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十一章 《黄帝内经》休闲养生法

[日期:2012-09-21] 来源:  作者: [字体: ]

第十一章  《黄帝内经》休闲养生法

    ◎一、善弈棋者长寿也◎

    为什么说“善弈者长寿”,而不是“弈棋者长寿”呢?

    下棋是一种享受,下棋的目的是为了“忘忧乐情、调畅情志”,而不是把下棋当成一种比赛,如果下棋的目的是为了争强好胜,那不仅耗神,而且会伤害身体,因此说“善弈者长寿”,而不是“弈棋者长寿”。

    人们把棋类也列入了体育项目之中,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下棋也算体育运动?

《黄帝内经》养生经: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一)善弈也能保健康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是养神的一条重要原则。  “精神内守”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精神的安定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那这与下棋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说说下棋的好处。

    1.养性敛神

    下棋时需要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并且要心平气和,认真思考。随着棋路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下棋时还要将凝神敛神与用神养神融为一体,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养神休闲运动。

    2.寄托精神

    通过下棋可广交朋友,切磋棋艺,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老年人,下棋可以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减少寂寞感,增加生活乐趣,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有所寄托,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3.健脑益智

    下棋的双方如同两军交战,行兵布阵,需要有谋略和胆识,是智力与思维的较量。下棋的双方需要开动脑筋,随时应对棋局的变化,这对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智力,锻炼思维都大有帮助。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下棋是重要的养生方略,老年人因为生理原因,脏腑功能的衰退,脑髓肾精虚亏不足,思维记忆、智谋反应下降,如能经常下棋,对延缓衰老、防止大脑功能的退化是颇为有益的。

    4.愉心修身

    繁忙的工作,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在T作之余,需要安心静养,缓解一下紧张的压力。下棋时,心神贯注,精诚+ -,杂念全无,谋定而动,谈笑风生,心平气和,这一过程能起到气功练习中的调息、吐纳的作用。当工作疲惫时,遇到烦恼时,不妨下下棋,来缓解一下,既可内愉心志,又能外修身形。

    (二)弈亦有度

    古人云:善弈者长寿。许多弈林名家,如宋代的刘仲甫、明末的高兰泉、清末的秋航、近代的谢侠逊,都寿高百岁以上。这说明弈棋能养身怡情,对健康颇有裨益。但是下棋养生也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择时而弈

    下棋应选择闲暇休息的时间,这样可以使身心充分地放松,不要饭后马上对弈,或是睡前对弈不止,更不要彻夜下棋。这是因为饭后马上下棋,会影响胃肠的消化;而睡前下棋,会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导致失眠,睡眠质量下降。

    2.下棋时间不可过长

    黄帝内经》讲“久坐伤肉”,下棋时不要打持久战,疲劳战,长时间坐着会使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产生麻木、疼痛,甚至肿胀。因此下棋时间不宜过长,要适可而止,以免伤害自己的健康。

    3.下棋时要心平气和

    修身养性,愉悦身心,结交朋友,是下棋的最终目的,下棋时要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不要对输赢看得太重,以免情绪过分紧张、激动,尤其是老年人,过分紧张、激动,不仅不能起到下棋养生的目的,而且还易导致发生脑中风、高血压,甚至危及生命。

    贴心提示:日常生活中,有些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参加剧烈的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而下棋正好能够弥补这种情况,下棋让人平和静气,在不动声色中决出胜负,这有益于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尤其是下棋时要开动脑筋,这也能使人的中枢神经、呼吸、内分泌系统活跃起来,促进周身血液循环,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纸上太极——书法◎

    “人生一口气,气聚则生,气亡则死”揭示什么养生道理?

    历代养生学家一致认为人的生命赖气以生,气存则生,气亡则死。王充也在《论衡》中说:  “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因此,就有“善养生者,必知养气”的说法。

《黄帝内经》养生经: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是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一句话,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如在我国称人死为“断气”。中国养生学上的“气”是指人的元气,叉称真气,它是生命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元气充足,身体强壮;元气不足,身体衰弱;元气消亡,生命便结束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养气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调畅气机,而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简单易学的养生方法。长期练习书法,可以使执笔之手的五指其内力如握干钧,执笔的内力要足,这必然要以丹田之气运之,气源于丹田,发之于腰,动之于肘、腕、指,犹如练气功,因此书法又被称为纸上太极。

    据历史记载,很多书法名家都长寿,如久负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现代书法家孙墨佛寿至100岁,苏局仙110岁,董寿平94岁。那为什么书法家如此长寿呢?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导致脏气失调,从而引发疾病,而书法可调节心态,稳定情绪。愤怒之时,练习书法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悲伤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狂喜之时,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总之,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2.陶冶情操

    书法活动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能使人心情愉快,心胸豁达,宣纸之上,各种字体形态肥瘦的风趣,使人兴趣盎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正如淮南子》中说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都使人感到美的享受。所以说,练习书法既寄托了雅兴,x涵养了情致,是一举多得的养生方法。

    3.摄心养生

    书法能摄心养生,使人精力充沛,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主张:  “养静为摄生首务。”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而书法是心神精细的表现,练习书法时,要求头要正,腰要直,胸要挺,意守笔尖,渐渐人静,必须平心静气,举止舒展,任何心猿意马、心慌意乱的神情都是不可取的。所谓“书画之道,先要养心”,就是这个意思,通俗的理解就是联系书法时不光要靠手劲,而且还需用意念控制手中之笔,以静止动。这对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促进大脑思维的敏锐和沉着、调节人的精神活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书法练习是一门艺术,也是养生之道。 《瓴北医话》曾有:  “学书用于养心愈疾。”何乔《心术篇》云:  “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之郁,故书家每得无疾而终。”历代养生家都讲究“养气”,书法与“气”又有很密切的关系。握笔挥毫首先要做到“浩气虚怀”,书写之时才能气贯其中。如能持之以恒地练习书法,不仅能陶冶性情,而且叉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贴心提示:要想使练习书法取得更好的养生效果,习书的姿势一定要正确,练字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坐式要头正、肩松、背直、臂展、足安,胸部和书桌距离一拳,且能上能下,眼睛与纸张距离一尺以上。立式除了以上要求外,还要使书桌高度适当。老年人练字要量力而行,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三、音可传情,曲能达意◎

    俗话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这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道理呢?

    “脾脏闻乐则磨”的意思是说音乐能够帮助消化,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美妙的音乐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可以使人体产生和谐的共振,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从而对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音乐还能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体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因此,在晚餐后,不妨适当听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悦耳动听的音乐,对更好地消化食物非常有益。其实,关于音乐养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了。

    《黄帝内经》养生经:  “五脏有声,声各有音,人有五音,即官、商、角、微、羽,其声大而和,轻而劲,沉而深,声音相应则无病。”

    音乐不仅是艺术,而且可以养生健体、益寿延年,甚至可以治疗疾病。“五脏有声,声各有音,人有五音,即官、商、角、徵、羽,其声大而和,轻而劲,沉而深,声音相应则无病。”这句话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它将五音与天、地、身、心相联系,将角、徵、官、商、羽分属术、火、土、金、水,从而五音与五脏相通,提出了“五脏相音”的学说,即“脾在音为官,肺在音为商,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肾在音为羽”。

    自古以来,音乐养生就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音乐来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解释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意思是说,音乐首先感受于人心,而心又主宰着人的神志,一曲欢快的乐曲能振奋精神,激发情趣,而一首优雅的乐曲却让人畅志舒怀,心态平和。

    大凡喜爱音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牧歌使人宽广,赞歌使人豪迈,摇滚乐使人激情冲动,轻音乐令人舒缓陶醉。即便是殡仪馆里的哀乐.也同样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哀乐可令人感情大恸,失声痛哭,将藏在内心里的悲痛释放出来,这也是对人体健康的一种保护,因此,音乐对人们养生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音乐对养生具有哪些功能呢?

    一是声音,通过“耳闻”与“神听”被大脑感知作用于人体,悦耳的音乐有助于改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协调人体代谢。

    二是情感,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如悲、欢、喜、乐,可直接作用于思维和人体,产生养生健身的效果,对于调节血液流量、神经传导、胃肠蠕动以及新陈代谢都有一定的帮助。

    三是意境,就是音乐的旋律、配器、节奏、速度、调式与调性所表现的整体效果,能将听者带入 一种美妙的意境中,如森林、草原、清晨、雨露、高山、流水等不同的意境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达到调节思维和肌体的健身目的。

    四是声波,就是音乐声波产生的能量,会直接影响血脉跳动和脑细胞思维频谱。所以音乐被人体接收后会对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五脏六腑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作用于思维,影响心理和情绪的变化。

    五是速度,音乐具有的快慢节奏和轻重缓急的特点,安静、详和的音乐使人心绪平和,雄壮有力的音乐使人精神振奋,对人的思维和反应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总之,音乐与心情密切相关,音乐养生的目的,就在于提高音乐素养,用音乐调节好心情,再以良好的心情去欣赏品味音乐,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贴心提示:音乐疗法是一种使用歌曲和乐器来改善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作为消除心身障碍的辅助手段。一些痴呆症、自阔症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一般医院多采用药物治疗。音乐疗法则不使用药物,而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关爱与治疗,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多听听音乐,也是预防老年疾病,廷缓衰老的好办法。

   

◎四、钓鱼,其乐无穷◎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孕育着什么样的养生道理?

    这里的姜太公是指姜子牙,据说他直至97岁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其养生秘诀就是垂钓。垂钓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颇有益处,一是健身,垂钓之时.往返奔波,活动筋骨;二是养性,姜氏钓鱼不用铒,不弯钩,名为钓鱼,实为养性。

    如今,钓鱼依然是一项老少皆宜而又具有浓厚情趣的有益活动,那么,我们能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揭示其中的养生道理吗?

    《黄帝内经》养生经: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我们知道,钓鱼活动多选择在江河湖海之滨,绿树成荫、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垂钓者或沐浴着阳光,或在树荫下纳凉,边垂钓边欣赏着周围的美丽风景,呼吸着新鲜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这说明钓鱼能接触、饱尝大自然之阳光和清新空气,对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抵抗力大有益处。

    钓鱼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文化传统,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中的姜太公,距今已有数千年,柳宗元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脍炙人口。自古以来,垂钓都备受人们的青睐。那么,钓鱼有什么好处呢?

    1.调畅情志

    钓鱼多选择在僻静的地方,远离吵闹的市区,垂钓者必须手不离杆,眼不离漂,屏息静气,一边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此时所有生活中的不开心事都将抛到九霄云外,精神高度集中在鱼钩上,若能钓上几条鲜鱼,其心情会格外舒畅,可以说,钓鱼既有严肃之态,又有活泼之举,可谓是动静结合。唐代大诗人储光羲曾写道:  “垂钓绿春湾,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钓鱼不仅在于捕鱼,更在于恰养心情,增进身心健康。

    2.舒缓神经

    在鱼上钩时,要眼疾手快,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它对提高人的视觉敏感和头脑反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健体养神的目的。

    3.锻炼性格

    姜子牙八十而不得志,不但没有心灰意冷,依然以垂钓磨其性、固其志,终有所得。诗圣杜甫曾这样赞美姜子牙: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我们知道,钓鱼需要耐心、信心、细心和专心,钓鱼时全神贯注、意守鱼钩、凝神静气,安然自得地等着鱼儿上钩,有利于克服急躁轻浮的性格,培养稳健的性格,养成稳重含蓄的人格。

    除此之外,对于老年人来说,钓鱼也是丰富老年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且钓鱼本身也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动静结合、脑力与体力相结合,非常适合老人,对老人身心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贴心提示:钓鱼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有些钓鱼的老人,把鱼竿甩出去,固定好之后,就等着鱼儿上钩了.一坐就是半天,这样很容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在钓鱼的时候,小腿的肌肉应该稍微收缩几下,比如抬抬后脚跟,不时地站起来走走,可有效地防止血栓的形成。

    ◎五、养花利养生◎

    古人云“乐花者寿”有道理吗?

    “乐花者寿”是说常养花的人容易长寿,现代研究发现,凡山清水秀、芳草鲜美的“自然花园”,多数是“长寿之乡”。养花可以调节心态,活动筋骨+促进健康。尤其是现在城市污染严重,很多人想通过家庭养花来改变现代生活环境,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自古至今养花都是人们休闲养生的重要内容,通过养花来改变生活的环境对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提出“天人相应”的理论,这对我们养生有什么指导意义呢?《黄帝内经》养生经: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时空之内,所以形神功能活动都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季节交替、昼夜变化、植被绿化等,都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只有做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才有利于身心健康,也就是说适之则有利于养生,逆之则有害健康。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家庭环境是自然环境中的一小部分,通过改变家庭环境,就能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养花也就自然成为美化环境的重要措施,养花是一项极富情趣的休闲活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再平常不过了,但是大家知道吗?养花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那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好处呢?

    1。调节心态

    古人云:  “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青禾绿草,可以养目。”有些中、老年人,由于各种得失因素,易引起心理失衡,影响身心健康。而养花可起到调节心态、平衡心理的作用。

    花是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我们在庭院、阳台等空闲地种上一些自己喜爱的花花草草,可以陶冶情怀,特别是看到色彩绚丽、姿态万千的花朵,闻到沁入肺腑的花香时,…定会使人们心旷神怡、精神愉悦。被称为“一代文星兼寿星”的清代文人袁枚,据载他官场失意时才四十来岁,后辞职归乡,筑园林于小苍山,取名“随园”,从此爱上花木,  “或栽雨后花,或铲风中草”,精心培植,一乐解千愁,宠辱皆忘,到了晚年,仍“八十精神胜少年”。

    2.锻炼身体

    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后,常常感到疲劳,此时人们需要让自己放松一下,而养花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另外,平时在对花卉的管理过程中,如松土、浇水、施肥等,可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活动筋骨、舒畅气血,增强体质。

    3.提神醒脑

    清代养生家曹慈山说:  “院中植花木数十本,不求名种异卉,四时不绝便佳……玩其生意,伺其开落,悦目赏心,无过于是。”这就是说,人们生活在绿色的环境中,对缓解疲劳、提神醒脑都有好处。

    养花是“大脑保健剂”,养花赏花,可使大脑神经兴奋。另外,不同颜色的花朵,又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如黄、橙、红能给人以兴奋、温暖的感觉,青、蓝等色则能给人以舒适和心情愉快的感觉。所以说,养花能使大脑细胞得到良好保养。特别是老年人,体质、思维、记忆力都在渐渐地衰退,养养花草,可以有效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4.陶冶性情

    花卉美丽而富有魅力,使人感到蓬勃生机,但人们看着自己亲手栽培的花卉吐出新芽,抽生新枝,直到绽放花朵,能使人充分领略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心情自然舒畅了,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在逆境中去拼搏、去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贴心提示:花虽好,但也不是什么花都适合种养的.如夹竹桃、黄杜鹃、含羞草、一品红等绝对不能在室内摆放。民间称万年青为“哑棒”,并有“花好看,毒难捱”的口头禅。因此,室内最好不要养这些花,以免给家人的健康带来隐患。室内可种养一些芦荟、吊兰、虎尾兰、龟背竹,这些都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