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6

[日期:2013-01-15] 来源:  作者: [字体: ]

  郑陶万除湿通络补肝胃强筋骨

  

  郑陶万是四川省名老中医,业医60余年,对治疗风湿病有独到之处。

  

  郑老认为治风湿应该首辨虚实,虚者多为气血亏虚、肾虚,实者多为寒湿痹阻或湿热阻滞。治疗相应给予补益气血,散寒除湿通络。

  

  基本方:羌活、独活各20g,鸡血藤、路路通、寄生、狗脊各30g。方中羌活、独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羌活主入太阳经,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之邪,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独活主入少阴经,偏于祛除下半身的风寒湿邪。鸡血藤、路路通活血化瘀,寄生、狗脊味苦甘,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气血虚者加当归15g,黄芪、苏条参各30g补气养血;肾阳虚者加淫羊藿25g,广巴戟、杜仲、菟丝子各30g,温肾壮阳、祛风湿、强筋骨;湿热盛者加地骨皮、薏苡仁各30g,秦艽15g,地骨皮善清肝肾之虚热,疗有汗之骨蒸,秦艽味苦辛性微寒,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能退虚热、清湿热;寒湿盛者加麻黄、桂皮、姜黄各10g,制川乌(先熬去麻味),乌梢蛇(先熬1小时)各30g

  

  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随证加减,调整用药,必能取得良好效果。

  

  【病案举例】

  

  刘某,女,25岁,1994114日初诊。感腰背部疼痛酸强1年余,加重1周,左下肢痛甚,接触冷水加剧,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郑老辨证认为证属寒湿痹阻,治以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麻黄、桂枝、独活、木香、猴骨各10g,狗脊、鸡血藤、路路通、寄生、续断各30g,香附15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服药4剂,腰背关节酸强痛大减。再4剂,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周嘉陵针灸治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一般认为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但该类药物会引起严重胃肠道症状和肝、肾、神经等方面的损伤。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痹证。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除应用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非药物消炎镇痛疗法。

  

  周嘉陵用艾灸背俞穴温阳益肾、调和气血,局部取穴祛瘀通经,捻转提插补肾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周嘉陵认为针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消炎镇痛作用,但副作用比非甾类抗炎药低,而针灸可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取穴:

  

  (1)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脾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2)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髑、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取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膝阳关、阳陵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颞颌关节取下关穴。

  

  四肢穴位采用温针以驱寒逐湿,通利关节,针刺采用捻转提插

  

  补泻法,随后温针2次,应用灸粒温针。背俞一般用附子饼间接灸法(附子饼由附子、丁桂、冰片按40:9:1比例制成)。

  

  隔日1次针灸治疗,每次40分钟,1个月为一疗程。

  

  白淑红独活寄生汤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病情顽固,致残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辨证标准:本汤剂主要适用于脾肾两虚,风寒湿邪乘虚客于筋骨之间,凝聚脊里之症。凡具备两个主症或两个以上次症,舌脉象有一个符合者,即可诊断。①主症:腰背疼痛,屈伸不利。②次症:神疲乏力,畏寒,步履维坚。③舌象: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④脉象:沉细或沉弦细。

  

  白淑红认为,患者多有下腰畸形、隐性骶椎裂的X线表现,表明该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且多数患者有贫血的表现及居卧寒湿之处、冒雨涉水的病史。而独活寄生汤治疗肾气虚弱、居卧湿地、腰背拘急、筋挛骨痛,当风取凉过度,风邪流入脚膝之症。其中独活祛下焦筋骨间的风寒湿邪;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以止痛;防风祛风邪以胜湿;秦艽除风湿而舒筋;桑寄生、牛膝、杜仲祛风湿补肝肾;四物汤养血活血,人参、茯苓补气健脾,桂心温通血脉,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健脾益气血之功。如此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对本病的治疗收到了优于单用西药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环,增进脊柱、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致痛物质堆积,通络止痛的作用,从而解除僵痛症状,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熟地、白芍、当归、川芎、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参、甘草。

  

  实热证患者禁用。以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

  

  陈林囡复方雷公藤煎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脊柱、中轴关节,病程长,致残率高,好发于男性青少年。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骨痹”范畴。《素问•痹论篇》云:“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陈林囡认为,此病一为风寒湿邪之厉,另为肝肾气血之虚,或失治误治或迁延衍化,导致寒热虚实错综复杂之候。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该药既有抗炎作用,又有免疫抑制作用,治疗风湿类疾病,疗效快而确切。陈林囡认为,独活寄生汤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作用。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本文显示用雷公藤生药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未发现雷公藤的副作用。陈林囡采用复方雷公藤煎剂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

  

  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基本方:雷公藤1225g,独活10g,桑寄生12g,杜仲12g,怀牛膝10g,熟地15g,川芎10g,鸡血藤15g,生薏苡仁20g,桂枝10g,仙灵脾10g,防己10g。每日1剂,每剂2煎,文火煎1小时,每煎煮汁200mL顿服。疗程34周。雷公藤的剂量根据患者年龄、体重酌情增减。治疗期间,重症患者可加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芬必得或消炎痛。

  

  陈湘君益肾温督化痰通络

  

  陈湘君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博士生导师。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至今对本病尚缺乏满意治疗方法,现代医学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慢作用药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硫唑嘌呤等,治疗目标局限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防止脊柱、髋关节强直畸形或保持最佳功能位置;避免治疗副作用。祖国医学虽无“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名,但有不少关于该病特征的描述,如《内经》“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以及散在于众多医学文献中的如“背脊强直”等。1997年中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治法术语》将其归属于“脊痹”,为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或背部酸痛、肌肉僵硬沉重感,阴雨天及劳累加剧的痹证疾病。

  

  陈湘君教授经过多年临床治疗观察,认为该病是由于先天肾阳虚衰,督脉失温,外感寒邪,内寒与外寒相合,寒性凝滞,凝痰成瘀,导致脊柱疼痛僵硬、强直变形。

  

  陈湘君教授急性期以温阳祛寒为治则。药用:制川乌9g,生麻黄6g,芍药、黄芪各30g,桂枝、白术、防风、防己、知母各12g,甘草9g。方取乌头汤之义,《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云:“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尤在泾云:“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病在筋节,又非皮毛之邪可汗出而散者,故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牵制二物,俾得深入而去留邪”。故本方以川乌大辛大热之品,驱逐寒湿,开通腠理,温经止痉;生麻

  

  黄、桂枝、防风、防己、黄芪、白术共奏发汗除表湿,健脾除里湿,益气固卫表之效;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反佐知母,以其剂过辛热,监制之也。

  

  慢性期以益肾温督,化痰通络为治则。药用:熟地15g,鹿角片12g,肉桂3g,桑寄生15g,独活、狗脊各12g,杜仲、怀牛膝各15g,川芎30g,当归12g,细辛9g,麻黄、白芥子各6g。方取阳和汤合独活寄生汤之义,共奏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效。方中熟地、鹿角片、桑寄生、狗脊、杜仲、怀牛膝温督补血,强壮筋骨;川芎、当归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独活、细辛入肾经搜风外出,合肉桂共解肾经风寒;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藉麻黄开腠达表之功,使凝邪外出。同时,结合局部中药饼剂外敷。药用:白芥子500g,生川乌、生南星各300g,冰片100g,共研粉,和适量黄酒调成糊状,制成饼剂(大小视病变关节而定),以纱布隔层,敷于患处。辅以红外线、频谱仪或微波照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30天一疗程。白芥子、生川乌及生南星为大辛大热之品,研末外敷能有效地温散痰结;外加冰片助其穿透肌肤,使其直达病所;红外线、频谱仪或微波照射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更加强药物的温散作用。

  

  【病案举例】

  

  康某,男,27岁。19973月初诊。

  

  主诉:右骶髂关节疼痛10年,左骶髂关节疼痛1年。病史:10年前因剧烈活动而出现右骶髂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经休息后可缓解。此后右骶髂关节疼痛反复,劳累及阴雨天加剧,并且反复出现双目虹睫炎,予强的松治疗好转。1年前伴见左骶髂关节疼痛,来本院查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骶髂关节X摄片示“双骶髂关节面毛糙,局部骨质硬化,右骶髂关节间隙略增宽”。就诊时,患者明显腰骶部疼痛,活动障碍,晨僵45小时,腰酸畏寒,舌淡红,苔薄腻,脉沉细。查:双骶髂关节压痛阳性,双4字试验阳性,指地距16cm,侧弯10°,枕墙试验阴性。化验血沉54mm/hC反应蛋白17(正常<8)。诊为脊痹(督脉失温,寒邪凝滞)。治疗拟祛寒通络,益肾温督。先予制川乌9g,生麻黄6g,芍药、黄芪各30g,桂枝、白术、防风、防己、鹿角片、狗脊各12g,杜仲15g,玄参30g,蜂房12g14剂后,再予熟地15g,鹿角片12g,肉桂3g,桑寄生15g,独活、狗脊各12g,杜仲、怀牛膝各15g,川芎30g,当归12g,细辛9g,麻黄、白芥子各6g,连服1月。同时,结合局部中药饼剂外敷,药用:白芥子500g,生川乌、生南星各300g,冰片100g。辅以微波照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30天一疗程。经治疗1个月出院时,患者骶髂关节疼痛明显好转,活动正常,晨僵消失,双骶髂关节压痛阴性,双4字试验阴性,指地距5cm,脊柱侧弯25°,血沉27mm/hC反应蛋白4。出院后继以后方治疗3个月,再予益肾通络之中成药巩固治疗,18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未复发。

  

  杜小正针刺加穴位贴敷治强直性脊柱炎

  

  杜小正现工作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的结缔组织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特别与痹证中的“骨痹”和“肾痹”相类似,其临床发病率虽不高,但病情顽固,很难治愈。杜小正认为本病是因为患者素体肾虚督空,又感受风寒湿邪,凝滞痹阻督脉,气血不通所致,不通则痛,形成痹证。《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二十九难》曰:“督之为病,脊强而厥。”故患者腰背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功能障碍。督脉为阳脉之海,统督诸阳经,病邪羁留日久,伤及人体阳气,形成正虚邪盛,邪气沿经络传入脏腑,使脏腑气机失调,痰浊瘀血内生,久积不去,故后期出现脊柱四肢强直变形。杜小正认为,综观本病,虚实夹杂,故宜标本同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所以治疗时间选在伏天以补养阳气,是因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人体玄府开泄,这时如顺时就势,摄取阳气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本病病位属督脉,故取督脉腧穴,针刺用温通法,以温阳散邪,通利血脉;取背俞穴,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来调理脏腑功能,扶正祛邪。中药膏剂由附子、桂枝、细辛、白芥子、冰片、姜汁和蜂蜜制成,贴敷于督脉腧穴上具有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之功。针刺加药敷,共奏泻实补虚、扶正固本之功,以达通络止痛、调养正气之用。

  

  针刺治疗:取督脉大椎至腰俞之间所有腧穴(包含第二、四、八、十二胸椎和第三、五腰椎棘突下)和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所有背俞穴;督脉的腧穴针刺用郑魁山教授创立的温通法,不留针;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用平补平泻法,不留针,针刺11

  

  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中药穴位贴敷:中药膏剂由附子、桂枝、细辛、白芥子、冰片、姜汁和蜂蜜制成,针刺5天后用中药膏剂贴敷于督脉腧穴上,5天一次,每次8小时。于每年夏季头伏的前一周开始治疗,每年连续治疗8个疗程。

  

  【病案举例】

  

  孙某,男性,45岁,干部。初诊日期为19986月。

  

  主诉:项背腰部疼痛,进行性加重10年;双下肢行动不便4年。缘于1986年在北京出差时,感冒后出现全身不适,其后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腰骶部为甚,1994年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口服多种西药、中药(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疗效不显著,病情仍逐渐加重,遂来求治。体检:脊柱僵硬,呈驼背畸形;脊柱表面无压痛,各方向活动受限;髋关节呈外展畸形,“4”字试验阳性,屈髋屈膝试验阳性。血沉40mm/h;类风湿因子(阳性);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脊柱呈竹节样改变。经用上法治疗1年后,疼痛基本消除,血沉正常,停服消炎痛等止痛药物,但遇冷后仍出现背腰部僵硬不适。第2年如前法治疗8个疗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行动自如,情绪愉悦,随访1年未复发。

  

  房定亚补肾舒督汤加减治强直性脊柱炎

  

  房老据《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骨痹”范围。内因为先天不足、肾水匮乏不能濡养督脉,外因为六淫外袭、气血痹阻。若早期治疗,可遏制病情进展和降低病残率。房定亚认为,治疗应从肾虚着手,常用补肾舒督汤加减。方中以金毛狗脊为君,补肝肾,壮腰膝,祛风湿;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壮筋骨,枸杞子能滋补肝肾、补益精气,二药共为臣药;葛根解肌发表生津,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甘草又能缓急止痛,青风藤舒筋活血、疏风散寒,威灵仙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共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其具有补肾强督、柔筋止痛之功。

  

  【病案举例】

  

  辛某,男,27岁,干部,200132日来诊。

  

  主诉:腰痛间作2年,再发半月。现症:颈项及腰部僵痛、肩痛、髋痛、脚痛,入夜则加重,卧后翻身费力,脊柱晨僵疼痛,梦多,自汗,舌质略暗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数。X线示:骶髂关节模糊。化验单示: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血沉39mm/h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肾虚,督脉瘀滞,夹湿热毒邪。治疗予以补肾舒督为主,佐以清热解毒化湿。选用房老治疗本病的基本方补肾舒督汤加味:金毛狗脊30g,桑寄生30g,葛根30g,白芍30g,生甘草10g,青风藤30g,威灵仙15g,乌梢蛇15g,白花蛇舌草30g,蜈蚣2条,虎杖15g,薏苡仁30g,山慈姑10g,板蓝根15g,赤小豆30g,羌活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略存颈项僵痛,仍自汗,舌暗、苔薄白,脉细,血沉25mm/h。守上方,去青风藤、山慈姑、虎杖,加姜黄10g以活血止痛,桂枝10g伍白芍10g以调和营卫止汗。

  

  三诊:上方服用14剂后,自汗除,颈项僵痛基本消失。守上方,去姜黄、桂枝,加鹿角霜10g以温补肾阳,活血消肿固其本。

  

  四诊:症状消失,查血沉17mm/h,可坚持日常工作,为巩固疗效,以上方改为丸剂口服。

  

  按:本例乃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属“骨痹”范畴。辨证为本虚标实,虽有湿热毒邪,但仍以肾虚督脉瘀滞为主,故治疗以补肾强督汤为主,佐以虎杖、薏苡仁、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化湿;蜈蚣、乌梢蛇等增强祛风止痛之力,以标本兼顾而取效。案中房老以血肉有情之鹿角霜来通督脉,填精益肾,实为其创见,鹿角得天之阳气,为纯阳之品,近人类,用其偏胜之物质以补人之不足,而鹿角霜之温补肾阳之力较鹿角强,故取效明显。

  

  关彤辨证分型治强直性脊柱炎

  

  关彤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腰痛”范畴。早在《内经》中已有对“肾痹”和“骨痹”的描述,其内容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如《素问•痹论》曰:“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内经》之后历代医家相类似的论述颇多,其中《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及该节其他篇章的有关论述,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该病的理法方药,对当今治疗该病仍然起着十分有益的指导作用。历节病是疼痛遍历关节,日久可致骨节变形的疾病,与强直性脊柱炎出现腰骶及脊柱外关节疼痛,并导致脊柱强直的表现相类似。《历节病》篇中提出该病的病因是:肝肾不足,水湿浸渍;阴血不足,外受风邪;气虚饮酒,汗出当风。并拟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乌头汤(制川乌(先煎)15g,麻黄9g,白芍30g,黄芪20g,甘草9g)分别治疗风湿历节和寒湿历节。白虎加人参汤在《日曷病》篇中主治热盛伤暑,与强直性脊柱炎之属于热者病机相同,故取其“异病同治”之意。大黄〓虫丸在《虚劳病》篇中治疗干劳血,意在缓中补虚,祛瘀生新,故对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瘀血阻治者颇有疗效,但临床中须掌握攻补的力度,切不可伤正,也不宜留邪。《虚劳病》篇中肾气丸为阴阳双补之剂,对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肝肾不足者起到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防己黄芪汤治表虚不固、风湿侵袭之湿病,与强直性脊柱炎气虚、外邪初犯属同一病机,当归芍药散虽治妇人病,若强直性脊柱炎属血虚、肝脾失调者,服用此方则养血疏肝,健脾利湿。强直性脊柱炎为现代难治病,但如能合理运用经方辨治,也可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关彤运用《金

  

  匮》方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治疗方法:

  

  风湿痹阻型:症见病程短,腰疼痛,多累及脊柱外关节,呈游走痛,痛无定处,恶风,舌淡,苔白,脉浮或弦。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处方:桂枝12g、芍药15g、知母12g、防风15g、麻黄9g、白术15g、甘草6g

  

  寒湿痹阻型:症见腰冷痛,遇寒湿天气加重,喜温,恶寒,肢冷,小便不畅,舌淡红,苔白厚,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方用乌头汤加减。处方:制川乌10g、麻黄9g、芍药15g、北芪20g,随症酌加细辛、熟附子、桂枝、川萆薢。

  

  湿热痹阻型:症见腰骶灼痛,疼痛剧烈,拒按,口干多饮,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祛湿。方用白虎加入参汤加减。处方:石膏30g、知母12g、甘草6g、人参15g。若气虚不甚者去人参,随症酌加薏苡仁、苍术、黄芩、黄柏。

  

  瘀血阻络型:症见病程长,腰骶疼痛、僵直,活动受限,舌暗有瘀点,苔白或微黄,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大黄〓虫丸加减。处方:大黄12g、桃仁15g、芍药15g、水蛭10g、生地15g、甘草6g,随症酌加田七、川红花、乳香、没药。

  

  肝肾不足型:症见腰膝酸软,咽干,潮热盗汗,夜尿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益肝肾。方用肾气丸加减。处方:干地黄24g、山药15g、山萸肉12g、泽泻15g、丹皮15g、茯苓15g、桂枝12g、熟附子10g,随症酌加杜仲、牛膝、桑寄生。

  

  气虚型:症见腰痛,短气,神疲,自汗,懒言,纳呆,舌淡苔白,脉细。治宜益气除湿。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处方:防己15g、黄芪20g、白术15g、甘草6g,随症酌加党参、淮山药、薏苡仁。

  

  血虚型:症见腰骶酸痛,头晕,面色〓白,恶风寒,手足麻木,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养血健脾利湿。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当归15g、芍药15g、川芎10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随症酌加阿胶、党参、北芪。

  

  【病案举例】

  

  夏某,男,33岁。于1997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开始未予重视,半个月后疼痛未见缓解,且逐渐出现双踝及腰部疼痛,遂前来就诊。X片提示:双膝双踝未见异常,骶髂关节呈骶髂关节炎表现,血沉40mm/h,类风湿因子阴性。就诊时见口干多饮,双膝关节灼热感,脊柱活动受限,压髂试验阳性,“4”字试验双侧阳性,纳呆,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证属风湿热痹。治宜清热祛湿,通络活血。方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处方:石膏30g、知母15g、薏苡仁30g、黄柏15g、黄芩15g、田七12g、川萆薢15g、秦艽15g、太子参15g、枳实15g、火麻仁20g。依上方随症加减服用4周,关节、腰骶疼痛消失,脊柱活动度增大,复查X片结果同前,血沉11mm/h,类风湿因子阴性。追踪治疗观察至今,未见病情反复,能照常工作和生活。

  

  郭维淮调阴阳补气血辨证分型治强直

  

  郭维淮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著名中医、主任医师。

  

  强直性脊柱炎属“痹证”范畴,是临床疑难病之一,受害者多为青年男性,危害大,往往造成残废。郭老通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一整套审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郭老认为阴阳是万物变化的总纲,任何疾病均由阴阳失调所致,并认为邪不得虚不能独伤人,阴阳偏虚是致病的根本,是外邪入侵致病的条件。认为正气虚损,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入机体,侵袭筋骨,阻闭经络,气血不能宣行而发为痹。他化繁为简,提纲挈领,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阳虚和阴虚两型。阳虚者,首因卫外之阳不固,腠理空疏,风寒湿之邪乘虚侵入,留滞筋骨,阻闭经络,气血凝涩而为痹;其次,肾阳虚损,不能推动温煦脏腑器官、四肢百骸,复感寒湿,而出现下元虚寒,形寒肢冷,腰身重着冷疼等火不抵寒之症状;其三,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复感外邪,重困脾阳,寒湿不化,经络闭阻,而出现纳滞、乏力、身困不适等。阴虚型,多因伤风感冒,外感风热,损耗阴液,病后虽热势已去,而余热留滞筋骨、督脉;或素体阴虚,阴液不足,不能尽滋养濡润之职,外邪入侵,阻闭经络而发为痹。因此,郭老认为,治疗上当调阴阳,补气血,壮筋骨,扶正祛邪。扶正是纲,祛邪是目,正气复,则邪去病愈。郭老在治疗此病时,尤其注意调理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则气血生化有源而正强,阴阳有根而和合;脾主运化水湿,脾健则湿自除。

  

  郭老还认为,气血调达,阴阳和合与机体的适时活动及情志密切相关,认为机体必须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才能安泰无恙;认为动则使通,情志舒则气机畅,气血和,阴平阳秘,病自息。治疗上强调

  

  根据不同证型及病情,进行适当功能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从事适当工作,以调畅心情,调和阴阳,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1.辨证分型

  

  阳虚型:多因汗出当风或淋雨,或露卧潮地所致。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懒言;髋脊重着疼痛严重,喜温恶凉,晨僵明显,阴雨天及劳累后加重,活动受限,骶髂关节和腰部有深压痛和叩击痛,“4”字试验阳性,腹股沟压疼,髋关节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纳呆,舌体胖大,质淡紫或淡红,苔白腻或微黄,脉弦紧或沉细。血沉轻度增高。X线片示:双骶髂关节间隙不规则,多狭窄,关节面常糜烂、破坏,髂骨缘骨硬化带增宽,病程长者骶髂关节常融合;髋关节和椎间小关节间隙狭窄,腰椎生理曲度变小或消失,甚至呈反弓。

  

  阴虚型:多因感冒后引起。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神疲乏力,面色潮红,髋脊疼痛,活动受限,受累部有深压痛及叩击痛,“4”字试验阳性,午后及劳累后加重;舌质红,苔黄或无,脉浮数或细数。血沉明显增高。X线片示同阳虚型。

  

  2.治疗方法

  

  (1)药物疗法

  

  阳虚型:寒湿凝滞督脉,筋骨失养,治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益气养血。方用益气温经汤加减:黄芪、桂枝、防风、当归、茯苓、防己、茜草、桑寄生、独活、莪术、元胡、炒白术、秦艽、甘草等;寒盛痛甚者加川乌、草乌;湿盛晨僵甚者加苍术;乏力甚者加党参、狗脊;纳差者加焦三仙、枳壳。每日1剂,或32剂,水煎服。

  

  阴虚型:肝肾阴虚,邪郁督脉,筋骨失养。治宜滋阴清热,益肝肾,通经络。方用滋阴除痹汤加减:党参、生地、沙参、当归、赤芍、郁金、银柴胡、知母、茯苓、淮牛膝、桑寄生、秦艽、白芍、独活、茜草、甘草;乏力甚,动则汗出者加黄芪、防风;烦热甚者加茵陈、地骨皮;纳差加枳壳、白术;肺阴虚咳嗽者加贝母;11剂或32剂,水煎服。

  

  (2)功能疗法:注意昂首挺胸,加强各关节的轻柔功能活动,每天做2次体操,多户外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调畅心情,加强营养,避风寒,避免感冒和过劳。

  

  【病案举例】

  

  病例1:薛某,男,27岁,农民,199621日来诊,门诊号27609

  

  主诉:感冒后发髋脊疼痛4年,曾按类风湿给予雷公藤治疗不见好转,近一年发展较快,疼痛和活动受限加重;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易出汗。

  

  查:神疲乏力,腰部生理曲度消失,驼背,腰椎棘突压疼痛明显,双腹股沟压疼,腰椎及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舌质红,苔薄、微黄,脉细数。血沉60mm/h,白细胞总数11.6×106/LX线片示:双骶髂关节融合,腰椎小关节及双髋关节间隙明显狭窄。诊断: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滋阴清热,益肝肾,通经络,方用滋阴除痹汤加减:生地、当归、赤芍、郁金、知母、贝母、淮牛膝、丹参、鸡血藤、秦艽、防己、茜草、地骨皮、甘草,5剂,每日1剂,水煎服。25日复诊:症状改善,继服原方20剂,225日再诊,疼痛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午后仍时有低热,血沉降为43mm/h,上方加银柴胡、白芍,20剂,32剂,水煎服。328日四诊:症状好转,疼痛基本消除,仍有乏力,夜眠差,体温正常,血沉降为29mm/h,上方去丹参,加茯苓、党参,20剂,32剂,水煎服。427日五诊:精神明显好转,夜眠可,疼痛消除,活动较前好转,血沉正常,继服上方20剂。527日六诊:病情稳定,无反复,改服加味益气丸。2个月后复诊,病情稳定,无反复,血象正常,嘱避风寒,防感冒,注意功能活动,昂首挺胸,避免过劳,加强营养,以免复发。

  

  病例2:刘某,男,23岁,农民,19951214日来诊,门诊号26033

  

  主诉:露卧后腰痛近3年,持续加重,伴髋膝不规则疼痛6个月,劳累后及阴雨天加重,按神经疼等治疗,不见好转。

  

  查:精神较差,情绪低落,形寒肢冷,腰椎呈轻度反弓,棘突压疼明显,活动明显受限,晨僵明显,双髋及骶髂关节均有明显压疼、叩击痛,活动受限,“4”字试验阳性。舌体胖大,质淡,苔白腻,脉沉紧。血沉21mm/hX线片示:腰椎生理曲度消失、呈反弓,椎间隙狭窄,有轻度囊变。

  

  诊断: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益气温经汤加减:黄芪、桂枝、当归、白芍、茯苓、防己、茜草、桑寄生、独活、莪术、元胡、红花、桃仁、白术、郁金、甘草,10剂,32剂,水煎服。嘱注意户外操练,加强营养,避风寒。199614日复诊:精神好转,疼痛基本消除,活动好转,步态明显改善,余同前;继服上方20剂,服法同前。199627日再诊:症状较前明显减轻,腰髋部仅余轻度酸困感,晨僵减轻,血沉15mm/h,上方加秦艽,20剂,水煎服,服法同前。1996318日四诊:腰痛愈,晨僵症状消除,髋关节仍有轻度疼痛,胃部不适,纳差,舌质红,上方去莪术,加枳壳、沙参,5剂,每日1剂,水煎服,胃部症状消除,继服20剂。1996425日五诊:髋疼减轻,血沉9mm/h,上方加威灵仙、淫阳藿,30剂,32剂,水煎服。1996614日六诊:疼痛消除,血沉正常,继服上方20剂,巩固疗效。1996717日随诊,病情稳定无反复,给加味益气丸2个月量口服,以巩固疗效。并嘱避免感冒和过劳,昂首挺胸,加强营养,多做户外活动。随访8个月无复发,能从事日常活动。

  

  黄日一舒筋软坚汤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侵犯脊柱、骶髋关节,起病缓慢,病程长,致残率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早期反复发作性腰背疼,脊柱酸疼,骶部不适感,间歇性,交替出现坐骨神经痛,脊柱及腰部运动不灵活,转侧不利,特点为强直感,不能一个姿势持久,劳累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得热症状减轻。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检查:胸腰段僵硬,伸屈活动受限,腰生理前凸减小,骶髋关节分离试验阳性。化验可见血色素、红细胞减少,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加,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不足20%X线可见关节面模糊,椎体边缘骨密度增高,前后纵韧带及其他脊柱间韧带钙化或骶化,严重者脊柱成竹节样变。

  

  黄日一认为,本病为肝肾亏虚,以虚为主,筋骨失养,邪痹经络,脊柱、诸韧带慢性进行性骨化。据现代药理研究,补肾药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增加T细胞数量,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升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吞噬细胞活性,诸药合用提高了机体自身免疫机能,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及修复能力。黄日一以舒筋软坚汤内服外敷治疗该病,疗效较好。黄日一认为早中期确诊治疗其疗效令人满意,晚期竹节样改变疗效欠佳。

  

  舒筋软坚汤:黄芪、枸杞子、当归、仙茅、骨碎补、防己、秦艽各20g,露峰房、牛蒡子、白芥子、甘草、桂枝、红花、海风藤、青风藤、丹参各15g,海藻、昆布各30g,葛根、杜仲、狗脊各25g,穿山甲、血竭、制马钱子各10g,蜈蚣5条,细辛5g等。

  

  治疗方法可分二步:

  

  第一步:用9度米醋两瓶,当归、车前子、红花各5g,川芎9g,延胡索15g,白芍25g,水150g,慢火煎45分钟,冷却后涂敷患处,用神灯烤30分钟。

  

  第二步:药物治疗。黄日一认为,本病属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肾虚督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直中伏脊之脉,治则补益肝肾,活血散寒,软坚散结,通络止痛。杜仲、枸杞子、骨碎补、狗脊补肝肾强筋骨;露蜂房、白芥子、海藻、昆布软坚散结;蜈蚣、血竭、当归、黄芪、桂枝、细辛补益气血,行血散瘀;青风藤、海风藤、制马钱子、秦艽搜风刮骨止痛,诸药合用,不失为良方。痛势重者重用川乌、细辛、马钱子、延胡索;痛缓慢者重用黄芪、丹参;属风热重者重用地骨皮、知母,去桂枝。

  

  焦树德壮督补肾治强直性脊柱炎

  

  焦树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中医专家。1941年开始行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50余年,精研发展祖国医学理论,领导科研工作,擅治内科的疑难杂症,对风湿类疾病颇有建树。对诊治各种顽疾、危证,每每疗效卓著,深受患者拥戴。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中轴骨骼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由腰部渐向背颈部发展,病变特点是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的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受累关节的强直。其病理特征为韧带附着端的炎症。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主症为腰背僵痛,活动受限,可伴有畏寒、乏力、多汗、消瘦、低热等症。病人早期多有腰骶部酸痛、僵硬;晚期引起脊柱强直、畸形,X线检查呈“竹节样变”,髋关节破坏、强直。病者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渐进性加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造成残疾,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尚无特效制剂,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焦树德教授运用壮督补肾法治疗肾虚督寒证类型的强直性脊柱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祖国医学无此病名,据其脊柱强直、驼背畸形,以及关节肿大、变形僵硬强直、骨质受损等临床症状,可归属于“驼背”、“背偻”、“伛偻”、“大偻”、“僵人”、“骨痹”、“肾痹”、“龟背”、“历节风”、“竹节风”、“瞋痹”、“顽痹”、“腰腿痛”、“痰痹”、“痿痹”、“痹证”等范畴。如《灵枢•寒热篇》:“骨痹,举节不用而痛。”《素问•痹论》:“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现代医学多认为其病因与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基因位点的异常密切相关,亦即与遗传有关;其分

  

  型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结构性、坐骨神经痛性和代偿性脊柱侧弯。中医学者多认为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肾虚督空、筋脉失养,加之感受外邪而发病。亦有医家认为,其病情发展机理为虚、邪、痰、瘀、寒、热相互搏结,邪正交争,虚因邪生,虚实痰瘀并见,相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焦树德教授认为更应将其归属于“尪痹”范畴,起名为“大尪”,其症候名为“肾虚督寒证”,并指出该病颇似尪痹,系以督脉为主之病,寒湿之邪深侵入肾,造成骨骼变形,筋肉受损,几成废疾的一类痹病命名为尪痹。病机以肾虚、督脉受损、寒邪笃重为其特点。肾虚,可因先天不足,禀赋虚弱而致,亦可因过劳多产或房室过度而伤肾,肾主骨生髓,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与督脉均贯脊而相联,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贯脊属肾,故而肾虚及督脉受损之后,又当外界风寒湿之邪,尤其是寒湿之邪笃重,深侵入肾,殃及肝脾等脏,致阳气不化,骨髓不充,骨质受损,筋脉挛缩,肌肉瘦削,从而使脊柱僵直,弯曲变形,俯仰不能,呈腰弯、项垂、脊突、身体羸弱之态。本病病程多长,故日久之后,寒湿贼风之邪多与瘀血、痰浊交结凝聚闭阻经脉,使病情更为深重。病人脉象多见沉弦、沉细,尺脉更多见沉细无力。沉脉主里,弦脉主痛,尺脉弱小为肾虚之象,更证明本病是肾虚为本,寒湿之邪深侵入肾,损及肾督之阳,殃及骨、筋、肉等,乃至气血瘀滞,经络痹阻,发为以腰脊背疼痛僵硬为主之诸症。焦树德教授认为,尪痹的肾虚督寒证辨证要点为:腰脊疼痛,遇寒加重,脊柱僵硬,俯仰不利,或有双髋部痛,致双腿活动受限,畏寒肢冷,乏力多汗,舌淡暗苔白,舌体或可见齿痕,脉沉滑或沉弦,尺脉多见沉细或弱。治则为强督补肾,祛寒除湿,活瘀通络,壮骨舒筋。

  

  鉴于以上病因病机及症候特点,焦树德教授运用壮督补肾、祛寒除湿、散风通络、壮骨活瘀法,制定了补肾强督治尪汤,加减治疗本病。

  

  焦树德教授自拟补肾强督治尪汤:补骨脂912g,熟地1224g,川断1218g,淫羊藿912g,炙山甲69g,防风10g,制附片612g(用到15g时,需先煎1020分钟),骨碎补1020g,桂枝915g,赤白芍各912g,知母915g,羌独活各1012g,松节10g,地鳖虫610g,麻黄36g,苍术610g,威灵仙12g,伸筋草30g,牛膝915g,炙虎骨(或豹骨、熊骨)912g(另煎兑入)。若虎、豹、熊三骨均购不到,可用透骨草20g、寻骨风15g、自然铜(醋淬、先煎)69g,三药同用,以代虎骨。

  

  功能: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瘀通络,强筋壮骨。

  

  主治:尪痹,肾虚寒盛证。其中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有肢体关节疼痛、变形、骨质损害的疾病。表现为关节喜暖怕冷,腰酸乏力,遇寒疼痛加重,舌苔薄白或白,脉沉尺弱者。

  

  本方以《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虎骨散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川续断、补骨脂补肾阳,壮筋骨;制附片壮肾阳,祛寒邪;熟地补肾填精,养肝益血共为主药;以骨碎补活瘀祛骨风;淫羊藿补肾阳,祛肾风;虎骨祛风壮骨;桂枝、羌活、独活、威灵仙搜散。加减运用:上肢病重者,加片姜黄10g;瘀血明显者,加红花10g,乳香、没药各6g,皂刺6g;腰腿疼痛明显,僵硬不舒者,加桑寄生2030g,杜仲1520g,补骨脂1012g,可去松节、苍术,加大川断、狗脊、补骨脂用量,吃药时再嚼胡桃肉(炙)12个;肢体僵屈者,可去苍术、防风、松节,加生薏苡仁30g,蟾蜍2g,白僵蚕912g;脊柱僵直,弯曲变形者,可去苍术、牛膝,加金狗脊40g,鹿角胶9g(鹿角片、鹿角霜亦可),白僵蚕12g,羌活改为12g;项背痛明显,加葛根1218g,加大羌活的用量;寒盛痛重,明显畏寒肢冷,加大制附片、草乌用量,同时加七厘散1/3管冲服;身体拘挛,脊背发僵,加片姜黄912g,白僵蚕912g,生薏苡仁3040g,苍耳子69g;腰脊僵硬如石,可再加急性子35g。低热或药后咽痛口干,口渴,便干,去干姜,减桂附用量,加黄柏1215g,生地1520g,地骨皮1012g,秦艽1225g;舌苔厚腻者,去熟地、鹿角胶,加鹿角霜10g,砂仁35g,苍术69g;脾虚失运,脘胀纳呆,去熟地,加陈皮1012g,焦麦芽1012g,焦神曲1012g,千年健1215g;骨质受损严重,关节僵化,已成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之势者,加透骨草20g,寻骨风15g,自然铜(醋淬先煎)69g;病程较长,久而不愈,痰湿重者,加白芥子69g,苍耳子69g;髋关节活动受限,两腿屈伸不利,加伸筋草30g,泽兰1218g,威灵仙15g;关节疼痛重者,可加重附片的用量,并且可再加草乌69g,七厘散。

  

  本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故需耐心坚持服用,不可仅服几剂即改方。服药23个月(或更长),收到显著效果后,可将此方23剂研为细末,每次服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长期服用,以防复发而渐达痊愈。

  

  方中用熟地黄补肾肝之阴,生血填精长髓;淫羊藿温肾壮阳,坚筋骨,除冷风劳气;狗脊坚肾益血,壮督脉,强腰脚,利俯仰共,为主药,辅以制附片补肾助阳,逐风寒湿,并治脊强拘挛;鹿角胶益肾生精,壮督强腰;川断补肝肾,强筋骨;骨碎补坚骨壮骨,行血补伤;羌活散风祛湿,治督脉为病,脊强而折;独活搜肾经伏风;桂枝温太阳经而通血脉;赤芍散血滞;地鳖虫搜剔积血,接骨疗伤;防风祛风胜湿,善治脊痛项强;麻黄散寒祛风,疏通气血;干姜逐寒温经;草乌逐寒搜风,善治腰脚冷痛;佐以白芍和血脉、缓筋急;知母润肾滋阴,以防桂附之燥热;使以怀牛膝引药入肾,治腰膝骨痛;炙山甲散瘀通络,引药直达病所。总之,在治疗中要抓住补肾助阳、壮督祛寒之关键,只有肾气旺,精血足,髓生骨健,筋脉方能得以荣润。肾阳壮,督阳得以布化,寒湿之邪才易于化除。

  

  焦树德教授认为本病多病程迁延、反复,病情渐重,邪阻脉络,气血瘀滞不通,故不活瘀通络、不畅通气血则正难复,邪难去,在治疗中要注意活瘀通络,除方中常用的赤芍,地鳖虫、炙山甲外,还可将怀牛膝改为川牛膝,并酌加泽兰、鸡血藤等活血祛瘀之品。本病好发于青壮年,邪易从阳化热,亦有病久长服辛热之品,邪从热化,在治疗中既要不忘补肾助阳,壮督祛寒,还要兼顾防其化热伤阴,而不忘佐以知母、炒黄柏、生地等清热益阴之品。本病病位虽在肾督,但常殃及肝脾,脾胃常易损伤,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护脾胃后天之本,嘱患者以饭后服药为宜。另外,本病病程长、病情重,治疗贵在坚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样对预后会有更大的意义。

  

  焦树德补肾强督治大〓

  

  焦树德教授诊治强直性脊柱炎(AS)颇有心得,创议了“大〓”新病名及初步诊治规律,在临床上屡收良效。

  

  强直性脊柱炎在古医籍中虽无此名,但相关记载却不少,如《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证治准绳》中说:“若因伤于寒湿,流注经络,结滞骨节,气血不和,而致腰胯脊疼痛。”《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凡人之腰痛,皆脊梁处作痛,此实督脉主之。……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焦树德教授则根据其临床表现具有腰骶及脊柱外关节疼痛,并导致脊柱强直的特点,冠之以“大〓”。大〓究其意,指病情深重,脊柱弯曲、背俯,令人尪羸失去生活能力的疾病而言。焦老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大〓)的病因病机特点是肾、督不足为先,风寒湿邪深侵入肾、督,造成骨损、筋挛、腰脊僵痛,导致形体尪赢”。换言之,没有肾、督不足,没有寒湿深侵入肾、督伤骨,就形不成大〓。临床病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遗精滑精,房室过度,劳累过极,产后失血,月经过多等而致肾、督正气不足,正不胜邪,风寒湿三邪深侵肾、督。督脉督一身之阳,受邪,则阳气不得开阖失于布化。寒邪深侵,肾生髓主骨,主腰膝和二阴,肾受邪则髓不能满,骨失淖泽,而致骨损。肝肾同源,母病及子,肝木失养,则血海不足,冲任失调,筋骨失养,痹而不已致筋挛。肾督两虚,脊背腰胯之阳气失于布化,阴精失于营荣,寒则凝涩而致腰脊疼痛;督阳失布,气血不化而致脊柱僵曲废用,形成大〓之疾。病程中由于人的体质有阳性、阴性之不同,再兼地域、气候、生活、饮食、年龄、受寒轻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寒湿贼风、痰浊瘀血互为交结,凝聚

  

  不散,经络闭阻,气血不行,又加重病情发展。

  

  焦树德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虽错综复杂,但肾虚督寒是根本的病因病机,故而创下“补肾强督”的治疗大法,辅以祛寒化湿、通活血脉、强壮筋骨。肝肾同源,补肾亦可养肝荣筋,强督助阳,则诸阳得以开阖布化,加之祛寒化湿疏风,促风寒湿三邪温化外出。焦树德教授认为,此病乃寒湿深侵入肾、督,伤骨、致骨质损伤,且病程缠绵,日久气血耗伤,脉络瘀阻,则不通则痛。故在补肾强督的同时,不忘强壮筋骨,通活血脉,一来通活血脉,可祛瘀生新,通活经络。二来补肾强督与强壮筋骨相结合,可增强正气,恢复体力,以提高自身抗病力和恢复劳动能力,从而使肾督两旺,精血足,则筋骨关节肌肉得以淖泽荣养,使已失去功能的肢体、关节逐渐恢复。如有邪郁化热者,可加入苦以坚肾、化湿清热之品;痹阻肢节者,可适当加入疏风散寒、通利关节、活血通络之品;邪入肝肺者,可加调肝理肺之品。另外,应时时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此即抓住了主要病机,立补肾强督之法,治病求其本,故临证中每每效验。

  

  另外,焦树德教授还强调要抓住症候特点,辨证施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表现出来的症候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焦老抓住“肾虚督寒”这一主要病因病机,将补肾强督中药治疗贯穿于病程的始终,并随证施法,药随证变。对服用激素及柳氮磺胺吡啶的患者,主张中药治疗使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逐步撤减至不用。经治不少患者,各项化验指标明显好转,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由于肾虚督寒之病机贯穿于病程的始终,症见:腰胯疼痛,喜暖畏寒,腰腿酸软或疼痛,腰部转摇、俯仰受限,遇寒加重,得热则舒,或兼男子阴囊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苔薄白或白厚,脉多沉弦细、尺脉弱小。焦老施以补肾强督治〓之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筛选药物,组补肾强督治〓方。方中骨碎补、补骨脂、熟地补肾阳暖丹田,填精补血壮筋骨;川断、杜仲补肾壮腰强筋骨;川牛膝配泽兰祛腰膝瘀血;金狗脊、鹿角镑补督脉养精血;桂枝、赤白芍、知母、制附片、炙麻黄、干姜、白术温通阳气,散寒除湿,化瘀壮腰膝;羌独活、防风祛督脉之风,川牛膝兼能引药入肾。以上诸药组成主方,在此方基础上审因论治,随证加减用药。因体质属阳盛,寒邪久郁从阳化热或原为肾虚督寒,经服用温补肾督、辛热祛寒之中药,阳气骤旺,寒邪从阳化热,或近阶段又受热邪,而转化为邪郁化热证,可见:腰胯疼痛,性情暴躁,五心烦热,腰腿乏力,腰脊僵困,下午低热喜凉爽,大便干,舌苔薄黄或少津口燥,脉沉弦细数或数大有力。焦老施以补肾强督清化法,在补肾强督治睊汤基础上,将熟地、桂枝、制附片、干姜、炙麻黄、鹿角霜、金狗脊等温热之品用量减少,加入黄柏、生地、桑枝、青蒿等苦以坚肾、活络清疏之品。如风气盛者,可见除腰脊尻疼痛外,并兼见多关节肿痛,游走串痛,痛处怕风,女子或兼有痛经、乳少等症。但邪气久郁化热或从阳化热者,则痛处不怕寒反喜凉爽,不化热者舌苔多白,脉多沉弦,化热者,脉象可兼数,舌苔可见薄黄或黄,焦老施以补肾强督利节法,根据化热与否,分别在上两方的基础上,加以松节、青海风藤、伸筋草等防风散寒、通利关节之品,如邪及肝肺,可见脊背僵痛,胸部憋闷,两肋隐痛,生气时症状加重,舌苔白,脉弦急。焦老施以补肾强督调肝法,在补肾强督治〓方的基础上,加入白蒺藜、枳壳、苏梗等调肝理肺之品。

  

  【病案举例】葛某,男,26岁,20011219日初诊。主诉:腰骶部疼痛伴僵硬1年余,加重1月。病史:1年余前,患者自感腰骶部疼痛,畏寒喜暖,伴晨僵,在当地医院查血沉:60mm/hC反应蛋白:91mg/dl,抗“O”正常,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骶髂关节CT示: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改变。予以柳氮磺胺吡啶、非甾体镇痛剂等口服治疗无效。1月前,因天气转寒,感症状加重,遂来就诊。来诊时:患者腰骶部疼痛,痛连颈项,腰直僵硬呈板状,弯腰、后仰均受限,喜暖怕凉,畏寒肢冷,四肢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弦。

  

  临床诊断:大〓(肾虚督寒证)。治法:补肾强督、祛寒化湿、壮骨活血。处方:骨碎补18g,补骨脂12g,川牛膝10g,泽兰15g,川断18g,炒杜仲20g,桂枝12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金狗脊35g,地鳖虫9g,鹿角霜6g,防风12g,炙麻黄6g,干姜9g,制附片12g,羌独活各12g,透骨草15g,自然铜(先煎)6g,焦神曲10g,白僵蚕12g,伸筋草30g

  

  二诊:服药12剂后,患者欣喜来报,诉病情好转八成,能从事一般家务活动,舌淡苔白,脉沉细略弦,尺脉弱,仍守上方加减。处方:骨碎补20g,补骨脂12g,川牛膝10g,泽兰15g,川断20g,炒杜仲25g,潼蒺藜12g,桂枝15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金狗脊40g,地鳖虫9g,鹿角霜9g,防风12g,炙麻黄6g,干姜10g,制附片12g,羌独活各12g,透骨草15g,自然铜(先煎)6g,焦神曲10g,白僵蚕12g,伸筋草30g

  

  三诊:服药30剂后,患者诉腰骶部疼痛基本消失,能前弯侧弯,后仰自如,四肢有力,连续行走1公里而不感觉累,舌苔厚白,脉沉滑细略数。效不更方,加苍术12g,炒黄柏10g二味。

  

  四诊:服药30剂后,患者腰骶部未再疼痛,活动自如,时有腰部微酸略痛,已恢复农业劳动。以上方3剂共为细末,每服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以巩固治疗。

  

  刘观湘刮痧疗法治强直性脊柱炎

  

  刘观湘,现工作于山东省沂源县卫生局。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以侵犯人的中轴关节、下肢大关节为主要特点,具有很大的致残性。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历节病”、“肾着”等范畴。根据其发病年龄层低、家族遗传倾向、炎性致病原侵袭等发病特点,以及腰背、肢体关节冷、重,疼痛固定不移,病情缠绵难愈,逐渐侵蚀关节和肌腱等症状特点,刘观湘认为:①本病非一般性痹证,它有特殊的病因病机;②其发病以先天肝肾不足、精气不充为前提,加之后天失养,湿热邪毒外袭,流注关节,侵蚀骨质、筋膜、肌肉,阻痹气血,以致毒、瘀、湿三邪共聚,相互搏结,发为本病;③主要病机为肝肾不足,湿毒蕴结,气滞血瘀,属本虚标实之证,而临床常以标实为主。正由于外邪较重,而正气不足,抗邪无力,故病程长,反复发作,愈演愈烈。

  

  刮痧疗法源于古代砭术疗法中的石具刮摩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而自成体系。采用穴位刮痧,既可驱邪达表、清解湿毒,又可疏通气血、调整经气,平衡五脏六腑,从而达到祛邪扶正,标本兼治之功。现代研究认为穴位刮痧,通过穴位刺激和热效应,达到疏导和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强局部新陈代谢和活化细胞的作用。因而,刘观湘认为刮痧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法证相符,切中要害,加之刮摩时配合饮用茵陈赤小豆汤,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以载邪外达,故常收奇效。

  

  1.刮痧部位

  

  (1)近取范围:患者背部以脊柱为中心的病变区域,即以X线

  

  提示的脊柱病变最高位置为上限,以骶部为下限,两侧腋后线之间的范围。

  

  (2)远取部位:双侧涌泉穴。

  

  2.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显露背部,全身放松。

  

  (2)术者确定刮痧范围,在相应部位涂上一层自制“舒筋活络油”,并轻松按摩穴位,放松有关肌肉组织。

  

  (3)术者用消毒刮板在皮肤上以45°的倾斜角,沿着一定方向进行刮摩,一般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依次顺刮;其接触面应尽可能拉大、拉长,非平面部位可用棱角刮摩。操作中依据病情、病变特点,灵活运用点、线、面的结合,针对性刮摩重点部位。

  

  (4)刮摩力度以患者体质、胖瘦、病程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而确定。一般胖者,病程长者重刮;反之,则轻刮。但用力应均匀,始终如一。

  

  (5)术者应全神贯注,意念作用于手指,将自身正气通过刮具传达到皮肤,并与刮摩力相合,借助刮具快慢节奏变化,实施补泻手法。

  

  (6)刮摩背部同时,交替对双侧涌泉穴者进行强力刮拭。

  

  (7)每个部位刮拭35分钟,约3050次为宜,直至出现紫红色斑块,示体表出痧。刮摩完毕,嘱患者饮用大量热茵陈赤小豆汤,而使其周身汗出。

  

  7天一次,治疗4次为一疗程,3疗程结束。

  

  【病案举例】

  

  患者,男,40岁,农民。腰背酸痛、晨僵20余年,活动不利渐进加重7年。曾按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病情时有波动,每于饮酒或感受风寒后加重。刻诊:腰酸背痛,双侧髋部疼痛,四肢重着、晨僵,活动后诸症略减,腰部前弯、后仰均有一定受限,髋部压痛阳性。舌质紫暗,脉沉弦。X线及CT扫描示:骶髂关节炎(双)>Ⅲ级,双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血沉26mm/h,类风湿因子阴性,省级医院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停用消炎痛、雷公藤片、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予刮痧疗法。1个疗程后症状减轻,坚持治疗3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此后又间断治疗2个疗程,并调服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味,症状消失,腰髋活动部分恢复,示临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刘五岳类风宁汤治强直性脊柱炎

  

  刘五岳是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风湿病医院医师。

  

  强直性脊柱炎为临床疑难疾病,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腰痛,或连及胸、颈段脊柱疼痛、晨僵,行动不便,甚则出现驼背、脊柱强直,肢体关节僵直,姿势固定而无法活动,给患者的生活及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相当于祖匡医学中“顽痹”、“骨痹”的范畴。基本病机为肾虚寒盛、督弱络瘀,故治宜以补肾祛寒、强督通络为法。笔者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运用太白山独特中草药铁牛七、桃耳七、飞天七与西洋参、白花蛇、川乌、仙灵脾、制马钱子、全蝎、青风藤、生地、白术、白芍、当归、炮山甲等共同组成验方类风宁汤,系统治疗本病,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应当注意的是,本方中各味药物的用量,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因人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刘五岳自拟类风宁汤基本方药物组成:西洋参、铁牛七、桃耳七、飞天七、制马钱(先煎)、川乌(先煎)、仙灵脾、白花蛇、全蝎、青风藤、地黄、白术、白芍、当归、炮山甲,剂量因人、因病情轻重而定。

  

  加减方法:风邪重者加羌活、辽细辛,寒重者加附子、肉桂,湿重者加苍术、薏苡仁,热重者加黄柏、忍冬藤,肾虚重者加杜仲、枸杞、怀牛膝、山萸肉,脾虚重者加怀山药,气虚重者加黄芪、党参,血虚重者加鸡血藤、紫河车,骨质改变者加狗脊、骨碎补,项强者加葛根、野木瓜,痰多者加白芥子、胆南星,阴虚加龟版,阳虚加鹿胶、鹿含草、肉苁蓉,血瘀加三七、地鳖虫。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病案举例】

  

  杨某,男,19岁,学生,1996218日初诊。主诉:腰骼痛3年,加重1年。腰骼僵硬、强直,活动受限,颈强痛,转动不灵,膝关节肿胀、疼痛,下蹲困难,腹股沟亦痛,扩胸受限,逼迫卧位,咳嗽时腰骼痛甚,步履艰难,面色少华,纳差,伴晨僵,脉弦数,苔黄。查体:腰椎旁压痛阳性,腰背肌肉呈板状硬僵,双下肢轻度肌肉萎缩。血沉42mm/h,抗“O250U/mL,类风湿因子阳性,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X片示:腰47椎体骨质疏松,椎体骨小梁模糊,呈“方形”改变。辨证属肾虚湿热型,经服类风宁汤加味治疗3个疗程告愈。随访至今体健,能参加劳动。

  

  娄明洁补阳还五汤加减治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的慢性炎性免疫疾病,晚期易致残,故早期治疗极为重要。娄明洁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并配合理疗治疗此病患者,疗效满意。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以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关节强直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与遗传、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娄明洁认为本病属中医“骨痹”、“肾痹”的范畴。《素问•痹论篇》曰:“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痹在于肾则重”。娄明洁认为,肾为水脏而寓亢阳,督脉总一身之阳气,由于机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督脉失固,阳气衰微及风寒湿邪留滞日久,肝脾肾虚,运化津液功能失常,与多种原因所形成广义之痰饮,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可到,痰浊瘀血久积不去,则出现脊柱、四肢强直变形。娄明洁以清代名医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为主化裁,以羌活、独活、威灵仙祛风除湿止痛;牛膝、威灵仙补肾壮腰、强筋骨;归尾、红花、桃仁、地龙等通络活血祛瘀;黄芪补气活血。诸药合用并随证加减,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温补肝肾,祛风散寒及强筋骨之功效。临床再配合物理治疗,可起到增强或保持肌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氧供给,促使炎症吸收,缓解疼痛,达到消炎止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另外,娄明洁还指出要嘱患者慎起居,适寒湿,注意加强各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效改善和增强关节功能,预防畸形的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补阳还五汤化裁:黄芪、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地龙、鸡血藤、威灵仙、羌活、独活、牛膝等药物。

  

  随证加减应用:气虚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寒盛加炙附片、肉桂:湿重加防己、泽泻;肾虚加熟地、山茱萸、淫羊藿、杜仲、续断、狗脊;腰背痛加葛根、桑寄生:骶髂关节痛加僵蚕、穿山甲;四肢关节痛加雷公藤、乳香、没药、延胡索;骨质疏松加龟版,鹿角胶。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一个疗程。

  

  物理疗法:采用超声波热疗或直流电离子导入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2030次为一个疗程。

  

  【病案举例】

  

  患者,男,23岁,于19981013日初诊。述腰骶关节疼痛活动逐渐受限,有晨僵6月余,且日轻夜甚,晨起活动后则减轻,伴双膝关节肿痛、乏力,每遇寒或劳累后则加重,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X线显示:双侧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增宽,脊柱骨质疏松。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呈阳性,血沉快,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辨证为督脉空虚,寒湿侵袭,气血凝滞,经络不通。治以散寒止痛,补肾活血以通络。处方:黄芪30g,牛膝15g,狗脊15g,桑寄生20g,防风10g,杜仲15g,山茱萸12g,当归12g,红花12g,川芎15g,僵蚕6g,地龙6g,鹿角胶10g(烊化)。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理疗,每日1次。30天后复诊,晨僵削除,疼痛明显减轻;继服上方1月后再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X线显示骨质变化明显改善;再服1月以巩固疗效,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罗健挑筋疗法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难治性顽固病,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根治方法,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防止残废原则。近几年,国内学者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二线慢作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证实了有肯定效果,副作用却较非甾体类一线药、糖皮质激素三线药少得多。挑筋疗法是用特制针具,通过挑、提、摇、摆等动作将穴位相应的皮肤内甚至皮下筋膜纤维挑拔出来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刺激疗法。罗健认为,膀胱经的背俞穴、华佗夹脊穴乃五脏六腑经气输注之处,对其皮层进行挑治,通过“自控调节系统”,一方面起到扶正祛邪、调整脏腑阴阳平衡的整体作用;另一方面起到疏通经络、化痰祛瘀、推动气血运行的局部作用,最后达到治病目的。罗健认为,挑筋疗法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作用,能减轻急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消炎、消肿作用,能催化、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免疫功能,从而加强机体的抗炎能力。

  

  挑筋方法:取颈、腰、背部膀胱经背俞穴、华佗夹脊和督脉穴、阿是穴。穴位挑点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相反穴位下注射皮丘,用特制针具挑断表皮后,把穴位皮内的白色纤维缓慢拉出,直至把针孔(直径约0.20.3cm)周围的纤维挑完为止。挑毕,针挑口涂上碘酊,外贴无菌小纱垫。每天针挑1次,每次取4个穴位(左右对称),10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多明显好转。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六方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中轴骨骼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病人早期多有腰骶部酸痛、僵硬;晚期引起脊柱强直、畸形,X线检查呈“竹节样变”,髋关节破坏、强直。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尚无特效制剂,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祖国医学无此病名,据其脊柱强直、驼背畸形,以及关节肿大、变形僵硬强直、骨质受损等临床症状,可归属于“驼背”、“背偻”、“伛偻”、“大偻”、“僵人”、“骨痹”、“肾痹”、“龟背”、“历节风”、“竹节风”、“尪痹”、“顽痹”、“腰腿痛”、“痰痹”、“痿痹”、“痹证”等范畴。如《灵枢•寒热篇》云:“骨痹,举节不用而痛。”《素问•痹论》云:“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中医学者多认为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肾虚督空、筋脉失养,加之感受外邪而发病。亦有医家认为,其病情发展机理为虚、邪、痰、瘀、寒、热相互搏结,邪正交争,虚因邪生,虚实痰瘀并见,相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各家从不同角度出发,研制出不同的处方,分型而治,取得了异曲同工的目的。

  

  1.李在尧:乌头汤加减

  

  处方:制川草乌、炙甘草各10g,红花、狗脊、石楠藤各12g,当归15g,熟地30g

  

  主治:虚寒型。

  

  治则:温肾祛寒,佐以活血止痛。

  

  2.李在尧:二妙散加味

  

  处方:黄柏、苍术、寄生、甘草各10g,防己、秦艽、狗脊、石楠藤

  

  各12g,徐长卿20g

  

  主治:湿热型。

  

  治则:清热健脾利湿,佐以祛风止痛。

  

  3.李在尧:活络效灵丹加味

  

  处方:丹参、熟地各30g,当归、续断各15g,鸡血藤20g,乳香、没药、露蜂房、地龙、桂枝、独活、桑寄生、炙甘草各10g

  

  主治:血瘀型。

  

  治则:活血化瘀、温通经脉、祛风止痛。

  

  4.臧利运:强脊Ⅰ号汤

  

  处方:独活15g,秦艽18g,土鳖虫10g,赤芍12g,牛膝18g,狗脊15g,生地20g,桑枝30g,威灵仙18g,续断10g,赤灵芝15g,制没药10g,仙灵脾15g,防风12g,鹿衔草20g,巴戟天15g加减。

  

  5.隋孝忠:补肾祛寒活络汤

  

  处方:金狗脊、玄参、白芍各10份,熟地7份,桂枝、陈皮、羌活、白术、枸杞子、牛膝各4份,炙山甲、当归各3份。

  

  6.王兆铭经验方

  

  处方:双花30g,连翘20g,寄生30g,川断30g,鸡血藤30g,狗脊20g,枸杞30g,威灵仙30g,菟丝子15g,桂枝10g,白术15g,茯苓30g,附子1520g,红花10g,黄芩15g,木香6g,赤芍15g,丹参20g

  

  加减:服药后有口干、眼干、舌红、白苔者加生地20g,黄连6g,兼有髋、膝关节疼痛者加牛膝30g,独活30g。按辨证分型:风重型加青风藤30g;湿重型加木通10g;寒重型加干姜6g,细辛3g;化热型去附子、威灵仙、桂枝,加生石膏3050g

  

  用法:每剂2煎,每煎1小时,早晚分服。

  

  邱志济青娥益损汤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之“肾痹”、“骨痹”范畴。其病变部位以脊柱、腰骶为主,现代医学至今对此病无有效方药。邱志济以补虚益损、治风先理血为治则自拟青娥益损汤,治疗此病数百例,收效满意。

  

  邱志济认为本病究其肾虚骨痹之因,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及外邪久闭,由虚致损,虚中夹实,即本虚标实。邱志济认为肾精亏损,不能濡养督脉,不荣则痛。督脉空虚,风寒湿乘虚而入,壅阻经络久而变生痰瘀,深入经隧骨骱则不通则痛。因痰瘀阻滞,故出现肿痛、晨僵、活动功能受限等症。邱志济认为治当补虚益损为主,兼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虚实两端兼顾。邱志济重用补骨脂、杜仲,认为有填精固肾、秘摄真元、涩而兼润、补而能固之力。邱志济认为二药乃“青娥丸”之主药,认为补骨脂气香而腥,补命门,纳肾气,强筋骨,温能祛寒,辛能散结,润能起枯,涩能固脱,而温通肾督之力较大,得杜仲则助其补固;杜仲入肝而补肾,直达下焦气分;牛膝走下焦血分之中。邱志济认为,《本草汇言》有“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之说,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临床体会,对本虚标实之强直性脊柱炎,重用杜仲确有标本兼顾之妙。邱志济重用参、芪、当归大补气血,认为从化源资生处着力,既有“治风先理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又有间接补养肾督,更以健脾达到补肾,消除因虚致痛之妙。邱志济认为大剂狗脊在对本虚标实之腰膝痛,尤其是腰脊僵硬疼痛、功能受限有特效,合海桐皮、片姜黄有补督之中兼祛督脉之风寒湿之功。邱志济认为生南星对痰瘀深入经隧骨骱之

  

  骨痹痛有特效,且大队补虚益损之品中,稍佐攻坚祛邪之品,有利而无弊,诸药共奏补虚益损,祛风祛湿,活血祛瘀,虚实两端兼顾,疗效相得益彰。

  

  青娥益损汤药用:补骨脂、炒杜仲、党参、生黄芪、全当归、怀牛膝各30g,狗脊100g,片姜黄20g,海桐皮30g,炒苍术20g,生南星15g。每日1剂,水煎服。虚寒加制附片、桂枝;湿热象加川黄柏。煎前水泡2小时,慢火煎,每次20分钟,每疗程1个月。少数病例较顽固需加外贴“速效颈椎膏”,此膏由生南星、生甘遂、生大戟、生芫花、全蝎尾组成。

  

  【病案举例】

  

  余某,男,46岁。1992510日就诊。

  

  自诉:脊柱腰骶僵痛3年余,伴双膝、肘肿痛,不能下蹲,站立困难,弯腰翻身活动受限,渐致行走艰难。查其腰脊强直状,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涩。血沉125mm/hX光摄片骶髂关节增宽。

  

  西医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属肾虚骨痹。予青娥益损汤原方10剂,并配合外贴自拟速效颈椎膏。药后复诊,诸症减轻,已能站立行走。继服30剂后,脊椎腰骶僵痛等诸症消失,功能恢复,查血沉10mm/h。嘱以自制局方“青娥丸”巩固疗效,追访2年无复发。

  

  沈在盛独活寄生汤加减治强直性脊柱炎

  

  沈在盛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从病因病机来看,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内因为正气不足,外因是感受寒、湿邪,因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所以风寒湿相互夹杂之邪易侵犯腠理、经脉、筋骨、关节,发为痹证。故《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说:“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病位主要在脊柱、骶髂关节,此为督肾两脉循行所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应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止痹痛,独活寄生汤以人参、茯苓、当归、川芎、赤芍补益气血;独活、防风、秦艽、肉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沈在盛认为本方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临证运用时随证加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药理学认为,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药物可改善微循环,增进脊柱关节及周围组织的血供,有助于消除免疫复合物,减少致痛物质沉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缓解脊柱关节的疼痛和僵硬。沈在盛认为,本方对早中期患者疗效肯定,晚期患者疗效较差。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明确宜早期治疗,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生理姿势,卧硬板床,低枕,若再配合脊柱牵引、理疗,对提高疗效更加有利。

  

  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牛膝、秦艽、桑寄生、杜仲、茯苓、防风、赤芍、肉桂、人参、当归、川芎、甘草各10g,细辛3g。发热去细辛、肉桂,加石膏15g,知母、黄柏各9g;痛重加延胡索、全蝎各15g;寒胜加附子、干姜各10g;湿胜加薏苡仁20g,泽泻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30天为一疗程,同时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

  

  孙妙发牵引推拿整脊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以侵犯脊柱为主,并常波及其他关节及内脏,可造成人体畸形及残废。孙妙发拟定的综合治疗方案为:通过牵引、推拿、手法整复,以纠正骨关节的解剖位置,矫正脊柱畸形,并辅以中药熏蒸疗法祛风除湿,活血行滞,蠲痹止痛。

  

  中药熏蒸基本方药:威灵仙、仙灵脾、寻骨风、透骨草、鹿衔草、血竭、地鳖虫、炮山甲、红花、葛根、狗脊、钩藤、络石藤。

  

  随证加减:偏湿盛者加苍术、木瓜、土茯苓、防己;偏风盛者加羌活、独活、防风、乌梢蛇、蜈蚣;偏寒盛者加附子、细辛、川乌、草乌;偏热盛者加黄柏、忍冬藤;偏久痛者加刘寄奴、全蝎、白僵蚕、马钱子。同时嘱患者,避免淋雨受寒,生活环境不宜潮湿多风,防止过度疲劳,应注意节制房事,忌饮酒,避免弯腰负重劳作,坚持卧硬板床,枕头不宜过高,并以仰卧为主,站立行走时应注意抬头挺胸。

  

  【病案举例】

  

  英国商人,男,33岁。于20004月前来孙妙发处门诊。诉间歇性腰背痛3年,腰背持续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整个背部后弓畸形,腰背强直,腰、胯、髋关节活动受限,下肢拘挛重滞乏力。近来腰背痛较剧,尤以夜间为甚,自诉常半夜痛醒,每晚只能安睡23小时。诊见患者关节强直,弯腰幅度受限,脊柱胸段弯曲明显,后凸呈“驼背”样畸形,加力后稍能伸直,但疼痛较剧,深呼吸可致背痛加剧。胸廓略呈扁平,胸廓扩张运动受限,肺活量明显减少。骶髂关节及椎旁肌均有压痛及叩击痛,无明显放射痛,椎旁肌痉挛僵硬,下肢重滞拘挛。“4”字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受限,下肢后

  

  伸试验阳性,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X线摄片显示:脊柱骨小关节面模糊不清,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椎体呈方椎样改变,腰椎正常生理弧度变直,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模糊不清,呈致密性炎性病变。血沉为55mm/h,类风湿因子(RF)阴性,淋巴细胞组织相容抗原(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

  

  孙妙发首先予以牵引治疗:采用持续牵引,重量约70kg,时间为1520分钟,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然后采用推拿治疗:以攘法、揉法、点按法、推法、擦法沿膀胱经施术,时间约30分钟。后施行整脊法:采用坐位旋转扳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前弓扳法、顶胸法、背法、踩跷法等以纠正脊椎畸形,增加腰椎活动度。配合采用中药熏蒸治疗,以使中药离子直接渗透至脊柱骨关节病灶,在病灶组织周围形成足够的药物浓度,从而起到良好的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蠲痹止痛、软坚散结之功。熏蒸方药物组成为:威灵仙、寻骨风、透骨草、鹿衔草各30g,血竭、地鳖虫、炮山甲、钩藤、刘寄奴各10g,红花5g,葛根、络石藤、仙灵脾、白僵蚕各20g,狗脊15g,全蝎6g,马钱子3g。上述治疗以10天为1个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13天,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腰背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度好转,胸段“驼背”消失,椎旁肌已恢复弹性,压痛、叩痛消失。经X线摄片复查,脊柱小关节面及骶髋关节间隙已较清晰,血沉15mm/h1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佟琳娜温针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类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与风寒湿邪有关的“痹证”范畴。佟琳娜认为治疗本症应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主,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足三里、大椎穴,具有调和气血、活血通络、扶正祛邪、止痛的作用,艾灸具有温煦祛寒的作用,两法并举效果明显。佟琳娜认为针刺足三里、华佗夹脊穴,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实验证明可使血中白细胞总数上升,使血中调理素明显增加,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了病人的抗病能力,局部取穴针刺可达到局部止痛、驱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的作用。

  

  取穴: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每隔一椎体交替取穴)、大椎穴、肾俞(双侧)穴;配穴:膝关节受累加内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骶髂关节疼痛明显加环跳、阴廉、阿是穴。方法:用1.5寸针,必要时用3.5寸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阿是穴采用泻法,并加艾灸。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病案举例】

  

  张某,男,29岁。患者腰痛伴膝踝关节疼痛2月余,久坐久站疼痛加重,有晨僵,直腿抬高试验阴性,“4”字试验阳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属风寒湿型。X线示:右骶髂关节面模糊,左侧骶髂关节上段间隙消失,血沉2mm/h。类风湿因子阴性,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

  

  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取胸腰部夹脊穴、肾俞(双)、阳陵泉、大椎、足三里、秩边、环跳穴、昆仑。

  

  针5次后,病人腰部疼痛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痛大减,仅在

  

  久坐站起时有轻微疼痛;3个疗程后,腰部、膝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王胜利松凝正骨手法治强直性脊柱炎

  

  王胜利是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主要侵犯脊柱,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原因不明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晚期脊柱出现强直畸形,病情不可逆转。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治疗手段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仅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止痛作用,但不良反应大,远期效果差,难以控制病情发展。由于该病发病隐匿,早期的下腰背疼痛及晨僵往往不引起患者注意,加上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使许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没能得到早期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多由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侵犯腰椎、胸椎及颈椎。脊椎的病变主要集中于韧带在骨的附着处,在脊椎节段之间,韧带骨化形成骨桥。王胜利采取松凝正骨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仅避免了长期用药的副作用,而且使致畸率大幅度降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松凝正骨手法就是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椎体小关节强直及椎旁韧带骨化的病理特点,通过松凝分筋法将纤维软骨化或骨化的韧带得以松解,加上掌推正骨法的运用,使骨化强直的椎体小关节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等,经过一定的角度、一定力度、一段时间的持续推按,从而达到改善脊椎关节活动度、控制畸形变发展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

  

  (1)预备手法:患者俯卧,解除腰带,全身放松,术者立于床边,用攘法自颈肩、胸腰背、臀、股、小腿至足跟,主要放松和温通足太

  

  阳膀胱经脉,反复6次。再以左右拇指分别置于脊柱两侧,顺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肺俞、心俞直至膀胱俞等穴位进行点按,又顺双下肢膀胱经和少阳胆经自臀至足,重点点按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穴位,每穴点按35息,一呼一吸为一息。以上手法共用时约15分钟。

  

  (2)松凝分筋:术者立于患者一侧,双手拇指并拢,首先触摸到第1腰椎横突,指腹用力顶住横突处,将横突间韧带、骶棘肌、横突间肌和腰背筋膜等组织向内后方向进行弹拨,反复进行35次。每次弹拨时要配合患者的呼吸,力度轻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然后拇指顺势下移至第2345腰椎及臀部进行同样手法操作,直至使触及的腰背肌腱、韧带等出现一定的松弛感。一侧手法治疗结束后,术者再移至患者另一侧进行治疗。以上手法用时约10分钟。

  

  (3)掌推正骨:术者侧身立于患者一侧,一手掌置于第7颈椎棘突,另一手掌置于其上协同用力。术者前臂和掌根的用力方向与患者身体呈45°,着力点在术者掌根部,自颈胸段开始,沿棘突由上向下顺势推按,每次按压时注意配合患者呼吸(呼气时向下按,吸气时放松),按压力度由轻到重,并随时询问、观察患者的反应,每次推按至骶尾部结束。如此往返35次,用时约10分钟。以上松凝正骨手法每周进行3次。

  

  文富春活血舒筋汤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以脊柱由僵硬逐渐变强直为特征,目前病因不明。文富春认为,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腰痛”范畴,病机为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经脉受阻,不通则痛;筋脉失常,活动功能受限。治宜滋补肝肾、活血软坚、通利关节、舒展筋骨。文富春依此治则而遣方用药,拟活血舒筋汤治疗本病早、中期,通过临床验证,有较好的疗效,可减少患者痛苦或根除隐患。

  

  活血舒筋汤方剂组成:鸡血藤、当归尾、鹿膏各20g,伸筋草、制乳香、制没药、三七各15g,川木瓜、片姜黄、土鳖虫、川牛膝各10g,甘草6g

  

  方中以鸡血藤、归尾、三七配桂枝、乳没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缓解筋膜粘连;佐以木瓜、姜黄、伸筋草、土鳖虫宣通气血,以加强活血舒筋通络关节之功;再用鹿膏通补壮阳、生精补髓;以甘草调和诸药。隔日1剂,1剂服3次。病情缓解后,可改为丸剂,以巩固疗效。

  

  【病案举例】

  

  病例1:林某,男,19岁,199611月初诊。患者腰部疼痛,行走时加重,已半年。近来又感到胸腰伸屈不适,有僵硬感。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双髋X光片提示骶髂关节有对称性硬化表现。遂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服用上方40余剂,并进行仰卧起坐的功能锻炼,疼痛加重时可服少量西药止痛。复诊诉疼痛缓解,已可参加体力劳动。遂改用上方丸药3月余。随访2年,未见复发。

  

  病例2:陈某,男,16岁。上中学时每当体育课后或回家途中均感步履疲惫,休息稍愈,行走时加重。经治症状缓解,半年后复

  

  发。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刻诊:腰背疼痛,同时向下腰放射。体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血沉增快。X光片示双髋骶髂关节双侧有骨质疏松,边缘呈现僵化改变。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以上方治疗1月余,诸症缓解。后改服丸剂2月余,同样配合仰卧起坐的锻炼,随访未再复发,现已能正常上体育课。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Digg排行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