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

[日期:2009-01-21]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本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即对体内或体外的某种物质过敏所引起,神经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的作用也很重要。

  自测秘决

  西医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与支气管炎、肺气肿有相当联系,较难作自我诊断,可以根据以下几种症状加以判断:

  1.有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咳嗽等先兆症状。

  2.常在夜间发作,突感胸闷、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伴有哮鸣者。

  3.痰粘稠,不易咳出。

  4.出冷汗,甚至虚脱。

  5.哮喘发作间歇期,一般无症状。

  对上述2-4项如能对得上号者,基本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第1和第5项只作参考。

  支气管哮喘还应与心源性哮喘加以区别,前者以呼吸困难为主,年轻人多见,血压正常,而后者吸气和呼气均感到困难,中老年较多,有高血压,心律不齐等症状。  

  中医临床分析:

  中医将急性期哮喘的病象大致分成热性、寒性两类。

  1.热性哮喘表现为咳痰清稀不多,痰呈泡沫,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

  2.寒性哮喘表现为咳痰黄稠,难以咳出,口渴喜冷饮,口苦,身热面红。

  本病在缓解期主要是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直至痊愈。

警示

  ·哮喘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许多合并症'因此当您哮喘发作又伴有发热、持续咳嗽不缓解或胸痛、呼吸急促的话,应看急诊。

  ·哮喘发作中哮鸣音突然减少或消失,而病人反见病情恶化,可能有并发症产生,如气胸、肺不张等,应该急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哮喘急发时,痰液粘稠难以咳出,在“痰栓”阻塞气管时,如果缺少适当的护理,会发生窒息危险。见到窒息症状可用拍背、口对口吸痰等方法急救。

  建议相关检查:

  1.血常规:发作期可见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不明显,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数增高。

  2.胸部x线检查: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而缓解期无明显异常。如并发感染时,可见肺纹理增粗。

自疗秘方

  一、中草药内服疗法

  1.急性期治方:

  ①麻黄、桂枝、紫菀、冬花各9克,半夏12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炮姜8克,射干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用于热性哮喘。

  ②麻黄、黄芩、苏子、冬花各9克,生石膏(先煎)24克,法半夏、桑白皮、杏仁各12克,生姜、甘草各4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一剂。用于寒性哮喘。

  ③半夏、陈皮、杏仁、厚朴、白术各10克,茯苓20克,苏子、白芥子、炙甘草各6克,炒莱菔子12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本方适用于喘促痰多,咯吐不爽,咳引胸痛,不思饮食之痰浊雍肺型患者。

  ④炒山药30克,茯苓、黄芪各20克、炙款冬花、山萸肉、蒸何首乌、枸杞子各

12克,五味子、百合、熟地、麦冬、党参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本方适用于喘促气短,语言无力,自汗畏冷之肺肾气虚型患者。

  2.缓解期治方:

  ①肺虚方药:黄芪30克,白术、防风、白芍各15克,苍术、桂枝各12克,大枣10克,生姜、甘草各6克。

  用于平素怯寒自汗,喷嚏,鼻塞,流清涕,每因气候变化发作,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②脾虚方药:党参30克,云苓20克,白术、焦三仙各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

  用于平素咳嗽痰多,食少脘痞,倦怠乏力,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海鲜等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喘,舌淡红,苔腻,脉滑。

  ③肾虚方药:冬虫夏草60克,蛤蚧1对,葶苈子20克,新鲜胎盘1个(洗净焙干),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日服3次,白开水送服。

  二、成药疗法

  1.茶碱缓释片:每12小时一片,1日2次。

  2.小神龙冲剂:每次1-2包,1日3次。用于寒性哮喘。

  3.哮喘冲剂:每次1袋,1日2次。用于热性哮喘。

  4.六神丸:每次10-15粒顿服。

  三、外治疗法

  1.取等量白芥子、细辛、甘遂研粉,用生姜汁调匀敷风门、肺俞、足三里、命门穴。如果在三伏天,每天敷一次效果更好。

  2.取一盛器(如大搪瓷杯),内装热半开水大半杯。患者将鼻孔扣在盛器边沿,嘴巴放在沿外,再用大毛巾将头和盛器罩盖起来。患者用鼻深吸热气,用嘴吐出浊气。每次使用20分钟以上,并保持水温。喉痒咳嗽者还可在热水中加些含薄荷的药品,例如清凉油、半夏露之类。

  四、按摩疗法

  1.哮喘发作时,穴位按摩止喘:用手指着力紧压患者大椎、肺俞穴,可使哮喘减轻,接着按摩肺俞、心俞、肩井、天突穴。大椎:后颈背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间。肺俞:背部第3胸椎下,背柱旁开1.5寸。天突:前颈下部正中,胸骨上窝内。肩井:颈根部和两旁交界处。心俞:第5胸椎下,脊柱旁开1.5寸。

  2.哮喘急性发作时,足部按摩止喘:家人用力紧捏患者双脚的第2、3趾之间处5分钟,并且按揉足背隔膜反射区。

 

    支气管哮喘足部按摩部位      支气管哮喘穴位按摩部位 

  五、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对缓解哮喘疗法颇佳。家人用刮痧板或梳子背涂以刮痧油或清凉油,在患者前胸、上肢内侧,后背、腰部刮拭,刮拭方向由内向外,由上向下,穴位部位重点刮拭,刮至皮肤充血或出痧。每3-5日进行1次(一般要等上次皮肤痧点消失后方可进行下一次刮拭)。天突:胸骨上窝中。中府:前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1寸取之。檀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志室:第2腰椎突下,脊柱旁开3寸。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颈背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间。定喘:大椎穴旁开1寸。

支气管哮喘刮痧部位




  4.人参3-5克(或党参15-20克),茯苓15克,胡桃肉10克,蛤蚧片5-6克,生姜末3-5克,粳米100克。先将人参(或党参)、茯苓、蛤蚧末煎汁,生姜后下,去渣。人参可连用三次。将胡桃肉研烂,与药汁、粳米共煮为稀粥。亦可将药汁与胡桃肉分2份,早晚分别与粳米煮粥。每日2次,温热食。

  功用:益气定喘。适用于虚喘。症见喘促气短,咳声低弱,语言无力,面色苍白,自汗畏风,舌质淡红,苔白,脉弱。

  注意:实喘证及内有郁热的病人忌用。

  5.炙黄芪30-60克,人参3-5克,淮山药30克,半夏10克,粳米100-150克,白糖少许。先将黄芪、人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与半夏同人砂锅煎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2次,将两次药汁合并,分2次与粳米、山药同煮为粥。粥熟后,人白糖少许。每日早晚各1次,温热服。

  功用:培土生金,化痰平喘。适用于平素痰多,喉间有哮鸣,面色黯黑,食少脘痞,倦怠无力,便溏,四肢浮肿,苔白滑腻,脉缓无力。

  注意:热喘咳黄痰者忌用。

  6.冬虫夏草10克,白鸭1只,小米100克,盐、味精适量。将冬草虫用布包好;白鸭去毛及内脏。然后将药包放人鸭胸膛内与小米放入砂锅中,同煮至肉熟粥成。吃肉喝粥,每日l-2次。

  功用:补虚损,益精气,润肺补肾。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虚喘、痨咳、咳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等症。

  注意:冬虫草以色黄亮泽、肥满、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味香者为佳。并注意与伪品区别。有外感表证初起时禁用。

  7.蛤蚧1只,党参30克,糯米50克。先用酒和蜜将蛤蚧涂身,炙熟后加入党参研末,化蜡,与蛤蚧末匀成饼;煮糯米成稀粥,加入蚧蛤饼搅化即成。每日早晚温热服。

  功用:补肾温阳,纳气益肺。适用于肾气亏虚,久喘不愈,面浮肢肿,动则汗出,腰腿冷痛,阳痿等症。

  8.丝瓜50克、鱼腥草50克。丝瓜切片,鱼腥草切短,用常法煮汤食用。

  9.青蛙(肥大者佳)4只,去内脏,清水煮熟,不加盐或只放少许盐,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服15天。此方对虚喘有良效。

  10.花生仁、核桃仁、甜杏仁、白果仁各等量研碎,每次取20克,加入生鸡蛋一枚,麦芽糖一汤匙,开水冲服。

  11.黑豆40克,胡桃仁30克,加水共煮,先喝汤,最后将黑豆及胡桃仁吃下。分2次1日服完。治肾虚哮喘有良效。

  12.细茶叶15克,白僵蚕20克(焙黄),共研细末,每次以黄酒(温开水也可)冲服3克,每日服3次。

  注意事项

  1.缓解期患者应该积极参加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锻炼要循序渐进,可从夏季洗冷水脸,从做简单深呼吸动作开始,再散步,然后小跑步,练气功,直至进行较大运动量的锻炼。

  2.适量选食一些能滋补肺脾肾的食品,如莲子、栗子、山药、芡实、刀豆、黑豆、胡桃、银耳、枇杷、梨、麦芽糖、狗肉、羊肉、羊肺、猪肺、蛤士蟆油等等。

自疗误区

  ·过量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之类气雾剂,轻则会引起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重则使支气管更痉挛,或心跳聚停。一般每天限用5-6次。

  ·哮喘发作时不宜使用可待因、咳必清等镇咳药,因其会抑制呼吸与排痰。镇静安眠药物也应慎用。

  ·长期服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类激素药,可导致骨折、胃溃疡、抵抗力下降。

  ·哮喘患者不要选用阿期匹林类制剂,据报道约有20%的哮喘病人服用后可诱发哮喘发作。其他如心得安等药也会引发哮喘,宜慎用。

健康知识链接:

  具有化痰镇咳作用的三种水果

  1.橘子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橘皮也有清痰作用,可治支气管炎和肺炎。橘核也能入药,有镇痛作用。橘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增加身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冒。橘子味道鲜美,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欢,既好吃,又治病。

  2.梨具有清心润肺,止咳消痰,清喉去火,除烦解渴的功效。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不少食用方法。如生梨加适量的白糖或蜂蜜一起吃;鸭梨去核,塞入冰糖蒸熟以后食用,除鸭梨加冰糖外,还可加入少量贝母,用文火炖烂,每次连梨带汤一起吃;将梨洗净,带着皮、核切成块,用文火炖烂,每日食用两次;鸭梨1个去核,加杏仁7颗,冰糖15克,蒸后凉吃等。

  3.柿子具有祛痰、镇咳作用,且去痰强于镇咳。鲜柿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为好。柿霜(柿饼上的白色粉霜)有润喉化痰的作用,可冲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自测自疗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