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三章 妇产科病症

[日期:2012-07-21]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第三章  妇产科病症

 

月经不调

病 因: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时间、量、质、色等发生异常的疾病。其病因较复杂,与内分泌关系最为密切。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有寒邪、热邪、情志失调、肾虚、血瘀、血虚等。

症 状:月经来潮或提前或延后超过一周以上,或先后无定时,月经量或多或少,月经色或淡或紫暗,或夹有血块等,常伴有头昏眼花、腰腹胀痛等症状。

治 疗

 一、内 治

1.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将鸡蛋洗净,同益母草加水共炖,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吃蛋饮汤。适宜于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过少,月经后延症。

2.大枣20枚,益母草10克,红糖10克,加水炖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的月经后延,月经过少等症。

3.红高粱花、红糖各适量,水煎,分2次饮服。适用于月经提前,经量多而鲜红者。

4.鸡蛋2个,川芎10克,加水共煮,蛋熟去壳,再煮20分钟,吃蛋饮汤。适用于经来腹痛,有血块者。

5.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盐,饮汤食肉。适用于月经后延,量少,腹冷痛等症。

6.米醋200克,豆腐250克,同煮热,饭前吃,1次吃完。适宜于经期过短、血色深红,量多的壮实女性。

7.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先煎山楂去渣,冲入红糖、趁热饮。适用于月经延后。

8.龙眼肉50克,鸡蛋1个,先煎龙眼,30分钟后打入鸡蛋,共炖至熟,早晚各1次,连服10天。适用于虚证月经不调。

9.雄鸡冠2个,食盐少许,鸡冠煮熟,蘸盐吃,每日1次,每月3~5次。适宜于虚寒月经不调。

10.黄芪20克,老母鸡1只,盐适量,将鸡制净,沥干,把黄芪纳入鸡腹,煮沸后用文火炖,熟后入盐。食肉饮汤,每日2次。适宜于气血虚弱,月经过少,或量多色淡者。

11.鲤鱼500克,黄酒260克,取鱼肉与黄酒同煮吃,鱼骨焙干研末,早晨用黄酒冲服。适用于经多不净者。

12.陈年高粱根2个,洗净,煮水饮用。适宜于经期过长不净者。

13.月季花(干、鲜皆可)适量,滚开水冲泡代茶。适用于月经先期,也可用于月经先后不定期。

14.月经来潮时适量饮用。适用于月经先期。

15.西瓜秧3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适用于月经先期。

16.棉花子适量炒黄,研细末,每次服用10~20克,每天早晚各1次,红糖水冲服,服用天数视病情而定。适用于月经先期。

17.丹参适量研细末,每次9克,每天2次,黄酒送下。或丹参200克加入白酒适量,以没过药面2指为度,浸泡7天后即可服用,每次1小盅,每天2次。适用于月经错后。

18.当归30克,肉桂6克,白酒或甜酒浸泡7天后即可饮用,每次1小盅,每天2次。适用于月经错后。也可用于月经先后不定期。

19.苍耳子3克,阴干研细末,每天1剂,连服2~3天。适用于月经错后。

20.刘寄奴20克,猪肉100克,共炖烂,饮汤吃肉。适用于月经错后。

 

二、外 治

    乳香、没药、白芍药、牛膝、丹参、山楂、木香、红花各15克,冰片1克。除冰片外。余药烘干,研末过筛,加入冰片末调匀,装瓶备用。每次用药20克,以生姜汁或黄酒调成膏,敷神阙穴及子宫穴,上置塑料薄膜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连用至月经干净,3个月为1个疗程。

 

三、其 他

(一)耳穴压豆法

    取穴:肾、子宫、附件、盆腔、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卵巢等。用王不留行子胶布贴压穴位处,每次单侧,左右交替,每日按压3~4次,每次15~20分钟,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连贴2个疗程。适宜于月经过多。

(二)艾灸

    取穴:归来、血海、三阴交。月经提前加行间、月经后期加足三里。各穴位每天施灸2次,每穴灸5~10壮,至愈为止。

【防护】首先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治愈后一般月经不调可自愈。对无明显原因者,应调节内分泌功能。注意经期卫生。本病治疗周期较长,故应树立治疗信心,坚持长期用药。

 

痛  经

病 因:目前对于痛经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子宫发育不良,宫体位置不正,内分泌失调等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情志不舒或经期冒雨涉水,感寒饮冷,导致气机不畅,经血凝滞胞宫,或气血不足,胞脉失养,血行不畅而致。

症 状:痛经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疼痛以小腹及腰骶部为主,或可痛及外阴,肛门坠痛。一般多发生于行经第1~2天或经期前1~2天,随后即逐渐减轻或消失,偶有延续至月经干净后始发疼痛,但亦在1~2天内痛可自止。疼痛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剧痛难忍,甚至昏厥,可伴有恶心呕吐。经血排出,疼痛常可缓解。

治 疗

一、内 治

1.延胡索片、云南白药,益母草浸膏、月月舒冲剂,可任选一种,按说明服用。

2.山楂(去核)50克,向日葵子(不去壳)25克。上药烤干,粉碎,过筛,制成散剂。以上为1剂量,每天分2次服用。经前1日开始服,连进2~3剂,服时可加红糖或白糖少许,温开水送下。适用于瘀血痛经。

3.陈艾叶10克,生姜12克。沸水浸泡,加红糖适量,代茶饮服。适用于虚寒痛经。

4.向日葵子去壳20克,落地杨梅10克,益母草20克,山楂15~20克。诸药共捣烂,调入蜂蜜适量,每日3次,于每次行经前2~3天开始服,连服7天为1个疗程,可服3~4个疗程。

5.大黄500克,醋500克,大黄炒焦,用醋喷,研粉。每于经前7~10天开始服用,每服10克,每日3次。

6.荞麦根50克,每于经前3~5天煎服,每日1剂,每天2次,连服2剂为1个疗程,可服2~3个疗程。适用于妇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如用鲜品70克,效果更佳。

7.艾叶10克(或用30克益母草也可),生姜15克,鸡蛋1个,共入锅中煮,煮至鸡蛋半熟时,将蛋壳敲碎,继续煮至蛋熟透,饮汁吃蛋。每日1~2次,连服2~3天,每于经前1~2天服用。方中艾叶用量不可过大,否则对胃肠道刺激大。

8.黄花金龟60克,羊肉60克(若无亦可用瘦肉代),米酒250克,加适量水炖,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剂。此方为祖传秘方,适用于经来量少、色淡、腹痛、喜温喜按者。

9.野蔷薇根45克,七叶莲10克,鸡蛋2个,共煮至蛋半熟,将鸡蛋壳敲碎,再煮至蛋熟,去药渣,加入少量酒,饮汤吃蛋。每于经前1~2天服用,每日2次,连服2~4天。

10.干丝瓜1条,加水适量,煎汤服用。每天1条,经前服用至月经通畅痛减则停。适用于行经小腹坠胀疼痛。

11.没药适量研细末,每次服用3克,白酒送下。适用于行经小腹胀痛。

12.丹参60克,加入白酒500克浸泡7天后即可服用。每次1小盅,经前服用。

13.小茴香10克,茶树根、凌霄花根各15~20克,红糖10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用。适用于行经小腹胀痛。

14.干姜、大枣、红糖各20克,水煎分3次服用。每天1剂。适用于小腹冷痛者。

15.桂枝5克,山楂肉10克,红糖20~30克,水煎或滚开水冲泡服用。适用于小腹冷痛者。

16.益母草30克,丝瓜络20克,艾叶10克,红糖20~30克,水煎分3次服用。适用于肝肾亏虚,素体虚弱者。

17.生姜20~30克,吴茱萸10克,大枣6枚,甘草5克。水煎服。于月经来潮的前1~2天服用,至月经通畅痛减则停。适用于行经腹痛,手足发冷,恶心,呕吐,头晕,头顶痛者。

18.枳实15克,白术10克,莱菔子10克,香附10克,厚朴15克。水煎服。适用于行经小腹或胃脘胀满,饮食不消,嗳腐吞酸,腹泻等。

 

二、外 治

1.肉桂、公丁香、樟脑(亦可用冰片)各30克。上药压碎,以酒500毫升浸泡,1个月后去渣,置眼药或滴鼻液瓶中备用,用时将药5~10滴点舌面,先含后咽。适用于寒性痛经,用药3~15分钟即缓解。

2.乌药、砂仁、木香、玄胡、香附、甘草各等量,用酒炒,包煎熨小腹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见小腹或胃脘胀痛,饮食不消,嗳腐吞酸,腹泻等。

3.当归、玄胡、红花、胡椒、蚕沙各等量,用醋炒包,熨下腹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

4.乳香、没药各15克,混合研为细末备用。于月经前取药5克,调黄酒制成药饼,贴在脐孔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

 

三、其 他

1.耳穴压豆法:取穴:子宫、肝、胆、肾、腹、内分泌、肾上腺、降压沟及耳迷根。每日按压10次以上。

2.推拿:选神阙、气海、关元、中极等穴。患者仰卧位,自行用双手食、中、无名指始于神阙穴,逐次摩气海、关元、中极及双侧天枢、血海、归来、子宫、气冲,最后腹部结束。经前7天至经后3日施术为1个疗程。

3.穴位注射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用0.5%普鲁卡因15毫升,分别注入(每穴5毫升),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防护】注意经期卫生,经前或经期尽量不下冷水,不吃生冷食物。可用中药袋在月经来潮前数日温敷小腹,直至月经来潮(可参考外治法)。严重者应去医院确诊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闭  经

病 因:闭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年逾18周岁,尚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之后,正常绝经期之前的任何时间(妊娠及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三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闭经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功能失调有关,亦有因子宫病变和自身性疾病所致者。

症 状:月经闭止3个月以上,或从未来过月经,常伴有不孕、性功能减退、肥胖或消瘦、腰膝酸软、小腹疼痛等症。中医将其分为气血虚、肝肾阴虚、肾阳虚、瘀血、痰湿型。

治 疗

一、内 治

1.黑豆60克,益母草30克,加水3碗,煎至1碗,加糖调服,并加黄酒2匙冲饮。每天1次,连服7天。用于瘀血闭经(伴腹痛拒按,经色黑而有血块)。

2.红糖100克,红枣100克,生姜25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闭经伴小腹冷痛喜按者。

3.白鸽1只,大枣50克,牛膝20克,柏子仁25克,炙鳖甲、炙龟版各30克。先煎鳖甲、龟版半小时,放入牛膝和柏子仁,共煎去渣,取药汁放入干净白鸽、大枣共炖煮熟吃,每日1~2次。用于肝肾阴虚闭经,伴腰膝酸软,低热,口干咽燥。

4.羊肉200克,当归、生姜各25克,同煮。吃肉饮汤,每日1次。用于虚寒闭经。

5.绿茶25克,白糖100克,用开水将上二味冲泡一夜,次日一次服下,治热性闭经(月经骤停,伴腰疼、腹胀等症)。

6.芥菜子60克,研末,取6克,用热黄酒为引,饭前服。用于各种闭经。

7.益母草20克,鸡蛋2个,水煮,待鸡蛋刚熟时剥去蛋壳,加红糖煮片刻。吃蛋饮汤。

8.红花6克,黑豆30克,水煎,加入红糖服用,每天1剂,连服3~7天。或黑豆炒熟,研细末,每次6~9克,用苏木6~9克煎汤冲服。

9.急性子(凤仙花子)15克,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3次连服1~2剂。或急性子适量,研细末,每次1~2克,每天2次白开水送下。

10.茯苓30~50克,红花5~6克,水煎,冲适量红糖服用,每天1剂,分2次服用。

11.鸡血藤30克,益母草15克,山药15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用。

12.酒炒马鞭草60克,土牛膝3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停经数月,面色青黯,小腹硬胀疼痛,按之更甚,胸腹胀满不舒者。

 

二、外 治

1.蜣螂1个(焙干,微炒),威灵仙10克,二味烘干,研细末,用酒调成膏,纱布包裹,敷肚脐,胶布固定,待局部有刺痛感时,除去。每日1~2次,连用至愈。适用于寒凝型(少腹冷痛,白带多,便溏)闭经。

2.土大黄15克,茜草10克,二药一同捣烂,纱布包成小包,系一线在外,塞入阴道中,每日1次。适用于各种闭经。

3.茺蔚子、晚蚕沙各300克,大曲酒100毫升。先将二味放入沙锅中炒热,旋以大曲酒100毫升撒入,拌炒片刻,将炒热的药末装入白布袋中,扎紧袋口即成熨药袋备用。用时取熨袋趁温热在患者脐孔部持续熨之。至袋中药冷,再取另一半蚕沙和茺蔚子炒大曲酒再熨脐腹。连续敷至病愈止。

4.益母草120克,月季花60克,将上二味药放入沙锅中,加水2500毫升煎浓汁,捞去药渣,仍放在文火上炖之,保持药汁温热备用,用时,令患者仰卧床上,以厚毛巾2条泡在药汁内轮流取出,拧去药汁,热敷脐眼及下少腹部,以腹内有温热舒适感为佳。通常敷药后4~6小时,月经即通。如1次未通者,可再敷。但敷药过程中应注意腹部勿受凉。

5.蚕沙30克,麝香0.5克,黄酒适量。先将麝香另研末,次将蚕沙研为细末,以黄酒适量调和成厚膏备用。用时取麝香末0.25克,填入患者脐孔中央,再取药膏敷贴于脐眼上,外口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连续敷至病愈止。适用于各种闭经。如再同时配合以上诸法,效果更快。

 

三、其 他

(一)艾灸

    艾条或艾炷适量,取穴关元。于关元穴上放用胡椒粉,丁香粉,肉桂粉和适量面粉做成的药饼,然后以艾灸之,共6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虚寒型、实寒型闭经。

(二)耳穴压豆

    取穴:内分泌、子宫、肾、卵巢。取绿豆或王不留行子压按上述穴位,每次取单侧,每3日交换1次,连用至愈。适用于各种闭经。

(三)按摩

    让患者取仰位卧位,术者用手掌跟部在患者小腹部逆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同时用大拇指按揉关元穴、气海穴,约4~6分钟。用于虚性闭经。

【防护】同痛经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病 因: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的一些全身不适症状。其病因主要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郁气滞、肝肾不足,脾虚气弱,血脉不荣、阴虚火旺等皆可引发本病。

症 状:月经前乳房、乳头胀痛,甚者不能触衣及侧卧,小腹坠胀疼痛,甚者连及胸胁。患者性情烦躁、易怒、失眠,有的患者出现头痛、发热、腰酸腿软浮肿。有的患者并未暴食伤食,但可见嗳腐吞酸、胃肠不适、纳呆食少、便溏,甚者腹泻。这些症状随月经周期性出现。

治 疗

一、内 治

1.市售逍遥散(丸)口服。每于月经前10天左右开始服用。适用于精神抑郁或烦躁、乳房腹痛者。

2.麦芽40克,贝母15克,杏仁15克,水煎服,每日2次。适用于经期乳房胀痛较甚者。

3.鸡蛋2个,川芎15克,菊花10克。三味共煮,煮至蛋半熟时将蛋壳敲碎,再煮约30分钟,吃蛋饮汤。此方用于经来头晕目眩,头痛等症。

4.萝卜子(炒)50克,丁香25克,干姜25克,各药共研为细末,每晨用米汤送服2~3匙,直至症状消失。适用于经来恶心呕吐、纳呆、腹泻便溏者。

5.童子鸡(未曾生蛋之小母鸡)1只,黄芪50克。将鸡去毛及内脏,把黄芪塞入鸡膛内,煮熟食用。注意:不加调料。用于浮肿者。每于经前10天左右开始服用,2~3天1次。

6.冬瓜500克,连皮切片,放碗内上锅蒸熟,不加盐,与饭同食,每日3次。适应证同上。

 

 

二、外 治

1.大蒜5瓣(去皮),蓖麻子40~60克(去壳)。共捣如泥,纱布包裹,压成饼状。于晚上敷双足心(涌泉穴),再外包塑料薄膜,固定,次晨去掉。适用于经期浮肿者。如果局部刺激性较大,可适当减少大蒜量,以能耐受为度。

2.吴茱萸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上药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填脐,上塞入小棉球压实,外用胶布固定。如自觉脐痒,则应去掉药物,待不痒时再用。

 

三、其 他

按摩

1.让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根部斜擦患者两胁,手法宜轻柔,以微有热感为度。再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腹点揉章门、期门穴,每穴约1分钟,穴位感觉酸胀为度。

2.让患者取仰卧位,用手掌在患者的小腹按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6分钟,再用大拇指按揉气海穴和三阴交穴,每穴1分钟。

【防护】患者宜保持乐观情绪。其他防护同月经不调

 

 功能性子宫出血

病 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即功血)又称崩漏,是青春期女性和更年期女性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妇女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与月经周期无关,量多少不定,其病因主要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症 状:阴道出血不在行经期内,或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血色深红或淡红,或夹有瘀块,伴小腹疼痛,拒按或喜按等症。部分患者可因失血过多导致贫血,甚至昏厥的发生。

治 疗

一、内 治

 1.红鸡冠花10~15克,水煎煮或沸水泡,代茶服用。适用于崩漏小腹不痛者。忌食公鸡、鲤鱼、槽头肉。

 2.乌梅炭,地榆炭各60克,广三七、侧柏炭各30克。药共研细末。每半小时至2小时用白开水或汤药冲服10~20克,直至出血大减。

 3.豆腐250克,陈醋120克。用陈醋煮豆腐(切碎),文火煮30分钟即成。每日2次,饭前吃。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麦麸1000克,百草霜50克,红糖250克。以上三味加开水和在一起,分成100克重1个,做成团子蒸熟,每日早晚空腹白开水送服1个。方中百草霜即杂草燃烧后附于灶膛或烟囱内的烟灰。烧煤者不可用。

 5.鸡蛋2个,艾叶10克。二味放入沙锅内同煮,至鸡蛋半熟时将蛋壳敲碎,再煮至鸡蛋热透,吃蛋,喝汤。注意艾叶不可用得过多,否则易造成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6.三七3克,藕汁1小杯,鸡蛋1个,陈醋30毫升。将鸡蛋打开,与三七末,藕汁,陈酒和匀,隔水炖熟食,每日1~2次。适用于血瘀崩漏。本方性偏温,失血初起,烦热口渴,血色深红者不宜使用。

 7.熟地60克(30克生用,30克炒成炭),枸杞30克,白芍药15克,枣仁15克,酒炒黄连1克,水煎服。适用于更年期功血。

 8.丝瓜络炭15克,棕榈炭15克。煎汤空腹服,1日2次。适用于淋漓下血。

 9.葵花盘1个(去子),黄酒适量。葵花盘用瓦焙成炭,研末过筛,每次3克,黄酒送服,每日3次。适用于血热崩漏。

 10.老高粱霉5个(老高粱霉是高粱吐穗时长的乌霉,在收割时摘取已变黑者),用锅将其熬熟,去渣,1次服下,适用于血崩出血。

 11.槐花适量,炒焦研细末,每次10~15克,酒调匀服下。

 12.美人蕉、红花适量,晒干研细末,每次6克,每天1~2次。

 13.荔枝壳3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14.石榴皮15~30克,水煎,加入适量蜂蜜调服。

 15.荞麦叶或根15~30克,水煎服。

 16.芝麻叶30~50克,煎浓汁,每天分2~3次服下。或芝麻叶加水适量煮汤去渣,放入红糖适量,服用。

 17.全蟹1只,大米汤适量,将全蟹烧灰研细末,米汤送下,连用数日,效佳。有凉血止血之功。

 18.刘寄奴30克,木耳60克,焙干,研细末,每服15克,黄酒送下。适用于血色鲜红,无血块者。

 

二、外 治

敷脐法

    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艾叶30克,前二味药为末,以艾叶熬汁后调敷脐上,每6小时换药1次,5日为1个疗程。

 

三、其 他

1.艾灸: 食盐,过筛备用。取艾绒制成0.5厘米×0.3厘米×0.3厘米大小的艾炷备用。嘱患者平卧床上,取食盐1茶匙,填入脐窝中,盐约高出皮肤0.3厘米,将艾炷置于盐上点燃灸之,连续不断地灸9壮为1个疗程,一般灸9壮即可止血。取穴:断红穴艾卷适量。断红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邪穴至上都穴位。操作时,先针后灸,进针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留针20分钟后起针灸之。以艾卷(如无艾卷时可用香烟代替)行雀啄灸法,10~15分钟为度。针感上行至肩者佳,灸时患者自觉一股热气直窜至肘者良。

2.针刺法:取穴:三阴交、气海、太冲、脾俞。配穴:足三里、血海、阴陵泉、百会、中极、肾俞。实证用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并于百会、足三里穴加灸。

3.耳穴压豆法:取穴:卵巢、内分泌、子宫、肾、脾、皮质下。

4.按摩: 让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及大鱼际在患者小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地按揉约3~6分钟,再用大拇指点按关元、气海穴各1分钟。大量出血时,应在患者两下肢加揉血海,水泉穴各1分钟。漏下色淡者,加揉脾俞、足三里穴各1分钟。崩漏不止,出现虚脱时,加揉百会穴。注意点:腹部按摩时压力要轻软柔和,动作要协调,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防护】患者出血多时,让患者取头低臀高的仰卧姿势。如出现血崩昏厥时,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对出血量多,病情急骤者,应注意脉搏,血压的变化,并嘱患者卧床休息,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配合治疗。针灸治疗本病效果好。对于病程长,症状较轻的,可用耳穴压豆法长期治疗,远期效果较好。

 

带  下

病 因:带下是指妇女白带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变化,或伴有全身症状的疾病。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殖道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所致,少数也可由全身性疾病引发。

症 状:白带量多,或绵绵不断,色白或淡黄,甚至色黄绿如脓,或夹血液,质黏稠或稀薄,有的气味臭秽,常伴阴中瘙痒,或小腹疼痛、尿赤等表现。

治 疗

一、内 治

1.莲子200克,荞麦粉200克,鸡蛋6个。将莲子打碎研成粉末,鸡蛋打破取蛋清,再将莲子、蛋清加水和荞麦粉揉匀,做成绿豆大的丸。每日饭前用温开水送服,1日2次,每次10克,适用于长年白带不净、身体虚弱者。

2.向日葵梗或根12克,荷叶12克,红糖适量。前三味入锅中,加水3碗,煎至半碗,加红糖当引子,1日2次,饭前空腹服下。具有温中止带的作用,用治白带过多。

3.芹菜子30克,黄酒适量。将芹菜子水煎,黄酒为引送服,分2次服完,每日1剂。适用于白带过多,并有恶臭者。

4.冬瓜子50克,白果仁10粒,用水1碗,共煎煮至半碗,可吃可饮。适用于白带过多、5.白茄花25~30克,土茯苓5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适用于白带如崩、面黄体弱者。

6.花生仁120克,冰片1克。花生仁浸泡后与冰片共捣为泥,分2日于早晨空腹时开水送下。适用于体虚、白带淋漓过多者。

7.白果(去皮、心)4粒,鸡蛋1个,从鸡蛋的尖头打一小孔,将白果仁填入,以纸封口,煮熟。内服,每日1剂,适用于白带淋漓,奇痒难忍者。

8.生白果6~10枚(去壳),捣碎,冲入煮沸的豆浆内,加适量糖,顿服。每日早晚各1次。适应证同上。稠黏秽浊、小便短赤者。

9.煨白果10克,怀山药15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服用。白带量多,透明清稀,四肢不温,加巴戟天10克,乌贼骨10克。白带色黄如脓者,加黄柏、苍术各10克。适用于白带量多,伴腰酸膝软,饮食欠佳,神疲乏力者。

10.鲜核桃叶10片滚开水冲泡代茶。治带下色白量多。

11.棉花子炒焦,去表皮,研细末,每天3次,饭后服,每次1~2克。治带下色白量多。

12.蚕豆花10~20克(或扁豆花也可),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

13.冬瓜子适量,炒熟研细末,每次6~9克,每天2次,用米汤冲服,或用黄柏10克,煎汤冲服效更佳。或黄柏10克,冬瓜子20~30克,煎汤服也可。治带下色白量多。

14.鲜枣树叶30克,红糖2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治带下色黄量多。

15.马齿苋、白鸡冠花各20~30克,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3~5天。治带下色黄量多。

16.夏枯草100克,黑木耳炒50克,研细末,每次10克,每天2~3次。白开水送服。治黑带。

17.红鸡冠花20克,红糖15克,水煎服。或红鸡冠花适量,晒干,研细末,每次5~6克,每天1次,空腹白开水送服。治赤带。

18.木贼草适量烧炭,每次6~9克,每天1次,水酒各半冲服。

19.银杏叶3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用6剂。治赤白带。

20.韭菜子50克,醋煮赔干,研细末,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黄酒送下。治赤白带。

21.白茄花15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3次服。治带下如崩。

 

二、外 治

1.芡实、桑螵蛸各30克,白芷2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时取适量醋调膏,外敷肚脐,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白带过多,秽臭难闻者。一般1周可愈。方中所用醋以山西陈醋为佳。

2.醋炙白鸡冠花3克,酒炒红花3克,荷叶3克,白术3克,茯苓3克,净黄土(或灶心土)30克,车前子15克。白酒适量。先将净黄土入锅中炒至黑褐色,继之将诸药研碎成粉末并倒入黄土中同炒片刻,旋以白酒适量注入烹之,待半干时取出,做成一个药饼备用,用时取药饼烘热,温敷患者脐窝内,固定,每日换药1次,通常敷用5~7天可愈。适用于白带淋漓不断,带下色白黏稠,气味臭秽者。

3.食盐、艾叶各等量,米醋适量,炒热极,装入白布袋中,制成熨袋备用。将热药袋置于患者脐部熨之,待温后,将药物温敷脐孔上,外以纱布扎紧固定。每天熨敷1次,直至病愈为止。

 

三、其 他

按摩: 患者自用拇指按揉三阴交、足三里2分钟,以自感穴位酸胀为宜。每天1~2次。患者自己用掌跟在脐至耻骨联合上沿正中线上下反复按揉2~4分钟,再用右手拇指点压气海穴1分钟。每天1~2次。带下黄赤者,按阴陵泉穴1分钟。带下稀薄色白者,按揉关元、足三里穴各1~2分钟。

【防护】注意外阴卫生及经期卫生。夫妻每次同房前后应认真清洗外阴,可有效地预防发生本病。如带下是由滴虫引起,上述疗法均无效,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方可治愈。

 

 更年期综合征

病 因: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到了50~60岁之间,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一系列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其原因是由于卵巢衰老、功能减退所致。

症 状: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周期延长,或2~3个月1次,或周期缩短,每月行经2次,血色或淡或紫,或夹有血块,月经量或多或少。伴面色潮红,汗出,心烦失眠,心慌心悸,大便干,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腰脊酸痛,头晕耳鸣,精神不振,肢体麻木。同时性欲减退,白带减少,乳房和外阴逐渐萎缩。

治 疗

一、内 治

1.鹿角片60克,川桂枝30克,胎盘粉50克。将前二味药研为细末,与胎盘粉和匀,每次4~6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适用于月经改变,伴精神不振,肢体麻木,白带减少,性欲减退者。

2.枸杞200克,何首乌200克,菊花50克,白酒1000毫升。将何首乌切碎,和诸药及白酒共入玻璃或瓷器中密封浸泡7天,即可饮用,每天早晚服10毫升左右。适用于月经改变,伴潮热汗出、心烦失眠、头痛耳鸣、腰膝酸痛,易激动者。同时配合服用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效果更佳。

3.浮小麦30克,甘草10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心悸、烦躁不安、悲伤欲哭者。

4.赤神曲50克,香附40克,乳香30克。共研为细末,每服3克,每日3次。适用于头晕头痛、心情郁闷不舒者。

 

二、外 治

1.何首乌、五倍子、煅牡蛎各等量,皆研为细末。用时取药末适量,加入醋调成糊状,填满脐孔。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潮热汗出,腰膝酸软等症。如配合口服药效果更好。

2.五倍子、郁金各等份,蜂蜜适量。前二味研为细末,用时用蜂蜜调和成膏,填入脐内,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情绪易激动,潮热汗出者。

3.按摩:可参照经前紧张综合征按摩法。

【防护】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精神开朗。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

 

缺  乳

病 因:缺乳是指妇女产后或哺乳期间,乳汁不下或乳汁分泌量较少。病因主要与精神情绪和内分泌失调有关。

症 状:产后乳房胀痛,乳汁点滴不下或量少,神疲乏力,精神不振,乳房无胀痛感,乳汁分泌稀少,精神抑郁,情志不舒,乳房胀痛,乳汁不下,或因外伤(拍打,撞碰乳房)后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治 疗

一、内 治

1.黄芪30克,当归25克,白芷15克,通草5克,猪蹄7个。先将猪蹄煮熟,取汤与药同煎,每日1剂。猪蹄可另加水及作料炖烂服食。适用于各种原因的缺乳,尤适宜产后及体虚缺乳者。

2.红薯250克,新鲜狗脊髓骨500克,(以黄狗为宜,自死者切不可用)。先将红薯洗净,勿破红皮,与鲜狗脊髓骨同煮至烂熟,随意服食。适用于产后体虚缺乳者。

3.维生素E,肉汤。每日服维生素E100~200毫克,以肉汤送下,每天2~3次。适用于各种缺乳(外伤者除外)。

4.蜂窝1个(约10克左右,以枣树上者为佳),丝瓜络10克,豆腐250克,鲜莴笋250克,可适当加些作料,炖熟。注意:莴笋后下,稍煮即可。吃豆腐、莴笋,喝汤,每日3次,3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种原因的缺乳。

5.僵蚕(研细末)10克,黑芝麻(炒香研碎)30克,红糖30克,取沸水200毫升冲泡17分钟,顿服,每天1次。运用于各种缺乳。

6.霜打白萝卜叶20克,红壳鲜鸡蛋3个,共煮数分钟,将蛋壳打破,煮至蛋熟透,食蛋,喝汤,适用于各种原因缺乳。

7.王不留行子适量,碾压成细末,红糖各30克,每服2~3克,红糖水送下,每天2~3次。或王不留行10~15克,猪蹄1个,共煮烂,饮汤吃肉。或可加入通草9克,同煮。

8.王不留行10克,当归15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9.莴苣子60克,研细末,每次5~6克,每天2次,或莴苣子5~6克,水煎代茶。也可将老莴苣1根,水煎分2~3次服用。

10.黄牛鼻子,洗净加少许调料和适量黄酒,炖熟服用。

11.南瓜藤、丝瓜藤、红薯藤各15克,夏枯草10克,每天1剂,水煎服。

12.生南瓜子适量,剥皮,捣烂成泥,白开水送服。注意南瓜子必须生用,不可炒熟。

13.冬葵子适量,研细末,每次3克,每天2次,黄酒冲服。

 

二、外 治

1.公丁香1粒,用时研细,蘸于酒精棉球上,用两层布包裹成椭圆形,塞入患乳对侧鼻孔中,至肿痛消失为止。用于乳房红肿疼痛,乳汁不通,全身症状轻微者。

2.胡椒50粒,将胡椒放在大酒壶内,加水煎开,使壶嘴的热气对准乳头熏蒸,乳汁即出。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乳房肿痛,乳汁不出者。注意勿使热蒸气灼伤皮肤。

3.鲜蒲公英100克,鲜马齿苋100克(或仅单味药亦可),捣烂敷于乳房上,每日换药1~2次。适应证同上。

4.三棱15~20克,水煎,用布浸药液,敷于乳房上,每天2~3次,适应证同上。

5.蓖麻叶适量,煮烂,趁热敷于乳房憋胀处。每天1~2次。

6.三棱15克,加水煎汤纱布蘸药汤热敷乳房憋胀处。每天1~2次,连用至乳汁通畅。

7.按摩:让患者取仰卧位,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在患者乳下轻轻按揉4~6分钟,再点揉乳根、膻中穴,每穴2分钟,使局部感到酸胀,温适为宜。令患者取坐位,用大拇指指端螺纹面按推两手小指之端3~6分钟,点压少泽穴2分钟,使小指感到酸胀为宜。乳少而乳房不胀者,加揉脾俞、足三里。乳汁不行,伴乳房胀痛者,加揉章门、期门穴。

【防护】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多食富有营养的汤液。注意乳房卫生,勿碰撞挤压乳房,胸罩不宜过紧过小。提倡不定时的多次哺乳,让小儿充分吸吮,尽可能吸空,以刺激机体多分泌乳汁。

 

 急性乳腺炎

病 因: 本病多发生于哺乳期,以初产妇多见,其病因多由乳头破损,畸形或内陷而致哺乳剧痛,影响乳汁的吸吮,或因乳汁较多,小儿哺食量小,不能吸空,乳汁淤积,导致细菌感染所致。中医称之为乳痈。

症 状:初起乳房肿胀触痛,继之皮肤发红,结块变硬,疼痛加剧,乳汁排出不畅或乳汁不通。并伴有形寒发热,周身骨节酸痛,头痛等症。数日后肿块增大,灼热、红肿、疼痛,高热不退,硬块中间渐软,按之有波动感,溃破后可流出大量脓液,体温亦可随之下降。

治 疗

一、内 治

1.金银花40克,野菊花20克,皂角刺15克,蒲公英20克,鹿角片6克,甘草18克。水煎服,每日2~3次,或代茶频饮,适用于红肿、硬痛未成脓期。

2.金银花15克,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2~3次,或代茶频饮。适用于溃烂及成脓期。

3.豆腐250克,丝瓜250克,苦瓜1小条,做成汤,随意饮服。适用于各期乳痈。

4.鲜橘叶15~20克,蒲公英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5.决明子15~3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

6.蒲公英30克,金银花2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7.白芷、漏芦各9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

8.白芷90克,土贝母60克,共研细末,每次6~9克,每天2次,白开水送服。

 

二、外 治

1.鲜仙人掌200克,去刺,切碎,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2.鲜蒲公英、鲜野菊花、马齿苋(各药单用亦可)各等量,捣烂,如上法外用。

3.芙蓉花叶120克,捣烂,蜂蜜适量,拌匀,如上法外用,适用于溃烂期。

4.蜂房5个,大黄4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加蜜适量调成糊,如上法外用。适用于红肿、未成脓期。

5.蓖麻叶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6.仙人掌、韭菜头、酒糟各10~15克,食盐10克,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防护】注意哺乳期卫生。在治疗过程中,每天务必将乳汁用吸奶器吸出(或挤出)每日数次,以免乳汁积蓄日久成脓。如已近断奶期,可在处方中加大麦芽100~150克,煎服。促进回乳,也是避免化脓的好方法。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