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六章 前阴疾病(1)

[日期:2012-09-07]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第六章  前阴疾病

    妇女以前阴病变(包括阴器、阴户、子肠、产道)为主的,称为前阴疾病。古人十分重视,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一二十二篇》中就记载了阴中生疮、阴中蚀疮烂者及阴冷、阴吹正喧的内外治疗方法。《景岳全书·妇人规》就设立了前阴类疾病。重点讨论:阴挺、阴疮、阴吹、阴痛,阴痒、阴肿、阴蚀、阴冷、阴道干涩、女阴损伤等病。

 

   

    妇人阴中有物下坠、甚则挺出阴户之外者,称为阴挺。阴挺之名,首先见于《诸病源候论》,历代医家根据阴挺的形状不同及溃烂后的变态,又有不同的名称,如阴脱、阴癞、癫疝、癫葫芦、阴痔、阴痂、阴突、阴菌、阴纵、下瘩、鸡冠疮等。由于本病大都发生于产后,故又有产后下物如钵、子肠不收等。本病主要指西医妇产科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这里主要讨论子宫脱垂。

    临床诊断:阴中有物下坠,或可见有物坠于阴户之外,小腹重坠,腰酸腿软。

    中医分型:气虚型,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小腹下坠,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舌淡苔薄,脉虚细。肾虚型: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

    【治疗方法】

    一、涂擦法

    处方l  明矾粉(极细)61%明矾水溶液或温开水

    用法;用温开水或1%明矾水溶液冲洗子宫,再用明矾粉轻轻撒在脱出的宫体上面及其后部,要撤布均匀,不要堆积,每日一次。恢复后,再照上法治疗2-4次以巩固疗效。此时隔35天用药一次即可。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脱垂。

    注意事项:经期、产褥期,以及有溃疡和毙症出血的患者禁用此法。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处方2鲫鱼

    方法:鲫鱼生煎,炼油搽之,极效。或用鲫鱼胆搽之,亦效。

    功效主治;适用于阴挺。

    资料来源:《验方新编》

    处方3鲫鱼一条

    方法:蜊鱼一条,火烧存性,用油调搽阴茄数次,重则灸百会一壮,轻则不灸。再服补中益气汤二、三剂愈。

    功效主治:适应于阴茄(即阴挺、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验方新编》。

    处方4茄树根香油

    方法;茄树恨烧灰为末,香油调搽,内服逍遥散即愈。

    功效主治:适应于阴挺。

    资料来源:《验方新编》

处方5活蚌壳l具,冰片3

    方法:活蚌壳1具,煅成净灰,冰片取设细末,每甩15克,再下冰片3分,研匀,用麻油调为糊状,用鹅毛蘸敷。如分泌物多可以干渗,至愈为止。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祖传秘方大全》

    处方6鲤鱼烧灰存性,研末,清油调擦即愈。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脱出。

    资料来源;《妇科秘方》

    处方7滚山虫干粉适量

    方法:调香油涂患处。

    功效主治:主治子宫脱垂、脱肛。

    资料来源:《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处方8  紫苏叶  小茄香各75  麻油25克(苏茄膏)。

   方法:上二味药研极细末过筛,用麻油调匀备用,以消毒棉棒蘸药涂搽。日2次,20日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中药贴敷疗法》

   

二、坐浴法

    处方1生枳壳60克乌梅30

    方法:煎水熏洗坐浴。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脱垂无溃烂者。

    资料来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

    处方2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苦参黄连黄柏蛇床子枯矾各10

    方法:上药水煎熏洗坐浴。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升提收涩。适用于子宫脱垂并发感染,湿热下注者。

    资料来源:《中医妇科学》湖北医学院主编

   

三、坐药法

    处方1蓖麻子500

    方法:洗净,捣碎,炒黄,做成每个长2厘米,直径1厘米的圆柱体,用消毒纱布包裹,塞入阴道。每日1次,5-7 日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缩宫升提,用于阴挺。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处方2茄根30

    方法;上药煅烧成灰,研末,香油调匀,涂于纸一卜,卷成筒状送入阴道,晨起取出。11次。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中药外贴治百病》

    处方3黄柏雄黄五倍子枯矾龙骨

    方法:蜜丸重4.5克。每次l丸,纳入阴道,留头于外,每31次,3次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下垂;

    资料来源:《实用中成药手册》

    处方4白芨  川乌等分

    方法:为末,绢裹3克纳阴中,入3寸,腹内热即止,日用1次。

    功效主治:温阳,收敛固托,适用于妇人阴脱,

    资料来源;《广济方》

    处方5铜绿1 2  雄黄  五倍子15克煅白矾180克桃仁30

    方法:将上药分别研成细末,次将铜绿和煅白矾二味合并再研,最后将全部药物混合。酸荔枝、蜂房各30克,放火上熬煮至滴入水中成珠状,将上药拌入,搓成丸,每丸重12克。将药物放入子宫后穹窿、侧穹窿或膨出最厉害部位,每次敷1-3丸,放入可全天休息2-3天,以后可做轻微劳动,14天后药物部分吸收。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中医民间疗法》

    处方6皂角(去皮炙黄)1·2克细辛1.2克半夏(洗净)l克大黄1.2克蛇床子1.3

    方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装入绢袋。用绢包药末,如手指大小,放入阴道内,1日换2次。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家传秘方治百病》

    处方7枯矾30克炒五倍子30

    方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6克,以消毒纱布紧裹纳入阴道内,24小时取出。

    功效主治:升提缩宫,适用于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中医妇科学》湖北中医学院主编。

    处方8五倍子覆盆子各20

    方药;上药共研末,以香油调后,用棉球蘸药塞入阴道深处,14次,3-5日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升提收涩。适用于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

   

四、隔药灸

    处方艾条附片

    方法;取直径2厘米、厚o4厘米之附片一块,上置7

长艾条,隔附片灸百会穴,每次灸3-4壮,若头昏胀,卧床休息片刻,每日1次,10次告愈。

    功效主治:温肾助阳,主治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四川中医1990  (9)43

   

五、灯火是法

    处方l  取穴:百会  肾俞三阴交气海提托  脾俞

    方法:气虚加关元,脾虚加足三里。用灯火灼灸法。每日施灸1次,每穴1-2壮,10天为一个疗程。灸后可配服补中益气汤5 -10剂,收效更捷。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处方2取穴:百会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气海  提托太溪

    方法:用灯火灼灸法,每日施灸1次。每穴1-2壮,10天为一疗程。灸后配合口服补中益气汤5 -10剂,效果更佳。

    功效主治:益气健睥,补肾固脱。适用于肾虚阴挺。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处方3  取穴:百会脾俞  肾俞  三阴交  提托  气滞阴陵泉

    方法:用灯火灸疗法,每日施灸1次,每穴12壮,10天为一疗程。灸后配台补中益气汤5 -10剂,疗效更佳。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益气健脾,补肾固脱。适用于病久不愈,磨擦损伤,复感湿热之阴挺。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处方4取穴:脐下横纹照海

    方法:用阴灯灼灸法,效果甚佳。

    功效主治:升提固脱,适用于产后阴挺。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六、针刺法

    处方l  主穴:百会  然谷  维道  曲骨三阴交  配穴肩井  中极  归来气海关元  曲泉足三里次髂肾俞  中皖

    方法:主穴全用,配穴每次取2-3穴。上部穴朝下斜刺,下部穴朝上斜刺,留针20- 30分钟,每日针一次,加灸。数次后改为隔日1次。

    功效主治:补气升提,适用于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81  (3)37

    处方2取穴: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维道中脘

    方法:针刺上穴,用补法,可加灸。

    功效主治:益气升提,固摄胞宫。适用于气虚型子宫脱垂。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避免负重,同时要坚持做提肛锻炼,每日一‘次,每次10 -15分钟,以助于本病的恢复。

    资料来源:《中医诊疗常规》

    处方3取穴:关元  照海  于官  大赫  肾俞  曲泉百会

    方法:用补法针刺,可加灸。

    功效主治:补肾养阴,温阳益气,适用于肾虚型子宫脱垂。

    注意事项:同处方2

    资料来源:《中医诊疗常规》

    处方4取穴:百会足三里气海  三阴交维道中脘心俞脾俞上谬

    方法:采用补法针刺,可加灸。

    功效主治:培补气血,调补冲任。适用于气血两虚型子宫脱垂。

    注意事项;同处方2

    资料来源:《中医诊疗常规》

    处方5取穴:太冲  少府  照海  曲泉百会关元子官

    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功效主治;清利湿热,佐以升提。适用于子宫脱垂。

    注意事项:同处方2

    资料来源:《中医诊疗常规》。

    处方6主穴:子宫横骨配穴: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针刺主穴时针尖向耻骨方向成45°角斜刺,进针探度以病人阴道及子宫有向上收缩感为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二穴交替使用,配合用针刺脉冲治疗仪。每日针刺1次,每次通电20分钟,6次为一疗程。配穴均直刺,针感以上引为佳,不通电,留针20分钟。

    功效主治:益气升提固脱。适用于各种子宫脱垂。

    注意事项:针刺前必须排尿,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性生活。

    资料来源:中国针受  1981  (2)46

   

七、拔罐法

    处方  取穴:肺俞  心俞  天枢  肝俞  脾俞  胃俞第十二胸椎至骶尾脊柱中线及两旁的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灵台

    方法:采用单纯罐法。十二胸惟以下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采用密排罐法,其中骶区的上、次、中、下  先行三棱针点刺法,留罐20分钟,2-3日施术1次,12次为一·疗程。一般4-5次可见效,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拨罐疗法》

   

八、敷脐法

   处方l  升麻10  枳壳15  黄芪10  柴胡10克党参10克麝香o3克陈醋适量

    方法;除麝香另研外,诸药混合研成细末,以醋调和为膏状备用。嘱患妇平卧床上,取麝香0. 15克纳入患者脐孔穴中央,再将膏药敷于脐窝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lo次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补气升提。适用于妇女子宫脱垂,伴腰痛腿软,或尿频失禁等,舌淡苫白脉细弱。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2升麻枳壳各等量小茴香丁香各适量黄酒适量

    方法:将诸药共研为细末,以黄酒调和如膏备用。将药膏如蚕豆大2块,以1块敷贴患者脐中(神阙)穴,另1块贴于子宫穴上t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2天换药1次,至病愈方可停药。子宫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4寸旁开8寸。

    功效主治:温经通络升提,适用于子宫下垂。1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脐疗法》

    处方3  何首乌30克(研末)  雄鸡一只(重300克以下)

    方法:将鸡宰后去毛及肠杂,以白布裹何首乌末,纳鸡腹内,放在锅内蒸至鸡肉离骨,取出何首乌末,加盐、油、姜、酒调味,将汤及鸡肉1- 2次食完。留取整个鸡骨,和何首末捣至鸡骨不刺肉为度,于患者脐部,用带包扎。药后患者臀部肌肉有

牵引感,子宫自能收缩。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升提固脱。适用于过度的正产用力,子宫脱出在半月以内无其它合并症者。

    资料来源:《穴敷疗法聚方镜》

    处方4蓖麻仁10

    方法:醋炒蓖麻仁,研细,用热米饭适量共捣如泥,作饼敷脐,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临睡前换药1次。

    功效主治:升提缩宫,用于阴挺。

    资料来源:《穴敷疗法聚方镜》

    处方s五倍子10

    方法:焙下研面,掺入黑膏药中贴脐,每日换药1次。

    功效主治:益肾缩宫,用于阴挺。

    资料来源:《穴敷疗法聚方镜》

    处方6蓖麻油适量雄黄5

    方法:蓖麻油加雄黄5克,调成膏敷于脐部。

    功效主治:适用于子宫脱垂。

    资料来源:《常见病简易疗法手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