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前 言

[日期:2012-09-17] 来源:  作者:陈皇光 [字体: ]

3节:前言

 

  前 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一个小故事

  1995年,我进入医院急诊处工作。有一天下午,来了一个六十岁的病人,由儿子护送她到急诊处挂号,我问他的母亲哪里不舒服,他说他母亲因为淋巴癌在某家医院做化疗,效果不好,他想我们医院的医疗水准应该比较高,所以把母亲送来,希望可以住院治疗。

  我愣了一下,问他:为什么不去看门诊反而跑来急诊?他说下午四点了,挂号处不让他挂号,可是他们已将行李准备好要来住院,所以挂号处叫他来挂急诊。我问他:你母亲患的是哪一种淋巴瘤?治疗效果为何不好?他说不清楚。我再问他:请问你有带转诊单、先前的病历及检查报告吗?他说:没有,我想来这儿重新检查。我听说某某教授很好,你可不可以现在请他来?另外我们没什么钱,可不可以住普通病房……”

  你知道这段对话隐藏了多少玄机?这可能是一个悲惨结局的开始!患者家属完全靠直觉做事情,但你知道其中犯了多少错误?

  第一,医院各科多半只有早上开放普通门诊,下午绝大部分开的是特别门诊,医生只看复诊的病人。这个病人来的时段是错误的,根本无法挂号!

  第二,教学医院多半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就算医生认为你该住院,也不见得当天可以住院。而病人连行李都带来了,此时骑虎难下,晚上该如何度过?

  第三,急诊处的目的是拯救生命危急的病人,这个病人生命迹象稳定,根本不符合急诊的条件;当急诊病人很多、医务人员很忙时,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第四,空手转院,所有检查都要重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医疗资源。

  第五,急诊可以照会各科医生会诊,但有一定的照会程序,不是想看谁就看谁。如果可以的话,那谁还要去看门诊?

  第六,急诊处并没有优先居住权。病床的等级往往不是病人要求就立刻能配合,因为空出的床,等级是随机的。

  我必须讲,这个可怜的病人及其家属,可能会一直待在急诊处的走廊里,医生也不可能在急诊处帮她做化疗,最后病人只好满怀怨气地回家,或者回到门诊才有机会顺利住院!

  在我多年的行医经验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生病已经是个很大的打击,拐弯抹角到处犯错的求医过程更让病人苦不堪言。所以,即便在医保开办后,民众的经济负担大幅下降,但是对医疗品质仍不甚满意。

  我的经验谈

  我在第一家医院工作时常会遇到一种现象:一旦新的电脑程序不顺手,医生就打电话到资讯室开骂。有一次资讯室工作人员来病房测试电脑,我跟他说新版本软件如何如何难用,资讯室人员对我说:医生从来不会来建议他们想要的工作流程,我们设计出来的东西他们又不满意,叫我们怎么做?

  医生总是抱怨近年来的医疗环境恶化,但仅限于私底下发泄,抱怨工会无能及民众无知,从来没有人去找出问题的所在。如果从事医疗工作的人都不努力改善医疗环境,非医疗人员如同上述医院的程序设计师一样,便永远设计不出合适的产品!

  我觉得医疗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医患双方应各退一步看看彼此的处境,不要浪费时间和金钱在斗气,这样并不能得到健康。我认为,民众越了解医疗运作的实际情况,就越能体会医生的处境;面对疾病,也越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

  国家强盛和专业知识普及有莫大关系。邻国日本能在一百多年前快速崛起,在于有大量的外国书籍能被翻译为该国文字;我们虽然学习非常自由,资讯也十分发达,但专业知识大都依赖外文书籍,所以一般人想一窥某专业领域,几乎不得其门而入。我们很少有较普及的中文医学书籍,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不但想建立民众对医疗的正确认知,也是在勉励辛苦工作的年轻医生。

  一位医生一辈子能看多少病人?再厉害的医生,也只能影响四周的人,因为医疗不是产品,只能一对一地处理,非常耗时!医生和病人对话的时间实在太有限了,所以我才有通过演讲及写书来改善医疗环境的想法。这也算是我对社会的一个小小贡献。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