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附录 古代名人养生智慧

[日期:2012-09-21] 来源:  作者: [字体: ]

附录  古代名人养生智慧

    ◎一、孔子长寿解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崇为“圣人”。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历经战乱,颠沛流离。然而在人均寿命31岁的春秋战国时期,他得享73岁高龄。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这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他的摄生颐养之道。

    (一)注重饮食

    孔子非常注意:饮食卫生,他有“八不”原则:霉粮馊饭、烂鱼败肉不吃;凡祭祀过的肉,其保存期若超过j天,不吃;颜色变的食物不吃;发臭的不吃;不合时令的不吃;胡乱砍割的不吃;在闹市上买的酒或熟肉不吃;每次吃饭,肉食再多也不可超过五谷与蔬菜。而且在饮食上还注意“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斋必变食”,就是吃饭不过饱、精细搭配、经常变换花样等。

    (二)正确睡姿

    孔子的住所非常简单,但对睡觉姿势和衣着梳妆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也是符合保健要求的。如睡觉时不要长时间仰面朝天,躺着像死人一般,这样对内脏运化活动和呼吸都有障碍,会造成不良后果。正确的姿势应以侧卧为宜而且以右侧卧为佳。这样不会使心脏受压,呼吸也正常。

    (三)人生三戒

    《论语·季氏记载,孔子提出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指出了人们应按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养生也有区别。

    青少年时,由于机体发育尚不成熟,不要早婚,不要性生活太频;壮年时,身体强健达到顶点,力量充沛,脾气也大,要力戒与人争斗,以免伤人伤己;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就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古代得道的人能够健康长寿的原因,当中的奥妙就是因为他们能早时立节欲长生的观点,懂得爱护身体,爱惜精力,所以精力不会枯竭。

    (四)自强不息

    孔子的这一见解,在《易经》、  《礼记》巾已有体现,如“至诚不息,不息则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认为,只要诚心诚意,积极进取,不懈努力,不断奋斗,不仅事业上会有所成就,而且寿命也会长久。这个观点,在现代社会也是应该提倡的。

    (五)仁者长寿

    孔子非常重视德性的修养。他提出“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以此修德,做到心无私欲,胸怀坦荡,心情舒畅,延年益寿。实际上,如今已有研究印证了孔子“仁则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这是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做事问心无愧,而且乐于助人,没有心理负担,因此时常能体会到内心的快乐,而现代心理学也认为,心情愉快能提高人的免疫力,那这样的人生病的机会相对较少,寿命自然就能长一点。

    (六)劳者长寿

    根据记载,孔子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有力的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古代的尺比现在的尺要短,周代的一尺为现在公制的19.91厘米,这样计算,孔子身高约在1.80米以上。《左传》说:鲁襄公十五年,从诸侯之师攻入逼阳城,所悬城门突然放下,孔子举起城门,救出了诸侯之士。  《吕氏春秋》也说:  “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而孔子具有这样的体格和气力,和他经常从事体格锻炼是分不开的。

    孔子非常喜欢射箭、弹琴、舞拜、驾车等运动。据资料记载,孔子还利用大自然来进行锻炼身体的活动,经常和他的弟子们一起进行郊游与登山,泰山和鲁南的景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至今泰山天门的石碑上,还有“孔子登临处”的古迹。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尽管如此,他仍享年73岁,这在当时,可谓高寿。无论是他的体力还是寿命都足以表明孔子在各项健身活动中受益匪浅。

    (七)交友慎重

    孔子非常注重交友。他认为:交讲究诚信、为人坦率、博闻多识的人为朋友很有好处;交为人善于逢迎谄媚、以花言巧语取悦于人的人为朋友则有害处。交友一定要慎重,交了德高学博的朋友,既可得到帮助和提高,也很利于养生保健;交了品质恶劣的朋友,就有可能跟着走歪门邪道,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还会严重损伤身心健康,其危害是不浅的。

    “知者乐水,,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r者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孑L子的精彩学说中,处处闪现着养生智慧,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养生哲学却依然焕发出不老的魅力,细细品味,还能发现当中不少正是指导现代人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和谐相处的金科玉律。

   

◎二、老子的养生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还是~个伟大的养生家。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讲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一道法自然。”法,指的就是自然规律。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则,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史记》记载:  “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历史上虽有不知其所终的说法,但是有一点看法还是相同的,这就是说老子比孔子年长近30岁,叉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3岁,所以,我们推论老于是一位百岁以上的老寿星。老子这么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

    老子的养生思想其核心就是他自己说的: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食母就是食气,食气是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奠大于不知足,咎奠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另外,还在《太上老君养心诀·养生真诀》中说:  “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害,然可保全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财货,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老子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欲望又无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穷的名利,整天患得患失势必要伤身劳神,损害健康。所以,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经常保持一种心平气畅、体态深清的心理。这是他健康长寿的秘诀。老子不但是个以气养生的实践者,而且还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了气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的要旨,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精气之说

    精气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理论的灵魂,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它最早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老子·四十二章》中记载: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老子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气和阳气构成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而存在。人也是一样,阴平阳秘中气和的人就健康,偏阴偏阳的人就要生病。以气养生不单单是为了增气,更重要的是求中气。阴气、阳气、中气之说后来就成为中华养生学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在《帛书·第六章》中记载:  “浴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要理解这段古文,关键是搞通玄牝两字的含义。这里所说的玄是指天,指阳;所说的牝是指地,指阴,与“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阴阳两气是同一意思。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进饮食为阴气,鼻人空气为阳气,所以口鼻是人与自然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门户。南此可见,这“浴神”就是阴阳两气构成的精气的代名词,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精气是有结构的,这就为练气功能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经络之说

    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怎么发现和发展的,一直是个历史的悬案。自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佬子》以后,我们才知道经络系统原来是练气功时发现的。在《老子·第十六章》记载:“至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劳作,吾以观其复也。”这个“督”就是指督脉,《庄子·养生主对此作了解释,“缘督以为经”。督也是中正的意思,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前后中的任、督两脉。

    对经脉的循环无端的特征在《帛书·二十五章》中有进一步的阐述:  “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就把经脉的客观存在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性和循环性的根本特点加以了肯定。在《帛书·第一章》中说: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嗷。”这个“嗷”字无论从形象、意义、读音来看,无疑是窍穴的代用字。从“守督”和“观窍”联系起来分析,这个窍穴就是尾闾穴,实践证实确有“众妙之门 ”的作用。

    老子不仅提出了精气和经络,还有现代人值得借鉴的养生方法。老子“少私寡欲”的养生观,对我国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黄帝内经》就是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这一观念,提出“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等养生之道,并将它深入发展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基础。老子的养生方法除了“天门开阖”、绵绵若存的调深呼吸等服气方法外,着重是“凝神人气穴”的神守法。老子在《帛书·第五十五章》中说:  “心使气日强。”首先提出了神气关系说,为神守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个“心”包括了人的意识,也包含了神经系统的反射功能。主要有二-种神守方法,具体如下。

    1.守中法

    《帛书-第五章》记载: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这“中”在何处?有的说在脐,也有说在中脘穴。据《帛书·第四十二章》记载:  “中气以为和。”的中气可以理解为中脘之气,唐代孙思邈也把脐上3寸的中脘穴说成丹田。中脘穴是手太阳经、手少阳经、足阳明经、任脉之会穴,练功实践证明,神守中脘穴具有清醒头脑、改善五脏功能的作用。

  2.守腹法

  老子的“虚其心,实其腹”、  “专气至柔,能婴儿乎?”说的就是以关元穴为中心的小腹处,也就是我们现代人通常说的意守“下丹田”。神守小腹对于培育精气、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和下肢功能是有很大好处的。

    3.守督观窍法

    这个窍就是九窍之一的后阴上的尾闯穴,也是督脉28个穴位中的最后一个穴位。把经络系统的督脉称之纲,而尾间穴则是纲的绳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督脉与脊髓紧紧结合在一起,,而脊髓又与脑干相连接,所以守督法对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全身的功能具有很好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会议宣言巾提出的“合理膳食、适量劳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四大基石”,和2500多年前老子清静无为、顺乎自然的养生观是完全一致的。老子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既是其根本法则,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老子养生的根本观点。道家思想中,  “清净无为”、  “返璞归真”、  “归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

   

◎三、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苏东坡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对养生之术也颇有研究,后人为其编纂的12卷东坡养生集》详细记载了他的养生经验,变为我国古代养生之道资料难得的记载。

    在微嵇叔夜养生论后》中记载:  “东坡居士,以桑榆之末景,忧患之余生,而后学道,虽为达者所笑,然犹贤乎已也。以嵇叔夜《养生论》颇中余病,故手写数本,其一赠罗浮邓道师。”这段文字说明,苏东坡在颠沛流离的晚年,深感研究养生学的重要。在苏东坡的宦海生涯,几经遭贬,最远到达罗浮(今广东)。苏东坡在《上皇帝书》中说: “夫国之长短如人之寿夭,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是以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吐纳,不得已用药”,指出养生的一些大的原则。苏东坡认为坚强的体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必须长期坚持才行。根据《东坡养生集》上的记载,总结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闭气服气养生法

    1.每夜子时以后,披衣起或只在床上拥被而坐,面东若南,盘足,叩齿36下。

    2.握固,即以拇指握第三或第四指,握拇指两手拄腰腹间。闭息.须先闭息以去虑,扫灭座相,使心澄湛,诸念不起,自觉出入息调匀,即闭定口鼻。

   3.内观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先以五脏图挂壁上,使心中熟识五脏六腑之形状。次想心为炎火,光明洞彻,人下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徐出气(不得有声令耳听到)。唯出入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漱炼津液,未得咽,复如前法,闭息内观,纳心丹田,调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送人丹田,须用意精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声,径人丹田。又依前法为之,凡九闭息,三咽津而止。

    4.以左右手热摩两脚心,及脐下腰脊间,使其热透,须徐徐摩之,使微汗出亦无妨。然后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皆使其热极,再按捉鼻梁左右五七下,梳头百余梳而卧,熟睡到天亮。

    (二)  “和”,  “安”养生法

    苏东坡好仗义直言.不善迎逢,因此得罪权贵。白中年后,遭遇了人生的最大挫折,贬官而致流放。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终对人生抱着积极的态度,并善于在困难挫折之际乐观自处,且有养生法宝“和”、“安”二字。 《苏沈良方·问养生》中记载:养生在于“和”、  “安”二字最为重要。“安”即静心,以减少外界的诱惑;  “和”即顺心,以顺和来适应外界事物的变化。

    因为“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则生理备矣”。苏东坡正是以此精神对待人生的一切不如意事情。

    (三)适量饮酒养生法

    苏东坡对酒的养生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他说:  “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大意是说酒只要饮得适量,是可以养生的。苏东坡除了饮名酒之外,还精心酿制、经常饮用药酒,以祛病健体。他用木桂、菌桂、牡桂之类药材浸泡成桂酒,还在《桂酒颂》中博引历代本草和医学家关于“桂”药的药用功能的论述,确信常喝“桂”酒能“御瘴”。正是因为他对各种养生酒有不解之缘,所以他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的艰苦环境中,能免时疫、拒瘴伤。由此可见,酒确有通血络、温脾胃、润肌肤的养生之功。

    (四)动静养生法

    苏东坡强调要动静相结合,才能养生长寿。他主张动,  “能逸而能劳”;亦主张静,  “心平气和”。为什么达官贵人很容易生病,而平民百姓很健壮呢?苏东坡是这样认为的:  “夫风雨寒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贵人深居简出,行则坐轿,寒则厚衣,养之太过,所以易受寒暑;农夫小民,不问严寒酷暑,劳作于田间,劳动的锻炼使得他们祛病延年。正是因为他对动的重视,所以他经常登山,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为后人传诵的佳句。

    在重视动的同时,苏东坡还推崇静。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心静,在《东坡养生集》中有记载:每天天刚亮,苏东坡就立即起身,盘腿而坐,练我国传统的保健功。他的静坐养生法要求坐姿端正、头颈正直、下颏微收、含胸拔背、垂手,全身放松,排除杂气,自然呼吸,守神静志,意守丹田。这和现代的静坐要求一致,是一种良好的休息养生方法。

    (五)饮食养生法

    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民间广为流传一首他饮食长寿的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东坡主张少吃肉,他认为用少量的肉与蔬菜同炒,吃了会使人不胖不瘦,保持健美体形。同时,他还认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比吃肉更重要,从而主张在他住的周围要广植竹木。

    2.服姜可延年,麦田求野荠。苏东坡喜欢收集民间的延年益寿药方,其记载有一偏方若坚持不断服用,会高寿而童颜,即取生姜汁贮于器皿中,去掉上面的清黄液,将沉积在下面的白而浓的部分阴干为“姜乳”,用此姜乳同蒸饼或米饭相合,做成梧桐样丸药,每天用白酒或米汤送服10粒。同时,他还推崇吃荠菜,一次,他在给友人信中说:  “今日食荠极美,天然之珍……君若知此昧,则陆海八珍皆可厌也。”

    3-浓茶漱口,除烦去腻。苏东坡认为饮茶对人体大有裨益,它可“除烦去腻”。故他提倡“每食已,即用浓茶漱口”。他认为:  “食后用浓茶漱口,一是烦腻即出,而脾不知;二是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剔。”

   

◎四、武则天长寿秘法◎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从不起眼的宫女逐渐爬上皇帝宝座,日理万机,竟能活到81岁。究其长寿之秘,历代学者总结出以下几条长寿秘籍。

    (一)习文练武长寿根基

    武则天的父亲是军人出身,母亲善通史墨,因此她从小习文弄武,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其执政时,武则天也从来停止书法、诗歌、乐曲的创作。

    武则天自幼身体强健,擅长驯马。在唐太宗时,有一回外国进贡来一匹骏马,性情暴烈。这时武则天走了出来,敏捷地跃上马背,任凭那马怎样嘶鸣跳跃,她紧抓住缰绳,镇定自若。最后那马终于被降服了,这使太宗惊叹不已。他问武则天是怎么驯服烈马的?武则天说,首先用鞭子抽它,如果不顺从,那么便用锥子扎它,如果马还不老实,那么就立刻用匕首杀死它。唐太宗听了暗自赞叹这位“媚娘”竟有这么大的勇气和见识。在太宗出去打猎或游玩时,武则天总是骑马护驾,前后照应。长期的 马上运动使她一直保持着健康和充沛的精力,这一切使她的心身都得到了锻炼。是她长寿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坐禅修道调养身心

    唐太宗驾崩。武则天被送人感业寺,在感业寺的三年里,她整日参禅打坐,在身心修养上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也成了她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寺院里,武则天可以专心致志地修习禅定了。她每日早起,或是观心,默默地观照自己心里念头的生灭,一直到某时忽然前念已空,后念未生,就一下子定在现前的这个不起分别、了了常知的境界中。这就是禅定的境界。

    从现代养生学的观点看,这种禅定的修习,无疑包含了深妙的气功,在气功状态下,全身的兴奋灶集中于一点,而机体的其他部分相应得到了休息。这样,就达到了补养精气、积蓄能量的保健目的。从更深的角度上看,禅定修习使她的智慧得到开发,认识到现实中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居、不能永存的,人的生命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这样的认识使她能保持一种豁达超然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对于健康长寿无疑是最关键的。

    (三)雍容大度气脉通畅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她废掉李氏之后,自己称帝。许多效忠于李氏的大将纷纷起兵反抗,其中以徐敬业为最主要的一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了一篇讨武氏榭》,痛骂武则天身事父子,惑乱宫闱,杀子废子,人神共弃。然而她看了之后,非但没有发怒,还连连称赞骆氏的文笔,说朝廷没有任用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过失。徐敬业兵败之后,武则天也并未将他按造反论斩,而只是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刺史。除此二人,他还赦免了一些辱骂自己、诽谤朝政的人。她有如此的心胸和修养,无疑是她健康长寿的最佳的保证。

    (四)游览风光和悦身心

    游览山水,观赏风光,亦是武则天的健身之道。高宗未卧病时,她常从驾出游,  “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嵩山少林寺、泰山玉皇顶、龙门石窟、平乐涧石淙、晋祠等地她都游览过。从佰渤诗中,亦可看出她带领群臣飞骑览胜的雅兴:  “三山十洞光玄策,玉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裥浴云衣。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旅游养生,其中道理就不用多说。

    (五)信念坚定养护心身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于人的健康状况也是很有影响的。如果一个人能洞察世事,方向明确,信念坚定,处事果断,则会调动全身的活力,旺盛精力,活络全身各部分的功能,增进健康。

    武则天被高宗召入宫中后,她面对的敌人是很多的。一方面是后妃的争宠,皇后利用其权力和地位对她进行打击和排斥;另一方面朝野大臣囿于礼教的习惯势力,先皇后宫的下臣,当今皇上的宠妃,对于这种父子聚麋之事甚为鄙视。因而这两种势力自然会交织在一起共同对付她。她若甘于现状,就会受压抑,被打击。但是她不屈服,她看清了目标,利用高宗对她恩宠的优势和皇后无子而自己有子的重要条件,终于击败了皇后取而代之。她以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措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并从这些胜利的鼓舞和慰藉中,使形体精神都得到了护养。

    ()中医养身护健康

    武则天是个中医爱好者,年幼时期就研读中医学的书籍,使她自小就对中医有一定的了解,她常用中医原理来调理自己的身体,这也为她能活到82岁的高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武则天能有如此高龄,中医学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效。

    (七)赏花爱花怡乐情趣

    武则天爱赏花,且爱之入迷。宫中苑中,常设鲜花。禁苑之中种植各地名花异草,四时争艳不绝。武则天收集天下名花异草于上苑皇家花园,时时观赏,并与宫女举办“斗草大赛”等活动,这些又促进其性情的平和,更有助于身体健康了。可见人与白然息息相关,内外和谐,五行平衡,才能延年益寿。

   

◎五、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相传他活到141岁才仙游,可见他的养生法实在值得学习。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学说,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仟金翼方》。

    《千金要方》载方5000多首,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义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而仟金翼方》载方近3000首,书中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养性、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对仟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书中收载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把孙思邈的养生方法总结成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一)发常梳

    梳头不只是梳妆打扮,美化姿容,还有一定的养生祛病功能。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祛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二)日常运

    古人说运睛能去内障外翳,可以清肝火,防目疾,解除疲劳,使人目明,到年老都会“目察秋毫”。还可以纠正近视、远视等。其方法有:

    1-首先双目闭合,从左向右,再从右向左,转眼球各20次,忽然大睁急视,自觉内热气出,转睛时,以鼻息调慢调细,结束前,以鼻深吸气,纳人丹田,睁眼时尽力以口呼出浊气,如此8次。

    2.每当看书或工作感到眼睛不适时,即起身活动一一下,然后站立窗前,看远处绿色或蓝色物体.晚上可以看远处的星星,然后近看自己的鼻尖,如此12次,然后闭目用两食指轻轻按摩双眼。

    3-每于静时,摩擦两掌令掌心发热,然后闭目以热掌捂双眼,如此12次。

    (三)齿常叩

    齿为骨之余,叩齿可以坚骨补肾,上齿属胃经脉络,下齿属大肠经脉络,叩齿还能增强胃肠功能,帮助消化,促进大肠通降,排毒养颜。叩齿之时,可以活动面部肌肉,有美容作用。孙思邈于《枕上记》中指出:  “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在《卫生歌》中说:  “齿宜常叩。”这也是千金养生的重要功法之一。具体要求:

    1.全身自然放松,排除杂念,口唇轻闭,清静神聚,上下叩齿,36遍。

    2.口中产生的津液要咽下。

    3-时间选择在天亮时。景阳钟指在南齐时宫内的报晓钟,置于景阳楼,每日晨时撞响,提示人们起床。所以药王孙思邈云:  “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

    (四)漱玉津

    养生者的目的就在于延年益寿,也就是追求长寿,追求一个“活”。古人造字,极有含义,明确告知后人长寿道理一“活”即是“舌”、  “水”二字,寓意舌下生津之意。分为三字,即由“千”、  “口”、  “水”三字组成,这是生命力的表现。故“道家以千口水为活”。意味着只要将舌下产生的大量津液一口口吞下去,就能维持旺盛的生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漱玉津要点主要有:

    1.寅时练功。寅时为人体肺经气血旺时,此时练功能调节肺气,达到金水相生之妙,并且“人身中之水皆咸,惟舌下有二穴通肾窍,其水甘淡,发为玉泉,聚为华池”。现代医学研究,唾液巾含有消化酶和具有杀菌作用的溶菌酶等,能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有助于消化和提高食欲。

    2.每次分三次咽下,送至下丹田。

    (五)耳常鼓

  孙思邈在养生铭中指出:  “亥寝鸣天鼓。”耳常鼓也是千金养生的重要功法之一。主要方法是:

    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噗噗有声。每天临睡前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六)面常洗

    《千金翼方中说:  “去黯气,令人面有光,又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除。”面常洗法是药王千金养生的重要功法。也是道家和养生家美容者美容健身法之一。面部有任督二脉、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分布,面常洗可以调节这些经脉。其法要点:

    1.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

    2.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扫面部。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七)头常摇

    本法也是千金养生功法之…。其功法是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头由右前向左方向慢转6次,双眼微闭,头向前转时尽量低头,向后转时尽量仰头。然后再反方向转6次。可以预防治疗颈椎病,改善脑部气血运行。

    (八)腰常摆

    腰者要也,为人肾所主。肾气虚弱,常引发腰酸腿痛。腰部的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侵害,常导致肾虚,而引起腰腿疼痛。其功法是双手叉腰,拇指向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尽力提起足跟,推动腰部上提49次。而后双手握拳,以拳背轻捶腰部24下,左右相同。此法可以补肾气,预防腰腿痛。

    (九)腹常揉

    常以手摩腹,这也是药王千金养生长寿的功法之一。也叫“揉腹”。即用手掌按摩脐腹部位,冷天先把手搓热再按摩。每天饭后或夜睡前,或早晨起床前皆可以。具体方法:一般取仰卧位,用右手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力适度,从小圈到大国地揉18次左有,再换左手向右反方向再揉10次左右。药王孙思邈强调可于食后散步中摩腹。

    (十)撮谷道

    撮谷道,就是收缩肛门周围的肌肉,像忍大便一样往上撮,然后放松,接着再往上撮,一提收一放松为一次撮。一般每天练5分钟即可。此功法有升提肾气的作用,加强肛门周围肌肉及前阴大腿内侧小腹肌肉群的功能。对于女性可以起到缩阴功能,预防子宫和阴道脱垂;在男性可以预防早泄,防止前列腺疾病。历史上乾隆皇帝的健身功法之一,就是学习千金养生之法谷道,他活了88岁,是中国历史上皇帝中长寿之佼佼者,可能与此有关系。

    (十一)膝常扭

    孙思邈认为:  “非但老人须知服食将息节度,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因此,膝常扭为千金养生功法之…。其做法是:两足平行靠拢站立,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掌置于膝盖上,膝部向前左后右呈圆圈转动,左右各转20次。其功用不仅可以防止下肢乏力、关节酸痛等痹证,也可以促进消化、增强胃气、避免食积腹痛等。

    (十二)常散步

    孙思邈在《枕中记》中指出:  “食饱行百步。”可见他对散步养生的作用非常重视。散步的要点:

    1.选择适宜的环境。

    2.时间适量,最好在30分钟左右。

    除饭后散步外,药王孙思邈有千金养生散步法,常于练完气功后散步。功后散步要求:

    1.不能在潮湿处进行,以免耗气伤身。

    2.外面潮湿在室内或房檐下干净处进行。

    3.散步方向以东西走向为宜。

  4.依气候冷暖和体力情况,或二三百步,或二三里。量力而行,不要到觉得少气乏力、喘促不已的程度。缓步慢行,以达到心神愉悦,气血活跃为准。

    5.于饭后20分钟开始。

    每天散步,坚持常年不断,要比每周走长路一次更有益,也比每周进行一两次大锻炼更有益。

    (十三)脚常泡

    泡脚是千金养生功法之一,民谚日:经常洗脚,胜似吃药。又日:天天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些都是千金养生的妙语。泡脚也就是今天发展起来的足疗。对于足疗人们都不陌生,但不得要领者多。人体有足三阴、足三阳、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十条经脉循行于足部。其中有涌泉、临泣、太冲、然谷、申脉、照海等穴位尤为熏要.在泡脚足疗时要重点按摩。

    1.泡脚不可以用阴阳水。何谓阴阳水?即热水兑冷水为阴阳水。正确方法为开水凉温后泡脚。

    2.从水量较少开始,逐渐续开水。先用能浸至足面的水量泡起,感觉水能够耐受时,再加少量开水,少量多次为要点,直到泡至头面微有汗出。

    3.边泡边用手按压上述各穴位。

    4.不可在门口等对风处泡脚。

    另外,泡脚选择恰当的中草药,但切忌一药多用。

   

◎六、陆游长寿养生有术◎

    我国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享年85岁,是我国古代诗坛上少见的寿星之一。陆游一生戎马生涯,颠沛流离,之所以长寿,与他别具一格的养生之道不无关系。陆游养生术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劳动

    陆游把扫地当做锻炼自己身体的活动。他曾在诗中写道: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即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引导,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易。”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幅洒扫庭院的生动图景。闲来无事,执帚扫地,既清洁了生活环境,又活动了筋骨血脉,这比专门按摩与导引,不知要胜过多少。他认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是有益的,犹如“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他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陆游在闲居乡村时,经常拾柴、割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常常说自己是“作废身犹健,生涯学灌园”。后来,他年高体弱,不能再干重活了,还要“拥杖牧鸡豚”,做些养鸡、养猪的活,不让自己闲着,总是要活动活动筋骨。

    (二)经常活动

    陆游的看钟》中记载:  “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陆游从登山这项运动中是获益匪浅的。登山既可呼吸新鲜空气,陶冶情操,舒缓心情,还可在运动中活动筋骨,可说是好处多多。现在提倡老人要经常散步,而陆游也做到了这一点。  “饮罢忌久坐,时须曳筇杖。”吃完饭切忌坐着不动,适当走走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爱好广泛

    陆游的爱好比较广泛,他喜欢种花、赏花、品茶、书法等。

    1,种花。  “荟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养花种草,是陆游一大爱好。

    2.赏花。赏花是一种充满闲情逸致的活动,它爽神清志,陶性增趣。“洛阳牡丹面径尺,鄢峙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这首诗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盛况,并由此抒发出作者的爱国情怀。这种有滋有味的活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往往使人心中的愉悦感得到升华,而健康的心理卫是长寿的重要因素。陆游高寿,与他爱赏花是分不开的。

    3.品茶下棋。品荣弈棋能陶冶情操,他在秋怀》中这样吟道:  “活火常煮茗,残枰静弈棋。”

    4-书法。书法对延年益寿是有利的,历代医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陆游喜欢练书法,并说习书能“驱尽心中愁”。

    (四)饮食养生

    陆游的饮食不主张“以肉养人”,主张以素食为主。在其诗中出现得比较多的食物是菱角、山药、粥。

    1.菱角。陆游的《夜归诗》中云: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陆游退居故乡后,就每年采食菱角。

    2.山药。陆游有诗云:  “久缘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煮玉延(山药)。”陆游认为体弱多病的人食山药能增强体质,有利健康。据现代研究分析,山药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它含的黏液蛋白,能预防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过早发生。山药中的黏多糖物质与无机盐结合,可使软骨的弹性增加。

    3.粥。陆游写了《食粥诗》: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一生喜欢吃粥。粥是流质食物,老幼皆宜,营养丰富,比其他食物更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药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益寿延年的功效。怪不得陆放翁把美滋美味地喝一碗粥当做神仙般的生活呢!

    (五)胸怀豁达

    陆游的一生是坎坷的,太多的时候不得志,被免职、罢官,甚至遭诬陷。尽管如此,他却保持乐观,心胸豁达,对逆境总是微笑以对。他力主戒怒善忍,认为怒非常伤身,晚年自号“龟堂”,意即‘自己要时时忍住愤怒,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陆游能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坎坷挫折、婚姻的悲剧、仕途屡遭罢官还乡,过着简朴清贫生活,还能笑对人生。有诗记载:  “纷纷谤誉何劳问”、  “莫厌相逢笑口开”、  “忍字常须作座铭”、  “扫尽世间闲忿欲”。人生在世,知足者常乐,笑对人生。老诗人能剔除一切不悦之事,笑口常开,笑对一切,神仙心态,扫尽世间闲忿事,不去自寻烦恼,没病找病。

    (六)良好习惯

    陆游有良好的起居卫生习惯,他黎明即起床,不贪睡,勤梳头洗漱,睡前用温水洗脚,一生坚持如初,因此,他的长寿也受益于此。有诗记载:“觉来忽见天窗白,短鬓萧萧起自梳。”古人说:  “睡前洗脚,省去吃药。”中医认为“足体相依,穴脉相通”。脚是人的第二心脏,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能使双足温暖,气血通畅,舒经活络,既可促进新陈代谢,又能增强脏腑功能,还能达到安眠助睡的功效。陆游将“洗足上床”当做人生一大快事。

    陆游的养生之道,其最精华的部分就是热爱生活,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他都有细致人微的描绘。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会注重养生之道,想达到长寿也就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