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五、扁桃体炎

[日期:2012-06-19]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扁桃体炎一般是指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往往伴有程度不等与范围不一的急性咽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咽喉疾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本病具有传染性,传染潜伏期约2—4天,为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通常呈散发性。慢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隐窝及其实质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714岁最多,青年次之,老年最少。本病一般属中医学乳蛾喉痹咽喉肿痛等范畴。

 

 

【中医经验集成】

 

(一)辨证论治

   

1.外邪侵袭,邪聚喉核(急性)

    (1)主症初起咽喉疼痛不适,吞咽不利,继之咽痛剧烈,吞咽时痛增,或吞咽困难,痛引耳窍,身痛不适,恶风发热;检查示扁桃体充血肿大或表面有黄白色脓点,或脓性分泌物形成的伪膜,伪膜易拭去,颌下淋巴结肿大;舌红,苔黄,脉浮。

    (2)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5g,荆芥、牛蒡子、防风、黄芩、栀子、玄参、桔梗各10g,玄明粉3g(冲服),薄荷、黄连、甘草、大黄各6g.咽喉干燥疼痛,舌苔黄干少津者,加生地、石斛、麦冬;大便稀溏者,去大黄、玄明粉;汗出多者,去荆芥、薄荷;风寒外邪侵袭者,用加味香苏散加减;咽喉疼痛甚者,加板蓝根、僵蚕;咽痒,咳嗽,痰多者,加杏仁、枳壳、瓜蒌、款冬花。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心火亢盛,火聚喉核(急性)

    (1)主症  咽部疼痛,吞咽时痛增,心烦口渴,面红目赤,神烦昏冒,小便赤涩刺痛;检查示扁桃体充血、肿大,扁桃体周围鲜红、肿胀;舌尖红赤,有溃疡,脉数。

    (2)处方水牛角20g(先煎),生地、玄参、麦冬、金银花、连翘各15g,竹叶心、丹参、黄连、甘草梢各10g.咽痛剧烈,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茜草;喉核红赤肿胀,有脓性分泌物溢出者,加板蓝根、射干、蒲公英、夏枯草;小便赤涩刺痛者,加车前草、萹蓄;邪热内陷,壮热烦躁,神烦昏冒者,合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  肺经热盛,上炎喉核(急性)

    (1)主症  咽部疼痛,吞咽痛增,烦躁,口渴,咳嗽痰黄,或痰中带血,腥臭,胸闷胸痛,呼吸气粗;检查示咽部黏膜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或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形成的伪膜,易拭去;舌红,苔黄,脉数。

    (2)处方金银花、鱼腥草各30g,连翘、马勃各1 5g,射干、大力子、黄芩各10g.咽痛剧烈,吞咽困难者,加大青叶、板蓝根;咽痛,恶寒,头痛者,加薄荷、荆芥;痰稠量多者,加半夏、竹茹、胆南星、瓜蒌;咳嗽,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杏仁、款冬花。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胃火炽盛,燔灼喉核(急性)

    (1)主症  咽部疼痛剧烈,汤水难咽,吞咽时疼痛加剧,甚则痛连耳窍,心烦,口渴,喜冷饮,口气热臭,面红目赤;检查示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软腭、咽后壁充血;舌苔黄干,脉滑数。

    (2)处方栀子、黄芩、连翘各15g,大黄、淡竹叶各log,朴硝(后下)5g,甘草、薄荷各6g.咽喉疼痛、干燥者,加生地、玄参、麦冬;火毒内炽,上炎牙龈,龈肉充血、肿胀或出血者,加石膏、黄连、丹皮等。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5.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慢性)

    (1)主症  咽部不适,微痒微痛,干燥,干咳少痰,唇红颧赤,午后症状加重,低热,手足心热,神疲乏力;检查示扁桃体、舌腭弓充血,或肿大,质硬;舌红少津,脉细数。

    (2)处方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百合各15g,炒芍药、当归、贝母各10g,甘草、桔梗各6g.扁桃体质硬或肿大者,加丹参、路路通、生牡蛎;虚火甚者,加阿胶、知母、黄柏,或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6.阴液不足,湿热内蕴(慢性)

    (1)主症咽部不适,发干发痒,扁桃体疼痛或胀痛,灼热感,口臭,咳嗽有黄痰,午后潮热,食欲缺乏,口干或黏,小便黄;检查示扁桃体暗红或肿大,陷窝口有黄白色腐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中心微黄腻,脉细数。

    (2)处方生地黄、熟地黄、茵陈、黄芩各15g,枳壳、炙枇杷叶、石斛、天冬、麦冬各10g。生甘草6g.咽痛,颌下淋巴结肿痛者,加丹皮、赤芍、路路通;扁桃体陷窝口有腐物,口臭者,加知母、金银花。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7.肺脾气虚,痰湿凝聚(慢性)

    (1)主症咽部不适,微痒微干,有异物梗阻感,面色不华,咳嗽有少许白痰,声低音怯,肢软乏力,腹胀食欲缺乏,易感冒;检查示扁桃体肿大,色淡红微暗,表面有白色络纹,凸凹不平,质硬;舌淡,苔白,脉缓。

    (2)处方党参、白术、茯苓、浙贝母、牡蛎各15g,炙甘草、陈皮、法半夏各lOg,生姜3片,大枣5枚。扁桃体胀痛不适,或腹胀者,加枳壳、厚朴;易感冒者,加黄芪。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8.命门火衰,虚阳上浮(慢性)

    (1)主症  咽部不适,微干微痒微痛,或有异物梗阻感,面色咣白或浮红游移不定,头昏耳鸣,腰膝酸软,畏冷肢凉,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检查示扁桃体色淡暗,微肿;舌淡胖,苔白润,脉沉迟。

    (2)处方熟地黄、怀山药、茯苓各15g,泽泻、牡丹皮、山茱萸各10g,肉桂、炮附子各6g.扁桃体质硬、肿大者,加丹参、姜黄、牡蛎;食欲缺乏,便溏者,合理中汤以温肾健脾。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二)名医经验

   

1.章春娣诊治经验

    (1)急性期扁桃体炎咽喉为肺胃所属,多因肺胃之火上升,风热邪毒侵袭或过食辛辣煎炸引动肺胃火热上蒸,内外邪毒使津液受灼,煎炼成痰,痰火邪毒蕴结上攻咽喉而致病者或体质虚弱,劳累过度,气候变化,受寒化热的情况下极易诱发。

    单纯型:蛾体增大,有的单侧肿大,有的双侧肿大,状如蚕蛾或如草莓状红肿疼痛,咽下不利,伴恶寒发热,体温常常增高,一般在3839℃左右。脉浮数,舌质红,苔黄。为外感风邪,肺胃蕴热。治宜辛凉解表,解毒利咽。药用荆芥、防风、牛蒡子、金银花、连翘、薄荷(后下)、芦根、射干、黄芩各10g,山豆根、板蓝根、桑白皮各15g,赤芍12g,甘草6g.局部可以冰硼散吹敷消肿止痛。

    糜烂型:单纯型4—5日炎症不消退,则在肿块上出现白色或黄色包膜状物,此膜易擦去而不出血,俗名烂乳蛾。全身症状较单纯型为重,体温常高达3940℃,头胀痛,伴食欲缺乏,便秘。苔黄糙,脉弦数。为热毒炽盛,阴液耗伤。治宜养阴清热,解表祛腐。药

用生石膏(先煎)30g,麦冬、连翘、金银花各12g,生地15g,仲黄、仲白、马勃、玄参、黄芩、薄荷(后下)、大黄(后下)、元明粉(冲服)各10g.局部可以冰硼散或喉炎丸研末吹敷。

    脓肿型:单纯型治疗1周后炎症不消退,伴全身症状加重。舌质红,苔厚,脉弦数。以单侧为多见,体温38℃左右。为毒热蕴结,气血凝滞。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消肿。药用连翘、生山栀、黄芩、薄荷(后下)、牛蒡子、炮山甲、生大黄(后下)、桔梗各10g,射干、丹皮、赤芍各12g,天花粉、皂角刺各15g.

    (2)慢性扁桃体炎素体肺肾阴虚,肺阴虚则津液不能上输,虚热内生,蕴于扁桃体,肾阴虚则咽喉失于濡养,虚火循经上结于扁桃体,或因急性扁桃体反复发作所致。见蛾体肿大,不红不痛,表面不平或多叶状,或蛾体小而坚韧,呈现条索瘢痕,劳累时略有肿痛,极少引起全身症状,若有也极轻微,经休息后肿痛消失。

    肺阴虚:除上述症状外,尚伴有咽干燥,不喜多饮,午后潮热,咳嗽痰稠,精神疲乏,手足心热,气短或促。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或数。为肺阴亏损,内火炽热。治宜养阴清肺,生津润燥。药用生地、熟地、石斛、桑白皮、鳖甲(先煎)、地骨皮、北沙参、佛耳草各15g,枳壳、枇杷叶(包煎)、天冬、黄芪、麦冬各10g,甘草6g.

    肾阴虚:除上述症状外,同时伴有腰膝酸软,虚烦失眠,头晕眼花,食欲缺乏,耳鸣,脉细弱,舌质红,亦有局部及全身症状不明显者。为肾水不足,水亏火旺。治宜滋阴降火,清利咽喉。药用知母、黄柏、山萸肉、泽泻、丹皮、藏青果各10g,玄参12g,石斛、生地黄、白茯苓、枇杷叶各15g,怀山药、首乌藤各30g,甘草6g.

    用药施治可根据病情和辨证适当增减,如出现全身症状重高热患者,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同治。

   

2.李宝珍诊治经验

    (1)治疗方法李老拟疏风散郁,清肺利咽法。药用荆芥穗、防风、生栀子、淡豆豉、赤芍、丹皮、黄芩、薄荷、金银花、连翘、羚羊角粉、牛蒡子、玄参、射干、生石膏、焦三仙。每日1剂,水煎服,3天为1个疗程。忌食鱼、虾等刺激性食物。咽喉疼痛甚者,可酌加山豆根、金果榄、玉蝴蝶;伴见口疮者,加桔梗、栀子;纳食欠佳,舌苔厚腻者,加陈皮、厚朴、竹茹;大便干燥者,加大黄。

    (2)经验体会  李老在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上提出疏风散邪,清肺利咽的治疗原则。荆芥穗辛散气香,气味轻扬,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不论风寒、风热均可用之,且与防风相须为用,共奏宣散肌肤表邪之功;生山栀苦寒清降,其性轻清,浮而上者其治亦上,故可泄肺胃邪火;淡豆豉味虽苦而气则馨,气虽寒而质则浮,辛散苦泄性凉,既能透散外邪,又可宣散内热;佐以丹皮、赤芍以清热凉血解毒;黄芩味苦性寒,枯而大者轻飘上升以清肺;薄荷、连翘、金银花三药合用辛凉宣泄,疏散风热。高热不退者,加羚羊角粉,取其有清肺热之功,且清上不走下,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较好。咽喉不利酌加牛蒡子、玄参、射干,牛蒡子、玄参治无根之火攻于咽喉,射干苦能降火,寒能清热,兼因味辛上散,可解咽喉肿痛。

    因小儿稚阴稚阳,脏腑清灵,且根据: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治疗上贵在清轻,用药轻灵,以免伤正。故多以草木之品入药。不可妄投重浊之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位虽在肺,实本在脾胃有热。加之现家长娇宠过度,饮食不节,恣食肥甘,蕴热于脾胃,邪热上攻于喉咙,导致咽喉肿痛,甚者引起扁桃体化脓。同时,因脾为母脏,肺为子脏。根据母子相生相克的原则,在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过程中,不仅要清肺热,还应清胃热。因此,在治疗上,还应酌加清解中焦邪热之品,如生石膏、知母、焦三仙等。

   

3.牛风云诊治经验

    (1)急性期  起病急,发热高,症状重。喉为肺胃之通道,胃脉上循于咽,肺气上通于喉,邪毒入侵与气血相搏结于咽喉壅阻络脉,故见发热咽喉肿痛。对本症的治疗,外邪宜散,里热宜清。因热毒与气血搏结喉核红肿,故又宜清热散结,且治疗不离肺胃。

    临床常用咽扁清解汤:薄荷、山豆根各69g,金银花、连翘、射干各1015g,大青叶1030g,胖大海、桔梗各10g,生甘草6g.方中金银花甘寒,入肺胃大肠经,既清热疏表,又解肺胃气分之热,现代药理研究有广谱抗菌、抗流感病毒作用;连翘苦微寒,入肺心胆

经,可清上焦之热,又能解毒消壅散结;薄荷辛凉,入肺肝经,既疏散风热外邪,又清利喉;射干苦寒,专人肺经,既清热解毒,又祛痰利咽散结,现代药理研究有消除呼吸道炎性渗出物及解热止痛作用,又有抗病毒作用,为治疗喉痹咽痛要药;山豆根苦寒,入肺经,清热解毒、利咽喉、消肿止痛,《图经本草》记载寸截含之,解咽喉肿痛极妙;大青叶苦大寒,人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古方有大青叶鲜品打汁饮服治疗喉痹咽痛者;胖大海甘寒,入肺大肠经,清宣肺气、清肠通便,对声音嘶哑、大便不通者尤宜,《本草正义》言其善于开宣肺气并能通泄皮毛开音治喑爽嗽豁痰;桔梗苦辛平,入肺经,辛散苦泻,善开宣肺气疗喉咽痛,配生甘草祛痰利咽。上药相伍,共奏清泄肺胃、解毒散结、宣肺利咽化痰之功。

    高热汗出、面赤口渴者,病人气分,加石膏、大黄、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咽痛甚者,山豆根加量,加木蝴蝶或含化六神丸;热毒内结、腑气不通、苔黄厚腻者,加生大黄69g(后下)或滚开水泡服,以便泻23次为度;咽喉溃烂或扁桃体化脓者,加重连翘量,并加蒲公

英、地丁、天花粉、丹皮;高热抽搐者,加入钩藤、蝉蜕、夏枯草或内服紫雪丹;咳嗽者,加前胡、杏仁、牛蒡子;头痛者,加菊花、钩藤;恶寒无汗、脉浮紧者,加荆芥、防风;热入少阳、寒热往来、欲呕吐、胸闷不饥、口苦咽干者,加柴胡、黄芩;湿热内蕴、热势不扬、头晕沉、口不渴、苔白腻者,加藿香、佩兰、菖蒲。其他如凤凰衣性辛温,味甘淡,专走肺经,清热解毒、养阴润肺、收敛生肌;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肿。均可酌情选加。上药除石膏外,均洗净放入,超过药面一横指的水浸泡,连续煎3次,取药液混匀待用,小儿以药代茶频饮,成人日34次,每日1剂。

    (2)慢性期  阴虚火旺型多因反复发作,治疗不当,或素体阴虚,虚火上乘咽喉。以滋阴清热,凉血解毒为主。用生地黄、玄参、天花粉、知母、麦冬为主药,辅以丹皮、赤芍、土牛膝、桔梗、射干等,随证加减。痰湿型病久肿块不消者,又当化痰散结,如加白僵蚕、贝母等。咽部色暗红或有脉络瘀滞者,加赤芍、红花、蒲黄等。用量视病情轻重、年龄大小、体质强弱而定。

    乳蛾喉痹反复发作,部分患者临床采用益气助阳法取效满意,究其因多为久治不愈或一时好转继而又发,多属阴虚寒证。辨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从局部看咽喉虽红肿疼痛,但红与肿都不盛或淡红或不红,病程一般都比较长或素体虚弱。此外,全身症状不可忽视,除咽喉症状外,都兼有面色不荣,精神委顿,易感冒或咳嗽音哑,或自汗或咽干口渴,喜热饮,身冷,四肢不温,便溏,苔薄,脉细等。

    总之,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急慢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效果满意,特别是对一些病毒感染和反复发作,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或副作用的患者尤为合适,而且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合理,可缩短疗程,对成人也同样适用。

   

4.王聘益诊治经验

    (1)内服柴胡、射干、半夏、夏枯草、赤芍、葛根各12g,浙贝母、防风各10g,黄芪、蒲公英各15g,桔梗、甘草各6g. 10岁以下儿童剂量酌减。水煎服,每日1剂,5l疗程,连用23个疗程。

    (2)外治用碘酒将扁桃体及周围消毒后,以特制银针(或三棱针)点刺扁桃体,每侧点刺5处左右,均以出血为度,然后用喷粉器将适量吹喉散喷于扁桃体表面。隔日1次。吹喉散制法:将煅炉甘石60g,青黛30g,硼砂6g,冰片3g,煅珍珠、枯矾各2g,麝香0.4g;

研极细药粉,贮瓶内密封备用。

    (3)经验体会慢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小窝及其实质的慢性炎症,多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或其他急性传染病之后。属于中医学虚火乳蛾阴虚乳蛾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屡发急性扁桃体炎,使抵抗力降低,病菌易在隐窝内繁殖,诱致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加上扁桃体内抗原抗体结合后的产物,有复合免疫作用,对组织细胞有害,易于感染,以致扁桃体慢性炎症,反复不愈。对于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应紧紧抓住湿热余邪未清,脓毒留滞的病理损害,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扁桃体寄生的病菌。治疗上应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腐清咽,益气固表。

    内服消蛾汤方中以柴胡、射干、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咽;桔梗、夏枯草、浙贝母祛痰散结半夏燥湿化痰;赤芍活血散结消肿;黄芪、葛根、防风益气固表,升阳祛风。配以针刺扁桃体放血,以疏通气血,散结消肿,更加外用吹喉散,乃燥湿收敛、清热化腐、清利咽喉之炒品,故短期能够获得明显效果。

    通过对患者随访观察,发现复发病例与其生活起居、饮食嗜好有密切关系,应根据不同的诱因辨证施护。平常饮食宜清淡,少食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并注意口腔卫生。儿童患者,家长应注意其衣服的增减,使之避免着凉而诱发本病。急性扁桃体炎治愈后不要立即停药,宜服中药巩固疗效。

   

5.谢强诊治经验

    (1)辨证分型脾胃虚弱证:咽部微痛不适,咳痰清稀,面色咣白,体倦乏力,纳呆便溏,稍感风寒即加重。检查喉核肿大、潮红,或挤压见喉核有干酪样分泌物。舌质淡,舌体胖,有齿印,苔薄白,脉弱。肺肾阴虚证:咽部干涩不适、微痛或微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喉哽不利,午后颧红,手足心热,神倦体乏,讲话乏力。检查喉核肥大、潮红,连及周围,喉核上或有黄白色脓点。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阴虚损证:咽喉干痛,口干,不欲饮,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虚烦失眠。检查喉核及其前后弓潮红,喉核上或有黄白色脓点,或喉核被挤压时有黄白色脓样物溢出。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方法采用针刀刺营微创疗法,具体操作如下:施术时,患者取坐位,头稍向后倾,头部固定。医者先嘱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定其舌部,暴露口咽部,然后持5寸长毫针对准充血红肿之扁桃体直刺,用丛刺法浅刺(即在患部作比较集中的点状丛刺).每侧刺5下,先刺肿大最高处,然后围绕其周围刺,直刺0.2cm,迅速刺入,立即退针,微出血即可。扁桃体隐窝口则用小针刀或扁桃体手术弯刀向该处点状刺割,每次选取不重复的5个隐窝口,每个隐窝口边缘刺割1下,刺割出血即可。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经验体会  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对机体有很重要的防御保护作用。扁桃体不仅具有体液免疫功能,尚起到局部细胞免疫作用。不应轻易作扁桃体摘除术,在儿童尤应慎重。现代循证医学的发展对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亦有一定的启示。所以在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时应尽量保留扁桃体这一局部淋巴器官,以保留其免疫力。

    慢性扁桃体炎病因复杂,易于反复发作。多因风热乳蛾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邪热灼伤肺阴,津伤则咽窍少濡,炼津为痰,痰热结聚喉核,故喉核红肿为病。或因乳蛾日久,由肺及肾,金燥水涸,肾阴亏虚,阴亏液乏则咽窍失滋,阴虚火旺则喉核受灼,故喉核挛缩为病。因此,邪毒瘀滞结聚是慢性扁桃体炎的病理特性。应遵《内经》结者散之’’之旨,而针刀刺营微创疗法具有泄热毒、通经络、畅气血、散喉结、开喉窍、开语音之功效。所以针刀刺营微创疗法不仅能有效地治疗慢性扁桃体炎,且可保留扁桃体及其部分免疫力。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大抵治喉瘅用针出血最为上策。本疗法属自然疗法,较西医药治疗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6.王跃丰诊治经验

    (1)治疗方法取穴风门、身柱,用艾条温和灸,即将艾条点燃后,在身柱、风门上熏烤,距离穴位处皮肤约2cm左右。由于患儿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灼热程度,故要细心观察,以皮肤红晕为度。若局部皮肤只淡红,可将艾火距离稍近些,如红晕色深灼热,可使艾火离远些。或术者将左手食指、中指分开放于穴位两旁,用术者的感觉来调整施灸的距离。一般每次灸10~20分钟,开始时可隔日灸1次,101个疗程,1个疗程后,可减少施灸次数,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l2次。在灸治的同时,所有患儿均每日口服梅花点舌丹,服用剂量因患儿年龄而异,36岁每次l粒,每日2次,612岁每次l粒,每日3次。若患儿在服梅花点舌丹期间出现腹泻、便溏,即应停服。如果患儿仍在急性期、有发热者,不可用灸法。

    (2)经验体会慢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为虚火乳蛾石蛾等,认为多因风热乳蛾失治或温热余邪未消而引发。尤以小儿脏腑柔弱,阳气阴津易受损害,虽邪毒不重也不易清除,而滞留于喉核,反复发作,遂成本病。对其急性期治疗,中医一般用滋阴清热、解毒利咽之法治疗;西医认为宜用抗生素控制炎症,或手术摘除扁桃体。对其未发作时,可用灸法治疗。身柱穴为古时小儿保健灸常用穴,《养生一言草》中记载:小儿每日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日用灸法》记载:身柱穴在第三胸椎下,灸治癫狂、劳瘵、小儿惊痫、疳气,小儿必灸者也。这些记载是说,小儿无病时,可灸身柱以保健康。身柱并可通治小儿多种疾病,对小儿消化不良、泄泻、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感冒、肺炎等均有防治作用,可以扶助小儿阳气阴津的不足,达到扶正祛邪、防病保健的目的;风门穴为风邪出入的门户,具有通宣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的作用。二穴同用预防慢性扁桃体炎的发作有良好效果。

    梅花点舌丹是一种传统的中成药,是由白梅花、乳香、没药、牛黄、冰片、麝香等组成,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过去多用治疔毒恶疮、痈疖红肿。灸法配合该药对预防慢性扁桃体炎的发作有较好效果,药理实验证明,该药可显著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促进抗体的形成,是一种较强的免疫促进剂。因而用在此时,既可清解热毒,又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预防慢性扁桃体炎的发作。

 

 

(三)内服效验方

   

1.两剂清

    (1)处方蓠栏网30g,土牛膝、水瓜络各10g,四大天王3g,黄芩、黄柏、天花粉、甘草、桔梗、山豆根、地骨皮、僵蚕各6g,薄荷4g,玄参9g.高热者,加石膏30g;便秘者,加大黄10g;全身疼痛,关节痛者,加牛膝、片姜黄各10g。本方有清热解毒,宣泄郁火,升清降浊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复煎,共2剂。

   

2.银翘散

    (1)处方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芦根、黄芩、板蓝根、马勃各12g,薄荷6g(后下),岗梅根、石膏各3090若咳嗽甚者,加瓜蒌仁15g,杏仁12g;高热谵语者,加羚羊角粉、珍珠母各3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川厚朴各12g;脓点大者,加桃仁12g,蒲公英15g.本方有清热解毒,疏风利水,利咽消肿之功。

    (2)方法  儿童酌减,每日2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热退至38℃以下改服l剂,体温正常后则以竹叶石膏汤或沙参麦冬汤以善后。

   

3.四清汤

    (1)处方岗梅根30g,土牛膝、板蓝根各12g,卤地菊马兰15g.发热恶寒较著者,加荆芥、防风各9g;肺热较显著者,加鱼腥草15g,石膏2030g,黄芩9g;兼有便秘者,加制大黄(后下)10g;淋巴结肿大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10g;吞咽疼痛者,加射干、夏枯草、玄参各9g;扁桃体化脓者,加金银花、连翘、筋骨草各10g.本方有清热解毒,清咽利喉之功。

    (2)方法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六昧汤

    (1)处方挂金灯、山豆根、牛蒡子各9g,白桔梗、射干各4g,生甘草3g.恶寒发热,脉浮数,表邪甚者,加荆芥、薄荷、蝉蜕;但热不恶寒,舌淡或舌尖红,苔薄黄,脉数,里热甚者,加赤芍、丹皮、知母、金银花;痰涎多,苔浊腻者,加僵蚕、瓜蒌皮、地枯萝;头目晕眩,两目红丝,肝火较旺者,加桑叶、夏枯草、白芍;大便干涩不爽者,加瓜蒌;大便秘结者,加元明粉;阴虚火旺,舌红少津,口燥咽干者,加玄参、麦冬、生地。本方有清热解毒,化痰利咽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5.花根汤

    (1)处方金银花1 8g,芦根24g,连翘、山豆根各15g,薄荷、川大黄各3g,当归尾、赤芍、生栀子、猪苓、车前子(包煎)、竹叶、僵蚕各9g,陈皮6g.高热不退者,加大青叶、生石膏、荆芥;大便干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元明粉;口干,口渴明显者,加玄参、石斛、麦冬、生地,或加用羚羊角粉。本方有清热解毒,通络生津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6.大叶汤

    (1)处方大青叶30g,蚤休、桔梗、玄参、苏叶、薄荷、甘草各9g.高热惊厥者,加钩藤、地龙各15g,蝉蜕12g;呕吐者,加陈皮、竹茹各9g,神曲15g;腹泻者,加白术、茯苓各9g;颌下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30g,连翘12g;咳嗽者,加百部15g,橘红9g.本方有清热解毒,化痰利咽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7.金黄汤

    (1)处方黄芩、玄参各15g,金银花20g,连翘、栀子、牛蒡子各12g,黄连、薄荷、生大黄(后下)、桔梗各10g,芒硝(冲服)3g,生甘草6g.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30g,天花粉129;咽核肿甚化脓者,加板蓝根、赤芍、马勃各12g;痰黄稠量多者,加浙贝母、全瓜蒌各15g;咽痛剧烈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g。本方有清热解毒,攻下通利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8.消蛾汤

    (1)处方金银花lOg,黄芩、连翘各5g,鱼腥草9g,芦根、蝉蜕、荆芥、柴胡各6g,木蝴蝶、生大黄(后下)各3g.无高热者,上方去柴胡、生大黄;扁桃体化脓者,加重连翘用量,并加天花粉9g,丹皮6g;高热退者,去生大黄;咽痛甚者,加重木蝴蝶用量,并加山豆根6g,钩藤8g.本方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利咽之功。

    (2)方法  上药水煎取汁,分次服用,每日l剂,连服3剂。高热者加用降温药物或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但不配合西药抗生素或其他中药治疗。

   

9.退蛾汤

    (1)处方蝉衣、僵蚕、片姜黄、桔梗、山豆根、黄芩、蒲黄各10g,甘草6g,玄参15g,生大黄(后下)9g.恶寒者,加荆芥穗、豆豉;咽痛甚者,加牛蒡子、马勃;壮热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者,加柴胡;咳嗽者,加前胡、射干;夹湿热者,加滑石、青黛或通草。本方有疏风清热,凉血除湿,利咽消肿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病甚者34次,

小儿酌减。

   

10.疏风清解汤

    (1)处方荆芥穗7g,薄荷、黄芩、焦山栀、桔梗、丹皮各6g,金银花、连翘各15g,杭菊花、黑玄参、牛蒡子、浙贝母各10g,一枝黄花12g,生甘草3g.咳嗽痰黄而稠,颌下淋巴结肿痛者,去荆芥穗,加射干、瓜蒌根;高热持续不退者,加石膏、知母、天竺黄;若见痰涎壅盛,咽部梗塞者,去荆芥穗,加僵蚕、鲜竹沥;胃纳不佳者,加谷芽、麦芽。本方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小儿剂量酌减。

   

11.升麻元明汤

    (1)处方升麻30g,元明粉2030g.形寒,头痛者,加荆芥、薄荷;热毒甚者,加川黄连、金银花、大黄;声音嘶哑者,加木蝴蝶、桔梗;咳嗽者,加大力子、前胡;阴虚者,加玄参、生地、麦冬;色紫瘀阻者,加赤芍、丹皮。本方有升阳发表,泻热攻下之功。

    (2)方法儿童酌量,每日l剂,水煎取汁凉服。吞咽困难,汤水难咽者,可口含润之,慢慢下咽。病重者,每日2剂。

   

12.九里射干汤

    (1)处方  九里明12g,一点红9g,射干、甘草各6g.高热者,加山芝麻、野菊花各9g,青蒿6g或生石膏20~30g;抽搐者,加钩藤或蝉蜕6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g;化脓者,加炎秤根或玄参或马勃6~ 9g.本方有清热除湿,解毒利咽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3.三阳清解汤

    (1)处方生石膏、大青叶、蒲公英各1524g,金银花、连翘、柴胡各10—15g,紫草、赤芍各6—lOg,黄芩、玄参、槟榔、枳壳各5—9g,瓜蒌皮5~8g,生甘草36g。若表证甚者,加薄荷、荆芥;便秘,谵语,舌苔黄厚而燥者,加生大黄、玄明粉;抽搐者,加钩藤、羚羊角,同时予安定2~ 5mg肌注。本方有清热泻火,解毒通窍之功。

    (2)方法每天1剂,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煎2次,2次药汁

浓缩成150200ml,加适量白糖,空腹或饭后1小时服,每隔6小时

1次,每次4050ml35天为1个疗程。

   

14.破血消蛾汤

    (1)处方三棱、莪术、地鳖虫、桔梗、土贝母、生甘草各10g,丹参、玄参、天花粉各30g.瘀久热毒明显者,加牛蒡子15g,山豆根20g;瘀久化热伤阴者,加生地20g,重用玄参至50g;便干者,加制大黄lOg;合并淋巴结肿大者,加白头翁30g,夏枯草15g;易感冒者,加黄芪20g,僵蚕10g.本方有破血逐瘀,养阴清热,养血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5日为1个疗程。

   

15.夏膝千金汤

    (l)处方 金银花、连翘、桔梗、木蝴蝶、射干、生地、麦冬各6g,夏枯草25g,怀牛膝20g,玄参9g.发热38.5℃以上者,加生石膏1525g,知母6g;头晕头痛者,加白芷6g;消化不良者,加白术、茯苓各6g,去生地、麦冬。本方有清热解毒,滋阴化痰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于饭后10分钟服。36岁小儿酌减. 10日为1个疗程。

   

16.清燥救肺汤

    (1)处方 冬桑叶、枇杷叶、沙参、麦冬、麻仁各1 5g,石膏20g,阿胶、杏仁、蝉衣、僵蚕、紫菀、百部、前胡各12g,桔梗6g,甘草5g.兼表证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5g;咽痛较甚者,加延胡索12g;咳嗽太甚以致面红耳赤甚或欲吐者,加龙胆草1 5g;大便溏稀者,去麻仁。本方有滋阴清热,生津利咽,祛风宣肺之功。

    (2)方法 上述诸药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火煎,煮沸后5分钟即可,每日3次服用,21剂,儿童用量酌减。服药至症状消失后,停药l周,再服l周,再停1周,再服l周。病程迁延数年者,宜再服药巩固12周。

   

17.育阴利咽汤

    (1)处方 生地、白芍、锦灯笼、麦冬、地骨皮、薄荷、青蒿各6g,板蓝根、玄参、生石膏、金银花、连翘各10g,马勃、川贝各3g.流涕,咳嗽者,加菊花、前胡;大便于结者,加大黄;腹痛者,加陈皮;腹泻者,加炒扁豆。本方有滋肺阴,清虚热,利咽喉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ml,分6次服完。

   

18.通泻利咽汤

    (1)处方 生大黄6lOg(后下),软柴胡、淡黄芩各69g,金银花、连翘壳、射干、夏枯草、蒲公英各10—l5g。表热甚者,加薄荷叶;里热甚者,加生石膏、川黄连;热毒甚者,配合银黄注射液肌注,外用喉蛾散吹喉,每日5—6次。本方有清热解毒,通泻利咽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渣再煎服,连服23剂。治疗期间嘱患者用淡盐水漱口,每日数次。

   

19.清肺利咽汤

    (1)处方生地30g,玄参1 8g,麦冬、白芍、山豆根各I5g,黄芩、牛蒡子各12g,板蓝根3045g,丹皮、薄荷、蝉衣、桔梗各9g,甘草6g。如体温在39℃以上者,加肉桂3g;咳嗽,吐黄痰者,加浙贝、前胡各12g,炒杏仁9g.本方有清肺胃,利咽喉,滋阴血之功。

    (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

   

20.新大柴胡汤

    (1)处方生大黄(后下)615g,柴胡、黄芩各612g,半夏、枳实各510g,赤芍121 5g,蒲公英、大青叶各20—30g,生甘草梢6g.表热盛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里热盛者,加生石膏、黄连;热毒甚者,加地丁、栀子;痰黄稠者,加瓜蒌、射干;便秘者,加玄明粉。本方有清热解毒,除湿消肿之功。

    (2)方法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1.三根芩黄汤

    (1)处方板蓝根20g,山豆根10g,射干I5g,生大黄8g(后下),黄芩12g.充血肿胀明显者,加玄参、连翘;脓性分泌物多者,加挂金灯、地丁;咽痛明显者,加桔梗、生甘草;发热、恶寒等风热症状明显者,加金银花、柴胡、牛蒡子、僵蚕。本方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

    (2)方法除体温在39℃以上给以物理降温,肌肉注射安痛定、地塞米松外,均以本方加味治疗,水煎服,日1剂,小儿酌减。

   

22.马夏芩橘汤

    (l)处方马齿苋15g,玄参、黄芪各9g,夏枯草25g,黄芩、橘红、生地、麦冬、防风、白术各6g,甘草3g.发热39℃以上者,加生石膏1525g,知母6g;消化不良,心烦者,加神曲9g,竹茹6g.本方有益气养阴,清利通窍之功。

    (2)方法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3次于饭后1015分钟内服。36岁小儿酌减剂量. 10日为1个疗程。同时取鲜马齿苋根150g和少许冰糖煮汤服用,根据儿童年龄,一般3050ml,病情重者服100~150ml,每日3次。

   

23.养阴清热汤

    (1)处方 僵蚕、功劳叶各15g,女贞子、生地、青黛、黄芩、虎杖各IOg,附片35g,甘草3g.急性扁桃体炎高热者,加柴胡、葛根、水牛角;化脓性扁桃体炎高热者,加生大黄(另沸水泡服);扁桃体表面见脓性分泌物者,加冬瓜仁、浙贝母、生苡仁、六神丸;隐窝开口脓性分泌物排出不畅者,加皂刺、炮山甲、白芷;扁桃体肿大,夜睡打呼噜者,加昆布、海藻、山慈姑、夏枯草;口臭者,加丁香、藿香、栀子、防风;合并中耳炎者,加柴胡、香附、川芎;咽部充血者,加当归、赤芍。本方有清热解毒,养阴通络之功。

    (2)方法  每剂药水煎浓缩至lOOml2~3岁每次20ml45岁每次30ml6岁以上每次40ml,每日3次口服,10日为1个疗程。一般12疗程后改服知柏地黄丸,每次26粒,每日12次,连服30天。

   

24.驱风解毒汤

    (l)处方防风、桔梗、玄参、知母各8g,牛蒡子15g,连翘20g,荆芥、羌活、升麻各5g,甘草6g,石膏3090高热烦渴者,加天花粉15g,麦冬10g;红核见白腐点者,加马勃5g,山豆根8g,薏苡仁2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8g(后下),芒硝6g(冲服)。以上为成人量,6—12周岁儿童用2/3≥13周岁用成人量。本方有滋阴泻火,解毒散结之功。

    (2)方法每天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能配合者含服.5天为1个疗程。

   

25.清肺消蛾汤

    (1)处方沙参、麦冬各20g,大力子、生地各15g,赤芍、地龙、焦山楂各12g,桔梗10g.伴发热者,加柴胡、炒黄芩;咳嗽痰多者,加半夏、前胡;纳呆者,加藿香、厚朴;气虚甚者,加生黄芪;音哑者,加蝉蜕;夜卧不宁者,加龙骨、琥珀。本方有清肺热,活血络,消瘀结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用。

   

26.凉血清咽汤

    (1)处方赤芍6~20g,生地1020g,麦冬、金银花、板蓝根各1015g,桔梗6lOg,牛蒡子59g,黄芩69g,山豆根39g,半夏、甘草各36g。急性发作期,患儿高热,扁桃体度肿大,甚则化脓者,加生石膏1520g,金银花30g,板蓝根1530g;慢性低热期,扁桃体度肿大,充血不甚时,可用基础方服1530剂;若患儿控制在月内不发热,扁桃体亦明显缩小(约I度肿大),精神均好,加黄芪、党参、防风、砂仁以增强免疫功能。本方有滋阴清热,凉血解毒,利咽散结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7.菊花马勃汤

    (1)处方野菊花209,金银花、赤芍各10g,薄荷、桔梗各6g,红花、马勃、甘草各3g,芦根1 5g.咽痛剧者,加土牛膝、石青果、射干、绿豆衣;声喑重者,加血余炭、玉蝴蝶、胖大海;便秘者,加麻仁、郁李仁、大黄、玄明粉;口干咽燥者,加麦冬、石斛、天花粉、白扁豆;呛咳有痰,咯吐不爽者,加瓜蒌、沙参、浙贝、黄荆子;黏膜糜烂与溃疡形成者,外用锡类散或珠黄散吹喉。本方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通络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重者每日2剂。

   

28.普济消毒饮

    (1)处方黄芩、牛蒡子各15g,连翘、金银花各30g,板蓝根、玄参各20g,柴胡、桔梗、薄荷各10g,陈皮6g,甘草3g。高热者,重用柴胡30g,加葛根30g;伴恶寒者,加荆芥10g;大便秘结不通者,加生大黄10g;扁桃体脓点或脓肿者,加丹皮15g,赤芍10g。本方有解毒散结,滋阴通窍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儿童用量酌减。高热者,给以安痛定肌肉注射;不能进食或高热汗多者,酌情补液。

   

29.五味消毒饮

    (1)处方  金银花153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015g.恶寒发热者,加荆芥、防风各1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各10g,便行即停用;脓肿已形成而拒绝放脓者,加皂角刺10g,炮山甲9g;脓肿已放脓或溃穿者,加生地黄、玄参各12g,麦冬15g,白蔹lOg。本方有清热解毒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30.银花竹叶煎

    (1)处方金银花、连翘、山豆根、淡竹叶各9g,薄荷、僵蚕、甘草各3g,黄芩4.5g,卤地菊30g.发热较高者,加葛花;头痛者,加桑叶、白菊;咳嗽痰多者,加桑白皮、浮海石、莱菔子;大便干燥者,加瓜蒌,秘结者,加大黄;鼻衄者,加白茅根;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扁桃体周围化脓者,加板蓝根、蒲公英。本方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四)中药外治方

   

1.通咽水

    (1)处方硼砂15g,血竭2g,知母、连翘各50g,牛蒡子、土牛膝根各40g,薄荷20g

    (2)方法以上方药加水800ml,水煎2次混合,过滤获约300ml,加入冰片Ig(用甘油lOml溶解),地塞米松30mg,装瓶备用。每日23次,每次20ml,蒸气吸入1 5分钟(用蒸气吸入器)。

   

2.含漱水

    (l)处方马鞭草7 500g,瓜子金10 000g,七叶一枝花2 500g,均为鲜品。

    (2)方法  以上方药洗净切碎,用蒸馏水浸泡1小时,再补充水浸过药面,煎煮2次,用纱布过滤,两次滤液浓缩至10 000ml,加防腐剂,放置3~5天,滤除沉淀,加糖后煮沸,再用3层纱布过滤,冷却后,慢慢加入薄荷油(先用乙醇溶解)适量,不断搅拌,放置23天,用布袋吊滤,分装备用。用时每次5lOml,每日8次含漱,3天为1个疗程。

   

3.三花液

    (1)处方 金银花、菊花各300g,红花、赤芍各350g,麦冬250g,玄参150g

    (2)方法  以上方药制成水剂,每次用量1520ml,加入开水1015ml,经吸人器直接喷人患者咽喉部,每日1次或隔日1次。

   

4.吸入液

    (1)处方  薄荷、嫩射干、马勃各2.4g,熟牛蒡子4.5g,生甘草3g,桔梗1.5g,贝母、瓜蒌皮、赤芍、僵蚕各9g,胖大海2枚。

    (2)方法  以上方药水煎浓缩取汁40ml,置超声雾化器中雾化吸入,每次15分钟,每日1次。

   

5.儿茶散

    (1)处方 孩儿茶、柿霜各9g,冰片0.6g,枯矾6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甘油调糊涂患处。

   

6.喷喉散

    (l)处方  白矾30g,巴豆7粒,雄黄3g,冰片1.5g.

    (2)方法 将白矾放在铁勺上加热熔化,放入巴豆一同炸枯(以白矾不再翻泡为度),炸好后将巴豆去掉,只用其油。用此枯矾同雄黄、冰片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将药粉喷撒于患处,每日早、中、晚各喷1次。

   

7.通咽散

    (1)处方 珍珠、冰片各0.9g,黄连、山豆根各3g,桔梗、甘蜜琥珀、薄荷、生煅硼砂、青黛、甘草各2.4g.

    (2)方法  以上方药研为极细末。 3岁以内者,每天用0.3g,分6次吹人喉内;3岁以上者,每天用0.6g,分6次吹人喉内。

   

8.慢蛾散

    (1)处方辰砂224g,桔梗1 600g,人参、茯苓(去皮)、牙硝枯各960g,蛤粉2 560g,金泊200片,生脑子64g,甘草()800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粉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将少许药末吹入咽喉部,每天23次。

   

9.正宗散

    (1)处方 薄荷、僵蚕、青黛、朴硝、白矾、火硝、黄连、硼砂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药研为细末,与猪胆汁搅匀,阴干,每30g加冰片0.9g,研极细末。每取少许吹入患处。

   

10.玉泉散

    (1)处方 苦瓜霜、硼砂各209,朱砂(水飞)、冰片、胆矾、雄黄精、人中黄各5g,麝香、制僵蚕各3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用喉枪或三用吹粉器吹布患处。

   

11.朱矾散

    (1)处方 朱砂、珍珠、冰片、枯矾、青黛各1g,儿茶、龙骨各9g,硼砂I.5g,赤石脂3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每用少许,吹入咽喉,每日吹3次。

   

12.壁钱散

    (1)处方 壁钱7枚,人指甲5个,冰片6g.

    (2)方法 先将前两味用文火焙焦,压为细末,加入冰片同研细和匀,贮瓶备用。每用少许,吹入咽喉患处,每日2次。

   

13.喉症散

    (1)处方 珍珠、麝香、蟾酥、僵蚕各等份。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装瓶密封备用。轻型恶寒,发热头痛,扁桃体不红肿或红肿较轻,咽部轻微痛,吞咽不利,体温3738℃者。将药粉置于分钱币大小的医用胶布中心,贴于下颌角处,5天取下可见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即可,1次用药不超过0.5g.重型者恶寒壮热,体温3840℃,咽喉红肿,疼痛剧烈,汤水难下,有碍呼吸,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脉浮数或洪数或沉实有力。先用三棱针浅刺扁桃体红肿处,使其出血,将喉症散均匀吹于患部,再按上药贴药。

   

14.蝎冰散

    (1)处方  冰片5g,全蝎10g,菜油2ml

    (2)方法  将前两味研末,用菜油拌匀,做成5分钱硬币大小之药饼。用胶布贴于外廉泉穴或下颌角下方正对肿大的扁桃体处的皮肤上,24小时换1次。

   

15.异功散

    (1)处方  斑蝥12g,冰片、乳香、没药、全蝎、血竭、玄参、樟脑各1.8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少许,置小块伤湿止痛膏或医用胶布上,贴于列缺穴(左右均可),2小时后咽痛明显减轻。贴药处皮肤有轻微疼痛,不需处理。约半小时以上贴药处出现小水泡,可将贴药揭下,用消毒针头挑破水泡,涂以甲紫。未起泡者3小时后便将贴药揭下。

   

16.虫丸散

    (1)处方 全蝎1条,六神丸10粒。

    (2)方法 取全蝎研碎,与六神丸10粒混合研。用米醋调和,放在伤湿止痛膏正中,然后敷在耳垂下方之下颌角(正对肿大的扁桃体外面)的皮肤上。双侧肿大者可同时敷用。一般12小时内见效,若无明显效果,可继续外治12小时。如有并发症者,可加用抗生素治疗。

   

17.穴贴散

    (1)处方 芦荟、桃仁、红花、皂角、使君子、杏仁、白胡椒、草决明各10g,山栀20g,冰片2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装袋备用。治疗时将药散用鸡蛋清调成膏状,贴敷于穴位上,上盖硬纸,胶布密封固定。取穴为曲池、内关、足三里、太溪,每次选24个穴位。每次贴4872小时,可连续贴或换穴贴。

   

18.加冰散

    (l)处方 冰片10g,全蝎、山豆根、黄芩、荆芥、丹皮各IOOg

    (2)方法  以上方药混合研细过80目筛,瓶装备用。每次用6g,分两包,用薄药棉裹成药饼,然后用伤湿止痛膏分敷于双侧外廉泉穴位,每日1次。

   

19.贴穴膏

    (1)处方 荆芥、防风、天花粉各30g,金银花90g,连翘、黄芩、赤芍、玄参、浙贝母、桑白皮、牛蒡子各15g,桔梗、甘草、冰片各10g,樟脑9g,红丹560g,香油3 000g

    (2)方法  以上方药粉碎过7号筛,冰片、樟脑研成细粉,红丹

置铁锅内炒干。取麻油置不锈钢锅中,武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油温达300℃以上,滴水成珠,吹之不散。将红丹缓缓筛入炼油中,边加丹边木棒搅拌,至皂化完全出现大量泡沫,膏液变成黑褐色,取少许滴人冷水中,捏之软而不粘手。将皂化完全的膏液趁热缓缓倒人涡旋的冷水中,并不停搅拌,冷后将膏坨撕成碎块,放入冷水中浸泡47日。从水中取出膏块,置钢锅中,加热蒸干水分,溶化。待温度降至6070℃时,加入樟脑、冰片细粉搅匀,保持5060℃的温度。每称取39,摊于特制的膏药纸上,涂成圆形,盖塑料薄膜,即得。贴合谷穴(双)、天突穴、曲池穴(双)、神阙穴,每张膏药贴48小时更换。

   

20.外敷膏

    (1)处方 黄芩、黄连各10g,蒲黄、寒水石各6g,青黛、芒硝、玄明粉、孩儿茶、雄黄、硼砂、五倍子各3g,枯矾、薄荷、甘草各2g,牛黄、冰片各lg.

    (2)方法 上方药共研细末,用适量甘油、水调成糊状。取适量如桂圆大药膏,敷颈部两侧水突穴,敷药后先贴油纸,再加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l换。

   

21.发泡膏

    (1)处方 生白芥子、斑蝥各等份。

    (2)方法 上药分别研细末,和匀,以3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装盒备用。治疗时取发泡膏如麦粒大一团,置于2cm×2cm胶布中心,贴双侧人迎穴,3小时揭去。待水泡形成后,以创可贴覆盖。

   

22.发泡方

    (1)处方 活蜘蛛1个,去皮大蒜I瓣,冰片0.3g

    (2)方法 上药共捣烂如泥,敷于一侧手合谷穴。若未愈则可再敷另手合谷穴。敷25小时,敷处发热,麻辣起泡,即去药,其泡不弄破,如泡已破溃,则可涂甲紫,或用消毒敷料敷之。

   

23.敷足方

    (1)处方 桃仁、杏仁(带皮)、栀子各7个,蛋清1个,面粉1撮,烧酒半小盅。

    (2)方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加蛋清、面粉、烧酒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换。

   

24.贴敷方

    (1)处方 黄连3份,吴茱萸2份。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每取药散适量,加米醋调如糊膏状,于晚上入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敷后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取去,每晚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

   

25.敷脐方

    (1)处方 金银花、连翘、黄芩、菊花、板蓝根各15g,赤芍、薄荷、桔梗、甘草各6g,芦根60g.

    (2)方法 上方芦根煎剂,余研细末,共制成浓膏剂。每取15g与蜂蜜调和成饼,置方纱布上敷贴于脐中,胶布粘贴牢固即可。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

   

26.吹喉丹

    (1)处方 雄黄5g,硼砂、焰硝、玄明粉各3g,胆矾Ig,冰片0.3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每用此散少许,以喷射器入喉管内,每日吹3次。

   

27.银匙丹

    (1)处方 生蒲黄10g,寒水石、西月石各15g,藏青果、僵蚕、薄荷各5g,冰片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吹患处,或搽擦患处,每天67次。

   

28.捷妙丹

    (1)处方 牙皂角(切碎)30g,丝瓜络36g,冰片少许。

    (2)方法 先将前两昧药用新瓦炙干后,研成细末,再入冰片同研,和匀,贮瓶备用,勿泄气。每用药散少许吹入鼻中,左侧病吹右鼻,右侧病吹左鼻,双侧病左右并吹,每日3次。

   

 

(五)针灸治疗法

   

1. 毫针法

    (1)取穴主穴取少商、合谷、天容、扶突;风热外袭配外关、风池、尺泽,肺胃热盛配内庭、曲池、商阳、关冲,阴虚火亢去少商,配太溪、照海、鱼际。

    (2)操作少商、商阳、关冲点刺出血;合谷、外关、曲池、尺泽直刺,用提插捻转法,反复行针;天容穴内近扁桃体部,宜直刺1寸左右,使针感向深部放散;扶突进针时,应注意避开颈动脉,可刺1—1.2寸,捻转行针,以加强针感;鱼际行平补平泻法;照海、太溪均以针补为主。留针30分钟,急性者每日l2次,57次为1个疗程,慢性者可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

   

2.电针法

    (1)取穴  合谷、孔最。

    (2)操作取双侧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快速针刺,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合谷穴与阴极相连,孔最穴与阳极相连,电针频率为1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芒针法

    (1)取穴 下颊车透扁桃、风池、完骨、大椎七点、合谷透鱼际、少商。

    (2)操作  针下颊车透扁桃时,病人取仰卧位,针尖直向前上方,通过口底部直达咽峡,扁桃腺处,使局部有鱼刺异物感放散到咽部扁桃腺,深度l3寸。针大椎七点时,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头略前俯,直刺23分。针合谷透鱼际时,针尖由合谷穴直对鱼际穴进针11.5寸,使局部酸麻胀感放散至大指、二指。针少商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3滴。注意:针大椎七点时应根据患者胖瘦程度而定针刺深浅,以免针刺过深,导致气胸。

   

4.粗针法

    (1)定位患者坐位.后靠椅背,头尽量后仰,口大张,用压舌板将舌压下,使充分暴露扁桃体。

    (2)操作将长15cm,直径2mm之不锈钢针,用75%乙醇消毒后,从一侧口角处迅速斜刺对侧肥大之扁桃体,深度可达lcm,有血涌出者为有效。拔针后未流血者,可重复再刺直至流血。如双侧扁桃体均肿大,则双侧均予治疗。

   

5.火针法

    (1)取穴  阿是穴。

    (2)操作选用烙铁头直径约0.5lcm,柄长20cm的器具,置于酒精灯上将烙铁头烧红,蘸香油后,迅速烙于扁桃体上,每次烙1020铁。烙时勿触及其他部位。隔日1次。

   

6.刺血法

    (1)取双侧耳尖、少商、商阳。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日1次,每次每穴放血10滴左右。

    (2)取关冲、少商、商阳、内庭。以三棱针浅刺出血,每穴出血至少5滴以上,每日1次。

    (3)三法用三棱针点刺双侧少商、曲泽微出血,并在金津、玉液放血,每日或隔日1次。

    (4)四法先揉搓患者两侧耳背数分钟,再各选l条暴露较明显之络脉,以三棱针刺破放血10余滴,隔日1次。

    (5)五法用三棱针经乙醇棉球消毒后,点刺患侧或双侧的颌下扁桃体穴(颊车穴下)0.30.6cm深,轻挤针孔出血(体壮或实热证者挤出23滴,体弱或慢性疼痛者挤出1滴即可),然后将火罐拔吸在点刺出血的部位上,10分钟左右即可取下。隔日1次。

    (6)六法取双耳轮123。令患者端坐或嘱其家人将患儿抱好,并请助手将患儿头部相对固定。先将双侧耳轮用75%乙醇常规消毒。术者将待刺之耳轮轻轻揉捏充血。左手固定耳轮穴位,右手拇指、食指夹住三棱针针体,中指尖抵在三棱针锋尖上0.3cm处,迅速点刺后立即出针,并挤出血液57滴。依次点刺,然后用消毒干棉球压在各耳轮穴上。

    (7)七法  患者伸肘,在双侧尺泽穴处寻找血络。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放血,出血量以23ml为宜,每日1次。

    (8)八法  取阿是穴(扁桃体肿大处)、少商、耳穴之扁桃体,高热者加大椎刺络拔罐。点刺阿是穴时,取细绳1根把三棱针体下部绑在筷子上,露出针锋。令病人取仰靠坐位,头微仰,面向光亮处,张口。医者左手握压舌板压住舌头,右手持三棱针于蛾顶肿处点刺出血,令病人将脓血吐净。少商、耳穴扁桃体分别点刺出血,以放出血色由紫黑变鲜红色为度。大椎用粗三棱针点刺l2下,然后拔火罐,使出血23ml。每日1次。

   

7.鼻针法

    (1)取穴  咽喉区。

    (2)操作  向下横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用轻、慢手法运针1次。每天1次,IO次为1个疗程。也可用皮内针埋针数小时或l2天。

   

8.舌针法

    (1)取穴  咽喉穴、目穴。

    (2)操作  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301寸毫针,快速进针0.10.2寸,用泻法,不留针,隔日1次。

   

 9.手针法

    (1)取穴  后头点、咽喉点、扁桃腺点。

    (2)操作采用交叉取穴法,即左侧扁桃腺炎取右手穴位,右侧扁桃腺炎取左手穴位,双侧扁桃腺炎取两手穴位。常规操作,快速针刺,每日1次。

   

10.足针法

    (1)取穴3号穴、45号穴、l号穴。

    (2)操作  1号穴、3号穴直刺或斜向下刺0.51寸深,45号穴直刺0.5l寸深。注意沿骨缘斜刺时,勿损伤骨膜。

   

11.腕踝针法

    (1)取穴  双侧腕踝针上,区。

    (2)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左手固定进针点上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 ℃快速刺人皮下,沿皮下刺入,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12.圆利针法

    (1)取穴  内扁桃穴,位于软腭咽喉根部与扁桃体连接处。

    (2)操作  选用184寸圆利针针具。患者取坐位,对光张口出声,此时咽部扁桃体清楚可见。医者左手固定患者头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针柄迅速点刺,进针深为0.10.2寸,少许出血为度。

   

13.梅花针法

    (1)取穴合谷、大椎、后颈部、颌下、耳垂下方(翳风为主);发热加刺肘窝、大小鱼际、骶部,咳嗽加刺气管两侧、太渊。

    (2)操作  采用中度或重度刺激,重点叩刺后颈部、颌下、耳垂下方。每天l2次。

   

14.耳穴针刺法

    (1)取穴  咽喉、扁桃腺区、耳轮4、耳轮6

    (2)操作用强刺激法,捻转23分钟,留针l小时,每天1次。

   

15.耳穴贴压法

    (1)取穴  主穴取耳尖、扁桃体、咽喉、肺、胃、内分泌,肾上腺;疼痛较重者加神门,急性扁桃体炎加轮13,慢性扁桃体炎加轮46、肾。

    (2)操作取所有主穴和辨证取配穴。选用王不留行籽、六神丸或磁珠,其中以磁珠贴压效果最好。用直压或对压手法,急性者用强刺激。每次取一侧耳穴,双耳交替,23天换1次。

   

16.耳穴埋针法

    (l)取穴咽喉、肺、肾、扁桃体。

    (2)操作  每次选用12个穴位,耳郭常规消毒后,以麦粒型针埋针710天。轮换取穴,每日以中强度按压23次,以加强刺激。

   

17.穴位注射法

    (1)取穴  合谷、曲池、行间。

    (2)操作用鱼腥草注射液、莲心草注射液或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Iml;或用0.5%1%普鲁卡因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皮试阴性后用。

   

18.灯火灸治法

    (1)取穴  主穴取角孙、少商、合谷、涌泉;配穴取翳风、风池、鱼际、商阳、内庭、尺泽。

    (2)操作取灯芯草34cm,将一端浸入油中lcm,点燃后缓慢移向穴位,稍停瞬间,待火焰略变大,便立即垂直接触穴位,随即发生清脆的啪啪爆声。反复进行,每穴爆一下。一般患者用本法1次即可,个别患者次日再灸1次。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