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二章 外伤、皮肤科病症

[日期:2012-07-21]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第二章  外伤、皮肤科病症

 

  落 枕

病 因:落枕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或感受风寒而导致。

症 状:颈项部强直牵引作痛,俯仰、转动不灵,并向一侧歪 斜而加重,颈肌紧张,压痛广泛。

治 疗

一、内 治

    木瓜1个,挖洞去瓤,加入乳香、没药各8克,合好,上笼蒸3~4次,捣烂如泥。每服9克,黄酒1杯温服下。

 

二、外 治

1.葱白、生姜各适量捣烂,炒热,包布敷熨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2.生桃叶布袋包好水蒸煮后,热敷颈部。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3.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

4.仙人掌去刺捣烂成泥,贴在患处,外包一层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对仙人掌过敏者禁用。

 

三、其 他

1.用王不留行子,取耳穴神门、肩、颈及上肢相当部位,按耳穴压豆法常规操作。2天换1次。通常1~2次即可缓解。

2.将大黑豆适量蒸熟装入枕袋,以患处枕在上面,每天不少于6小时。

3.取冰块适量,隔毛巾用手握住冰块贴于患处推动摩擦,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数次即愈。

4.将硼砂适量置于干净瓦片上,煅去水分,放在地上露一宿出火毒,再研成极细之粉末。装贮备用,施治时取少许点眼内角。点后,双手擦热,反复按擦颈部,一般1~3次可愈。

 

 颈椎病

病 因:本病又称颈肩综合征,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椎间盘组织或骨与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导致邻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症 状:颈项、肩臂痛、四肢痛麻,尤以上肢为著,部分病人可有头晕、头痛、耳鸣、耳痛、视物不清、吞咽困难等。

治 疗

一、内 治

    1.桑椹250克(鲜品500克),木瓜100克,大枣50克,冰糖100克,用白酒3000毫升浸泡,密封,半月

 

二、外 治

1.梅花针疗法:取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每次选2个穴,用梅花针叩打,使皮肤发红并有小量出血点,然后拔火罐,如能拔出少量瘀血则疗效更佳。

2.耳穴压豆法:选择颈椎耳穴相应部位,前后对称贴压王不留行子,3天换贴1次,并酌情进行耳穴局部按摩。双耳贴压10次为1个疗程。

3.选用颈夹脊穴及压痛点等,每次用艾条施灸10~20分钟,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4.按摩推拿颈部,采用舒筋手法:点压、拿捏、弹拨、按摩等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法,每穴20分钟,每次推拿应以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手法要轻柔稳重,力量逐渐深透。

5.刮痧法:用刮痧板拭后颈项三线,加风池、肩井,再刮外关、气海及手三阳经或足三阳经穴。

6.药枕:当归、羌活、藁本、制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血竭、菖蒲、灯心草、细辛、桂枝、紫丹参、防风、莱菔子、威灵仙各300克,乳香、没药各200克,冰片20克。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和入冰片,装入枕心,令患者枕于头项下,每日使用6小时以上。3个月为1个疗程。

7.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消失。

8.生川乌30克,生草乌20克,天南星30克,半夏30克,上药共研细末,浸泡于50%的白酒中,酒约500克,7天后可搽疼痛处,每天数次。

9.仙人掌去刺捣烂成泥,贴在患处,外包一层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对仙人掌过敏者禁用。

【防护】不可长期伏案工作,伏案工作期间应定时活动颈部,平时要参加体育锻炼。

 

肩关节周围炎

病 因: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变和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真正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与肩周软组织劳损、退变、肩部急性创伤、上肢长时间固定制动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症 状:肩部自发持续疼痛,常呈慢性进行性发病。尤以穿 衣、梳头及夜间疼痛为著,上举功能受限,肩周压痛 明显,肌肉无力或萎缩。

治 疗

 

一、内 治

1.肩凝汤:当归、丹参、透骨草、生地黄各30克,桂枝、香附各15克,羌活18克,水煎服。冷痛较剧者加制川乌、草乌各9克;热痛者加忍冬藤60克,桑枝60克;刺痛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气虚者加黄芪18克;顽固难愈者加蜈蚣、地龙各9克。30剂为1个疗程。

2.桑椹250克(鲜品500克),木瓜100克,大枣50克,冰糖100克,用白酒3000毫升浸泡,密封,半月后即可服用。每天2次,每次15毫升。可滋阴补血,祛风除湿,通络活血止痛。对肩周炎尤其适宜。

3.五加皮60克,老母鸡1只(去头足及内脏),加水炖熟,吃鸡喝汤。待症状缓解后,每隔3~5天再服用1次。对体虚,风寒湿日久引起的肩臂、腰腿痛有良效。

4.草乌、川乌、金银花、苍术、乌梅、伸筋草、羌活、怀牛膝、乳香、没药、甘草各10克。上药加入白酒500克,密封,埋入地下7天,取出可饮用。每次服用半盅,早晚各1次,若无不适,可逐渐加量,若有不适可减量。适用于风寒湿痹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痛,肌肉痹痛,顽固性肩、颈、臂疼痛。

5.取山萸肉、黄芪各30克,葛根、鸡血藤、白芍药各15克,五加皮、桂枝、炙甘草各10克,白花蛇6克,葱白带须1根,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6~12剂。

 

二、外 治

1.朴硝50克,马钱子100克,黑老虎10克,煎水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3~5天为1个疗程。

2.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消失。

3.生川乌30克,生草乌20克,天南星30克,半夏30克,上药共研细末,浸泡于50%的白酒中,酒约500克,7天后可搽疼痛处,每天数次。

4.仙人掌去刺捣烂成泥,贴在患处,外包一层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对仙人掌过敏者禁用。

 

三、其 他

(一)耳针疗法

    取耳穴肩关节、肩及肾上腺点埋针,3日一换。

(二)艾灸疗法

    取阿是穴为主,配以天宗、臑俞、尺泽、曲池等穴,每天灸5~10分钟,每日1次。

(三)按摩推拿疗法

    以揉、手法在患肩周围施行3~5分钟,点按,弹拨阿是穴及肩髃、肩髎、天宗等穴,牵抖患肢并行被动外展、上举、内收、背伸等动作以能耐受为度,搓肩周及患肢1分钟,以拍打患侧肩周,肩颈及肩脊处10余次为结束,每日1次。

(四)武术疗法

    太极拳,动作幅度由小而大,每日早晚多次。

(五)刮痧疗法

    取患侧肩脊处自上而下,颈肩处由颈至肩峰,肩周由肩峰向三角肌止点及肩胛骨下角方向刮拭,以皮肤潮红或见瘀斑为度,每周1次。可酌用油类介质以避免皮肤刮损。

 

急性腰扭伤

病 因:急性腰扭伤是由于姿势不正,或用力过度,腰部活动时没有思想准备而使腰部肌肉用力失调而致。

症 状:扭伤后立即出现剧痛,甚者倒下不能翻身。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时加重,休息后也不能消除,伤后次日更甚,止痛药物一般无效。

治 疗

 

一、内 治

1.虫24克,研成细末,每服6克,1日2次,黄酒送下。能迅速止痛疗伤。

2.爬山虎10克,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用。

3.韭菜60克,黄酒60毫升。韭菜捣碎绞汁,加入黄酒同服。

4.将核桃7枚烧焦外壳后,取仁研细末,用30克红糖调水冲服。

5.生牵牛子4.5克,炒牵牛子4.5克,兑在一起粉碎,分为2份,晚上睡前及早饭前温开水各冲服1份。偶有腹泻,不需处理,药停即止,一般服2份即愈。

6.桔梗30克,研为细末,分为2份,每次服1份,黄酒冲服,日服1次,重症日服2次,服后卧床休息,使局部微出汗。轻者1次,重者3次可愈。

7.麻黄10克,荆芥12克,木香10克,五灵脂12克,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葱白、藕煎水送服,每日3次,轻者一剂即愈。

8.红花10克,鸡蛋2个,将鸡蛋打到碗内与红花搅拌均匀,上锅用油炒熟,不加盐,一次服用,可连用2~3次。

9.取蚕豆大小松香1粒,研细末,放在碗中,取红糖适量放于另一碗中,用黄酒适量煮沸后冲到放松香的那个碗中,再将此酒倒在放红糖的碗中,弃掉凝结的松香块(松香粉遇热即凝成块),一次喝下红糖黄酒汁即可。一般饮后3天见效。每天1次,可连饮3天。

 

二、外 治

1.糯稻秆烧灰,用好酒(或75%酒精)调成糊状,敷扭伤处,甚效。

2.生姜1块,捣烂,去净汁,加入食盐1匙与姜渣调匀。上药外敷患处,用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生姜用量以足够敷受伤面积为度。一般用药2~3次治愈。

3.将面粉煮沸成糊,与醋搅拌,均匀地涂在扭伤处,纱布固定,干后再换,数次后疼痛可明显消失。

4.韭菜洗净,切碎后捣烂如泥状,敷于痛处,韭菜糊厚度以2~3毫米为宜,外用纱布固定。对各跌打损伤皆有效,但有擦伤、出血者不可用。

5.韭菜根6~7个,苎麻根3~4个,葱根4~5个,共捣烂如泥,敷盖于患处,一般3天可愈,未痊愈者可3天后再用1次。

6.生姜、大黄各等份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生姜捣烂如泥,调和大黄粉,外敷于患处,外敷盖塑料薄膜保湿,固定,12~24小时换1次至愈。

7.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消失。

 

三、其 他

1.取患腰对侧的内关穴,直刺深度0.5~1寸,每5分钟左右捻转一次,每次10~20分钟,进针后嘱患者轻轻活动腰部。尽力呼吸吐纳(此时局部可有麻、酸、胀感向后臂肘部放射)。有效率99.6%。

2.点太冲穴。

3.指压法:先找出压痛点,用拇指尖在腰背部进行揉压,有明显的酸、胀、痛、麻感处就是压痛点。如压痛点在腰背部正中线上,可指压人中穴3~5分钟。如压痛点在正中线两旁,可取腕骨穴。左侧扭伤取右侧腕骨穴,右侧扭伤取左侧腕骨穴,用拇指尖紧压,顺时针方向旋转3~5分钟。如果找不到明显的压痛点,应同时按压人中穴及两侧腕骨穴。此法简单易行而有效,可自治,也可请他人帮忙。

    4.硼砂少许,研极细粉,取药粉少量,点两眼角(内眦)或眼的上下左右四角,腰痛即松。3分钟1次,连点3次。

 

腕、踝关节扭伤

病 因:腕、踝关节扭伤系指腕、踝关节因外伤而导致过度内、外翻所致。

症 状: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运动受限,但X线摄片排除关节脱位及骨折等。中医分为气滞型(局部胀痛)和血瘀型(局部青紫肿痛)两种。

治 疗

 

一、内 治

1.虫24克,研成细末,每服6克,1日2次,黄酒送下。能迅速止痛疗伤。

2.爬山虎10克,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用。

3.韭菜60克,黄酒60毫升。韭菜捣碎绞汁,加入黄酒同服。

    4.核桃7枚,烧焦外壳后,取仁研细末,用30克红糖调水冲服。

  

二、外 治

1.松木锯末500克,陈醋500毫升,加水400毫升煮沸后将患足置于药盆上,约距20厘米,再覆盖上宽大毛巾,进行熏蒸20~40分钟,1日1~2次,5~7次为1个疗程,主治气滞型。

2.石蜡适量制成50°C温热药饼,敷贴于患处。1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3.五倍子50克,栀子30克,生草乌30克,大黄30克,生南星30克,虫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细辛10克,共研末,取适量醋调匀,外敷患处,每日1~2次,10次为1个疗程。对剧痛者止痛有效。

4.大葱适量捣烂,炒热后敷贴患处,凉则换,每次20~40分钟,每日1~2次,3~5次为1个疗程。主治气滞型。

5.烟丝、酒糟各等量捣烂,外敷患处,用量视患处的大小而定,一次敷药后无需换药。

6.樟木刨花,煮沸后,用其蒸气熏伤处,或以此煎液做热敷,每日2~3次。

7.酒酿、鲜生地黄各适量共捣烂,炖热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8.干糯稻秆烧灰,用75%酒精调和成泥状,敷于患处,数日即愈。

9.生姜1份,生土豆(去皮)2份,捣碎敷于患处。

10.带根韭菜1把。捣如泥状,放入锅内炒热,加酒少许,趁热贴伤处。用布缚紧。次日换1次,肿痛逐渐消失。

11.韭菜根6~7个,苎麻根3~4个,葱根4~5个,共捣烂如泥,敷盖于患处,一般3天可愈,未痊愈者可3天后再用1次。

12.生姜、大黄各等份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生姜捣烂如泥,调和大黄粉,外敷于患处,外敷盖塑料薄膜保湿,固定,12~24小时换1次至愈。

13.将面粉煮沸成糊,与醋搅拌,均匀地涂在扭伤处,纱布固定,干后再换,数次后疼痛可明显消失。

14.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消失。

15.苏木、红花、桃仁、伸筋草、络石藤各20克,水煎熬汤,先熏后浸泡,每天2~3次。

 

三、其 他

1.按摩:患者取坐位,伤部涂以驳骨水(成药)或松节油。术者一手托住患者踝部,另一手在小腿后侧鱼肚肌上,自下而上捏拿十余次,使肌肉松弛。然后用虎口自足背至小腿部滑推数次,以顺理筋络。再将踝关节伸展,内外旋转活动3~5次,大都能很快缓解疼痛。

2.受伤部位只发肿不起青块的,垫上热毛巾,用手轻轻揉几次就可消肿止痛。既肿又瘀血的,先用冷毛巾外敷,可以止血,不使肿胀发展。过一昼夜,换用热毛巾外敷,每天2~3次,每次用手揉一揉帮助消肿。这时还可用花椒煎汤熏洗,或韭菜捣烂外敷等外敷法、熏洗法进行治疗,能加快消肿、散瘀、止痛。

3.扭伤后马上把扭伤部位放到冰凉的水中浸泡,24小时内浸泡4~6次;然后改用30左右的温水温敷,每日2次,2~3天温敷即可。

 

 虫咬螫伤

病 因:虫咬螫伤指蜂、蝎子、蜈蚣及毒蜘蛛等毒虫咬螫人体后,其毒素进入人体而引起的各种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症 状:蜂螫伤:伤处见小黑点,疼痛,红肿,严重者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反应。蝎子螫伤:伤处疼痛剧烈,大片红肿,或有水疱,严重者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头昏、心慌,甚则死亡。

     蜈蚣咬伤:咬伤处有两个瘀点,周围红肿,有剧痒或灼痛,有时可见淋巴管炎(红丝疔),淋巴结肿痛,严重者出现浑身麻木、发热、头痛、昏迷、谵语、抽搐等全身症状。

     毒蜘蛛咬伤:伤处肿胀苍白、疼痛,可见皮疹伴有精神委靡,肌肉痉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危象。

 

治 疗:

1.将芋艿梗洗净,捣烂敷贴伤处,如大黄蜂螫伤,速嚼食生芋艿,直至感到芋味有生腥气及麻舌感为度。

2.蜂蜜30克,大葱2根。将大葱洗净捣成烂泥状,调以蜂蜜搅匀,敷于伤处,每日换药1次,约3日可愈。治蝎子螫伤、蜂螫伤。

3.番薯嫩苗1把,红糖少许,共捣烂敷于伤口治群虫、蜈蚣、蜂、蝎子咬伤(螫伤)。

4.鲜羊奶适量煮沸,尽量饮用,治蜘蛛咬伤。

5.生烂山药(烂而有水者佳)适量捣烂,挤汁擦涂于患处,治蝎子螫伤。

6.鲜茄子切开,涂擦患处,或加白糖适量一并捣烂涂敷。治野蜂螫伤,蜈蚣咬伤。

7.鲜空心菜洗净加盐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治蜈蚣咬伤。

8.食盐适量溶于热水,配成浓盐水,用消毒棉浸湿涂搽伤处数次,稍许,疼痛可止。用治蝎子螫伤。

9.蜗牛2~3个,捣烂敷患处,一般用药后10分钟痛即止,次日红肿消退。治蜂、蝎子、蜈蚣螫伤及虫类咬伤。应在被咬(螫)后立即挤出毒汁。

10.芋头煮熟,捣烂如膏,趁热敷于患处。治毛虫螫伤。

11.杉木皮或枝适量点燃,烧烟熏患处5~10分钟。治蜈蚣咬伤。

12.食醋适量淋洗患处5~15分钟。治各型虫咬伤。

13.碱水擦患处,可止痛。用于蝎子螫伤。

14.鸡蛋1个,壁虎1条,塞入鸡蛋内,然后将小孔密封,埋于阴凉土内(20厘米深,20天后取出即可),将药涂患处,用于蝎子、蜂螫伤。

15.胡椒研末,调敷外用,治蜈蚣咬伤。

16.生蒜头1颗,打烂擦于伤口处。或以醋调敷,治蜂、蝎子螫伤。

17.丝瓜叶,或南瓜叶,或苦瓜叶,或番薯叶,或苋菜,捣烂敷伤处。治蜂、蝎子、蜈蚣螫(咬)伤。

18.将火柴头硝刮下适量放入伤口,再用火柴烧一次。治蜂、蝎子、蜈蚣螫(咬)伤。

19.生芋头1个,将芋头切开擦患处痛立止。或用芋头、或芋头茎,叶捣烂外敷,治蜈蚣咬伤、毛虫伤及各种毒虫螫伤。

20.鲜花1朵(不论哪种花),遇蜂螫伤时,取擦伤口,立见肿消。

21.菊花叶,擦患处。或捣烂与食盐少许调匀外敷,治蜈蚣咬伤。

22.马齿苋1把,捣汁1杯,兑开水服,渣敷患处,或捣烂外敷,治蜈蚣咬伤,蝎子、毛虫螫伤。

23.韭菜50克,捣烂外敷。

24.鲜扁豆,或豆叶,或花,捣烂涂,治蜘蛛咬伤及无名虫咬伤。

25.金樱子叶、黄荆叶、枫树叶、鲜星草叶、凤仙花、鲜苎麻叶、半边莲、桑叶皆可各自捣烂,外敷。治蜈蚣咬伤及无名虫咬伤。

26.自尿,速取,洗蜂螫伤处,治蜂螫伤。

27.丝瓜叶、棉花叶、鲜青蒿、鲜夏枯草、鲜马齿苋、鲜苍耳叶、鲜薄荷、鲜桉叶、家葫芦叶、鲜天南星叶、鲜芙蓉叶、地榆叶各自皆可单独捣烂外敷蜂螫伤处,治蜂螫伤及无名虫咬伤。

28.大青叶、桃叶、生姜皆可各自捣烂外敷,治毒蜘蛛咬伤。

29.五灵脂30克,研细末,醋调匀外涂,治无名虫咬伤。

30.羊乳1杯,急饮下,或新鲜羊乳数滴,涂于伤处,治毒蜘蛛咬伤。

31.蜈蚣1条,研细末,用猪胆汁调匀,外敷,治毒蜘蛛咬伤。

32.黄果兰(即白兰花)适量,加酒精适量(以能没过黄果兰二指为度),密封浸泡3天即可。用时涂抹患处。适用于蚊子叮咬及各种无名虫咬,红肿痒痛者。止痒消肿有佳效。

 

 毒蛇咬伤

病 因:毒蛇咬伤指有毒腺、毒牙的蛇咬伤人体所致的疾病。

症 状:被毒蛇咬伤后,一般都有2~4个较粗大而深的牙痕,出现局部伤口和全身的中毒症状。大致分神经毒中毒,血循毒中毒和混合毒中毒三种。

     神经毒中毒:主要是由金环蛇、银环蛇和海蛇等咬伤。局部伤口出现轻度疼痛,并有麻木感,伤口流血不多,患肢无弥漫性肿胀,易被疏忽。常在咬伤后1~4个小时后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言语及吞咽困难,肢体瘫痪,常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

     血液循环毒中毒:主要是由竹叶青、尖吻蝮和蟒蛇等咬伤。局部伤口疼痛如刀割,肿胀并向整个肢体蔓延,伤口流血不止,皮下出血,形成斑点、瘀紫 斑块,甚至皮肤发紫、发黑,出现水泡、血泡。

     混合毒中毒:主要由眼镜蛇、眼镜王蛇及蝮蛇等咬伤。可见前两者双重症状,但有主次之分,眼镜蛇以神经毒为主,蝮蛇以血循毒为主。

治 疗:毒蛇咬伤属危重病症,应当正确对待,切勿延误病情。一旦为毒蛇所咬伤,宜立即用布条、绳子或止血带结扎伤处近心端,以截毒。对毒蛇牙痕作十字形切口,用清水冲洗,挤出污血,及时消毒、排毒非常重要,然后再送医院救治。无条件者,可用下法治疗。

    

一、内 治

1.将旱烟筒内的烟油取出约黄豆大半粒,温水送服。解虫蛇毒,用治毒蛇咬伤。

2.空心菜150克,黄酒30毫升。将空心菜洗净,捣烂,同黄酒调和后1次服下,日用2次。

3.马齿苋加食盐少许捣汁内服。

4.白花蛇舌草15~30克,白酒250克煎服,治竹叶青蛇咬伤。

5.雄黄2份,白芷4份,细辛2份,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3~4次,每次3克,首次加倍量。

6.鲜蓍草60~120克,水煎服。重症每日可服2剂,并以适量鲜蓍草捣烂,用药渣敷于伤口周围,每日换药1~2次。治疗蝮蛇咬伤效果显著。

7.白芷、黄连各10克,水煎分2次服用。

8.鱼腥草30克,水煎服,药渣外敷。

 

二、外 治

1.将芋艿梗(芋头梗)洗净,捣烂敷贴患处。治蛇虫咬伤。

2.番薯嫩苗1把,红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治毒蛇、毒虫、蜂、蝎子、蜈蚣等咬伤。

3.独头大蒜1枚。切片置伤口,以艾条熏灸,不拘次数。或以大蒜捣烂敷患处。伤口上端用带扭扎紧。

4.马齿苋加食盐少许捣烂,敷于伤处。

5.新鲜蚯蚓,捣如泥状以布包患处。

6.旱烟筒内烟油,抹于咬伤处,立即止痛。

7.公鸡倒提,嘴流出涎沫滴在伤处,其痛立止,危者用生公鸡血趁热灌之。

8.七叶一枝花根60克,陈醋500毫升,捣烂外敷。

9.枣树叶子捣烂,用烧酒调匀外敷。

10.鲜鸭跖草;鲜金钱草;鲜凤仙花、叶、根;鲜苍耳子草;鲜威灵仙;鲜败酱草;鲜萹蓄;鲜地榆;鲜半枝莲;鲜菊花叶、花、根茎;紫花地丁;鲜垂盆草;鲜茄子叶;鲜葱;鲜野苋菜,皆可各自捣烂外敷。

11.七叶一枝花全草迅速嚼烂或捣烂,外敷伤口处。

 

痔 疮

病 因:痔疮是指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 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临床根据痔发生的部位和症状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症 状:内痔长在肛门内,其表面覆盖着黏膜,痔核有大有小,可为单个或多个。多的可以连成一圈。一般不痛,仅有肛门坠胀感。主要症状是间歇性大便的滴血,严重者排便时痔块脱出。

     外痔在肛门外可以看到。容易发炎,因而出现明显的红肿疼痛,但不出血。

 

治 疗

一、内 治

1.茄子切片,烧成炭,研成细末,1日服3次,每次服10克,连服10天。有清热止血之功,治内痔。大便下血。

2.黑木耳30克,摘去污物,洗净,加水少许,文火煮成羹,或可加入鲜藕2节同煮,加糖适量食服。同治内、外痔疮,对出血、剧痛效佳。

3.瘦猪肉100克,槐花50克,加水共煎汤服食,每日1次。

4.香蕉带皮2支,加水炖,连皮食并饮汤。治痔疮出血,大便干结。

5.鲜荸荠500克,红糖60克,加水适量,煮汤,1日内分次饮完,连服3日。

6.鲜无花果10枚,放于沙锅内,加水2000毫升,文火煎煮,沸后仍煎30分钟,至药液约1500毫升左右,然后倒入干净盆内,捞起熟果盛于碗内备用。上药为1日量,分2次,用脱脂棉蘸药液洗敷患处,每次20分钟,同时食煮熟之无花果5枚。治痔疮肿痛、出血。

7.棉花子、槐米等份炒黑,再用乌梅10枚煎熬浓汁,适量白酒和丸。最好每次以乌梅水送服,每次5克,每日3次,服用1~2天后即可止血。

8.槐米适量,或侧柏叶与槐米各等份,白酒适量,将槐米浸泡于酒内,以酒没过槐米二三指为度。7日后可饮酒,每次1小盅,每日2~3次,也可视酒量而定。内外痔皆可,坚持服用,痔核可逐渐消失。

9.取黑豆25克,猪胆汁1个刺破,放入碗内,将黑豆泡入猪胆汁中,盖上盖儿,上锅隔水蒸熟,每日早晚各服15粒黑豆捣烂如泥,最好不用糖,可用白开水送下。

10.侧柏叶10克,蒲黄3克,水煎代茶常饮。

11.生枳壳30克,陈皮15克,每天1剂,水煎代茶常饮。

  

二、外 治

肛门温水坐浴法是治疗痔疮最简便而又有效的办法。每晚临睡前进行一次坐浴,可以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方法有:

1.用盆盛温热水(以不烫为度)半盆,或在水中加高锰酸钾(红米粒大,水染成红色为度)然后坐浴,每次约15分钟。

2.盐15克用开水冲化,待温,洗患处,7日为1个疗程,用治肛门溃疡。

3.痔疮发炎最好用大黄、地榆各30克,芒硝50克,煎水坐浴。然后用化痔膏挤入肛内。

4.无花果树叶50克,加水煮成浓汤,先洗涤肛门,后坐浴,每日2次。治痔疮肿痛出血。

5.南瓜子1000克。加水煎煮,趁热熏肛门,每日最少2次,连熏数天即愈。用治内痔。

6.鲜艾叶适量,洗净捣烂如泥状,贴敷于痔疮表面,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用于各期内、外痔,一般10天左右痔核会萎缩消失。

7.鲜菖蒲根300克,加水煮沸趁热熏洗患处,每日2次。

8.生大蒜适量置火上烤熟后捣烂,用消毒纱布包起来,热敷局部,适用于外痔。

9.活田螺1个,黄连2克(也可用5~10片黄连素片代之),冰片0.2克。先将黄连、冰片研细末,然后把田螺洗净,再将上述药粉放入田螺内,静置片刻,待田螺内流出液汁,备用。使用时先将肛门处用温水洗净擦干,再用棉签蘸上述流出的田螺汁涂抹患处,每日2~3次。

10.氢化可的松药膏1支。将肛门用温水洗净,擦干,如内痔者,将氢化可的松软膏注入肛门内,外痔者则将氢化可的松涂于肛门处,每日3~5次皆可。或可用金霉素眼药膏也可,但仅适合外痔。

11.藿香正气水20毫升,加开水450毫升,混匀后先熏蒸后洗。内痔每日1次,连用7天,外痔及混合痔蒸洗后擦干,涂醋酸氟氢松软膏,每日1次,连用7天。

【防护】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饮水,多吃蔬菜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外阴卫生。

 

 烧  伤

病 因:烧伤是由火焰、烈火、沸水、滚油等,对人体造成的急性损伤。

症 状: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不同来分类,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度烧伤,伤区较小,创面潮红、灼热、疼痛,无水泡,2~3天脱屑痊愈;浅度烧伤,剧痛、感觉过敏,有水泡,泡皮剥脱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潮湿,水肿明显;深度烧伤,痛觉迟钝,有水泡,水泡如溃破基底苍白,中央有不同密度的红色小斑点;度烧伤,皮肤痛觉消失,无水泡,皮肤呈蜡白色,无弹性或炭化,硬如皮革。

 

治 疗:以外治为主。

1.鲜牛奶适量,将消毒过的纱布浸于牛奶中,用纱布敷于伤口,治火灼致伤。

2.马铃薯(土豆)适量,去皮,洗净,切碎,捣烂为泥,用纱布挤汁,以汁敷于患处。用治轻度烧伤。

3.鸡蛋1只,白酒15克,将蛋清与酒同调匀,敷患处,每日3~4次。治汤火烧伤。

4.油菜子油,蚯蚓屎各适量,两者共调匀,擦涂患处,用治汤火灼伤。

5.胡萝卜,捣烂如泥,敷于患处。

6.烂橘子放在有色玻璃瓶器皿里密封贮存。越陈越好,烂橘子中含有一种橘霉素,有强力抗菌作用。外敷杀菌,解火毒,治水烫伤、火灼伤。

7.老南瓜1个切片,装入罐内密封,埋于地下,候其自然腐烂化水,越久越好,然后过滤,即为南瓜露,每日2~3次涂于患处,连涂数天即愈。或用鲜南瓜瓤捣烂为泥,涂敷患处亦有同等功效。

8.老黄瓜切开去子,用纱布挤压取汁、过滤,将汁装入瓶内备用。同时蘸汁涂于患处。同治水烫伤、火灼伤,蜂螫伤。

9.蜂房30克,清水100毫升,煮沸15分钟,过滤去渣。用于冲洗或浸泡创面,然后将患处用消毒纱布包扎,每日1次用治烫伤后感染。

10.西瓜皮晒干,瓦盆焙黄,或烧灰存性,研细,香油调搽患处。

11.豆腐1块,白糖30克,拌匀敷患处,可立时止痛,待豆腐干了再换,连换3~4次,如烫伤已破溃,可加入大黄末3克,拌匀敷上。

12.石灰500克放入盆中加水搅动,静放澄清后取中间清水加等量桐油调匀外涂伤处,1日2次。

13.猪油适量外涂1日2次。

14.仙人掌1块,鸡蛋清1个,蜂蜜5克,将仙人掌去刺捣烂,将鸡蛋清、蜂蜜加入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也可单独用鸡蛋清,或蜂蜜,或仙人掌捣烂,或土豆捣烂,或鲜芦荟捣烂,皆可外用,对轻度水、火烫伤都有佳效。

15.桐油适量,轻擦在患处。

16.米醋100克,擦洗患处。

17.芙蓉叶捣汁,加香油调匀敷于患处,治各种烧、烫伤。

18.人发、兔毛、猪毛、猪蹄壳、鳖甲、鸭毛、刺猬皮,皆可各自烧灰存性,研细末,或用香油,或用猪油,或用菜子油调和,外涂水、火烫伤处。或加少许冰片,止痛效果更好。

 

冻  疮

病 因: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性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症 状:损害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郭等处多见。自觉局部有胀痛感、瘙痒、遇热后更甚,溃烂后疼痛。

治 疗:尽量不碰伤冻疮部位,并保持皮肤干燥、温暖。

(一)西药

    75%酒精或烧酒,涂擦局部,并加按摩。

(二)中药

1.辣椒100克,煎水1千克浸洗。

2.已经溃破化脓的,先用温的淡盐开水(1100)或14000的高锰酸钾溶剂泡洗,患处涂上紫药水。

3.橘皮3~4个,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20~30分钟,1日1次,浸泡或热敷患处。

4.沙田柚皮1个(干品、鲜品均可),加水约2千克,煮沸30分钟后倒入盆中,用其蒸气熏患处,直至适当温度时,再浸泡患处,同时同柚皮来回摩擦患处约20分钟,隔2天再按此法治疗,1~2次即可。宜在晚间睡前用。治未溃冻疮。

5.白胡椒5克,浸酒,7天后过滤使用,涂于患处。

6.鸡内金适量,烧存性,以蜂蜡配成膏剂,外涂。

7.桂枝30克,羌活25克,吴茱萸20克。加水适量水煎,水开后煎煮10分钟即可。等水温适宜时洗净、浸泡患处。每剂药可反复用6~7次。一般1~2剂即可痊愈。

8.茄根100克,煎水后烫洗患处,治冻疮未溃者。

9.将点燃的艾条,直接接触患处,每秒钟快速点灸2~3次为宜。治疗时患处有灼热或轻度灼痛感,但不会留疤痕,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10.将大白萝卜洗净,切大厚片,烘烤热,临睡前涂擦患处,至皮肤发红为止,连续至愈。治未溃者。

11.茄子梗,蒜梗各适量,切碎,煎水洗烫,每晚1次。

12.尖辣椒10~15克,白酒适量,将辣椒切细丝,以好白酒浸泡10天,过滤液涂于局部红肿发痒处,每日3~5次。

13.老丝瓜烧灰存性,和猪脂油调涂患处。

14.鲜山楂砸成糊状外敷,每日换药1次,用于局部糜烂者,一般7天可愈。又山楂120克,加水2500毫升,煎半小时后去渣,取温药液洗患处,每日洗1次。治局部未溃烂者。一般3天可愈。

15.干枯后的茄子秧,或辣椒秧,水煎趁热泡冼患处。

16.腊梅花12克,莲藕10克,鸡血藤12克,夏枯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分2~3次服用。适用于冻疮溃烂期。

17.蜂蜜50克,猪油100克,两味调匀外涂患处,适用于冻疮溃烂者。

18.紫草20克,加入香油90克,油稍加热即可,浸泡后即可外用涂抹患处。适用于冻疮溃烂者。

【防护】每次外出时勤搓手、耳、面部等易发冻疮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早期只有红肿发痒时,每天用温水浸泡1~2次,用毛巾擦干,再按摩20~30分钟。

 

 毛囊炎、疖

病 因:毛囊炎与疖都是由细菌侵入毛囊,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所不同的是,毛囊炎的特点为浅的毛囊的小脓疱,中心缺乏脓栓。疖为浸润较深的损害,侵犯毛囊及毛囊周围形成炎症,中心往往形成脓栓(脓头),疼痛显著。夏秋为好发季节。

 症 状:1.毛囊炎:初起为粟粒大毛囊性炎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疱。多成批散在分布,互不融合,主要侵犯头部,尤其发际处多见,亦可见于四肢、腋部、外阴部等处。自觉瘙痒或灼痛。

     2.疖:初起的硬实小结节,后蔓延到毛囊周围,形成坚硬的肿块,局部红、肿、热、痛,好发于发际和头 面部。数日后中央形成脓点,结节渐渐变软形成脓头,脓头溃破脱落,排出脓液而渐愈,愈后有疤痕。

 

治 疗

一、内 治

1.一般病者,可用金银花10克,绿豆15克,生苡仁15克,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

2.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可用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赤芍1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 治

(一)西药

    刚开始的疖子,可用2.5%碘酒连续涂擦患处3~4次,每次十余遍,有时可以消退,局部皮肤经常用75%酒精消毒,有利于疖子的局限化,进而消散。也可用20%~30%鱼石脂软膏局部厚涂。或六神丸5~7粒,研碎醋调涂搽。

(二)中药

    1.独头蒜9个,蜂蜜10克,捣匀敷患处。

    2.生萝卜1个,捣烂成汁,加好醋调搽患处。

    3.茄子,切厚片,覆于疖上,感觉茄子热了则换1片,2~3次即消。

4.鲜菊叶适量,捣烂去筋,外敷红肿的部位,或捣烂绞汁外涂。

5.芙蓉叶,或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

6.荞麦面、米醋适量。先将荞麦面炒黄,再用米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早晚更换。

7.生番薯,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

8.大头菜鲜根洗净,切碎,加食盐共捣烂涂于患部,每日3次。

9.疖肿较多者,在敷药前用大黄30克,苦参30克,白芷15克,明矾15克,芒硝15克,加水2000毫升,煎成药汤浸洗。

10.大青叶、鲜海金沙叶、鲜白薇、鲜芭蕉叶、鲜马齿苋、鲜野菊花全草、鲜半枝莲、仙人掌、鲜车前草、青莲花瓣、五倍子、杏仁、桃仁、蒲黄、黄连、黄柏、天花粉、黄豆、白僵蚕、鲜丝瓜根,以上各味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或干品研细末,香油调匀外敷患处皆可。

11.蛇蜕1张、全蝎2只、蜂房1个,共浸泡在适量的食醋中,24小时后即可外涂患处。每天2~3次。

12.大枣数枚,焙干研细末,香油调匀外敷患处。

 

三、其 他

    疖肿已化脓,高凸处变软,出现脓头时,可用消毒镊子将脓头取出,或用消毒小刀挑开,排出脓液。取出脓头或排脓后,伤口用市售红膏药外贴,或涂黄连素软膏,消炎软膏等。外敷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以后每天清洁伤口,换药,数天即可痊愈。注意面部的疖,尤以口鼻附近者,不可挤捏或随意切口,以免发生毒血症、败血症。

 

寻常痤疮

病 因:本病是一种毛囊皮脂的慢性炎症性疾患。一般认为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雄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使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皮脂淤积,毛囊内形成脂栓。本病好发于青年,尤其是男青年。

症 状:好发于面部,重者亦可发于颈、胸、背部。皮肤上最早的典型病变为黑头粉刺,并伴有皮脂溢出。在发展过程中,可有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疤痕等。其中一二种损害较为显著。病程呈慢性经过,波浪式、阵发性加重,一般到30岁左右才逐渐减轻消失或形成疤痕。

治 疗:一般少量很轻的痤疮,常能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内 治

1.丹参30~60克,生地黄30克,甘草30克,土大黄30克,川军3~15克,水煎服。

2.薏苡米50克,水煮成粥,调白糖15克服食,每日1次,连用1个月。

3.将使君子适量去壳,取出种仁,放入铁锅内文火炒至微有香味,晾凉,放入香油内浸泡1~2天,每晚睡前吃使君子仁3个,7天为1个疗程。不饮茶,此方法也可用于酒糟鼻。

4.白花舌蛇草、丹参、白菊花、赤芍、竹叶、生地黄各10克,薏米3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

5.枇杷叶、淡竹叶、桑叶各10克,白茅根20克,每天1剂,加水稍煎,或滚开水冲泡代茶。

6.荷叶适量每天代茶饮用。

7.生石膏30克,布包水煎30分钟去渣,放入金银花、生槐花、鸡冠花、月季花各10克,红糖适量,先用大火,后用文火煎熬成膏状,再放入适量蜂蜜熬开离火,等凉后装瓶备用。每服1匙,每天2~3次,开水冲服。

 

、外 治

(一)西药

    用牙膏加强的松药片擦脸,忌酒,忌用肥皂,7天后可以除净。

(二)中药

    1.新鲜芦荟60克捣烂取汁,涂擦患处,每天2~3次,10日为1个疗程。适用初发期。

2.在丝瓜藤生长旺盛时期,在离地1米以上处,将茎剪断,把根部切断部分插入瓶中间(勿着瓶底),以胶布护住瓶口,放置一昼夜,藤茎中有清汁滴出,可用此瓜藤水涂擦患处。

3.菟丝子15~30克,水煎成汤剂,每日数次,趁热温洗局部。

4.大黄、紫草各等份,共研细末,加入菜油适量,拌匀,浸泡3天后搽患处,好转后,可每天洗净脸后,用少量油涂抹面部。

5.生大黄15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涂患处,每天2次。

6.马齿苋,或枣树叶适量,加水煎汤,熏洗净患处。每天2次。

7.蜂蜜30克,白丁香10粒,泡入蜂蜜内,用此蜂蜜涂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

 【防护】平素少吃辛辣、油腻、甜腻、海鲜类食品。不喝酒、不吸烟。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勤洗脸。

 

 疣

病 因:疣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女性较多见。分为扁平疣和寻常疣。

症 状:扁平疣:主要好发于青年人的面部、手背和前臂,可见群集或分散的米粒至黄豆大扁平丘疹,质地坚实,呈浅褐、灰褐或正常皮色,表面光滑发亮,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慢,可自然消退。寻常疣:多见于青少年,皮疹好发于手背、足背、手指、足趾、甲缘等处,皮疹为针尖至黄豆大或更大,皮色成污黄、褐色圆形丘疹,表面粗糙不平。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缓慢,有时可自愈。

 

治 疗

一、内 治

    生薏苡仁50克煮粥,空腹服,每日1次,连服10~20个月,治扁平疣。

 

二、外 治

(一)西药

    外搽5%福尔马林溶液。治扁平疣。

(二)中药

1.鸦胆子仁5粒。将患处用热水浸洗,用刀刮去表面角质层,然后将鸦胆子仁捣烂贴患处,外用胶布粘住(注意保护好周围皮肤)。每3日换药1次,一般经2~3次可治愈。治寻常疣。

2.大蒜适量,捣成糊状备用。用胶布将寻常疣根基部皮肤遮盖,75%酒精消毒疣体后,用无菌剪剪破疣头部,以见血为好,随即用蒜泥敷贴患处,然后再用胶布包盖。4~5天后,疣体即可脱落。一般治疗1~2次即可。治寻常疣。

3.破故纸15克,75%酒精100毫升,将破故纸碾压碎放入酒精中浸泡,密封1周后外用。每日早、中、晚用棉签、蘸药液涂搽患部。治扁平疣。

4.鸦胆子仁或苦参子仁各1份、花生油2份,浸半个月后用,点涂患处,每1~2天1次。治扁平疣。

5.鲜鸡内金(鸡肫皮)或干鸡内金浸软后外擦患处。每日1~2次,治扁平疣。

6.食醋200毫升,加热浓缩至100毫升,外用,每日2次,30天为1个疗程。

7.取新鲜香蕉皮,用剪刀剪下一小块内皮,贴于患处,用胶布固定,早、中、晚各换药1次。

8.风油精每天涂抹患处3次,坚持1周以上,疣体可自然脱落。

9.鲜柞木1段(稍粗者为佳),点燃柞木断的一头,另一头会往外滴出液体,以此液涂抹患处,每天数次。

10.无花果叶1片,将断面流出的白汁滴于患处,保持到汁液变黄、变干为止,每天2次。

11.嫩南瓜1个,针刺几个孔,从孔中会有汁液流出,收集备用,每天用此液体涂抹患处3~4次,至痊愈。一般3~4天可见疣体开始脱落。

12.鲜毛桃树叶或鲜马齿苋捣烂外用,或用鲜品使劲在患处涂抹,每天数次。

 

三、其 他

(一)针灸

    以针自疣顶部刺到基底部,其四周再用针刺以加强刺激,针刺后挤出少量血液,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寻常疣。

(二)食疗

    醋蛋方:新鲜鸡蛋(或鸭蛋)7枚,煮熟或蒸熟后,剥去蛋壳,竹筷刺孔或切成4块,放入食醋50~70毫升浸泡,浸2~6小时服用。或将7只蛋蒸成蛋羹,再加醋50~70毫升,拌匀后服用。醋蛋可空腹1次服用,也可在当天分作2~3次服用。服食时忌盐,酱油。用前忌碱性食物或碱性药物。如食用1次未效者,隔1个月再服1次。另外,还用细丝线拴紧疣体,至疣体发白为度,至发白后也就不会再有痛感,持续几天后疣体可自然脱落。

 

接触性皮炎

病 因:本病是因皮肤接触某种致敏物质,或刺激性物质而 发生的一种急性皮炎。较常见的致敏物质有:生漆、虫类、农药、碘酒、红药水、磺胺软膏、红药水、各种中西成药、电工器材、化工原料、塑料制品、衣服染料、化妆品及强酸、强碱等。

症 状:一般呈急性发作,皮疹发生在接触致敏物质或刺激物质的部位(生漆致敏者,皮损范围可较广泛)。皮疹或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等。患部自觉发痒、发热,重者疼痛。

治 疗:首先应尽快准确地找到并迅速脱离过敏源,清除过敏物,然后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治疗。过敏症状轻者,只要脱离、清除过敏物后,自我稍加处理便可很快痊愈。

    

一、内 治

(一)西药

    口服抗过敏药,苯海拉明25毫克,1日2~3次。扑尔敏4毫克,1日2~3次。比特利,每天1次,每次1片。

(二)中药

1.绿豆60克,薏米30克,加水适量,煨烂,加白糖适量,连汤1次顿服,每日1剂,直至病愈。

2.新鲜蘑菇100克,红糖适量,武火炖熟,连汤带蘑菇一同服下,早饭前和晚睡前各服用1次。连服3天。即可见效。对急性者效更佳。

3.忍冬藤、野菊花各30克,每天1剂,分2~3次服用。

4.紫草、玉竹各15克,每天1剂,早晚分服。

5.金银花、菊花、蝉蜕各15克,紫草30克,每天1剂,早晚分服。

6.枸杞叶30克,水煎代茶。或将适量枸杞叶煎汤外洗患处。

7.丹参、赤芍、生地黄、白蒺藜、徐长卿各10~15克,紫草、土茯苓各2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适用于皮损处红斑、渗出、瘙痒较重者。

8.青柿子500克,捣烂,加水1500毫升,晒7天,去渣再晒3天,装瓶略用。用时涂抹患处,每天数次。

 

二、外 治

(一)西药

    仅有红肿、瘙痒,没有渗出液的,可用炉甘石洗剂。红肿明显,并有水泡糜烂及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水(硼酸3克、蒸馏水或冷开水加至100毫升),1%食盐水(食盐0.5克,冷开水500毫升)。用4~6层消毒纱布,任选上述一种药水,沾湿后拧干至不滴水,然后贴在皮损处。随干随换每天3~4次,每次1~2小时,约2~3天即可消肿,停止渗出。

(二)中药

    1.用海螃蟹煎汤洗患处,或将海蟹5~10只捣烂布包后绞汁涂搽患处,早晚各1次。

2.先用艾叶、马鞭草各120克(新陈皆可)煎水外洗。再用鲜马齿苋30克,鲜蒲公英、犁头草、扛板归各15克,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3.鲜紫花地丁200克,洗净,捣烂取汁,搽患处,治生漆过敏。

4.皮疹有糜烂渗液者,可用野菊花适量煎汤,作冷湿敷。

5.生绿豆60克,洗净,在开水内浸泡12小时,取出后捣烂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数次,治生漆过敏。

6.甘草100克,煎水成500毫升,作湿敷。

7.渗液不多,表面糜烂结痂,可用虎耳草或鸟蔹莓(野葡萄藤)捣烂成泥状,包敷患处。

8.蛇床子50克,研成极粗粉末,加食油调成稀浆糊状,涂于患处。

9.鲜桃叶100克,少将晒干后切碎,加入陈醋150克,白酒100克,密封,浸泡7天,过滤,密封备用。用药汁涂抹患处,每日3~4次,3~5天即可痊愈。主治日光性皮炎。

10.韭菜根捣烂纱布包,外擦患处,每日数次。

11.大黄30克,滑石15克,共研细末,用香油调匀涂外表患处,每天1次。也可用大黄粉外撒局部,或用菜油调匀外敷。

12.黄柏研细末,香油调匀外敷。善治漆疮。

 

湿  疹

病 因: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较复杂,致敏源广泛,如因食物、药物、细菌、肠道寄生虫、病灶感染、动物羽毛、花粉、自体敏感作用或寒冷、风热、日光、植物等因素过敏所致。

症 状:急性湿疹:急性发作,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肘窝、腘窝等)、面颈、手足背、阴囊等处。常对称分布。皮疹表现为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结痂等),常有2~3种以上形式的皮疹同时存在。皮疹边界不清楚,自觉剧痒。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来。皮疹表现为皮肤变厚粗糙、革化(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等。皮疹边界清楚、自觉剧痒。常可反复急性发作。

 

治 疗

一、内 治

    1.芹菜250克,每天当菜吃,吃法不限,要连续用。

    2.新鲜蘑菇100克,红糖适量,武火炖熟,连汤带蘑菇一同服下,早饭前和晚睡前各服用1次。连服3天。即可见效。

  

二、外 治

(一)西药

    以地塞米松7.5毫克(或强的松50毫克),扑尔敏16毫克,冰片0.9克,枯矾15克,共研细末,以适量雪花膏调匀,瓶装密封备用,用消毒液洗净患处,待干燥后将上药膏均匀涂上薄层,每日1次,直至皮损痊愈,患处有毛时应先剃除。治疗3~10天。

(二)中药

1.诃子100克,打烂,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再加米醋500毫升煮沸即可。用时取药液浸洗患处,每日3次(均煮沸后用),每次30分钟,1日1剂,一般3~5天显效。适用于急、慢性湿疹。

2.马齿苋60克(鲜品250克)洗净加水2000毫升煎煮20分钟(鲜品10分钟)弃渣。用时净纱布6~7层蘸吸药水,湿敷患处。每天2~3次,每次20~40分钟。适用于急性渗出性湿疹。

3.桉树叶250克,鲜松树二层皮250克煎水外洗,湿敷。

4.樟木适量,劈碎熬水熏洗。

5.松球30克加水研磨,用磨液擦涂患处。

6.绿豆粉适量炒至黄色,晾凉,用香油调匀敷患处。治湿疹流黄水,皮肤瘙痒。

7.紫甘蔗皮烧存性。研细末,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治皮肤瘙痒湿烂症。

8.空心菜洗净,加水煮数沸、趁热烫洗患处。治皮肤湿痒症。

9.将青鱼胆剪破,取其胆汁,与黄柏粉末调匀,晒干研细末,用纱布包裹敷于患处。

10.蚕豆浸泡软后,剥其皮晒干,用火将豆皮烘烤极焦,研成细末过筛,香油调拌均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适用于急性湿疹,对头、面、耳部湿疹效果最显著。

11.南瓜藤30克,丝瓜藤30克,苦瓜藤30克,地瓜藤30克,捣烂取汁敷于患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湿疹皮肤干燥肥厚者。

12.丹参、赤芍、生地黄、白蒺藜、徐长卿各10~15克,紫草、土茯苓各2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适用于皮损处红斑、渗出、瘙痒较重者。

13.大枣适量,去核,放入少许明矾,置瓦上焙干,研细末,撒敷患处。

14.苍耳子、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煎汤熏洗。也可单独使用苍耳子全草煎汤熏洗。

15.蒲公英、桑叶适量水煎熏洗。

16.韭菜根捣烂,纱布包,外擦患处,每日数次。

17.鸡蛋黄焙干出油,以蛋黄油涂抹患处。或于蛋黄油中加入适量黄连末,或黄连素药片研细末加入也可。适用于皮损处红斑、渗出、瘙痒轻、重皆可。

【防护】洗澡时不可用香皂、肥皂等脱脂性强的清洁剂。洗澡水不可过热,最好水温稍感偏凉为佳。洗澡次数不宜太勤。

 

荨麻疹

病 因:本病是先天性过敏性体质,在某种致敏物质作用下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致敏物质有花粉、灰尘、羽毛或动物蛋白性食物,如鱼、虾、蟹、蛋等,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等药物,肠道寄生虫和胃肠功能障碍也可诱发本病。

症 状:常先有皮肤瘙痒,随时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发生部位不定,随起随消,不留痕迹,反复成批发出。皮肤瘙痒及灼热感,严重者可伴发热、头痛、哮喘、喉头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苯海拉明25~50毫克,口服,每3~4小时1次。或扑尔敏3毫克,1日3~4次,口服。或非那根12.5~25毫克,1日3~4次,口服。或比特利,每天1次,每次1片,口服。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用于急性荨麻疹。

 (二)中药

1.白鸡冠花、向日葵秆芯各10克,冰糖30克,开水炖服。

2.芋头茎(干茎)30~60克,猪排骨适量,将芋头茎洗净,加适量猪排骨同炖熟食。治慢性风疹块。

3.醋半碗,红糖100克,姜50克(切成细丝),同放入沙锅内煮二沸去渣,每服1小杯,加温水和服,1日2~3次。治因食鱼蟹等过敏引起的周身风疹,瘙痒难忍。

4.地肤子叶或嫩尖,洗净煮汤或做菜食用,同时也可煎汤熏洗。

5.浮萍、牛蒡子、地肤子、防风各15克,每天1剂,水煎每天分3次服。

6.野蔷薇根30~60克,水煎服,每天分2~3次服用。

7.月季花各少许,加水略煎或滚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8.鲜地骨皮(枸杞根)3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棕榈果(棕榈子)10~15克,每天1剂,分2次服用。或用枯老的棕榈叶煎汤熏洗。

 

二、外 治

1.活蟾蜍3~4只,去其内脏,洗净后加水煎至极烂,用纱布过滤去渣,留汤淋洗患处。

2.蛇床子、百部各25克,50%酒精100毫升,用酒精浸泡诸药24小时,过滤装瓶备用。每天涂擦患处3~5次。有明显止痒作用。

3.冬瓜煎汤外洗。

4.枫树球(路路通),煎水外洗。

5.将韭菜1把放火上烤热,涂擦患部,每日数次。

6.生菜子油,外搽患处,每日数次,治疗期间禁用水洗患处。

7.蚕屎3小杯加水240克,用时入沙锅或瓦罐内,放文火上,煎成糜状,收贮备用。每日稍加温,涂于患处。

8.桃叶适量晒干,用白酒浸泡,用药涂擦患处。

9.老陈醋每日3次涂擦患处。

10.用温浓盐水反复擦洗多次,擦后有一层白色盐霜附于皮表,不要冲洗,盖上被子,使之出汗更能提高疗效。结合用盐粉搓擦,则疗效更佳。用于急、慢性荨麻疹。

11.防风、蝉衣、苍术、苦参、栀子各10克,共研细末,取适量温开水调敷脐,外用胶布固定,3~5天1次。或将上药加冰片3克,做成药物兜肚。

12.白酒1份,醋2份,混合后涂于患处。几分钟后即可止痒、消疹。

13.地肤子20克,冬瓜皮30克,蝉蜕10克,艾叶10克,全株辣椒秧、茄子秧各3颗,共煎汤熏洗,每日1次。同时还可用冬瓜皮或绿豆煎汤代茶频饮。

14.荆芥、防风透骨草、艾蒿各15克,煎汤外洗,每天1~2次。

15.木槿花茎叶、虎耳草(金丝荷叶)、桑叶、苏叶、鸡冠花、苍耳子全草、艾叶、浮萍、荆芥、薄荷、防风、地肤子全草、桉树叶、丝瓜叶、苦楝树叶、大麻子叶、臭椿树叶、马蜂窝、樟树叶、酸枣树叶、蚕沙、桃树叶、蝉蜕、金银花、星星草、荷叶、白蒺藜全草以上各味或可单独煎汤熏洗,或可几味互相组合煎汤熏洗。

16.韭菜根捣烂纱布包,外擦患处,每日数次。

 

三、其 他

1.针刺取穴: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止痒效果好。

2.风团初起时,用针刺疙瘩,出黄水即回针。

 

皮肤瘙痒症

病 因:皮肤瘙痒症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可能与肠寄生虫、气候改变、皮肤本身变化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病、肾病、血液病等)有关。

症 状:对称性全身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因痒而剧烈搔抓,皮肤出现抓痕、血痂、苔藓化、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继发损害。临床上可分全身性和局限性瘙痒二种。

治 疗

一、内 治

1.猪血300克,猪板油100克,放入锅一块煮食,每2天1次。连服3次为1个疗程。未愈者可继续服食。愈后一般不易复发。

2.鹌鹑蛋用清水煮,每天早饭前食用数个。

3.百部10克、马齿苋16克,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分2次服用。

 

二、外 治

1.蛇床子60克,75%酒精350毫升,浸泡5~7日,过滤去渣,外涂患处,每日3次,9天为1个疗程。

2.青黛散(市售)适量,肛门洗净后,以药粉少许涂擦肛门瘙痒处,每日1~2次,5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5天可愈。适用于非蛲虫性肛门瘙痒。

3.红花10克,冰片10克,樟脑10克,用50%的酒精或白酒500毫升密封浸泡,每日震荡数次,7天后过滤,去渣,备用。每日搽3~4次,如皮肤破损流水者不宜用。

4.夹竹桃叶8片放入盆中,加开水500毫升,待水变成浅黄色,趁热外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止奇痒,一般3~5天即可见效。

5.花椒、白矾各15克,水煎洗患处。

6.胡桃树叶煎水擦洗。

7.食盐、硼砂各少许,每次洗头放入水中,可止痒和减少头皮屑,用于头皮发痒。

8.好醋130毫升,加水200毫升,趁热洗头,每天1次,治头痒脱发,头皮屑多。

9.生甘草30克,蛇床子30克,水煎两次和匀,去渣浓缩成200毫升,装瓶备用,涂局部,每日2~3次。治老年皮肤瘙痒。若皮肤干燥加甘油50毫升,冰片3克。

10.好醋500克,大蒜5头,将大蒜捣烂,浸泡于醋中,一天后可使用。每天涂抹患处。一般1周后见效,3周痊愈。

11.甘油、白醋按73的比例混合,每次洗澡后立即涂抹瘙痒处,或每天1次,或每周2~3次,不仅可治皮肤瘙痒,也可保养皮肤,使皮肤细腻光泽。

12.梨皮涂搽瘙痒处,有显效。

13.约巴掌大仙人掌1块,去刺,去老皮,用刀剖成2片,敷于患处,夜贴日取。

14.芦荟泡酒,浴后用其搽涂,有显效。或鲜芦荟叶去刺切片,每晚睡前搽患处,一般5次可愈。

15.香蕉皮(以青者为佳),用其内皮反复搽患处,每日4~6次,至痊愈。

16.艾叶、防风各60克,雄黄、花椒各10克,水煎外洗。每天1次。

  

三、其 他

1.四肢及躯干瘙痒取穴曲池、血海、足三里等。会阴瘙痒取曲骨、横骨、肛周瘙痒可取长强穴等针刺。

2.选取血海穴,若上半身重者配曲池、合谷,下半身重者配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进针1~1.5寸,留针20分钟,中间捻转1~2次。然后缓慢出针。

【防护】洗澡时不可用香皂、肥皂等脱脂性强的清洁用剂。洗澡水不可过热,最好水温稍感偏凉为佳,以免水温过高,脱脂太过,刺激皮肤更加瘙痒。洗澡次数不宜太勤。洗浴时,可在浴缸水中放入少量食用醋,或将2~3个柠檬的汁挤入水中浸浴。浴后可在全身或患处涂抹护肤油脂。

 

神经性皮炎

病 因:神经性皮炎是常见的慢性皮肤病,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可能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如情绪波动,过度紧张,神经衰弱、焦虑不安、恐怖忧愁、饮酒、日晒、搔抓及局部摩擦等刺激,常为本病的诱因。

症 状:皮疹多发于易受摩擦的部位。80%~90%发生在颈项部,其次为骶部,四肢伸侧,大腿内侧及会阴等部。初起时,局部有间歇性剧痒,无明显的皮肤损害。经不断搔抓后局部出现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的圆形或多角形丘疹。密集成群表面光滑或覆有少量糠状鳞屑。皮肤增厚干燥,皮沟加深,形成革化样皮疹,自觉阵发性剧痒,夜间尤重。病程缓慢,时轻时重,易反复发作。身体两侧呈对称性发病,为本病特点。

治 疗:主要采取外治方法,镇静止痒。应避免刺激,局部不可用肥皂清洗,避免搔抓及摩擦。

    

一、外 治

(一)西药

1.早期丘疹及肥厚不明显者,外搽氢化可的松霜、去炎松霜、肤轻松霜等,每日3~4次。

2.将0.75毫克的地塞米松10片,研细末,用清凉油1盒调匀,涂抹于患处,每次不宜过多,溃破处慎用。涂药后揉擦患处数分钟,以促药物吸收。每天2~3次,连用3天,休息停用3天,再如上法重复使用。一般轻者1盒即可痊愈。用药期间忌酒与辛辣之品。

(二)中药

1.木鳖子30克(去外壳),陈醋250毫升,先把木鳖子研成细末,放陈醋内浸泡7天,每天摇动1次。用棉签或毛刷浸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2.从蟾蜍(癞蛤蟆)皮肤腺中取浆。先用:梅花针在皮损处捶打后自涂蟾蜍液,每日2次,有时用药后局部会红肿,停药后自消失。

3.将青蒿蒸馏分离而得青蒿油,每日外搽2次。

4.夹竹桃叶3片放入盆中,加开水500毫升,待水变成浅黄色,趁热外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一般3~5天可止痒。

5.蒜瓣、米醋各适量,将新鲜蒜瓣洗净捣烂,用纱布包扎浸于米醋内,2~3小时后取出用此包擦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6.米醋、鸡蛋,将数枚鸡蛋浸于醋罐内密封,半月后取出,将鸡蛋打破,把蛋清、蛋黄搅匀贮于瓶内备用。每日数次涂擦患部,稍干再涂。

7.苦参200克,陈醋500毫升,苦参洗净后浸泡于陈醋内,5天后外用此药,用前先将患处洗净,每天外用2次。

8.活蜘蛛,去头,用其内脏的浆液涂抹患处,敷上后会有一种涂上油漆的紧绷感和刺激感觉。可连续使用。

9.黄柏30克,研细末,鸦胆子12克,煎浓汁,用黄柏粉调和,外敷患处。每天2次。

10.斑蝥7个,白酒30克,将斑蝥用酒浸泡2~3天后,外涂患处。

11.韭菜放瓦上焙干,研细末,猪油调和,外涂患处。

12.水浸松树皮(去粗皮,最好长年浸在水中的松树桩皮),研细末,调醋涂患处。

 

二、其 他

    艾条悬灸血海、曲池、三阴交,每穴5~10分钟。

【防护】平素洗浴防护见皮肤瘙痒症。另外,平素应注意忌烟、酒,忌食牛肉、狗肉、海鲜类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脂溢性皮炎

病 因: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消化不良,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功能障碍、年龄因素、化学物质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中医称白屑风面游风

症 状:多发于青壮年,皮疹常发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如头皮、颜面(眉弓、鼻翼两侧)、腋窝,上胸和背部等处,皮疹为略带黄色的红斑或粉红斑,大小不一,边界明显,边缘不整齐,临床上分为鳞屑型和痂皮型。前者,皮疹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梳头时有大量鳞屑飘落。后者,皮疹表面油腻性鳞屑厚积,结成痂皮。因瘙痒,搔破后会发生糜烂渗液。发生在头面部位皮疹,有时可并发脱发及眉毛脱落。

治 疗

一、内 治

    局部油脂分泌过多者可煎服山楂,每日30克,分数次服,和口服维生素B6,1个月为1个疗程。

 

二、外 治

1.取蝮蛇的胆汁0.5毫升,加雪花膏500克混合调匀,每日早晚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擦皮损处,30天内大多数可以治愈。也可用于痤疮。

2.猪胆1只,倒入半盆温水中,搅拌后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擦干净,再用清水清洁1次,每日1次,连续洗10次。

3.患部用硫黄水(一脸盆温水用硫黄约6克)洗净擦干,将皮脂酊涂患处,每日3~4次。

4.鲜姜250克,洗净捣烂,用布包好取姜汁,盛杯内备用。先用10%的盐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用生姜汁反复涂擦患处,直到姜汁用完。连用2~3次以上。

5.可用酸味果蔬于每次洗浴后涂擦患处,尤其面部最为适宜。果蔬可用:山楂、柠檬、苹果、番茄等。酸味越浓者越佳。

【防护】勤洗浴,不要用肥皂等碱性清洁剂洗浴,宜选用酸性或中性清洁剂。洗浴水中可加少许醋,水温不可过高,以稍凉,能耐受为度。平素少吃辛辣、油腻、甜腻、海鲜类食品。不喝酒、不吸烟。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手足癣

病 因:手足癣是由于真菌侵犯手足部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病,手癣中医称鹅掌风;足癣中医称脚气脚湿气香港脚。本病具有传染性。

症 状:手癣:初起皮下有针尖至粟粒大小半透明水疱,日久干涸脱屑,伴有瘙痒,皮损轮廓鲜明,逐渐浸淫蔓延。起病缓慢,易反复发作。多伴有足癣,灰指甲(甲癣)。

      足癣:皮损常发于2、3或4、5趾缝间,轮廓鲜明。逐渐蔓延至足跟、足跖,皮损以水疱、糜烂、脱屑、角化为特征。患处浸渍湿烂或起粟粒大小水疱,伴有瘙痒。足癣一般起病慢,易反复,入夏加剧,冬日角化过度的表皮,易发生皲裂。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市售有各种癣药水、癣药膏,应根据症状,分别使用。如脱屑时可以用药水;皮肤干燥,且皲裂时,用癣药膏;如果皮肤红肿、糜烂,且伴有继发感染化脓时,就不能用癣药水、癣药膏,应该先用市售高锰酸钾液(14000)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浸好后擦干,涂一些氰化锌油或3%硼酸水湿敷。待红肿、糜烂痊愈时,再选用治癣的药物。

    2.阿司匹林,研细面,擦患处,对脚气流水者效果明显。

    3.水杨酸10克加入75%酒精50毫升,待水杨酸完全溶解后即可使用。每天涂抹患处。适用于水泡糜烂型手足癣,用前先将手足洗净,将水泡剪破,擦干再用药,需注意的是刺激性较强,疼痛较甚,但疗效确切。

(二)中药

1.川椒(去子)25克,紫皮大蒜100克,先将川椒研粉,再与大蒜混合捣成药泥装瓶备用。用温水洗净手、足,擦干患处,涂一薄层药泥,用棉球反复揉搓,使药物渗入皮肤。每天1~2次。10天1个疗程。

2.生百部50克、鸦胆子10克,两药泡于白酒、陈醋各250克中,泡10日后用。每日外擦2次,7天1个疗程。治手癣。

3.鱼腥草、葱各半,捣成1丸,两手频搓,治手癣。

4.米醋500~1000毫升,炖热,浸泡患手,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连浸7天。

5.白果树叶,煎汤泡洗。

6.鲜桃树嫩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晚1次。治脚癣。

7.冬瓜皮(干者为佳)50克熬汤,趁热先熏后洗,每日1次,治脚气。

8.大麦芒,点燃,用其烟熏手掌,7天内手不得沾水即愈。治鹅掌风。

9.用塑料袋装醋,将手泡在醋中一夜,数次可愈。用治鹅掌风,灰指甲。

10.松针加水100克,煎煮20分钟,药水待温后,将手浸入液内15~20分钟,每天2次。直到痊愈。一般2~3天后就能止痒好转。治鹅掌风。

11.乌贼骨(墨鱼骨)研末备用。洗脚后撒于患处。治脚趾缝湿烂。

12.鲜仙人掌适量,洗净捣烂,用干净的白布绞取汁液,用棉球蘸汁涂患处。每日2~3次,一般用药5~7天痊愈。

13.茄子的秧根,和食盐煮的水洗脚,治脚癣。

14.鸦胆子仁15克(打碎),生百部60克(切碎),60度白酒(可用60%的酒精代替)、食醋各500毫升,此为治疗双手或双脚的量,将药、酒、醋装入广口瓶内,密封,在15~30°C室温下浸泡7~10天备用,每日振摇一次,使用时先去除液面油滴,以防鸦胆子油引起接触性皮炎,将手插入瓶中,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足癣患者可将药液装入双层塑料袋内,患足放入药液后用线扎住上口,浸泡时间同手癣。约12天治愈。

15.藿香正气水(市售),先把患足于温水中浸泡洗净,擦干后将藿香正气水涂于趾间患处,早、中、晚各1次,5天为1个疗程,治疗中勿穿胶鞋和尼龙袜,以保持足部通风干燥。治足癣。

16.辣蓼全草(鲜)100克,切碎,加水150毫升,煎30~4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每天涂患部2次。一般用药4次左右,重症15次左右即可痊愈。

17.羊蹄根(土大黄)300克,75%酒精600克,将羊蹄根研碎置酒精内,浸泡七昼夜。过滤去渣备用,用棉棒或毛刷蘸药水涂于患处。治手足癣、甲癣、体癣等。

18.白凤仙花(指甲花)60克,或皂角60克,花椒60克,各药或单独或组合使用皆可,加入陈醋500克浸泡3天,外用涂抹、浸泡患处。适用于干燥型手足癣。

19.五倍子、明矾、枯矾、大黄、黄连、黄芩、黄柏、乌贼骨、苍耳子、桂圆核、陈高粱米、公丁香、白桃花焙干、炒枳壳,以上各味研细末,即可相互组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用时将手足洗净,将药末撒于患处即可。可收湿止痒,治糜烂型手足癣。

20.杨树叶、黄精、冬瓜皮、五倍子、明矾、枯矾、大黄、黄连、黄芩、黄柏、乌贼骨、苍耳子、炒枳壳、防风、荆芥、土茯苓、白鲜皮、土槿皮、茵陈蒿、桃树叶、柳树叶、槐树叶、丝瓜叶、桐油树叶、鲜蒲公英、鲜菊花全草、芝麻叶、麦秆、白果树叶、地丁、糯稻根、凤仙花全草、无花果叶、韭菜、苍术、鲜枣树叶,以上各味或单独使用,或互相组合使用,煎汤浸泡患处,皆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手足癣、体癣。

21.青核桃衣(即外皮),用酒精浸泡7天,外涂患处。

22.豆腐250克,樟脑粉30克,共捣烂,涂抹患处。每天2次。

  

二、其 他

    海带丝120克,白肥猪肉100克,白水煮熟,不放任何调料,连汤及海带、白肉同食。治鹅掌风。

【防护】选穿通风、透气、宽松、吸湿性好的鞋袜。尤其是在治疗期间。经常换洗鞋袜,保持手足清洁、通风、干燥。注意尽量不使用公共场所提供的毛巾、拖鞋等物品,或选用一次性用品。一旦发现手足癣要尽快、尽早并且彻底、规范治疗,最忌断断续续,不规范的药物治疗。

 

甲癣和甲真菌病(灰指甲 )

病 因:甲癣是由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甲部疾病,而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非皮癣菌及酵母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两者因治疗方法相同,且临床表现都在甲部,都会引起指甲的变色,并多以黑灰色为主,故常常被混为一谈,民间称为灰指甲。甲癣患者多伴有其他皮肤真菌病,大约有30%的皮肤真菌病患者同时患有甲癣,20%的指甲病变是由真菌所引起。

症 状:指(跖)甲变厚、变脆、变成黑灰色或变棕褐色。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不适症状,主要是影响手足指甲的美观。

治 疗:甲癣为皮肤病中最顽固最难治的一种,临床治愈后多又可复发。口服中西药制剂疗效都不十分理想,疗程长,或毒副作用大,或价格昂贵,因此目前尚无特效的疗法,治疗仍以中西医外治为主,但必须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外用药前,先要用热水浸泡手足,将病甲泡软,再将病甲削锉变薄,然后外敷药物。

 

一、内 治

1.特比奈芬,每天250毫克,连服6~12周。

2.伊曲康唑,每天400毫克,连服7天,21天为1

个疗程,连续用3~4个疗程以上。

3.氟康唑150毫克,每周服用12次,连续服用4个月以上。以上各药一般可治愈80%以上。必须注意的是:以上各药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防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

 

二、外 治

1.30%冰醋酸,外涂,或10%冰醋酸泡病甲,每天1次,持续6~12个月以上。

2.鲜胡荽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甲,长期使用直至病甲愈。

3.凤仙花全草,20克,生半夏、土大黄各10克,共捣烂外用。

4.苦楝子适量,去皮加水泡软捣烂,用凡士林调匀成膏,外用。

5.白凤仙花(也可用其全草)、鲜羊蹄根各半,捣烂后包敷患甲,每日1~2次,要坚持数月至数年。

6.鲜白凤仙花全草适量,捣烂,加入白凡末适量外用,或加入好醋浸泡。每天1~2次。

7.桃叶适量,捣烂外用。

8.白醋或陈醋单独浸泡病甲。或加入大蒜100克,浸泡半天后,再用来浸泡病甲。

9.五倍子30克研细末,桐油150克共炒黄,外用每天2次。

10.酢酱草、墨旱莲各50克,煅明矾6克,共捣烂外用。

 

手足皲裂

病 因:手足皲裂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手足皮肤干燥和裂开的疾病。常见病因如寒冷季节在户外劳动,或经常接触溶解脂肪或吸水性物质,或经常使用碱性肥皂等使皮肤干燥、变厚,失去弹性与韧性,尤其在 冬季皮脂液分泌减少,遇有机械性摩擦或牵拉,就容易发生本病。

症 状:本病是一种冬季常见病。好发于手掌、指尖、指屈面及足跟、足外缘等处。初起皮肤干燥、角化增厚、皮纹明显,沿皮纹出现裂口,严重者裂口可深达皮下,可有出血,自觉疼痛。

治 疗

 (一)西药

   睡前热水泡洗患处后,外用20%尿素软膏,严重者可用刀片削薄过厚的角层,然后再涂药膏。

 (二)中药

1.生虾肉捣烂,适量外敷患处。

2.猪胰子油适量,煮熟捣烂成泥,搓成大丸,每日洗手后用丸擦手

3.黄豆、凡士林油(12的量)。黄豆研细过筛,与2倍的凡士林混匀装瓶备用。用时先洗净患处,然后敷上此药(填平裂口),外用纱布包扎。每隔3天换药1次。大多数用2~4次即愈。

4.煎沸猪油30克,蜂蜜70克。待猪油冷却后,与蜂蜜调匀,装瓶备用。先用热水浸泡患处10~30分钟,使角质软化,然后敷上药膏。每天2次。临睡前必须治疗1次。

5.头发炙灰,研细,加蜡烛油或柏树油调成糊状。患处热水洗净,外敷,用布包好,每天1次。

6.大风子捣泥,涂之。

7.初夏,取龙胆草榨汁,涂皮肤龟裂处,则可免冬季皮肤龟裂之苦。

8.白及19克,研极细末过筛,凡士林加至100克,调匀配成软膏,每日3次外搽。

9.烂香蕉1个或香蕉皮内面,每晚洗净手足后,挤出少许香蕉肉或用香蕉皮内面涂于患处。

10.取杏树树干裂缝中流出的杏树胶适量,晒干,研摊于干净布上贴敷患处,固定扎好后,在火上烤一烤,以增加黏性,促进愈合。

11.川楝子100克,水煎约半小时,取出去皮,核捣烂,加入适量凡士林调和成膏,涂于患处,每天1~2次。

【防护】冬季洗手、足,最好少用或不用脱脂性强的碱性洗涤剂,可用市售的洗手液洗手,每次洗手、足之后,或因工作手、足沾过水后,都要及时擦干,并注意及时涂抹护肤霜。

 

鸡  眼

病 因:本病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使皮肤角质层变厚所致。足畸形、穿鞋不适、长期步行等常为诱发因素。中医又称肉刺

症 状:鸡眼多发于经常受压和摩擦的部位,如足底及趾缘等处。损害为蚕豆大或豌豆大,淡黄色或黄色锥状角质增生体,质地坚硬,其基底稍高出皮面,尖端向内压迫真皮乳头层,从而产生明显疼痛。一般有数个,也可见对称发生。

治 疗:

1.鸡眼膏(市售成药)外贴患处。

2.鲜半夏适量,捣烂贴患处,外用胶布粘住,3~5日换药1次,注意保护患处周围健康皮肤。

3.大蒜头1个,葱白10厘米,花椒3~5粒,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取适量药泥敷于鸡眼上,用卫生纸搓一细条围绕药泥,把药泥集中于病变部位。用纱布包扎,密封,勿使漏气。2小时后除去胶布及药泥,3日后鸡眼开始变黑,逐渐脱落,最多半个月即完全脱落。最多2次即愈。

4.乌梅30克,醋250毫升,将乌梅研细后置酒中浸泡7~10天,用浸液摩擦患处,每日2~3次,7天左右可使鸡眼脱落。

5.蓖麻子适量,先以温水浸泡患处,使鸡眼角质层软化,用小刀剥去外层,然后用铁丝将蓖麻子串起置火上烧,待烧去外壳出油时,趁热直接按在鸡眼上,一般2~3次即愈。

6.取乌梅捣烂为泥,用盐水调匀,敷于患处,每日换1次,数日可愈,也治小粉瘤。

7.黄豆芽250克,淡煮当菜佐餐,连吃5天,在此期间,不吃其他食物及油料,能除疣赘,治鸡眼。

8.荸荠1枚,葱头1个,两者去皮,捣烂如泥,敷于鸡眼处,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晚睡前洗脚后更换1次。

9.荸荠1个,荞面3克共捣如糨糊敷鸡眼上。

10.取鲜大葱,将葱叶头割断,双手挤其液,然后缓慢涂擦数次可愈。

11.生芋艿(芋头)洗净、切片,摩擦患处,1日3次,每次擦10分钟,注意勿擦健康皮肤。

12.未成熟的无花果,捣烂敷于患处,1日换药2次。数日见效。

13.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患处,或用鸦胆子油局部涂敷,能使鸡眼、寻常疣脱落。

14.五倍子15克,炒黄研细末,醋酸调匀涂贴患处,胶布固定,每天1次。

15.活潮虫(鼠妇)1~5个,先用温水浸泡患足,然后将鸡眼粗皮修剪掉,将潮虫捏挤在鸡眼上,每天1次,或隔日1次至愈。

16.凤仙花适量,搽患处,每次先把患处浸泡,将鸡眼修剪的稍有出血,则效果最好。

17.好茉莉花茶适量,嚼成糊状,敷于鸡眼上,胶布固定,5天换1次,连用3~5次。

18.清凉油,涂于患处,每天1次,连涂至鸡眼脱落。

19.松节油适量,涂于患处,每天2次至鸡眼脱落。

【防护】平素要穿宽松舒适的鞋,鞋不可太挤脚,并注意内垫柔软的鞋垫。

 

带状疱疹

病 因:本病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同时累及神经和皮肤的常见皮肤病。中医称缠腰火丹,无传染  性,一般不会复发。

症 状:皮疹突然发生或先有痛感。皮疹为簇集成群的大小水疱,表面发亮,形似珍珠,基底发红,排列成带片状,各群之间皮肤正常,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灼热感。多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的部位。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约1~2周,少数神经痛可持续1~2月或几年。疱疹也可发生在黏膜上,如结膜、角膜、鼻腔或口腔黏膜上。如果角膜受到损害,可有变盲的危险应特别注意,应及时治疗和加强护理。

治 疗

一、内 治

    1.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4~5克。

    2.大青叶或板蓝根50克,煎水代茶。

 

二、外 治

1.特效蛇丹膏:黄连30克,七叶一枝花50克,明雄黄50克,琥珀90克,明矾90克,蜈蚣20克。先将蜈蚣放焙烤箱内烤黄,然后取上药研为细粉,经100目筛选过,混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用麻油调成糊状,将药糊涂在纱布上敷贴患处,1日1次,一般连用3~6天。

2.青蒿草500克,煎水,待药汤温度降至皮肤能耐受时,用药汤反复淋洗患处,1日1次,一般5~7次。

3.空心菜去叶取茎,在新瓦上焙焦后,研末,用菜子油调成膏,先用浓茶水洗净患处,然后涂抹此油膏,每日3次。

4.鲜番薯叶适量洗净,切碎,同研细的冰片共捣烂,敷于患处。

5.老茶树叶晒干,研细,以浓茶汁调涂1日2~3次。

6.鲜韭菜根30克,活蚯蚓20克,将上药捣烂,加少量香油和匀置瓶内放阴凉处备用。或用鲜韭菜根或全株捣烂外用涂患处,每日2次,外用纱布固定。本方简单易行,疗程短,见效快。

7.柚子叶适量,晒干烧灰为末,用茶油调敷患处。

8.菊花叶,捣汁,调白酒抹患处。

9.柿子汁,抹于患处,干时再抹,1日3~4次。

10.马齿苋,捣烂外敷或捣汁抹患处。

11.蚯蚓2条洗净放入白糖中,取出浸液备用,用药液涂患处。12.陈石灰研面,麻油调涂疮面。

13.豆腐渣烧枯研末,麻油调涂疮面。

14.蓖麻子20克,捣烂以鸡蛋清调涂患处。

15.侧柏叶适量,捣烂加入鸡蛋清适量,调匀成糊,外敷患处,纱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痊愈。

16.炉甘石粉40克,青黛5克,蒸馏水(或白开水)100克,调匀,外敷。每天换药1次。

17.茶叶适量放入开水中煮沸片刻,取出,待茶叶晒晾后外敷。

18.鲜芦荟(要生长3年以上者),剪去叶缘及外层皮,捣烂加入鸡蛋清,外用,每天5~6次。

19.蜈蚣3条,在瓦上焙干,加鸡蛋清调匀外敷。

20.白矾、雄黄各30克,鸡蛋清或好醋调匀外敷。

21.雄黄或大黄研细末,用香油调匀外敷,或二味各等份,香油调匀外敷。

22.用好醋调化六神丸或紫金锭,外敷。

23.大蒜蘸雄黄粉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24.鲜大蓟、鲜鱼腥草适量,或单独使用或合用,捣烂外敷。

25.绿豆研细末,鸡蛋清调匀外敷。

26.将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后,灸灼疱疹顶端,见疱疹尖顶部结痂即止,灸1次即可。

 

银屑病

病 因:银屑病又名牛皮癣,为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非传染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无确切定论。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神经精神因素及免疫异常等有关。

症 状:皮疹多发于四肢伸侧,尤以肘、膝关节伸面多发,其次为躯干部及头皮等处。皮疹为淡红色或表面带银白色,基底呈红色的丘疹或斑块。边界清楚,表面覆盖有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剥去鳞屑,可见到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及点状出血。皮疹形态有点滴状、钱币状、环状、地图状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痛痒。病程经过缓慢,易反复发作,多冬 重夏轻。

治 疗

(一)西药

    5%硫黄软膏、6%柳酸、3%~5%水杨酸白降汞软膏、5%氟尿嘧啶软膏、0.1%争光霉素软膏、银屑病软膏、维A酸软膏等,可任选其中一种。

 (二)中药

1.野芹菜适量,取其茎、叶揉搓成团在皮损处反复揉搓,使药汁完全湿染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视皮损情况可反复使用。

2.鲜荸荠10枚,陈醋75克,荸荠去皮、切片浸醋中,放锅内,文火煎十几分钟,待醋干后,将荸荠捣成糊状备用。需用时,将糊少许涂患处,用纱布摩擦,当局部发红,再敷药糊少许患处,再绷扎好,每天1次,至愈为止。

3.鲜鸡蛋10个,陈醋适量,将鸡蛋用醋浸泡7天,取出,去蛋壳,将蛋黄、蛋清调匀于瓶内。同时以棉球蘸涂患处,每天涂抹数次,每次2分钟。也可用治神经性皮炎。

4.韭菜、大蒜各50克,将韭菜与去皮大蒜共捣如泥状,放火上烘热,用力涂擦患处,每日1~2次,连续数日。

5.牛蹄甲30克烧存性,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抹患处,溃烂者效更好。每日1次,约半月余可愈。

6.鲜石榴皮、明矾末各适量。用手将石榴皮液挤出,蘸明矾末涂擦患处,每日数次。也用治皮肤癣。

7.牛虻30只,浸入75%酒精中7天7夜,用药水涂患处。

8.杨树叶适量,水煮浓缩成30%软膏,涂患处。

9.石榴皮(炒成炭,研末)1份,加芝麻油3份,调成稀糊状,均匀涂患处。每日2次,连续使用。

10.南星6克,生半夏12克,浸酒500克,7日后,外用擦患处,连擦数次,可根除癣症。

11.胶布剪成略大于患处的小块,贴上,不要揭掉,任其自落,初贴三五天后发痒,一般二三星期即治好,不留痕迹,适用于各种顽癣。

12.土茯苓、槐花各30克,水煎代茶,或水煎去渣后,放入粳米适量煮粥食用。

13.鲜山楂叶、或鲜山楂、鲜艾叶,或白露前摘取的青核桃的青色外皮,涂擦患处,或捣烂外敷患处,每天数次。

14.鲜韭菜汁,加入少许冰片调匀,每天2次。

15.活蜈蚣5条,生菜油200克,浸泡15天,涂抹患处,每天2~3次。

16.鸡蛋1个,将钝头端打孔,去蛋清,留蛋黄,装入硫黄、花椒各10克,混匀,文火焙干,连同蛋壳研细末,用香油调匀,外涂患处,每天2次。

17.斑蝥5个,海桐皮15克,用白酒250克泡3天,以此酒涂擦患处。

18.斑蝥3克,生半夏、紫荆皮各10克,其研细末,加白酒浸透,涂抹患处。

【防护】平素洗浴注意事项同皮肤瘙痒症。平素饮食禁忌,同神经性皮炎

 

白癜风

病 因:本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与患者具有遗传素质有关。在多种内、外因素的激发下,导致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黑色素细胞破坏,或黑色素生成过程障碍,终致泛发性或局限性色素脱失。

症 状: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脱色斑,边缘清楚,周边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皮色较深,患处毛发可变白。临床一般分为局限型、散发型、泛发型、节段型与颜面型,后三型的治疗更为困难。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长期内服烟酸片及复合维生素B。

 (二)中药

1.白蒺藜250克,何首乌、旱莲草各120克,丹参、制附子各60克,甘草30克,先研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6克,每天饭后服用,小儿减半。服完为1个疗程,间隔3~5天后可继续下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羊、鹅、鸭肉等发物。

2.白蒺藜15克,补骨脂15克,煎服每日1次。

3.当归、红花各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4.枸杞、何首乌各12~15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5.紫草、荷叶各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6.白蒺藜去刺,研细末,每次服6~9克,每天2~3次。

 

二、外 治

)西药

    1.可选用市售的各种外用药品。

    2.白斑露:丙酸氯培他素0.05克,二甲基亚矾10毫升,乌梅浸出液加至100毫升(乌梅30克,75%酒精100毫升),外搽每日2次,连续用2个月为1个疗程。

(二)中药

1.马齿苋20克(鲜品加倍),红糖10克,醋70毫升,混合后煮沸,过滤,装有色瓶内备用。或用新鲜马齿苋洗净、切碎,用纱布包好,拧出汁液,瓶装备用(每100毫升加醋酸2克,使 p H值保持在5.1,可久贮备用),两个方子可任选一种。若能用马齿苋当菜吃,疗效会提高。治疗期间应配合日晒,局部涂药是治疗静止期白斑的主要方法,尤适用于小面积白斑。

2.补骨脂300克,75%酒精600克,将补骨脂研碎置酒精内,浸泡7天,过滤去渣备用。用棉球蘸药涂于患处,并摩擦5~15分钟。

3.硫黄9克,密陀僧9克,共研细末,以茄蒂蘸药末在患处反复搽之,直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日1次。

4.生姜50克,加白酒调后外搽,每日1次。

5.鲜芝麻花适量,或鲜白果树叶,或鲜生地黄,或青嫩核桃,抹擦患处,每天5~10次,最好将患处擦红。或各药捣烂外敷,用前将患处用梅花针打至有筛状出血点,再外敷药为佳

6.鲜黄瓜、硼砂各适量,将黄瓜捣碎取汁,再将硼砂研细末调和一起,1日3次擦患处。

7.热鳗鱼油搽患处,1日2次,每次3分钟。

8.密陀僧30克,雄黄3克共研细面,用生姜蘸药面,每日数次外搽。

9.牛胎盘1具洗净,用瓦焙干存性,研为细末,黄酒送服,分3次服完。

10.无花果叶洗净,切细,用烧酒浸泡7天以酒涂擦患处,1日3次。

11.荞麦面、芥末面各等份,用凉水调匀,搽患处。每天1~2次。

12.铁锈研细末,或加入等量的硫黄末,水调外搽。

【防护】用药期间减少维生素C的摄入量(维生素C有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如:不吃柑橘类、番茄等含维生素C高的果蔬食物,不服用维生素C药品,以提高治愈率。

 

 斑  秃

病 因:俗称鬼剃头。本病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起重要作用,常于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后发生,此外内分  泌障碍、急性感染性疾病亦可为本病的诱因。

症 状:头部突发局限性斑状脱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边界明显,局部毛发脱净而无炎症,无自觉症状,常于无意中发现。个别严重者可发展至全秃。甚者眉毛、腋毛、阴毛亦会全脱落。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大多能自愈。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内服胱氨酸50毫克,每日3次。

  (二)中药

    1.茯苓适量烘干,研细末,每天2次,白开水冲服。

2.何首乌20克,川芎5克,核桃30克,烘干研细末,加水略煎,或用滚开水冲泡代茶。

3.鸡内金焙干,研细末,每次服用1~2克,每天3次。饭前白开水送下。

4.补骨脂、熟地、黄精各10克,碾压后加水略煎可用滚开水冲泡服用。

 

二、外 治

1.局部外搽生姜或大蒜,每日3~4次,20日为1个疗程。

2.章光101毛发再生精,每日涂擦患处2~3次,15日为1个疗程,连用4~6个疗程。

3.红花60克,干姜90克,当归100克,赤芍100克,生地黄100克,侧柏叶100克。将上药切碎放入75%酒精300毫升,密封浸泡10天后外用,每日搽患处3~4次,有效病例一般在15~30天可开始生长毛发。

4.尖小辣椒10克,老白干酒50克,将尖辣椒切碎,用酒浸泡10天,用此酒涂擦脱秃部位,每日数次。

5.柚子核25克,用开水浸泡约一昼夜,用核及核液涂拭患处,每日2~3次。

6.生姜、米醋,先用醋洗局部,然后用鲜姜搽秃发处。

7.毛发1把烧存性,香油调擦患处。

8.20%硫黄软膏100克,生半夏(极细粉末)15克,松节油适量,上药混合调匀,成糊状,贮存备用。用时涂于患处,每日2次,一般搽药1个星期左右,头发陆续长出。

9.鲜侧柏叶(部分种子及带叶的枝)浸于60%酒精中,浸泡7天后滤取药液使用。擦毛发脱落处,每日3次,一般20~30天,有新发开始生长。

10.鲜侧柏叶30克,干红辣椒10克,75%酒精100毫升,将药研碎放入酒精中浸泡1周后备用,用棉球蘸药液少许,在脱发处擦拭,每日3~4次,局部皮肤有破损者不能用。

11.补骨脂、旱莲草各25克,放入95%酒精200克,浸泡1周后涂搽患处。每天3次。

12.鲜枣树枝条10根,捆在一起,把一头点燃,在另一头接收油汁,装瓶备用。用时洗净擦干患处,再用生姜涂擦患处至发红,然后涂抹上枣树枝液。每天2~4次至愈。

  

三、其 他

    局部采用梅花针弹刺治疗,隔日1次,连续7次,休息1~2周后,再连续7次。

 【防护】注意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疥  疮

病 因: 疥疮是一种由疥虫(疥螨)感染人体皮肤,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可通过接触病人或使用病人用过的衣、被等物而被传染,传染性强,蔓延迅速。

症 状:剧烈瘙痒,尤以夜间为甚。好发于指缝、腕屈面、肘窝、腋前缘、下腹、外阴及股内侧。若抓破后,可有流液,并发感染后有脓液流出。

治 疗

一、内 治

    1.枣树皮一大把,红糖30克,水煎服。

    2.红枣、猪油各适量,白糖少许。先将猪油烧热下大枣,再加少量水煮熟,后加白糖调食。用治疥疮刺痒。

 

二、外 治

    1.用(小儿用5%~10%,成人用15%~25%)硫黄软膏(药店有售)涂抹全身。先用热水及肥皂洗澡,然后用硫黄软膏自颈下到足底涂擦全身,每日早晚各1次,用药期间不换衣不洗澡,第4天再洗澡换衣,原来的衣被要煮沸日晒,两周后如仍痒或发现疥虫者,应按上法继续治疗。

2.浮萍500克,水煎后趁热擦洗患处,适于抓破不流水而出血者。

3.土烟草50克(取新鲜叶上有毛者佳)。捣烂,泡开水洗浴。

4.莴苣笋叶适量,煎汤洗浴。

5.丝瓜叶捣汁,搽患处。

6.桉树叶适量,煎水洗。又方加苦楝叶,煎热水洗。

7.艾叶适量煎水,趁热洗澡。

8.食盐泡水洗患处。

9.百部草30克,放入500克白酒中浸泡,用药酒每晚搽身上。

10.苦参、荆芥、百部、硫黄、黄柏各30克,冰片5克。先将前4味加水3000毫升,煎煮3次,三次的药汤放入浴盆内,放入冰片洗澡,浸泡30分钟以上。每天1次,此洗澡水可连用3~4天,每次浴后最好再涂抹硫磺软膏则效果更好。

11.硫黄适量,碾压成极细末,用香油调和,或用凡士林调和也可,每天涂抹全身。涂药期间暂不洗浴。

【防护】病人应隔离治疗,以免扩散传播。病人所用的衣服、被褥等,要煮沸消毒,或加杀虫剂进行消毒。疥疮患者本人,应尽早进行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