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日期:2012-12-26] 来源:  作者:袁锐三 [字体: ]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不良

  消化是人体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消化功能,使摄入的食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同化过程,分解成可溶性的、不具有特异性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被肠道吸收,变成体内的物质,供全身组织利用。

  咀嚼和消化道运动使食物粉碎并与消化液混合,进入消化道下部。消化液内所含的各种水解酶能水解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消化过程的完成依靠消化道的理化作用及中枢神经的调节。

  在消化道的上部,口腔及食管分泌有唾液、淀粉酶等,有助于对食物中淀粉的消化分解;中部的胃,含许多腺体,能分泌大量的蛋白酶,对蛋白质消化作用显著;下部的小肠、胰腺、大肠,能消化主要食物,胰液、肠液中含大量的淀粉酶、脂肪酶、蔗糖酶等。另外,肝脏及胆道也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胆汁能消化脂肪,肝脏本身进行三大营养物的代谢。

  消化不良,是指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不能马上消化吸收,胸部就有饱胀、嗳气等不良症状。因为消化不良系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所以要首先弄清楚是哪一部分的消化器官的疾患引起,才能对症下药。验方参见其他病症。

  二、呕吐、嗳气

  呕吐、嗳气是由于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紊乱所造成的一全身性疾病,胃的功能障碍由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因此此病又称为胃神经官能症。

  临床表现以胃部症状为主,患者常有反酸、嗳气、厌食、烧心、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及呕吐等症状。症状轻重不一,病程多经年累月,有呈持续性者,或有反复发作者。

  本病的发病机理,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可能与精神因素、身体的内在刺激及饮食失调等因素造成中枢神经的调节与抑制作用发生紊乱,使高级中枢的活动失常有关。

  临床诊断依据为以上胃功能失常的症状及伴有的全身性官能症状。另外,还应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验,以排除各种器官性疾病。

  中医认为此病多属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

  验方一

  处方:半夏、伏苓、生姜各9,黄连、吴茱萸各15;麦冬、枇杷叶各9克。水煎服。

  功能:和胃止吐,解郁制酸,主治有反酸烧心,舌红苔,呕吐等症的神经性呕吐。

  验方二

  处方:旋复花9,代赭石15,半夏9,生姜6,党参9,甘草3克。

  用法:水煎成汤,1日数次。

  功能:下气降逆;主治神经性嗳气。

  验方三

  处方:公丁香3(后下),柿蒂10,党参30,生姜3,砂仁5(后下),云茯苓20,法半夏10,甘草5,浮小麦30,荜拨10;水煎服,每日1,6天为1疗程。

  功能:益气温胃,祛寒降逆;主治神经性呕吐。

  验方四

  处方:党参10,半夏10,白芍8,甘草5,生地片35,公丁香35,大枣18(劈碎),干姜10,知母20,远志10,玄参15,代赭石(细面)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一星期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神经性呕吐。

  验方五

  处方:竹叶6,石膏30,半夏9(),麦门冬9(去心),人参9,甘草6(),粳米45克。

  用法: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200毫升,3服。

  功能:主治气逆欲吐症。

  验方六

  处方:潞党参18,天门冬12,生赭石(轧细)24,清半夏9,淡苁蓉12,知母15,当归9,柿霜饼15(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功能:治膈食。

  验方七

  处方:淮小麦30,炒白芍9,广木香9,炒川连3,炙甘草3,枳术丸9(吞服)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化湿热,健脾消痞,外养胃气,敛肝止痛,养心安神;主治上腹不适,呕吐。

  三、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脘部或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症。它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胃下垂、胆囊炎和胰腺炎等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应根据胃痛的不同特点,分辨不同的疾病。若病程较长,胃痛反复发作,痛的时间有规律性,常伴有嗳气、嘈杂、吞酸,应考虑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若上腹部疼痛闷胀,无明显规律性,食后加重,纳差、嗳气、呕吐,局部压痛较广泛而不固定,应考虑慢性胃炎;若胃脘胀痛,常伴情绪的变化而增减,痛无规律性,经检查全身无器质性病变时,应考虑为胃神经官能症;若患者形体瘦长,食后脘腹胀痛不适,站立时胃痛加剧,平卧时减轻,应考虑为胃下垂;若胃痛兼有水声漉漉,泛吐痰涎清水,量多,或食后呕吐者,每见于并发幽门梗阻的患者;若突然上腹部剧痛,并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腹部肌肉紧张,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透视膈下有游离气体,多为溃疡病穿孔;中年以上病人胃痛经久不愈,疼痛规律性消失,消瘦、贫血,或大便隐血持续阳性,应考虑有恶性病变的可能。慢性胃痛反复发作,应作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胃液分析、纤维胃镜及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和复感外寒有关。

  验方一

  处方:当归1015,丹参1015,白芍1030,蒲公英2030,炙甘草510,水香510,白芨1530,煅瓦楞15;水煎服。

  功能:养血柔肝,理气活血,缓急止痛,制酸和胃,止血生肌。主治胃脘痛。

  验方二

  处方:丹参30,金铃子10,延胡索10,砂仁6,甘草6,白芍15,檀香5,沉香3,水煎,加生姜汁310滴冲服,每日1,3次服完。

  功能:行气化淤,温中散寒止痛。主治急、慢性胃痛。

  验方三

  处方:延胡索15,五灵脂15,草果10,没药10,水煎服。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止痛。主治胃脘痛。

  验方四

  处方:高良姜、檀香、青陈皮各10,香附5,广木香、当归、干姜各6,枳壳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寒凝型(胃痛遇冷发作,或遇冷则甚,喜温神疲,四肢宜凉,脉象沉紧,舌质淡白)胃脘痛。

  验方五

  处方:煅瓦楞30,川楝子、白术、白芍、海硝、当归、大贝母、柴胡、茯苓各10,黄芩3,枳壳9,竹茹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热结型(症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胃痛。

  验方六

  处方:当归、白术、檀香、枳壳、白芍、青陈皮各10,茯苓15,香附9,高良姜、沉香各4,广木香、柴胡、生姜各6,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气滞型(症见胃痛胀满,攻痛连肋,常太息,喜揉按,心烦易怒,脉象沉弦,舌苔薄白)胃痛。

  验方七

  处方:五灵脂、炒蒲黄、桃仁、大黄、枳实各10,厚朴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血淤型胃痛。(症见胃脘疼痛,如刀割锥刺,痛处不移,痛时四肢冷,额上汗出,或大便黑如漆,或有呕血,舌上有淤斑或青色)

  验方八

  处方:二丑(捣碎)、半夏各10,炮姜、木香各6,高良姜、枳壳各9,香附3,巴豆1(捣碎),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连服2,两星期后照此方再连服12剂。

  功能:主治水聚型胃痛(症见胃脘疼痛,呕吐粘涎,不渴,喜温,活动时可听到胃中“晃荡”的水声,脉象沉弦,舌质淡白,有齿印。)

  四、急慢性胃肠炎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系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胃黏膜的炎性变化。本病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诊断有一定困难。

  临床上一般将急性胃炎分为外源性和内生性两大类,外源性急性胃炎包括单纯性与腐蚀性二种;内生急性胃炎则包括感染性和化脓性二种。单纯性胃炎可由化学品、物理性刺激、细菌或细菌毒素等引起,胃黏膜有卡他性病变,主要为充血、水肿、黏液增多,表面盖满灰黄色渗出物,有时伴有出血点与糜烂;症状轻重不一,多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中毒症状。腐蚀性胃炎是由于口服强酸或强碱等腐蚀剂所引起,主要的病理变化为黏膜的充血与水肿,严重病例可发生糜烂、溃疡、坏死,甚至穿孔。临床表现为口腔、胸骨后及上腹部有剧痛,伴吞咽困难与吞咽疼痛,呕吐频繁,吐出血样黏膜腐片,患者多发生虚脱或休克,严重者可有食管或胃的穿孔。

  感染性胃炎是机体患全身性急性感染时,病毒、细菌或其毒素循血液途径进入胃组织而产生的急性血源性胃炎。病理变化常弥漫全胃,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广泛的糜烂以至出血。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中上腹部不适或发胀,伴有呕吐、恶心。

  化脓性胃炎,又称急性蜂窝织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胃炎,由于化脓性细菌侵入胃壁所致。病理变化主要是胃黏膜下层的严重化脓性炎症,可发展至胃壁坏死穿孔;有弥漫及局限二型,临床上以弥漫型较多见。起病突然,有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寒战、高热、上腹部肌紧张和显著压痛等全身脓毒血症和急性腹腔炎症的表现,可并发胃穿孔、腹膜炎、血栓性门静脉炎及肝脓肿。

  对本病的诊断,可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外,还有胃镜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等手段。

  验方一

  处方:藿香、佩兰、半夏、黄芩各9,制川朴45,橘皮6克。

  用法:水煎服。食积加麦芽15;呕吐剧烈加黄连3,姜竹茹9;腹痛加木香6克。

  功能:主治单纯性胃炎。

  验方二

  处方:苏梗9,藿香梗9,制半夏9,陈皮9,厚朴6,炒竹茹6,黄芩9,生姜45克。水煎服。

  功能:健脾利湿,行气宽中,理气降逆,清热和胃;主治急性单纯性糜烂性胃炎。

  验方三

  处方:红藤18,败酱草15,大蓟15,白芍12,炒黄连3,白芨片10,甘草3;水煎服。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缓急定痛,柔肝滋阴;主治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

  验方四

  处方:高良姜615(酒炒),香附915(醋炒),青皮9,郁金918,砂仁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理气和胃,湿中散寒;治急性胃炎。

  验方五

  处方:藿香、茯苓各15,大腹皮、陈皮、厚朴、半夏曲、紫苏各10,甘草、桔梗各6,苍术12,白芷、生姜各9,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对细菌性或过食生冷引起的急性胃炎具有极好的效果。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根据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按病变的部位又可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一般都不典型,病程缓慢,常反复发作,除胃部不适或疼痛外,各类型的慢性胃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浅表性胃炎一般表现为饮后上腹部不适,有饱闷及压迫感,嗳气后自觉舒服,有时还有恶心、呕吐泛酸及一时胃痛,无明显体征。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疼痛以及贫血、消瘦、疲倦和腹泻等全身虚弱症状。肥厚性胃炎则以顽固性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食物和碱性药物能使疼痛缓解,但疼痛无节律性。部分病人可有上腹部及左上腹部轻度压痛,亦有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急性胃炎的遗患,亦可能与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有关,长期胆汁返流可形成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本病目前尚无特别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抗菌、助消化、解痉止痛药物等。本病中医学属胃脘痛范畴。认为此病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与情志所伤,两者互为影响,而致胃痛。

  验方一

  处方:柴胡、白芍、郁金、香附、木香、延胡索、金铃子、香橼皮各9;水煎服。

  功能: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

  如泛酸加煅瓦楞15;嗳气无泛酸加乌梅3;呕吐加姜半夏9克。

  验方二

  处方:川楝子9,玄胡9,柴胡9,枳实9,芍药9,甘草9,红藤9,青木香9;水煎服。

  功能:泄热消滞,和胃止痛;主治慢性胃炎。

  验方三

  处方:党参2,丹参2,川楝子2,黄芪15,红花15,川芎15,没药15,玄胡15,乌药15克。砂仁15,吴莱萸1,黄连1克。

  用法:按上述比例研末,制成丸剂,每丸重10克。

  功能:益气化淤;主治慢性胃炎。

  验方四

  处方:党参10,白术15,茯苓10,丹参15,香附10,高良姜5,甘草5,青黛1克。

  用法:将前七味药水煎至200毫升,再入青黛即成。每日30毫升分23次饭前服下。

  功能:健脾温中,活血理气;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验方五

  处方:黄芪30,蒲公英20,百合20,乌药10,白芍20,甘草10,丹参20,炒神曲10,炒山楂10,炒麦芽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健脾,解毒生肌,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验方六

  处方:黄芪20,当归15,川芎15,良姜10,枳实15,乳香10,没药10,炙甘草10;水煎服。

  功能:益气理气,温中散寒,活血化淤;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验方七

  处方:北沙参15,玉竹15,石斛15,生地9,通草9,莲子15,扁豆15,黑栀子9,茯苓15,滑石12,甘草6,竹叶6,灯芯15;水煎服。

  功能:降心火,复胃阴;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急慢性肠炎

  急慢性肠炎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肠部(小肠和大肠)的出血、坏死、溃疡等病变的疾病。临床表现一般为腹痛、腹泻,粪便带血,呕吐等。常见的有: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局限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不同的疾病症状轻重不一,起因不尽相同。

  诊断本病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另外配以X线检查,肠镜检查,粪便化验等实验室手段。

  验方一

  处方:朱砂莲15,蜈蚣225,血见愁30,补血草30,白芨15,炒地榆30,小蓟30,索骨丹15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成150毫升,2次灌肠用,11,每次70100毫升。1月为1疗程;1疗程见效不大,休息1周左右,继续第2个疗程治疗。

  功能: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生肌敛疮;主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验方二

  处方:黄芪30,银花炭()10,薏米15,山楂15,党参10,山药10,云苓10,白芍10,木香60,桔梗6,甘草6,砂仁(后下)3;水煎服。

  功能:健脾化湿,固肠止泻,修复溃疡;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验方三

  处方:黄芪20,党参20,白芨20,甘草6,苍术10,藿香10,川椒5,肉桂30,田匕3,河子15克。

  用法:制成冲剂,每次服15,每日服23次。3个月为1疗程。也可用水煎服。

  功能:健脾化湿,益气温肾;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验方四

  处方:茯苓15,猪苓9,苍术9,厚朴9,泽泻9,桂枝3,甘草3,苡米9,杏仁9,通草3,白蔻仁6,滑石9,生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运脾化湿,主治急性肠炎。

  验方五

  处方:川附子30,炮干姜12,潞党参15,白术10,法半夏10,茯苓10,肉桂10,肉蔻霜10,天生磺3(吞服),乌梅10,甘草6,公丁香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湿肾健脾、止泻,主治慢性肠炎。

  验方六

  处方:桃仁15,丹皮10,赤芍10,乌药15,元胡10,甘草10,川芎15,当归15,灵脂10,红花10,枳壳10,香附15,公英50,楂炭50,黄连10,车前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活血逐淤,清热祛湿;主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验方七

  处方:生地15,白头翁15,银花15,茜草12,生米仁15,黄连45,甘草3克。水煎服。

  功能:清热化湿,泻火解毒,止血祛淤,渗湿排脓;主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消化性溃疡,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的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

  本病的临床表现不一,主要症状和体征为上腹疼痛,恶心与呕吐,嗳气与反酸及其他消化系统症状。上腹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在慢性、进行性病程中,可以发生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大量出血、幽门梗阻及急性穿孔等三项。

  一般认为,本病发生与精神刺激、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吸烟、酗酒、进食有刺激性食品和饮料等有密切相关。根据本病的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等特点,通常可作出诊断。另外,帮助确诊的方法有X线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制酸药、抗胆碱能药,组胺H2受体阻断剂、胃黏膜保护药物等,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并发症。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属于中医的胃痛或胃脘痛范畴。

  验方一

  处方:党参9,白芷9,白术9,山药9,干姜45,木香8,荜拨6,茯苓9,白芍9,炙甘草6;水煎服。

  功能:行气温中,主治消化性溃疡。

  验方二

  处方:血竭60,孩儿茶150,参三七60,生石膏300,白芨300,川黄连60,白芍300,甘草150克。

  用法:先将生石膏放在电炉上直接火煅,其余药物分别用文火或烘箱烘干,将以上诸药研粉过120目筛,装瓶备用。饭前半小时用热水或蜂蜜调成糊状吞服,每次20,每日3,服后食道部仍有干涩及物粘附紧束之感属正常反应,勿饮开水。

  功能:活血祛腐,生肌敛疮,消炎止痛;主治胃、十二指肠溃汤。

  验方三

  处方:乌贼骨50,大贝母50,生白芍50,生甘草50,乳香30,没药30,参三七粉30克。

  用法:将上药混合研末,装入空心胶囊,每丸重约05克。每日3,每次6,饭前2小时温开水冲服;2530天为1疗程。

  功能:制酸止痛通淤,养胃和中通络;主治消化性溃疡。

  验方四

  处方:党参60,黄芪60,白芨45,白芍45,茯苓21,何首乌21,鱼腥草21,山药24,黄精24,仙灵脾18,熟地18,枸杞子27,丹参27,煅瓦楞30,白花蛇舌草30,鸡血藤15,田七9;水煎服。

  功能: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主治消化性溃疡。

  验方五

  处方:紫河车(焙干)250,黄芪50,元胡30,茯苓30,鸡肉金20,砂仁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拌匀,早晚饭前各用温开水送服10克。每服10天停用5,连服2月。

  功能:益气补血,养胃健脾,理气祛淤,解痉止痛;主治消化性溃疡(尤宜于寒虚型溃疡)

  验方六

  处方:白头翁30,生黄芪15,蜂蜜40克。

  用法:此为一天量。按比例取白头翁、生黄芪若干,先用清水漂洗5分钟,取出生药,浸泡在冷水中一昼夜,翌日取文火浓煎2,去药渣,将药液沉淀一夜,取上清液再煮沸浓缩,另将蜂蜜煮沸,去浮沫,用蜂蜜加入药液中,浓缩成糖浆,分装在500毫升盐水瓶中,封口备用(其中含生药白头翁210,生黄芪105,蜂蜜280%)。每次20毫升,日服3,饭前热开水冲服。

  功能:健脾止痛,生血生肌;主治消化性溃疡,尤适于胃阴不足型。

  验方七

  处方:苏梗9,广郁金10,制香附12,路路通9,煅瓦楞12,大白芍12,佛手片9,水煎服。

  功能:疏肝理气,宽中解郁,活血通脉,柔肝缓急,制酸止痛;主治疼痛型消化性溃疡。

  验方八

  处方:丹参15,赤芍12,炒枳壳9,制半夏9,姜竹茹9,陈皮9,砂仁壳45(后入);水煎服。

  功能:活血祛淤,醒脾开胃,消胀开痞,降逆止呕,清热和脾;主治以疼痛食入随吐为主症的消化性溃疡。

  六、胃下垂

  人取站立位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上,称为胃下垂。胃下垂常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轻度胃下垂者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伴有与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较低有关的症状,例如上腹不适,易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有时感觉深部腹隐痛,可能与肠系膜牵拉有关。患者餐后、多站立及劳累后上腹不适常加重;此外尚有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以及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等循环无力症表现。

  患者体征可见肋下有为大于90,站立时按手于患者上腹部易感到腹主动脉的搏动,以双手托抚患者下腹胀坠减轻的感觉。上腹部压痛点可因卧,立位变动而不固定。有些病例可听见胃有振水声及伴有肝、右肾或结肠下垂的现象。

  胃下垂的发生主要和膈肌悬吊力不足,膈胃、肝胃韧带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驰等因素有关。本病诊断依靠X线胃肠钡餐检查证实。采用加强腹肌锻炼、放置胃托、增加营养和对症治疗等方法,对病可取得一些效果。

  中医虽无胃下垂的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当属胃痛、腹胀范畴。

  验方一

  处方:沙参15,麦冬15,生地黄12,玉竹10,白芍10,枳壳10,党参10,红花6,桃仁6,桃仁10,当归10,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胃养阴活血,主治胃下垂。

  验方二

  处方:柴胡3,炙升麻3,炙甘草3,枳壳20,白芍10,玄胡10,炒川楝10,白术10,炒神曲10,山楂10,党参10,黄芪10,鸡内金10克。

  用法:每剂煎2,首次加水约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同法再煎1,2次药液混合,2次饭后服用。

  功能:疏肝益气,主治胃下垂。

  验方三

  处方:柴胡9,白术12,白芍12,茯苓12,枳实15,党参15,山药30,黄芪30,生麦芽20,炒葛根18,桂枝6,炙甘草6;水煎服。

  功能:补气健脾,升阳举陷,温补肾阳;主治胃下垂。

  验方四

  处方:附子9,炒白术15,焦艾叶6,小茴香6;水煎服。

  功能:升阳益火,振奋脾胃;主治胃下垂。

  验方五

  处方:炙黄芪120,防风3,炒白术9,炒枳实15,煨葛根12,吴茱萸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举陷、升阳;主治中心下陷,脾胃虚火型胃下垂。

  验方六

  处方:炙黄芪12,党参12,炒白术12,柴胡45,炙升麻9,芡实12,陈皮9;水煎服。

  功能:益气提阳,健脾固涩,理气和中;主治胃下垂症。

  验方七

  处方:黄芪20,白术15,枳壳15,防风10;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升提固脱,补中益气;主治胃下垂。

  验方八

  处方:党参12,白术10,云苓10,砂仁6,蔻仁6,陈皮6,枳壳6,厚朴6,麦芽6,谷芽6,神曲6,山楂6,木香3,山药15,鸡内金12,甘草6,大枣6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主治胃下垂。

  七、腹痛

  腹痛是指腹部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腹腔内脏疾患,脊椎疾患,全身中毒性疾病以及过敏等,均可出现腹痛症状。要寻找腹痛的病因,须从腹痛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等几方面着手。

  腹痛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上腹痛、下腹痛、侧腹痛及脐周、全腹部疼痛等。腹痛性质有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疼痛、持续性剧痛伴阵发性加剧、放射性疼痛等。腹部疼痛可出现一些伴随症状。

  诊断和治疗应根据患者腹痛的性质、部位、伴随症状及详细病史,找出原发疾病,然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病因尚未弄清的前提下,不要急于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造成误诊。

  验方一

  处方:高良姜12,香附6,广木香6,桂枝6,陈皮6,炮姜6,苏叶10,乌药10,小茴10,吴茱萸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寒气凝聚型腹痛(症见腹痛急暴,遇冷更甚,得温则减,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口不渴,脉沉紧,舌苔白)

  验方二

  处方:附子理中丸(成药)或人参健脾丸(成药),成人每次12,每日3,温开水送服。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型腹痛(症见腹痛绵绵,痛时喜按,喜热恶冷,时作时止,神疲气短,脉沉细,苔薄白)

  验方三

  处方:小茴香10,大黄10(后下),五灵脂10,生蒲黄10,元胡10,制没药6,当归12,肉桂3,川芎15,赤白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气滞血淤型腹痛(以气滞为主,症见有脘腹胀闷,疼痛拒按,烦躁易怒,怒则痛发或加剧;以血淤为主者,症见疼痛较剧,痛处不移)

  验方四

  处方:焦山楂15,炒麦芽15,茯苓12,鸡内金12,神曲10,藿香10,佩兰10,陈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若大便不通,脉实有力者,加大黄(后上)、槟榔、枳壳各10;若呕吐者,加半夏10,生姜6克。

  功能:主治食滞型腹痛(症见嗳腐吞酸,恶食,脘腹胀痛拒按,痛而欲泻,泻后痛减)

  八、腹泻

  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黏液。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增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上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数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腹泻常伴有里急后重。

  胃肠道的功能可概括为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其中任何一种功能发生障碍都可引起腹泻;实际上往往是多种功能障碍的相互影响而致腹泻。

  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临床表现、直肠指诊、粪便检查等,如有困难,再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X线检查以及纤维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必要时作各种功能试验,如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胰腺功能试验等。

  本病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在确定病因的情况下,对症下药治疗。

  中医认为腹泻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

  验方一

  处方:葛根、黄芩、银花、莱菔各9,黄连、甘草各3;水煎服。

  功能:主治外感型急性腹泻。

  验方二

  处方:炒山楂12,半厦、茯苓、莱菔子、连翅各9,炒麦芽15,陈皮6;水煎服。

  功能:主治内伤型急性腹泻。

  验方三

  处方:天仙子120,赤石脂1000,枯矾1000;研成细末,制成片剂,每片034克。每次35,每日3,30天为1疗程。

  功能:温中理气,活血行滞,止泻止血。主治慢性腹泻。

  验方四

  处方:熟地15,山药12,炒扁豆12,炮姜9,吴茱萸6,炒白术1530,炙甘草6;水煎服。

  功能:温中健脾;主治慢性腹泻。

  验方五

  处方:秦艽12,萆藓12,党参12,补骨脂12,茯苓10,焦白术10,陈皮10,砂仁3;水煎服。

  功能:补气健脾调中,补肾止滞利湿。主治慢性腹泻。

  验方六

  处方:葛根、炒扁豆、滑石各15,苍术9,黄芩、黄连、藿香、银花、车前子各10,甘草3,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外感暑湿引起的腹泻。

  验方七

  处方:炒山药30,炒扁豆、炒薏仁各20,莲子肉、煨肉蔻各10,炙甘草、生姜各6,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型腹泻。

  九、便秘

  粪便在肠腔内滞留过久,内含水份过量吸收,以致粪质过于干燥、坚硬,正常的排粪频率消失,称为便秘。正常情况下,人大便一般每天12次或21;如排便间隔超过2昼夜,且大便干燥,排便艰难者,可视为便秘。

  便秘的原因颇多,主要分为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二类。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有排便动力缺乏、肠道所受刺激不足、肠黏膜应激力减弱、神经精神紊乱,排便反射消失及其他如中毒等。

  临床表现因病因和病情不同而有差异。单纯性便秘(即无器质性病变)患者无症状,有时有左下腹张压,里急后重,欲便不畅等症;在习惯用泻药的病人,由于胃肠运动紊乱,可出现中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胃、恶心、腹痛、腹鸣、多屁等症状;在痉挛性结肠便秘时,常有阵发性腹部疼痛。少数病例可有骶骨部、臀部、大腿后侧的隐痛与酸胀感觉。

  对本病的诊断,应首先详细分析病史,根据病人所表现的体征等推究引起便秘的原因,以便对症用药。还可借助于直肠指诊、乙结肠镜检、胃肠X线钡餐检查及粪便检验等手段来帮助确诊。

  治疗应对症治本。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使排便次数增加、间隔时间缩短;在治疗初期可辅以轻泻剂,而强泻剂或灌肠应尽量少用或慎用;对顽固性便秘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如润滑性泻剂、稀释性泻剂、刺激性泻药等药剂。

  验方一

  处方:大黄(后下)、郁李仁、枳实各10,厚朴9,麻子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用大黄30,水冲服。

  功能:主治突热性便秘。

  验方二

  处方:半夏、疏黄各等份,分别研成细面,然后混合掺匀。每服4,每日23(用当归15克、肉苁蓉10克煎汤冲服)

  功能:主治寒性便秘。

  验方三

  处方:当归20,黄芪15,麻子仁15,柏子仁10,郁李仁10,生熟地12,肉苁蓉9,柴胡9,升麻6克。

  用法:用蜂蜜30毫升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或用番泻叶30,冲水代茶服。

  功能:主治虚秘性便秘。

  验方四

  处方:生首乌15,玉竹9,大腹皮12,青陈皮6,生枳壳9,乌药9,青橘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调气畅中,和胃润肠;主治便秘症。

  验方五

  处方:肉苁蓉1524,熟地黄1218,当归915,郁李仁()915,黑芝麻()915,胡桃仁(,去脂皮)69,炒枳壳456,玉竹912,知母69,砂仁()36克。

  用法:诸药加水200毫升,浸泡半小时,以文火煎取100毫升;药渣再加水约150毫升,煎取100毫升,两煎混合,分两次于午、晚饭前温服。服十余剂后,如大便通畅,按原方数倍量,制成9克蜜丸,每服1,每日23,温开水送服,以巩固疗效。

  功能:主治各种类型的便秘。

  验方六

  处方:玄参12,麦冬12,生地12,郁李仁6(),火麻仁6(),枳壳6克。

  用法:6味加水500毫升,浸泡3050分钟,加热煮沸3040分钟,过滤;残渣再加水300毫升煮沸30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每日1,3次服用。功能:主治阴虚便秘和习惯便秘。

  十、痢疾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以结肠弥漫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以夏秋季节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腹痛、腹泻,大便初时为糊状或水样,继而转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传染源是急慢性病

  人及带菌者,病菌由大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蝇和用具经口传染。

  本病诊断依据在流行季节,有饮食不洁史,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粪便检查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粪便培养找到有痢疾杆菌。对慢性菌痢可作乙状结肠镜检和X线钡餐检查以资鉴别。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抗菌药物,同时给予补液,解痉,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本病属于中医的痢疾范畴。

  验方一

  处方:秦皮30,白头翁30,红藤60,败酱草60,马齿苋60,凤尾草60,赤芍20,甘草10;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验方二

  处方:葛根、黄连、黄芩、广木香、槟榔、地棉草各等份;制成颗粒型冲剂,每袋17克。轻、中型每日3,每次1;重型每日3,每次2袋。

  功能:清热解毒,行气导滞;主治急性湿热型痢疾。

  验方三

  处方:银花50,黄连20,白头翁50,秦皮50,大黄30,炒地榆50,乌梅50,仙鹤草50,山楂50克。

  用法:上药水浸浓煎2,过滤去渣,取药液500毫升备用。每次灌肠用药150250毫升,保留30分钟,每日2,3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验方四

  处方:葛根9,黄芩9,焦槟榔12,白芍15,藿香9,黄连6,木香9,生甘草6,车前草15,炮姜3;水煎服。

  功能:清热化湿,消积导滞,调和气血;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验方五

  处方:穿心莲12,鱼腥草12,黄柏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止痢;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验方六

  处方:苦参1000,广木香600,生甘草150;研成细末,水泛为丸。日服3,每次65克。

  功能: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主治血痢、热痢。

  验方七

  处方:白头翁15,黄连45,黄柏9,秦皮12,木香9,白芍12,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服。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解毒,行气导滞,和血敛阴,缓急止痛;主治急性细菌痢疾。

  验方八

  处方:苍术9,白术9,炒白芍9,木香6,石榴12,吴茱萸45,黄连4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清热燥湿,温中健脾,收涩止泻;主治慢性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人体肠内引起的疾病,腹痛、腹泻暗红色果酱样粪便为本病的主要表现。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而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阿米巴痢疾可有发热、头痛、乏力或食欲减退,多以腹泻、腹痛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多,每日约210次不等,含脓血黏液呈暗红色,有腐败恶臭;少数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和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易继发肠出血及肠穿孔。慢性阿米巴痢疾多因急性期治疗不当或病人体质较差,症状反复出现,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发作期的临床症状与急性的相仿。久病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及肝肿大。本病一般呈散发性,夏秋季节病较多。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慢性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虫者是主要的传染病源。对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消化功能紊乱或痢疾样腹泻,排出粪便呈暗红色黏液血便等症状,同时辅以镜检。

  临床上对本病采用的抗阿米巴药物分为杀灭肠腔内原虫和杀灭组织内原虫的药物两大类,有的药物同时具有两种作用,但某些药物毒副作用反应明显,须在严密观察下治疗。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痢疾范畴。

  验方一

  处方:金银花20,杭白芍15,甘草6,三七末3,鸦胆子(龙眼肉包)10粒。

  用法:先将鸦胆子用温开水送服,再将余药煎汤温服。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痢;主治急性阿米巴痢疾。

  验方二

  处方:仙鹤草20,木棉花12,川朴花9,广木香9,广霍香9,马蹄金9,炒淮山药9,神曲9,白头翁9,

  生甘草3,水煎服。10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凉血除湿;主治阿米巴痢疾。

  验方三

  处方:白头翁30,黄芩15,黄连9,鸦胆子9,厚朴9,藿香9;水煎服。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化湿;主治阿米巴痢疾。

  验方四

  处方:铁苋菜60,苦参45,白头翁30,常山12,大黄10,丹参24,川芎15,毛冬青18,山楂15,香附12,藿香10,厚朴9,党参15,黄芪18,首乌15,白术10,茯苓10,山药10,甘草9;水煎服。连服14天。同时用白花蛇舌草45,白头翁30,加水600毫升,煎成200毫升药液后,加入12毫克扑尔敏灌肠,隔天1次。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调气;主治慢性阿米巴痢疾。

  验方五

  处方:白头翁30,黄连9,黄柏9,秦皮9;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清热祛湿止痢,主治阿米巴痢疾。

  验方六

  处方:金银花15,野菊花15,生石膏30(先煎),知母15,桔芩15,锦纹5(后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清热解毒,荡涤肠胃;主治阿米巴痢疾。

  验方七

  处方:白头翁15,苦参9,银花炭9,椿根皮15,焦山楂9,鸦胆子仁10(入胶囊或糯米纸包吞);水煎服。

  功能:清湿化热,凉血解毒,消食化积,散淤行滞。主治阿米巴痢疾。

  验方八

  处方:生淮山药300,田七25,鸦胆子100(10次服)。以山药煮成粥,调入田七粉,并以此粥吞服鸦胆子10,每日2次。

  功能:健脾杀虫止痢;主治阿米巴痢疾。

  十一、过敏性结肠炎

  过敏性结肠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属于肠道易激综合症。其特征是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的现象。临床表现结肠性腹痛腹胀,以左骼窝、左中下腹区疼痛最为多见,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粪便中有时有大量的黏液,呈粘冻样或栗子样;常伴有胸闷、心悸、失眠、乏力、尿频等神经官能症状。体检除可触及痉挛的结肠外,无其他阳性发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不明了,主要与精神因素密切有关。此外,饮食不当、食物过敏、气候变化、某些肠道感染、外科手术、过度疲劳等也可诱发本病的发生或加重症状。

  本病的诊断必须在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确立,除依靠病史和症状外,尚需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粪检、乙结镜检、钡剂灌肠等。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镇静剂、抗抑郁剂、抗痉挚剂、止泻剂或通便剂等对症处理。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腹痛、泄泻、便秘的范畴。

  验方一

  处方:秦艽12,萆薢12,补骨脂12,煨河子12,党参12,茯苓15,焦白术15,山药15,砂仁3,陈皮10;水煎服。

  功能:健脾益肾,扶正固本。主治过敏性结肠炎。

  验方二

  处方:党参1015,白术10,茯苓12,炙甘草610,广木香6,白芍1530,广陈皮610,防风炭10,仙茅12,补骨脂10,炮姜炭10;水煎服。

  功能:抑激怒,止腹泻;主治以腹泻为主症的过敏性结肠炎。

  验方三

  处方:厚朴10,五味子10,石榴皮10,乌梅3,鸡内金3,黄芪10;水煎服。

  功能:温中健脾,安神补气,主治过敏性结肠炎。

  验方四

  处方:白术12,炒防风9,大白芍12,木香6,广郁金9,陈皮6,甘草3;水煎服。

  功能:健脾补中,柔肝疏肝,行气止痛,升清止泻;主治过敏性结肠炎。

  十二、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又称盲肠炎,是一种发生于阑尾的炎症,有急、慢性之分。病初起时,头昏眼花,不思饮食,小便不畅,体发高烧,和重感冒的症状相同。上腹或脐部,初感不适,接着阵阵绞痛,忽起忽止,连续数小时,精神困倦,痛楚会逐渐转移至盲肠本位之小腹右侧,愈痛愈烈;有的患者还会有恶心、呕吐、冷汗直流和便秘的现象,若以手掌力按痛处,稍感舒宽,猛然放手,又会心慌痛绝,这就是急性阑尾炎的特征。

  阑尾炎的危险性是与日俱增的,如果时间延误过久,盲肠化脓破裂,导致脓血附着细菌,便会溃散到腹膜去,跟着肠膜也会发生溃烂,产生腹膜炎,则可能危及生命。中医主张以药化之,非不得已,不要用外科手术摘除。

  对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特征外,还可以做血细胞检查等,以帮助确诊。

  引起阑尾炎的病因很多,主要的有暴食不节,大肠输送失常,湿热蕴积,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有人认为阑尾为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参与机体的防疫机能,不到不得已,不要外科切除,而采用服药来治好病痛。

  本病在中医学上属于肠痈范畴。

  验方一

  处方:红藤30,蒲公英30,厚朴9,败酱草30,生川芎9(后入),桃仁9,冬瓜子15;水煎服。

  功能:主治急性阑尾炎。

  验方二

  处方:茯苓18,桃仁9,赤芍9,牡丹皮9,桂枝6,甘草3,生姜6,薏苡仁24克。

  用法:水煎服;若患处降起肿疡而有波动现象,则已化脓,除上述八味外,再加大黄7,再煎汤服下。

  功能:主治化脓性及一般性急性阑尾炎。

  验方三

  处方:葫芦种子30,大血藤30,繁缕30克。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功能:主治急性阑尾炎。

  验方四

  处方:大蒜50%,芒硝25%,大黄25%

  用法:按上述比例取药,捣如泥,加醋少许搅和,敷压痛处,厚约1,四周以纱布围成圈,防药液流出,2小时后去除,再敷。

  功能:主治急性盲肠炎。

  验方五

  处方:苦菜3060(鲜草加倍)

  用法:水煎服。专治盲肠炎、痈疮及无名肿毒。

  验方六

  处方:赤芍12,败酱草50,丹皮12,蒲公英50,银花50,木香10,玄胡10,当归20,桃仁10,地丁30,大黄10(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化淤解毒;主治急性阑尾炎。

  验方七

  处方:白花蛇舌草60,败酱草60,银花60,连翅60,生黄芪60,赤芍30,白芍30,丹皮30,桃仁9,薏米仁30,炮山甲9,玄胡9,炒川楝9,炙乳没9;水煎服,每日1,3次服。

  功能:消脓止毒;主治阑尾脓肿。

  十三、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是人体肠道内寄生虫蛔虫钻进胆道中所造成的急性阻塞性炎症。感染有蛔虫的患者,大多没明显症状,但蛔虫有钻孔的特性,容易钻进与腹腔相通的内脏中,造成严重后果,胆道蛔虫症就属于这一种。有人认为蛔虫大多是逆着胆汁方向游行,而进入胆道,也有小量是通过肠壁而进到胆道中的。

  胆道蛔虫症的典型症状有阵发性上腹部或剑突下剧烈绞痛,有向上钻顶感觉,疼痛可向腰背、右肩部放射,疼痛间歇期无任何症状与体征;疼痛时可有恶心、呕吐,上腹部剑突下或右上腹部有轻度压痛,无肌痛。

  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外,还可进行血细胞计数、静脉胆道造影、取胆液找虫卵等实验室检查,以帮助确诊。一旦确认有蛔虫病时,应及时治疗,对症下药或外科手术。

  本病在中医学中认识很早,有安蛔再驱蛔等现代医学治疗原则,属中医腹痛、虫尤厥范畴。

  验方一

  处方:川椒45,槟榔12,乌梅6,细辛24,木香6,生川军9(后入),苦楝根皮12,炒玄胡12,胡黄连45;水煎服。

  功能:驱蛔下蛔,行气止痛,清利湿热;主治胆道蛔虫症。

  验方二

  处方:川楝子15,乌梅30,川椒9,黄柏9,广木香9,青皮(醋炒)9,枳壳9,使君子肉15,苦楝皮24,槟榔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驱除胆道蛔虫;主治胆道蛔虫病。

  验方三

  处方:使君子15,槟榔15,苦楝皮10,乌梅20,川椒10,大黄15,鹤虱10,白芍30,茵陈10,蒲公英10,龙胆草10,(适量)

  用法:上药水煎后加醋,混合服之。一般服药后很快疼痛止而病症缓解,此时再服以驱虫药物(山道年、灭虫宁、驱蛔灵、安乐土等)

  功能:安蛔驱虫利胆;主治胆道蛔虫症。

  十四、胆道感染、胆石症

  胆道感染、胆道病是胆道系统急慢性炎症与结石病变的总称,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结石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结石症、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等。胆石症与胆囊炎是两种病变,往往同时存在,互相影响,故合并叙述。胆石症与胆囊炎的发病,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局部存在的因素,如胆道内的异物,寄生虫体、虫卵或细菌等,能引起胆道局部的感染或结石,并能影响胆道狭窄或扩张。但是仅有局部因素的存在,如果没有其他因素造成胆汁的生成及排出发生障碍,还不致引起本病的发作。所以,中医认为精神创伤、寒温失常和饮食不节等可引起肝胆气郁,湿热内结,腑气不通,致发本病。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右上腹剧痛,发冷、寒战、高热;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黄疸、尿胆红质阳性。

  验方一

  处方:炒川楝子9,炒小茴9,盐水炒艾叶45,柴胡3,淡黄芩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主治妊娠期胆囊炎。

  验方二

  处方:柴胡18,大黄9,白芍9,枳壳9,黄芩9,半夏9,郁金9,生姜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主治急性胆囊炎。

  验方三

  处方:虎杖30,郁金15,金樱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主治急性胆囊炎。

  验方四

  处方:柴胡9,黄芩9,郁金9,木香9,大青叶30,生川军9(后入)

  用法:疼痛加川楝子9,炒玄胡12;呕吐加制半夏9,姜竹茹6;纳差加炙鸡内金9,炒麦芽12;黄疸加茵陈15克、炒山栀9克。水煎服。主治急性胆囊炎。

  验方五

  处方:金钱草30,柴胡9,虎杖12,黄芩9,郁金9,制香附12,炒枳壳9克。

  用法:水煎服;主治慢性胆囊炎。

  验方六

  处方:柴胡12,黄芩10,大黄10,枳实10,制半夏10,白芍12,郁金10,元胡10,公英30,广木香9,甘草5,生姜3,大枣3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急性胆囊炎。

  验方七

  处方:柴胡12,白芍12,青皮10,太子参30,莪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八

  处方:苍术12,厚朴6,川连3,柴胡9,陈皮6,槟榔片12,广木香6,山楂30,枳壳12,白芍18,乌贼骨9,茜草12,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慢性胆囊炎。

  十五、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于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地损害肝组织,引起以门静脉压增高和肝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慢性肝脏病。其病理特征主要是肝细胞呈慢性、进行性及弥漫性变性、坏死与再生,同时肝组织有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的正常结构破坏和重建,肝内血液循环障碍,结果使肝脏变硬,在中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自体免疫的抗体也可损伤肝脏致肝硬化。肝硬化病人常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泻泄,感到上腹部不适。后期的症状则有腹部膨胀、腹壁静脉怒张、下肢浮肿,形成腹水、贫血等。

  验方一

  处方:生地黄15,南沙参12,寸麦冬9,当归身9,甘杞子9,川楝子6,紫丹参6,广郁金9,生麦芽12,生鳌甲12,粉猪苓12,川连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二

  处方:虎杖30,白花蛇舌草30,茵陈30,豕希莶草30,丹参30,红枣30,滑石15,茯苓15,藿香9,郁金9,甘草9,半枝莲30,金钱草30,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三

  处方:茵陈30,青蒿15,黄芩12,柴胡10,姜黄12,丹参15,板兰根15,青皮12,苡仁30,通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四

  处方:当归15,赤芍12,郁金12,香附12,茵陈30,二花15,连翅12,败酱草12,板兰根15,茯苓15,苡仁30,橘叶12,党参12,白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五

  处方:生熟山楂各120,炒麦芽21,炒神曲15,苍白术各15,猪茯苓各15,青陈皮各9,姜厚朴12,泽泻15,嫩桂枝9,醋香附15,丹参15,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有动脉硬化阳亢者加何首乌30;气滞胀甚者加生莱菔子30克。

  验方六

  处方:青黛15,明砚15,郁金15,川连10,熊胆3克。

  用法:共研细末,装一号胶束,每次饭后服1,每日23次。

  验方七

  处方:瞿麦30,防己9,椒目5,葶苈子15,制军9,莪术6,枳壳5,失笑散15,桃仁5,丹参15,川朴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平素体虚者去莪术加马鞭草15;如有消化道出血情况加大小蓟各30克。

  验方八

  处方:龟板25,鳖甲15,生地15,寸冬15,腹皮25,茯苓15,泽泻15,茅根15,阿胶10,泽兰15,白芍15,枇杷叶10,翠衣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十六、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四者的病程病情演变及预后转归有很大差异。一般认为甲型肝炎只有急性型、隐匿型而无慢性型;乙型肝炎除急性型、隐匿型外,还有慢性型;非甲非乙型临床过程多与乙型相似,但较轻。

  临床表现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黄疸型中在黄疸前期大多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纳差、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有的患者有上呼吸道症状,肝肿大可不明显,尿色加深;无黄疸型中,整个病程中始终无黄疸出现,症状和体征则与黄疸型基本相似。

  急性病毒性肝炎应进行隔离,自发病日起至少30天。30天后如病情仍在活动,则应继续隔离。注意休息和营养,可适当增加热量和蛋白质,不必过份限制脂肪,但油腻饮食应予避免,以合乎病人口味为宜。

  验方一

  处方:六月雪根60克、白茅根30克、山楂根30(以上三药鲜品加倍)

  用法:水煎服。10天为1疗程。

  验方二

  处方:生大黄50,每日1,水煎成200毫升,1次服下。连服6,停药1,为个疗程。

  验方三

  处方:夏枯草60,白糖30,大枣30克。

  用法:先将夏枯草、大枣水煎去渣,再放入白糖,加水至500600毫升,文火煮取2003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服下。

  验方四

  处方:龙胆草9,连翅9,柴胡9,广郁金6,金钱草30,茯苓30,茵陈30,焦楂曲15,莱菔子6,薄荷3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鲜黄荆根12,豆腐500,红糖12克。

  用法:加水1500,煮到豆腐生孔为度,去渣服豆腐汤,服后盖被安卧,以候出汗。连服3天。儿童药量减半。1个月内忌食荤腥、猪肉、猪油及醋、姜、葱、韭、蒜。

  验方六

  处方:生黄芪40,茵陈30,茯苓15,败酱草15,生麦芽20,当归12,五味子10,陈皮16,蒲公英10,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七

  处方:矮桃草(干品)120240克。

  用法:水煎,浓缩至400毫升,4次口服。治疗期间病人饮食宜清淡,忌油腻。

  验方八

  处方:金钱草50,茵陈50,板兰根50,黄芩25,车前草20,芒硝15(冲服),枳壳20,木香15,焦三仙各15,柴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偏热而症见大便干燥者去木香,加大黄10;偏湿而症见呕吐,恶心较重,苔白腻脉濡缓者去芒硝,加半夏15,藿香15;食欲不佳而腹胀者可加砂仁15,陈皮15,川朴15;肝脾大迟迟不消者加鳖甲50,丹参25;

  十七、急性胰腺炎

  本病是由于胰酶消化胰腺本身组织而引起的化学性炎症。病理变化轻者为水肿,重症可出现坏死和出血。临床症状可见突然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痛,并多呈阵发性加剧,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少数尚有黄胆,严重者可有休克及腹膜炎等表现,上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存在,肠鸣音减少。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如胆道疾病、暴饮暴食、酗酒、肠寄生虫病、高血脂症及十二指肠病变等。此外,手术创伤也可累及胰腺引起急性炎症。受寒着冷,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原因。

  验方一

  处方:柴胡9,蒲公英15,木香9,白芍15,黄芩9,制川军9,玄明粉12();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清热利湿,理气缓急,疏肝解郁,通里攻下;主治急性胰腺炎。

  验方二

  处方:生大黄15,厚朴10,炒枳壳10,广木香10,蒲公英30,柴胡15,黄芩15,茵陈30;水煎服。

  功能:疏肝清热利湿,通腑攻下;主治单纯水肿型急性胰腺炎。

  验方三

  处方:生大黄9(后入),元明粉9(),枳实12,生山楂15,红藤30,败酱草30;水煎服,每日2剂。

  功能:清热解毒通腑;主治急性胰腺炎。

  验方四

  处方:麦冬15,五味子9,白芍12,黄芪18,鳖甲15(先煎),白薇6,石斛10,煅龙牡30(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养阴清热,益气敛汗;主治急性胰腺炎。

  验方五

  处方:柴胡15,黄芩10,胡连10,杭芍15,木香10,元胡10,大黄15(后下),芒硝10(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舒肝理气,清热燥湿,通里攻下;主治急性胰腺炎。

  十八、胃癌

  是原发于胃部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形态大致分为巨块型、溃疡型、浸润型,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胃部的某些疾病如: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症,胃息肉、经久不愈的胃溃疡以及手术后的残胃等胃癌发生率高;食物中的致癌物,如俺制的咸鱼、肉以及霉变食物中的致癌物亚硝胺类,以及遗传因素等均与胃癌发病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胀闷不适、隐痛、胃纳减退、厌食、进行性贫血及消瘦,晚期上腹可扪及肿块,粪便潜血持续阳性。

  验方一

  处方:党参15,枸杞子15,女贞子15,白术6,菟丝子9,补骨脂9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二

  处方:党参15,白术12,茯苓12,甘草3,黄芪15,熟地12,黄精12,大枣6,沙参10,羊肚枣10,杞子9,芡实15,建莲肉15,田三七15(研冲),白毛藤30,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水煎服。脾胃虚寒加砂仁、寇仁、附子,重用三七,酌减白毛藤、沙参、白花蛇舌草;气血两虚、白细胞下降加鸡血藤、女贞子、当归,重用生黄芪。

  验方三

  处方:党参15,生黄芪15,生白术10,白英30,白花蛇舌草30,仙鹤草30,生苡仁20,七叶一枝花18,石见穿18克。

  用法:水煎服。阴虚加沙参、天冬、麦冬;湿热加黄芩、甘露消毒丹;气滞气逆加八月扎、川朴、枳壳;血淤加丹参、桃仁;恶心呕吐加盖半夏、姜竹茹。

  验方四

  处方:八月扎15,藤梨根30,石打穿30,白花蛇舌草20,菝葜30,野葡萄藤30,红藤15,白毛藤30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藤梨根90,龙葵60,石打穿30,鸟不宿30,鬼箭羽30,铁刺铃60,无花果30,九香虫9克。

  用法:水煎服。便秘加全瓜蒌()30;呕吐加姜半夏15;疼痛加苏罗子15克。

  验方六

  处方:党参1520,黄芪1520,白术15,生米仁30,菝葜20,生半夏15,狼毒3,陈皮6,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七

  处方:水蛭2,硇砂05,夏枯草15,党参15,木香3,白矾3,月石3,紫贝齿30,槟榔10,元参10,代赭石30,川军5,丹参30,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

  十九、肝癌

  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癌肿可呈巨块型、结节型或浸润型,其发病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食物中含黄曲素及亚硝铵类物质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是肝区疼痛、进行性肿大、质坚硬、可触及大小不等结节或巨块,以及消瘦等全身表现。

  验方一

  处方:龙葵草500,白英500,蛇毒250,半枝莲150,徐长卿90克。

  用法:10天水煎服。

  验方二

  处方:凤尾草30,水杨梅根12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三

  处方:铁树叶15,白花蛇舌草30,漏芦12,赤芍9,桃仁9,八月扎15,党参15,白术12,苡仁30,茵陈15,车前子15,三棱12,莪术12,留行子9,夏枯草15,海藻15,海带15,郁金12,川楝子9,生香附9,木香9,白芍9,丹参15,当归12,炙山甲12,炙鳖甲12,甘草6克。水煎服。

  验方四

  处方:炒柴胡10,茯苓10,赤芍10,白芍10,茜草10,当归10,郁金10,制香附10,甘草10,蚤休15,黄芩15,莪术15,全瓜蒌20,生鳖甲20,虎杖20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八月扎15,金铃子9,丹参12,漏芦15,白花蛇舌草30,红藤15,生牡蛎30,半枝莲30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六

  处方:党参10,白术9,茯苓15,甘草3,香附9,木香9,陈皮9,半夏9,当归9,黄芪12,升麻6,柴胡9克。

  用法:水煎服。腹胀、腹部窜痛、脉弦滑,加枳实12克、川朴9;发热伴大汗加生石膏30,知母12;便秘腹胀加生川军9克、芒硝12;肝区疼加川楝子9克、延胡12克、白芍12克、甘草6;胃纳差、恶心加神曲9克、麦芽12克、陈皮9克、竹茹9克。

  验方七

  处方:太子参12,珠儿参12,炒白术12,茯苓30,丹皮12,银花30,岩柏30,马兰根30,牡蛎30,夏枯草12,炙山甲12,炙鳖甲12,玫瑰花9,绿萼梅9,天龙3,地龙12,八月扎15,天南星15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八

  处方:麝香3,人参15,三七15,银耳15,生苡仁100,土茯苓50,牛黄3,熊胆3,乳香15,没药15克。

  用法:研末,每服15,每日3次。

  验方九

  处方:太子参9(或朝鲜白参18),黄芪9,丹参9,郁金9,凌霄花9,桃仁9,八月扎9,制香附9,炙鳖甲12克。

  用法:水煎服。另加全虫液剂4毫升口服或全虫散6克吞服,每日1次。

  二十、食管癌

  食管癌与其他器官的癌肿一样,其病因尚未查明,长期饮酒、进食过快、进食过热、过粗或具有强烈刺激性食品、慢性口腔化脓性疾患,为本病的诱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在4070岁间,小于30岁者少见。

  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食管出血;癌肿压迫可出现声音嘶哑、气急、干咳等症状。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

  验方一

  处方:八角金盘10,八月扎30,急性子15,半枝莲15,丹参12,青木香10,生山楂12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二

  处方:夏枯草15,煅牡蛎30,海带15,急性子30,蜣螂虫9,川楝子12,姜半夏12,姜竹茹12,旋复花9,代赭石30,广木香9,公丁香6,川朴9,南沙参30,北沙参30,当归9,石斛15克。

  用法:水煎服。胃气上逆加降香12,蔻仁6,炙九香虫9,刀豆子15,青皮9,藿香12;吐粘痰加天南星24,山豆根12,青蠓石30,板蓝根30;胸部疼痛加延胡索15,乳香9,没药9,郁金12,丹参30,桃仁9;呕吐血及便血加白芨12,蒲黄12,仙鹤草30,藕节15;体虚乏力加太子参15,黄芪15,白术9,熟地9;软坚消症加石见穿30,黄药子12,七叶一枝花30克。

  验方三

  处方:冬凌草。

  用法:水煎去渣浓缩,制成糖浆,每日服90毫升。

  验方四

  处方:生半夏30,生南星30,蛇六谷30,党参15,蜣螂虫12,黄附块15,枸橘叶30,黄药子12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半夏12,党参12,丁香3,赭石24,苏梗15,旋复花15,竹茹15,龙葵30,白英15,蛇莓15,半枝莲15,金刚刺15克。

  用法:水煎服。气胀加莱菔子、佛手花。

  验方六

  处方:降香24,佩兰12,粉防已12,半夏12,乌梅15,陈皮9,穿山甲45克。

  用法:水煎服。便秘加狼毒0615克。

  二十一、大肠癌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起病慢,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大便不畅,或腹泻便秘交替,粪便变细,大便中带血或黏液。随病情发展,便时可伴有腹痛,直肠癌患者常有里急后重,肛门坠痛,同时消瘦、贫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因癌肿转移至不同部位而出现肝肿大、黄疸、腹块、腹水、肠梗阻、骶尾部持续性疼痛、排尿不畅或疼痛等症状。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和现代放射治疗等方法,除晚期病例外应及早手术治疗,手术后的疗效则随病变范围、转移情况而定。

  本病的病因与大肠慢性炎症(主要是日本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的息肉和腺瘤有关,食物中的致癌物如长期摄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较易产生大肠癌。

  验方一

  处方:八角金盘12,山慈菇20,蛇莓30,黄芪15,

  鸡血藤15,丹参15,大黄15,枳壳10,八月扎30,石见穿30,败酱草30,黄苡仁30克。

  用法:便血加槐花炭、侧柏炭;里急后重加川连、木香、赤芍;腹痛腰胀加白芍、乌药、炒莱菔子、川朴;大便不通加瓜蒌仁、皂角子。水煎服,3个月为疗程。

  验方二

  处方:玄参12,花粉12,蜂房15,丹参15,象贝9,川楝子12,夏枯草12,海藻12,海带12,牡蛎30,贯众炭30,白花蛇舌草30,蜀羊泉15克。

  用法:大便带粘冻加白芍9克、马齿苋12克、一见喜15克、白头翁15;便中有血加银花炭15克、蒲黄炭12;大便频繁加河子12克、补骨脂15克、白术12克、罂栗壳6;大便困难加生枳实15克、火麻仁30克。水煎服。

  验方三

  处方:野葡萄根30,野杨梅根30,龙葵30,白花蛇舌草30,木香30,枳壳30,延胡30,郁金30,蛤蟆皮15,藤梨根30,白茅根30,蛇莓30,半边莲30,蜀羊泉30,香附30,黄酒500毫升,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

  用法:每日服50毫升,服药时加加糖少许。

  验方四

  处方:川朴9,枳壳9,白蚤休12,胡麻仁15,槐角15,山豆根15,昆布30,忍冬藤30,薰苡仁30,生地榆30,石见穿30,半枝莲60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生苡仁30,藤梨根30,土茯苓30,猫人参60,无花果15,侧柏叶9,苦参9,生地榆9,槐角12,银花12,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热结便秘加甜瓜子、大黄、香泻叶、黄连;便血多加大小蓟、三七;腹泻加马齿苋、白头翁;水煎服。

  验方六

  处方:槐花15,败酱草15,马齿苋15,仙鹤草15,白英15,黄芪30,黄精15,枸杞子15,鸡血藤15克。

用法:大便秘结加冬瓜仁10,火麻仁10,番泻叶6;大便溏加焦薏仁15,河子肉10,儿茶10;大便黏液或黏液血便加地榆10克、石榴皮10克、槐花15克、马齿苋15;腹痛而胀加玄胡10克、香附10克、乌药10克、川楝子10克。水煎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