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七、肠梗阻

[日期:2013-01-15]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七、肠梗阻

(一)概 述

肠内容物在肠腔内的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按发病原理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包括麻痹性和痉挛性肠梗阻)及缺血性肠梗阻。而按肠壁血液供应是否阻断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其中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进行手术解除,则缺血肠管势必坏死、穿孔,招致严重腹腔感染和毒血症,直至死亡。按梗塞发生的部位,常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据其程度又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梗阻,据其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其病因复杂,大体上机械性肠梗阻可因肠外因素(如粘连与粘连带压迫、嵌顿性外疝或内疝、肠扭转、肠外肿瘤或腹块压迫)、肠管本身因素(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息肉或其他肠管病引起的肠套叠)、肠腔内因素(主要由成团蛔虫、异物或粪块等)引起,巨大胆石通过胆囊或胆总管到十二指肠瘘管进入肠腔亦会产生胆石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多因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麻醉药、肺炎、脓胸、脓毒血症、低钾血症或其他全身性代谢紊乱引起的肠麻痹或痉挛而发生。血管性肠梗阻主要与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引起。各种原因所致肠梗阻的频率随年代、地区、民族、医疗条件而有不同。20世纪30年代嵌顿疝所致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率最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预防性疝修补术得到普及后已明显减少,而粘连所致的肠梗阻的发生率跃居第一。病理学表明,约有80%的肠梗阻发生在小肠,其余在结肠。

 临床诊断肠梗阻的手段,可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X射线腹部透视或摄片是确诊肠梗阻的重要手段。肠梗阻属于中医“腹痛”、“腹胀”、“呕吐”等范畴,其发病多因正气不足、术后伤气、蛔虫梗阻、邪实腑结等因素而致,其病机关键在于腑气闭结,血气淤滞不通。治疗当急开其闭,佐以散结气、活血脉。

 

(二)名医名方

 1.路志正 温中散寒方

 【方药】 党参20g,白术9g,茯苓12g,橘红6g,麦芽12g,川附片6g(先煎20min),神曲9g,草蔻仁4.5g,广木香4.5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温中散寒。

【案例】 张某,男,35岁,1960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于1959年8月2日因腹绞痛、恶心、呕吐、腹胀、无肛门排气,腹部X射线透视可见肠腔内有液平面,诊断为绞窄性肠梗组,行手术后12d出院。同年12月,又出现恶心、呕吐、腹绞痛,西医诊断为术后粘连性肠梗组,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诸症缓解。但次年9月、10月上症又作,复行手术2次,末次术后月余,再次出现腹胀、腹痛、不排气,限于体质因素及患者要求,请中医会诊。目前症状:腹胀难忍,下午尤甚,两胁满痛,大便秘结,腹中雷鸣,纳呆神疲,周身乏力,舌淡红,脉微弱而弦。证属中阳式微,阴寒内盛,气机乖戾,升降失常。治疗当以温补中阳,散寒行气。处方:党参20g,白术9g,茯苓12g,橘红6g,麦芽12g,川附片6g(先煎20min),神曲9g,草蔻仁4.5g,广木香4.5g。2剂。药后腹胀、胁痛大减,大便得下,每日1次,较硬结。唯觉胃闷纳呆,口淡无味,舌脉同前。药已中鹄。上方加黄芪继服3剂。药后胃纳见增,二便自调,脉沉迟无力,舌质偏暗、苔薄白,偶有腹胀感。病虽向愈,仍有中焦虚寒、脾阳未复之象。处方:党参9g,炙芪9g,半夏9g,白术9g,神曲9g,川附片6g(先煎20min),木香4.5g,橘红9g。服3剂后,诸症消失,痊愈出院。

 【按语】 路志正认为:中医临证治病,不宜囿西医病名,一听“梗阻”,便用攻遂、涤荡、泄降之品,而应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假象所惑。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灵活变通,才能补偏救弊,释缚脱艰,而效如桴鼓。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手术之后。西医以再次手术为解除粘连手段,中医对此多以淤血阻滞、气机不利等辨析。其治恒以活血化淤,理气通络,缓急消胀,或通腑导滞为主。但证之临床,上法并非人人皆宜,须根据患者的手术后体质强弱、生活习惯等诸因素辨证而施。本病经医院诊为粘连性肠梗阻,且以腹胀、便秘为主诉,按一般疗法,当以理气消胀、通里攻下为治。但仔细分析,感到患者腹胀以下午为基,上午较轻,并非阳明“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之腑实证;两胁胀痛,但不是绕脐痛,而与仲景“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跌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月去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之证相一致。加之患者纳呆神疲、周身乏力、脉微弱等属脾阳或微,阴寒内盛无疑,且在多次手术之后,其正气虚衰可知,虽大便秘结,并非实秘而是冷秘。其治不宜攻下而犯虚虚之戒,当以温补中阳、散寒行气为宜,俾中阳复,阴寒除,升降复常,气机调畅,其腹满、便秘等梗阻之症自除。

 

2.谭俊臣 温通方

【方药】 党参、花椒、干姜、炒莱菔子各10g,蜂蜜30g(兑服)。

【用法】 水煎服,1剂或2剂顿服。

【功效】 温阳散结,理气化滞。

【案例】 熊某,男,7岁。1979年3月20日因持续性腹痛16h伴恶心、呕吐8次收住本院外科。其母代诉:患儿自1979年3月19日下午4时起呼腹痛,逐渐加剧,冷汗淋漓,辗转反侧,时有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频繁。已24h无矢气,不大便,尿少色黄。无寒战、高热。患儿6岁时曾做阑尾切除术,术后20d即出现腹痛,尚能忍受。入院后经外科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失水酸中毒,给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同时予抗菌素控制感染及口服硫酸镁、颠茄合剂、肛门使用甘油栓等治疗,症未好转,因之邀谭俊臣会诊。诊见患儿呕逆,腹痛拒按,形寒畏冷,肢体不温。舌淡、苔白厚,脉弦紧。证属脾虚寒结,气血凝滞。拟以温通法。处方:党参、花椒、干姜、炒莱菔子各10g,蜂蜜30g(兑服),1剂。次日患儿服药后,腹痛始有缓解,继而又逐渐加剧。腹痛隆起,拒按,肠形明显,无矢气,不大便。继温脾汤合大建中汤加减。处方:党参、制附片各6g,甘草3g,大黄(后下)、芒硝(兑服)各15g,干姜、当归、花椒各10g,1剂。1979年3月22日:患儿上午12时30分以前已服中药2次(共约300ml),下午2时解大便(水样便)约100ml,矢气频繁,继之又排出大便约500g。腹痛症状随之消失。当日下午5时复查:患儿腹部变柔软平坦,无压痛,梗阻症状全消。感饥饿进食稀粥一碗,自觉舒适。再拟厚朴温中汤3剂以善其后,带药痊愈出院。

【按语】 本例系术后阳虚寒凝,气血滞结不畅。温通方以温阳散结、理气化滞为原则,用参以补虚,合姜、椒以增强温化寒凝之力,莱菔子理气滞,炒用以湿而不寒。用于本病的治疗,切中病机,因而效捷速愈。

 

3.徐昆仑 驱虫方

【方药】 使君子15g,大黄(后下)、乌梅、厚朴各10g,枳实、槟榔片各7.5g,元明粉5g(冲服)。

【用法】 水煎100ml,2次分服。

【功效】 驱虫导滞,通腑泻下。

【案例】 陈某,男,2岁半,1968年6月13日因腹痛入院,病历号62498。患儿呈痛苦病容,营养欠佳,面色青白,心肺无著征,腹部膨隆,腹壁紧张,压痛明显,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计数8.4×109/L,淋巴细胞0.32,中性粒细胞0.68,粪便蛔虫卵(++)。X射线诊为:蛔虫性肠梗阻。入院前以蛔虫症在门诊服驱虫药治疗不效,后因腹痛加重收儿科住院,先后服山道年及吸氧驱虫仍未效,外科会诊为蛔虫性不全梗阻。因年龄小,一般状态欠佳,不宜手术,仍建议驱虫保守治疗。随请中医会诊。患儿啼哭不止,面色青白,腹胀痛拒按,大便2d未解,时泛呕,不思饮食。舌紫暗、苔薄黄腻,脉弦。此属虫栖肠道,腑气阻滞。治宜驱虫、导滞、通下。处方:使君子15g,大黄(后下)、乌梅、厚朴各10g,枳实、槟榔片各7.5g,元明粉5g(冲服)。1剂,水煎100ml,分2次服。药服半剂,即停啼哭,4h后又服半剂,药后2h余,腹痛欲便,初泻稀便,后下一蛔虫团,数后共64条蛔虫,便后腹痛顿减,随以香砂六君子汤调和脾胃痊愈出院。

【按语】 蛔虫栖于肠道,结聚成团,阻塞腑气故引起腹痛胀硬,大便不通。方中使君子、槟榔片、乌梅驱虫,大黄、枳实、厚朴、元明粉峻泻导滞、荡涤通便。使结聚之蛔虫得以排出,药后便通虫下而病除。

 

4.王有章 补中益气汤

【方药】 黄芪15g,甘草5g,人参10g,当归10g,升麻3g,柴胡3g,白术10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健脾益气升陷。

【案例】 王某,男,74岁,门诊号371030,1986年4月22日初诊。发作性右下腹痛1个月,痛时疙瘩聚起,上达心胸,下至腰骶,攻冲不定。午后重,夜间甚,彻夜呻吟,拒食,矢气、大便皆无。曾服疏导通利类中药不见效果,灌肠、肛管排气、注射镇静止痛剂无效;针灸、按摩、热敷作用短暂,唯注射杜冷丁100mg可止痛5h左右,但过后依旧。一般经5d,诸症消失,但3d后又发,反复不已。刻诊: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质稍晦暗、苔白,脉弦重按无力。右腹部偏下方有一约10cm×5cm纵行肠形,如有头足,随呼吸上下运动,喜按,按压时即消,抬手又起,如气囊状。腹透:右侧肠道积气。行全消化道钡餐透示加摄片:见胃小弯角切迹低于两髂脊连线下约6cm,紧张力低,升结肠积气扩张,结肠肝曲钡餐通过受阻,经推压通过后见横结肠明显下垂,升结肠被牵拉变短。请西医外科会诊,确诊为不全肠梗阻。审证可知为脾虚气陷,因气虚而气滞导致的攻冲性腹痛证,乃真虚假实证。治宜健脾益气升陷,以补中益气汤原方,水煎服。服上药2剂后痛止,除感乏力外无其他不适,遂停药观察。1986年5月9日,因劳倦复发,又服上药3剂而愈。为防复发,嘱其服补中益气丸1周。1987年5月随访患者,未再复发,健康如故。

【按语】 本案为不全性结肠梗阻,是气虚气滞证。脾虚气陷,升举无力,胃肠松弛下垂,横结肠下垂牵拉升结肠,结肠肝曲肠腔被挤压,无力扩张,闭塞不通,腑气通降受阻,欲降不能而被逼积聚成块,窜扰不定,攻冲作痛。因气虚使气机的运行处在通与不通的交界处,而痛与不痛又是病发与病消的标志,虚则气滞而病发,稍复则气通而病消,故其腹痛随阴阳盛衰变化明显,随脾气来复反复发作。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陷,使脾气健运,“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滞通、痛止而病愈。

5.陈荣富 通肠方

【方药】 芒硝、莱菔子各10g,生赭石、茺蔚子各6g,槟榔片、荜澄茄各6g。

【用法】 研末吞服。

【功效】 润燥散结,下气导滞。

【案例】 余某,男,65岁,1984年5月13日初诊。诉腹胀、腹痛、恶心1周。4d前到某医院求治,经X射线拍片,诊为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入院时体温38.5℃,白细胞计数20.0×109/L,中性粒细胞0.85。采用保守疗法、灌肠、胃肠减压、注射抗菌素、补液等治疗3d,未见好转,呕吐黑水,大便已1周未解。而邀中医诊治。诊见腹大如鼓,左脐旁突出,舌光如镜,脉大而数。证属谷道不通,气阴已伤。拟用润燥解结之法,加入重镇降逆之品。处方:芒硝、莱菔子各10g,生赭石、茺蔚子各6g,槟榔片、荜澄茄各6g,研细末吞服。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服药针刺后,肠鸣辘辘,并得矢气,次晨解出干燥粪粒10余枚,已不呕吐,仍腹大,不能转侧。此里结之滞未除,而内蕴之热,已劫其气阴。乃于上方中加入清养肃降之品。处方:鲜石斛、沙参各10g,麦门冬、玄参、桃仁各6g,苏子、赭石、茺蔚子各9g,玄明粉5g(冲服)。针刺穴位同前。服药后,大便4次,色褐量多,臭秽异常,脐旁之高突已平。上方去玄明粉,加党参、火麻仁、浮小麦各20g、黄芪6g。服药2剂,便行通畅,知饥欲纳,仍舌干。此津气未复,处方:白芍、石斛、沙参、玉竹参、牡蛎各15g,麦门冬、米百合各10g,炙黄芪、炙党参各12g,乌梅20g,鲜橘叶10片。连服5剂,胃纳日增,舌干转润,起居如常。

【按语】 本例始而腹痛,继而胀满呕吐,大便7日不解,脉形实大而数,以脉证推断,“痞满燥实”四证俱备,故属于承气汤证。但因呕吐,胃津已伤,就不适用大黄;虽有腹胀肠中结滞,但舌光如镜,闵不适用枳、朴等药。而用润燥解结、清养肃降之法收功。

 

6.李新民 加味复元活血汤

【方药】 柴胡、花粉、当归各10g,红花、桃仁、甘草、山甲珠各6g,川大黄(酒浸)、丝瓜络各15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活血祛淤,疏肝通络,开腑通闭。

【案例】 樊某,男,40岁,司机。诉腹痛、呕吐、不大便已5d。患者于1980年12月因车祸而致脾、胃破裂,在某医院行脾切除、胃修补手术,1个月后痊愈出院。1981年2月至1982年元月上症反复发作6次,均在原医院住院治疗,经保守疗法及对症处理,均缓解出院。末次于1982年元月20日发作,仍按原法处理,并服大承气汤4剂,住院9d症状不解,决定行手术治疗,因患者恐惧开刀,经介绍于1982年元月29日来本科诊治。症见痛苦面容,面色晦暗,上腹刺痛,疼连两胁,痛不可忍。腹胀,呕吐、不大便已5d,舌暗淡,脉细涩。X射线检查可见肠梗阻征象。证属血淤腑闭证。治宜活血祛淤,疏肝通络,开腑通闭。投复元活血汤加丝瓜络。服上方3剂,共利下秽臭黑色软便5次,矢气频,呕吐止,腹胀减,腹痛缓,但时有脘腹挛痛而胀,喜按,面色少华,形寒低热(37.6℃),不思食,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辨为脾胃虚寒证。治宜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佐以行血通络。方投小建中汤加丝瓜络。处方:白芍、桂枝各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饴糖30g,丝瓜络15g。1982年2月5日三诊:上证大减,效不更方,守方续进5剂。1982年2月10日四诊:诸证消失,X射线腹透恢复正常。为防病复,带香砂六君丸与木香顺气丸交替使用20d。随访4年未复发。

【按语】 本病属祖国医学“腹痛”范畴。证见腹痛、呕吐、便秘,前医曾投大承气汤4剂,虽腑通又复秘。细审患者曾有脾、胃破裂外伤史,虽手术切脾补胃,但终致脉络损伤,使淤血停滞,故临证见面色晦暗、上腹痛呈锥刺、牵连两胁下、舌紫暗、脉细涩等一派淤血征象。脉证互参,辨为血淤腑闭证。据《成方便读》“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之原则,乃拟祛淤活血为主,佐以疏肝通络、开腑通闭之法。方用复元活血汤加丝瓜络,方中当归入肝和血祛淤,行血中之气,使血各归其经;山甲珠逐络中之淤,使血各从其散;红花活血,桃仁破淤通便;酒浸川大黄量大,能荡涤凝败血,开腑通闭,与疏肝行气之柴胡同用,能走表达里,使腑气自通,气血畅行;丝瓜络贯通脏腑内外,行血通络;花粉“消扑损淤血”,清血淤之伏阳;甘草调和诸药,缓气脉之挛急。诸药合用,相得益彰,使气行血活,腑气畅通。通则不痛,则腹痛自平,元气自复,故方曰“复元”。二诊虽痛减腑通,但终因过服峻猛之剂以致正气耗散,中阳伤损,出现一派脾胃虚寒证,乃投小建中汤以达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效。加丝瓜络行血通络,以防病复。三诊疗毕,已达阴阳调、营卫和、脾胃健、气血充、元自复之功,则诸证消失。

 

7.梁勇草 润肠通关方

【方药】 桃仁12g,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枳实、川朴各10g,生大黄9g(后下),党参20g。

【用法】 加水500ml,浓煎成200ml,抽空胃液后经胃管注入胃中,夹管2h。

【功效】 润肠开关,通里攻下。

【案例】 周某,男,66岁,1988年1月10日入院,住院号88020。患者曾于1983年3月在某医院行胃部手术,术后时有腹痛。3d前劳动时逐渐出现腹部痞满胀痛,继则呕吐频频。曾在当地治疗,但腹胀痛日渐加重,食入则吐,口干口苦,3d来大便闭,无矢气。入院时X射线拍片:肠腔明显扩张、充气,其横径超过6cm,且伴大小不一液平面,诊断为完全性肠梗阻。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10/L,中性粒细胞0.72。诊见: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叩之如鼓,压痛拒按,口唇干燥,舌质暗红、苔黄而干,脉弦数。证属气滞腑实,气阴两伤。治宜润肠开关、通里攻下。处方:桃仁12g,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枳实、川朴各10g,生大黄9g(后下),党参20g。上药加水500ml,浓煎成200ml,抽空胃液后经胃管注入胃中,夹管2h。同时配合抗感染,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经上法治疗1次,次晨矢气频传,解臭秽稀便2次,顿觉胀减痛除,饥饿欲食。X射线腹透复查,仅见局限性肠管少量充气,无液平面。宗上方再服1剂,诸症悉平。后以健脾和胃调理善后,痊愈出院。

【按语】 枟医贯枠谓:“关者下不得出也,格者上不得入也。”本例符合上述关格一证,属西医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乃因手术损伤肠管,致肠管粘连,使肠道气机壅塞、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发为本病。纵观其脉症,“痞满燥实”俱存,属阳明腑实之大承气汤证。然本例肠道完全梗阻不通,且气阴已伤,年老体衰,故以润滑与通下结合,以五仁汤润肠开关,大承气通下推荡,使肠道气机顺畅,梗阻得通。

 

8.李洪俊 补气养血汤

【方药】 黄芪30g,党参30g,三七10g,当归15g,白术12g,茯苓12g,白芷6g,银花30g,连翘10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其中三七研粉兑服。

【功效】 补气生血,扶正固脱。

【案例】 刘某,男,19岁。1973年5月9日因阵发性腹胀、腹痛、呕吐、不大便9d住本院外科治疗。患者病前曾行2次腹腔内手术。西医保守治疗不效,决定再行手术。剖腹见原切口下腹膜、肠系膜广泛粘连,术后第4d腹胀痛明显,未排气;第12天出现肠瘘,伤口分泌物溢出300~400ml;第13天拆线,伤口愈合不良,患者衰竭严重,遂邀李洪俊会诊。证见面色苍黄无华,瘦弱不支,声低息微,两目失神凹陷,四肢不温,水浆不受,六脉细小无力。此为阴阳欲脱、气血亏极、胃气渐绝之重候,宜大剂补气生血,扶正固脱。拟方:黄芪30g,党参30g,三七10g(研末兑服),当归15g,白术12g,茯苓12g,白芷6g,银花30g,连翘10g。日服1剂。3剂后,饮食进,精神好转,伤口溢出物减少,矢气作,下水样便少许;二诊,上方去白芷、银花、连翘,加白芍15g、薏苡仁15g、大枣15g、甘草6g。连服20余剂,配合西医引流,历经半个月,终使伤口愈合,腹胀痛消失,二便自调,病愈出院。

【按语】 本例出现阴阳欲脱之危候,虽有腹胀、腹痛、伤口溢出秽浊之际,但本急于标,故以黄芪、党参益气固脱、托疮生肌为君;三七、当归补血活血、化腐为臣,助黄芪生肌之力;佐以白术、茯苓培中固本,复化生之源,使气血渐和,回转有基;再配以白芷、银花、连翘清解毒浊,推陈出新。诸药合参,使气血得复,生机回转,伤口敛愈,达到标本同治,故而疗效满意。

 

9.徐德光 加减平胃散

【方药】 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莱菔子10g,枳实15g,生草10g,芒硝10g。体虚加黄芪12g、干姜10g;体实水停者加甘遂10g。

【用法】 上药加水500ml,浓缩到300ml,高压保留灌肠。如2h症状不减,再煎200ml低温高压灌肠。仍不泻下、症状不减者,每4h1次。辅以泻法强刺激足三里、天枢、内关、合谷诸穴。并禁食、输液。

【功效】 泻下软坚,通腑荡热。

【案例】 杨某,女,18岁,农民。患者1982年11月因阑尾脓肿行盆腔引流术出院后2个月余,出现饭后腹痛、呕吐,右下腹麦氏点有反跳痛、压痛,右脚不能伸,经注射阿托品、口服颠茄片、氯霉素等,1d后症状加重。现证: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右下腹有如拳大之肠型,腹肌紧张,有明显压痛。X射线可见回盲部锐角行成,肠腔极度充气,有液平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经禁食、输液,注射杜冷丁、抗生素1d,腹胀不减,遂改用平胃散加减高压保留灌肠。药用:苍术10g,油朴15g,陈皮10g,莱菔子10g,芒硝10g,生大黄10g,枳实10g。煎水灌肠,2h一次;并针刺足三里、天枢、内关穴,强刺激泻法。禁食,输液。共灌肠2次,10h后,解出如桃大燥屎2枚,继又排出粪水及水液便约1000ml,诸症均减。次日以平胃散加枳实10g、大枣10g,水煎服,2剂后痊愈。随访1个月无恙。

【按语】 六腑以通为顺,痛者不通故也。平胃散有振奋阳气、温运中焦之作用,且本法有泻下软坚、通腑荡热之功。以谷道给药,能克服因腑气不通所致拒药不下的弊病。徐德光从1980年至1984年运用枟和剂局方枠平胃散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肠梗阻15例,其中8例于治疗后12h缓解,16h缓解者5例,24h缓解者1例,无效1例。

 

10.龚家林 加味承气汤

【方药】 大黄15g,元明粉12g,枳实10g,厚朴10g,炒莱菔子10g。

【用法】 水煎服,早、晚各1剂。

【功效】 荡积泄热。

【案例】 熊某,女,17岁,1976年7月5日入院。患者腹泻、解黏液便,日5~7次,已3d。经治疗后腹泻停止,但又出现不大便、恶心、腹胀痛,已3d余,可见肠形。腹透发现肠管充气,可见到3个液平面。诊为肠梗阻。速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15g,元明粉12g,枳实10g,厚朴10g,炒莱菔子10g,早、晚各1剂。次日解硬块样大便2次,腹部胀痛减轻。继用调胃承气汤:大黄10g,元明粉8g,甘草4g,2剂治愈。

【按语】 方中大黄泄热通便,荡涤肠胃,并能软坚润燥;伍枳实、厚朴、炒莱菔子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合用则荡泄积滞,通下结热之力极强,但应中病即止。

 

11.雷农生 大黄花椒油

【方药】 麻油100g,大黄20g,花椒10g。

【用法】 先将花椒置于油中,加温至沸,继投入大黄,随即离火,待凉去渣,2次分服。

【功效】 润肠散结,驱虫通便。

【案例】 向某,男,16岁,1985年2月26日入院。腹痛4d,呕吐频繁,时吐蛔。腹痛剧烈,且胀满,已4d未解大便,不矢气,检查腹部可见肠形,诊为蛔虫性肠梗阻。辨证:胃肠热结,虫团梗阻。治法:润肠散结,驱虫通便。方药:大黄花椒油,麻油100g,大黄20g,花椒10g。先将花椒置于油中,加温至沸,继投入大黄,随即离火,待凉去渣,2次分服。服上药后,约3h,矢气,腹痛遂减;继进余剂,大便乃解,并解出蛔虫20余条,腹痛顿失。

【按语】 大黄花椒油中,麻油滋腻,润肠散结;花椒之辛,驱虫止痛;大黄苦寒,荡热下结。全方合奏润肠散结、驱虫通便之效。腑气通,梗阻解,病自愈。

 

12.李 俐 泻叶汤

【方药】 番泻叶15~20g。

【用法】 用开水250ml泡15min后饮下。

【功效】 通腑导滞。

【案例】 张某,女,84岁。因便秘1周伴腹痛1d、呕吐0.5d,于1990年11月10日上午急诊留观。患者素有习惯性便秘史,大便3~4d一解,此次1周未行,渐觉腹胀、腹痛,今晨自用开塞露2个塞肛排便,仅解出羊粪状硬便2枚,便后腹痛未减,继而出现呕吐胃内容物伴发热,家人遂送急诊。入院时查:体温37℃,呼吸24次/min,脉搏110次/min,血压12/8kPa。全腹膨胀,腹肌稍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并见肠型,左下腹可触及3cm×4cm大小的硬质包块,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3次,并有气过水音。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腹部平片示:低位完全性肠梗阻。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8×109 /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3。治疗予常规禁食、胃肠减压,予温盐水1000ml灌肠,但仅排出稀粪水。即予番泻叶20g,用开水250ml泡15min后饮下,服药后2h仍未解便,再用番泻叶20g,按上法冲泡饮下,1h后,患者述腹中绞痛,随之矢气频作,继而解出大量硬粪。至次日查房时,一共解便6次,便后患者腹胀、腹痛逐渐减轻,呕吐消失,热退尽。腹软,虽有压痛但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无气过水音,未见肠型,继以本品15g泡水饮以巩固疗效。第3天患者腹痛全消,余症亦除。腹部平片示肠梗阻征消失。

【按语】 本病为中医重症之一,根据肠腑以通降下行为顺的生理特点,采用番泻叶通腑泻下导滞,使肠道气血得通,腑气得降,恢复肠道功能,则症随泻减,梗阻自除。药理研究证明,番泻叶含葸醌甙,可刺激肠道引起收缩,并通过增强肠管收缩和蠕动,因势利导加强机体抗梗阻能力,克服管腔障碍,产生治疗作用。番泻叶味苦性寒,适用于实热内结的肠梗阻,临床胀、痛、吐、闭伴舌红、苔黄、脉滑有力为用药指征。李俐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单味番泻叶治疗急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单纯性肠梗阻,包括动力性、机械性肠梗阻,有肯定疗效。早期使用,可使患者免除手术之苦,甚至挽救生命。用药时机应为急性肠梗阻早期,邪实正盛时,方能发挥更大药效。但对某些肠梗阻,如肠腔畸形或肿瘤阻塞,效果不佳,对伴血运障碍的绞窄性肠梗阻,则不属保守治疗的范围,临证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此外,低位肠梗阻的治疗效果优于高位肠梗阻。由于番泻叶所含的葸醌甙具有抑菌消炎作用,对因炎症引起的肠梗阻或肠梗阻合并腹膜炎者,尤为合适。番泻叶的泻下作用随用量大小而变化,治疗急性肠梗阻,最适宜的用量为20~30g。一般来说,用本品加250ml开水浸泡15min饮用,起效最快为1h,平均为3~5h。如1次用药不能泻下者,可重复使用,每日2~3次饮用,直至泻下为止,以日泻下3~5次为宜。老幼患者用量稍减,以免伤正气。以本品治疗,肠梗阻消除时间为3~4d。本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但每次用量20g,则不良反应甚小,必要时可予藿香、木香各10g煎水同服,减轻腹痛。

 

13.谭珠容 肠粘连松解汤

【方药】 赤芍、乌药、川厚朴各15g,广木香(后下)、桃仁各12g,炒莱菔子30g,芒硝(冲服)、番泻叶各10g。

【用法】 将所选用方药煎成药液量为100~130ml,俟温度适中后,抽空胃液,从胃管注入药液,并将胃管钳夹紧,保留胃管4h后开放。如果胃管有较多中药液流出是因钳夹不紧所致,则隔6h再灌入中药汤1剂。同时,在内灌中药液4h后,据病情选用其中一方水煎至180ml保留灌肠。

【功效】 行气消胀,泻下热结。

【案例】 黄某,女,66岁,农民,1993年7月22日入院。腹部阵发性剧痛伴呕吐2d。患者1年前曾行阑尾脓肿切开引流术,同年8月又因粘连性肠梗阻行部份回肠切除、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经常出现腹痛。入院前2d开始脐周阵发性剧痛,伴呕吐多次,肛门无排便、排气。曾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腹胀、腹痛加重,频频呕吐,即送本院留医。检查:痛苦面容,唇干,腹胀,右下腹有手术瘢痕,阵发性见肠形及肠蠕动波,腹壁软,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亢进,大便不通,无矢气,舌苔黄,脉沉而疾。X射线腹部透视可见小肠管扩张,并见6个液平面。西医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中医诊为关格,属气滞热结里实证。治疗:禁食,补液,插胃管行胃肠减压,引出胃肠液约500ml。用肠粘连松解汤1剂,水煎至120ml,俟温度适中后,从胃管注入药液。6h后,再用该方1剂,水煎至180ml保留灌肠。服药后8h,解大便1次,自觉腹痛明显减轻,但仍腹胀及有轻压痛。第2天,从胃管再注入上方1次,6h后解大便1次,量较多,肛门排气多次,患者自觉已无腹痛,腹胀明显减轻,梗阻已解除。第3天拔除胃管,口服中药3剂后,大便呈水样,日2次大便,腹部体征消失。住院7d,痊愈出院。

【按语】 泻下法在急腹症的临床运用日益广泛,泻下方药不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而且有利于机体排出有毒物质,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谭珠容在临床上,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中医理论,自拟3方治疗急性肠梗阻42例,收到满意疗效(本方为其中之一)。同时,在给药途径中,对中医中药的常规煎服法加以改进,使药物在人体所起的作用加快,从而赢得抢救患者的时间,是值得探索的。在治疗本病中,若出现下列病情变化,应即行手术治疗:①阵发性腹痛加剧且频率加快;②胃管流出的胃液增多;③胸、腹部X射线透视液气平面增多加宽;④出现腹膜刺激体征。

 

14.王冠彬 大承气汤加味

【方药】 大黄20g(后下),芒硝20g(冲),厚朴20g,枳实15g,余药随症加味。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荡涤积滞,泻腑通便。

【案例】 刘某,男,38岁,于2001年7月21日初诊。患者诉5d前夜间在自家果园树上捡蝉猴150多只,炒熟后分3次食下,食后4d大便未解。来院后腹透检查:结肠肠腔胀气,其内示气液平面,西医诊断急性肠梗阻,给予开塞露注入及灌肠3次,大便未解,患者仍腹痛、腹胀,痛苦难言而求治于中医。查:腹部胀满,全腹压痛,左下腹部扪及条索块状物。苔黄腻,脉沉滑有力。给予上方。大黄20g(后下),芒硝20g(冲),厚朴20g,枳实15g,赤芍20g,莱菔30g。服1剂后约3h,感腹腔有气体流窜,用力排下硬便,后大量污秽稀水样臭便一涌而泻,泻后腹胀、腹痛随之而解,重新腹透(-)。

【按语】 中医理论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大承气汤为枟伤寒论枠方。有软坚润燥,破结除满,荡涤肠胃,急下存阴之功能。治阳明腑实,大便秘结,胸脘痞闷,腹部胀满,硬痛拒按。例1患者因贪食,饮食不节,食滞肠胃,运化失司,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气滞血淤,不通则痛所致。故依其病因病机应攻里通下,排除肠胃积滞,恢复其通降下行功能。方中,大黄能泻下攻积,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芒硝软坚润燥以通便;枳实、厚朴理气宽肠下气,消除中满;赤芍、莱菔子活血祛淤,降气除胀。诸药合用,获得良好效果。例2患者年高体弱,病情急重,但仅服药2剂,病即痊愈。妙在大黄、芒硝与蜂蜜合用,大黄泄热通便,芒硝味咸性寒有荡肠胃积滞之功,蜂蜜既能润燥清热又具有补中效能且药性平和。三法合用,通腑而涤肠胃郁结,药性缓和而不猛,辅以枳实、槟榔片、桃仁、木香开郁疏气,活血润燥,相得益彰,免除手术之苦。

 

15.刘德义 加味厚朴三物汤

【方药】 大黄20g(后下),厚朴20g,枳实15g,余药随症加味。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行气除满,通腑泄热。

【案例】 李某,男,41岁,济南西郊人,1996年4月2日初诊。患者肠梗阻术后10d出院,服食肉、鸡类及补品欲尽早恢复体力,然出院后第7天又出现腹痛、腹胀,全腹膨隆,叩之如鼓,端坐气促不得卧,恶心呕吐,头晕头胀,已5d无大便。舌苔黄腻,脉弦弱。血常规及体温均正常。因怕再次手术,患者要求先保守治疗。证乃气结型肠梗阻,治宜行气通腑,方用加味厚朴三物汤。处方:厚朴30g,大黄(后下)、莱菔子各15g,枳实、槟榔、牡丹皮、赤芍各12g。3剂后复诊:患者因急于治病,第1天连服2剂,药后排气甚多,大便日行5次,稀便中夹干粪,臭秽,腹胀、腹痛顿减,腹部感到舒畅,能平卧,有恶心感但未呕吐,头晕、头胀消失。翌日服第3剂时,大便4次,腹胀、腹痛均愈。但仍饮食不振,乏力易疲,舌苔薄白,脉弦弱。后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6剂调治,并嘱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适当活动,无反复不必复诊。

【按语】 枟金匮要略枠中载:“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该条文叙症过简,但从组药味分析,本证除腹痛、便秘以外,当有腹满且胀甚于痛。其病机为气滞不行,实热内结。治宜行气除满,通腑泄热。以上2例肠梗阻患者,均有胀、痛、吐、闭四大症状,又均以腹胀为特点,是气结型无疑,故治以行气消胀通腑法。气结型肠梗阻只用寒下之品则难运行气血,寒主收引,主凝滞,气不运行则肠不蠕动、胃气不降、呕吐不止,故例1服寒下药即呕吐,由此可见辨证不可忽视。厚朴三物汤药简力宏,与小承气汤药物相同,均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因主药分量变化,方名和主治随之而异。厚朴三物汤以性温的厚朴为君药,其量是性寒大黄的2倍,故行气通腑为主,治疗气结肠梗阻时,可谓切中病机。

 

16.贾文华 藿香正气散加味

【方药】 藿香15g,大腹皮15g,苏子15g(捣),陈皮12g,姜半夏10g,炒白术15g,厚朴12g,枳壳15g,广木香12g,麻子仁30g(捣),薏苡仁30g,桃仁12g(捣),金银花30g,败酱草30g,黄芪30g,生甘草6g,生姜3片,大枣2枚。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理气化浊,和解表里。

【案例】 董某,男,50岁。患者主诉因情志不遂,突发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1d,于2002年4月29日来本院外科急诊求治。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慢性阑尾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代谢性酸中毒。急行肠梗阻解除术与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8d未排便、排气,曾灌服大承气汤、胃肠减压、肌内注射胃复安均无效,因梗阻未解除,于2002年5月8日下午行剖腹探查、肠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肌内注射胃复安,经胃管灌注大承气汤煎液和番泻叶浸泡液,术后第2天患者仍未排气、排便,肠梗阻仍未解除。刻下,患者体温39℃,脉搏116次/min,呼吸急促,痛苦病容,呻吟不止,寒热头痛,腹胀、腹痛,时有呕恶,大便不通。查舌质红绛、苔白厚腻、舌根部苔黄、舌体胖大,双脉寸、关、尺俱细数兼滑。腹部触诊,腹痛拒按,压痛、反跳痛明显。小便黄赤。中医诊断腹痛、反胃;证属痰湿淤阻,表里失和。投与芳香化浊、和解表里、调胃承气之品。服上方1剂后,次日凌晨5时患者排气、排便,排出为肠内容物,腹痛、腹胀、呕恶减轻。体温37.4℃,脉搏92次/min,呼吸平稳。2002年5月12日二诊,患者腹痛、腹胀、呃逆明显减轻,1d前大便2次,为深黄色水样便,腹部无明显压痛,肠鸣音活跃,体温38.1℃,舌质红润,苔白稍厚腻,双脉寸、关、尺细数。证属腑气已通,升降复常,但痰湿未尽,脾胃受损。治拟化痰利湿、健脾和胃,兼活血化淤。守上方加败酱草12g继服,并嘱其进食少量流食。2002年5月14日三诊,患者腹痛、腹胀、呃逆消失,身凉脉静,二便正常,自感腹中饥饿,要求增加饮食。查舌质红润、苔白稍厚,双脉细濡。证属脾气渐复,胃弱湿滞;治拟健脾和胃利湿。调理5d后,患者于2002年5月19日痊愈出院。

【按语】 枟素问?厥论枠云:“太阴之厥,则腹胀满,后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患者情志怫逆,木郁不达,肝气横逆,脾土受侮,脾运失常,痰湿内生,积于脘中,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梗阻不通。术后患者体虚较甚,又感受时邪致表里不和,故见寒热头痛。舌苔厚腻、脉滑又为痰湿痕阻之象,选用藿香正气散合调胃承气汤加减,取其理气化浊、和解表里之意。服药1剂,腹胀、腹痛消失,大便通畅,梗阻解除。继投化痰利湿、健脾和胃、兼活血化淤之品,使胃肠畅通,升降复常最后以健脾和胃利湿之剂收效。此案证实治疗肠梗阻并非攻下一法,理气化浊、和解表里也属“通”的范畴,只要抓住主症,辨证精当,即可药到病除。

 

17.刘义生 自拟活血通阻方

【方药】 全当归15g,青皮6g,陈皮6g,台乌药10g,桃仁10g,莱菔子3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理气活血通腑。

【案例】 杨某,女,13岁,于2001年11月12日就诊。诉3年前因阑尾手术致肠粘连,其后2次因肠梗阻手术。此次腹部胀痛3d,阵发性加剧,伴呕吐、大便不通、肛门停止排气,在当地医院行输液、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治疗无效,结合腹部平片,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治以理气活血通腑剂。予上方加减治疗并外敷温中理气散(荜菝30g、公丁香15g、香附15g、肉桂10g、高良姜30g、白蔻仁10g,研粗末布包,加热水袋外敷腹部)。1剂后腹痛大减,开始矢气,服2剂后,大便排出,再服1剂,症状全消。其后2次因剧烈运动出现反复,来电询诊均告之以此方加减而治愈。为防止复发,拟方长期间断服用:红花15g,桃仁15g,丹参10g,赤芍15g,陈皮15g,木香10g,莱菔子30g,红藤15g,连翘25g,紫花地丁25g,甘草10g,大黄10~15g。腹胀加枳实15g、厚朴15g,大便不通加郁李仁20g,并嘱长期食用生姜羊肉汤。随防年余,未再复发。

【按语】 肠梗阻见于中医文献“关格”、“肠结”、“腹满”等证中,病机为饮食停积、寒邪凝滞、湿热蕴结、气滞血淤,使肠腑闭塞失于通降,发为肠梗阻。本案属气滞血淤、肠腑闭塞,故治以行气活血、通腑攻下。方中全当归、桃仁活血化淤,有改善胃肠血液循环作用;青皮、台乌药、陈皮行气通腑,能增强大肠蠕动及推进运动,减轻炎症反应。全方行气通腑攻下,活血化淤解毒,促进肠蠕动,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取得较好疗效,避免了手术治疗的痛苦。刘义生对肠粘连患者常以温中理气散外敷,并配合食疗(取当归生姜羊肉汤意,因当归气味太重,故去之),其作用为温中行气、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增加胃肠动力、促进粘连缓解。

 

18.吕承全 自拟通肠油

【方药】 当归250g,小茴香15g,麻油250g。

【用法】 将麻油置锅中加热,再将当归、小茴香入油内煎炸至焦黑,去渣留油,待油凉后慢慢频服。

【功效】 润肠通腑。

【案例1】 崔某,男,2岁,1991年4月20日初诊。患儿突发满腹胀痛,呕吐不止,二便不通,无矢气。诊时面色苍白,号哭不止,腹胀如鼓,剧痛拒按,脐右侧可见肠形,伴有呕吐。脉弦紧,苔黄燥。大便2d未行。此乃饮食不节,食积不化,燥屎内结,阻塞肠道所致。即予通肠油1剂。患儿服药2h后即转矢气,随后排出粟子大燥粪3块,其后大便溏软,腹胀、呕吐缓解,继予健脾和胃、消食理气之剂善后,病愈而归。

【案例2】 段某,男,70岁,离休干部,1964年10月21日初诊。患者诉过食熟枣,复弯腰闪挫,逐致腹部剧痛,腹胀、呕吐,辗转号叫,痛不欲生。诊时满腹鼓音,疼痛拒按,二便不通,脉洪大而急。证属饮食不节,壅滞肠胃。急予通肠油1剂服之。病家众亲属赶到,送患者赶某医院行急诊手术,在手术台上行将开刀之际,患者忽觉肛门急迫不忍,欲解大便,匆匆下地,即矢气出,大便下,腹胀、腹痛渐消,就此病愈。

【按语】 吕承全经多年探索,创此稳妥有效方剂,多年临床应用,效如桴鼓。方中麻油甘凉,润燥滑肠;当归辛温,补血和血,润肠通便;小茴香理气止痛。本方虽然简洁,效果显著,可解除肠道嵌顿,俾阻祛滞除,肠道自通。若遇梗阻日久、肠道形成坏死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佳。

 

(三)述 评

 肠梗阻是肠道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归属于中医的“症瘕积聚”、“腹痛”等病范畴。从最早的医籍枟内经枠开始,历代医家有不少著述类似肠梗阻的症状,并对其治疗提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治疗原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正气虚弱,情志抑郁,寒凝气滞,血脉淤阻,腑气闭结而致。而腑气闭结为急,故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法,先治其闭,故上述诸方中多为散结通滞、开闭通下之法。即使是补虚,也必须是腑气闭结轻微,病势较缓,方可以补为通。

 根据上述诸方,肠梗阻的辨证论治可概括为3类,即“热淤腑实”、“虫食积滞”、“气虚”。

 1.热淤腑实证 认为情志不舒,气机不畅,气血淤滞于肠,或术后肠络受损,血淤腑闭,或肠道热结,久留不去,而致肠络淤阻,结滞不通,均可导致本病。治以通腑开闭、活血祛淤为法。常用承气类加活血之品,大黄多用酒制,取其走而不守之义以助药力,但亦应中病即止,不忘调补中气。

2.虫食积滞证 认为饮食不节,伤于脾胃,积滞不化,或素体胃肠虚寒,内生蛔虫,结聚成团,阻于肠道,以致腑气不通,气机郁闭,可致本病。治以驱虫、消食、通便导滞,常用使君子、槟榔、乌梅、硝黄、枳实之属,取效捷速。

3.气虚论 认为脾虚气陷,升举无力。胃肠松弛下垂,横结肠下垂牵拉升结肠,结肠肝曲肠腔被挤压,无力扩张,闭塞不通,腑气通降受阻,欲降不能而被逼积聚成块,窜扰不定,攻冲作痛。治疗应益气升陷,使脾气健运,“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如此滞通、痛止、病愈。

总之,肠梗阻的治疗,应针对其病机关键急开其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