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三部分 五官按摩

[日期:2013-01-09] 来源:  作者:涂永华 [字体: ]

第三部分  五官按摩

  眼部保健按摩

  1.神清目爽的保健按摩

  眼睛疲劳,很多人都不在意。其实,眼睛一旦过度疲劳,会引起头痛、肩痛、焦躁等一系列全身症状,称为目素疲劳综合征。此症会大大地影响正常的工作、情绪及生活。为了确保健康,绝不能忽视视疲劳症。眼部保健按摩可以防止眼睛疲劳、视力下降,达到神清目爽的目的。

  ①用两拇指或中指分别同时按揉攒竹、四白穴,有轻微的酸胀感即可,每穴约半分钟(图3-1)。

  ②仰卧或正坐,用轻柔的8’’字揉法在其两眼眶操作约2分钟(图3-2)。

  ③仰卧,施术者坐其头顶上方,将两拇指并放在其前额正中,然后分别向两边推去推至两太阳穴为止(图3-3),如此反复操作30次。力量宜重滞但不影响拇指的推动。

  ④仰卧,施术者坐其头顶上方,用两手的大鱼际分别贴在患者两侧太阳穴(图3-4),然后做轻柔的揉动,时间约1分钟。

  ⑤坐位,施术者站立其后,用五指抓拿在头顶操作1分钟,动作宜快而连贯,抓拿时要有力(图3-5)。

  ⑥坐位,用五指抓拿风池颈顶、拿肩井法操作1分钟,力量适中,不宜太重(图3-6)。

  2.眼眶周围的按摩

  ①揉睛明穴: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右手食、中指指腹分别揉眼内角旁的睛明穴(图3-7)约50次。以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舒筋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颤动。

  ②揉瞳子髎穴: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揉眼外角旁的瞳子髎穴(图3-7)约100次。

  功效:舒筋明目。

  主治:眼疾、视力疲劳。

  ③揉四白穴: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两手中指指腹分别按其目下1寸处的四白穴,有酸胀感时持续揉动50次。

  功效:疏通经气。

  主治:口眼歪斜、目赤痛痒。

  ④抹眼眶: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两手指指腹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沿上眼眶抹至外眼角,再沿下眼眶从眼内角抹至眼外角(图3-8),抹50次。要用力均匀,动作柔和,以防抹破皮肤。

  功效:舒筋明目。

  主治:视力疲劳。

  3.眼睑下垂的按摩

  眼睑下垂是指上眼皮下垂而不能主动上提,影响视力。眼睑下垂有先天性、后天性之分。先天性眼睑下垂多为双侧,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后天性眼睑下垂多为单侧,由于提上睑肌受伤和局部病变所致。临床症状:由于提上睑肌的功能不全,以致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发生视力障碍。病人因眼裂变窄,常皱起前额皮肤,以提高眉部,用前额肌开大眼裂。双侧下垂者常把头仰起视物。

  按摩时患者仰卧,施术者站于头侧:

  ①用拇指在前额部及眼眶周围部做揉法数次(图3-9)。

  ②用拇指、食指、中指在眉弓处做捏提法数次,可向上方用力(3-10)

  4.睑腺炎的按摩

  睑腺炎俗称长针眼,是指上眼睑或下眼睑出现一些如麦粒大小的硬结,局部皮肤稍红并有瘙痒或疼痛感,严重时疼痛剧烈如针刺,眼睑红肿明显。

  (1)按摩方法

  ①患者仰卧,用两中指分别按揉双侧眼部的睛明、鱼腰、四白穴(3-11),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

  ②患者仰卧,施术者坐于患者头顶上方,两手拇指同时按揉患者两眼角的瞳子髎(眼的外眼角处,见图3-12),力量应由轻到重,以有酸胀感为度,用时1分钟。

  ③患者仰卧,施术者站或坐于患者侧面,用两手大鱼际按紧患者两外眼角皮肤,缓慢地垂直向下推动,使眼睑皮肤绷紧,反复操作20次左右。力量不要太重,以绷紧眼睑皮肤为度(图3-13)。

  (2)注意事项

  ①在脓成之前不要挤捏局部肿块,防止热毒扩散。注意保持眼部卫生。

  ②发病初期每天可用湿毛巾热敷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③忌食葱、蒜、辣椒、姜、韭菜及鱼等辛辣和腥发食物。

  5.近视眼的按摩

  近视眼是一种由于先天遗传或后天用眼不当所致的眼部疾病。长期学习、工作环境光线不足或读书、写字时姿势不正确,目标太近以及用眼过度等都可造成近视眼。近视眼分为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假性近视属于用眼不当所致的暂时性的视力障碍,可以通过治疗及改正不良习惯来纠正:真性近视则是眼球已发生了器质性的改变(如眼球曲度增大而变凸笥而较难恢复。假性近视若不及时治疗纠正,便可能发展为真性近视。

  (1)按摩方法

  ①患者仰卧,施术者站在患者头侧,用双拇指自印堂穴(眉心),向两侧做推法数次。再用双拇指自内眼角经下眼眶至外眼角,做分推法数次(3-14)

  ②取穴:睛明、攒竹、四白、太阳,这四个穴是眼区附近穴位。在按压眼的穴位时,以眼球有发胀的感觉为度。

  ③点揉攒竹、鱼腰、承泣、四白、睛明穴,各1分钟(3-153-16)

  ④分推额部:重点沿眼眶部分推,至太阳穴处揉捻,用时1~2分钟(图3-17)。

  ⑤拇、食指相对提捏眼眶周软组织,随捏随放,1~2分钟(3-18)o

  ⑥闭眼后轻轻施压眼球,力量不要太大,约1分钟(3-19)

  ⑦闭眼后轻轻地以食、中指抚摩眼球,约1~2分钟。

  ⑧按揉合谷、风池穴,各1分钟(3-20)

  (2)注意事项

  ①每日晨起时远眺10分钟,然后闭上双眼,将两手掌搓热轻轻捂盖在双眼上约1分钟。

  ②每晚临睡前做一遍眼球运动。两眼先平视前方,头部不动,然后眼球做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运动各10次,再按左、上、右、下和右、左、下、上的顺序各转动10次。

  ③养成好的用眼习惯。不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条件下看书、写字,不躺卧看书,看书时眼睛与目标应有33厘米的距离。长时间用眼时要注意间断休息。

  ④在进行按摩时,施术者要注意手指不要直接触及眼球。

  耳部保健按摩

  1.耳廓表面的解剖

  为了便于更好地掌握耳穴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的解剖名称。

  (1)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2)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其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而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3)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4)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凸沟,又称舟状窝。

  (5)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7)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8)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9)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稍凹陷处。

  (10)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11)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12)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13)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穹。

  2.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很像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在上(3-21),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3.耳针的选择

  既然名为耳针,当然针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医学上常用的有毫针、耳毫针、揿针、颗粒式皮内针、环疗皮内针、三棱针六种,但这些都不是此章所要介绍的。确切地说,所谓的耳针,应叫做耳穴压迫法。它是用手指、绿豆、人丹、油菜子、高梁米、小麦粒、王不留行子等物,对耳穴进行持续压迫刺激,以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因其简单易学,操作简便,针具又随处可觅,所以特别适合家庭应用。

  4.耳部按摩的适宜病症

  耳穴按摩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不仅用于治疗许多功能性疾病而且对一部分器质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耳穴按摩的适宜病症举例如下:

  ①各种疼痛性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眼痛等:手术后遗痛及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②各种炎症性病症:如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

  ③一些功能紊乱病症:如眩晕症、心律失常、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

  ④变态反应性病症:有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⑤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等,按摩耳穴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作用。

  ⑥一部分传染性病症:如菌痢、疟疾、青年扁平疣等,按摩耳穴能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加速疾病的治愈。

  ⑦各种慢性病症:如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按摩耳穴可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耳穴按摩除适用于上述病症外,还可用于妇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等;也可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

  5.耳部按摩方法

  在采取耳穴按摩时,首先要在耳部寻找刺激点,即疾病在耳部反应的压痛点。最常用、最简便的耳穴压痛点探查方法,即是用针灸针的柄或火柴棒等以均匀的压力,在与疾病相关的耳廓部从周围逐渐向中心探压;或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对整个耳廓进行普查,耐心寻找。当压迫痛点时,患者会有皱眉、眨眼、呼痛或躲闪等反应。另外也应告诉患者,在探查压痛点时要注意比较哪一点最敏感,要及时反应以便找准穴位再根据痛点(敏感前所代表的脏腑学说及解剖生理的对应部位进行分析,如肺区出现压痛,可能是肺病、大肠病、皮肤病的表现。探查手法必须轻、慢、均匀。少数患者一时测不到压痛点,可用手指按摩一下该区域,然后再测。或者在对侧耳廓反应区探查,如仍无压痛点,可休息片刻再测;如反复探查无明显压痛,一般可按对症选穴治疗。

  测查到痛点或选择好穴位后,即可进行耳穴按摩,通常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是在耳穴压药子,然后揉压药子作用于耳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种是使用推拿手法进行自身耳穴保健推拿和患者耳穴治疗推拿按摩法。

  (1)耳穴贴压药子法

  此法又称耳压法,简便易行,安全,奏效迅速。通常选用的药物种子有王不留行子、绿豆、赤小豆、白芥子、莱菔子、六神丸等。另需准备胶布、剪刀、镊子等。将胶布剪成0.5厘米×0.5厘米的小方块,将药子贴附在胶布中央,逐块排列在玻璃培养皿中,供治疗时取用。

  在耳廓上先寻找压痛点,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析。用75%酒精对耳廓进行消毒,然后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镊子将粘有药子的胶布取下,对准穴位贴压。每次选3~5穴,贴压后,用手指轻压穴位1~2分钟,必要时取双耳穴进行贴压。3~5日换贴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1周。

  注意事项:因易出汗,贴压穴位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造成皮肤感染。个别患者可能对胶布过敏,当局部出现粟粒样丘疹、伴有痒感时,可以将胶布取下,休息3~5日再贴。必要时另贴肾上腺穴,或服扑尔敏。耳廓有炎症或冻疮者不宜用贴压治疗。

  (2)自身耳廓穴位推拿按摩

  全耳廓按摩,分区和穴位点按摩。轻按压时,用鼻呼气,轻提起时,用鼻吸气。按摩时采取坐位或立位,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平宽。每日清晨1次,或早、晚各1次。

  ①耳珠前(外鼻穴、耳中穴)按摩:两手中、食指尖在两耳珠前轻轻揉按,顺时针揉按18次,逆时针揉按18次后,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感冒、鼻炎、咳喘。

  ②耳尖穴位按摩:两手拇、食指捏拿耳尖穴,做轻微揉按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眼疾、感冒发热、惊厥、高血压。

  ③三角窝区按摩:两手食指或中指尖轻微揉按三角窝处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妇科病症,并治疗肾虚阳痿。

  ④耳甲艇区按摩:两手食指或中指尖,在耳甲艇区轻点揉按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胃病、泄泻、胆石症等。

  ⑤耳甲腔区按摩:两手食指指尖,在耳甲腔区揉按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胸痛、心悸、咳喘等。

  ⑥耳垂区按摩:两手拇、食指捏拿耳垂区,做轻微揉按9次,双手指放开,再按上法做3~9次,再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眼疾、面瘫、腮腺炎、小儿积滞。

  ⑦耳轮区按摩: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轮区,做轻微揉按1827,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阳痿、癃闭、尿频、便秘、发热。

  ⑧耳背区(降压沟处)按摩:两手拇、食指捏拿耳背、耳腹处,做轻微揉按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眩晕、高血压等。

  ⑨耳孔区按摩:两手拇指或中指尖点按耳孔中,做揉按9次,手指离开耳孔处,连做39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耳鸣、耳聋、面瘫。

  ⑩耳根区按摩:两手食、中指点按耳根处,做轻微揉按,正转18次,反转18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失眠、头痛。

  璃全耳背按摩:两手掌心(劳宫t对准耳背做轻微揉按,正转18~27次,反转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经络、脏腑病症。

  以上是自身按摩耳廓法,有疏通经脉、调理脏腑、健脾培中、补肾聪耳之功效。若有眼病可重点按摩眼区,再配体穴风池、睛明;咳嗽重点按摩心、肺区;肝胆重点按摩肝、胆区;胃痛、泄泻重点按摩胃、肠区;失眠重点按摩耳神门;妇科病症重点按摩子宫区;伤风感冒重点按摩外鼻,再配体穴迎香等。

  (3)术者耳廓耳穴推拿按摩

  施术者使用按、摩、揉、搓、捏、点、掐等手法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耳廓耳穴上。一般常用3种方法:揉按法、点按法、掐按法。

  ①揉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右手拇指掌面对准穴点,揉按1~2分钟,指力由轻到重,局部有热胀、舒适感为宜。每日揉按1~3次,每日或隔日1次。对体弱者手法要轻;对体壮者手法要重。对幼儿揉按耳垂区的方法为:揉按8~9次,二指放开似摘果状,反复揉按5~6次。此法治疗眼疾、眩晕、面瘫、不寐、小儿遗尿等。

  ②点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右手食指或中指尖对准穴位,点按2~3分钟,指力由轻到重,以局部有胀痛感为宜。对体弱者,点按手法宜轻;对体壮者,点按手法要重。会气功者可结合气功点穴。每次点按13次,每日12次,510天为1个疗程。此法适宜治疗一切疼痛症状。

  ③掐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右手食指对耳廓腹部穴位点,进行掐按,由轻到重,用力要均匀。对体弱者掐按手法要轻,对体壮者掐按手法要重。每次掐按1~3次,每日23次,510天为1个疗程。此法治疗一切疼痛病症,并用于急救或晕针。

  注意事项:耳廓有湿疹、破溃,不宜按摩。孕妇不宜用耳穴掐按法。按摩35次无效,可先用其他方法治疗。

  6.耳针常用穴位

  (1)耳舟部的穴位

  ①指

  部位:在耳轮结节上方,耳舟的顶部。

  主治:手指麻木疼痛等。

  ②腕

  部位: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主治:腕部扭伤、肿痛等。

  ③肘

  部位:在腕与肩穴之间。

  主治:肘痹等。

  ④肩关节

  部位:在肩与屏轮切迹连线之间。

  主治:肩关节炎。

  ⑤锁骨

  部位:在屏轮切迹水平线的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肩周炎。

  (2)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的穴位

  ①趾

  部位: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

  主治:足趾麻木、疼痛。

  ②踝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主治:踝关节炎,踝扭伤等。

  ③膝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与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

  主治:膝关节炎。

  (3)对耳轮下脚部的穴位

  ①臀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外12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②坐骨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内12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③下脚端(交感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急惊风,哮喘,痛经等。

  (4)对耳轮部的穴位

  ①腹

  部位:在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缘同水平处。

  主治:胸胁痛,乳腺炎。

  ②胸

  部位:在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处。

  主治:胸胁痛,乳腺炎。

  ③颈

  部位:在屏轮切迹偏耳舟侧处。

  主治:落枕,颈部扭伤,单纯性甲状腺肿。

  ④脊椎

  部位:对耳轮的耳腔缘。以直肠下同水平与肩关节同水平为分界线将脊椎分为三段,自上而下,上113为腰骶椎、中113为胸椎、下113为颈椎。

  主治:头痛、神经系统疾病等。

  (5)三角窝部的穴位

  ①子宫(精宫)

  部位:在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痛经,盆腔炎,阳痿,遗精。

  ②神门

  部位:在三角窝的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主治:失眠,多梦,烦躁,炎症,哮喘,咳嗽,眩晕,麻疹,可镇静,镇痛。

  (6)耳屏部的穴位

  ①外鼻

  部位:在耳屏外侧面的中央。

  主治:鼻疖,鼻炎。

  ②咽喉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的上12

  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③内鼻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的下12,咽喉下方。

  主治:鼻炎,上颌窦炎,感冒。

  ④上屏尖

  部位: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主治:各种炎症,疼痛性病症。

  ⑤下屏尖(肾上腺)

  部位: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主治: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咳嗽,哮喘,感冒,中暑,疟疾,乳腺炎。

  ⑥外耳

  部位:在屏上切迹微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眩晕。

  (7)对耳屏部的穴位

  ①缘中(脑点)

  部位: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

  主治:遗尿,崩漏,急惊风。

  ②平喘(腮腺)

  部位:在对耳屏的尖端。

  主治:哮喘,咳嗽,痄腮,遗尿,急惊风。

  ③脑(皮质下)

  部位: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主治: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智力发育不全,哮喘,眩晕,耳鸣。

  ④睾丸(卵巢)

  部位:在对耳屏的内侧前下方,是脑穴的一部分。

  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头痛。

  ⑤枕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主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昏厥,后头痛,失眠等。

  ⑥额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主治:前头痛,头昏,失眠,眩晕。

  ⑦颞(太阳)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枕与额之间。

  主治:偏头痛。

  (8)屏间切迹部的穴位

  ①目1

  部位:在屏间切迹前下方。

  主治:青光眼,近视。

  ②目2

  部位:在屏间切迹后下方。

  主治:屈光不正,外眼炎症。

  ③屏间(内分汹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主治: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

  (9)耳轮脚周围的穴位

  ①口

  部位: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主治:面瘫,口腔炎。

  ②食道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内23处。

  主治: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③贲门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13处。

  主治: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④胃

  部位:在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

  ⑤十二指肠

  部位:在耳轮脚上方13处。

  主治:胆道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

  ⑥小肠

  部位:在耳轮脚上方中113处。

  主治:消化不良,心悸。

  ⑦大肠

  部位:在耳轮脚上方内113处。

  主治:痢疾,腹泻,便秘。

  ⑧阑尾

  部位:在小肠与大肠穴之间。

  主治:阑尾炎,腹泻。

  (10)耳甲艇部的穴位

  ①膀胱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上方。

  主治:膀胱炎,尿闭,遗尿。

  ②输尿管

  部位:在膀胱与肾穴之间。

  主治: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

  ③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

  主治:泌尿、生殖、妇科疾病,腰痛,耳鸣,失眠,眩晕,颈、腰椎肥大。

  ④胰(胆)

  部位: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道疾病,偏头痛,疟疾。

  ⑤肝

  部位: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主治:肝气淤滞,眼病,疟疾,胁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11)耳甲腔部的穴位

  ①脾

  部位:在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主治:消化不良,腹胀,慢性腹泻,胃痛,口腔炎,崩漏,血液病等。

  ②心

  部位:在耳甲腔中心最凹处。

  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③肺

  部位: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感冒。

  ④气管

  部位:在口与心穴之间。

  主治:咳嗽,哮喘。

  ⑤三焦

  部位:在屏间穴的上方。

  主治:便秘,浮肿。

  (12)耳轮部的穴位

  ①直肠下段

  部位:在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便秘,痢疾,脱肛,痔疮。

  ②尿道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缘相平的耳轮处。

  主治:尿频,尿急。

  ③外生殖器

  部位:在对耳轮上缘相平的耳轮处。

  主治:阳痿,外生殖器炎症,会阴部皮肤病。

  ④耳尖

  部位: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睑腺炎。

  ⑤肝阳

  部位:耳轮结节处。

  主治:肝气郁结,肝阳上亢。

  ⑥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部位: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五等份,共六点,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6

  主治: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13)耳轮脚部的穴位

  耳中(膈)

  部位:在耳轮脚上。

  主治:呃逆,黄疸,消化不良,皮肤瘙痒。

  (14)耳垂部的穴位

  ①升压点

  部位:在屏间切迹下方。

  主治:低血压,虚脱。

  ②牙痛点1

  部位:在耳垂1区的外下角。

  主治:拔牙,牙痛。

  ③舌

  部位:在耳垂2区中央。

  主治:舌肿痛,舌强语塞。

  ④牙痛点2

  部位:在耳垂4区的中央。

  主治:拔牙,牙痛。

  ⑤上颌

  部位:在耳垂3区正中处。

  主治:上牙痛,下颌关节痛。

  ⑥下颌

  部位:在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

  主治:上牙痛,下颌关节痛。

  ⑦眼

  部位:在耳垂5区的中央。

  主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近视眼等眼病。

  ⑧面颊

  部位:在耳垂56区交界线之周围。

  主治: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痤疮等面部疾病。

  ⑨内耳

  部位:在耳垂6区正中稍上方。

  主治: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失眠,耳源性眩晕。

  ⑩扁桃体

  部位:在耳垂8区正中。

  主治:喉炎,扁桃体炎。

  (15)耳廓背面的穴位

  ①上耳根

  部位:在耳根的最上缘。

  主治:头痛,腹胀,哮喘。

  ②降压沟

  部位:在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主治:高血压。

  ③上耳背

  部位: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

  主治:皮肤病,头痛,坐骨神经痛,腰痛。

  ④中耳背

  部位: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

  主治:皮肤病,背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⑤下耳背

  部位:在耳背下方的软骨隆起处。

  主治:皮肤病,背痛,咳嗽,气喘。

  ⑥耳迷根

  部位:在耳廓背与乳突交界处(相当于耳轮脚同水•平)的耳根部。

  主治:胃痛,胆道蛔虫症,腹泻,气喘,鼻塞。

  ⑦下耳根

  部位: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

  主治: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7.耳部按摩手法

  耳穴按摩法是用手或棒进行按摩操作的。棒针一般用于耳穴较密集的部位。可选直径在0.2厘米左右的普通编织棒针或大号三棱针,将针端用细砂纸磨成钝面圆滑状使用;或用直径约0.2厘米铜、不锈钢丝制作的棒针,长度以810厘米为宜,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制作金质或银质按摩棒针。以下介绍几种基本按摩手法。

  (1)按法

  用手或棒针紧压操作部位,按而留之,着力点不移位,称为按法。按法又分指按法和棒按法两种。

  ①指按法:用手指操作(3-22),压力Q253千克。

  ②棒按法:用棒针操作(3-23),压力Q.05~025千克。

  (2)推法

  用手或棒针紧压操作部位,着力点不移位(手或棒针着力点与施术部位皮肤的接触处不分离,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称为推法。

  ①指推法:用单手指或双手指重叠进行操作(图3-24),压力Q25~05千克,频率每分钟6090次。

  ②棒推法:用棒针操作,压力0.050.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120次。

  (3)拿法

  手指对称用力,在操作部位进行撮捏提拿,称为拿法(3-25)。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用力进行操作,压力0.10.75千克,频率每分钟60120次。

  (4)揉法

  用手或棒针紧压操作部位,着力点不移位,进行上下左右回旋揉点,称为揉法。

  用棒针操作,压力0.1~03千克,频率每分钟60150次。

  (5)擦法

  用手附于操作部位,着力点随动作而移动,进行直线往返推擦,称为擦法。

  ①指擦法:食指、中指并拢,中指在上或在下,在患者手指或鼻部进行直线推擦(图3-26),频率每分钟120240次。操作时用力要轻快,动作应连贯。操作部位可涂适量芝麻油、液状石蜡等,以增透热效果并避免操作部位的皮肤受到损伤。

  ②掌擦法:手掌自然伸展,以肩关节为支点,通过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手掌往返擦动(3-27)。频率每分钟120180次,连续推擦至皮肤发烫。操作部位可涂适量润滑性物质。

  (6)振法

  用手紧压操作部位,着力点不移位,由轻到重进行连续不断地振颤,称为振法(图3-28)。用手指端着力,频率每分钟150240次。

  (7)扯法

  用食指和中指的中节,屈指使劲夹提操作部位的皮肤(3-29),一夹一放,向上向外扯拉,压力0.2~1千克,频率每分钟60--90次。

  (8)摇法

  对身体某部位进行回旋或环转运动,称为摇法(3-30)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廓外缘做环转摇动,酌情用力,频率每分钟60--90次。

  摇法操作时动作要和缓,用力要均匀,摇动幅度要从小到大,不可超越患者关节正常的生理范围。

  (9)点法

  用手指或棒针在操作部位进行一起一落的点按,如鸡啄米,称为点法。

  ①指点法:用手指端操作,压力0.21千克,频率每分钟60120次。

  ②棒点法:用棒针操作,压力Q05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180次。

  (10)掐法

  用指甲在操作部位进行掐按,酌情用力,以产生掐痕而又不掐破皮肤为度,称为掐法(图3-31)。

  (11)弹法

  用拇指扣住食指或中指指端,发力弹打操作部位,酌情用力,频率每分钟60120次,称为弹法(图3-32)。

  用指背以轻轻的弹力拍打操作部位,酌情用力,频率为每分钟60180次,称为拍法(图3-33)。

  (13)刮法

  用食、中指弯曲后的中节外侧缘或指甲、头梳、汤匙等光滑边缘,沿操作部位表皮自上而下进行刮动,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称为刮法(3-34)

  (14)揉捏法

  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夹住操作部位进行移动或不移动的揉捏称为揉捏法(3-35)。压力0.11千克,频率每分钟6090次。

  8.重听的按摩

  重听是听觉障碍,多由听觉功能不同程度损害所致。人的听觉功能在20岁左右比较灵敏,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耳的传音器官和感音器官则逐渐老化,听觉功能也就逐渐衰退,并需要逐渐加大音量才能听到。疾病、外伤、噪声及不良嗜好(如嗜烟、嗜酒)等均可导致听觉障碍。

  (1)捏揉耳凸法

  双手拇、食指捏揉两侧耳廓前方隆起部(图3-36),依耳轮、耳轮脚、对耳轮、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耳屏、对耳屏的顺序进行,共2遍。

  (2)刮耳凹法

  手指端刮耳廓前方凹陷部,按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耳舟的顺序进行,共2遍。

  (3)拉耳垂法

  双手拇、食指捏住两侧耳垂向外侧拉,并同时缓缓向上、下、后方移动(3-37),共3遍。

  (4)揉耳孔法

  双手中指端按住两耳孔揉5圈(图3-38),然后压紧,再突然放开,共5遍。

  (5)鸣天鼓法

  双掌压紧两侧耳孔,十指置于头后,两食指叠放两中指上;再骤然滑下,敲击枕骨5次;然后掌心压紧耳孔,再骤然抬离,共3(3-39)

  9.耳鸣的按摩

  耳鸣是指一个人在外界无任何音响的刺激下,却听到有节奏的‘吱吱’响的声音,各种各样的频率、各种声响都存在,使人夜不能寐。耳鸣的原因很复杂,原发性耳鸣,90%以上的因素与内耳变化有关,而且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耳鸣往往与某些噪声、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也与疾病,如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头部外伤等有关。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嗜烟酒、疲劳、生活紧张、睡眠不足等也是产生耳鸣的原因。

  人的听觉是音波经外耳道震动鼓膜传到中耳,再由中耳传导到内耳,经过耳液体传导直至大脑听神经中枢。这一系列传导如某一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引起耳鸣。

  耳鸣的按摩方法如下:

  ①指压按摩听宫穴、翳风穴、下关穴:施术者用双手中指指腹分别压迫患者左、右侧听宫穴约1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用同样手法依次指压与按摩翳风穴、风池穴、下关穴,每天进行2~4次。

  ②指压按摩合谷穴、内关穴:患者正坐,施术者用右手的拇指指腹压迫患者左手的合谷穴约1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指压按摩内关穴,手法同上。然后再换另一手的合谷穴与内关穴。

  ③指压按摩阳陵泉穴、三阴交穴:患者正坐,施术者用一侧手的中指指腹压迫阳陵泉穴约1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回旋转按摩36次,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以同样手法指压按摩三阴交穴。然后换另一侧手,指压按摩对侧的阳陵泉穴和三阴交穴,手法同上。一日按摩数次效果更佳。

  ④叩压按摩外耳道:患者两脚平行站立,两眼轻轻闭合,双手掌相对举到胸前,对掌相互摩擦至双手掌有热感时,然后紧紧地叩压在耳廓上,双掌根部紧压在耳道上,用食、中、无名指及小指斜行并拢叩在后头部,再用食指有节奏地反复叩击头部,使耳部有‘空、空’之声,继用手掌根起伏并有节奏地按压外耳道。坚持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坚持做10分钟左右。

  ⑤指压按摩推拿前臂:患者用一手的拇指、食指指腹,从另一侧手的无名指、小指指尖开始,沿着手指到指根部并沿着内侧到腕部,再推拿到前臂外侧至肘部,推拿510遍,使前臂有灼热感。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一日数次,效果更佳。

  10.突发性耳聋的按摩

  早晨起床后,突然一瞬间耳朵听力不佳,渐渐地就听不到声音,最长不超过48小时耳聋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也称侧耳聋。突发性耳聋发生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受冷或过度劳累、强度精神刺激、过敏、内分泌失调等情况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耳的耳蜗及蜗后部分血管痉挛,使血流不畅,出现供血不足,发生水肿、出血等病理改变,称不感音性耳聋。二是由于病毒感染,如低热或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风疹、腺病毒感染等,可使内耳听觉感受器损害而发生耳聋。此外,酗酒、妊娠、手术(包括拔牙、扁桃体手术等、头部外伤、耳部疾病等均可引起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按摩方法如下:

  ①患者正坐,施术者站立于其身后,在施术前先将双手拇指挑起,食、中指伸直分开,双手拇指与食指中间的虎口对准耳垂,拇指指尖压准风池穴,食指尖压准左右率谷穴,中指尖压准左右太阳穴。然后双手六指同时边压迫边用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以上各穴位,由表及里,缓慢用力,动作要轻巧、柔和,每天35次。

  ②指压按摩印堂穴、太阳穴、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风池穴:患者正坐,用双手中指指尖压迫印堂穴约1分钟,再改用中指指腹顺、逆时针各按摩36次。再沿着眉弓上行至太阳穴,再下行至翳风穴,至后头部的风池穴。每穴重复按摩数次,每天要早、晚各进行1次。

  ③指压按摩外关穴、支沟穴、三阳络穴、四渎穴:患者正坐,用右手拇指指尖压迫外关穴约1分钟,改用指腹顺、逆时针方向各旋转按摩36次。然后依次指压按摩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指压按摩手法同上。然后再回压按摩以上各穴至外关穴,重复按摩各穴位35次。再换另一手也同样指压按摩对侧各个穴位。每天早、中、晚各进行1次,10天为1个疗程。

  11.耳部的日常保健按摩

  ①两手掌根分别按揉两侧太阳穴,顺、逆时针转揉各半分钟。

  ②两手食指指端分别点按睛明穴1分钟,然后向鼻根方向逐渐挤压约1分钟。

  ③两眼微闭,略露一丝光线。两手食指指端置于眼内角,沿眼眶的下缘,慢慢向眼外角分推;再沿眼眶的上缘慢慢推回眼内角。反复推摩约1分钟。

  ④两手拇、食指分别捏拿提扯耳垂、耳尖,反复缓慢捏拿提扯约1分钟。

  ⑤两手掌稍用力,分别按压左右耳孔,中指放在枕骨上,食指向下弹叩风池穴约1分钟。然后,两手掌心按双耳孔,紧压、急放510次。

  ⑥两手食、中指分别置于耳前后,做上下反复摩擦约1分钟。

  耳穴按摩60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耳穴按摩法。通过对应的耳穴按摩,可以医治不同部位的身体疾病。

  1.哮喘

  哮喘是由‘内因性'’或‘外因性’的变态反应源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1)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咳嗽、喘急气促或兼有哮鸣音为主要特征,多在夜间突然发作。发作时间短则几分钟,长则持续数个小时。

  (2)耳穴选择

  气管、对屏尖、耳甲腔部(3-40)

  (3)按摩方法

  ①棒揉气管穴、对屏尖穴各5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指揉耳甲腔部5分钟(3-413-42),压力Q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4)注意事项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变态反应源。如对某种物质有过敏反应者,可改善环境,防止机体再受刺激。忌食烟酒和油腻、辛辣类食品。

  2.呕吐

  呕吐是一种临床常见症,声与物俱出为呕,有声无物为吐。

  (1)临床表现

  表现为一吃就吐,所吐多为清水或稀涎;多吃就吐,所吐酸苦热臭,怕热喜凉、大便不畅,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时时发作,泄泻,肢体乏力,胁痛,反酸,饥也吐,饱也吐,神疲。

  (2)耳穴选择

  胃、肝、脾(图3-43)。

  (3)按摩方法

  棒点主穴各4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油腻及含水分多的食物。

  3.感冒

  感冒是一种外感所引起的疾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多在气温变化较大,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时感受风寒或风热所致。

  (1)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咳嗽、咽痒或咽痛、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

  (2)耳穴选择

  肺、外鼻、肾上腺f3-44)

  (3)按摩方法

  棒点各穴6分钟,压力Q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棒点肺穴时,着力点在肺穴区域内,边点边移位。

  应适当休息,多饮温开水。

  4.中暑

  中暑是发生于炎热夏季的一种急性常见病。人体在高温和日晒的长时间作用下,身体排汗不畅,散热受阻,造成体温失调。特别是在温度高、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体力劳动过重,更易诱发此病。

  (1)临床表现

  轻者,发热、汗少、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舌苔白腻;重者,有高热,体温可达4042℃,唇干口渴、皮肤发烫、神昏烦躁、转筋抽搐、舌红苔黄。如果面色苍白、血压降低、汗出肢冷、神志不清,可危及生命。

  (2)耳穴选择

  心、耳尖(图3-45)。

  (3)按摩方法

  ①棒点心穴6分钟(3-46),压力Q15千克,频率每分钟180次。

  ②扯耳尖穴6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炎热夏天,应注意防暑降温。如发现中暑,应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宽衣解带,用冷盐水湿敷前额。

  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送医院急救。

  5.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多由急性支气管炎引起,或因呼吸系统其他疾病或心脏疾病所引起。支气管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或长期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所致。

  (1)临床表现

  长期反复咳嗽、呼吸急促、咳痰或伴有喘鸣,早晨、晚上、寒冷天气易急性发作,受凉、感冒等可使症状加重。

  (2)耳穴选择

  对屏尖、肺、气管(3-47)

  (3)按摩方法

  ①揉捏对屏尖穴6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棒点肺穴、气管穴各5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①加强体格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戒除烟酒。

  ②避免胸背部受寒,冷天外出应戴口罩。

  6.呃逆

  呃逆主要是因胃受纳水谷、邪气积滞中阻,膈神经痉挛,膈间之气不畅,气逆而上冲所致。

  (1)临床表现

  喉间突然“呃呃’连声,声短而频,无法自制。轻者不治自愈,重者持续不断呃逆。

  (2)耳穴选择

  耳中、胃、神门(图3-48)。

  (3)按摩方法

  ①指揉耳中穴、胃穴各6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掐神门穴,酌情用力,以产生压痕为度。

  (4)注意事项

  按摩后患者口含少许温开水,闭嘴屏息,分68次缓慢吞下后,进行深呼吸3分钟。

  禁食生冷、酸辣、辛热的食物。

  7.咳嗽

  咳嗽是肺部疾患的主要表现,分虚、实两种。

  (1)临床表现

  虚证多因内伤引起,起病较慢,病程较长,有较长的咳嗽病史和其他脏腑失调。实证多因外感引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初期常伴有寒热、头痛等。有声无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

  (2)耳穴选择

  气管、肾上腺、耳腹部(3-49)

  (3)按摩方法

  ①棒推气管穴、肾上腺穴。内伤咳嗽,压推3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外感咳嗽,压推5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②掌擦耳腹部,掌心附于耳廓前面进行上下往返擦动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①咳嗽可见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应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施治。

  ②肺结核所致咳嗽,应配合药物治疗。

  8.胃下垂

  胃的正常位置,大部在左季肋部,小部在上腹部。通常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如果降到髂脊连线以下,或十二指肠壶腹向左偏移,称为胃下垂。

  (1)临床表现

  患者体形多瘦高,上腹部凹进,下腹部凸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有进食腹胀、肠鸣音和胃下垂感,还有便秘或腹泻发生,并伴有慢性腹痛,平卧疼痛减轻,还有头晕、失眠、肢体乏力等。

  (2)耳穴选择

  胃、脾、耳甲艇部(图3-50)。

  (3)按摩方法

  ①棒推胃穴、脾穴各5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指揉耳甲艇部5分钟,压力0.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①少吃多餐,避免过饥或过饱,饭后不要立即进行剧烈活动。

  ②坚持腹肌锻炼。

  9.痢疾

  痢疾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疾病,多由湿热所致,若热重于湿,伤于血分,则下痢赤多白少;若湿重于热,伤于气分,则下痢白多赤少;若湿热并重,气血两伤,则下痢脓血相间。

  (1)临床表现

  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

  (2)耳穴选择

  直肠、大肠、脾(图3-51)。

  (3)按摩方法

  ①用指甲刮直肠穴5分钟,酌情用力,使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②棒推大肠穴、脾穴各5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避免食用油腻、酸辣、甘甜食物,可喝浓煎绿茶水。注意防止腹部受寒。

  10.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由急性转变而成,也可因精神刺激、进食咀嚼不细、长期食用生冷酸辣和烟酒等刺激性物质、长期服用对胃有不良影响的药物、饮食无节律、过饥或过饱引起。

  (1)临床表现

  食欲欠佳,饭后上腹灼热饱胀,气恶心,有时呕吐,常因饮食不慎时所致,并长期存在,渐渐加剧。

  (2)耳穴选择

  胃、交感、耳甲艇部(图3-52)。

  (3)按摩方法

  ①棒揉胃穴、交感穴各6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

  75次。

  ②指揉耳甲艇部5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①避免烟酒等刺激性物质刺激肺部。

  ②改变不良的进食习惯,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11.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临床可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

  (1)临床表现

  体质虚弱、内分泌功能紊乱、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

  (2)穴位选择

  下耳根、肾上腺及百会(3-53)

  (3)按摩方法

  ①指推下耳根穴6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棒推肾上腺穴5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③指推百会穴5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④摇耳5分钟,酌情用力,频率每分钟60次。

  (4)注意事项

  器质性病变所致低血压,应针对病因治疗。

  12.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可因情绪不佳,精神负担过重,导致大脑皮质调节机能紊乱,使皮质下中枢的兴奋性增高和植物神经中枢的功能亢进,胃和十二指肠壁的肌肉和血管痉挛,造成胃肠壁细胞营养不良,黏膜易受胃容物磨损而产生溃疡。胃溃疡多发生在胃小弯,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壶腹部。

  (1)临床表现

  上腹部慢性疼痛,疼痛时有饱胀和灼热感,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有呕吐、恶心、反酸、气,少数患者有胃出血、胃穿孔现象。

  (2)耳穴选择

  胃、十二指肠、耳甲艇部f3-54)

  (3)按摩方法

  ①指按胃穴、十二指肠穴各5分钟,压力0.3千克。

  ②指揉耳甲艇部5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①饮食以软食为主,食物应容易消化而无刺激性,定时进食。

  ②注意适当休息和睡眠,保持精神舒畅。

  ③胃出血期间,不能实施本法治疗。

  13.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因细菌感染、食物中毒、饮食不节所致。

  (1)临床表现

  呕吐、泄泻频繁,大便水样、色黄、次数多,有时粪便带脓液。患者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寒、头痛。腹部有触痛,肠鸣音增加,严重者虚脱、失水。

  (2)耳穴选择

  胃、大肠、直肠(3-55)。

  (3)按摩方法

  ①棒推胃穴、大肠穴各5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指揉直肠穴5分钟,压力0.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①如有虚脱、失水,应配合输液。

  ②卧床休息,避免受寒,多饮开水。

  ③忌食油腻、水果、蔬菜,食物应以稀饭为主。

  14.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燥结、排便困难。

  (1)临床表现

  因肠胃积热而致便秘,伴有头痛发热、腹部胀痛、口燥唇干;因寒邪积滞而致便秘,多伴有恶寒、肢冷、恶心、食欲不振:因病后体虚或老年气虚而致便秘,伴有面色无华、神疲气怯、头晕心悸。

  (2)耳穴选择

  直肠、大肠、皮质下(3-56)

  (3)按摩方法

  棒按每穴各5分钟,压力0.2千克,患者应配合腹式呼吸,尽量延长呼与吸时间,减少呼吸次数。

  (4)注意事项

  ①养成定时大便习惯。

  ②平时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热的食物和戒烟酒。

  ③多做下蹲、起立动作。

  15.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传导过程发生紊乱,如频率失常和节律失常。多因精神刺激、惊恐劳累、忧思太过、心血不足、体质虚弱所致。

  (1)临床表现

  频率失常者心动过速或过缓;节律失常者,心跳时快时慢,即心律不齐。

  (2)耳穴选择

  心、皮质下、耳甲腔部(3-57)

  (3)按摩方法

  ①指按心穴6分钟,压力0.3千克,患者配合深呼吸。

  ②指甲轻刮皮质下穴3分钟,频率每分钟60次,以局部皮肤微痛、微红为度。

  ③指揉耳甲腔部5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4)注意事项

  指按心穴要配合深呼吸,患者应根据自己的适应能力,顺其自然,不要强求呼吸量的深度。

  16.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骨关节炎。与肥胖、身体过重使骨关节超负荷导致慢性磨损;姿势不良,使骨和软骨呈肥厚性或退行性变化;骨关节外伤,导致骨赘形成等因素有关。

  (1)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膝关节偶尔酸痛。以后逐渐感到膝关节活动不灵活,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起立时,膝关节疼痛比较明显,稍做运动,疼痛有所减轻,但运动久了,疼痛又加剧。

  (2)耳穴选择

  膝、皮质下、内分泌(图3-58)。

  (3)按摩方法

  ①棒推膝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揉捏皮质下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棒揉内分泌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每日用米醋加温熏洗患部30分钟,自我旋转膝关节15分钟。

  17.失眠

  失眠是指经常不易入睡或睡不深熟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多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房劳过度、心肾不交、情志抑郁、心胆气虚、肝阳扰动、胃中不和所致。

  (1)临床表现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易出汗,并兼有头晕、耳鸣、遗精、腰酸、情志抑郁、性情急躁易怒、头痛、头晕、胁肋胀痛、脘腹胀痛、脘闷气。

  (2)耳穴选择

  神门、心、耳背心(图3-59)。

  (3)按摩方法

  ①棒推神门穴5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②指振心穴、耳背心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240次。

  (4)注意事项

  如属器质性病变而致失眠,应针对病因治疗。

  18.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又称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多发于青壮年,可由急性肾炎迁延发展而成。若久治不愈,出现神疲心烦、头痛嗜睡、恶心呕吐时,则可能发展成尿毒症。

  (1)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往往有高度而持续的高血压、心脏扩大、眼底改变、贫血、尿比重低而固定以及其他肾功能减退现象。

  (2)耳穴选择

  肾、膀胱、耳甲艇部(图3-60)。

  (3)按摩方法

  ①指揉肾穴、膀胱穴各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棒揉艇中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③指推耳甲艇部3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饮食忌盐或低盐,适当休息,预防感冒或其他传染病。

  19.风湿性关节炎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和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及寒冷、潮湿、疲劳、损伤、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传统医学认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身体虚弱,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1)临床表现

  受累关节局部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病变部位带有转移性,一个关节症状消失后,另一个关节却随之肿胀疼痛起来。

  (2)耳穴选择

  肩、肘、膝、踝(图3-61)。

  (3)按摩方法

  ①指推肩穴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指揉肘穴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指揉膝、踝穴各3分钟,压力Q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4)注意事项

  避免寒冷和潮湿,勤晒被褥。

  20.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不明病因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本病多发于20^45岁女性。

  (1)临床表现

  全身无力、发热恶寒、食欲不振等,继而手指、腕、膝关节疼痛,随后各处关节渐渐肿大,周围皮肤温热、潮红。

  (2)耳穴选择

  交感、神门、耳舟部、对耳轮部f3-62)

  (3)按摩方法

  ①指点交感穴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②棒推神门穴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指点耳舟部、对耳轮部各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手法应轻柔:为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之患者发生骨折,应进行适当的自我功能锻炼,但不可太疲劳,避免受寒。

  21.胆囊炎和胆石症

  胆囊炎和胆石症是成年人常见病。胆囊炎可诱发胆石症,胆石症也可促使胆囊发炎,两者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胆囊炎和胆石症常因细菌感染、胆汁郁积、异物等引起,以女性中年患者居多。

  (1)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发病时,上腹部或右季肋部有持续性疼痛,且向右肩胛区放射,常伴有厌油腻、恶心、呕吐等症状。胆囊所在部位压痛明显,局部肌肉紧张,腹肌可有强直,若并发胆管炎,可出现黄疸和高热。慢性胆囊炎常因急性胆囊炎而致,或因胆结石的长期刺激引起,患者有消化不良、胃脘饱胀和气等症状,胆囊所在部位稍有压痛。

  (2)耳穴选择

  耳背肝、耳迷根、耳甲艇部f3-63)

  (3)按摩方法

  ①揉捏耳背肝穴5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指推耳迷根穴5分钟,压力0.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③指揉耳甲艇部5分钟,压力0.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胆囊炎合并胆道、胆囊结石,忌食油腻食物。

  22.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又称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或其他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变态反应性疾病。

  (1)临床表现

  本病发生前1~3周多有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疾患等病史,及全身浮肿、尿色深红、血压增高等症状。

  (2)耳穴选择

  肾、膀胱、交感、耳轮部(图3-64)。

  (3)按摩方法

  ①指揉肾穴、膀胱穴各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指点交感穴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③捻耳轮部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①饮食应忌盐,少喝水。

  ②全身浮肿未消,应防止受凉引起感冒。

  23.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是包括颞颌关节本身及其周围肌肤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常发生在一侧,也可累及双侧。

  (1)临床表现

  颞颌关节在张口、闭口运动时出现弹响、疼痛或其他异常现象。弹响时伴有不适感,局部有酸痛或压痛。弹响声常为2个以上,或声调单一,或声调破碎。部分患者张口受限,并伴有闭口肌群痉挛。

  (2)耳穴选择

  颌、皮质下、耳垂部f3-65)

  (3)按摩方法

  ①揉捏颌穴6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指甲刮皮质下穴2分钟,酌情用力,至局部皮肤发红、发热为度。

  ③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拿耳垂部3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避免寒冷刺激及过度疲劳,纠正不良的咀嚼习惯。

  24.癫痫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能检查出原因的癫痫,为继发性癫痫;检查不出原因的癫痫,为原发性癫痫。

  (1)临床表现

  发病前,部分患者常有头晕、胸闷、幻觉等短暂的先兆,随即意识丧失,猝倒于地,双目固定看着一处,口半张,头向一侧歪斜或后仰,四肢僵硬,呼吸停顿。历时数秒钟后出现痉挛性抽搐,口吐白沫,不停地眨眼咬牙,瞳孔散大,小便失禁,经2q分钟后逐渐停止抽搐,进入昏睡状态。一般经过30分钟至2小时后逐渐清醒,醒后感觉头痛身痛、肢疲神倦。

  (2)耳穴选择

  心、枕、神门(3-66)

  (3)按摩方法

  ①指振心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180次。

  ②棒揉枕穴、神门穴各6分钟,压力Q2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忌烟、酒、辛辣等刺激食物,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避免单独外出,以免发生意外。

  25.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

  (1)临床表现

  失眠、健忘、头痛、眩晕、易疲倦,无严重器质性病变。

  (2)耳穴选择

  神门、心、内分泌、对耳屏部(3-67)

  (3)按摩方法

  ①棒推神门穴3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②指揉心穴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棒揉内分泌穴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④揉捏对耳屏部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工作、生活要有规律性,适当减少脑力劳动。避免过度劳累。

  26.梦游症

  梦游症是在睡觉时出现的一种无意识活动,是睡眠障碍的表现。

  (1)临床表现

  是由于大脑皮质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彼此间的失调,造成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相互作用失调,产生从睡眠状态进入意识蒙咙状态的表现。常在入睡1~3小时内产生,且多见于儿童。

  (2)耳穴选择

  心、交感、缘中、神门(3-68)

  (3)按摩方法

  ①指揉心穴3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指点交感穴3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③棒揉缘中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④掐神门穴1分钟,酌情用力,至产生掐痕为度。

  (4)注意事项

  睡前指揉双凹穴15分钟,以增强镇静效果,加深大脑皮质抑制过程。

  27.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本病以女性患者居多。

  (1)临床表现

  发热、寒战、腰痛、尿频,肾区有叩痛,血中白细胞增多,尿中含有细菌、蛋白质和脓细胞等。慢性者多有急性病史,出现反复发热、腰痛、排尿异常等。

  (2)耳穴选择

  肾、膀胱、尿道、耳轮部(图3-69)。

  (3)按摩方法

  ①指揉肾穴、膀胱穴各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指推尿道穴3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三指拿耳轮部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应卧床休息,多饮水。

  2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动静脉的非化脓性炎症。常因嗜烟、受寒、受湿、情绪激动等所致。

  (1)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患肢麻木发凉,足部、小腿疼痛,局部缺血,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缓慢发展,患肢温度明显降低,引起血管营养障碍,内膜增厚形成血栓,闭塞血管,使疼痛持续加剧。患者小腿肌肉萎缩,抬高患肢时远端皮肤苍白,降低患肢时则呈红紫色,患肢温度低于健肢,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搏动减弱或消失。病程进入后期,疼痛逐渐加重,由于严重缺血,足趾发生溃疡或坏死,若并发感染,可出现全身症状。

  (2)耳穴选择

  肾、交感、皮质下、对耳轮上脚部、对耳轮下脚部(图3-70)。

  (3)按摩方法

  ①指揉肾穴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指点交感穴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指甲刮皮质下穴1分钟,酌情用力,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④指点对耳轮上脚部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⑤揉捏对耳轮下脚部3分钟(图3-71),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①患肢应注意保暖,避免因天寒而受冻。

  ②防止患肢受到外伤,以免引起溃疡和感染。

  29.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发于青年和中年人,主要是因外伤所致。

  (1)临床表现

  疼痛由臀部沿坐骨神经扩散到腿后、小腿外侧、足背外缘、足根、足掌。咳嗽、打喷嚏、大便时疼痛加剧。多数患者是单侧坐骨神经痛。少数患者是双侧坐骨神经痛,有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

  (2)耳穴选择

  腰骶椎、坐骨神经、臀、对耳轮上脚部(图3-72)。

  (3)按摩方法

  ①揉捏腰骶椎穴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指推坐骨神经穴、臀穴各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指点对耳轮上脚部3分钟,压力Q2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患者应卧硬板床休息。在接受本法治疗3个月内不要向前弯腰,不要单手提重物,不要剧烈活动,1年内不要用肩背负重物。

  30.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多因行走不慎使踝关节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使韧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踝部出现淤肿疼痛。

  (1)临床表现

  外踝损伤者,将踝关节内翻时,外踝疼痛加剧;内踝扭伤者,将踝关节外翻时,内踝疼痛加剧。

  (2)耳穴选择

  踝、皮质下、内分泌(图3-73)。

  (3)按摩方法

  ①指揉踝穴5分钟,压力0.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指甲刮皮质下穴1分钟,酌情用力,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③棒揉内分泌穴2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应注意局部休息,适当抬高患肢;肿痛消退后,应在不负重的情况下自我运动踝关节。

  31.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又称慢性腰筋膜炎,多因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彻底,反复多次腰扭伤,或长期工作姿势欠佳所致。

  (1)临床表现

  腰部长期钝痛,反复发作。腰肌压痛面积较大,有结块或僵硬感。腰背酸痛,劳累后症状加重。

  (2)耳穴选择

  腰骶椎、肾、臀、对耳轮体部。

  (3)按摩方法

  ①揉捏腰骶椎穴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指揉肾穴、臀穴各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3-74)

  ③指擦对耳轮体部3分钟,压力Q2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矫正习惯性的不良工作姿势,经常活动腰部。

  32.腓总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可因外伤、中毒、感染等所致。

  (1)临床表现

  踝关节不能背屈,拇指无法伸直,产生垂足现象。足不能外展或外翻,足弯曲而呈内收状,足背及小腿外侧麻木,甚至丧失感觉。

  (2)耳穴选择

  对耳轮上脚部、对耳轮下脚部。

  (3)按摩方法

  ①指点对耳轮上脚部5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②揉捏对耳轮下脚部5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进行患肢自我功能锻炼,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以上,散步时尽量使足尖得到锻炼。

  33.癔症

  癔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多发生于青年人和中年人,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发病原因与心理因素有关。

  (1)临床表现

  患者意识不清,无端哭笑,常有手舞足蹈的戏剧表演动作。发病急,病程短,好转快,容易复发。

  (2)穴位选择

  心、枕、神门、对耳屏部、百会、四神聪(图3-75)。

  (3)按摩方法

  ①指揉心穴5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棒揉枕穴、神门穴各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揉捏对耳屏部5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④指推百会穴、四神聪穴各2分钟(图3-76),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4)注意事项

  患者应树立治愈本病的信心,设法消除引起发病的各种因素。

  34.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位于膝关节间隙,内侧半月板较大,呈℃”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由于膝关节过度扭转,内、外半月板因被挤压而引起破裂、损伤。

  (1)临床表现

  内侧半月板损伤,内侧膝眼处肿痛、压痛明显;外侧半月板损伤,外侧膝眼处肿痛、压痛明显。急性期过后,患者可以缓慢行走,但在高低不平的道路或在上下坡时,仍感患侧膝关节软弱不稳。半月板破裂者,患者自我感觉关节不平,有滑落感,上下台阶尤为明显。病程长者,有肌肉萎缩,关节有弹响声。

  (2)耳穴选择

  膝、肾、皮质下、神门(3-77)

  (3)按摩方法

  ①棒推膝穴3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②指揉肾穴2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③揉捏皮质下穴2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④棒推神门穴2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病程较长者,应增强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其功能恢复。粉碎性半月板破裂,应考虑先手术切除半月板。

  35.遗精

  遗精有梦遗与滑精之分。凡有梦而遗精者,称为梦遗;无梦而精自滑出者,称为滑精。

  (1)临床表现

  睡梦中遗泄,多兼有头晕目眩、神疲肢软、腰酸耳鸣等症。白天或夜晚都有可能滑出精液,念动则精滑,形体瘦弱,症重者可有心悸、阳痿等症。

  (2)耳穴选择

  内生殖器、肾、内分泌(3-78)

  (3)按摩方法

  ①指揉内生殖器穴6分钟,压力Q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棒推肾穴、内分泌穴各4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遗精多属功能性,凡因器质性病引起遗精者,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36.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是指急性腰部软组织扭挫伤。多因运动或负重时姿势不良,过度牵拉、扭转或跌倒所致。

  (1)临床表现

  腰部扭伤时,通常会有腰部“闪断’的感觉,随即出现为单侧或双侧腰部剧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前俯后仰困难,严重者无法转身。受伤部位肌肉痉挛、肿胀,压痛明显,咳嗽、深呼吸时都会使疼痛增加。

  (2)耳穴选择

  腰骶椎、神门、皮质下(3-79)

  (3)按摩方法

  ①揉捏腰骶椎穴5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棒推神门穴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指甲刮皮质下穴2分钟,酌情用力,至皮肤潮红为度。

  (4)注意事项

  发病初期,应注意适当休息,治疗后要配合腰背肌功能的自身锻炼。

  37.胸部挫伤

  胸部挫伤又称胸部跌打损伤,是由于胸部突然受外力撞击或挤压所引起。

  (1)临床表现

  胸部挫伤患者,受伤部位肿胀疼痛,肌肤红肿青紫,局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痛点固定,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2)耳穴选择

  胸、肺、耳甲腔部(图3-80)。

  (3)按摩方法

  ①棒按胸穴6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患者配合深呼吸。

  ②棒点肺穴3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80次。

  ③指揉耳甲腔部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胸部开放性损伤不适宜本法治疗。

  38.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发生损伤、痉挛、变性时,造成梨状孔狭窄,使通过该孔的神经和血管受到牵拉、压迫,主要原因是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1)临床表现

  臀部钝痛、刺痛、酸痛,通常会影响到患侧下肢。疼痛常向患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足外缘放射,运动或行走时疼痛加剧。

  (2)耳穴选择

  臀、髋、坐骨神经(图3-81)。

  (3)按摩方法

  ①指推臀穴、坐骨神经穴(3-82)5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指揉髋穴5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39.膀胱炎

  膀胱炎是指膀胱壁的急、慢性炎症。

  (1)临床表现

  脓尿、血尿、尿急、尿频、尿痛和下腹部胀痛。

  (2)耳穴选择

  膀胱、尿道、肾、艇中、耳轮部(图3-83)。

  (3)按摩方法

  ①指点膀胱穴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指推尿道穴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指揉肾穴2分钟(3-84),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④棒揉艇中穴2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⑤捻耳轮部2分钟,压力Q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本病慢性期往往虚实错杂,肾虚为本,湿热为标,应分清标本缓急,及时治疗。

  40.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疾病。

  (1)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无明显外伤史,起病较缓慢,先是感觉患肘酸痛无力,接着局部稍有肿胀,劳累后疼痛加剧,并可影响到肩臂,但关节活动范围仍未受限,严重时握物无力。

  (2)耳穴选择

  肘、肩,耳舟部(图3-85)。

  (3)按摩方法

  ①指揉肘穴6分钟(图3-86),压力0.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指推肩穴3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③指甲刮耳舟部1分钟,酌情用力,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4)注意事项

  患肘忌用冷水擦洗,避免风寒侵袭。

  41.阳痿

  阴茎萎软无法勃起或勃起不坚,称为阳痿。本病多因早婚纵欲与年少误犯手淫,以致精气空虚,以及恐惧伤肾引起。

  (1)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腰酸腿软,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恐惧伤肾者,伴有心悸失眠、胆怯气虚、精神不振。

  (2)耳穴选择

  内生殖器、外生殖器、耳轮部(3-87)

  (3)按摩方法

  ①指揉内生殖器穴5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弹外生殖器穴5分钟,酌情用力,频率每分钟120次,以局部微痛为度。

  ③揉捏耳轮部5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阳痿痊愈后,应适当节制性生活,房事不可过频。

  42.尿潴留

  尿潴留是以排尿困难或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主要是由肾气虚亏,湿热壅阻,尿道闭塞,膀胱结石,食物中毒等症所致。

  (1)临床表现

  小便排出无力,淋漓不爽,腰冷膝软。湿热壅阻,表现为小便量少不畅、热赤,腹胀便秘,口苦口渴。尿道闭塞、膀胱结石,表现为小便不利,欲排难排,时通时阻,小腹胀满。食物中毒,表现为小腹胀痛,尿排不出。

  (2)耳穴选择

  肾、膀胱、外生殖器、交感(3-88)

  (3)按摩方法

  ①指揉肾穴3分钟,压力0.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指点膀胱穴3分钟,压力0.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弹外生殖器穴3分钟,酌情用力,频率每分钟120次。

  ④棒揉交感穴3分钟(-89),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膀胱如过度充盈,应适当减轻手法压力。

  43.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盆腔内脏器官与组织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同时发生炎性病变。

  (1)临床表现

  下腹部和腰骶部坠胀疼痛,有的伴有肛门坠胀,常在性交后、排便时、经前或经后及疲劳时加重,或有尿频、白带异常等表现。

  (2)耳穴选择

  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盆腔。

  (3)按摩方法

  ①指揉内生殖器穴3分钟,压力Q2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揉捏皮质下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③棒揉内分泌穴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150次。

  ④棒推盆腔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性生活过频。

  44.脑震荡后遗症

  脑震荡后遗症是指跌倒时头部受到猛烈撞击,或重物碰撞头部,或猛烈爆炸声震荡头部,引起大脑不同程度损伤,急性期过后,某些症状未能消除而成为后遗症。

  (1)临床表现

  经常头痛、眩晕、听力下降、耳鸣、失眠、记忆力衰退、肢体无力、食欲不振等。

  (2)耳穴选择

  缘中、枕、额、皮质下、对耳屏部(图3-90)。

  (3)按摩方法

  ①棒揉缘中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棒推枕穴、额穴各3分钟(3-91),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指甲刮皮质下穴1分钟,酌情用力,至局部皮肤潮红。

  ④揉捏对耳屏部2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避免头部受寒或日晒,防止精神受到刺激。

  45.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周炎。肩周炎又称漏肩风或冻结肩,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多发病,女性发病率比男性略高,体力劳动者更易发病。

  (1)临床表现

  早期阵发性疼痛,夜间疼痛较重,劳累后加剧。肩部受到牵拉时,疼痛剧烈,并放射到颈部和患侧上肢。疼痛减轻后,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梳头、穿脱衣服等均有困难。

  (2)耳穴选择

  肩、颈、锁骨、神门、耳舟部(3-92)

  (3)按摩方法

  ①指推肩穴3分钟,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棒推颈穴2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棒揉锁骨穴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④棒推神门穴2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⑤指甲刮耳舟部1分钟,酌情用力,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4)注意事项

  对初期患者手法应轻柔:对晚期患者适当加重力量。

  46.睾丸炎

  睾丸炎发于败血症或流行性腮腺炎,可因尿道、前列腺、膀胱等邻近器官感染,经输精管蔓延所致。

  (1)临床表现

  急性发热,一侧睾丸或附睾肿大、坠痛和压痛,并可伴有精索、输精管变粗及压痛,有的出现阴囊皮肤潮红,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及全身恶寒、高热等症状。

  (2)耳穴选择

  内生殖器、外生殖器、耳尖、对屏尖(3-93)

  (3)按摩方法

  ①指揉内生殖器穴5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指点外生殖器穴5分钟(图3-94),压力0.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扯耳尖穴2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至局部皮肤充血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3--4滴。

  ④揉捏对屏尖穴2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患部若有化脓迹象,应及时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治疗。

  47.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女子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改变。

  (1)临床表现

  经期提前7天以上,称为经行先期。经期推后7天以上,称为经行后期。经期或先或后规律紊乱,称为经行先后无定期。经期正常,经量超过平时,称为月经过多。经期正常,经量少于平时,称为月经过少。

  (2)耳穴选择

  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肝、肾(图3-95)。

  (3)按摩方法

  ①指揉内生殖器穴5分钟(图3-96),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棒揉内分泌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③掐皮质下穴1分钟,酌情用力,至局部皮肤产生掐痕。

  ④棒按肝穴2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⑤指振肾穴1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180次。

  48.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按结石所在部位,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路结石。多因湿热久蕴下焦,肾和膀胱气化不利,尿液受其煎熬,天长日久尿中杂质结成砂石。

  (1)临床表现

  肾结石者,有腰痛和血尿;输尿管结石者,有肾绞痛(腰部阵发性剧烈绞痛和血尿;膀胱结石者,排尿有时突然中断,改变体位后又可继续排尿,或伴尿频、尿急;尿路结石者,有排尿困难,有尿潴留现象。

  (2)耳穴选择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交感(3-97)

  (3)按摩方法

  ①指振肾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180次。

  ②棒揉输尿管穴3分钟(3-98),压力0.3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指点膀胱穴、尿道穴各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④棒推交感穴3分钟(图3-99),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9.痛经

  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发生小腹较剧烈的疼痛,疼痛随着月经周期持续发作,这种症状称为痛经。

  (1)临床表现

  经后小腹疼痛,绵绵不已为虚证,月经色淡量少,或伴腰酸肢软,心悸头晕。经行不畅,经前或经中小腹疼痛为实证。如月经周期无定,痛甚时连及胸胁,胸闷泛恶,多为气滞。如月经色紫血凝,腹部拒按,大便秘结,下血块后觉痛减,多为血淤。如小腹疼痛且有冷感,遇热痛减,或兼头痛恶寒,身疼腰痛,四肢不温,多为经期受寒冷侵袭。

  (2)耳穴选择

  内生殖器、皮质下、交感、肾(图3-100)。

  (3)按摩方法

  ①指揉内生殖器穴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揉捏皮质下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棒揉交感穴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150次。

  ④指点肾穴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经期应注意卫生保健,避免受寒受冷。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50.带下

  妇女阴道流出白色或黄色或赤白色的、黏腻或稀薄的液体,如白带绵绵不断,通常称为带下病。

  (1)临床表现

  脾虚带下,色白无臭,质如清涕,神疲肢冷,小便清长,或两足浮肿,大便溏薄。湿热带下,量多质腻,秽臭,或夹有血液,头晕失眠,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或频数而刺痛。痰湿带下,形状如痰,量多,头晕口淡,胸闷腹胀,纳少。肝郁带下,其色浅红,或红白相间,质黏腻,淋漓不休,经期先后不准,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口苦咽干。肾虚带下,白带清冷,质稀量多,淋漓不止,肢体无力,腰酸如折,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或腰腹有冷感,或头晕目眩。

  (2)耳穴选择

  内生殖器、膀胱、三焦(图3-101)。

  (3)按摩方法

  ①指揉内生殖器穴4分钟,压力Q2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指点膀胱穴4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③棒点三焦穴4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节制性生活。

  51.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妇女经检查无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阴道出现不正常的流血,分有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两种类型。

  (1)临床表现

  有排卵型多见于生育期妇女,月经周期往往缩短,行经期量多,少数患者月经周期也有延长现象。无排卵型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期女性,一般先有4060天的短期停经,继之出现子宫大量出血。

  (2)耳穴选择

  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脾(图3-102)。

  (3)按摩方法

  ①指揉内生殖器穴3分钟,压力Q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棒揉内分泌穴3分钟f3-103),压力Q1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揉捏皮质下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④棒按脾穴2分钟,压力0.2千克。

  (4)注意事项

  注意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绝经期妇女更应注意与肿瘤相鉴别。

  52.乳汁不足

  产后乳汁分泌量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者,称为乳汁不足。引起乳汁分泌太少的原因,除了少数属于乳房发育不全外,多数与产妇的营养不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精神抑郁等有关。

  (1)耳穴选择

  胸椎、内分泌、肾上腺(3-104)

  (2)按摩方法

  ①指推胸椎穴4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棒揉内分泌穴4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③棒按肾上腺穴2分钟(图3-105),压力0.15千克。

  (3)注意事项

  注意营养补充,多喝汤类。

  53.子宫颈炎

  子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1)临床表现

  子宫颈红肿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有全身低热。白带增多,性交后有少量出血,子宫颈糜烂、肥大、充血,有时可见到赤豆样增生组织悬于子宫颈外口,子宫颈内膜呈唇状外翻,患者多伴有腰酸、腹痛、腹坠感,经期或性交后症状加重。

  (2)耳穴选择

  内生殖器、艇中、内分泌(3-106)

  (3)按摩方法

  ①指推内生殖器穴3分钟(图3-107),压力Q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棒揉艇中穴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③棒揉内分泌穴2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54.闭经

  发育正常的女子,月经在14岁左右来潮,如果超过18岁尚未来潮,称为原发性闭经。如果月经来而又断,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称为继发性闭经。妇女怀孕、哺乳期的停经以及绝经期后的停经,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1)临床表现

  血亏者,表现为经闭数月,面色无华,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欲欠佳,身体瘦弱,心烦性躁,口苦咽干;血滞者,表现为月经数月不行或停闭,面色青黄,精神抑郁,性情烦躁,胸腹胀满,头晕目眩,小腹胀痛。

  (2)耳穴选择

  脾、肝、肾、内分泌、三角窝部(3-108)

  (3)按摩方法

  ①棒点脾穴、肝穴各3分钟(图3-109),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80次。

  ②指点肾穴、内分泌穴各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③指推三角窝部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本病应与早期妊娠相鉴别。

  55.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多见于48--50岁妇女,是妇女在月经断绝期间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1)临床表现

  内分泌紊乱,月经周期渐无规律,血量时多时少。月经断绝也影响到植物神经,出现面部潮红、心悸不安、头晕目眩、忧郁寡欢、多疑善忌、情绪急躁等症状。

  (2)耳穴选择

  皮质下、内分泌、交感、内生殖器。

  (3)按摩方法

  ①揉捏皮质下穴3分钟(图3-110),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②棒揉内分泌穴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指点交感穴3分钟,压力0.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④指推内生殖器穴3分钟,压力Q25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4)注意事项

  患者应增强治疗信心,与医者密切配合。

  56.产后发热

  妇女分娩后发热,持续不退,称为产后发热。细菌感染、血虚、血淤等是诱发本病的原因。

  (1)临床表现

  头痛发热,怕冷或寒战,恶露量多,其色黯红,有臭味,下腹部压痛,便秘尿少,口干口渴。血虚者,表现为低热不退,头晕目眩,耳鸣心悸,面色潮红。产后恶露不下,或下而量少,其色紫黯,夹有血块,下腹部胀痛,寒热时时发作。

  (2)耳穴选择

  轮1至轮5、耳尖、交感、屏尖。

  (3)按摩方法

  ①捻轮1至轮46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扯耳尖穴1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棒推交感穴3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④揉捏屏尖穴2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57.小儿夏热

  每逢夏季高温,小儿持续发热不退,至天气凉爽后则自愈,称为小儿夏热。

  (1)临床表现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盛夏发病,伴有多饮、多尿、口渴、少汗等症状。起初精神尚好,日久体渐瘦弱,神疲肢倦,睡眠不宁,食欲不振,烦躁咳嗽。

  (2)耳穴选择

  屏尖、耳尖、轮1至轮6(3-111)

  (3)按摩方法

  ①揉捏屏尖穴5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90次。

  ②扯耳尖穴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弹轮1至轮63分钟(3-112),酌情用力,以微痛为度,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改善居住环境,注意防暑降温,暑热天气应多饮开水,多食西瓜类瓜果。

  58.小儿百日咳

  小儿百日咳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由嗜血性百日咳杆菌所引起。

  (1)临床表现

  类似感冒,咳嗽逐渐加重,呈阵发性、痉挛性发作,咳时涕泪交流,颜面发红甚至发绀,严重者可有呕吐、鼻出血和咯血。

  (2)耳穴选择

  肺、气管、肾上腺(3-113)

  (3)按摩方法

  ①棒点肺穴、气管穴各6分钟(3-114),压力Q1千克,每分钟120次。

  ②棒揉肾上腺穴3分钟(图3-115),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房间空气应流通,患儿应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少食多餐。若发生呕吐,则在呕吐后再补充食物。

  59.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是指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本病多因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膀胱不能制约水道引起。

  (1)临床表现

  白天小便清长、频繁,往往兼有恶寒、肢冷、腰酸等症,也有午睡遗尿者。2岁以内小儿,因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形成,或因精神激动,引起暂时的遗尿,不属病态。

  (2)耳穴选择

  膀胱、缘中、交感、枕(图3-116)。

  (3)按摩方法

  ①指点膀胱穴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揉缘中穴3分钟(图3-117),压力Q1千克,频率每分钟70次。

  ③棒推交感穴3分钟(3-118),压力Q0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④棒点枕穴3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4)注意事项

  控制患儿夜间饮水,定时叫醒患儿小便。忌食西瓜类水分多的瓜果。

  60.小儿营养不良

  引起小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喂养方法不恰当,母乳不足,断奶方法不好,以及患有其他疾病,影响了小儿身体素质。

  (1)临床表现

  体重渐渐减轻,皮下脂肪渐渐消失,身体极度消瘦,甚至全身皮下脂肪完全消失,眼窝内陷,满脸皱纹,肌肉松弛,皮肤失去弹性,四肢不温,消化不良,经常交替出现腹泻或便秘。

  (2)耳穴选择

  胃、脾、小肠、大肠(图3-119)。

  (3)按摩方法

  ①棒推胃穴、脾穴各3分钟(图3-120),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棒揉小肠穴、大肠穴各3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75次。

  (4)注意事项

  改善喂养方法,食物要富有营养并容易消化,尽可能使食物符合小儿口味,以促进小儿食欲。同时对患儿的其他疾患进行彻底治疗,积极防治各种疾病。患儿应多到室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照晒阳光。

  鼻部保健按摩

  1.鼻部的日常保健按摩

  (1)自我按摩

  ①揉按印堂、鼻通、迎香穴,各2分钟。

  ②搓鼻:双手拇指相对摩擦,待生热后沿鼻翼两侧反复推擦,最好使鼻翼两侧发热。

  ③揉按风池,约2分钟,最好有酸胀感觉并向额部传导。

  ④分推前额,约1分钟。

  ⑤捏鼻:拇、食指相对捏住鼻翼,力量以不感疼痛为合适,一捏一松,动作要有节奏,可持续1_-2分钟。

  ⑥伴有头痛者,可点揉太阳、百会穴各1分钟。

  ⑦揉合谷穴1分钟。

  ⑧拇指掐按少商穴,酸痛感可持续半分钟,手法要重。

  ⑨干浴面:双手搓热后搓擦面部,重点是鼻翼两侧,结合手法。

  (2)耳针疗法

  可选内鼻、肺、肾上腺、内分泌,兼有头痛者加额。

  2.过敏性鼻炎的按摩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为身体对某些过敏源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它可分为常年性发作和季节性发作两种。在我国以前者多见,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青年。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过敏源主要为尘螨、屋尘、动物皮屑、烟草面粉、牛奶、鱼虾、鸡蛋等。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呈季节性发病,冬季发病率较低,天暖后增多,由真菌引起者,在气压低、湿度大、温度适宜时(2032)易发病;由花粉引起者,在810月份发病率高。主要症状是:鼻痒、打喷嚏、鼻分泌物增多、鼻塞等。

  (1)按摩方法

  ①仰卧,施术者站其头侧,用双手拇指搓揉鼻翼两侧数次,使鼻腔内发热为宜。取穴:囟会、迎香、鼻通、合谷。

  ②坐位,施术者站于其后,用拇指揉按颈部数次。按揉风池、肺俞穴数次。

  上述手法有清肺开窍、消炎的作用。

  (2)自我按摩

  方法同鼻窦炎的按摩。

  (3)耳针疗法

  可选内鼻、肺、肾上腺、内分泌。有家族过敏史、长久流涕不愈者加肾。

  3.酒渣鼻的按摩

  酒渣鼻俗称‘红鼻头’,是中年人易患的一种皮肤病。本病一般不痒不痛,对健康无大妨碍,但影响美容,尤其是很多患者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发病,使人非常苦恼。很多人认为是喝酒造成的,中医学也有类似记载,如隋朝(诸病源候论)讲酒渣鼻时说:‘此由饮酒,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而生”,突出了酒在本病中的作用。而实际上,有很多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甚至从不饮酒,仍患本病.说明喝酒并不一定能引起酒渣鼻,或者说酒渣鼻的病因不只限于喝酒。那么,酒渣鼻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酒渣鼻的发病原因很复杂,目前还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某些有害因子的刺激,使面部运动神经舒缩功能失调,导致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嗜酒或嗜食辛辣食物、酷暑或寒冷刺激、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月经失调、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感染病灶(如龋齿、鼻窦炎等)等,可能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因素。近年来,有些医学家提出,酒渣鼻与毛囊虫(也就是螨虫)感染有关,因为90%以上的患者在患处可找到毛囊虫。但另一些医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正常人群中毛囊虫的检出率也高达90%以上,说明正常皮肤中多有毛囊虫寄生。所以,目前对毛囊虫引起酒渣鼻还有争议,只能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惟一因素。

  (1)按摩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施术者用右手的拇指指尖压迫患者左腿的足三里穴,约1分钟。再改用指腹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然后再改换另一侧足三里穴,方法同上。

  (2)自我按摩

  ①指压按摩素髎穴、迎香穴。患者用双手中指指尖夹住素髎穴按摩2~4分钟,然后压迫迎香穴约1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摩36次迎香穴。

  ②指压按摩少商穴、合谷穴、曲池穴。患者用一侧手拇指指尖去压迫以上各个穴位约1分钟,然后改用指腹按顺时针方向旋按摩36次,再改用另一侧手压迫、按摩另一侧手的各穴,方法同上。

  (3)耳针疗法

  取肺、胃、肝、外鼻、肾上腺,配内分泌。

  4.慢性鼻炎的按摩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鼻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症状为鼻塞、流涕、说话有闭塞性鼻音,同时伴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失眠、精神委靡、记忆力减退或咳嗽、多痰、咽喉部不适等症状。

  (1)擦鼻法(图3-121

  双中指擦鼻梁两侧,共100遍。

  (2)捻鼻法(图3-122

  拇、食指相对,自上而下捻鼻梁两侧,共20遍。

  (3)揉迎香穴法(3-123)

  双中指揉两侧迎香穴,各100遍。

  5.慢性副鼻窦炎的按摩

  鼻部的疾病中,与头痛关系最密切的是慢性副鼻窦炎。就是指副鼻腔与鼻部空洞的黏膜被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炎的状态,一般称为‘鼻蓄脓’。患者头部经常感到头重而不舒服,鼻塞,一直流鼻涕。急性副鼻窦炎的特征,是在鼻腔发炎的部位会发生剧烈疼痛。

  (1)鼻炎的灸法,用半粒米大小的艾绒,在足三里灸1020(3-124),而且是把艾绒全烧光的灸(透热灸)。但患者如果是儿童或体质虚弱的人,在感觉烫时就把艾绒拿掉。

  接着,在上星或囟会穴(指压时会凹下去而有压痛感的部位)同样灸1020壮的艾绒(图3-125),要灸到热度透到鼻部有感觉为止。

  症状严重时每天灸,症状轻时可隔日灸。脸部的穴位,如果用灸法会留下痕迹,最好改用热敷、指压等方法,不要用灸。

  (2)用加热的毛巾或热袋,热敷鼻部到眉毛之间(3-126),再热敷额头部。有沉闷感的部位,热敷之后再压揉,效果更佳。过敏性鼻炎可用热毛巾或热袋,热敷背部的穴位,则会更为有效。

  6.鼻窦炎的按摩

  鼻塞、经常流脓涕,在冬天最为严重,严重者一年四季常流脓涕,可伴有头额胀痛、嗅觉减退等症。本病发病率极高,对人体虽无大危害,但呼吸不通畅以致睡觉打鼾,平日常流脓涕,以及嗅觉减退甚至不闻香臭等给人带来极大的苦恼。

  鼻窦炎可采用如下按摩方法:

  (1)患者正坐,施术者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在其鼻翼两侧的凹处,正好覆盖鼻通和迎香两穴,然后缓慢地揉动3分钟,力量由轻而重,以自始至终有胀感为宜。

  (2)患者正坐,施术者一手托起患者一侧腕部,另一手则用力拿捏合谷3040下,完毕再进行另一手。

  (3)患者仰卧,施术者坐于患者头顶上方,用一手拇指按揉患者两眉之间的印堂穴1分钟(3-127),有轻微胀感即可。接着用拇指从印堂穴开始,垂直向上推入发际直至头顶百会穴,力量要适中,缓慢推动,两拇指交替操作20次。然后再用两拇指交错在前额做来回推抹2分钟,力量要重而移动要慢。

  (4)患者仰卧,用两手中指按揉其颈后风池穴,约1分钟,要求一直有轻微的酸胀感。

  (5)患者仰卧,用搓热或烤热的双手手掌摩揉患者整个面部皮肤,边揉边做环旋移动,以皮肤微红发热为度。此手法主要在寒冷气候时采用。

  口咽部保健按摩

  1.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伴有全身症状的常见病。扁桃体受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感染,引起急性炎症,扁桃体组织充血,白细胞浸润和滤泡增生,隐窝上皮脱落,隐窝内迅速产生脓液。

  (1)临床症状

  突然咽痛,吞咽食物时尤为明显,患者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不适。小儿患者体温可高达40℃甚至更高。

  (2)对症配穴

  扁桃体、肺、耳轮部(3-128)

  (3)适用手法

  ①棒推扁桃体穴2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②棒推肺穴2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捻耳轮部3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2.慢性咽炎

  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一部分,咽上部称鼻咽,中部称口咽,下部称喉咽。咽部的主要功能是吞咽,慢性咽炎是咽喉疾病的最常见的一种。

  (1)临床症状

  经常咽痛,多说话声音易嘶哑,患者自我感觉咽部有异物感,咽部干燥、发痒、有时恶心,咽黏膜充血,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较多、较红,咽部有黏腻液状物附着,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咳嗽。

  (2)对症配穴

  咽喉、扁桃体、耳轮部(图3-129)。

  (3)适用手法

  ①揉捏咽喉、扁桃体穴各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三指拿耳轮部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4)注意事项

  忌吸烟、饮酒、食用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青菜、水果,防止大便秘结。避免大声说话、喊叫,注意咽部适当休息。

  3.失声的按摩

  失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疾病,多见于声乐、戏曲演员,普通人群也较常见。多因用声过度或发声不当所致,如长时间演唱或大喊大叫,用怪声说话、唱歌等,也可由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以及咽炎等病引起。症状为:发声费力,声音嘶哑、不持久,严重者声音微弱难以听见,喉痛,还可有咽喉干燥或觉得有东西梗喉等症。

  (1)按摩方法

  ①患者仰卧,施术者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置于患者的喉结两侧,手指指腹接触颈部皮肤,然后两侧同时做轻柔的环旋揉动,并从喉结旁开始,边揉边向下移,直至锁骨上窝为止。揉时指头最好蘸少许凉水,移动要缓慢,反复揉动约5分钟,以局部发红透热为度。

  ②患者仰卧,用掌根按揉患者两侧胸部,力量要适度,以患者有舒适感为宜,约操作3分钟。然后再用手掌在胸部做横向来回摩擦,以皮肤透热为度。

  (2)注意事项

  ①患病期间尽量避免用声,若必须说话则注意不要大声或时问太长。

  ②防止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③忌烟酒、辛辣及过冷过热等对咽喉刺激大的食物或饮料。

  ④每天饮用胖大海泡水。

  4.咽喉疼痛的按摩

  咽喉疼痛是一些疾病的并发症状,如感冒、咳嗽等;也是一些疾病的主要症状,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其症状为:咽痛、咽干,可兼有扁桃体肿大,咽部异物感以及发热等症。

  (1)按摩方法

  ①用拇指重力按揉其肘部曲池穴和腕外侧的阳溪穴,每穴保持强烈的酸胀感为度。然后再用指拨法重力推拨曲池穴附近肌肉、筋腱1分钟。然后再进行另一侧上肢。

  ②施术者一手握患者一侧手腕,另一手则在合谷穴做较重的拿法1分钟,以酸胀为宜。然后再以同样手法作用另一侧。

  ③用一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分置于患者喉结两侧的人迎穴,然后做轻柔缓慢的拿揉,两边揉动的同时又在做相对用力的拿捏,时间3~5分钟。

  ④在患者两侧前臂做拇指揉推法,力量重滞而柔和,从肘至腕各操作2遍。

  ⑤正坐,用拿风池、颈项法轻快地操作1分钟结束。

  ⑥患者端坐或站立,用右手食指指腹压迫天突穴。不要压迫太重,轻轻压迫1分钟后,再压迫俞府穴1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摩36次,一日数次。

  (2)食物疗法

  用茶叶5克、蜂蜜适量。将茶叶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待凉后,倒入另一杯中,再加蜂蜜一汤匙,搅匀。经常用此液含漱并咽下,含漱的次数越多越有效果。

  5.牙痛的按摩

  (1)导致牙痛的常见病因

  ①牙齿本身的疾病:如急慢性牙龈炎、牙本质过敏。

  ②牙周组织疾病:如龋齿、外伤、化学药品等引起的急性根尖周围炎、牙槽脓肿、牙周脓肿、冠周炎。

  ③附近组织疾病引起的牵涉痛:如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和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④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

  ⑤全身疾病:如流感、癔症、神经衰弱等。

  (2)按摩手法

  ①用双手拇指重力点按患者两手的合谷穴,以有强烈的酸胀感为度,并保持1分钟。在具体操作时,点按的力量可由轻逐渐加重,到后期可改为按揉或拿合谷。

  ②用两手拇指分别按揉患者脸颊两侧的下关及颊车穴,每穴约1分钟,以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度。

  ③若是上牙痛,还可加拿风池穴;隐痛者可嘱患者俯卧,然后用拇指按揉太溪穴(内踝旁迦,或重力拿捏跟腱1分钟。

  ④点按颊车穴:拇指在患侧颊车穴用重手法点按,持续半分钟至1分钟。再施以揉捻法,对下牙痛效果较好。还可配合点揉翳风、承浆等穴。

  ⑤点按颧髎、下关穴,方法同上。患侧重按至疼痛缓解为度。可配合点揉人中、迎香穴。

  ⑥上、下牙痛均可配合合谷穴的揉按。先在患侧揉捻1分钟,若疼痛仍不缓解,加按对侧合谷穴。

  ⑦将手洗干净,剪去指甲,以手指按摩牙龈,在患牙处重点按揉。手法可稍重一点儿,止痛效果较好。揉完后(1~2分钟后)用淡盐水漱口。

  (3)注意事项

  ①治疗中虽要求强烈的酸胀,但仍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②治疗目的是止痛,若疼痛在治疗过程中已经止住,则可不必将手法操作完,或者减轻用力,以使患者少受痛苦。

  ③平日忌食辛辣油炸、烘炒等食品,尽量避免强烈的冷热酸甜刺激。

  6.下颌关节异常的按摩

  张口或闭口时,一侧或两侧腮部的下颌关节出现酸痛、弹响或开口运动异常。开口运动异常可能是开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也可能是开口过大。本病是口腔科常见病症,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其多因嚼咬硬物或下颌部受到碰撞,或经常反复过度地张口以及受寒冷刺激所致。

  (1)下颌关节的按摩

  按摩治疗的目的在于松解咀嚼肌的痉挛及矫正骨关节之间的错位等,所以操作时要注意手法的力度和准确性。

  ①患者正坐,术者用拇指按揉患者的下关、颊车、合谷穴及局部的阿是穴(压痛前,力量由轻逐渐加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穴约1分钟。

  ②患者正坐,术者站立其前或其后,用一手的大鱼际按在患侧的耳屏前,另一手掌按在健侧的下颌处,然后嘱病人反复做张口、闭口运动,与此同时,术者两手相对用力挤按,以使其位置矫正,注意勿用蛮力。

  ③患者正坐,术者在其患侧颈后的风池穴附近找出一个明显的压痛点,然后用一拇指做轻柔的按揉,随着时间的延长,力量可逐渐加重,直至压痛明显减轻为止。

  ④患者正坐,术者用一侧大鱼际在其患侧肋部及面颊做轻柔的揉动,时间约2分钟。

  (2)整复下颌关节脱位

  由于过度张口或在张口时受外力打击而造成的下颌向前突出、张口不能闭口、牙齿对位不正等就是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操作手法如下:

  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术者站其前。复位前用消毒纱布包裹两拇指,伸入患者口中,分别按住其两侧下磨牙(大牙),其余四指分别托住两侧下颌(腮帮),然后拇指向下压,再顺势向后推,若听见‘咔哒’响声即告复位。复位后用绷带缠绕下颌及头顶,将下颌固定1周。固定期间进食时,可做轻微的张口、闭口动作。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