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三章 “节阴阳调刚柔”的养生保健功

[日期:2012-08-20]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第三章  节阴阳调刚柔的养生保健功

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运动与平衡。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所以养生的宗旨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一、什么是阴阳?

(一)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巨著《易经》告诉我们,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太极图就是阴阳运动哲理的缩影。

    阳: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

    阴:凡是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阴阳之间是消长转化的关系,是互根互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阳极则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长。阳主热,阴主寒;阳主动,阴主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三)阴阳的产生

   阴阳产生于宇宙中日、月的运动。如: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四)人体怎样分阴阳?

   头为阳,足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

   二、什么是阴阳平衡?有何特点?

   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

   阴阳平衡的特点为: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容颜发光。体现出人体的生命力强、生理功能好、心理承受力强。

   具体就是指人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应急能力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

三、为什么要维持阴阳平衡?

    因为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动态的、相对的。这种平衡需要呵护,一旦养生不慎,就很容易导致阴阳失衡而危害健康。

四、阴阳失衡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阴阳为什么会失衡?

    正常情况下,阴阳是互根、互补、互制的,说通俗一点,正常人体的生命功能与物质之间是互补互制的,也就是说阳气与阴精是互根的。一旦出现一方不足或有余,人体的另一方就会来代偿、弥补,目的在于纠正失衡,维持阳气与阴精的平衡。如果阴阳失衡,不能相辅相成,代偿功能失调,就会呈现阴阳失调而

产生种种健康问题。

(二)阴阳失衡有什么危害?

    阴阳轻度失衡可导致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阴阳中度失衡则会导致疾病、早衰,阴阳重度失衡导致重病,阴阳离决则生命终止,即死亡。

(三)亚健康是轻度阴阳失衡

    亚健康虽然是轻度阴阳平衡,但如果发展下去,长期重度亚健康也可发展为中度阴阳失衡。

    中度阴阳失衡可导致五脏阴阳失调,从而出现疾病、早衰,产生阳虚、阴虚。阴虚是指人体的某脏器功能退衰,即功能减退。阴虚是人体的精、血、津、液亏损,脏腑功能虚性亢进。

 第一节尽性立命的太极拳

    太极是中国古代关于自然界运动演化的模式论和形象图解。从字面理解,太者,大之最也。极者,端也,最初也。实际上是描述自然(宇宙)的起源,天地和人类的早期演化过程、机制的范畴。

    太极拳是我国首创的一种经典养生运动。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它以太极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借助外动引动内静,产生千姿百态的拳式,最终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

 

一、太极拳的机理、特点和作用

    太极拳的拳理是:头顶太极、怀抱八卦、脚踩五行。它的形态是圆中求方。其动作是弧线绕行,达到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腰、抽胯、顶头。战术是随屈就伸,运用是引进落空。它的法度是立身要中正,要中规中矩。因此,不知其就无以成太极,不知其就无以善太极。有,太极拳则无精、气、神;过,则流于凝重僵滞。是基础,是在基础上的特性发挥。

    太极拳是通过肢体运动贯通经气血脉的运动,在练拳的过程中,注意尽量达到六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并以轻松柔和、平稳舒展、先后贯通、密切衔接、连贯均匀、绵绵不断、以腰为轴、圆活自然、上下相随、协调完整的运行来调和阴阳,并以腹式呼吸带动胸式呼吸,从而起到气运丹田、身心合一、脉通全身的作用。它不仅有益于提高人体运动系统的活力,加强心血管循环系统的调节功能,更具有促进呼吸、消化二、太极拳与西方体育

    太极拳与西方体育运动由于源自不同的思想,其各自的心理活动、理论形态、功能原理、目的观点都不相同,也就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那么,太极拳与西方体育运动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一)思想渊源相异

    西方的体育运动滥觞于古希腊文化,并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思想。古希腊文化崇尚武力,赞赏人体的自然美。15世纪前后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尊重人和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以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在文学和艺术中热情讴歌人体美以及人体的自然力量,因而对西方体育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直接影响。

    中国太极拳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的道家哲学思想。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太极拳在技击上讲求以静待动、后发制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魏晋玄学和唐代禅学对太极拳的发展亦有一定的影响。

 (二)心理活动相异

    在西方体育的运动过程中,人的意识活动是指向外部的,注重运动技能、技巧的发挥,不断克服外部障碍和身体的心理障碍,是一种劳心费神的运动形式。

    在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过程中,人的意识活动是指向内部的,要求气沉丹田,以意识引导动作,能自觉地调动起人的意识的积极性与能动作用,去消除杂念及思虑。同时,又以积极的意念活动去调整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身心双修的良好效果,是一种息心调神、内外结合的运动方式。

 (三)理论形态相异

    西方体育运动的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实验科学基础之上的,是对人的生命有机体的运动规律的一种科学理论认识。

    中国的太极拳运动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有机体的生命现象的生动的、直观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认识形态。

(四)功能原理相异

    西方体育遵循用进废退、加强新陈代谢的生物学原理,通过大量输出人体能量和消耗人的体力来达到锻炼的目的。通过及时补充新的营养和能量来增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以改善人体的生理条件。其贵在,使人在锻炼之后倍感疲劳。

    中国的太极拳重视人体的内因作用,注重调动人的生命有机体内在的积极因素,积极协调人体内部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调整生命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五)目的相异

    西方体育具有强烈的竞争观念,鼓励人们运动时力图在相互角逐之中战胜对手,超过别人而夺取桂冠。参加运动的人总是尽力把自己内在的能力和力量充分显示出来,以达到某种自我满足和自我确认的目的,并得到世人的青睐。

    中国的太极拳运动则与此完全不同。它很少有轰轰烈烈的气氛,也不与人一争短长以出人头地(忍无可忍时,也是以静待动,待人家先下手后再下手),而是沉静恬淡,宛如一杯清茶。它饱含着人生的哲理,其运动旨在通过自我的锻炼与修养而达到顺应自然、颐养天年的目的。在运动中去体验和谐、人生真谛,并由此进入一个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尽管太极拳与西方体育有很多不同,但在强身健体的作用上是一致的。中国的太极拳运动和西方体育运动可以相互得到有益的补充,从而科学地运用生命运动的规律,促进生命健康,完善生命运动。

 

三、太极拳功法

圆慢稳匀,规整有度。

(一)二十四式太极拳

    动作名称: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锤、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二)十六式太极剑

    动作名称:并步点剑、撤步反击、进步平刺、向右平带、向左平带、独立上

刺、转身弓步劈剑、虚步回抽、并步平刺、右弓步拦剑、左弓步拦剑、进步反刺、

上步挂劈、丁步回抽、旋转平抹、弓步直刺。

第二节   静里乾坤的呼吸功

    在中国传统的健身运动中,有气沉丹田的练法。这种古老的强身呼吸法,经过一千多年的实践,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生理作用和健身意义。现在开始盛行于美国和日本的医疗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功十八法、降压舒心操、呼吸操等,在锻炼方法上也都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气沉丹田的呼吸方法,使锻炼者获得良好的效果。用现代医学来解释,气沉丹田呼吸法,就是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采用腹式深呼吸的方法,使横膈有节律地上、下升降:在吸气时,横膈下降,使小腹慢慢突起,腹内有充气的感觉,这样就会使胸腔扩大,肺部得到舒展,增加新鲜空气的吸入量;在呼气时,缓缓收腹,横膈膜作自然回升,帮助肺组织收缩,将肺泡中的二氧化碳尽量压出。根据生理测定,横膈每上下1厘米,可以增加200至300毫升肺活量。假如每天做两次各15分钟气沉丹田的呼吸运动,就等于每天增加新鲜空气吸入量72000毫升左右。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肺活量,使人体获得更多的氧气,而且横膈不断的上下运动还可以增强肺组织功能,有效地防治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

    “气沉丹田的另一个健身意义是,由于腹式深呼吸时的横膈运动,必然会引起腹压的不断改变,这样就使胃肠道的蠕动得到加强,肝脾等脏器获得自我按摩的机会。这种由气沉丹田的呼吸运动而引起的反应,对改善血液循环、消除内脏器官中的淤血以及促进食物消化吸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呼吸修炼法

    呼吸修炼方法虽然众多,但不外乎练吸、练呼、呼吸皆练三者,现按此分类进行介绍:

 (一)练吸

    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直接相关,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吸入充分的新鲜空气,是人体真气充盛的必要条件。《太上养生胎气经》云:自然气可以和六腑,宁心神,使得长生。道教典籍中记载的闭气法、练气法、节气法、胎息法、委气法等,都属于此类。

    闭气法,就是吸气后停闭,以受纳自然之气,使之尽可能地充分与谷气、先天之气结合,形成真气,充养机体。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比较详细地记载了闭气法:正偃卧,瞑目握固,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应当指出,虽说闭气,但不等于说吸一口气就得硬行闭住。实际上闭气不息是不可能的。如果执意闭气,势必屏气则伤,造成不良的后果。《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载练气法云:练功者咽气毕便闭气,待气在气海(即下丹田)盈满,不作导引,任气所之通里,闷即吐之,喘息即调之,候气平,又练之,如此十遍即止。这种练气法,其实就是闭气法。

   《气法要妙至诀》介绍了节气法,说呼吸修炼时,要求入则缓缓咽之,出则微微出之,息息如此,不得断绝。而所谓节气,是指吸入三分,呼出二分,从中节下一分,与闭气法一样旨在尽量多吸纳一些自然清新空气。

   《服气精义论》记载的服三五七九气法则要求徐徐以鼻引气三次,以口吐气;再以鼻引气五次,以口吐气;按此做法,依次鼻引气七、九次,以口吐气。然后逆向再作,依次九、七、五、三次以鼻引气,以口吐气。在吐纳过程中,特别强调以入气多,吐气少为妙,其目的与节气法相同。

    道教养生方法中,有不少是模仿动物和仿生导引术,而胎息法可以说是模仿人类自身在胞胎中的呼吸仿生术。《孝子·十章》指出:博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后世道教养生家认为这是一种模仿胎儿呼吸的方法,因此强调练胎息。葛洪《抱朴子·内篇》说: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呼吸,以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明代袁了凡认为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人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故曰胎息。意思是说练胎息者,意守脐丹田,吸气时,意想自脐部吸入,吸气后闭气,闭气后使气下沉,即是胎息。呼气时,意想

自脐部呼出。

  (二)练呼

    练呼的目的在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充养身体。而六字诀,就是一种以练呼为主的呼吸修炼方法。《养性延命录》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皆出气也。该法主要通过吐气时默读字音,来调整脏腑的功能,治疗脏腑的某些实症。它常常被用来排除人体内的宿积浊气,从而成为许多呼吸和肢体锻炼前的预备功。

    古人早已意识到呼与吸两者不同的作用。受道教影响很大的北宋医书《圣济总录》说:凡入气为阴,出气为阳。人之一呼一吸关系非细,一吸则天地之气归我,一呼则我之气还天地。现代动物实验证明,呼与吸能分别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起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应当指出,练呼与练吸,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绝不可把呼吸分割开来,单吸不呼不行,单呼不吸也不行。

 (三)呼吸皆练

    呼吸皆练,既练呼又练吸,是最常见的呼吸锻炼方法。一般来说呼吸锻炼经过三个阶段,即自然呼吸、气沉丹田、柔匀细深的呼吸。

    对于初学者来说,呼吸锻炼宜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清代李涵虚说:一呼一吸名曰一息,须其自然,要求做到自然轻松而不紧张。同时要求循序渐进,注意摒弃杂念,莫忘莫助无与意争,不要单纯追求呼吸,急于求成。进一步的要求就是气沉丹田。如李真人十六字妙诀法说: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具体做法是漱津,咽液,由鼻吸清气一口,送至腹部脐下一寸三分丹田气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即下部轻轻用力如忍便状,用意力把气提起使气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在脑部)顶内,谓之一呼。然后再如前咽津,吸气入丹田,轻轻提气至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水为津液,火为意念,用意念引津液,同时吸气下沉丹田,谓水火相见。坚持锻炼,耳目聪明,却病延年。

    坚持不懈并循序渐进地呼吸锻炼,会逐渐使呼吸变得深长、柔和、均匀、细缓。深长的呼吸,能使肺脏充分扩张和收缩,气体可以在肺脏得到充分交换;并使横膈肌活动幅度增大,增加肺的通气量。柔细匀长的呼吸,可相应减少呼吸器官每一单位时间呼吸运动而消耗的能量,横膈与腹壁的运动还对腹腔内脏器起到和缓而有节律的按摩作用,从而可反射性地调节植物神经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

    呼吸修炼术提倡鼻吸口呼。《太上养生胎息气经》说:欲获长生,从鼻入口出,即为顺气。《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说:鼻宜纳之,口宜吐之,不得有误。这种鼻吸口呼的呼吸法,颇合卫生学要求。因为鼻腔内有许多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尘埃,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鼻腔黏膜分泌黏液,可粘住灰尘和细菌等,从而减少细菌病毒侵入呼吸道的机会;鼻腔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起到加温空气的作用,而用口缓缓呼气则有帮助放松和降气的作用。所以,鼻吸口呼法益处颇多,常为许多呼吸锻炼所采用。

二、呼吸调吸法

    所谓练呼吸调息中的息字,一指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二指风、气、息、喘。《安般守意经》曰:息有四事:一为风、二为气、三为息、四为喘。有声为风,无音为气,出入为息,气出入不尽为喘也。三指熄灭烦恼,安定精神、思维、意识。《大乘义章》则曰:息何等事?息烦恼故、息生死故,又息一切诸行事故。

    调息具有调心、调身的双重作用。首先,它是帮助调心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它也支持调身,这是因为练形调身过程中需要氧气和其他物质,而这些都离不开呼吸的作用。调息中的腹式呼吸也有利于呼吸肌的锻炼。

    调控呼吸的方法至少有100多种,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八种:

1.自然呼吸中有自然胸式、腹式及混合式三类。

2.腹式呼吸法中有顺腹式、递腹式、潜呼吸及脐呼吸方法。

3.提肛呼吸。

4.鼻吸、鼻呼、鼻呼口吸、鼻吸口呼法。

5.练呼与练吸法。

6.吐字呼吸法中有不发声与发声之分。

7.数息、建息法。

8.意呼吸。

三、《呼吸静功妙诀》

    《呼吸静功妙诀》的出现,是我国体育界经典著作的一次重大发现,它不仅为明代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呼吸静功妙诀》找到了理论和方法渊源,而且也证实《呼吸静功妙诀》产生的时代至少不会晚于唐代。《呼吸静功妙诀》不仅科学地论述呼吸的方法和生理规律,而且也提到其功法要领。其中所载神仙粥是我国最早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对我们深入研究体育养生与饮食营养之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呼吸静功妙诀》全文如下:

    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根,以肾为蒂。天地相去八方四十里,人心肾相去八寸四分,此肾是内肾,脐(下)一寸三分是也。中有一脉,以通元息之浮沉。息终百脉,一呼则百脉皆开,一吸则百骸皆阖。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呼吸二字。人呼吸常在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帜(炽),百病不治自消矣。每子午卯西(酉)时,于静室中,原(厚)褥铺于杨(榻)上,盘脚大坐。瞑目视脐,以绵塞耳,心绝念虑,以意随呼吸一来一往,上下于心肾之间,勿亟勿徐,任其自然。坐一炷香后,觉得口鼻之气粗,渐渐和柔。又一炷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似无出入,后然(然后)缓缓伸脚开目,去耳塞,榻行数步。又偃卧榻上,少睡片时起来,啜淡粥半碗。不可坐(作)劳恼怒,以损静功。每日能专心依法行之,两月之后,自见功效。

现代体育学认为,人类生命活动的关键是能量转换。而大多数机体细胞的能量转换又依赖于氧气,因此,氧气供应便为维持生命所必需。而氧气的运送又得依赖心血管系统来完成。所以,《呼吸静功妙诀》称: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根……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呼吸二字。可见古人对呼吸意义已有认识,提出通过功法来提高通气控制能力。写本称:人心肾相去八寸四分,此肾是内肾,脐(下)一寸三分是也。这是以解剖学的角度来阐述呼吸系统结构及其相应的循环系统,并通过对脉、息之沉浮来揭示呼吸的物理与生理机制.

总之,《呼吸静功妙诀》仅仅用了百余字,就高度精辟地概括出人类生命与呼吸之关系,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它的循环所构成的物理与生理机制,以及提高呼吸功能的功法。充分体现了《呼吸静功妙诀》所蕴藏的极其丰富的生命学内涵和本质属性。

   《呼吸静功妙诀》以每子午卯西(酉)时,于静室中……每日能专心依法行之,两月之后,自见功效273余字论述了呼吸静功的功法,其包括练功的时间定于子午卯酉时,练功的地点是静室,练功的姿势是盘脚大坐,双目视脐,练功方法是以意随呼吸一来一往,即运用意念进行深呼吸(深呼吸在这里是指由鼻孔徐徐吸气,使肺部充满空气)。吸气过程中,由于胸廓向上抬,横膈膜稍向下移,腹部就会慢慢鼓起。然后再继续吸气,使肺的上部也充满空气,这时肋骨部分就会上抬,胸腔扩大,这个过程约需五秒钟,最后屏住呼吸五秒钟。然后再慢慢吐气,肋骨和胸腔渐渐回到原位。要求以意领气,用意念调整呼吸的节奏、长短、快慢、深浅,用意念带领或跟随气的运行。随着功法的加深,可由深呼吸逐步转向微细呼吸,直至胎息,最终达到呼吸深长细匀。每次练功时间为一炷香的时间,然后以散步或卧睡片刻作为放松活动,最后还需喝营养粥半碗。在功法练习中,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心绝念虑,不可恼怒,以达到身心并练。这是一种耗能较低的运动,仅用呼吸之法对肺部通气量进行控制,来加大呼吸循环功能,使人体吸入更多的氧气,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加快体液循环,并将体内的铅、铝、苯、酚等有害健康的物质和其他毒素排出,从而大大减少体内的致病因子。这里不禁令人又想起唐代孙思邈的灯用小炷(炷是灯芯)的理论,即养身不是开源而是节流,也就是减慢新陈代谢。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