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十三卷 吐纳

[日期:2013-01-28] 来源:  作者:倪泰一 [字体: ]

吐纳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它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来领悟人体与自然,深含着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蕴。

毫无疑问,吐纳术对祛除疾病、增益智慧、开发潜能、提高道德和延长寿命具有独特的神奇功效。它几千年来长盛不衰的事实,就是这一功效的最雄辩的证明。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环境中,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人体内环境失调所致的身心疾病,正在与日俱增。对于这类疾病,合成药物的治疗效果目前难以提高,更有副作用的诱导。吐纳术则不但可以防治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更对稳定神形、调节机体内在机能、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健康有其独到的功效。这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吐纳术因此成为人们预防治疗的好方法。

本卷所选的内容,涉及儒、释、道、医各家学说,既有吐纳术的精深理论,又有具体的操作内容,将人们心目中的玄学作了一些深入浅出的白话阐释,让这一神秘的古老科学成为大众的切实可行的功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吐纳导引运用吹、嘘等不同的方法来调整呼吸,吐出体内旧浊的气,纳入新鲜的气;像熊一样伸长脖子,像鸟一样伸展肢体;做这些功夫,是为了延年益寿。这是注重导引的人,养生的人,像彭祖那样高寿的人所喜好的。

〔战国〕庄周:《庄子·刻意》

调息服气为养生之根源,导引则是调畅气机的主要方法,人们可以通过养气来保神,气清则神爽;通过活动身体来治病,身体活动了病也就会痊愈。如若能遵从元精、元气、元神的养生法规,则可避免三尸九虫的侵害。在内探究脑神的玄妙,在外契合自然界的规律,那么天命人命的阴阳运用,都在掌握之中,岂只是可保高寿,就是达到道的最高境界,也是从此开始的。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9《延年却病笺上》

六气经书上说:天地人生存之道在于气。保气就可以得道,得道就会长生。人外在的神智,在内是精,可以通过保精来让神智清明,神智清明就能延年益寿。精是血脉流动的河流,是守卫骨肉的灵神。精血失去了,骨肉就会枯干,骨肉枯干,人就会死亡。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充实自己的精。从夜半子时,到日中午时的气是生气;从日中之后到夜半子时之前的气是死气。修炼者常常在生气时段平躺仰卧,微微闭目,两手握拳,大拇指在内,其余四指压在大拇指上,微微闭住呼吸,心中数数二百次,再将气从口中吐出。这样一天比一天增加闭气时默念的数,身神就得完足,五脏就得安和。能闭气数二百五十数,眉部华盖就得通明。耳聪目明,全身无病,邪气就不会侵犯身体。凡是吐纳行气,都用鼻吸气,用口吐气,吐纳都应使呼吸匀细深长,这就叫长息。纳气的方法只有一种,而吐气的方法却有六种。纳气的一种方式就是吸;吐气的六种方法分别是吹、呼、唏、呵、嘘、呬,这几种方式都是将气吐出。凡是人的气息都是以一呼一吸的规律进行。如果想用长息吐气的方法,寒冷时可以用吹,温暖时可以用呼。运用吐气的方式来治病:用吹的方式来治风病,用呼的方式来治热症,用唏的方式来治烦症,用呵的方式来使积滞的气下行,用嘘的方式来使积滞的气消散,用呬的方式来消除疲困。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卷下《服气疗病》

六气疗五脏疾病《明医论》说:疾病的发生,乃是因五劳而起。五劳过度,心肾两脏便会受到损害。心肾受了邪,其他脏腑就都会生病。五劳:一是志劳,二是思劳,三是心劳,四是忧劳,五是疲劳。五劳之后,又会生成六极:一是气极,二是血极,三是筋极,四是骨极,五是精极,六是髓极。六极就会形成七伤,所以会变为七痛。心脏有病的人,体内有寒热,吹呼二种吐气法可以带出去;肺脏有病的人,胸背胀满,嘘气可以祛除;脾脏有病的人,体表游风习习,身体痒、痛、闷,唏气可以祛除;有肝脏病的人,眼疼,忧愁不乐,呵气可以祛除。以上十二种调气的方法,仍然像平常一样,以鼻吸气,再以口吐出,但应当使吹、呼、嘘、呵、唏、呬逐字吐气有声。如果得病的人依照这种方法调治,必须恭敬用心地施行,没有治不好的病,这是治病养生的重要方法。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卷下《服气疗病》

六字诀呬字:呬主肺,肺与五脏相连,风邪侵入体内就会鼻塞。肺有病,则做“呬”气吐纳法予以治疗。

呵字:呵主心,心与舌和五脏相连,心火过热,则口舌干。心有病,则做“呵”气吐纳法来治疗。

呼字:呼主脾,脾在七窍与唇相连。论云:“脾土温则唇焦干。”脾有病,则做“呼”气吐纳法来治疗。

嘘字:嘘主肝,肝在七窍与双目相连。论云:“肝木盛则双目会变得赤红。”肝有病,则做“嘘”气吐纳法来治疗。

吹字:吹主肾,肾在外与七窍的耳相连。论云:“肾水虚则会耳聋。”肾有病,则做“吹”气吐纳法来治疗。

唏字:唏主三焦。三焦有病,则做“唏”气吐纳法来治疗。

  《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吐纳六气》

胡六字诀肺脏有病,应当用呕气吐纳出肺脏的气,呕气吐纳能通过呼吸排出肺脏的病邪。所以有怨气填塞胸臆的人,则应长期以呕气吐纳加以排泄,这是自然之理。方法是:用鼻孔匀细地吸气,直到胸腹内充满后,用口以呕气法吐出,不让耳朵听到。

呕的声音,须先调理气息使之平和,然后用呕字吐气治疗法。肺有病,先张大口用力以呕字吐气三十遍,接着微微地细呕三十遍。这样做可以消除肺脏的劳热上气、咳嗽、皮肤疮痒、四肢劳烦、鼻塞、胸背疼痛。依照此法做呕气吐纳法,病愈即止,如果过度反而有损。

心脏有病应当用呵气吐纳法来治疗。呵气是吐出心脏的气,呵气吐纳能使心宁静,使心神平和。心绪昏乱的人,则多采用呵气吐纳法,因为这是吸入天然之气,所以,有心病的人应当用呵气吐纳法来散泻心疾。方法是:用鼻渐渐地长长地吸气,再用口呵出。依上法调和好气息后,不要让耳朵听到声音,然后才呵气。心有病,先用力大呵三十遍,接着细呵十遍。这样做可以消除心脏劳热、一切烦闷等疾病。但如果过度反而有损。

肝脏有病,应当用嘘气吐纳法来治疗。嘘气是吐出肝脏的气,用嘘气吐纳法能够消除疼痛,这些都是运用自然界的规律。用鼻孔匀细地吸气,用口以嘘气法吐出。患有肝病的人大嘘三十遍,细嘘十遍,自然可消除肝部的虚热,也可消除四肢肿热、眼睛昏暗、一切烦热等。多嘘几遍,让嘘出的气绵绵相连,不间断为好。病愈即止,如果过度,反而有损。

脾脏有病,应当用呼气吐纳法来治疗。呼字法吐气是吐出脾脏的气。呼气吐纳法可以消除脾脏的疾病。所以人中发热的人,就用呼字诀来驱除脾脏的病患。方法是:用鼻孔匀细地吸气,用口以呼字诀吐出。脾病先用力大呼三十遍,接着细呼十遍,能消除脾脏一切冷气、肿热、霍乱、宿食不消、偏风痹、脾内结块。多呼几遍,让呼气的气接连不断,疾病治愈即停止,如果过度反而有损。

肾脏有病,应当用吹气吐纳来治疗。吹气是吹出肾脏的气,用吹气吐纳法能抽出肾脏的病邪,所以有积气冲臆的人,应当极力强吹,肾气沉滞,重吹就会逐渐通畅。方法是:鼻孔匀细地吸气,用口吹出。肾病先用力大吹三十遍,接着细吹十遍,能消除肾虚、腰痛、膝冷、腰脚沉重不能久立、阳道衰弱、耳中虫鸣和口中生疮等各种肾脏疾病以及各种烦热。多吹几遍,让吹出的气接连不断,病愈则停止,过度了反而有损。

治疗胆病,用唏气吐纳法。唏气为泻,吸气为补。方法是:用鼻匀细地吸气,用口以唏字诀吐出。能消除胆病并能消除阴脏虚冷、阴汗、盗汗、面无颜色、小肠胀满、脐下冷痛、口干舌涩等症。反复唏气,疾病就能痊愈。

    〔唐〕胡愔:《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六气歌诀

(病愈即止,不可过度,过度即败气。——译注)

 一曰

法最灵应须秘,外属鼻根内关肺。

寒热劳闷及肤疮,以斯吐纳无不济。

二曰呵。

呵属心王主其舌,口中干涩身烦热。

量疾深浅以呵之,焦腑疾病自消灭。

三曰呼。

呼属脾神主其土,烦热气胀腹如鼓。

四肢壅闷气难通,呼而理之复如故。

四曰嘘。

嘘属肝神主其目,赤翳昏昏泪如哭。

都缘肝热气上冲,嘘气理病更神速。

五曰吹。

吹属肾脏主其耳,腰膝冷多阳道痿。

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

六曰唏。

唏属三焦有疾起,三焦所有不和气。

不和之气损三焦,但使唏唏而自理。

〔明〕周履靖:《赤凤髓》卷1

六字诀四季却病歌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唏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春天在吐气时发“嘘”音可以使眼睛明亮,夏天在吐气时发“呵”音可以自然而然地减除心火。秋天在吐气时发“呬”音可以润泽肺腑,冬天吹气可以使肾气旺盛。吹气时发出“唏”音可以解除三焦烦热。在四季吐气时发“呼”音可以加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在用以上方法吐纳时,切忌耳能听到口中发出的声音,这样它的功效可以胜过神丹妙药。

  〔明〕冷谦:《修龄要指》

五运吐纳功五运吐纳功根据五气与五脏相对应的理论,用意识调整呼吸,并配合简单的肢体运动,以加强人体气血的运行。法简效捷,只要持之以恒,定能收到祛病强身养调五脏之效。

第一式:调整气血壮肾腰

1.平身直立,两臂直垂,两眼平视前方。入静,松肌,两手叉腰,呼吸深长细静(图1)。

2.自吸气时开始,腰由右向前轻柔缓慢地转动。当呼气开始时,腰由前中转向左右,至后中时为一息,以一呼一吸、一周转为度。共做1016次。接着以相反方向做1016次(图2),复原。

本式对于长期患腰膝气血不和,僵硬不灵,酸软疼痛者,缓缓练之有奇效。

第二式:展收吐纳补心肺

1.平身直立,两臂直垂,两眼平视前方,意守丹田、心肺。逆呼吸,由鼻吸气时,手心向下,两臂平直,渐渐由下向上抬举过头(图3),由鼻呼气时两臂向两侧分开,渐渐放下靠身(图4)。重复1016次。

2.接着,由鼻吸气开始,手心向下,从两侧渐渐上抬至与肩平,两手转向前方,待口呼气时两臂自前上直下至身侧(图5),重复1016次,复原。

本式对长期患肺心病咳嗽气喘,冠心病心跳心累胸闷气紧者,缓缓练之能收喘平,畅痰,胸舒气爽之效。

第三式:细息柔运活血脉

1.平身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臂垂于身侧。开始用自然呼吸,逐渐减慢,意守丹田。

2.吸气开始时,左腿起步向前迈成箭步。左臂向前举,与肩平,如推磨般由外向内旋转下落,同时右臂向后(图6)。当左臂下落至身侧时,呼气开始,左腿渐直如剑,重心落于右足,右腿渐屈如弓,左腿同时伸直,右臂由后外向前上举至肩平,如推磨般由外向内如旋转而下落(图7),重复1016次。接着换成右腿在前,左脚在后,以相反方向重复1016次,复原。

本式呼吸深细,运动柔和,对腰背、肘、膝关节疼痛强直有特效。

第四式:补气行血强筋骨

1.平身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分开如肩宽。入静松肌,缓慢吸气,开始两臂平直在前,上举过头,两手指交叉,手心翻向上(图8)。

2.吸气时上体向右歪,腰部向左弯;呼气时两臂向左歪,腰部向右弯(图9),重复1016次。

3.接前。上体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先向右弯腰,再向前转至左,恢复直立。重复1016次,然后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即由左向右弯腰旋转,重复1016次(图10),复原。

本式劲柔并用,对于长期全身气血不和,颈、肩、背脊、腰膝及四肢关节强硬不灵者,缓缓练之可收奇效。

第五式:深吸细呼疏肝脾

1.平身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脚跟靠拢,脚尖分开成八字形。入静松肌,意守丹田,用逆呼吸,口微张,细深吸气,吸气时脚跟上抬(图11)。

2.吸满气闭口,将气向肚内吞下。然后憋气,两掌心向上,小鱼际紧贴小腹两侧;待呼气时,两拇指靠肚脐两侧,然后渐渐由鼻呼气,两脚跟渐渐下落着地(图12)。如此重复1016次。

本式是上柔即细深呼吸,下劲即两脚立地,脚掌悬空,并要求逐渐小趾着地,脚掌悬空。慢性肝炎胁肋作痛者,久做可收满意效果。如为20岁青年每日晨起练半小时,1年后身强步健,行走如飞。

本功各式可综合全套,亦可各取所需分式练习,依练功的时间、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当代〕史方奇:《五运吐纳功》

打坐凡是打坐的人,不是说要身体端正,闭上眼睛,这是虚假的打坐。真正打坐的人,需要在一天十二个时辰之中行住坐卧时,都保持心如泰山般静定,没有丝毫动摇之时,堵塞眼耳口鼻这人身四门,不让外界事物侵入体内。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心思妄动,就不叫静坐。能够这样做到的人,虽然身在尘世之中,却已可称得上是神仙了,不必要去远走拜师学道,自己就是圣贤。毕生修行而达到最高境界,就仿佛神仙一般。

 〔金〕王哲:《立教十五论·第七论打坐》

打坐要领人在学习养生法时,要学“打坐”,学“调息”,这都是让自己心静的功夫。只要到了打坐、调息的时候,就不要让心思乱动,如果心思乱动,那么打坐调息都只是在做形式,又哪里能够成功?孟子说:“不要在寿命长短的问题上三心二意念念不忘,只管自己修身养性,以等待其自然结果。”这就是高寿的秘诀。

打坐是养生的一种方法。养生,就是修养自己的性情。打坐的人,收敛住自己的心,不让它向外奔驰。从前达摩面壁九年,眼睛什么也不看,耳朵什么也不听,口里什么也不说,只让自己的心思不外越一步,完全抛下尘俗的纷杂,所以能够修行成功。承光立在雪地里一动也不动,可见他善于学习达摩。

古代修道者教人打坐时说:“垂其帘,塞其兑”,人们在学习打坐时,只说“垂其帘”就是微闭双目,不可使劲地紧闭,“塞其兑”就是闭口不要吐气,只用鼻来呼吸。如此解说又哪里知道“垂其帘”是叫人什么也不要看,“塞其兑”是叫人什么也不要说。从打坐时,到做动功时,到做得很熟练时,即使不再打坐,眼睛也不随便乱看,口也不随便乱说,那么自然习惯与本性相一致,心思也就不乱动了。现在那些学习长生之道的人,到打坐的时候,就闭上眼睛嘴巴,打坐之后,仍然乱看乱说,收不住心。更有一些玩方术的道人,虽静静地打坐给别人做模范,但自己的心却东西南北跑远了,只等于留下一个死尸,兀自坐在这里。人的身体,眼睛对于颜色,耳朵对于声音,嘴巴对于味道,心对于思想,纷纷扰扰,又哪里得到一刻休息的时间!到夜里时又恩爱纠缠,男女交欢,根本忘了自身。古代仙人看见世人被魔念苦苦折磨,所以设法引渡世人教人打坐,通过打坐方可长生。只要这颗心时常保持清静,即使日夜不眠,也相当于打坐。如果心不能清静,也就不能打坐。

我经常学习打坐,返观自己的内心,于是不管子后午前之时辰,只要无事,就静坐片刻,只是心中没有清静凉快的感觉,就又想到别的事,或是解悟经义,或是思索诗文,来把这颗心约束住,才能稍微坐定下来。毕竟受到外界事物的羁绊,不能超然忘我,如此打坐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才稍稍感到心中有一二分凉快,即使不用诗文经义之类来约束此心,也自能将那腾腾火焰收得住。

有一个方士曾经教别人打坐法,坐定之后,眼睛内视观注肚脐,像一团圆规,一霎时圆规中现出景象,像明媚的春光,用鼻缓缓吸之,从舌腭咽下,下到重楼(咽喉。——译注),直入丹田,像一轮红日出于东海,经过尾闾关,循着脊椎直上泥丸,于是自然神清气爽。这个方法是守中之法,做熟了也很有功效。但道无存,相存相是,妄无作为,其作为只是根据存想的景象来出入升降,如梦如幻地引动,那么不只是让其心思乱动,更反而是把心淹死了。

    〔明〕万全:《养生四要》卷2《慎动》

内守三田法人的脏腑、经络、血、气、肌肉,一不谨慎,外邪就会侵入,导致生病。古代的人用  针灸为根本方法,辅以砭石、导引、按摩、酒醴等方法,来使关节活络、气血畅通,以除邪气,邪气除却正气自然恢复,正气恢复疾病自然痊愈。平时尤其重视存想丹田,欲让本身固有的水火得以相济,那么就神旺气足,邪气不敢侵犯。与其等待疾病临身,呻吟求治,不如常常练习片刻功夫,以防后来之苦。

 〔清〕潘伟如:《卫生要求》

守三一法割舍自己的嗜欲,从而培固血气,然后元气得以保存,精、气、神三一固守不被外泄,身体就会强壮,也就能益寿延年。泥丸、绛宫、丹田,是精、气、神三一的真穴所在。若能守好泥丸、绛宫、丹田,那么万邪千毒都无法伤害了。能够终身不断地漱华池(口腔。——译注),食五牙(五牙为五行气,生于五脏中。——译注),就能永远康健。

 《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下

存白气法夜半时拿掉枕头平躺于床上,紧握拳头,放开身体,调和气息,使之匀细深长,则身体的元神就得完足。如果有不足时,就迅速起来烧一炷香,平坐,闭目,握拳于两膝上,心中存想着身体的元神,使两目中有白气,像鸡卵那么大一团,就在眼前。于是能够恢复以前的元神。这样每五天做一次功。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5

服三气法存想有青气、白气、赤气,各如长丝绢般,从东方太阳底下而来,直入口中;如此酌取三气九十遍,到感觉饱了时就停止。坚持十年身中就有三色气。这是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每天早上坚持做,临目施行,看着太阳更好。这个方法简略,而效果明显。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10

守五神,从四正人在屏除外界干扰之后,更须在子、午、卯、酉四正时守好心、肝、脾、肺、肾五脏之神,最不能浮躁乱想淫邪之事,使恶邪猛然抬头,所以孔子说“思无邪”。应当常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使自己看见五脏像悬磬般,五脏的五色很是鲜明,这样坚持练习不可中断。还可在每天早晨刚起来时,面向南方,展开两手放在膝上,用心和眼内视自身之气的流动,上入头顶,下达涌泉。每天早上如此,名叫迎气。常用鼻吸气,口吐气,微微地吐,不能开口,又欲呼出的气少,吸入的气多;每当要饮食时,先吸气入腹,每当饮食时以气为食之主。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7《道林养性》

拘魂制魄法凡是人们常常闭目存思看见自己的身体,极力使存想中自己的身体仿佛在面前面对,使面上常有太阳月亮的光芒,洞照整个身体,使太阳在左边,月亮在右边,离面前九寸远。这样存想后,叩齿三遍,轻念:“元胎上真,双景二元,右抱七魄,左拘三魂,令我神明,与形常存。”念完,又叩齿二十一遍,吞咽津液七遍。这叫做帝君炼形拘魂制魄的方法,能使人精明强壮,益寿延年。如果不诵念祝词,也可只作存想。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10

守玄白法守玄白法,常在早晨随意坐卧,存想泥丸中有黑气,存想心中有白气,存想肚脐中有黄气。这三气生发出来,像云气笼罩身体。又变成火,火又绕身,身体内外彻底畅通。从早晨开始做功,到太阳当顶时收功,服气一百二十遍。完毕后,守玄白法就做完了。这样做能够使人延年益寿,辟除百害。尤其要禁忌六畜肉、五辛之味,应当别居一寝室中静思。尤其要禁忌交媾。

开始时存想发出的气如小豆,渐渐增大,直冲天上,黑白黄三气缠烟绕身,共混一起,忽然在三烟之中生出火来,又合景以炼一身,一身之中,五脏照彻,这也是守玄白法的关键。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10

服日气法清晨,待太阳刚刚升起时,面对太阳,随意坐立,叩齿九遍,闭上眼睛,握紧拳头。存想五色流霞都来灌益我身,下至两足,上至头顶。又使光霞中有紫气,如目瞳,累数十层,与五色齐来,进入口中,乃吞之,而后咽气四十五遍。又吞咽津液九遍,叩齿九遍。

《胎息秘要歌诀》

服月精法待月亮刚刚升起时,面对月亮随意坐立,叩齿十遍,闭上眼睛,握紧拳头。存想月亮里的五色流精都来灌益我身,下至两足,上至头顶,又使光精中有黄气,如目瞳,累数十层,与五色齐来,进入口中,乃吞之,而后咽气五十遍。又吞咽津液十遍,叩齿十遍。

《胎息秘要歌诀》

呼吸是人身的机枢气息是魂与魄的总汇。气息绵延不绝,魂魄也得交合;气息断绝,魂魄就溃散。老子所说的谷神就是指这个道理。平凡人随意呼吸,而修炼的真人的呼吸是定息。随意呼吸,听任气的延续与断绝而或生或死;定息者,掌握气的延续与断绝,使魂强于魄,心脏跳动有力,而气的呼吸匀细。所以老子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绵绵若存的意思是,呼出的气与吸入的气都很匀细,仿佛有呼吸,又仿佛没有呼吸。这样就能够凭此延长寿命,能够凭此超脱于肉体凡身之上。像众人的呼吸那样,齁齁有声,这就是使用得勤,使用得勤则真精元神容易消耗,而不能延长生命;气的断绝与延续不能自己掌握,也不能超脱于生命之上,这就是定息与不定息的区别。

大凡人寿命自然终结的,是气已用尽而呼吸自然断绝。用绳索缢死的,是气未用尽而强制性地使呼吸断绝。病死的,其气虽未用尽,而气的循环通道被破坏,所以其呼吸不能延续而断绝。这就像点燃的蜡烛,蜡烧燃完时火自然熄灭,遇到风猛时也会熄灭,或者蜡虽未用完,也没遇到风吹,却被其他事物咬断折断,那么烛火也会因此而熄灭。所以,呼吸是人身的机枢,人凭借呼吸生存,并因呼吸断绝而死亡。所以说:天下万物都从这个机枢产生,又从这个机枢消亡。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6

生物是因呼吸而有生命,所以常常调息就能够高寿;生物又是随着气的耗尽而死亡,所以任性使气就会导致夭折。想要延年益寿,只通过呼吸去求取;想要永远快乐,只要心情和平就可得到。

 〔清〕朱锡绶:《幽梦续影》

气机顺畅则百病不生人身本是虚无的,是游动的气所组成。气如果顺畅,那么就不会发生种种疾病;如果气息失宜,那么各种各样的病就会竞相发生。善于养生的人,须懂得调气的方法。调气之法能治疗千千万万的病患,运用调气法一百天就能生出眉毛胡须,其他的就用不着说了。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7《调气法》

呼吸深深则能固精人的精气藏在肾中,就像井水下行潜藏在深深的九泉。井水下行后而又能向上,是依靠汲水器上的绳索。精气下行后而又能向上,则是靠呼吸。呼吸的功用就像用来汲水的绳索一样。汲水的绳索长,那么打水的瓶子就能下行到水里而后做上升的功;汲水的绳索短,那么打水的桶还下不到井沿。呼吸深长的,能够让气贯彻脚底涌泉穴,再上贯泥丸,其精常常能够周流全身;呼吸短促的,其气运行到半路就停止了,则其精不能充盈其身,于是发生疾病。庄子说:“真人者,其息深深。”又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以踵,就是呼吸的气要下行到足踵;以喉,就是气的出入只在喉部而已。

人有生命,不过是气所汇聚而成。而气的出与入,在嘘和吸之间。少年壮年时期,吸入的气较长,嘘出的气较短,所以其气一天一天壮盛而身体也发育完备;到了老年,嘘出的气较长,吸入的气较短,所以其气一天天耗散,而身体也趋向灭亡。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上

养气须先调息扇子一扇就有风。可见天地间都是气。孟子说:“塞乎天地之间。”果然是这样。所以人在气中就像鱼在水中,气在养活人而人却不知道,水在养活鱼而鱼也不察觉。养气的人,须从调息起手。禅家说息有四种:凡是鼻息往来有声音的,这叫“风相”,不是息,如果固守“风相”的呼吸法,那么人的气就会失散;虽然没有声音,但是鼻中涩滞的,叫“喘相”,也不是息,如果固守“喘相”的呼吸法,那么人的气就会纠结;没有声音也不滞涩,但气的往来有所迹象的,叫“气相”,也不是息,如果固守“气”的呼吸法,那么人的气就烦劳;所谓“息”,乃是其气不出也不入的意思。朱子《调息铭》说:“在极静的状态下嘘气,就像春天湖里的鱼;在完全不动的状态下吸气,就像冬眠的昆虫。春天的鱼得到天地间清新的气而动,但动作极其细微;寒冷的昆虫含纳天地间清新的气冬眠,它冬眠时没有一点震动。调息的人就应该像这样,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气时周身百骸万窍的气都随着出去了,吸气时周身百骸万窍的气都随着进入了。这样持之以恒地调息,真气就跟着调息而生发,那内丹药物的老嫩浮沉,火候的文武进退,都从真气中去求取。”此论真是高妙详尽啊!

〔明〕袁黄:《祈嗣真诠·养气》

蒋氏调气法天地都是气,人身中也是气。所以呼出的身中的气是浊气,吸入的天地的气是清气。人在气里生活,就像鱼游于水中。如果鱼腹中没有水出入,那么鱼就会死去;如果人腹中没有气出入,也会死去,这是同样的道理。善于养生的人,必须弄懂气对于人的重要关系,其原因就在这里。想要修炼调气之法的人,常得早食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许,正身偃卧,瞑目合眼,握紧双拳,两足之间相距五寸,两臂与躯干的距离也各为五寸。先须闭气,用鼻来吸气,渐渐腹中气满,就闭住气,等到忍受不住时,就从口中细细吐出,注意不能一口吐尽,等气息重新调定后,又如前法一样闭气。这样渐渐熟练后,闭气时间内用丹田呼吸的遍数就渐渐增多,只要能闭气至八十遍丹田呼吸的时间,那么脏腑胸膈之间就会清气满布。达到纯熟的地步后,闭气时鼻中只有很短的寸余长的气息,而所闭的气四布如火,蒸润肺宫,此气一绕动,则身如委蛇,其神状显于外表,它的快感美感有不可言表的状态。这是一气流通则表里上下都得到彻底润泽的缘故。其所闭的气,渐渐就恢复到闭气以前的状态。这种方法做功越多越好,只要能在白天晚上做两次,久而久之就会耳聪目明,真精元神完固,体健身轻,那么百病自然消除。凡是开始调气时的首要任务,是要身体安然,气息平和,不能与意相争。如果身体不能安然气息不能平和,就暂且停止,等待气息平和后才做功。做功很久而没有倦意的,就得到其方法了。闭气时像在降龙伏虎一样,调和精与气,须要让其神理畅达宣通,胸膈之间常宜虚空,不能饱满,如果气有结滞之处,不能顺利地宣流,觉察后,应用吐气法来治疗,如吹、嘘、呵、唏、呬、噫、呼之类,如果不这样做,就像泉水的源头被壅阻,必然引起逆流一样,会发生疮疡中满之类病患。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

调气凡在开始调息时,要先让身体完全安静下来,让气调理平和,不与意相争,如果不能让身体安静不能让气息平和,就暂时停止,平和后才做调息功夫。常常守住自己的气息,不要倦怠。调息功做得少,则其收获也少;做得多,则其收获也大。气到达后,身体就得安和;身体安和了,鼻息就能调理得匀细深长;鼻息调和好了,精气就化生得来;精气既生,就会自然觉得身体发热;身体发热就会频频出汗;汗出之后,暂时不要立即起来,而要继续保持安稳状态。安和的养生之法务必要持之以恒,应当戒除忿怒、忧愁;能够戒除忿怒忧愁则其气就不会散乱;气不散乱,那么正气就得以树立;正气一到,即得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就会常有唾液而鼻息微细深长,于是五脏相安,体气中和。这样的状态下自然百病消除,饮食有滋有味,三丹田之气得到调和,身体轻健而延年益寿。

 《养生纂录·调气篇》

调气法彭祖说:“让心神平和而引导气息的方法,是在紧闭的密室中,安稳温暖的床席上,正身偃卧,枕高二寸半,闭上眼睛,闭气于胃膈中,用一鸿毛放置在鼻上,使鸿毛不动而经过三百遍丹田呼吸的时间。耳里什么也听不见,眼里什么也看不见,心里什么也想不到。能够这样,则寒暑不能侵害,蜂虿不能毒蛰。”

每天早晨晚上,面向南方,展开两手放置在膝上,缓缓地按捺肢节。口中吐出浊气,鼻中引入清气。良久,慢慢地就可以用手左托、右托,上托、下托,前托、后托,鼓怒睁眼,张口,叩齿,摩眼,押头、拔耳轮、挽发、放松腰肢,咳嗽、发阳气而振动等。可以双作也可以单作、反手操作,又引掣足部仰向上振动,数八十九十而后停止。眼睛慢慢地高仰又下视而让心意静定下来,做禅观内视的方法。闭上眼睛存想,想见空中的太和元气像紫云堆成的盖,五色分明,向下进入毛际,渐渐进入头顶,像雨过初晴,像云进入山中透过毛皮钻入肉里的感觉一般,到达骨和脑。渐渐下行进入腹中,四肢五脏都受到雨水般的浸润,像水彻底渗入地里一般,觉得腹中有汩汩之声。这时意念须专注,就会觉得元气到达气海。须臾,气到达涌泉穴,就会觉得身体在振动,两脚蜷曲,使坐床也有拉拉之声,这就叫导气一遍。一遍、二遍,乃至每天三遍、五遍,就会身体悦怿,面容上有光辉,鬓毛润泽,耳目精明,使人饮食有滋有味,气力强健,百病全消。这样坚持做功五年十年,长期进入存想状态而不忘记。

人身本是虚无的,是游动的气所组成。如果气顺畅,那么就不会发生种种疾病,如果呼吸不当,那么各种各样的病就会竞相发生  。善于养生的人,须懂得调理气息的方法。调气之法能治疗千千万万的病,运用调气法一百天就能再生出眉毛胡须来,其他的就用不着说了。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7《调气法》

李真人长生十六字妙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上面这十六个字,仙家称为“十六锭金”,实在是十分简易之妙诀。练此功法,只要有闲便可练习。当官的,不妨碍政事;平民百姓,不影响家务;经商的,不影响生意。一天中,只要意念一到,便可行气。

口中先漱津三五次,用舌搅动上下腭,再用舌抵住上腭,则会满口生津,将津液咽下,汩然有声。随即用鼻吸入一口清气,用意念送到心中,再直送到腹脐下一寸三分处的丹田、元海之中,略微存一存,这就叫一吸。接着下部轻轻用力如忍便之状,用意念将气提起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到后顶玉枕关,透入大脑顶内。将气向上提升时,不要有气向上冒出的感受,称为一呼。一呼一吸,称为一息。当内气上升后,又如前面一样汩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略停一停,又从下部如前次一样轻轻提上,与脐相接,然后上升,这就是所说的“气气归脐,寿与天齐”。凡咽一次气,口中有津液更灵妙,无津液时也须汩然有声咽下。像这样一咽一提,或者三五口,或七九口、或十二、二十四口,要行气就行气,要停止就停止,只要不恣意乱为,不间断,就能日见长进。如有风疾  ,见效更快更明显。

长久练习,可却病延年,改变形体,不生百病,自然会不饥不渴,身体比平常安健。练习一年,决不发感冒、痞积、逆滞不和、痈疽疮疡等病,并可使人耳聪目明,记忆力增强,老病痊愈,可望长寿。如果行房事要泄之时,也能用此法来提呼咽吸,使精液回归于元海,延长性交时间,使精液不遗出来,对身体很有好处。这就是所谓将天地造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天人合一,其妙不可言。

《修真至要》讲:“精根根而运转,气默默而徘徊;神混混而往来,心澄澄而不动。”又说:“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是全真。”这真可谓至理名言。

  〔明〕冷谦:《修龄要旨》

汪氏调息法调理气息的办法,不论什么时候,随随便便坐下,放平伸展身体,完全放松,不要斜靠不要弯曲,解开衣服松缓腰带(腰带不放松,下气就不流通),务必使全身调和适意。口中舌头搅动几遍,微微呵出浊气(不能有声音),鼻中微微吸气,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搅动之后,有津液就咽下它。叩齿几遍,舌抵上腭,让口唇挨着牙齿,两眼微微闭合,睫毛如门帘垂下,使自己进入朦朦胧胧的状态。渐渐调理呼吸,使气息不喘急不粗大。或者数呼出的气,或者数吸入的气,从一数到十,从十数到百,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呼吸的次数上,不使心气散乱。如果到了心与气息能够相依而动,一丝杂念也不生时,就停下不数了。任其自然,坐得越久越好。如果想要起身,须慢慢舒展与放开手脚,不能猛地起身。如能勤勉地实行,可见到静中有种种奇特景象,直到可以明心悟道,不只是保养身体保全生命而已。

调理气息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凡是呼气吸气有声音的,这叫“风相”,如果固守“风相呼吸法”,那么人的气就会溃散;虽然没有声音但是鼻中壅塞的,叫做“喘相”,如果固守“喘相呼吸法”,那么人的气就会纠结;没有声音也不壅塞,但气的往来有所迹象的,叫“气相”,如果固守“气相呼吸法”,那么人的气就会烦劳;没有声音也不壅塞,气的出入绵绵延延,好像在呼吸又好像没有呼吸,神与气相依为一,这是“息相”,到“息相”程度,气息的调和使心也入定了,真气往来于我身之间,自然能够改变先天生就的因素而参神灵之列。让每一次呼吸都回归到我生命的根元之中,这就是生命的根蒂。

    〔清〕汪昂:《勿药元诠》

茅山贤者服内气诀侧卧,右肋着地,微缩两足,头部向南方,面朝东方,两手紧握拳,置于腮边,闭取内气,然后极力开喉咽服内气。这样,接连咽服内气七口,然后吐气一口(如果病时服气,可以一咽一吐,二咽一吐,三咽一吐,直到七咽一吐。——译注)。又调息,使出入的气均匀,照前法咽气,总共咽四十口,然后坐起来炼气。坐时竖膝,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十四遍或二十一遍,气满后就吐出。然后又调息,但不能喘粗气。调息完毕,又闭气十四遍或二十一遍,吐气一遍,使腹内调和后就收功。有的做功后会出汗,头足皆热,这是气疏通全身了,就会饱满三关,百节宣畅。轻松惬意地做这个功夫,十年后就可以达到返老还童的功效。

以前的经书上都教人存想,恐怕太烦劳了,难以实行。服气本是从胎息衍变而来,只要心中没有杂念,自然与生命原始的意义相合。长期服气,自会领悟其中的奥妙。

我游览蒙山时,遇到三茅真君,看上去年龄大约五十以下,精神清朗,与世俗之人大不一样。当我问他时,他说:“我是在贞观以前进入此山的。”不说自己的姓名,自称“老夫”。我就殷勤地向他请教,得他传授此法,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太妙了!太妙了!凡是希望长生不死的人,要使肠中无屎,使五脏精明。所以《黄庭经》说:“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太和精气指阴平阳秘,喻身体在吐纳状态下神形合一、阴平阳秘。黄宁指人身内胃脘之神。——译注)《阴符》说:“积火可以焚五毒。”五毒指五味,人若能完全不染五味,而不受到五毒的侵害,就能够延年益寿,西王母对武帝说:“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离死厄。”这里所说的“益”和“易”,就指能益精易形,平常时能够吝啬、爱惜自己的精液而使之常常满盈,并常作握紧拳头闭气调息的功夫,常常吞咽唾液,那么气就化为血,血就化为精,精就化为液,液就化为骨。持之以恒地实行,精与神就得充盈。实行一年,能改变自己的气,二年可以改变骸,三年可改变血,四年可改变肉,五年可改变筋,六年可改变髓,七年可改变骨,八年可改变头发,九年可改变身体,十年可以得道。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58

服元气法服元气,当用气海。气海,是人孕育的本始部位,在脐下三寸。胎儿在母腹中孕育时只有脐带与母胞相连,脐带中空如管,是传输胎气的,通过脐带渐渐凝结成胞胎。

人想要延年,必须修炼其根本,就像树要繁茂,必须培固树根一样。人如果不懂得从根本上着手而去向外寻求帮助,那连万分之一的成功都难有。气海,与肾相连,属壬癸水,水归于海,所以叫气海。气以水为母,水为阴,阴不能单独生成,必须有阳来相配。心属南方丙丁火,是盛阳之主。知道气海的道理后,用心来守护气海,就使阳火下降,阴水上升。所以化为云雾般的气,蒸薰百骸九窍,无处不至,也能变为津液,像甘雨来滋润草木。这样使全身正气周流,邪气自然退藏。长期服元气,气息转而匀细,意味深长。刚开始时与已经有所成功时的感觉与功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凡是气被壅滞的,身上都有病,其气沉结在内,有的是医药不能治疗的,特别需要精诚练功,排除一切外界干扰,闭气于丹田,两掌重叠,掌心朝天,放置脐下,来察看气动的征象。其征象冲容如喘如触,或鸣或痛,如掣如物,动于掌下,此时须静静等候,同时心神下注,内视气海,使阳气与阴气相济,又能变为津液。这样坚持一阵子后,鼻中已没有呼吸出入,只觉得气海中不时在动,以此气海呼吸来供应全身。

开始运用意念时,须平躺床上,拿去枕头,稍稍鼓起气海,就得到满腹的气,注意不要让气到达心肺,到达心肺就会引起心闷碍塞,心火就不能下照。能下照,就是心在守护气海。如此良久,元气遍身,无处不暖,每到一处关节都难以通过,这时应当稍稍闭气鼓气海,鼓三两通后突然就通过了。通过后,气就能常至腰和踵,庄子说:“息之以踵。”就是指此。以后筋骨常欲动,每动辄有声,气之所至处,再也没有阻塞。能够常常这样做,乃延年益寿之法。如果只是偷用这个方法,而没经过名师传授关键的要诀,就会反受其害。凡想要鼓腹时,不在于吸入空气来鼓,这就是要诀。想要使气通过腰关时,应当侧卧,缩两脚,兼两手握拳,偃腰极鼓,这样不知不觉间就通过了。如果能常这样服元气,不中断,由于用心极熟,外事也就不能干扰。

如果是膈上及头面部位某处有疾病,就运气上攻它;平常时就让气运行到踵和气海中。这样长期用丹田服元气,让丹田之气绵绵邈邈,口鼻的呼吸自然也就没有了。每当服气时间稍久时,就会有满口津液,这时就像吞吃消化食物一样,将津液咽尽,每次运气除疾后,都必须微微调息使气发散。如果不散,以后就会成为疮肿,最终不好。须先用意念在有疾病的部位攻击它,慢慢地用意念把它攻散。疾病痊愈后,就不能再专注意念于此而让气留滞,应遣气通行全身,微微如雾露,这是它的常态。应收聚所有已经散发于全身的气回归到气海中,闭上眼睛时想我之身,睁开眼睛时则存我之神。否则存我之神时先前专注的意念就不再专注,而运行于疾患处的气,就执着于这点上,执着会使气壅滞。服元气应有所感觉,回应时就停止,这叫常觉;有感觉时口中就有味,这叫滞候;专诚静定地体验那种感觉,这叫守;渐渐地津液满口,这叫报;报与应,是一致的。服元气期间,早晨少量饮酒,晚上吃少量面,不能过多。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58

玄素真人服气诀凡服气,先须左右导引,使关节开通,筋脉柔和。然后正身端坐,呼气吸气三遍,使体内没有滞结,凝神静心,忘却我身,使气息平和。良久,慢慢用口吐出旧浊的气,用鼻引入清新的气六七遍。这叫“调气”。

调气完毕后,闭上口鼻,虚含满口的气,接着鼓口十五遍,像吞咽一大口水般将满口之气吞入腹中,一直用心存到气海。良久,再照前法咽  气,只以腹胞为限,也不限遍数。然后让心中虚无让气充满腹部,闭口,用手左右摩腹上,使气流通。接着鼻中细细放出流通之气,不要呼气较粗,恐怕丧失中和。然后正身仰躺,四平,触着床枕,枕的高低与身相平,两手握拳,展手离身四五寸,两脚也相应外离四五寸,然后闭住鼻中的呼吸,即让口鼻呼吸的气都在心的观照下行遍全身,这叫“运气”。

如果有病就用心观照气行遍全身,专注于病处。如果其气急,就由鼻中细细地放出流通之气,口不开,等气息平下后,仍依前法闭气,摇动两趾指及手指以及关节,以汗出为限度,这叫“气通”。

然后缓缓地收身侧卧,蜷曲两脚,先左边着地,呼吸十遍,即转成右边着地,也呼吸十遍。这叫“补损”。

依照此方法服气,经过一个多月后,就可在行立坐卧的任何时候做功,只要觉得腹空,就鼓气吞咽,不限时间与遍数;如果吃饭后,就照吃饭模样虚吃一两口,和水咽下,这叫“洗五脏”。

接着用清水漱口,让心中虚无,让气充满腹部,使脏腑舒展;咽气,使气在五脏不停运行。吞完五味气后,用口吐出浊气,用鼻引入清气,不限多少,然后全部放出。如果下泄一浊气,就练一口和气上。比如在平常吃饭饮茶时,都是外气进入,应当能合口时就合口。口既合上,所进入的外气就从鼻中出去,从鼻中进入的气才是生气;平常应当合口吃饭,不让口中有气进入,口中进入的气是死气;凡是人在说话时,气从口中吐出,须从鼻中吸入,这是平常的呼吸功夫。行住坐卧时,常须摇动脚趾,这叫“常使气得以向下流通”。

如果在调节自身适应季节上不谨慎,忽有外气进入腹中,觉得腹部微痛,可以摩腹一百下,气就下泄。如果气向上行,而又不得出,应抑制使它向下,这叫“理顺”。要禁忌破气物及生冷黏腻等食物,不宜吃引动气息的冷食物。如能依照这个方法不间断实行,九年后修炼成功。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59《大威仪先生玄素真人要用气诀》

内炼三宝诀人有三种最好的药,是神与气、精。保全自己的真精,就能化生为气,而炼气则能化生为神,通过形体来炼神,就可以长生。而形体是神与气的居宅,所以身体安和的人,其精完固;精既完固,则其气充盈;气既充盈,则其神全足;神既全足,则能延年益寿。如果其精亏虚,则其气必衰;其气衰,则其神必游离;神既游离,人乃死矣。所以不死的人,是通过炼精化生成气,通过炼气化生成神,通过炼神而与道合为一体,就能了却一切凡俗之事了。

这道法说得真神妙啊!

“全形”就是炼精。须使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只有心中道之一念真纯,这时入室端坐,凝神定息。良久,以意念引导精气运行,向上冲击上丹田,则心火自然下降,肾水自然上升,往来结于黄庭,伏其真气,炼其阴邪,则冷汗自出。这样运精气五遍,合周天三百六十五之数,则使阳光遍增,炼成纯阳,这样,通过“全形”的方法,消除以前的各种病症,心中没有憎恨没有嫉妒,没有欲望没有淫邪,然后开始炼气合神。

炼气时,冥净心神,调和呼吸使之入定,回复原始的虚寂,绵绵邈邈,让神内守心室,让气入于丹田,脐中呼吸微动,绵绵续续,两手抱脐,丹火须须,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安静入定,渐至物与我皆忘,这就是炼气的方法。行走时不快跑,说话时不厉声,然后开始炼神合道。

炼神时,入室端坐,神与气都入定,不呼气也不吸气,心中完全无物,一个念头也没有,眼睛视而不见,耳朵听而不闻,进入胎息状态,似乎气已停住而又分明在呼吸,心神完全进入丹田中而成胎息。这时身体与心神可以互相照见,互相融合,而心中欣欣然,跃跃然,形体与心神达到至美至妙的境界,乃与道的真髓融合为一。

《清微丹诀·清微隐真合道章》

自周天两足底是涌泉穴,发出水火二气,从两足升入尾闾关,上合于两肾。二肾的气互相贯通,玄牝之气由此出发,黄赤两道向上通过夹脊关,贯透二十四节椎,中通心腹,流入膏肓,在风府会合,向上进入泥宫,由泥丸宫向下经过明堂,散灌五官,向下流入喉咙,又流入本宫。这样日夜循环,周流不息,都是自然而然。

    《碧虚子亲传直指》

小周天先要止息念头,让身心澄净入定,面向东方双足交叠而坐(平坐也可以,但前膝不能低,腰部不能接触物体。——译注)。让呼吸平和,用三昧印(掐无名指,右掌加左掌上。——译注)按于脐下。叩齿三十六遍,以使心神集中,以舌搅齿内外三十六遍。双目随舌的搅动而转动,舌抵上腭,静心数气息三百六十周天,完毕后,待唾液满口,鼓漱津液几遍,闭提谷道,舌头抵住上腭,眼睛闭上向上内视,鼻中吸气,注意不要呼出,从任脉撮过谷道到尾闾关,用意念运送气徐徐上升到夹脊关,渐渐加速。闭着眼睛向上内视,鼻中吸气不要呼气,让气闯过玉枕(颈后骨。——译注),用意念内视法将气往前一忍直转昆仑(头顶),倒转向下流到舌部,和津液送下喉咙,进入心脏,再到下丹田。略微定一定后,再用前面的方法连做三次功,口中的津液分三次咽下,这就是所谓“天河水逆流”。

静坐片刻,用手左右擦丹田一百零八下,连脐抱住。放开手时,用衣被围住脐轮,不让风进入(古话说:养得丹田暖暖热,此是神仙真妙诀。——译注),然后将大指背擦热,拭目十四遍,以去心火;擦摩鼻部三十六遍,以润肺;擦耳十四遍,以补肾;擦面十四遍,以健脾。双手掩耳鸣天鼓,缓缓将手停驻在顶上,即朝天揖。这样做三遍,徐徐呵出浊气四五口。接着吸收清气,双手抱肩,活动筋骨数遍。擦玉枕关二十四下,擦腰眼一百零八下,擦双足心各一百零八下。

    〔清〕汪昂:《勿药元诠》

京黑先生睡功行气法正身仰躺,握紧双拳,两足之间距离四五寸,两臂之间也距离四五寸,拿去枕头,微微呼吸三百六十次,如果脱掉衣服,更能让骨节松弛。开始时数至三十次丹田呼吸,后来自然转向容易,觉得气像云在体中运行,流遍全身,濡润形体,浇灌皮肤,五脏六腑都全被充满,旧病全消。长期坚持这样做,自然健康强壮。

开始调息行气时,先要让自身安安稳稳,让气平和,不要与意念相争。如果气不平和,就停止做功,等气平和后才做。常常坚持不要倦怠,少做功就收获少,多做功就收获大。气所至之处,身体就得安和,身体安和则鼻息自然调和,鼻息调和了,清气就吸入丹田中来;清气到达丹田中就觉得身体发热,身体觉得发热就频频出汗;出汗后不要立即起身,心神就得安定;心神安定,那么自然入道了。

 《神仙食气金柜妙录》

六根不漏以用木座抵住肛门的方法来使身根不漏;以用木夹牢封鼻孔的方法来使鼻根不漏;内含两眼之光,不让眼睛看向外界,以使眼根不漏;凝塞两耳,不让耳朵听到外界的声音,使耳根不漏;唇与齿相合,舌抵上腭,以使舌根不漏;一点念头也不起,心中一丝尘缘也没有,使意根不漏。

 〔明〕伍守阳:《出佛合宗》

虚心实腹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保守满堂金。

吐纳锻炼的关键是清心守神和保养肾精。但要真正做到清心守神,让心中完全的“虚”,需要彻悟“心”体,这不是短期内所能达到的,所以首要的任务,还是保持肾精不泄。

    〔宋〕张伯端:《悟真篇》卷中《七言绝句六十四首》之十

谨慎元阳谨慎保守自身元阳,提防它渗漏出去,谨慎制止梦中遗精,排遣心头的昏昏沉沉事理不明,节省言语,屏除杂念,而能调理气息达到“绵绵若存”的程度,这样乃可由命转性,更上一层。

    《金丹真传·结丹》注

治气勿过吐纳锻炼得法的人,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导引蓄气,五脏内视,必须顺其自然,不可太过,过则失中。吐纳可以用来治病,是养性的非常高明的方法。屈曲转动身体的做法,是为了气机顺畅;蓄气满腹,是为了让心中虚空;吸气,是为了排出废物。气宜宣畅而反受到遏制,体宜调适而  反受到约束,神宜平舒而反受到压抑,就必定要导致身心的失和。

  〔汉〕荀悦:《申鉴·嫌俗》

房室宜忌学道养生的人,必须平心养神,服食治病,使脑宫填满、元精不倾,然后可以存神服霞,呼吸二景。如果常常交媾,漏泄施泻,则气秽神亡,精灵枯竭,即使修炼吐纳,也将与非生物没有多大差别。从前老师常常告诫我谨慎此事,说:“学道养生的人,一次交媾就会毁掉一年的炼功所得;二次交媾就会毁掉二年的炼功所得;三次以上,则完全毁掉炼功效果而亡身。”所以,真正的修仙之人始终谨慎此事。这是保养生命的大忌。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10

饮食宜忌《元阳经》说:常用鼻吸气,含漱满口津液,以舌头搅动唇齿而咽津,一日一夜咽上一千次最好。少饮食,饮食多就会引起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流通,气不流通就会生病。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卷下《服气疗病》

饮食须节制,不能过多,过多饮食就会生病;吃饱后不能立即就睡,否则会心荡、心荡则多失性;饮食过多则生病,生了病就炼不成内丹。要想学道的人,须在未服食时就谨慎。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5

练功先治病隐君子说:凡学道的人,要想长生不死,须先消除疾病。或有长年老病,或患流行时病,全部依照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须要使脏气平和,才能进修内视的方法。不这样,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能进入真正的吐纳境界。服药治病,虽是小事,也是初学者的要领。凡是各种杂病,服药出汗下泻后,邪气虽被冲平,而精气也被夺,以致使五脏虚弱疲惫,应当立即根据病症服补药数剂以补之。不这样做,长时期后,可能变为损症,那么就生死难料了。

〔南朝〕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见《敦煌古医籍考释》

一阳来复

静坐蒲团绝所思,神庐出入渐迟迟。

氤氲暖气回天谷,知是一阳来复时。

 〔宋〕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卷下

四象和合

气不散乱精不泄,神不外游血入穴,

攒来四象进中宫,何愁金丹不自结。

 《修真入门》

服气疗病彭祖说:常常闭气纳息,从早晨至中午,跪坐拭目,按摩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遍,才起身行走言笑。如果偶然有疲倦不安时,就导引闭气来攻患病之处。必须存想自身头面、九窍、五脏、四肢乃至头发,使这些部位都觉得气象云在体中流通。气从口鼻起,向下到达十指末端,就能澄和真神,不须针药灸刺。凡是想用行气来消除百病,都随其病之所在专注意念。治头痛就将意念专注在头,治足痛就将意念专注在足,用和气去攻疾患,气至时,疾患自消。时气中冷,就闭气以取汗,周身汗出,冷气则解。行气闭气虽是治病与管理全身的重要方法,但应当先让气机畅通,又宜腹中空虚,不能太饱。如果气有积滞,不能流通,就可能导致发疮。就像泉水的源头不能壅遏一样。如果吃了生鱼、生菜、肥肉,以及喜、怒、忧、忿不戒除,而此时行气,会使人发上气。凡是想要学运气的人,都应当借用这些方法。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卷下《服气疗病》

治四肢疼痛、僵硬,以及腹内积气,其法是:床席必须平稳,正身仰躺,缓带解衣,枕高三寸,握紧双拳(用两手四指压住大拇指。——译注),舒展手臂,让两手臂距离身体各五寸,两脚竖指,相距五寸,安定心意,调和气息,不想别的事,专注意念于气。慢慢鼓漱唾液,以舌舐唇口牙齿,然后咽下唾液,慢慢地以口吐气,鼻中吸气入喉,须微微地缓缓地进行,不能猝急,不能勉强。等调和好气息后,吸气时不能让自己听到气之出入声。每次吸气,用意念送到脚趾头,让气从脚趾头出去。这样引气到脚趾头五息六息,一呼一吸为一息,从一息数至十息,渐渐增多到百息、两百息,病就痊愈了。不能吃生菜及鱼、肥肉,不能吃得太饱。饮食后,及喜、怒、忧、忿时都不能行气。特别是在天刚亮的清静时刻,行气特别好,百病都能治愈。

〔隋〕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卷1引《养生方导引法》

漱津除疴术《消魔上灵经》说:如果身体不舒服时,就反转舌头去塞住咽喉,漱满咽液无数。不一会,不舒服的感觉自然就消失了。在当时会觉得体中宽软。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9

存想去疾术自己心中常想到:不要与人争曲直高下,这会灭人寿命。如果身体不舒服,就反转舌头去塞住咽喉,漱满咽液无数,一会儿就好。如果修道的人身上有病,就闭目内视,使心生火,以火烧身,烧遍全身。存想火在身中,让精与神熔熔为恍恍惚惚的一体,疾病就会痊愈。如果有痛处,都照此法存想其火去烧那痛处,很灵验。

〔唐〕孙思邈:《摄养枕中方》

除病四法消除疾病的方法中有行功一项。若是虚病,宜用存想收敛、固密心志内守的功夫来补虚;若是实症宜用按摩导引,吸努掐摄等散发的功夫来散实;凡是热症,宜从口中吐出旧浊的气,从鼻中吸入清新的气来使它凉;若是冷症,宜存气闭息,用意念生火来让它温暖。这四种方法可以作为治病的捷径,远远胜过服用草木金石之药物。这是从老方士的谈话中得到的方法。

 〔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合气治病真诀

身中三宝精气神,子能炼之可长生。

九窍固兮神归腹,元神一举升昆仑。

要识归根复命处,下手之初须定意。

以我之气合彼气,我病去兮彼病去。

 《胎息秘要歌诀》

图1-4图5-8图9-12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biancc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