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总论

[日期:2012-09-07]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总论

妇科病的外治方法,是妇科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内治法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妇科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几百年来,在我国民何广泛流传和应用。

    妇科病外治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药敷、膏贴、熏蒸、焙熨、捏脊、推拿、针灸、坐浴、理疗等方法,通过皮肤或粘膜,透达于里,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妇科病外治,作用迅速,方法简单;使用方便,药效良验,易学实用,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少,为众多的患者乐于接受。。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妇科外洽越来越被临床妇科医家所重视。本法尤其对妇女体虚之人,攻补难施,不肯服用药物的患者,难以进药之证,或妇科生殖器疾患,都可体现内外治法的异工同曲之妙。更有内服药所不及的优点。因而女科外治是体现祖国医学特色的一大绝技。对许多妇科疑难症皆可取得较好疗效。由此可见,妇科病的外治方法,很有必要加以系统整理和研究。

第一章,妇科病外治概述

   追溯妇科病外治的历史,大抵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群居的原始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在与自然界各种不利因素斗争中,莲渐发现按摩可以使疼痛减轻或消失,树叶、草茎、泥土外敷伤口可减少妇科病出血或治愈疾病。经过漫长岁月的生活实践,又逐渐体会到用兽皮、树皮包裹烘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加温来减轻或消除某些疼痛效果更好,也更方便,于是便产生了现在所说的热熨法,人们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寒性痛经, 直沿用至今。经过长期的反复赛践,从而积累了外治的经验。在制做劳动工具的过程中,人们刨制了外治医疗工具,如砭石、骨针等。随着火的发现和利用,又产生了热熨和灸疗…。这是医学外治的起源,也是妇科外治的起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文字,医学经验的积累和传播得以突破性发展。在公元前1300: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医学名词的记载,前人有关中医外治的经验体会自此开始有了文字上的描述。《殷墟卜辞》中就有不少中药外治的史料。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熏浴法。在外治治中以熏浴、缚、酒、熨法应用得最多,并为出现了妇科阴道冲洗和阴道纳药。也从此奠定了妇科病外抬的基础。 

 

    宋明时期,医学大家流派的出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推动了整个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妇科外治法的内容,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千方面;

    第一,妇科外治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晋唐之后出现妇科外治法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的运用研究。把敷药法和经络俞穴的特殊动能结合起来,创立了妇科病定位敷药法,大大提高了妇科病的疗效。

    第二,妇科病外治盼应用范围不断扩大1。.时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汇集了上千种资料,荟萃了明代及此前单验方万余首,内治-外治并重,收载了数十种妇科病外抬的方法

    第三,随着临床各科外治法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妇科病外治机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如《圣济总录》认为:“治外者,由外以通内,青熨蒸浴粉之类,籍以气达者,是也。”

    妇科病外治法的形成应该说是在清代。其中以《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中药外抬的专著问世为代表,以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其标志。,外治之宗”吴尚先在精心研究前贤外治经验和亲验万人的实践基础上,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历时数十年,著成了举世闻名的《理瀹骈文》一书。该节收录了外治方法敦十种。由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妇科外治法。吴氏还提斟,病有内症、外症,治有内治、外治,外者外抬,亦需内治,内者内治,也有外治,尤其申明内治、外治之义,并提出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的论断;为后世妇科病应用外治法开拓了一个法门。   

    妇科病外治发展到清代,以外治专著同世和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为其成熟的标志。到了现代,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伪进步,使妇科外治法速一传统医学分支学科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妇科外治著述虽无专著,但从研究、推广、应用上为历代任何时期所不及。据我们对15年来全国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期刊杂志中,妇科病外治文献探讨、理论研究、临床报道等,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妇科病外治文章已达1000余篇,外治方面的专著40余种,其中都不同程度地编写了妇科病外治的内容。这些专论专著的问世,对、妇科病外治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和论述。对提高妇科病外治的疗效和推广应用,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综合分析妇科病外治的临床资料,不难看出建国以后,尤其是近10年来,妇科病外治的理沧研究日渐深入,又其趋向于妇科多个病种步治法的研究,或增缺潺:或开前贤之束发,论前人之末述,力求完善。特别是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对妇科病外治的方法、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用现代科学观念,对治疗理论系统整理,也是历代外治专论专著所不及的。近10年来的外治文献和出版的外治专著,进一步展示了妇科外治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是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给古老的中医学注入新的活力。如妇科外治法亦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渗透和影响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尤其是70年代以来,它不仅大大突破了主要用于治疗外科、皮肤科等疾病的应用范围,而且将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

    近年来,研制出了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并具有使用方便等特点的新器具,同时还运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制出新的许多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中药外治协同应用,这应该说是外治现代化发展的较突出的特色之一。声波、电疗、光学、磁石的应用,无疑是为妇科外治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第二章  妇科病外治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第一节  .妇科病外治法基本作用原理

    妇科外治法种类繁多,各具其作用原理。但总的来说外治与内冶一样,均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外治手段或药物施于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为了搞清妇科外治法的基本原理,所以很有必要将其外治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直接作用

    直接作用是以药物敷贴熏洗、蒸气吸入、离子电导等方法,使其通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深入腠理、脏腑等部位,直接吸收,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如将药物敷于腧穴,或上药于阴道,药物气味就通过经络血脉运行全身。这样便可以改变五脏六腑的病理状态。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这一疗法对多种疾病有肯定疗效,其在妇科临床中越来越体现出它治病的威力。又如中药煎汤灌肠疗法,施药于直肠,由肠内吸收入血脉,输布周身以治疗妇科疾病。

    随着中医的发展,现代的药理研究认为直接作用可使中药化学成分刺激皮肤感受器,发挥某些化学作用。也可以使药物渗透、吸收和经络传布,发挥药物归经,达到“以气调气”的作用。实际上可达与内服药同样的效果,只是给药途径不同而已。

   

二、间接作用

    间接作用是指除了药物之外,还有辅助的温热刺激,机械物理等对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而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作用治疗疾病。它首先表现在施于体表、腧穴、孔窍等,对局部产生一定的刺激,可通过经络将这一刺激信息传人脏腑或至病所,发挥调节或治疗效应。其次是促进药物直接治疗作用的发挥。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从而增强全身效应,例如,现代所用的电离子导入法、中药透皮法、中药电热熨法、电热药物温通法等,其中熨之、烙之、电导、温通、透皮等,无不属间接作用的具体运用。临床证实,间接作用的运用,对提高妇科病的疗效大有裨益。

    现代研究表明,间接外治对体表某一部位的刺激,可通过反馈原理将刺激信息传人体内相应的部位,而起到生理或治疗效应。如用药丸贴压子宫穴的机械刺激,可能通过末梢神经传人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从而抑制或减弱了原有的病理兴奋灶,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以获得疾病的痊愈或好转。

第二节  妇科病外治药物吸收机制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内外有别,但其间必然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建立在特殊联系上的通路便是经络。经是主干,是通往周身四肢的要道。络是分支,是网络系统,由正经、奇经、支络、孙络等组成。其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才能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它能将患者的内部脏腑同外部的各种组织、器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体的各部分功能保持着相对的协调和平衡。正如《灵枢·海论》中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指出了经络内外联系的生理功能。同时,还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传注输布给全身各部组织、器官,使之得以濡养而司其正常活动。

    人体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则又是病证的反应系统。如病者痛经、月经不调,可归属于足厥阴肝经的症候。带下病则可能与带脉虚损有关。可见,各经所属的脏腑及其在体表的反应,主要依靠经络保持着内在必然规律,可出现内在病症的体表或某一特定部位的压痛或反应点等异常反应。而经络迁延不愈也会传人内脏。因而,人体内外之通达,气血之运行,阴阳之平衡无不与经络息息相关。经络的特殊联系正是外治所能奏效的途径。《理瀹骈文》中明确指出:“外治非谓能见脏腑也,然而病之在,各有其位,各有其名,各有其形。位者阴阳之定也,名者异同之判也,形者凶吉之兆也。位不能移也;名不能假也,形不能掩也,此即脏腑告我者也,外也皆内也,按其位循其名核其形,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

    近年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妇科李光荣氏,采用中药制成宫颈栓(1号)治疗宫颈“间变”与重度糜烂。并做过临床总结和实验研究。经过有随访结果的350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9. 06%。其中13例宫颈“间变”患者,经住院治疗,病例证实‘,近期疗效率为100%。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中医外冶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将妇科外治法的药物吸收部位详述如下。

    一、皮肤吸收

    妇科病皮肤给药的特色在于经穴外敷。以脐疗为例,脐叉名“神阙”,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近代研究表明,脐局部无皮下脂肪,表皮角质层较薄,脐下双侧有腹壁下动脉和下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故药物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因此认为,药物经过皮肤吸收的途径主要有:(1)通过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细胞间质扩散)和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药物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2)水合作用,角质层的含水量为环境相对温度的函数。中药外贴,“形附丽而不离”,“气闭藏而不泄”,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的含水量由5-15%增至50“,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实践证明,药物的透皮速率可因此而增加4-5倍。同时还能使皮温从32℃增至37℃,加速血液循环。(3)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如膏药中所含的铅皂是一种表面活性荆,可促进被动扩散吸收,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的透过率。(4)芳香性药物的促进作用,在外治方药中常常使用。冰片、麝香、沉香、菖蒲、白芥子、川椒、肉桂等芳香药物,据现代离体实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说明我们的先贤多取芳香类药物为主进行外治,是有其深刻道理的。

近年来,皮肤给药新剂型的不断问世,人们将透皮吸收促进剂引进中药外治领域,使药物星分子或亚分子状态均匀地分布于基质中,以利于迅速、均匀地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二、鼻腔吸收   

    中医鼻药法历史悠久,无论是取嚏法、喷鼻法,还是滴药法、塞药法,闻药法等,都是通过鼻粘膜的吸收途径。国外研究表明,鼻粘膜有反射作用,当刺激有关部位时,可产生生理上和治疗上的效应。鼻粘膜的表面积约为150平方厘米,其上分布有丰富的血管。鼻粘膜上的纤毛叉增加了药物吸收的有效表面积。因此鼻腔甩药.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三、口腔吸收

    口腔给药是指-噙化疗法”,它是使药物在口中慢慢含化而被吸收的。可在舌下和两颊两处吸收,所用剂型有膜剂和舌下含片两种。口腔粘膜血管丰富。,口腔给萄可使药物在口中含化辩解经粘膜表面扩散,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因口腔粘膜对某些药物吸收较快;有时仅次于静脉注射及雾化呼入,如中药麝香酮舌下含化治疗痛经,在几分钟内即可缓解疼痛

四、肠道吸收

    现代医学对大肠的生理和肠道给药的吸收转送过程已有较明确的认识。正常人大肠吸收液体的能力为每日46升,在病理状态下仍然很强。直肠给药吸收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通赶直肠静脉经门静脉进人肝脏,从而进入大循环;第二是通过中直肠和下直肠静咏进入下腔静脉,绕过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药物注入结肠时,其吸收途径是由上直肠静脉和结肠静脉。其特点一是减少药物在肝中发生化学变化,能较好地保持药物效力的完整性。二是吸收快,奏效速。研究表明。大肠给药的吸收速度,较口服为快,其粘膜吸收在用药之后立即开始,同时还表明,直肠给药是口服给药生物利用的15倍。这些研究,为妇科急诊外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五、肺部吸收

    肺部给药的快速吸收,主要是通过吸入气雾荆实现的。药物雾化成粒径为0. 5-lum的微粒经口腔喷人,可直达肺泡囊。不但能迅速起局部作用,也可迅速吸收而起全身作用,其吸收速度,甚至不低于静脉注射剂。肺泡是空气一血液进行交换的场所,它的特殊解剖结构,使肺部成为一个巨大的吸收部位。人体肺泡的总数约为3-4亿个,总表面积可达100平方米左右,而肺泡间隙中存在致密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膜间隔仅为0. 5-lum,这样,肺泡内的药物就很容易进入血液循环。此外,到肺泡的毛细血管总面积约达90平方米,通过肺的血液循环量很大,这些都是导致药物可被肺部迅速吸收全面发挥全身作用的重要因素。

    以上研究,充分体现了中药外治{击所谓特殊的“药物穴位效用”,或者独有的孔窍给药,都有其理论基础。表明施用外治药物能够迅速经皮肤、粘膜等处的渗透扩散.,吸收入血。也为今后妇科病的外治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第三节  妇科病外治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

    妇科病外治之所以能有较好的疗效,是因其具有与内治法同样的基础,大体有抗苗抗毒、祛腐生肌、提高机体免疫的功能,对血液和各系统组织器官都有调整作用。此外,对神经、体液及内分泌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抗菌抗毒作用

    中药外治的局部作用,采用各种不同方法,对外治中药进行药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芩、黄柏、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等上百味中药均有抗菌、抗病毒的化学成份,因而对局部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而蛇床子、苦参、山奈等对皮肤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被运用于外阴癣等妇科病中。如辽宁中医杂志92年第2期载刘远智医师,用黄柏、苦参、白鲜皮、蛇床子、青椒各150克,将上药加适量水煎煮2次,每次半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滤过,药物浓缩至1l,然后分装于50毫升/瓶,压盖灭菌(105-108°C),稀释成300毫升,外用熏洗阴都,每日洗2次。,通过对体外抑菌试验,对白色念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最适用于霉菌性阴道炎。其法治疗154例,总有效率达92% 

二、祛腐生肌作用

    通过对体外敷药祛腐生肌作用研究发现,“生肌”作用对伤口修复过程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促进细胞的增生分化与肉芽组织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2)促进巨噶细胞的游出,据观察内芽组织切片所见,外用中药组内含较多的巨噬细胞,明显区别于对照组(外敷双层灭菌凡士林纱条组)。伤口内的巨噬细胞,除具有吞噬细菌、异物和坏死组织碎片,提高局部的抗感染能力外,还能分泌促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物质,并有调节胶原代谢的作用,对伤口愈合有重要意义。外用生肌药能减少瘢痕的形成,其防止瘫痕形成的机理与促进臣噬细胞游出有一定关系(3)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氧供给,加速创而新陈代谢,促进刨而愈合。

    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无论是药物外敷、吹鼻,还是针灸手法及按摩、气功等,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发挥机体防卫功能的结果。如中医杂志1 983年第1 1期报导,采用人参膏干粉腔囊坐药治疗单纯性宫颈糜烂,隔日阴道放药1次,12粒,4次为一疗程。治疗311例,治愈率94.1%,总有效率98. 7%。取得了很大疗效。象这样的方法,全国各地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类似该方法的报道20余篇;从文献资料看,类似中药外用,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可使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大大提高,增强机体抗感染、抗过敏的能力。然面,艾灸的实验研究更加明确了这一机制,研究发现施灸后可使免疫体大量产生溶血素、凝集索、沉降素,显著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其它如中药压耳、脐疗、磁疗中药离子导入、中药透皮等,对机体免疫机能均有一定调节作用。由此可见,妇科病外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途径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活动,增加体内各种特异性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等作用而实现的。

    四、综合调整作用

    ()对血液系统的调整作用

    这项研究以灸法和磁疗为多,灸法可使白细胞、红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甚至成倍增加,使血沉速度下降,如灸前约为每小时50毫米者,灸后可降至15毫米或更低。艾灸还可以使血液凝固时问缩短,增加止血作用,故灸法对于官出血、月经量多等出血性疾患,常获疗效。对血压则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高血压逐渐降低,低血压逐渐升高。解放军301医院等研究表明,磁疗可使血掖粘度减小,血脂降低,以治疗高脂血症和高虹压等疾病。针刺对影响血液各种成份的改变有调整作用。熏蒸、热浴、烙熨等不仅具有物理温热刺激,而且也因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对血液成份起到调整作用。

    (二)对器官和组织的调整作用

    温水泡脚对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睡眠;压迫耳部一定穴位,可使胆汁分泌增加}超声针能促进胃泌素释放;矿水浴不仅能有温热的作用,而且有机械、化学和放射性元素的作用。温热刺激加速了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矿泉浴水中诸多化学元素对人体大脑、肌肉、细胞不无作用,某些放射性元素如氢,还在浴后不断产生放射线,对人体发生作用,使机体代谢,免疫功能增强,心血管、神经消化等功能得到调节。其它如气功、导引、按摩、针刺、药灸等更具多种功能,已有专著详叙,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节  妇科病外治特点

    妇科病外治与内治法虽然施治方法不同,但所据基础理论是统一的。疗效上二者相差无几,但不同疾病的诊治上,二者各有优点。从妇科外治上讲,有方法众多;适应症广,操作简便,取材容易,安全稳妥,副作用少,奏效迅捷,易于推广,多途径给药,直达病所等特点。

  一、方法众多,适应症广

     妇科病外治历史悠久,经过漫长岁月和厨史的验证,不断总结创新,方法日益增多,有些疗法已达到妇科医学的最新前沿。目前妇科病外治已涉及百杂种方法,大体可分为急救外治法、五官九窍外治、俞穴外治、皮肤外治、病变局部外治、现代外治等数大类别,基本适用于妇科的各种疾病。仅药物敷贴一种疗法即可治疗数十种妇科疾病。由于方法众多,对人类疾病就有了更多施治的手段。此外,也为治疗某些难治之症打开了禁锢的大门。如新近有人用具有放射性的铱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复发,用“三品一条枪”涂敷可切除早期官颈癌。有的外治方法不但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而且还有较好的妇科保健价值。

 二、操作简便,取材容易

     妇科病外治大多作用于人体的经穴和特定部位,如嘻鼻、敷脐、塞肛门,塞阴道、坐浴、腹部灯照等等,这些都是易于辨认的部位,所以操作极为简便。凡经言传身教或通过文章介绍,很快即可掌握要领,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患者本人及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施。至于取材,妇科病外治大多采用简单的器械、材料,如灯芯、艾卷、火罐等,用药亦多采用葱、蒜、姜、白芥子等易取之药,其它用药,药店也多能供应,除个别方法外,不用贵重药品。一般需药物剂量较小,无需特殊的仪器和设备,故可以节省大量药源,减少开支,也便于操作,易于掌握。

 三、安全稳妥,毒副作用少

    由于妇科病外治是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的,它可随时观察其适应症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撤除或连续)。外浩一般兼有刺激作用与药物作用,所需药量远小于内服药量。即便用药稍不妥,也不会象内服药那样如不对症,发生反作用时难于处理。正如《理瀹骈文>所说;“外治法治而不效,亦不致造成坏症,犹可另易他药以收效,末若内服不当则有贻误病机之弊。”他又说:“自来相戒,误人非必毒以药也。所见不真,桂枝下咽,承气入胃,并可以毙。即一昧麻黄,一睐黄连,一味白术,一味熟地,用之不当,贻误无穷。”另外,对妇科某些疾病部位往往采用患病局部或病位相邻以及关系密切部位施药。在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而血中药物浓度则甚微。有的外治法即便通过人体直接吸收面发挥作用,也因某些选择性较强、或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药物对肝脏及其它器官的毒害作用。而脐敷:耳压、灯照、热熨等疗法几乎无毒害作用。所以使用外治法,只要辨证准确,施治得当,操作细致,一般说来是比较安全稳妥,而毒副作用少昀。

四、奏效速捷;易于推广

    妇科病中药外治,施于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将显著高于其血液浓度,故发挥作用充分,局部疗效明显优于内治,且取效速捷。如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阴道栓治疗阴道炎,富颈栓治疗官颈靡烂等均有殊效。所以中药外治应用于皮肤肌表疾患更具有明显优势。诚如徐大椿所说:“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用膏贴之,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器械等的严格限制,常可以家庭食用菜蔬做原料来自作剂型,因而家庭施用极方便。又由于方法简便,一看便会。因此,极易于推广普及。

五、多途径给药,直达病所

    囡外治疗法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途径,对于不能口服药物,或鼻饲困难以及儿童难以服药,久病体虚或脾胃运化功能障碍,难以攻补之人,均无过多禁忌而可随宜施用,每能起到,内治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以补内治所不足,因而丰富了临床治疗手段。应用时可单独选择一种外治疗法,或多种外治疗法共同施用,必要时与内治联合运用,定能使疗效大大提高。外治法使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如阴道炎可直接上栓剂,局部皮肤疾病,可直接井上膏剂,其效果尤佳,绝非内治所可比。这也是外治法最为显著的特点。随着中药外治疗法的不断增多和逐渐完善,其局部治疗作用必将进一步延伸和加强,外治法这一特点也将更为突出。

第三章妇科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要点

    妇科病外治法,方法众多,适应症极为广泛。选法择药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现将妇科病临床外治的运用要点分述如下。

第一节  重视辨证论治

    妇科病外治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戒部分,它与内治疗法一样,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吴师机曾特别强调,外治要“先辨证、次论治、次用药”,并明确指出辨证有五:“一审阴阳,二交四时五行,三求病机,四度病情,五辨病形,精于五者,方可辨证分明”。“辨证”就是分析疾病的矛盾特性,就是运用望、闻、同、切四诊,全面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弄清疾病发生的原因、部位、性质、轻重程度、范围大小及其发展趋势,从而确定疾病的实质。“论治”就是根据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结合患者所处的环境及个体的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制宜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妇科病外治疗法虽比内治法安全稳妥,但在具体应用时,也必须辨证论治,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虚实不明,寒热不辨,表里混淆,阴阳不分地使用外治法,不但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有时还会导致病情恶化,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吴尚先说:“外治之法,间有不效者,及看证末的,非药之不效也。”又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所异者法也。“大凡外治用药,皆本内治之理,而其中有巧妙处,则法为之也。”所以他认为用外治法亦须明阴阳,识脏腑。”“灵,素而下,如《伤寒论》、《金匮》以及诸大家所著,均不可不读……通彻之后,诸书皆无形而有用,操纵变化自我,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考吴氏的《理瀹骈文》全书内容,始终是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来指导临床,把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融会贯通在一起使用外治法的。兹将外治法的辨证施治要领分述于下:

   

一、辨别寒热

    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由于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所以,辨病证之寒热,实际上就是辨阴阳之盛衰。辨别疾病的属寒属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在指导临床治疗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以妇科痛经来讲,有湿热、寒凝气滞、气滞血瘀的不同,因而外治之法也有不同。寒凝气滞的痛经,可用炒干姜30克、肉桂15克、生半夏ZI克、生附子21克、白芥子18克、麻黄21克,胆南里18克,上药组成消炎化瘀膏,贴归来、水道穴。以两侧穴位交替使用。湿热痛经可用黄芩、黄连、黄柏各15克,虎杖30克,组成三黄虎杖汤,煎汤灌肠进行治疗。气滞血瘀的痛经,可用败酱草、三棱、莪术、赤芍、丹皮、红藤、木香、槟榔、昆布、大黄组成化瘀宁坤汤。煎汤保留瘫肠进行治疗。

    二、审清虚实

    虚实是八纲辨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太盛。所以《素问·通评虚实论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辨证,是辨别病体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实证反映邪气太盛而正气亦尚末虚衰,邪正相争剧烈。辨别疾病的虚实,了解病体邪正的盛衰,为确定采用朴虚扶正或泻实祛邪的治法提供傲据。如以子宫脱垂为倒,若单纯因中气下陷所致脱垂者属虚,可采用升麻10克、枳壳15克、黄芪10克、柴胡10克、党参10克、麝香0.3克、陈醋适量,制成膏剂,补贴脐孔穴中央,以选提升子宫的目的。如因湿热而致的子宫下垂患者,可用苦参、蛇床子、黄柏、白芷、枯矾煎汤。先熏后洗以清热,达到升提脱垂子宫的目的。

    三、分清表里

    表与里是相对而言的,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内、经络属表}脏腑、气血、精髓属里。分清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的两个纲领。分清表里的目的,主要是明确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病理变化的趋势。分清表里,在妇科病外治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产后发热为倒,表热先用取嚏法,次用葱、姜、胡椒煎汤熏蒸头面即可。若阴虚发热兼有血瘀者,可用桃仁适量,研泥用蜡、猪脂调而敷之,日日易之,热便消退。

四、察标本

    “标本”是个相对概念,也是一种主次的关系。临床上常运用标本关系分析病症主次,以确定治疗妇科病的步骤。在一般情况下,治本是一个根本法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时,则应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治其标病,后治本病。如妇科的崩漏病,在出血过多时,可用陈棕炭、血余炭、棉子炭、煅枯矾等各等分,将上药共碾匀,取适量用消毒纱布包成如荸荠大小之药球,以长线拴好,塞入阴道达予宫颈部,留长线在外,嘱静卧。待血止后,拴线取出药球,为了不使病情反复,采用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焦艾叶30克,前两昧药烘干,研细末,过筛,艾叶浓煮汁,调前药成膏,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到血止病愈。本书各论中有关治标本之法甚多,此处从略。

第二节  根据病种确定外治方法

    妇科疾病多种多样,外冶方法的种类也很繁多,确定使用哪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很需要重视的问题。临床上可参考以下几点:

    (1)根据妇科的特点,可选取窍道给药外治法,常用的方法有塞鼻、滴耳、坐药、灌肠等,以妇科阴遭炎为例,可采阴道外治数十种方法,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z)根据病证的特点,确定全身或局部给药外治法。

    妇科疾患,当其局限于体表某一部位时,可选择局部给药途径,使药物直达病所,奏效迅捷。如治疗乳痈、外阴疮痈等病,可选取如意金黄膏外敷,以清热解毒,清肿散结。对于盆腔炎、附件炎、盆腔肿痛,可采用中药电离子导入、薄贴、热熨、药物灸治等局部外浩给药法。而一些外阴湿疹,或外阴白斑等病,可选用药浴、药熏、涂药等体表给药法。(3)根据病情,选取合适的外治方法。   

    妇科病外浩,方法很多,除传统的坐药、熏洗等外治方法外,近年来又开发出气雾剂、灌肠剂、膜剂、乳剂、熨剂、注射剂等方法。由于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因而在临床使用时,必须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如寒性痛经和闭经,则宜选用热熨剂或艾灸法以达到温通的目的。再如酊剂,由于酒精涂在皮肤上容易挥发,溶于酒精内的药物便不易渗透深部肌肉组织,故只适用于妇科病皮肤表浅疾患。又由于酒精有刺激性,故凡溃破后的疮疡及糜烂者均应慎用。又如用花椒油调敷龟板散,则有杀虫、减少渗液、保护刨面、促进愈合的作用,但若使用油蜡膏或用其调制同样的药粉则往往不能收到上述效果,而且常因剖面渗出物的滞留刺激患部周围的皮肤,使浸淫加重。可见剂型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疗效的高低,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节  掌握综合的外治方法

    疾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正邪斗争的过程。某些病,并非一方一法所能取救。因此,应用外治法和强调内病外治,就必须掌握综合治疗的方法。古人治病+一针、二熨、三服药,既指出了治法选用的先后,也指出了综合治疗的必要性。

   

一、外治诸法联用

  .外治方法很多,可依据病情急缓,病程长短,疾病难易,适当联用。如产后晕厥,首先施以手法急掐人中穴,然后进行针刺并用艾灸,如不效,再用开关敬暗鼻取嚏,以使其治愈为目的。

    二、传统的外治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

    传统的外治技术,如刮痧、挑治、割治、火针、导药、吹喉等技艺很多,可与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使传统技术得以继承,而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之发挥,二者结合起来用于外治,如中药电导,冷冻针灸等,使适应证更加扩大,疗效更佳。

    三、外治与内治结合

   妇科某些病证,是用外治以“急则治标”,亦应与内治法结合以“缓则治本”,这里并不排除外治法也有标本兼治之意。如有人用耳压法治疗闭经,认为可疏肝理气,促进月经来潮。但也须辅以中药内服,可能讨巩固疗效或治其根本不无好处。因此,临证用法,应视病情而定。

第四节  园人、因时、因地制宜

    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自然辨证观,说明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寒暑交替,时刻都影响着人体的生理与病理,而人体本身又有禀赋、体质、年龄、性别的不同,以及其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差异,因而运坩外治法,就必须注意到自然因素和人的因素,即所谓困人、困时、因地制宜。也就是不但要区别长幼、男女、体质强弱,而且要结合季节、气候、地域的不同,以选择最佳的外治方法。

    再者,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季节,外治药也应当有所区别。同时在运用中药外治时,必须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确立相应的用药原则。严寒地区,选用药要考虑用偏热的药,温暖地区,选用药要考虑用偏寒一些的。当然也要根据病情而定。总之,临床在治疗妇科病时,除应熟练掌握上述方法要领外,还必须根据病情需要,及所选外浩法在该病中的治疗地位,疗效等,有的放矢,灵活选配针灸、推拿等其它中压外治疗法或与内治疗法结合应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第四章  妇科病外治疗法的种类与方法介绍

    妇科病外治法的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四类。一、作用于器官组织的外治法。二、作用于俞穴的外治法。三、作用于皮肤及病变局部的外治法。四、现代外治法。下面将分别介绍。

第一节  作用于器官组织的外治法

   

    点滴法是将药物制成药禳,滴入鼻内或耳内,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载有“救卒死方,以‘韭菜捣汁灌鼻中”;救卒死而目闭者方,“捣韭汁灌耳中……立效,”可以说这是点滴法的最早记载。以后历代都沿用此法,并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1、操作方法根据具体病症,选择相应的药液,点滴于相应的器官组织。如滴鼻,让患者仰头将药物滴入鼻内,滴后要稍仲片刻。每日3-4次,每次2-3滴。滴耳,先清洁耳道,滴后侧耳向上,将药液流入耳中。治耳部疾病,一般只滴患耳,若治其它疾病,可交替滴双耳。每日3-4次。

2、适应证滴耳、滴鼻,可用于痛经、妇科手术痛、产后腹痛等。

   

    搐鼻法是将一定的药物制戚粉末,搐人鼻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此法最早见于元代倪维德的《原机启徽》。到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收载了十余首暗鼻药散。涉及到妇科多种病证。

    1、操作方法将所用药物研成细末,令患者噙水一口(或不噙水亦可),以管吹药末人鼻内,或让病人自己嗜入鼻内,每日1-3次不等,视病情而定。

    2、适应证产后子肠不收,临产晕厥、妊娠眩晕等。

    3,注意事项临床采用本法治疗疾病时,应注意药物的刺激性,以免引起过多的涕泪或嚏涕。有鼻衄史的患者禁用本法。

 

   

    塞鼻法是将药物研细,加赋形剂做成栓子,塞入鼻腔,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塞鼻法在民间流传很广,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就收载了近三十首塞鼻方。本方{击已广泛甩于妇科临床。

    1、操作方法  将所用的药物研成细末,放在纱布上卷成条状,或直接制成锭剂,塞入鼻腔,也可用薄棉(或用薄纸卷成条)蘸药末或浸入药液塞入鼻腔,每日一次,每次塞药量及塞药时间需依据具体病情及所用药物而定。

    2,适应证产后晕厥、急性乳腺炎等。

    3、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掌握用量及使用时间,“保障安全. 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芫花酊液),不宜直接接触鼻腔粘膜,以免造成损伤。使用时,应在外面裹以消毒花。

   

   

    烟熏法是用药物燃烧生烟,熏于鼻、耳、口等孔窍,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为一传统的外治法。明·楼英《医学纲目》中就记载了此种外治方法。本法借助于温暖氤氲的药性,直达病所,起到疏通腠理,畅达气血,解毒杀虫,开关止痛,消肿排脓等作用。

    1、操作方法  烟熏法具体操作方法很多,可根据药物病证来选用相应的方法。如将所用药物研末,撒于涂有油脂的纸上,卷作筒状,或将药物与艾绒拌均匀,点火燃着后再吹熄,根据需要以烟熏鼻、外阴等。一些富含油脂的种子类药物,可以直接压油于纸上,然后点燃熏之。一般每日熏1-2次,每次所熏时间可依据具体病情而定。

    2、适应证外阴脓肿、阴道炎(滴虫、霉菌所致)等。

    3、注意事项  要随时听取患者所熏部位热感程度的反应,以相应调节烟熏的距离。室内烟雾弥漫时,要适当调节空气流通。。

 

   

    鼻嗅法是让患者用鼻吸药气或药烟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古已有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尚先《理瀹骈文》已开始使用此法治疗产后血晕等病症。

    1、操作方法用瓶装药物,畅开瓶口置患者鼻下,让患者吸其药气,或用药物煮汤,趁热让患者用鼻嗅其蒸汽,或将药物卷入纸筒,点燃生烟,让患者用鼻嗅其烟。

    2、适应证产后血晕、乳痛等。

    3、注意事项使用本法中的吸烟法时,须先分析药物烟气中所含物质,如果含有有害物质较多则不能使用,如烟草的烟雾巾含与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因此吸烟法应慎用。嗅吸药物蒸汽对,鼻与药液之间应注意保持适当距离,不可太近,以免烫伤。

 

 耳内吹粉法

    耳内吹粉法,简称吹耳法,是用管状物品,将药散吹入耳内,以治疗耳部疾病,和其它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较早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外治法。耳内吹粉法具有清热船毒,收敛干水等作用。本法也可用于妇科疾病。

    1、操作方法 吹药前先清洗外耳道,然后用纸筒或竹管或喷雾器,将药散吹入耳内,每日吹3 -4次,每次吹少许。

    2、适应证用于妇科痛经、月经不调。

    3、注意事项  (1)每次吹入药前,都必须认真清洗外耳道,以免药物堆积。(2)每次吹入药散量不能多,以免阻塞外耳道,妨碍听力。

 

   

    坐裕法是用药物煮汤置盆中,让病人坐浴,使药液直接浸入肛门或阴道,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属洗浴法范畴。它可使药物较k时间地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并借助热力,促使皮肤粘膜吸收,从而发挥清热除湿,活血行气,收涩固脱等效。

    l、操作方法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煎汤后置盆中,让病人趁热坐浴,至药液冷。每日1 2次。

    2、适应证  可用于盆腔炎、阴道炎、子宫脱垂等病症,

    3、注意事项  药汤温度要适宜,小能过热,以免烫伤皮里,并循经内传脏腑,以通经助阳散寒,除湿,利水消肿,调和气血,收涩固脱,从而达到愈病之目的。

    1、操作方法  将药物研末,炒热布包,让患者坐在药包上,使肛门、会阴部接触到药包。

    2、适应证  阴挺、阴痒、带下、痛经等。

    3、注意事项  药包不能过热,以免烫伤皮肤,若药包已冷,再炒热布包坐之。

   

     

    灌肠疗法是将药液(中草药煎剂或中成药液体制剂)从肛门灌人大肠,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忡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记载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开创了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唐代以后各代压家沿用和发展了这一给药方法,但主要目的仍局限于润肠通便。近年来,这一方法的应用日趋广泛,越来越多地受到专家、学者们的极大的关注。它不仪可治疗数十种妇科疾病,还可用于内、外、儿等数百种常见病证,更阿其给药方法不受病人吞咽功能和上消化道的影响,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妇科病外治方法之一。

    1、操作方法  临床上依其所要达到的治疗目的之不同,灌肠疗法又可分为保留灌肠法、直肠点滴法、非保留灌肠祛三种。这里重点介绍保留灌肠法。

    (1)让病人排便,或用清水灌肠,以利于药物吸收。(2)将灌肠筒依次接上橡皮管(上附开关夹)、玻璃接管和橡皮肛管。如用硬橡皮管头时可不用玻璃接管而将硬橡皮管头直接接在橡皮管上即可。橡皮肛管和硬橡皮管头应煮沸消毒。(3)扭紧开关夹,将所用药物液体倒人灌肠管筒内。(4)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或腑卧位,双膝屈曲。臀部垫以雨布和治疗巾,露出肛门。臀部可略微抬高,以和j保留药液。(5)在肛管头上涂抹润滑油,然后松开开关夹,放出管内温度较低的液体并排除管内空气。用手腕试灌肠管内液体温度,如感觉微温(药温以39_42℃为宜),即可捏紧肛管,轻缓地插‘入肛门内约10-15厘米。漏斗的高低要与臀部平齐而略高,使药液缓慢地灌入肠内。(6)药液流完后,立即捏紧导管,取下漏斗,稍停一下,然后慢慢地将管从肛门内抽出并以纸包裹。(7)嘱患者留住灌入药液,不可随即排出,必要时可用肛纸按压肛门数分钟,以助病人保留药液。每次保留药液要在30分钟以上。(8)每次灌入的药液量要因人而宜。成人为200----300毫升,小儿按年龄酌减,1岁以内用15-30毫升,l3岁用30-60毫升,3岁以上用60-100毫升。每日2-3次,一般7-10天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中间休息3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危急重证,灵活掌握。

    2、适应证本法适应证极广,妇科病不肯服药之人或不能服药之证以及妇科的危急重证,皆可运用本法。尤其适应于妇科的久病体虚,攻补不受,诸药难施之体(该法既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叉可避免对胃气的刺激性损伤)。

    3,注意事项  (1)妊娠病人慎用。(2)插入肛门的硬橡皮管头或橡皮肛管要煮沸消毒。(3)要根据病情、年龄和辨证施治精神,来确定所用药、灌肠方法、药量多少、灌肠次数及疗程。(4)插入肛管时,动作宜轻缓,以免损伤粘膜。(5)灌肠的药温、时间、速度要因入、因证而宜。

    4、使用优点  (1)符合辨证论清要求,它可将辨证所选方药注入直肠,直达病所或经吸收后再经肺部散于全身,以发挥整体和局部治疗作用。因而,治疗妇科病适应范围很广。(2) 有利于保持药物性能和疗效的提高,据有关资料报道,直肠给药吸收与口服给药吸收总量的比值是15,与静脉给药吸收的总量无区别。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口服给药增加1oo%。所以,中药直肠给药能加速奏效时间,提高疗效。且药物吸收部分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大循环,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药物性能,同时也可以减步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3)弥补了n服给药的不足,缓和了因药物格拒或昏厥、吞咽困难、暴吐等不能下咽的局势,增加了治疗妇科病的手段。(4)药液高位灌肠,不仅有效成分不易被消化液破坏,且有利于肠粘膜的吸收,并可避免病人的呕吐反应。(5)比日服药物吸收更快,吸收更有规律,治疗作用维持时间长,疗效也更可靠。(6)简便易行,无并发症,有利于条件差、急救手段落后、剂型单调的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医务单位中医急症的开展。

 

     

    塞肛门法是由药物和基质混合制成不同形状的固体剂型,而塞入肛门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栓剂在常温F-为固体,纳入肛门后能迅速溶化、软化,与肠遭分泌物混合逐渐释放药物而发挥其药效。栓剂塞入肛门不仅能起到局部的治疗作用。而且对全身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操作方法  由药物和基质混合制成栓剂,缓慢塞入肛门;患者可以仰卧或侧卧。

    2:适应证用于痛经、闭经、月经不调、急慢性盆肠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3、使用优点  (1)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刺激而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2)可防止胃酸及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3)药物作用持久,比口服药物吸收快。   

    冰敷法

    冰敷法是用冰袋直接或以冰水调合药末敷于患处或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冰之为药,明代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收录了“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的外治方法。

    1、操作方法.(1)将冰袋置放于患处冷敷,若为高热病人,可将冷袋敷于病的前额、颈部,经前鼻衄,可冰敷患者太阳穴或前额。(2)一般每次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且要经常更换冰

袋,直至病愈。

    2、适应证产后高热、经前鼻衄等。

    3、注意事项(1)冰敷完毕,要用干毛巾擦干球敷部位的皮肤。(2)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分钟左右。(3)年老体弱、虚寒症、妇女妊娠、经期等不宜冰敷,(4)外伤破损、劳累后、炎症后期、心脏疾患、水肿病患者不宜冰敷。(5)冰敷时,如果发现病人有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停止。

 

第二节  作用于腧穴的外治法

    敷脐法

    敷脐法是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糊、粉、膏)填敷脐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脐名神阙,自古只灸不针,至唐代逐渐发展到药灸井作,用药灸来治病。晋、唐以后,随着穴位敷药疗法的诞生,在神阙穴贴敷药物以治病的方法即敷脐法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此种方法应用更加广泛,敷脐方法也由单一的敷脐法,发展为填脐、贴脐、填贴混合等多种方法,成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敷脐法利用肚脐敏感度高、渗透力强、渗透性快、药物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的解剖特点,以及神阙总理人体诸经百脉,联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内经膜的生理特性,使药力迅速渗透到各个组织器官,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愈病之目的。本法用药步,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1、操作方法  根据具体病症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特,制成一定的剂型进行敷贴。目前敷脐方法主要有填脐法、贴脐法、填贴混合方法等。填脐法又有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1)填药末: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适量放人脐中,胶布固定。(2)填药糊:将药物切成细末,根据需要用温开水、或醋、或酒、或药汁等调为糊状,适量填脐中,以脐布固定。(3)填药饼;将所用药物捣烂如泥,做成药饼状填脐中,脐布固封。(4)贴膏药:将药物先制成膏药,然后再敷于脐中,固定扎紧。(5)贴布膏:将大小适度的布膏直接贴于脐部,固定扎紧,凡溶于水和脂的药物成分,皆易于透皮吸收。临床实践也证明,将药物制成糊状填敷,其疗效要优于粉末状。此外,用闭式敷料(如用脐布固封)也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2、适应证妇科闭经、痛经、白带、月经过多。

    3、注意事项  (1)敷脐药物应步而精,尽量研为细末应用,以促进药效充分吸收。(2)敷药前应先将脐部擦拭干净,脐部有感染者禁用。(3)注意保护皮肤,加用膏药烘烤不可太热,严防烫伤皮肤。(4)本法一般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一旦个别患者对某种药出现局部红肿、痛痒等过敏现象,可揩去药物。(5>对急重病,在末确诊前不宜敷贴止痛,以免贻误病情,确诊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熨脐     

    熨脐法是将药物经加热处理后,敷于脐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属药熨法范畴。历代医药文献中有不步记载,在民间广为流传。脐名神阙,位居中焦,熨脐可温通元气,运脾胃气机,化寒湿积滞,且脐敏感度较高,渗透儿强、药物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熨脐法可使温热之气和药物效能直接作用于神阙穴,并经脐迅速入里,循经传至脏腑,以温中助阳,散寒逐湿,调和气血,通经止痛,从而达到愈病之目的。本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妇科病常用的方法之一。

    1、操作方法  可将药物研成细末,制成饼剂,烘热,或把药物炒热,直接熨脐上,也可将药末放脐上,再用熨斗熨之。

    2、适应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子官脱垂、不孕证等。。

3、注意事项  (1)治疗时要随时听取病人对脐部热感程度的反映,以防止皮肤的灼伤。(2)脐部有病或感染者禁用。

 

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子、油菜子、白芥子、绿豆、白胡椒、花椒籽等)或药丸,或磁性金属粒等为药子(亦称药豆),在耳穴上用胶布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耳穴压豆法、耳穴点压法等。本方法的作用机理,可通过刺激,经过耳穴经络等的传导而发挥治疗作用。本法能较长时间地对穴位进行刺激,也可及时调整。其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且无损伤等副作用。

    1、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性质,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以病情确定主、辅穴位。经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消毒,左手手指把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0.5×0.5厘米的小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植物种子或药豆,对准穴位紧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贴压5-7穴。每日按压3-5次,隔l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适应证子宫功能性出血、痛经、胎位不正等。

    3、注意事项  (1)贴压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脱布过敏者慎用,或改用粘台纸代之。(3)耳部皮肤有炎症,冻伤者不宜用。(4)年老体弱、孕妇、习惯性流产音慎用。 

 

 

    灸法,是利某种易燃材料和某种药物,以烧灼、熏熨和贴敷喻穴或患处,并借其温热性或化学性的刺激,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冶方法。依其施灸的材料不同,灸法可分为艾灸法和非

艾灸法两大类。

    艾灸法,是用艾叶制戚的艾绒作为施受材料而进行灸冶的一种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理气活血、通经活络、回阳救逆等作用。艾灸法又可分为以下十四类灸治方法:(1)瘢痕灸法。

(2)无瘢痕灸法。(3)三角灸法。(4)艾炷隔药灸法。(5)蒸脐法(熏脐法)。(6)大负疗法。(7)单纯艾条灸法。(8)药物艾条灸法。(9)艾条隔药灸法。(10)铺灸法。(11)艾熏炎法。(12)温灸器灸法。(13)肛灸法。(14)温针灸法。

    非艾灸法,是指不用艾作为施灸材料而进行灸治的一种方法,同样可起到理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效。如(1)化学灸法。(2)灯火灸法。(3)香烟灸法。(4)药物蒸灸法。(5)药物灸法。

    1、操作方法  临床依其施灸材料,配用措施或辅助材料之不同,操作方法各有不同。但总之是要选择好部位,进行灸治。(由于方法很多,这里略写,详见专著)。

    2、适应证本方法适用于妇科的多种疾病,如痛经、带下、不孕症等。

    3、注意事项:(1)施灸前,医生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向患者讲明白灸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疼痛、化脓等,并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做到正确诊断,辨证选穴。应用灸法时要慎重,问清有无晕针史,避免晕灸。以食后1小时施灸为宜。(2-)施灸者要集中精力操作,并用漫谈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施灸灼痛。灸完一穴休息10分钟再灸第二次。若施灸时发现患者恶心、头晕、面色苍白等晕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施灸。嘱患者仰卧,头放低,若症状不减,再刺人中、少商、合谷、足三里穴,或饮温茶。(3)配穴施灸,每次灸穴不必太多,一般以z-5穴为宜。(4)施灸室空气要流通。冬天室内要温暖,以免施灸伤风受凉。(5)患者体位要舒适,不必紧张,若有轻微灼痛时,体位不能乱动,更不能搔摸,以防受伤皮肤,如有意外及时处理。

    4、禁忌症  (1)灸法一般对休质虚弱者,及老年人、小儿应慎用。(2)对急性出血、长期消耗性疾病的重症患者,均应忌用。(3)对颜面有碍美观之穴者不宜施灸。(4)对妇女大劳、大饥、大饱之时暂不宜施灸。(5)雾、雪、雷、雨之日也不宜施灸。急症例外。

   

    热熨法是治疗妇科病独特、有效的外治方法之一,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外治方法。它可借助温热之力,将药物透皮入里,循经运行,内达脏腑,起到疏经通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的偏盛,从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热熨法所用药物的不同,包括如上多种治法。如盐熨法、麦麸熨法、葱盐熨法、生姜熨法、、艾葱熨法、葱、椒、盐熨法、韭菜熨法、酒熨法、吴茱萸熨法、菊花熨法、蜂房熨法、蚕熨法、黄蜡熨法、蚯蚓熨法、药包热熨法、壶热熨法、热熨与冰熨交替运用法。

    1、操作方法将所选用的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敷于患部或腧穴。根据热熨法所选用药物的不同,方法稍有区别,请操作时注意。

    2、适应证  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痛经、子宫肌瘤等多种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本法适用于各种寒证的妇科病。对于各种热性原因所致的妇科病禁用。(2)对于妇科癌肿、局部皮肤溃烂、急性出血以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均禁用。(3)寒冷季节施用本法,应注意室内温度,预-防受冷感冒。(4)根据病情需要,选取舒适治疗体位。治疗胸腹部位,可取仰卧位,治疗腰、臀部位可取俯卧位。(5)熨包温度当以患者温热舒适感而不烫伤皮肤为度。(6)热熨后当避风保暖,静卧休息。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入穴位、压痛点及反应点而产生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使用。它通过针刺的机械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激发经络穴位以调整和改善药机体与病主为组织的病理状态,使体内气血畅通,已发生障碍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痍病的目的。

    1、操作方法  (1)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进针后上下缓慢提插,刺到反应点,探到酸、胀、麻等特殊的反应后,再回抽针芯,如无回血即可注入药物。(2)注射时,体弱者应轻刺激缓缓注入,急性病体强者,应强刺激快速注入。(3)根据注入穴位与部位的不同而确定注入药液的量。头面耳穴等处一般为0.  1-0.5毫升,四肢、腰部肌肉丰厚处为2-15毫升。亦可根据患者病情体质,适当增减药量。(4)穴位注射时,要备好注射器、针头、敷料及消毒用品。(5)根据穴位部位与各种病变组织的治疗及解剖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探浅。(6)-1-3日注射一次,10次为一疗程,每一疗程完毕后休息一周,再行第二疗程。

    2、适应证妇科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月经不调等多种妇科疾病。

    3、注意事项  (1)穴位注射一定要选好部位或穴位,同时要常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2)对一些可能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应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应用。注射时,在得气后应稍退针,抽无回血后再注射药液,严禁针刺,注射药物在关节腔内,严禁药物注入血管内。(3)孕妇不宜在腰骶部及下腹部注射,以防引起流产。酒后、饭后及强力劳动过度时不可立即穴位注射,以免引起体克。不宜在表皮破损区穴道上针刺、注射,以免引起深部感染。凡禁针部位及腧穴,严禁采用本法。

 

   

    发泡法是指采用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敷贴某一特定点或穴位使皮肤发抱的外治方法。这里的发泡,不是指艾炷烧灼发泡。发泡法亦名天灸、自灸、水泡疗法。根据病情需要,近年来临床有吴茱萸灸法、白芥子灸法、蓖麻仁灸法等多种方祛。

    1、操作方法先投准穴位常规消毒,以龙胆紫溶液点记。次剪一小块胶布,中剪一小孔,贴于选定穴位,小孔正对点记处,再将发泡之药物置孔中,上用较大的胶布覆盖贴紧固定。夏天约2-5小时发泡,冬天约4-8小时发泡。水泡一般不必挑破,可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流出黄水,涂以龙胆紫液,用无菌敷料覆盖即可。

    2、适应证子宫下垂、滞产、闭经等多种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颜面部不宜使用发泡法。(2)发泡后胶布面微凸起时,即应揭去胶布,涂龙腰紫液,敷贴无菌敷料,保持创口清洁,严防感染。(3)-次发泡后,如仍需在原处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发泡者,必须保持皮肤愈合恢复后才能进行。(4)在使用本法的同时,可根据病情需要同时内服药物或配合用其它疗法,以提高临床效果。

 

药蛋滚穴法

    药蛋滚穴法是用鸡蛋在患者身体的一定穴位来回滚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流传于民间,主要是通过鸡蛋滚动所产生的摩擦之力.以及鸡蛋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药性,刺激患者的腧穴、经络,以使气血流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愈病之目的。临床将本法分为热滚法和冷滚法两种。

  一,热滚法

    1、操作方法  (1)清水250毫升  鸡蛋2  生姜(捣碎)30克葱白15克艾叶15  上药同置瓦罐内共煮1小时。(2)取煮制好的鸡蛋一枚,趁热于患者头、额、颈、胸、背、四肢,手足心等部、穴位反复滚动热熨。此蛋凉后置药液中加热,继以另一只鸡蛋滚动。如是反复数次,以患者微汗为度。(3)根据热滚法后的蛋黄的形状和颜色,可以判断疾病的轻重与性质。这是来自民间的经验。

    2、适应证具有疏散风寒、祛湿除痹、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适用于产后身痛、痛经等妇科病。

    二、冷滚法

    1、操作方法  (1)取生鸡蛋数被,冷水洗净,在患病的部位,进行反复滚动。1.日3-5次,交替使用,可连续采用本法治疗多日。(2)此法治疗3日后,将所用鸡蛋煮熟,根据蛋黄的收缩程度,可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和治疗疗程。

    2、适应证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痛经、附件炎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临床应根据患病性质,而选择热滚法和冷滚法。若有鸡蛋过敏史者忌用此法。其它无绝对禁忌症。

   

   

    握药法是将辛香类药物做成大药丸,让患者握在掌心至汗出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法又称掌心敷药法。晋代葛洪的《肘后方》中就载有握药治病的方法。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述的更为细致。本法治病的原理,是将药握在患者掌心,借助患者的握力,使药物作用于掌心的劳官穴而产生药理效应,以治疗某些疾病。握药的方剂很多,如回春丹,加减健阳丹等。

    1、操作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选取适量的辛香类药物,研细末做成药丸,让者患者洗净手,将药丸握掌心取汗。

    2、适应证用于乳岩、痛经等妇科疾病。

    3、注意事项  (1)采用本方法治疗一般要忌茶或步饮茶。(2)若握药未汗者,可喝热汤促其汗出。

 

   

    药带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炒热,装入狭长如腰带的布袋中,缠缚于腰部,以治疗下焦疾病的方法。药带法亦称带药法、缠腰法。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进程多,如治“孕妇肾虚腰疼,用酒炒黑豆布包,作腰带,扎腰上。”药带法是借助热力,使药物作用于腰部腧穴,并循经渗透于里,从而起到暖肾助阳,散寒逐湿,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l、操作方法  选取辛香温热助阳散寒之品,以酒炒装入布袋后,趁热缠缚于腰部,药冷后,可重新炒热,再装袋缠腰。

    2、适应证带下、宫冷、不孕证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炒热之药带,温度应以患者温热舒适感为宜,切勿烫伤皮肤。

 

   

    针刺法是指采用针刺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历史悠久,被誉为祖国医学一颗灿烂明珠,其发展速度快,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可以说,很多新疗法都是在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法种类多,有部位针(体针、头面部针、五官针、骶髂刺针、四肢针)、理化针(电针、火针、电磁针、激光针、冷冻针)、其它(药火针、蜂刺针、药针、梅花针、三棱针、蟒针)。

    l、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疾病的性质、部位,分别选取针刺方法。然后,将针刺的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同时消毒针具,依其相应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

    2、适应证用于痛经、闭经、不孕症、产后晕厥、子宫肌瘤等多种妇科疾病。

    3、注意事项  (1)应准确选定所需穴位和压痛点及阳性反应点,以免影响效果。局部要常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2)孕妇不宜采用针刺法治疗。酒后、饭后及强力劳动过度时不可立即进行针刺疗法,以免引起体克。不宜在表衙破损区穴道上针刺,以免引起深部感染。凡禁针部位及腧穴切勿针剌,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热力或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最早见于晋代的《肘后方》,系以牛角作罐,故又称“角法”、“角疗首蒸法”,亦称“竹筒吸毒法”、“火罐气”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火罐的质料和使用方法皆有所改进;治疗范围也有所扩大,罐的种类有竹罐、铜罐、陶罐和玻璃罐等,使用方法有投火法、闪火法、抽气法、推罐法、留针拨罐法、刺络拔罐怯、煮竹筒法等。

    1、操作方法  (1)将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火罐罩在施术部位。(2)用止血钳挟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内壁中煅烧一圈后,迅速退出,立即将罐罩在施术部位,使之吸附,(3)采用抽气的方法,抽出瓶内空气,使之与皮肤吸附。

    2、适应证经期头痛、子痫、乳癖等。

    3、注意事项  (1)患者取舒适体位,应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不同口径的火罐,注意选择叽肉较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以防掉罐,所有操作要做到稳、准、快,取罐时不要硬拉或旋动,应以一手扶住罐身,另一手指压罐U一侧皮肤,使空气入罐,罐即脱落。(2)大血管部位、心前区、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皮肤溃疡、水肿部位,切忌拔罐,高热抽搐患者,因常有自发性出血,以及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亦不可拔罐。(3)拔罐时间以3-5分钟为宜,留罐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可出现水泡。小者可任其吸收,大者应以消毒毫针刺破放水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涂以龙胆紫液,用无菌敷料保护创口。

   

    推拿法是凭借医昔(或自己)的双手,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操作,以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安神镇惊,扶正祛邪,促进机体抗病能力等方法。本法卫称按摩法,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借助药力,也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器械便可进行治疗。

    1、操作方法  (1)棒击按摩,应用木棒(茶枝棒)在肌体某‘穴位上进行滚动、按压或叩击等刺激手法,以达疏通经络,止痛消肿,调节神经,加速血液循环。(2)臂穴按摩,左右手臂分别代表人体孔窍、脏腑等,根据病情选穴,以小指代针,运用点穴或揉按,是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按摩方法。(3)简易自我按摩,是运用按摩手法自我保健的一种方法。可教给妇科病病人或健康,最简单的是浴面、舒腰(按肾俞穴)和足跟互擦。

    2、适应证产后排尿异常、产后腹痛、乳痛、乳癖、产后缺乳等多种妇科疾病。

    3、注意事项  (1)采用推拿方法治疗妇科病,要根据患病部位性质来选择恰当的推拿手法。(2)孕妇推拿时要慎重。一般禁针灸区勿推拿。

 

第三节  作用于皮肤及病变局部的外治法

   

    淋浴法即是甩药物煎汤来淋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类似现代水疗法中的药浴法。早在《内经》中就有有关水疗的记载,张仲景则在《金匮要略》中明确记述了淋浴法,由此开了沐浴之先河。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有淋浴方十余首。本法是借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

    1、操作方法  (1)根据妇科的具体病症,选取适当的药物,组合成方。(z)将所选药物制成煎剂,然后把药液加入淋浴用的热水中,乘热遍洗头部和周身,也可将药物装入纱包,放入热水中进行沐浴。一般每日洗1-2次。

    2、适应证痛经、外阴炎、产后身痛、产后脱肛等病证。

    3、注意事项  (1)浴液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2)淋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吹风,洗毕应立即拭干,盖被保暖。(3)高热有出血倾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浸洗法是用药物煎汤,浸洗患部,以达治疗目的的方法。本法是浸法与洗法的结合。早在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就载有浸、洗方法,如用狼牙汤洗阴中,治阴中蚀疮烂等。以后历代方书中都有不少该法的记载,使用本法可使药液较长时间地作用于患部皮肤,直达病所,并乘药液的荡涤之力,而发挥清热解毒、祛风、杀虫止痒、软化角质、祛腐生肌等效力。由于较长时间的浸泡,药物还可通过皮毛、腧穴,由表入里,循经内传,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

    1、操作方法  (1)根据妇科不同病证,选取较恰当的药物,组合成方。(2)将所选用的药物煎汤,取液去渣。然后用此药液,冼患处或特定部位,若治外阴皮肤病,可将药物浸泡于醋液中,制成醋液剂进行浸洗,以提高疗效。(3)每天缦洗1-2次,每次浸洗30-60分钟。

    2、适应证  用于产后小便不能、产妇脱肛、阴挺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患者浸洗时,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避免感受风寒。(2)浸洗完毕,要将局部拭干。(3)浸洗液浓度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

   

    药枕法是将一定的药物装入布袋内作枕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药枕处方,清代吴尚先在他编写的《理瀹骈文》中收载了五首药枕方。近年来,在吸取前A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制出了不少新的药枕,用于防治某些疾病及保健益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药枕法是借助人头枕部与药枕较长时间的接触,使药缓缓地刺激头部的一定穴位,并通过经络,对人体之气血阴阳、脏腑的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起到养血健脑、安神定志、清凉解毒、益卫固表、宣肺止咳、和胃平肝等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1、操作方法  (1)药枕所用药物,一般常选植物药的花、叶、子、皮,且大多偏于辛香走散。同时还应进行适当的加工,使之膨松柔软,以便于枕睡。(2)布袋要选薄而柔软,透气性能好的布料缝制,以利药力的透散。

    2、适应证用于经行吐衄、经绝前后诸症、产后痉症等妇科病。

   

     

    酒醋疗法是用酒或醋局部外用,以达治疗目的的方法。以酒醋治病的历史悠久,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都记载了用酒酷来治疗妇科病,且有良好的疗效。酒甘苦辛温,且有通血脉、御寒气之功效,醋酸苦而温,可以教瘀、解毒、杀虫。酒酷疗法可使酒醋直接作用于患部,以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l、操作方法(1)酒疗法:用手或纱布等蘸酒频摩患处,每日数次,以活血消肿止痛。(2)醋疗法;以5%食酷溶液浸洗患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或将醋与其它药物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2、适应证产后身痛、外阴红肿、急性乳腺炎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局部有破溃出血者,不宜用酒疗法。

   

    蒸汽疗法是用药液加热蒸发的气体进行治疗的方法。本法又称中药蒸汽浴。早在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就载有二十余首熏蒸方药。直到现在临床使用不衰。本方法主要是借药液轻清氤氲之气,直透腠理,同时可通过口鼻吸入,以发汗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除痛止痒,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操作方法  (1)全身蒸熏:在一密闭的小室中,将所用的药物加热煮沸,蒸发气体,病人裸露(只穿短裤)坐或卧于室中,治疗室内气温从30^35℃开始,渐增至40-45℃,一般熏蒸时间15--30分钟。蒸熏后病人要静卧床休息,不要求冲洗。治疗可每日或隔日1次,5-10次为1疗程。(2)局部蒸熏t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适当大小容器中,约1/2-23,让病人将患部置容器中,离药液一定距离,上可盖毛巾,不使热气外透,进行蒸熏。

    2、适应证外阴搔痒症、带下、外阴炎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蒸汽浴室设有观察窗口,治疗时工作人员应随时注意病人情况,以便做相应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2)蒸熏时以温热舒适为宜,切勿烫伤皮肤。(3)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此法。

 

   

    薄贴法是用膏药外贴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薄贴乃膏药之古称。膏药治病起源很早,《内经》中已有“治之以马膏青其急者”的记载。随之历朝代皆应用此法治病不衰,直至清代,膏药已发展成为普遍的民间医药,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如《医宗金鉴》中即记载了更多的膏药方剂。外治专家吴尚先博采前人的有关膏药的精粹论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较完善的以膏药为主的中药外治专书《理瀹骈文》,大大拓宽了膏药薄贴的外治范围。他临证用药,以膏药薄贴为主,再选择性地配合其它外治方法,长期的临床实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近年来出版的《膏药方集》、《中国膏药学》,使薄贴法更有了新的发展,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膏药一般包括膏和药,因其富有粘性,敷贴患处能固定患部位置,从而使之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保护溃疡疮面,避免外来刺激细菌感染,赖膏药使用前加温软化之热量,能得到较长时间之热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抵抗力,加上各种药物的作用,达到消肿镇痛、提脓祛腐、生肌敛口和遮风护肉之目的,用以治疗肿瘤、溃疡等妇科局部病变。此外,利用黄丹、油熬膏作赋形剂,可保持持久药效,并刺激局部皮肤。穴位,促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人体之气血阴阳,进而可治疗内脏及全身疾病。

    1、操作方法  (1)膏药是按配伍好的药物浸于植物油(胡麻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用黄丹在高热下经过物理变化,凝结而成,俗称药肉,再用竹签将药肉摊在纸上或布上,便于收藏、携带。用时稍加热微溶,贴于患部或穴位。(2)临床根据具体病症,选择相应的膏药。(3)膏药摊制的形式有厚薄之分,在具体运用上也各有所宜。一般薄型的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于勤换,厚型的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于步换,一般5-7天调换1.次。(4)膏药贴敷部位,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经穴、患处或相应解剖部位。   

    2、适应证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痛经、产后瘀血腹痛、妇科癜瘕痞块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所贴患部一定要严格消毒,破口处可先用稀高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拭千后再贴膏药。在红肿痛部位及按经穴部位、有关解剖部位及患处贴膏药时,要先用70%酒精消毒后再贴。(2)要按时换膏药,膏药绝对不能内服,内服易引起中毒。(3)贴膏药后,若见总部皮肤瘙痒,可在膏药外面按摩,若还不能生效,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涂攘瘙痒患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4)若因膏药发生水泡、溃烂,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消毒;可用红汞药水涂擦,纱布包扎,待伤愈后还可再贴膏药。(5)贴膏药时,要注意药膏加温溶化时的温度,过热易烫伤皮肤,过低则不易贴敷。

    敷贴法

    敷贴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并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成糊状制剂,敷贴于一定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亦称外敷法,是临床妇科病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本法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以后历代医家皆采用此法治疗妇科病。清代匮寡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载有外敷方药近二百首,解放后,敷贴法发展迅速,医药工作者用蓖麻子仁捣烂,敷贴头顶部百会穴,治疗子宫下垂等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敷贴法除能使药力直达病所发挥作用外,还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操作方法  (1)将所选用的药物,研制成细末,以醋或酒、鸡蛋清、油类等物,调成糊剂备用。(2)根据病情选穴定位,然后贴药。

    2、适应证崩漏、带下、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等数十种妇科疾病。

    3、注意事项  (1)要选好适应证。(2)敷药时要将所贴的药固定好,并要选择好适当的体位。(3)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或病情,确定敷药的剂量及时间。(4)用药后,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药捻法是将腐蚀药加赋形剂制成钱香状的药捻,插入细小的疮口中或瘘管、窦道内,以引流祛腐的方药。适应证及用法:“治诸痛肿,破成疮口,脓带清薄,……右件药细研如粉,贴之。如疮口深,作纸维子,引敬入疮时里面候肉生,即合疮口”。《卫济宝书》则首先提出了在疮口中“以油捻子塞之”的方法,即在药捻子上润以油类的使用方法。之后,药捻法历代有发展,药捻所用的方药也层出不穷。.:近年来,将捻制成的药线经高压蒸气消毒后应用,使之无菌,面更臻完善。‘药捻法所用的药线,有外粘药物和内裹药物两类.;目前临床多数应用外粘药物的药线。它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疮孔中以提脓祛腐、腐蚀化管、引导脓血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绞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外出。本法使用方便,功效可靠,患者痛苦少,并能自行更换,是外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1、操作方法  (1)外粘药物法;分有两种,一种是将搓成的纸线,临用时放在油中或水中润湿,沾药插入疮口,另一种是预先用白芨汁与药和匀,粘附在纸线上,候干贮存,随时取用。目前大多数采用前法。外枯药物,一般多用含有升丹成分之方剂或黑虎丹等,因为它有提脓祛腐的作用,故适用于溃疡疮口过深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2)内裹药物法:是将药物预先放在纸内,裹好搓成细状备用。内裹药物,一般多用白降丹等,它有腐蚀化管的作用,故适用于溃疡已成瘘管或窦道者。(3)具体使用时,应须着疮口方向插入药线,插到口道底部后再抽出少许,外留0.5厘米,便于换药时取出。

    2、适应证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窦道者,如乳腺溃脓期等。

    3、注意事项:(1)药物插入疮口中,应留出一小部分在疮口之外,并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疮n侧方或下方折放,再以膏药或油膏盖贴固定,以利下次换药时取出。(2)如脓水已尽,流出淡黄色粘稠液体时,即使脓腔尚探,亦不可再插药线,否则影响收口的时间,若窦道清洁,肉芽生长良好,即应停用,以免影响愈合。(3)凡含汞类药物制备的捻剂,对汞过敏者均荣用。

   

兜肚法. 

    兜肚法是将一定处方的药物研末;用捕花包裹,装入布囊,缝好缚兜于腹部,以治疗某些慢性病的方法,为一种民间疗法。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载有用四香散兜肚治疗白浊,妇女月经不调等病。本法可使药力缓慢持久的作用于腹部,并通过腧穴、经络,逐渐渗透于里,从而发挥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等药理效应,达到愈病之目的。

    1、操作方法  (1)兜肚方药,可根据具体病症选用,一般常选用辛温走窜之品。(2)每月换药1次,连兜数月。

    2、适应证妇女月经不调、白浊、赤白带下等病。

   

    熏洗法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部熏蒸、淋洗和浸浴的方法。早在《金匮要略》中就已载有用苦参汤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下部者,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后此法历代沿用,并逐渐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本法的作用机理是借助热和药力的的综合作用,而促进媵理疏通、气血流畅,改善局部营养和全身机能,达到解毒消肿、止痛、止痒、祛风等目的。对妇科病的治疗,临床确有很好的疗效。

    1、操作方法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煎汤,先乘热熏蒸患部,待药液温凉后,即用其淋洗或浸浴患部。熏洗次数和时间长短当视病情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曰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适应证妇抖带下、阻痒、阴疮等病。

    3、注意事项  (1)熏洗时,为避免药液蒸汽走散,要加盖被单,或用厚纸卷筒状罩住患部或盛药的器皿。(2)要使蒸汽热度适中,并掌握好患部与盛药液器皿的距离,以免烫伤或灼伤患部,但药液温度不可过拎。(3)有些病,需要延长薰蒸时伺,可用铁秤砣或洗净卵石烧红,放入盆内,加强蒸发。(4)熏洗时.,冬季应保暖,夏季宜避风寒,以免感冒加重病情。熏洗下部后,要立即拭干,盖被保暖。。

淋洗法

    淋洗法是用药物煎剂或冲剂不断喷洒患处的一种外治法,又称淋射法。早在《证类率草》中,就载有草绳淋法治疗中暑,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介绍了用冷水琳射百会穴或哑门穴,治疗鼻衄的记载。现代临床上用于治疗妇科病,也有较好的疗效。本法的作用机理是利用喷洒时药液的刺激和冲洗作用,促使局部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并能祛除秽物,从而达到解毒消肿,散瘀止痛,以及洁净疮口等目的。

  '1、操作方法  (1)将所选药物煎汤去渣,趁热把药水装入带细眼的小喷壶内,不断地喷淋。(2)喷淋时,下面放置容器,以接药水。若药水已凉,可加热,再倒人小喷壶内,继续喷洒。(3)每日2次,每次可重复2-3遍,每剂药可连用2天。

    2、适应证乳肩疮疖、阴疮、阴肿。

    3、注意事项  (1)淋洗时,药液量之大小,喷琳时间之长短,可依据具体病证而定。(2)若用于溃疡,则已用过之药水,不能重复再用,应另煎药液。(3)淋洗时,应注意保温,治疗完毕,要擦干局部皮肤。(4)夏季药液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变质,尽量用新鲜之药液淋洗。

热导法

    热罨法是用一定温度的热水袋或湿热布由敷于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借助湿热之力,作用于局部皮毛、经穴,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解毒消肿、散结止痛,从而达到治疗之目的。 

    1、操作方法  (1)水湿热敷:先将患者的局部皮肤涂一层凡士林油,然后把…块毛巾放到热水中浸透,捞出,拧去多余的水分,直接热敷于患处,上面用油纸或塑料薄膜敷盖,再用棉被包好,保温。每3-5分钟更换一次热毛巾。一般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次。

    2、适应证乳腺炎、外阴血肿等。

    3、注意事项  若属于热性病变、高血压以及局部尚有出血者,不宜用本法。(2)热罨温度要适当,既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也不能太低,以免影响疗效。治疗过程中可随时询问患者对敷料的冷热感觉。(3)热罨过程中,病人如感觉不适或局部有不良反应,应立即中止治疗。(4)使用本法的同时,还可配合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

   

   

    药罐疗法是采用药罐置于一定部位或患处,使局部呈负压状态,从而刺激穴位或局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操作方法将小型负压罐的开口(瓶底)向上,内装半瓶左右药液,并将此药罐贴于患处,用注射针筒于罐的橡皮盖处抽出空气,使药罐处于负压状态,然后纠正体位,使药罐内的药液置于皮肤上即可。药罐使用的多少视总部的大小而定。如去罐后也可施加温灸,增加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适应针刺的患者,可先在局部针刺,然后在患处使用药罐。

2、适应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热烘疗法

    热烘疗法是在病变部位涂药后,再加热烘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借助热力的作用,使局部气血流畅、腠理开疏、药力渗入,从而达到活血祛风以减轻或消除痒感,活血化瘀以消除皮肤肥厚等治疗目的。药物可通过热烘加强渗透和止痒作用。

    l、操作方法(1)依据病情:,选择相适应的药膏。(2)操作时先将药膏涂于患部,须均匀极薄,然后用火烘患部,每日1次,每次约20分钟,视皮肤病变部位大小适当增减时间,烘后即可将所涂药物擦去。

    2、适应证  阴痒、乳头皲裂、外阴湿疹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操作时须听取患者对局部热感的反映,防止引起皮肤灼伤。(2)禁用于一切急性皮肤病。(3)嘱患者坚持治疗,才能获效。

 

药包热敷法

 药包热敷是将药物煮热,用布包裹敷于患处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也属热敷法的范畴。它借助温热之药力,通过皮毛、腧穴、经络作用于肌体,以祛风除湿、温阳散寒、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消肿解毒,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操作方法  将选好的中药在砂锅内或铝锅内煮热,用布包裹,贴敷患部或穴位。(2)每次热敷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日2次。

2、适应证痛经、附件炎、输卵阻塞性不孕等妇科病。

   

药液热敷法

    药液热敷法是将药物煮熬,用纱布蘸取药液,敷于患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也属下热敷法的一种,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解毒消肿、散结止痛等作用。

    1、操作方法  (1)将所选的药物放入药罐内煮熬,煎煮时间与一般煎药相同。。(2)用纱布蘸取药液,乘热敷于患病部位。若药凉后,可以加热后再敷。(3)敷药次数及时间,依具体病症而定。

    2、适应证产后缺乳、乳痈、阴肿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药液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皮肤。扑粉法

    扑粉法是将药物研制成细粉,撒扑于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本法亦称撒扑法。魏晋时期,陶弘景就记载了这种方法。在唐代《本草抬遗》中也载有牡蛎捣为粉,粉身,治疗小儿盗汗。以后,此法历代相传,使用的药物逐渐增多,使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法的作用途径,是通过极细之粉末状药物,直接撒扑患处,而起到保护、吸收、蒸发、散热、止痒、干燥等作用。

    1、操作方法  (1)根据病情,选样相应的药物,制成极细的粉末,可将药粉扑匀患处皮肤,亦可直接将药粉干撒于患处,每日撒扑3-5次。

    2、适应证乳痈溃脓期、乳头皲裂、阴疮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有涌出及多毛部位的皮损,不宜用此法。

 

   

    冲洗法是用药物煎汤冲洗创口,以起洁净作用的方法。它可用清热解毒的药液来冲洗,可清除脓液,洁净疮口,以利愈台。

    1、操作方法  阳证可选用野菊花、蒲公英、乌蔹莓等清热解毒药,煎淡汁冷却后,冲冼创口;阴证(阳证亦适用)可用等渗盐水冲洗。每日数次,至脓水尽。

    2、适应证用于乳痈或脓期,脓肿已溃脓水较多时,也可用于阴道炎、官颈炎等妇科病。

 

涂搽法

    涂搽法是将药物制成洗剂或酊剂、油剂、软膏等剂型,涂擦于患处的一种常用外治法。这种外治法,古医籍中都有记载。在清·吴尚先《理瀹骈文》中就载有涂、搽方将近二百首。其中对妇科病的外治法也介绍了多种方法。药物剂型也包括了软膏、煎剂、粉剂等。本法的作用机理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以充分发挥其局部治疗效应。涂搽法所使用的药物剂型有数种.,其各自的作用、适应证及使用方法不尽相同,临床需根据具体病证来选择适当的剂型。

    l、操作方法  (1)洗剂:是将各种不同的方药,先研成细末,然后与水溶液混合在一起而成。用时先充分振荡,使药液和匀,然后用毛笔蘸之撩擦于皮损处,每日3-5次。(2)酊剂: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浸泡于酒精溶液内,根据制剂要求浸渍一定时间后,所得之药液,局部涂搽,每日2-3次。(3)油剂:是将药散与植物油调戚稀糊状,具有保护润滑、止痒、干燥等作用。局部外搽,每日2-3次。(4)软膏:是用药物研成细末,与动物或矿物油调匀而成。局部涂搽,每日2-3次。

    2、适应证  用于外阴白斑、阴疮、乳头皲裂、外阴湿疹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洗剂:凡皮损处有糜烂渗液,脓液结痂等情况,或深在性皮肤病,均应禁用。在配制洗剂时,其中药物粉末,应事先研细,以免刺激皮肤。(2)酊剂:一般酊剂都带有刺激性,凡疮疡破溃后,或皮肤病有糜烂者,均应禁用。酊荆应盛于遮光密闭的容器中,充装宜满,并在拎暗处保存。(3)软膏:急性皮损及有明显渗液之皮损处忌用。第二次涂药时,需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第一次所涂的药膏,然后再涂新的药膏,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热水擦洗。除上述注意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局部有感染时,需先用清热解毒、抗感染制剂,控制感染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剂型与药物。(2)选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尤其对年幼或女病人,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面部、阴部皮肤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3)先用低浓度制剂,根据病情需要再提高浓度。(4)随时注意药物的过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并及时处理。

摩擦法

    摩擦法是医生以掌心或其它物品蘸药液或药膏在患处表皮摩擦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亦称药物摩擦法、介质摩擦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先记载了药物摩擦法。之后,有关摩擦法代有记述,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已载摩擦方药近百首。涉及妇科的病证十余个。近年来已成为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本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之功效。

    1、操作方法  医生以掌心或其它物品蘸药液或药膏在患处表皮进行摩擦。每日2-3次。

    2、适应证临床用于白带、胎死不下、难产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1)急性炎症、疮面糜烂之处,禁用本法。(2)涂摩动作要轻揉,并取得患者合作。(3)摩擦前要洗净双手,并注意避风寒。.

 

擦洗法

    擦洗法是用药物煎汁,擦洗患处的外治法。它的主要治病原理是,通过药物的皮肤渗透及摩擦之力,而起到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通络的作用。

    1、操作方法  根据临床病证,选用较合适的药物加水浓煎,待药计温后,擦洗病变部位,最好擦破表皮,微微觉痛时效果较好,每日可使用2-3次。.

    2、适应证.擦洗时用力切勿过猛。

   

   

    药带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炒热,装入狭长如腰带的布袋中,缠缚于腰部,以治疗某些下焦疾病的方法。也称缠腰法。本法在民间流传很广,《理瀹骈文》中记述很多,如治“孕妇肾虚腰疼,用酒炒黑豆布包,作腰带,扎腰上。”本法的治疗机理是借助热力,使药物作用于腰部腑穴,并循经渗透于里,从而起到暖肾助阳、散寒逐湿、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1、操作方法根据病情将所选用的药物炒热,装入布袋后,趁热缠缚于腰部,药冷后,可重新炒热,再装袋缠腰。

    2、适应证药带炒热.切勿温度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按压法是用手指在穴位上揉、压、点、叩打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针刺和按摩相结台的产物。其手法分为平揉法、压放法、皮肤点打、经络循按等。这种疗法是通过人体神经、精神的反射作用,调动医患之间以及主客观之间的双重积极性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1、操作疗法  由医生双手,在患者身体一定穴位或肌肉筋腱上进行捏、揉、抠、拿、点、拨、刮、划、搓、压、滚、掐、摆、抖、抓等手法,使被施行手法的部位产生酸、麻、胀、沉、电击感、发热感、舒适感等不同的效应。每日治疗1-2次。

    2、适应证产后缺乳、痛经、产后身痛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采用本法治疗疾病时,手法切勿过猛。(2)孕妇使用此法时要慎重。

 

     

    矿泉浴法是采用含有多种阴阳离子和微量元素的矿泉水来进行洗浴的-一种治疗方法。我国有上百处温泉,古今对人类健康起到了良好的医疗康复作用。本法的主要治疗机理是以温热、机械、化学和放射性元素等作用实现治疗目的的。

    1、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矿泉水进行洗浴疗法。每日冼1-2次。

    2、适应证用于阴痒、阴疮、外阴营养不良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患高血压眩晕、心血管疾患者应当慎用。

   

 

放血疗法是通过穴位或局部放血以给邪出路,或使瘀毒泄于肌表,并给以刺激,可使机体增强驱邪能力,藉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本法是我国民间常用的方法之一。

    1、操作方法  用消毒三棱针、8-12号注射针头在十宣穴(皮肤消毒)迅即轻点刺破皮肤,并甩手挤压,放出瘀血即可,局部可用酒精消毒。

    2、适应证产后痉证、子痫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年老体弱者不宜用此法。(2)体质虚弱、病久不愈之阴虚内热患者不宜。(3)某些传染病如乙型肝炎患者不宜放血,以防交叉传染。

 

负压吸乳法

    负压吸乳法是用特制吸乳器,使其形成负压,把乳计吸出的一种方法。

    l、操作方法将负压吸乳器的开口端对于女子乳房,甩手按压吸乳器的另一端,使其形成负压,乳汁自可流出。

    2、适应证用于产后缺乳、乳痛、产后乳头皲裂等乳病疾患。

 

第四节  现代外治法

中药肌肉注射法

    中药肌肉注射法是将中药之灭菌注射剂,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始于本世纪30年代。在延安时期,研制出了第一支中药注射剂一柴胡注射液,并应用于临床,新中国成立后,本法得到迅速发展,新的中药注射荆不断出现,使用的范围也日渐扩大。与此同时,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还在不断的探索,进一步的提高,以拓宽其应用范围。本法能使药物不受胃肠消化及肝脏代谢的影响,而通过肌肉组织比较迅速地到达脏腑组织器官,以发挥清热懈毒、活血化瘀、清肝利胆、止血止痛等作用。除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外,而且也利于胃肠遭功能障碍不宜口服的患者。本法有剂量准确、疗效迅速之优点。

    1、操作方法抽吸药液,消毒皮肤。左手拇、食指固定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垂直刺入2/3,回抽针栓,无回血时,将药液缓缓注入,注射毕,用干棉棒按压针眼,快速拔针。

    2、适应证  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痛经、带下、产后出血等多种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本法适用于一些危、急病人的抢救与治疗,对于慢性疾病,需长期反复用药者,不宜用本法,以免造成局部硬结或疼痛。(2)有些中药注射剂,可发生过敏反应,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必要时,在临用前可进行皮试,以防止过敏反应。(3)对新生儿不宜使用含苯甲醇的注射剂。(4)中药注射剂不象内服药剂能经过肌体的防御组织,因而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故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使用。

 

中药静脉注射法

    中药静脉注射是将中药的灭菌注射剂,通过注射器直接注入人体静脉,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药物疗法。本法可使药物不经消化系统和肝脏代谢而直接注入血管中,以达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的作用。本法具有剂量准确、作用迅速、药效可靠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妇科的危重病证。本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有待我们医务工作者进行很好的探索和研究。

    1、操作方法  (1)选择一定的中药(单方或复方)为原料,采用较适宜的方法进行提取及纯化,再制成灭菌注射剂备用。(2)根据不同的妇科病证,选择相应的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如妇女痛经可选用红花静脉注射液进行输液治疗。(3)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选好静脉,注射部位下垫小枕,在注射部位上方系紧止血带,消毒皮肤,嘱病人握拳。吸取药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左手在注射部位下拉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角,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刺入静脉内,见无回血后沿静脉方向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橙拳,固定针头,缓缓注入药液。注射毕,以干棉棒按压针孔,快速拔针,按压片刻。

    2、适应证妇女痛经、产后血晕、产后恶露不绝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参见中药肌肉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是根据病情选用对症的中药或西药注射剂,注入人体一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本方法近年来发展较快,使用较普遍。除治疗其它各科疾病外,对妇科病的治疗上同样有较好的疗效。如有川芎嗪注射液、内关亢位注射可缓解痛经。如用2%普鲁卡因、604-2等注射剂于足三里穴注射;可甩以缓解腹痛。

    l、操作方法  可参照中药肌肉注射法、中药静脉注射法进行操作。

    2、适应证妇女痛经、产后胎衣不下、不孕症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一定要选准穴位,同时要严格消毒。其余参照中药肌肉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中药离子导入法

    中药电离子导入法是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完整皮肤或粘膜导人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从18世纪末就有人提出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人体内,许多实验观察证明皆说明了它的治疗作用。自20世纪以来,直流电离予导入疗法已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上更加广泛,所选用的药物也日益增多:同时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治疗经验。目前本法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药离子导入法的治病原理是根据直流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在电极与皮肤之间放置以药液浸湿的滤纸鼓纱布等,通以直流电,药物离子即在同性电搬的排斥下,主要经皮肤汗腺导管的开口进入机体。它具有以下特点t(1)具有直流电和药物的综合作用。直流电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复杂反应,而导入体内的药物离子则保持原有的药理特性,二者具有互相加强的作用。(2)可将药物直接导入治疗部位,并在局部保持较多的浓度,其导入浅部病灶的药物量比肌注法高得多。因此特别适用于治疗比较表浅或血流瘀滞的病灶。对子较深的组织病灶,可用体内电泳法,也能使药物在局部集中较高的浓度。(3)导八体内的药物离子在局部皮肤浅层形成离子堆,所以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比其他给药方法长,药物作用的时间持续较久。(4)药物离子从人体经穴渗入,可借经络系统的通路直达病所,发挥其效能。(5)药物离子从穴位透入,借经络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发挥治疗效能。药物离子凭借经络的循环周流垒身。同时,直流电能可发挥温热刺激作用。(6)采用本法治疗,不损伤皮肤,不引起疼痛,不刺激胃肠道,易于被病人接受。

    1、操作方法  (1)使用本方法治疗,首先应准备一台中药离子导入机,备用药液及专用的药物衬垫。常用药可配制成2-10%的水溶液;剧毒药的浓度及剂量应严格掌握,在村垫上的药量不宜超过注射给药时的一次用量。(2)治疗前必须搞清所用中药有效成分,测定其能否电离及极性,明确配制方法。(3操作技术、电流密度、通电持续时间、治疗频度、疗程与直流电疗法大致相同;根据治疗要求可选用村垫法、穴位离子透入法、水浴法、暇杯法、体腔法、体内电泳法等。(4)创面治疗应按无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衬垫须经煮沸或高压灭菌,电极板用碘酒、酒精消毒。先将剖面分泌物除去,周目皮肤消毒,然后将以药液浸湿的无菌纱布或棉片敷于剖面上,再放置湿布村垫及电极板。辅电极可置于剖面的另一侧或其他部位。

    2、适应证  用于妇女痛经、盆腔炎、子宫颈糜烂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1)治疗前除要明确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极性外,对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应做皮肤过敏试验。(2)衬垫须有记号,正负极分开}最好一个衬垫供一种药用,用后以清水洗去药液,再分开煮沸消毒,以免寄生离于互相沾染。(3)既制药液时,应注意除去其它杂质,配制的药梭经1-2周要更换,使用前需检查药物有否变质。必要时要加人防腐剂,以利贮存。(4)为了增强治疗效果,也可配合其它外治法进行治疗。(5)高热、恶病质、心力衰竭、湿疹有出血倾向者,对直流电不能耐受者,禁用本法。

 

激光疗法

    激光疗法是采用激光照射患者病变局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自1960年美国研制成世界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以后,激光技术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大的四项科学成果之一。它是在高度发展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原子理论、量子理论、光学和电子技术高度综合的产物。目前垒世界已有一‘万以上的研究单位和工厂生产出了几千种类型的激光器。近年来,激光治疗在我国发展较快,并且已和传统医学结合,剖制了激光针和激光灸。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上海已成立了第一家激光医院,各地的激光门诊逐年增多。激光的治疗原理是利用单一波长光束能将其能量高度集中-一点的选择“靶”的能力,在一定选穴上进行针灸的方法。

    1、操作方法采用激光治疗机,对准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或选择相应的腧穴进行照射,达到治疗目的。

    2、适应证  用子宫颈糜烂、痛经、女阴白色病变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临床治疗注意选准部位,确定照射时间。注意电源及其接线头,以防漏电伤害^体。

 

中药电熨法

    中药电熨法是将中药敷熨与直流电疗法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具有中药热熨(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等作用)和低频直流电治疗(有镇痛消肿、改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及对神经肌肉的刺激作用)的综台作用,能明显改善肢体软组织、神经、肌肉、骨关节功能状态。自70年代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方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熨敷及单纯低频直流电疗法。

    1、操作方法  (1)必备物品;直流感应电疗机、导线、接线夹、铅板电极、白色粗布袋、蒸锅、加热设备、塑料布、绷带、砂袋等物。(2)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加工粉碎,混合装入布袋中(每包药量200-250克),然后缝好布袋口,治疗前把中药袋加热备用。(3)裸露患部后,取蒸透温热的中药袋两个,作电极的衬垫置于患部皮肤上,在药袋上依次放上电极板、塑料布,再用砂袋固定,选好电流连接导线,接通电源和机器开关,缓慢调节输出电量(以患者有感觉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20-2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20次为一疗程。

    2、适应证盆腔炎、痛经、产后身痛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使用本方法应分阴阳极,最后治疗部位极性不变。每次治疗要注意患者的皮肤反应,中药袋用时蒸透,温湿度要适中;治疗时把药袋放平,使厚薄均匀,厚度1厘米以上,两极间有一定距离。药袋一般要阴干,每袋药可连用60-70次。

穴位超声疗法

    穴位超声疗法是利用超声的作用,通过穴位达到舒通经脉的一种外治方法。本方法是现代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学新浪潮中的一支劲旅。它是超声物理学、现代电子探测技术和生物医学相互渗透的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年来采用超声雾化器、超声温热器等治疗疾病,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主要原理是因其具有电磁效应(皮肤电阻变化),连续治疗具有热效应;对经络有调整作用;超声对穴位组织机械刺激可产生细胞的微细按摩作用。

    1、操作方法  (1) -般选择800-1OOOKHZ超声治疗机即可应用。但有人认为90KHZ150KHZ低频率的超声治疗效果更好。(2)临证治疗多采用直接接触法,对准穴位进行治疗。-根据疾病的性质来决定超声强度、超声作用方式等。

    2、适应证  用于痛经、盆腔炎、急性乳腺炎等多种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首先要针对病情及药物特性恰当选择。(2)超声治疗前,预先作某些治疗(如短时间直流电疗,微波辐射皮肤,透明质酸酶蒗湿敷等),可增强透入区皮肤的通透性。

 

   

    灯照法是采用光源或红外源照射患者病变部位,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如特征红外妇科治疗器、神灯治疗器就是灯照法常采用的治疗器。特征红外妇科治疗器的原理是从红外源发射出一种特征红外被,与人体中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简振频率发生共振,从而为机体最有效地吸收和在机体内传递,以调节恢复生物分子的生理生化功能,治疗病变。

    1、操作方法通电前先调整好光源部件的位置,距患部30-40厘米左右,裸露患部,以皮肤感觉舒适为宜。照射时间,每次20分钟左右,每口1-2次,急性病症5-7天为一个疗程,慢性病症10天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5天。

    2、适应证  用于慢性盐腔炎、痛经、早期子宫肌瘤、卵巢爽性囊肿、盆腔炎性包块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采用本法治疗,因治疗器功率较大,通电一段时间后,光源部件(灯头)局部较热,勿以手触摸,以免烫伤。(2)便秘患者勿用。

 

磁穴疗法

    磁穴疗法是用磁场对人体一定的生物磁效应的原理来改善和恢复机体失衡的阴阳状态。.借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简称磁疗。它是祖国医学经络学说及磁石治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其作用原理主要认为有明显的镇痛和消炎作用。实验表明,在磁场作用下白细胞活跃,吞噬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另外,磁疗可调整人体机能变化的作用以及磁场的旋转作用,放出微弱高颇交替生物电流,有益于人体抵御外邪侵袭。常用的磁疗方法有;贴磁法、旋转法、震动法、电磁法、磁电法、磁针法、磁水法,磁椅(床)法、磁热法等。   

    1、操作方法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的磁疗方法。将带有磁性的物体,对准人体的穴位、痛点固定即可。

    2、适应证用于痛经、产后腹痛、更年期综合征等病。

    3、注意事项  使用磁穴疗法一定要选准穴位或痛点。超声药物透入法

    超声药物透入法是将药物加入接触剂中,利用超声的作用,使药物经皮肤或粘膜透人体内的治疗方法,简称声透法。虽然超声医学只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但其发展却很迅速。近年来,随着对耦台剂特性和超声介质粒子运动的研究和了解,现在已成功地应用药物进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成为新型的中药现代外治法之一。超声作用下所产生的交变声压与恒压、弥散作用和组织渗透性的增高、药物的解聚等,均有利于药物进入体内。此外,超声使组织细胞内酶的催化特性提高,细胞对超声透入的药物的感受性增强,因此,超声药物透入法具有超声和药物两者综合的作用,从而加强了治疗效果。

    1、操作方法  (1)选择适合治疗妇科疾病的超声治疗机一台。(2)根据病证选择药物,将透入的药物按其特性分别加入相应的接触剂中,搅拌均匀,即可应用。中药一般制戚浸液或煎剂即可。(3)治疗方法与穴位超声疗法相同,多采用直接接触法,治疗局部只须涂布制备好的药液即可治疗。根据治疗需要,可配备水槽或漏斗。确定超声强度、超声作用方式等。

    2、适应证可用于闭经、痛经,盆腔炎,乳腺炎等妇科病。

    3、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2)超声药物疗法前,预先作某些治疗,可增加透入区皮蚨的通透性。(3)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蘩用。(4)治疗感染的剖面,应注意无菌操作。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