,白芍药15克,怀牛膝15克,牡丹皮10克,钩藤15克(后下),水煎服。

    4.阴阳两虚型:有肝肾阴虚证,又有夜尿多,手足不温等症状。选方:

(1)川杜仲16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

(2)熟地黄20克,玄参15克,怀牛膝12克,杜仲15克,益智仁15克,陈皮6克,水煎服。

    5.民间小验方

(1)猪腰子250克,杜仲5克,加调料、盐等适量。先将猪腰子洗净,切成腰花,另将杜仲煎汁,浓缩后拌入淀粉,如常法炒腰花,淋入杜仲汁即成。

(2)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以沸水冲沏,待温后代茶频频饮用。

(3)花生全草(整棵干品)50克,切成小段,泡洗干净,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血压正常后,可改为不定期服用。

(4)醋、生花生米各适量,生花生米(连红衣)半碗,用好醋倒入满碗浸泡7天,每日早晚各吃10粒,血压下降后隔数日服用1次。

(5)瘦猪肉50克,夏枯草10克,煲汤内服,日饮2次。

(6)活蚯蚓4条,鸡蛋2个,食油、盐各适量。将活蚯蚓放盆内养2~3天,使其排出体内污泥,再剖开洗净切断,放入碗中,打入鸡蛋,与蚯蚓同放碗内搅拌后,如常法炒熟,蘸盐吃。隔日1次。

(7)香蕉3只,西瓜皮60克(鲜品加倍),玉米须60克,冰糖适量,香蕉去皮与西瓜皮、玉米须共煮,加冰糖调服,每日2次。

(8)取鲜芹菜500克,茎叶一起洗净,晾干外表水,切成小段,较粗的茎可纵向剖开再切。加入适量面粉搅拌,使芹菜表面粘上薄薄的一层面粉,但段与段互相不粘连,上笼屉蒸15分钟,倒入盆内,加适量盐趁热搅拌,待凉后加入香油、味精、蒜泥或椒油,调匀后即可食用。可平肝抑阳,清热利水降血压。可长期食用。

(9)花生壳100克(洗净),清水500毫升,共放入锅内煮沸,代茶频饮。5~7天即可见效。

(10)向日葵花托盘1个,红枣20枚,将向日葵花托盘掰碎,与红枣同入沙锅内加清水煮。吃枣,汤代茶频饮。另外,每天早、晚各食一把葵花籽,再配合常食芹菜,则疗效更佳。

 

二、外 治

1.敷贴法:用吴茱萸20~30克,研细末,用醋调敷两足心涌泉穴,最好在睡前敷,用布包裹,胶布固定,敷药时间12~24小时,敷后血压下降,病人自觉症状减轻。本方可连续敷数次,对阴虚阳亢型有效。

2.在一暖水瓶开水中加小苏打30克,每晚睡前烫脚半小时,7天为1个疗程。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百会、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肝阳上亢者加太冲、阳陵泉、肝俞;肝肾阴虚者加行间、三阴交、肾俞、太溪。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10天。

2.灸法:取穴百会、足三里、内关、蠡沟。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4壮,灸至穴位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为7天。

3.耳针:取穴降压沟、皮质下、脑、心、肝、交感。用针刺或埋压法,每次3~5穴。

(二)按摩

    1.病人俯卧,术者双手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用力提捏起背部皮肤,从颈部至腰骶部,先两侧后中间,反复5~7遍。

    2.病人仰卧,术者先从头部前发际推至头后发际,再从两侧推至头顶,反复10次。

    3.掐按太冲、揉按足底涌泉穴10~15分钟。注意:按摩治疗仅适用于早期和中期高血压病,若为晚期则效果欠佳。

【防护】①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和兴奋,消除不良情绪,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起居有时,劳逸结合。②饮食宜减少摄盐量,每日限制在5~6克。限制脂肪摄入量,控制饮食,避免体重超重。③多参加体育锻炼,打太极拳,练健身气功,或经常做保健操、工间操等有益的活动。

 

 

 冠心病

●病 因: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脏病变。胆固醇代谢障碍、高血压和饮食等因素,对此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

●症 状:心前区疼痛,呈发作性绞痛或有压迫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左手等,多发生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时,疼痛发作短暂,几秒到十几分钟,休息或含硝酸甘油片后,即可缓解。亦可无临床症状,但休息时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或损伤图形,患者常伴 血脂浓度偏高。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硝酸甘油含片,每次0.5毫克,需要时含舌下。或亚硝酸异戊酯,裹于手帕中挤破吸入。此两药应随身携带,病情发作时立即服下或吸入。

2.潘生丁25~5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心可定15~34毫克,每日3次,口服。

(二)中药

    1.心血瘀阻型:胸部刺痛。选方:

 (1)速效救心丸。遵医嘱或按说明服。

 (2)地奥心血康。遵医嘱或按说明服。

 (3)复方丹参片,每次3~5片,每日3次。

 (4)三七粉,每次3~6克,温开水送下。

 (5)血府逐瘀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3次。心血瘀阻,兼气虚者:胸痛隐隐,劳累后发作,心悸气短,体倦乏力。

选方:

 (1)心通口服液。遵医嘱或按说明服。

 (2)黄芪3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三七粉6克,除三七粉冲服外,余药水煎服。

    2.痰浊壅塞型: 胸满闷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腻。选方:

(1)瓜蒌30克,法半夏10克,薤白10克,厚朴6克,水煎服。

(2)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炒枳壳10克,全瓜蒌30克,水煎服。兼气阴两虚者:胸痛隐隐,劳累后发作,心悸气短,咽干口燥。上方加党参15克(或洋参5克),麦门冬12克,五味子9克。

    3.阳虚阴寒凝滞型:胸闷而痛,遇寒冷则发作,劳累后亦发作,手足不温,畏寒,口淡不渴。选方:

(1)冠心苏合丸,每次1丸,每日3次。

(2)红参3~10克(另煎),干姜10克,当归10克,甘草3克,瓜蒌20克,三七粉3克,除三七冲入药汁外,其余水煎服。

    4.民间小验方

(1)香蕉50克,蜂蜜少许,将香蕉去皮研成泥状,加入等量的茶水,加蜂蜜调匀当茶饮。

(2)酸枣根30克,百合12克,鱼腥草20克,乌药10克,水煎服。

(3)苏合香油、朱砂、乳香、冰片各30克,檀香、木香各60克,上药研为细末,制成颗粒小丸300粒,每次服1粒,日服1~3次。舌下含化比吞服效果好。也可在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时服用。

(4)生葛根15~18克,丹参18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3次。适用于冠心病、以心前区闷痛、放射至肩背者。

(5)薤白、陈皮各10克,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

(6)菊花、生山楂片、草决明(打碎)各适量,水略煎,或滚开水冲泡代茶长期饮用,可降血脂,软化血管硬化。

(7)椰树根皮适量,烧研细末,白开水送下。或椰壳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3次。

 

二、外 治

敷贴法

    鸡血藤30克,透骨草30克,葛根20克,香椿皮20克,羚羊角6克,石菖蒲6克,将上药研细末,调拌凡士林或熬炼成膏,外敷贴胸部、背部穴位。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心俞、厥阴俞、膻中、巨阙、内关。心血瘀加血海、三阴交;痰浊壅滞者加肺俞、足三里、丰隆;阴寒凝滞者加气海、关元。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二)耳针

    取穴心、交感、胸、脾、神门。采用针刺法或埋压法,每次选用2~4穴,两周为1个疗程。

【防护】①进行适当的体操和运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不吸烟。②应进低脂肪和低胆固醇食物,动物脂肪、动物内脏、鸡蛋黄等含脂肪或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尽量少吃,多吃蔬菜和水果。③一旦发生心绞痛,要立即用药或喊家人救治。

 

中  风

●病 因: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 腔出血、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多见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其特点为起病急,以突然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特征。急性期过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症,病死率与致残率极高。

●症 状: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有高血压病史者,起病急骤,剧烈头痛,呕吐,偏瘫,神志模糊或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突然起病,见头痛剧烈,颈项强直,呕吐,烦躁,畏光,发热,昏迷。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者,常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1~2天内逐渐出现偏瘫,一般神志清楚(重者亦可不清)。脑栓塞多发生于青壮年,有心脏病史者,突然发病,有短暂意识模糊,但易清醒,肢体偏瘫,间有抽搐。

●治 疗

  一、内 治

    1.荆芥穗15克,薄荷叶15克,豆豉50克,白粟米100克。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入米煮粥,每日空腹服之。用治中风言语不清,精神昏愦,口眼歪斜症。

    2.黑豆适量,洗净,加水煮汁,煎至稠如饴膏状。用时先含于口中不咽,片刻后再饮下,每日数次不限。治中风不语。

    3.大蒜数瓣,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患者牙根上。治中风不语症。

    4.葛根粉200克,荆芥穗50克,豆豉500克。后二味以水煮沸后片刻,去渣取汁,再将葛根粉加水和成面团,擀成面条状,用荆芥、豆豉汁煮熟,空腹食之。治中风言语不清,精神昏愦,手足不遂症。

5.桑叶5克,水煎服,日服2次。治摇头不止,吐舌,自语不清,口流涎水。

6.乌龟3只,冰糖5克,将乌龟头切下,取血入碗中,放入冰糖,隔水炖熟食之。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

7.芝麻壳(荚果之壳)25克,黄酒适量。用酒煎煮芝麻壳,趁热服用,然后立即盖被卧床,以微汗出为度。治中风后遗半身不遂症。

8.鲜姜汁1杯,白矾6克。用开水冲化白矾后兑姜汁灌服。治中风不省人事。

9.黑松叶500克,捣烂,白酒1000克浸泡2日。温服1~2盅,渐增至30毫升,至头面部出汗为止。适用于中风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

10.水蛭粉3克,三七粉2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黄酒送下。或每日早和晚上睡前,空腹单独服用三七粉0.5克,每日1次,自用本方开始,即停用血管扩张剂,并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如口服金施尔康等,每日1粒。身体虚弱者,可适当给予补气血虚的中药以加强疗效,如配合使用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平时应注意每天按摩肢体,加强肢体功能锻练。

11.将1000克大蒜浸于2000毫升优质白酒中,2周后即可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食蒜1~2头,饮酒每次50毫升。化血栓效佳。

12.金银花、全蝎各10克,白附子、僵蚕、防风各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早晚饭后服用。孕妇忌用。

 

二、外 治

1.巴豆50克,食醋适量,艾炷(如黄豆大,不拘量)。先将巴豆研末,取药末15克,与食醋拌调成糊状备用。用时取巴豆糊填纳脐孔内,上加薄姜片,再点燃艾炷放脐眼上灸之,至苏醒为止。适用于中风昏迷。

2.制马钱子25克,芫花、白附子、白僵蚕、金蝎梢各10克,白胡椒3克,川乌、雄黄、胆南星各5克。将诸药混合研末过筛,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10~15克以黄酒调拌成浓膏,敷贴于患者脐窝中央和牵正穴上(耳垂前5分至1寸处),外以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3.口眼歪斜者可用皂角刺焙干,研细末,加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向左歪贴右侧,向右歪贴左侧,直到复位。

4.蓖麻子15克,冰片1克,将蓖麻子去皮捣烂,再加入冰片,拌匀后再贴敷患处(向左歪贴右侧,向右歪贴左侧),一般贴3次即可见效。

5.鳝鱼血抹面,抹歪斜的面,至复位。

6.老陈醋调芥末面成糊状,敷盖在歪斜面,至复位。

 

三、其 他

(一)体针

1.中风昏迷、口噤不开、气粗痰盛者:取穴十二井穴、人中、行间、丰隆、太冲、足临泣。方法:人中穴向上方插刺,进针较深,反复提插,其余各穴宜反复提插捻转,但血压过高者刺激宜稍轻。十二井穴宜点刺放血。

2.中风昏迷,手撒口开、二便自遗、面白气弱者:取穴人中、素髎、神阙、关元、足三里。方法:人中、素髎用提插法反复行针,足三里、神阙、关元用艾炷灸法,每穴十壮至数十壮。

3.肢体偏瘫: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承山、昆仑。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口角歪斜:取穴下关、地仓、颊车、颧髎。用平补平泻法。

5.吞咽困难:取穴廉泉、扶突、风池、合谷、天突、丰隆。用平补平泻法。

6.失语:取穴哑门、廉泉、通里、三阴交。

(二)耳针

    适宜于后遗症期。取穴皮质下、脑点、肝、神门、三焦、降压沟、肾、心。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隔日1次。

(三)穴位注射

    适宜于后遗症期。取穴肩髃、曲池、合谷、伏兔、阳陵泉、足三里。用红花、川芎、当归注射液,常规操作,每穴注药1~2毫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防护】①有高血压者,应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②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食肥甘厚味。③血压过高者,可服降压药,勿使血压过高。④香蕉花5克,水煎代茶喝,有预防中风的作用。⑤急性期昏迷的患者,应避免搬动,要严密观察,积极配合中西药物抢救。⑥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应在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

 

尿路感染

●病 因:尿路感染是由于泌尿系统受细菌的直接侵犯而引起的炎症性改变。通常分为下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50岁以上的男性亦偶见,女婴幼儿也常见。男女患病比例为1∶10。

●症 状:急性膀胱炎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排尿时有尿道灼热感及下腹部疼痛。急性肾盂肾炎可伴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同时出现腰痛、肾区叩击痛等。若反复发作,症状较轻或无尿路刺激症状,仅为长期低热,血压增高,间断出现血尿,贫血,水肿等,则为慢性肾盂肾炎。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呋喃妥因片,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或氟哌酸胶囊,每次0.2克,每日3~4次。

(二)中药

     1.湿热型: 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口不渴,苔黄腻。选方:车前子15克(布包),泽泻12克,海金沙15克(布包),石韦12克,赤茯苓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剂。

2.肾阴虚型:病程较长,伴腰酸痛,手足心热。选方:①知柏地黄或六味地黄丸,每次10克,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下。②左归丸(成药),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3.民间小验方

(1)凤尾草全草30~60克,冰糖15克,每日1剂,浓煎,分2次服,连服3~5日。

(2)臭牡丹根皮6~10克,洗净,剁成细末,调入鸡蛋1个,煎炒,每日服1次。

(3)玉米须50克,车前子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4)绿豆芽500克,白糖适量,将绿豆芽洗净,捣烂,以纱布压挤取汁,加白糖,代茶饮服。

(5)鲜地胆草150克,瘦猪肉200克,共煎煮汤,分4次服完。

(6)向日葵根9~15克,以水2碗煎至1碗,温服。

(7)取成熟的鸡冠花花头1个(小的用2个),葵花杆内芯30厘米。将两味合在一起,水煮沸5分钟,每日早、中、晚各1次,连喝3天。

(8)鲜鱼腥草(全草)或白茅根或马齿苋300克(或各药单用也可),洗净后加水2000毫升,盖紧盖,文火煎至500毫升,趁热温服。或鲜鱼腥草100~300克,炖肉(适量),喝汤吃肉。

(9)芦荟叶适量去刺,捣碎,冲水喝。每日2次,1周后症状可消失。

(10)竹叶菜、车前草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去渣,一日服3次。

 

二、其 他

(一)针灸

    取穴膀胱俞、肾俞、中极、秩边、阴陵泉。发热者加曲池、外关;血尿者加血海、三阴交;尿液混浊加蠡沟、三阴交;肾气不足者加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刺方法以泻法为主,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背俞穴点刺不留针。

(二)按摩

    1.医者让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小腹部用手掌跟部按顺时针方向由轻到重的按揉,直至病人感觉小腹部温热为宜。然后用大拇指点压中极穴1分钟。

2.让患者取坐位,在患者双膝内下2寸,医者用手掌跟轻轻揉3~6分钟,再用大拇指点压阴陵泉约2分钟,患者感到穴位酸胀为宜。

3.如尿中带血的,用大拇指点揉血海、三阴交各1分钟。

4.经常反复发作,用大拇指点揉百会穴2~3分钟。

【防护】①急性肾盂肾炎,应尽早治疗,应求彻底治愈,以防转为慢性。②如患者为女婴,尤应注意勤换尿布,以避免大便污染尿道口。③女性患者,应尤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④治疗期禁止性生活及饮酒和刺激性调味品。注意多饮水,勤排尿。⑤一旦急性发作,必须彻底治愈,以防转为慢性。

 

泌尿系结石

●病 因:泌尿系结石的病因,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所致,如钙代谢障碍、尿道梗阻、尿道感染、尿道异物及长期在干燥,炎热高温环境中,使尿液浓缩,也有利于结石的形成。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肾盏结石、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之称。

●症 状:疼痛:肾、输尿管和尿道部位的间歇性,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程度可呈隐痛、胀痛、钝痛与绞痛。血尿: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多在运动、骑车、劳动或绞痛后出现,多数同时伴有尿痛等尿路刺激症,少数为无痛性全血尿。尿石或尿砂:可排出大小、形状、数量及色泽不一的结石,有些微小结石,不易发觉,需用纱布滤过时才被发现。排尿异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也可排尿困难,尿流中断甚至突然尿闭,尿路感染,多数结石可伴尿路感染,而尿路感染亦容易形成结石,两者常互为因果。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非那根等。

    2.抗感染药:抗生素、磺胺药等。

    以上治疗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二)中药

    1.湿热型:尿色黄,小便时有灼热感,或小便淋沥不畅,舌质红,苔黄腻。选方:金钱草30~60克,海金沙15克(包煎),冬葵子15克,穿破石15克,怀牛膝12克,滑石15克,水煎服。兼气虚者,饮食减少,四肢乏力,上方中加入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30克;兼肾虚者腰膝酸软,或腰痛,乏力,选方:黄芪30克,黄精15克,怀牛膝15克,金钱草20克,海金沙15克(包煎),穿破石15克,王不留行子15克,水煎服。

    2.气血瘀滞型:腰腹胀痛,时或刺痛。选用:炙山甲10克(先煎),青皮10克,乌药10克,桃仁10克,川牛膝12克,金钱草30克,车前子15克(包煎),水煎服。

    3.民间小验方

(1)滑石粉60克,蜂蜜120克,白酒120毫升,将滑石粉加水浓煎,过滤,将药液调蜂蜜、白酒,每日1剂,连服3剂为1个疗程,停药3~5天,未见结石排出时,可继续服至结石排出为止。

(2)茅莓根200克,切片,加米酒200克,水适量,炖2小时。日服1剂,服2周后,停1周,以后继续再服,直至排石或症状消失为止。

(3)金钱草60克,海金沙15克,鸡内金6克(研末另冲),水煎服。

(4)白果根120克,冰糖120克,每周4~5剂,水煎服。并发尿路感染、尿常规检查有脓球、蛋白时,加用八正散、白花蛇舌草。服上药每日饮水量要增至1200~1800毫升。

(5)鸡内金1个,晒干后研末,白开水送服,每日早晚1次,可连续服用。

(6)玉米须50克,加水煎汤,随时不拘量饮用。

(7)鲜葫芦、蜂蜜各适量,先将葫芦捣烂绞取汁,调以蜂蜜,每服半杯或1杯,每日2次。

(8)核桃仁120克,冰糖120克,香油120克,将核桃仁用香油炸酥,捞出,然后和冰糖共研细,再以香油调成糊状,此为1剂,成人分早、晚2次服完,儿童分3天服完,每日3次。亦可用于其他结石。

(9)金钱草、玉米须、玉米心适量,或三味合用,或单用,水煎或滚开水泡,每天代茶频饮。

(10)土牛膝适量浓煎,加少量乳香、没药(研细末)服下,每日2次。适用于砂石血淋痛甚者。

 

二、其 他

针 灸

    取穴中封、蠡沟、天枢、水道、关元、三阴交、水泉。以泻法为主,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防护】①早发现,早治疗。②平时保持多饮水,勤排尿的良好习惯。③症情较重者应去医院诊治。

 

 水  肿

●病 因:水肿指水液滞留于皮下组织的病变,分细胞内水肿  和细胞外水肿。以功能性原因为常见,器质性原因中以心、肝、肾脏疾患最多见。

●症 状:水肿处皮肤光亮,或按之凹陷,水肿可随体位改变而减轻或加重。并可伴有其他原发病的症状。

●治 疗

    

一、内 治

1.车前草、白茅根各30克,积雪草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急性肾炎水肿。

2.鲜白茅根500克,以4大碗水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10分钟,视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待白茅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大半杯,每日服5~6次,夜服2~3次,忌食牛肉。

3.绿豆、大米各50克,鲜猪肝100克。将绿豆与大米加水适量煮作粥,再加切碎的猪肝共煮,待肝熟透即成,不宜加盐。可常食。

4.鲇鱼500克,酱油、醋、葱、姜末各适量。先将鱼开膛,保存鱼体上的黏液,切段装盘下调料,隔水蒸熟。

5.青头鸭1只,草果1个,赤小豆250克,葱、盐、味精少许。将鸭开膛去内脏,把赤小豆洗净与草果同纳入鸭腹内,置于蒸锅内加水及调料蒸熟即成。吃肉喝汤(空腹)。

6.青蛙(腹膨者为佳)1只,砂仁8个,黄酒适量。将砂仁纳入青蛙腹内,用泥裹封,置火上煅红,取出捣碎,研末,黄酒送服,忌盐百日。

7.冬瓜500克,连皮切片,放碗内上锅蒸熟,不加盐,与大米饭同吃,每日3次,治营养不良性水肿。

8.冬瓜皮50克,蚕豆60克,加水3碗煎至1碗,去渣饮用。治肾脏病水肿,心脏病水肿。

9.鲤鱼1条,花生米100克,白酒适量。将鱼与花生米炖烂后佐酒食用,不加任何调料。

10.玉米须50克,加水600毫升,煎30分钟,熬成300毫升,过滤,每日2次分服。治慢性肾炎水肿。

11.生鸡蛋1个,明矾1克。将鸡蛋开小口,放入明矾粉,煮熟食。

12.蟋蟀5只(或蝈蝈2只),焙黄后研细末,黄酒(或白开水)冲服。每日2次。可利水消肿。

13.丝瓜秧250克,红糖120克,水煎服,日服3次,每次200毫升。可利水消肿。

14.菠萝肉60克,鲜白茅根30克,水煎服。适用于肾炎水肿利水消肿。

15.马齿苋用黄酒泡服。适用于肾炎水肿,利水消肿。

16.三七、琥珀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治愈后仍间断服用30~50天。以防复发。

17.莲子、芡实各30克,糯米50克,白果10个(去壳),花生米2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肾炎有蛋白尿者效佳。

18.芝麻根30克,晒干后洗净,煮水代茶饮。适用于肾炎水肿。

19.黄芪、薏苡仁、白茅根、玉米须各30克,水煎装开水瓶内,代茶时饮。适用于肾炎气虚体弱水肿。

20.带红衣的花生米50克,大枣25克,加水适量,共煮烂熟,加红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肾炎气虚血虚,体弱水肿。

21.出了籽的萝卜、浮小麦各等份,水煎代茶。全身水肿。

22.榆皮、冬葵子等份,煎服。适用于各种水肿。

23.老蚕豆150克,红糖100克,加水2500毫升,煎成600毫升,每天早上空腹喝100毫升,同时吃蚕豆,6天吃完,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即见效(水肿、蛋白尿、高血压、高血脂都会有明显改善)。

24.紫皮大蒜7头,猪肚1个洗净,大蒜去皮,塞入猪肚内,不加盐等佐料,加水煮至猪肚烂熟时吃肚喝汤,一次吃不完,可分多次吃完。善治肾盂肾炎。

25.糠谷壳、稻草根各15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体虚水肿。

26.取冬瓜皮、白茅根、赤小豆、车前草、玉米须各一把,鲜、干品皆可,加水适量同煎,代茶饮,不论何种疾病水肿均有消肿利水之效,但还必须治疗病本,即原发疾病。

27.大蒜去皮20瓣,生花生米250克,鸡爪6只,水及佐料适量同入锅中煮烂,喝汤吃渣。治脚气性水肿者有效。

28.冬瓜1000克,鲤鱼1条(1000克左右),盐、黄酒、胡椒粉、白糖、葱段、生姜、植物油各适量。将冬瓜去皮、瓤,洗净切片,将鲤鱼去鳃及内脏,洗净,下油锅煎至金黄,加水适量,加入冬瓜等上述诸佐料,煮烂,加入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可常服之,可用治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体虚水肿。

 

二、外 治

    1.大蒜5瓣(去皮),蓖麻子40~60克(去壳)。两味共捣为泥,纱布包裹,压成饼状。于晚上敷双足涌泉穴,再覆盖塑料薄膜,用绷带或宽布带缚住,次晨去掉。连用7天为1个疗程,如未愈,停3天,如上法再用7天。适用于急性肾炎水肿。

    2.巴豆霜4克,轻粉6克,生硫黄3克,葱白适量。将前三味共研成细粉末,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3~5克与葱白共捣烂如泥,做成药饼,贴在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3~5小时后去药饼,喝温粥1碗以助药力。隔日敷药1次,至病愈。忌食盐。

3.大田螺、蒜瓣各适量,将田螺壳捣碎,取螺肉同蒜瓣共捣烂,贴脐下三指宽处及两足心,外加包扎固定。

4.活蝼蛄5个,捣烂贴敷肚脐,每日1次。连用3天。适用于全身水肿。

5.鲜浮萍适量,或蚕豆叶1把,煎汤熏洗。适用于四肢浮肿。

6.蓖麻仁30~50粒,薤白35个,每日1剂,捣烂临睡前贴脚心,固定,第二天晨起揭下,连用3天。适用于头面部、上肢水肿。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三阴交、阳陵泉、膀胱俞、水分、内关、中极、肾俞。用提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9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二)耳针

    取穴肾、膀胱、肺、三焦、交感。毫针刺,中等刺激量,留针30分钟,或用埋压法。

(三)灸法

    取穴同体针。用温针灸或艾条灸,至穴位皮肤潮红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防护】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低盐饮食。

 

自汗、盗汗

●病 因:如果不因外界环境因素、或剧烈运动、或发热的影响,而白天自然出汗过多,稍活动则汗出淋漓者,称为自汗;夜间睡眠时汗出较多,醒来即止者,称为盗汗。自汗与盗汗都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个主症,多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结核病所致。中医学认为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腠理不固,毛窍疏松,使津液外泄所致。自汗多属阳气虚弱,卫外失职;盗汗多属阴虚内热。

●症 状:自汗者多伴有阳气不足的表现,如面色苍白、肢冷、少气懒言、肢倦乏力、畏风寒、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虚等。盗汗者常伴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如面色潮红、咳嗽少痰、口干咽燥、心烦失眠、遗精、舌质瘦红苔少、脉细数等。

●治 疗

    

一、内 治

1.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自汗症

2.生黄芪15克,炒白术6克,浮小麦10克,糯米稻根12克,防风6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自汗症。

3.糯稻根30克,泥鳅鱼90克。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油煎至金黄,加水煮糯稻根约15~20分钟,放进泥鳅再煮,起锅前加调料,食鱼喝汤。用于自汗,盗汗症。

4.黑豆100克,红枣20枚,黄芪5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气虚自汗。

5.猪心1个,黄芪、党参各12克,五味子5克。将三药填入猪心,加水炖熟,吃肉饮汤。治体虚自汗,盗汗。

6.百合、太子参、北沙参各25克,饴糖50克,水煎前三药,调入饴糖服。治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

7.乌梅10枚,糯稻根1把,浮小麦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于盗汗症。

8.糯米粉15克,白芷30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温白酒送下,每晚1次,连服5晚,治盗汗症。

9.当归、黄芪、黄芩、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黄连4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盗汗症。

10.冬葵子10克,水煎加糖,每日2次服用。适用于盗汗症

11.浮小麦30克,水煎服,或加黑豆30克。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盗汗症。

12.带霜桑叶焙干,研细末,空腹每次服6克,每日2~3次。适用于盗汗症。

13.霜打过的桑叶60克,研细末煮粥食用,每日分2次吃完。适用于自汗症。

14.黑豆、浮小麦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盗汗症。

15.韭菜(或韭菜根)60克,水煎,每天临睡前服用。适用于阳虚自汗和阴虚盗汗症。

16.黄芪100克,黑豆30克,和羊肚1个,同煮熟后吃肉吃渣,可加少许盐,分次服完。适用于自汗症。

17.前一日晚用冷开水浸泡5克左右的干桑叶,待次日早晨空腹喝下。隔日1次,一般40天后盗汗可愈。

18.龙眼肉20克,五味子10克,大枣15克,加冰糖适量共放碗内,加白开水适量,放锅内隔水蒸1个小时候即可服用。每日1剂。适用于老年体弱自汗者。

19.大枣、乌梅各10个,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20.泥鳅90~120克,去内脏,油煎至金黄,加水煮汤,汤煮沸至半碗,加盐调味,饮汤吃鱼。每日1次。小儿可分次喝汤不吃鱼。尤其适用于小儿盗汗。

21.黄芪10克,或太子参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适用于体虚自汗。

 

二、外 治

1.广郁金60克,五倍子18克,共研细末,瓶贮。用时取药末10~15克,用蜂蜜调成药饼两块,贴两乳头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自汗、盗汗症。

2.郁金粉0.24克,牡蛎粉0.06克,和匀以米汤调成2份,放在左右乳中穴,用胶布贴好,1日换1次,连用3~4次即可。用于小儿盗汗有奇效。

3.何首乌30~60克,研末贮瓶。用时取10~15克,用唾液调成糊状,涂于脐眼,外以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至汗止为度。用于自汗。

4.五倍子、枯矾、黄柏各等量,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5~20克,以醋调成糊,敷脐,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5.取明矾、五倍子粉各等份,以醋调匀,贴于脐内。适用于盗汗者。

6.五倍子粉30克,滑石粉10克,枯矾粉10克,合在一起。用药粉扑打在手掌、脚掌,可大大减少手足汗出。治手足汗出。

7.王不留行子研细末30克,明矾10克,煮水半盆,趁热浸泡手脚,每次15分钟,每日浸泡2次,每份药可浸泡2天。1~2周为1个疗程。治手足汗出。

【防护】①积极防治原发病。②注意调摄精神,防止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

 

腰  痛

●病 因:腰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腰痛可见于许多疾病 中,如腰肌劳损、腰部急性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肾盂肾炎、肾炎等均可出现腰痛。

●症 状:腰肌劳损:因肌肉痉挛,往往有腰部僵硬感,疼痛时轻时重,劳累时加剧,疼痛与气候变化有关。腰部扭伤:有外伤史,伤后局部疼痛较剧,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青壮年,腰痛往往向下肢放射,疼痛多与气候变化,劳累等有关。中医常将腰痛一症分为寒湿腰痛及肾虚腰痛两大类型。

●治 疗

  

一、内 治

(一)寒湿型

    1.酸痛重着,转侧不利,渐渐加重,遇阴雨时,痛势更甚。选方:独活寄生丸,每次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2.木耳120克,羌活6克,防风、陈皮、当归、川芎各12克,川乌、苍术、川牛膝各10克,共研细末,蜂蜜为丸,每服10克,每日早、晚白酒送下。

(二)肾虚型

    腰酸痛,劳累弯腰痛加重,膝部酸软无力。选方:

    1.狗脊15克,川杜仲15克,水煎服。

    2.杜仲、川续断、怀牛膝10克,水煎服。

  3.木耳换腿丸:大木耳120克,牛膝、酒当归、川芎、白巨子(略炒)各30克,将白木耳置大碗内,以好米醋浸泡,泡时以陈醋将木耳浸没为度,在蒸饭时连蒸7次,小火焙干。同其他药共研细末,以陈蜜饴糖各半为丸。每丸10克,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丸白开水送下。百日内忌房事,及生冷难消化的食物中毒,更忌气恼及风寒刺激。

(三)民间小验方

1.夜交藤30克,桑寄生12克,菟丝子12克,胡桃肉20克,共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3次。

2.猪腰1个,大刀豆壳12克,益智仁12克,破故纸12克,将四物炖服,每日2次。

3.木瓜30克,桑叶20克,红枣12克,香附子12克,水煎服,每日3次。

4.九香虫10克,陈皮10克,研为细末,每日2次分服,用白开水或酒送服,连服7剂。

5.制何首乌180克,生薏苡120克,以白酒浸泡,蜡封瓶口,置阴凉处,15天后去渣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约2酒盅。

6.威灵仙150克,仙茅100克,宣木瓜130克,补骨脂140克,羌活90克,研细末,每服6~9克,饭后黄酒调下。或川续断、金毛狗脊各140克,鸡血藤150克,桂枝60克,乌梢蛇100克,研细末,每服6~9克,黄酒调下。适用于骨质增生。

7.虫焙干为末,每日2次,每次3克,黄酒冲服。尤其适用于腰肌劳损之腰腿痛。

8.柳芽、茶叶各1撮,沸水泡,代茶频饮。可预防关节腰腿痛复发。柳芽取青明前嫩芽,尚未飞花者为最佳,如无条件,则嫩叶嫩梢亦可用。

9.穿山龙(穿龙骨)60克,白酒500克,泡7~10天,每天1杯,每日3次。

    10.蝈蝈3只,泡在醋内100天,用瓦片焙干,研细末,黄酒送下。

 

二、外 治

(一)外敷法

    1.虫4个,葱白5根,生姜60克,丝瓜络30克,将药物捣烂,调拌白酒,外敷患处。

    2.小茴香30克,葱白20克,食盐60克,将药物研细捣烂,外敷患处。

    3.泽兰叶16克,刀豆壳20克,金巴狗脊、韭菜根各12克,将药物捣烂,外敷患处。

(二)热熨

1.辣椒叶12克,棉花12克,艾叶60克,鸡血藤30克,将药物捣烂,外敷患处。

2.艾叶60克醋炒,布包裹热敷痛处。每日1~2次。

(三)热擦

    葱白、大黄各等量,先将葱白捣烂炒热遍擦痛处随即用大黄粉,姜汁调敷,盖以纱布固定,一日一换。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 取空肾俞、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平补平泻,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2.灸法:取穴肾俞、大肠俞、秩边。艾条温和灸,每穴艾灸5~10分钟,至穴位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

3.电针疗法:取穴腰华佗、夹脊、肾俞、大肠俞、秩边。针刺得气后,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5~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二)按摩

1.骨质增生:在骨质增生的部位,采用掌根揉、鱼际揉、拿捏法,反复操作约3~5分钟,或在骨质增生的部位用拇、食、中指反复进行点揉3~5分钟。

2.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俯卧位,医者从其背部至腰部、用右手掌根揉、五撒揉,反复施术3~5分钟,或用双手拿揉两侧腰骶部,腰4、腰5、或腰5骶1棘突旁,用手食、中、无名指并拢,在棘突旁压痛处施以点揉法。

3.腰肌劳损:患者取俯卧位,使腰部肌肉放松,医者用右手掌心或掌根,在两侧腰大肌轻轻按揉5分钟,再用双手分别在两侧腰部,以脊柱为界,两手拇指在脊柱左侧,其余四指在脊柱右侧,或两手分别置于左右两侧反复抓拿3~5分钟。

【防护】①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腰椎骨质增生患者,需经常活动腰部关节。②腰椎间盘突出者,需避免腰部的扭伤或外伤,以减少发作机会,多洗热水澡,也是预防本病发作的重要方法之一。③腰肌劳损患者,避免过重的挑抬、扛举等重体力劳功,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都要保护好两侧腰肌,避免受凉。

 

遗 精

●病 因:男子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症,称为遗精。其中有梦而遗者称梦遗;无梦而泄者叫滑精。中医学认为,本病常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房劳过度、或误犯手淫等,导致肾精不固或湿热内扰,从而发生滑精或遗精。但未婚青壮年,一星期左右遗一次,亦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应视为病态。

●症 状:阴虚火旺者,多表现为梦遗,伴夜寐不安,头目眩晕,心悸,尿短黄有热感,舌质红,脉细数。肾虚不藏者,多表现为遗精频作,或滑精,耳鸣腰酸,畏寒肢冷,舌淡,脉虚数。湿热内蕴者,遗精伴心烦少寐,口苦口渴,小便热赤不利,苔黄腻,脉濡数。

 

●治 疗

一、内 治

1.胡桃衣(果实内的木质隔层)25克,水煎,临睡前服。治肾虚遗精。

2.莲须、石莲肉、芡实各300克,研为末,加金樱子1500克,去毛、子,淘净,水煎,去渣再煎,加饴糖与上药末和匀为丸,如梧桐大小,每日服50丸,早晚各25丸,连服1周。治壮年阳盛梦遗者。

3.生白果仁2枚,鸡蛋1个。将白果仁研碎,把鸡蛋打1小孔,将碎白果仁塞入,用纸糊封,然后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蛋,至愈。

4.韭菜子25克,大米100克,用纱布包扎好韭菜子,入水煎汤,以此药汤煮大米成粥,日食2次。治肾阳虚遗精。

5.鳖1只,枸杞、怀山药各50克,女贞子、熟地各25克。先将鳖去头及内脏杂物,切块洗净,与药同煮至肉熟,去药渣食肉喝汤。治肾阴虚遗精。

6.羊肾2个,羊鞭2条,肉苁蓉、枸杞子、巴戟天、山药、熟地各12克。羊肾剖开去网膜及导管切条,羊鞭洗净,中药以布包好,加水同炖烂,吃肉饮汤(去药渣),日1次。治肾阳虚滑精。

7.黄柏、苍术、车前子各10克,知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湿热遗精。

8.韭菜子若干,炒研成末,每服3克,每日1次,淡盐汤下。治遗精。

9.韭菜子30克,炒黄研细末,每日清晨黄酒送服6克,白开水送服也可,每日3次。治夜梦遗精,无梦也遗,滑精,精液随小便而出。

10.煅龙骨、炒韭菜子各10克,研为细末,每晚服1次,每服6克。治遗精、梦遗、滑精。

11.凤眼草15克,炒干研细末,每晚睡前冲热黄酒服下。治遗精、梦遗、滑精。

12.木贼草30克,水炖二柱香后,加冰糖120克,再炖3小时,午夜3~4时服下。如时间难以控制,也可在睡前服下。治遗精、梦遗、滑精。

13.韭菜子炒熟、桑螵蛸、龙骨各等份,水泛为丸,每服3克,白开水送服,每日3次。治遗精、梦遗、滑精。

14.五倍子500克,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克,白开水送下。治顽固性遗精、梦遗、滑精。

15.芡实100~120克,老鸭1只,去毛、去内脏洗净,将芡实放入鸭腹内,放入瓦锅内,加水炖至烂熟,加盐少许,调味食用。善治肾虚遗精及糖尿病。

16.雄鸡肾皮适量,煎汤热饮。

17.银耳适量,与小公鸡同炖服用。

18.生鸡蛋钝头上打一小孔,装入大黄粉1克,或2粒白果仁,蒸熟,空腹吃下,每天吃1个,连吃4~5天。

19.鸡内金焙干研细末,每次6克,每天1次,白开水送服。或鸡内金120克,瓦上焙干,研细末,与白糖60克拌匀,每次2匙,每日2次。

20.鸡内金、琥珀(或五味子)各30~50克,共研细末,每日2~3次,每次2~3克,白开水送服,连服5~7天。

21.刺猬皮1个,焙干研细末,每晚3克,白开水或黄酒送下。也可用枸杞子10克煎汤送下。

22.干荷叶,或荷花的花芯适量,煎汤代茶服用。

 

二、外 治

1.甘遂、甘草各等量,猪脊髓适量。前两味共研细末,与猪脊髓适量,做丸如梧桐子大。每用取药丸1个纳入脐孔,压紧,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至病愈。治阴虚火旺梦遗。

2.五倍子100克,研细末,临睡取药适量,以唾液调成稠糊,涂于脐孔中,外加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梦遗。

3.五倍子、煅龙骨、煅文蛤各20克,共研细末,加唾液调成糊,睡前取药糊适量涂敷于脐窝中央,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梦遗或滑精日久者。

4.鲜紫花地丁1把,捣烂如膏,贴敷于患者脐孔中,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晚换1次。治遗精不止。

5.每晚睡前用生姜擦脚心,治遗精、梦遗、滑精。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中极、关元、志室。心肾不交配心俞、神门、三阴交;肾虚不藏,配肾俞、太溪;湿热配阴陵泉,至阳、曲池。虚证以补法,实证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穴位注射

    选穴关元、中极,用少量维生素B1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进针后针感传向前阴时再推注,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三)耳针

    取穴精宫、内分泌、神门、心、肾。用针刺法或埋压法。

【防护】①注意调理摄生,节制房事,改正手淫恶习。②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食物。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④由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者,须同时治疗原发病。

 

阳 痿

●病 因:阴茎萎软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者称阳痿。有器质性和精神性两种,大多数属后者。其发生原因多因精神受到伤害和内分泌紊乱或生殖系器质性病变所致。中医学认为多由早婚纵欲,年少犯手淫恶习,以致命门火衰,精气空虚,或因恐惧伤肾,均能导致阳痿。

●症 状:阴茎萎软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常伴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神疲腰膝酸软,脉细弱等证。

●治 疗

    

一、内 治

1.狗阴茎3个,黄酒适量。将狗阴茎用瓦焙干,研为细末,每服3~4克,黄酒送下。治肾虚阳痿重症。

2.雀蛋10个,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先将雀蛋煮熟,剥皮,加水煮二味中药30分钟,下雀蛋再煮15分钟,饮汤吃蛋,连吃多次。治肝肾两虚阳痿。

3.泥鳅400克,虾200克,大枣6枚,生姜2片,将泥鳅去肠杂洗净,加水与虾、枣、姜同煮约20~30分钟,食之,每日2次,常服有效。

4.淫羊藿、菟丝子各20克,羊肉(或狗肉)400克,将狗或羊肉洗净切块,二药入纱布袋中扎口,加水同煮,临熟加调料,食肉喝汤,常食有效。天热勿食,同时当忌房事30天。

5.蚕蛹适量焙干研细末,每次3克,每晚睡前服用。

6.苦瓜种子适量炒熟研细末,每次6~9克,黄酒送服。每日2~3次,10天为1个疗程。

7.淫羊藿6~9克,水煎代茶饮。或淫羊藿10克,茯苓6克,大枣2枚,每天1剂,小火煎熬,每天早、晚分服。

8.鸽子1只,水溺死,去毛及内脏,将黄芪、枸杞子各30克塞入鸽子腹中,加水共炖烂熟服用。

9.炙海马研细末,每次1~2克,黄酒送下。可治阳痿不育。

10.生大虾肉120克,油炸,再炒韭菜250克,拌匀,可常食用。治阳痿不举,举而不坚不久,或早泄。

11.大蚯蚓(要韭菜地里的)11条,剖开,长流水冲洗干净,加韭菜捣融,热酒冲服。每日1次。治阳痿不举,举而不坚不久,或早泄。

12.露蜂房30~60克,烧研细末,每晚睡前服6克,白开水送下。

 

二、外 治

    1.急性子15克,阿片、蟾酥各3克,麝香0.5克,葱白适量。先将前三味研细末,加麝香再研极细,滴水调和制成丸药1粒,用葱白捣融包裹,外用湿纸再包一层,放炭火中煨3~5分钟,取出换纸,再包再煨,如此反复7次,去纸和葱,将药制成小药丸如绿豆大。每睡前取药丸3粒,用白酒化开,涂于脐中穴、曲骨穴和阴茎头,每晚1次,甚效。

    2.乌附子1个(重45克左右),阿片1.5克,穿山甲(炮)3克,硫黄6克,麝香0.3克。先将附子内部挖成空壳,将挖出的附子末与其他药混研为细末,填入壳内,用好酒250毫升,放入锅内加附子,用文武火煎至酒干,取出附子,与麝香混合,捣融如膏。每用取药膏如黄豆大2块,分贴神阙穴(脐中)和曲骨穴(腹前正中线,脐下5寸,耻骨联合之上方),上盖纱布,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治阳虚阳痿。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二)穴位注射

    取穴关元、中极、肾俞。用维生素B1注射液50毫克或丙酸睾丸素5毫克,轮流注入上穴,每隔2~3天1次,4次为1个疗程。

 

急性前列腺炎

●病 因:急性前列腺炎大多由尿道逆行感染所致,如经尿道的异物机械损伤。血行感染来自疮、痈、疖肿、扁桃体、龋齿及呼吸道感染灶,也可由急性尿路感染、淋病等感染所致。

●症 状:发病突然,有高热、寒战、尿频、尿急、排尿痛。会阴部胀痛。甚者可发生排尿困难或尿闭。同时还常常伴急性膀胱炎。

●治 疗:急性期首先应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准确足量地使用抗生素,并大量饮水、排尿,如有排尿困难或尿闭者必须住院治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或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中药

1.八正散冲剂,按说明服用。

2.黄柏20克,知母15克,滑石茯苓、泽泻各20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3.苦参20克,大贝母15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4.蝼蛄1~2只,焙干,研细末,鲜鸡蛋1个,在钝头上敲1个小孔,将蝼蛄末放入鸡蛋内,上锅蒸熟,每天上午吃下。另外,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中药方也可参考使用。

 

二、外 治

    紫苏适量,烘干,研细末,用香油调,敷脐。每天换药1次。

【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平素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慢性前列腺炎

 ●病 因: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分两种:一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二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多数患者没有急性前列腺炎过程,其致病为细菌感染,主要为尿道逆行感染所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中大多数属此类病症,其致病原目前尚未明确,可由各种微生物感染所致。发病可能与性生活无规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断或长时间坐位工作、长途骑自行车致使盆腔及前列腺充血等有关。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常可加重前列腺炎。

●症 状:1.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①排尿改变及尿道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排尿后和大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俗称尿道口“滴白”。如合并精囊炎时可有血精。②疼痛:会阴部、下腹部隐隐作痛、不适,有时腰骶部、耻骨上、腹股沟区也有酸胀感。③性功能减退:可有阳痿、早泄、遗精、滑精或射精痛。④精神神经症状:常伴有头昏、头胀、乏力、疲惫、失眠、情绪低落、疑虑、焦虑等症。⑤有些患者可伴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如虹膜炎、关节炎、神经炎、肌炎、不育等。可有反复的尿路感染发作。

    2.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类似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所不同的是,没有反复的尿路感染发作。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查明感染病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二)中药

     1.知母、黄柏各12克,龙骨、牡蛎、茜草各15克,杭白芍药、山药各10克,海螵蛸、泽泻各10克,水煎分2~3次服用,每天1剂。有滋阴清热,补肾利水之功。服药期间配合每天热水坐浴,则疗效更佳。

2.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8克,枸杞子15克,石韦15克,薏苡仁20克,三七4克研细末(用其他药所煎的汤冲),水煎分2~3次服,每天1剂。对气滞血瘀,湿热下注所致的慢性前列腺炎效佳,服药期间配合每天热水坐浴,或也用本方煎汤坐浴,则疗效更佳。

3.田三七3克,研细末,每天服1次,白开水送下。连服10~15天。

4.薏苡仁40克,饭赤豆(赤小豆)20~30克,加水共煎煮烂,加入适量糖或蜂蜜调味,每天1剂,分2次服下。

5.苦参20克,大贝母15克,鸡内金10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6.蝼蛄1~2只,焙干,研细末,鲜鸡蛋1个,在钝头上敲1个小孔,将蝼蛄末放入鸡蛋内,上锅蒸熟,每天上午吃下。

7.金银花、玉米须,或玉米芯适量滚开水冲泡,代茶常饮。

根据患者主症的不同,还可参考“失眠”、“尿路感染”、“腰痛”、“阳痿”等病症用方配合使用。

 

二、外 治

1.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8克,石韦15克,苦参20克,大黄20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坐浴。

2.葱白适量,白矾粉10克,共捣成糊状,敷脐,每晚1次。

3.独头蒜1个,栀子3个,盐少许,共捣烂敷脐。每晚1次。

 【防护】不要长时间取坐位,不要长时间骑车。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健康、正确的性生活。

 

 前列腺增生

 ●病 因:前列腺增生,又称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其病因是前列腺细胞增多(而不是前列腺的细胞增大、肥大),使得病变后的前列腺,较正常的肥大,尿道逐渐变得狭窄,故也称良性前列腺肥大。男性自35岁以后前列腺就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一般50岁左右,出现以排尿异常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公认,老龄和性功能活动是发病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症 状:①尿频:常是前列腺增生者的最初表现,尤其夜间明显。②排尿困难:逐渐加重的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的最重要症状,发展较慢。轻者排尿迟缓、断续、尿后滴沥;重者排尿费劲,射程缩短,尿线细而无力,最终呈滴沥状。③尿潴留:轻者不能排光膀胱中的全部尿液,重者点滴皆无。大多因天气变化、饮酒、劳累等而突然发作。前列腺增生的任何阶段都可出现本症。④其他症状: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尿道刺激症,有结石者更为明 显,并可伴有血尿;前列腺增生因局部充血,也可发生无痛血尿;晚期可出现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病象;长期排尿困难可造成腹压增高,发生腹股沟疝、脱肛或内痔等,可掩盖前列腺增生的症状,而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错误。

 

●治 疗

一、内 治

 (一)中成药

     前列康,按说明服用。

 (二)中药

1.韭菜子10克,研细末,和面做饼,分2次服用。每天1次,可长期食用。适用于尿频者。

2.猪膀胱1个,槐米10克,党参10克,后两味用布包好,共入沙锅炖熟,去药,调味食用。每天1剂,连用7~8天为1个疗程。

3.炒熟的南瓜子,每天50克,当作零食不定时食用,可缓解排尿困难。

4.金银花、玉米须或玉米芯适量滚开水冲泡,代茶常饮。

根据患者主症的不同,还可参考“失眠”、“尿路感染”、“腰痛”、“阳痿”等病症用方配合使用。

 

二、外 治

1.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8克,石韦15克,苦参20克,大黄20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坐浴。

2.葱白适量,白矾粉10克,共捣成糊状,敷脐,每晚1次。

3.独头蒜1个,栀子3个,盐少许,共捣烂敷脐。每晚1次。

4.食盐500克,生葱250克,将葱切碎与盐同炒热,装入布袋内,热敷小腹,冷则再炒,热敷,一般2~4小时可见效。适用于排尿困难者。

5.甘遂9克,研细末,加入面粉适量,醋调成糊状,外敷中极穴(脐下4寸),一般30分钟小便即通。

6.用消毒棉签刺激鼻,取嚏或喉中探吐,至上窍开,小便自可通利。

7.艾叶60克,石菖蒲30克,炒热,布包敷脐腹。

【防护】注意饮食起居,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延缓身体的衰老。注意保持健康、正确的性生活。

 

淋 病

●病 因:本病是由于淋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尿道与生殖道黏膜炎症。本病主要由性交传播,新生儿也可在分娩时由阴道而感染。

●症 状:男性淋病病人,潜伏期28天。骤起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物初为黏液样,迅即转为淡黄色脓性,量多,女性症状甚轻,或全无症状,但常致不孕,并可播散引起关节炎,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结膜炎等。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头孢曲松250毫克,一次肌肉注射,或大观霉素2.0克(女性4.0克),一次肌肉注射。

 (二)中药

1.土茯苓50克,萆薢20克,鱼腥草20克,益智仁15克,乌药15克,苦参15克,黄柏20克,黄芪20克,蜈蚣2条(去头、足),玄胡15克,滑石15克,甘草15克。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

2.蒲公英、板蓝根各30克,夏枯草、泽泻各15克,土茯苓30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3.蒲公英、金银花各15克,煎汤代茶频饮。

4.车前草、马齿苋各60克,煎汤代茶频饮。

  

二、外 治

(一)西药

    0.25%氯霉素眼药水2~4毫升洗尿道口或阴道口。

(二)中药

    土茯苓50克,金银花50克,白鲜皮15克,威灵仙15克,苦参20克,甘草15克,煎汤冲洗龟头、尿道口或阴道口,每日2次。

【防护】①杜绝不洁性交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②初生儿用硝酸银滴眼,可防止发生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

 

癌 症

●病 因:癌症属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全世界每年约有600多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居第二位。其病因与发病十分复杂,既有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致癌因素,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又有人体内在因素作用,如遗传、种族、性别和年龄、激素、免疫等内外因的结合,导致了机体细胞的突变而产生癌瘤。

●症 状:最常见的癌症有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肺癌、鼻咽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它们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需借助一些特殊的检查才能确诊。

●治 疗

    

一、内 治

1.鲜韭菜叶(去根)用清水浸泡半日,捣烂绞取其汁,每日3次,每次饮100毫升。连饮至症状改善。治食道癌。

2.大梨1个,巴豆49粒,红糖30克。将梨挖去核心,纳入巴豆,封好,连同剩余的巴豆同放碗中,蒸约1小时,去巴豆,吃梨喝汤。连用数次。治食道癌。

3.鲜鹅1只,用注射器刺入鹅的大血管内,每次抽取5~15毫升,趁热服下。连续服用3只鹅血。治食道癌。

4.核桃树枝约30厘米长(约食指粗),鸡蛋2个。将核桃枝截为八九段,水煎去渣,入鸡蛋再煎至蛋熟,分两次将鸡蛋吃下,连续食用,直至病愈(食蛋后如不吐当是胃癌,继服则有效,如吐则无效,应停服)。治胃癌。

5.蟾蜍(即癞蛤蟆)、雄黄、面粉各适量。将活蟾蜍固定晒干,烤酥研末过筛成极细粉,和面,须加少许水,捏成黄豆大的小丸(面粉与蟾蜍粉之比为3∶1)。每100丸用雄黄0.25克为衣。成人每次服5~7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治肝癌、胃癌、膀胱癌。6.青橘皮、青橘叶、橘核各25克,黄酒适量。以黄酒与水各半合煎,1日2次温服。治乳腺癌初起,亦治乳腺小叶增生。

7.南瓜蒂2只,黄酒100克。将南瓜蒂烧炭存性,研细末,以黄酒一次送下,早晚各1次。治乳腺癌。

8.生菱角肉30个,加水适量,以文火煮至浓黑色汤,分2~3次饮用。治各种癌症,须长期服用。

9.楸树皮(或核桃树枝、叶)适量,鸡蛋4个,加水煮至蛋白凝固后,敲碎蛋壳,再煮4小时。每次吃鸡蛋2个,每天2次,连续服用。治各种癌,尤其是胃癌。

10.意苡仁、菱、紫藤、诃子各20克,每日1剂,水煎服。1~2月为1个疗程。治胃癌。

11.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80克,薏苡仁30克,红糖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2次。治胃癌。

12.狼毒3克,加水200毫升,煮后捞出,再打入2个鸡蛋,煮熟吃蛋喝汤。此方可治胃癌、肝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等。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轻度腹泻,尚未发现有肝、肾及神经方面的毒性。

13.活壁虎(不去内脏),先用大火烧死,后用小火焙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次服用不超过5克,每日3次。可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对食欲有改善作用。或壁虎5只,白酒500克,浸泡7天饮酒,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治食道癌。

14.海藻30克,水蛭6克,共研细末,每次服用6克,黄酒送下,每天2次。连用1~2个月。治食道癌。

15.全蝎、蜈蚣、马钱子(油炸)、鸡内金、丹参各15克,雄黄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3克,每天3次,黄酒或温开水送下。治食道癌。

16.水蛭10克,全蝎20克,蜈蚣20克,僵蚕、蜂房、赭石各3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用5克,每天2~3次,温开水送下。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及猪头肉。治食道癌。

17.臭椿树根90克,水煎服,每天2次,每天1剂。善治乳腺癌。

18.露蜂房、蝉蜕、僵蚕各等份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天2次,每次10克。可治各种癌。

19.瘌蛤蟆1只,豆油炸熟后每天吃半只,不可多吃,以防中毒。可治各种癌。

20.蝎子20克,油炸后打入鸡蛋1个共炒服之。每天数次。可治各种癌。

21.蟾酥2克,凡士林8克,调匀制成软膏外涂患处。治皮肤癌。

22.鲜核桃枝120克,切成小段,置沙锅或铝锅内(忌用铁锅),放入鸡蛋4个,加水没过药同煮,鸡蛋熟后敲碎再煮4小时。每天吃1~2个鸡蛋,每日2次。

 

二、外 治

1.大蟾蜍1只(即癞蛤蟆),剥去皮,刺破皮棘,反贴肝区,20天后取下。如皮肤起泡,可涂龙胆紫,同时服蟾皮粉,每次1克。治肝癌。注意,切不可用其皮里面贴肉。

2.大活鲫鱼1条,去头尾及内脏杂物,取鱼肉,加食盐少许,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更换3~4次。治乳癌。

3.水红花子或水红花全草50克,莪术、三棱各30克,阿魏30克,樟脑粉10克,活蛤蟆1个。先将前三味分别打成粗末,再将蛤蟆剖腹(留内脏),然后把药末与蛤蟆放入锅中加水,文武火煎汤液,捞去药渣,最后加入阿魏、樟脑粉同熬调成膏备用。用时取药膏适量,敷于2块厚白纱布上,贴在患者脐窝、肿块痛处上,外加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至病大减。

4.巴豆仁15克,硫黄、轻粉各6克。先将巴豆仁捣烂如泥,加入硫黄、轻粉共捣匀,捏成圆形药饼1个,取纱布一层铺在患者脐孔上,再将药丸对准脐孔置于纱布上,以手往内压平,外以纱布并加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直至病症大减(用药后1小时左右,大小便即并下,待脐孔有灼热发痒感时,去丸药)。治肝癌。

5.龙脑冰片30克,丁香油30毫升,大曲酒500毫升。先将龙脑、冰片研末倒入酒中溶化,然后把丁香油倒入同摇至均匀,密封保存备用。用时取脱脂棉球蘸上药液涂搽于患者脐窝眼处及肿块疼痛处的皮肤上,每1小时涂1次,疼痛减轻后,可酌情减少涂药次数。皮肤溃烂面勿搽此药。治肝癌肿块疼痛难忍。

6.蒲公英100克,半枝莲60克,贝母30克,山慈姑40克,香附30克,天南星20克,共研细末,用醋调和如糊状。将药膏敷盖于肿块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肿块消失为止。治乳腺癌。

7.明矾15克,生石膏5克,天南星5克,蟾酥1.5克,东丹60克,红砒2克,乳香5克,没药5克,白芷1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上药末3克,撒于虎骨膏中心,贴于患处,每3天换药1次。治骨肉瘤。

8.蟾酥30克,丹参30克,大黄60克,石膏80克,明矾40克,青黛40克,黄丹30克,冰片60克,马前子30克,黑矾20克,全蝎30克,蜈蚣30克,二丑100克,甘遂100克,水蛭20克,乳香50克,没药20克。上药研细末,用醋调为厚糊状,敷盖于肝区或疼痛部位,上敷盖纱布,胶布固定。或将药末放在虎骨膏中心,贴于患处或疼痛部位。止肝癌及肝炎疼痛效果甚好,对腹胀、疲倦乏力、食少纳呆、肝功能异常有效。可缩小瘤体,增强免疫机能,可延长生存时间。

9.密陀僧6克,轻粉3克,枯矾15克,鸦胆子10克,附子6克,硇砂15克,雄黄15克,青黛10克。上药共研细末,将药末撒于肿瘤局部,周围用凡士林纱布敷盖保护,每日换药1次,至肿瘤全消。适用于阴茎癌。

【防护】①大力开展防癌普查工作,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②避免各种致癌因素的刺激。③积极治疗“癌前病变”。④对恶性肿瘤,最好的办法应是早期施行根治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中药疗法。

 

  疟  疾

●病 因:疟疾为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的叮咬而感染。

●症 状: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脾肿大与贫血。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发作期控制发作:用氯喹,第1天4片(每片2.5克),6小时后再服2片,第2~3天每天2片,共计10片,或用奎宁(每片0.3克或0.12克),第1~2天,服0.45~0.6克,每天3次,第3~7天服0.3~0.6克,每天2次。凶险发作有脑、肝、肾等严重症状时要送医院抢救。

2.休止期防止复发:用磷酸伯喹,每片13.2毫克,口服,每日3片,疗程8天,或每日4片,疗程4天。

(二)中药

1.鸡骨常山(酒炒)10克,槟榔15克,草果仁6克,柴胡10克,穿山甲6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发作前2~3小时水煎服,或单用常山10克水煎服。

2.鸦胆子仁,每次10~20粒,装入胶囊吞服,连服5~7天。

3.徐长卿全草5~7株(相当于干品9~12克,或鲜品30~60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50~200毫升,酌加食糖少许,在疟疾发作前2~4小时之间服药。

4.水蜈蚣30克(干品6~9克),加水400毫升煎透,于疟疾发作前1小时与发作时2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3日。服药时间力求准确。

5.蜂蜜15~30克,白酒适量(根据各人饮酒量酌情增减),于发作前10分钟至1小时服用,如发作时间掌握不准,可在发作当日连服3次。

6.仙鹤草20克(大剂量)煎服。

7.胡椒20~30粒,装鸡蛋内,煮熟服,或用胡椒末1.5克拌饭吃。

8.鲜马鞭草全草150克。加水煎浓汁约300毫升,于发作前后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5~7天。用鲜品效佳,干品效差。

9.鸡胆治三日疟,临发作前2~3小时吞服1个,隔2天再吞服1个,连服3~4个。又治恶性疟疾,用鸭胆1个,泡于1杯酒中,疟未发前服。

10.青蒿15~25克,捣汁服或水煎服或研末,开水送服。

11.青蒿20克,草果5克,水煎服。

12.辣椒子30粒(儿童减半),每天早上空腹服下,连服4天为1个疗程。

13.马齿苋120克,洗净,水煎去渣,在发作前2~3小时服下。

14.青蒿叶晒干,研细末,每次服15克。在发作前2~3小时服用。

15.青蒿20克,水、酒各半,煎一柱香的时间,每天服用2次。

16.香菜籽适量,水煎,打入鸡蛋3个。发作前喝汤吃蛋。

17.大蒜头1个,米酒100克,将大蒜头放火上烧熟,于发作前2小时饮酒吃蒜,一次吃完。

18.常山10克,乌梅肉4个,共研细末,分2次服用,发作前1小时服1次,温开水送下。适用于间日疟。

19.乌龟1只,去内脏,洗净,盐适量,细火慢炖,小的乌龟每日吃1只,大者2日服用1只。对慢性三日疟,久病时好时发效佳。

20.艾蒿根15克,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3日。适用于间日疟、三日疟。

21.鲜黄花蒿(青蒿)全草25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成人一次服150毫升;6~8岁服40毫升;9~12岁服80毫升;13~16岁服120毫升。于发作前6小时、3小时各服1次。适用于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

 

二、外 治

1.生姜捣烂,于疟疾发作前4小时,包敷于两膝盖处,连续数天。有截疟作用。

2.生半夏3克,研末,放脐上,小膏药贴盖。亦可用生半夏,生贝母各等份研末,疟发前2小时贴于第三胸椎。

3.苍耳叶(嫩叶)少许,捣烂搓成圆形,在疟发前1小时塞入左右任何一侧鼻孔内。

4.生辣蓼(细叶)7片,用叶子揉搓极烂,在发作前2小时塞少许于两鼻孔,留2~3小时取出,或同时敷于手腕桡动脉处。

5.巴豆霜、雄黄各等份为末,于疟疾发作前5~6小时置耳郭上方乳突处,外贴膏药。

6.辣椒叶或根适量,加盐少许捶烂,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敷于任何一手腕的动脉处。

7.桃叶7片,胡椒7粒,共研捻成团,在疟疾发作前3小时将药团敷于患者手腕的动脉处。

8.大黄、生姜各3克,共捣蛋如泥,摊成饼状如钱币大。在发作前1~2小时,贴于肚脐上,上敷纱布,胶布固定,发作过后再取下。如时间摸不准时,则应在开始发冷时贴敷。

9.生大蒜1头,捣烂,加食盐少许拌匀。在发作前2小时敷于腕关节内侧横纹二横指处(内关穴)。

10.胡椒10粒,研细末,放于大椎穴上胶布固定。于发作前2小时连用2~3天。

11.丁香研细末(大人2粒,小儿1粒),发作前放入肚脐中,胶布固定。

12.老姜120克,捣烂如泥,于发作前贴在背中心上,敷盖固定。适用于先寒后热,或只冷不热者。

13.大蒜60克(去皮捣烂如泥),白胡椒6克,研细末,两药和匀,贴在手腕动脉搏动处,固定。适用于发病已久,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者。

14.鲜桃叶3~5片,生大蒜半瓣,一同捣烂,用棉纸包上拴一细线,每次1个。于发作前2~3小时塞入鼻中,发作后拉出。适用于间日疟。

 

三、其 他

针灸疟门穴(位于中指与无名指掌指关节前凹陷处),患者轻握拳式,针呈15°斜刺向掌心,深0.8~1寸,有针感后留针半小时,每10分钟捻转一次。于发作前2小时针刺为佳。

【防护】①使用蚊香、蚊帐、驱蚊剂等防蚊虫叮咬。②在流行季节,及高疟区使用抗疟药预防。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