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七章 养生按摩与保健

[日期:2012-08-20]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第七章  养生按摩与保健

    今天,按摩这种古老的技艺已成为人们战胜繁忙生活产生的压力的有力武器,深度而有规律的按摩更是增进身心健康的法宝。一次彻底的全身按摩能提高人的免疫系统机能、防治疾病、保持健康、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按摩是我国宝贵的传统养生方法,它对强身健体、防病疗疾、陶冶性情、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把按摩和针刺疗法、针灸、中草药医学一起誉为医学治疗的四大经典方式

  第一节养生按摩

    按摩又称推拿,它是利用手、足或器械等在人体上进行各种手法操作,刺激人体体表部位或穴位,以提高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按摩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项宝贵遗产,具有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疗效显著、易学易懂、易于推广等特点。只要手法运用恰当,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因而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学习和掌握按摩的知识与技能,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摩可以在肉体、意识以及精神层面上产生作用。它使烦恼的情绪和处于紧张状态的身体恢复平衡与和谐,使我们自我感觉更好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可以最终矫正慢性压力带来的损害,阻止压力的产生。

    人类的身体有极强的自我更新和修复能力。它的自我调节机制能恢复身体的内在平衡与和谐状态,甚至使我们能够面对超强的压力———这一过程称为体内平衡。慢性的长期压力抑制了这种天生的平衡恢复机制。由于它长期不断地对身体进行无情地挖掘,人们已经不再有时间和精力来修复并回复到平衡与和谐中。但是当按摩介入其中后,身体就可以通过调节自律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自身修复。

按摩本身就是快乐之源。因为皮肤表面有大量的神经受体,当受到刺激时,它们会使大脑产生愉悦感。可以说,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产生真正乐趣的途径。

总之,按摩是一种放松被压抑情感和缓解肌肉紧张的方法。也是将意识、肉体、精神融为一体的传统中国养生方式。

一、按摩的基本要求

(一)手法正确,作用部位准确

    按摩十分讲究手法,应根据按摩的性质来确定采用什么手法。作用在患者的穴位有的是保健按摩,有的是运动按摩,有的是康复治疗按摩……但手法一定要正确。

(二)顺应淋巴液回流的方向按摩

进行按摩时,手运行的方向一般是做向心运动,这样更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三)按摩者要保持手部卫生

在给别人做按摩之前,要先洗手,要剪短指甲,并注意为被按摩者保暖。

(四)保持按摩时间的规律性

按摩时间不能太短,一般在20~30分钟以上才有效。最好每天坚持1次或2次。

(五)按摩禁忌症

凡有传染病、高烧、皮肤病、开放性损伤出血、局部组织有脓肿或炎症、关节脱位未复位病症者,都禁止按摩。

(六)按摩环境

    按摩的房间需要反映出以下特点,即宁静、舒适、清洁、干净,使人在进入房间的那一刻就感觉良好。理想的背景颜色是温暖的杏色或粉色,毛巾也是如此。干净、厚重、柔软的毛巾可以让皮肤感觉格外舒服,尤其是经过预热后,效果更好。热度极为重要,被按摩者的体温在按摩过程中会下降,因此应该预先给房间加热。如果需要提高温度,最好准备个加热器。如果环境较为寒冷,被按摩者的肌肉就不会放松,按摩也可能会毫无效果,前功尽弃。要确保不要有太多空气流动。用毛巾盖住没有直接按摩的地方,尤其是刚刚按摩过的地方,因为维持肌肉的温度很重要。同时放一块轻薄的毯子,以备不时之需———因为大多数人更习惯于不完全的暴露。

    确保按摩所需的所有东西,包括两张大毛巾和一块毯子、按摩油、薄纸,以及音乐。柔和的灯光对情绪也有影响。应避免直接的头顶灯光,因为这可能扰乱心神。壁灯、蜡烛和香精油灯可以增加气氛,尽量在按摩开始前10分钟点燃油灯,这样香味可以使被按摩者心情愉悦。

    音乐对按摩者和被按摩者都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有很多精彩的轻音乐可以提高被按摩者的放松效果。作为被按摩者,应跟随按摩的节奏放下思想和忧虑,尽心享受触摸的力量,平衡心态。

(七)接受按摩应注意事项

    在按摩之前,很重要的一点是确保你自己精神放松,没有压力。最好的平静和安定方法是按摩前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坐下或者躺下,放上一段平和的音乐,集中精力于你的呼吸,保持平和。想想你身体的紧张部位,让它们顺其自然。最后关注你的思想,让它们慢慢平静。不要试图阻止它们,仅仅是顺其自然,好好享受此刻的感觉。

    你的外表需要干净、整洁。避免佩戴任何繁杂的首饰、手表或戒指,可把长发束在脑后。最好穿专门的按摩服装,因为你可能把香精油弄到身上。宽松、舒适的棉制衣服最好,而短袖可以避免影响按摩的操作。

二、按摩的基本手法

    按摩的手法很多,根据按摩部位和目的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同时产生相应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基本手法。

一表面抚摩

1.手法:用手掌掌面或指腹在体表上轻轻地做直线往返或圆形的擦摩动作,这是按摩的准备手法。

2.要领:屈肘,腕部放松,指掌贴于皮肤,抚摩时动作轻缓、柔和,用力均匀、连贯。

3.作用: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脂腺、汗腺及神经末梢的生理机能,增强皮肤的防护功能,给被按摩者以舒适愉快感。

4.应用:一般是用于保健按摩、美容按摩和调节情绪。常用来按摩腰背部、胸腹部、大小腿后部肌群和面部。

二深部按摩

1.手法:用单手或双手重叠操作,以全掌、掌根或指腹贴压于皮肤上,作环旋的摩动。

2.要领:掌面或指面紧贴皮肤,操作时发力在肩,由肩催肘,由肘带手,使局部皮肉随指掌一齐环旋摩动。用力大而匀,动作要协调,做完后皮肤表面不应发红。

3.作用:加速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缓解挛缩,松解粘连。

4.应用:一般用于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如缓解赛前肌肉紧张、运动过程中的抽筋、深部肌组织受伤后的功能恢复等。

(三)揉捏

1.手法:手成钳形,将掌面及各指指面紧贴于皮肤,掌指协调用力,作揉捏的动作,可以向前移动或不移动揉捏;在作前移揉捏时,移到一定距离后,掌指要不离开皮肤迅速拖回,反复进行。

2.要领:操作时先揉后捏,动作要圆滑,用力要浓透,掌面和大拇指以揉为主,揉中带捏,其余四指以捏为主,捏中带揉,揉和捏互相渗透,同时作用。

3.作用:提高深部组织、血管和神经的机能,有通经活络、消肿散瘀、强筋健带的功能。

4.应用:常用于治疗性按摩和运动性按摩。一般在运动损伤后康复治疗时采用,训练和赛前放松或为提高兴奋性也常采用。

(四)揉

1.方法:用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掌根或手指指腹贴于一定部位上,作轻揉和缓的回旋揉动。

2.要领:腕部放松,压力轻揉,依不同部位而采用不同手形,揉动的手指或手掌不离开接触的皮肤,仅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指和掌的揉动而滑移。

3.作用:活血祛瘀、行气消肿。轻揉时有止痛、镇静、缓和强刺激作用;重揉法能促进损伤部位血液循环,使疤痕组织软化,松解粘连,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损伤修复,还可以起到刺激组织兴奋的作用。

4.应用:揉是医疗按摩、健美按摩和保健按摩的主要手法。

五捏

1.手法: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成钳形,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持伤肢,手指作间断相对用力,一捏一放,可固定捏或移动捏。

2.要领:操作时用力要适度,速度要均匀,沿向心力方向移动,经常变动作用的部位则治疗效果好。

3.作用:通气利血,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减轻肌肉酸、胀、痛,防止松弛或减轻肌肉痉挛,恢复肌肉功能,消除疲劳。

4.应用:捏是医疗按摩和运动按摩的主要手法。一般在四肢的操作性治疗过程中对松弛肌肉有较明显的实用效果。

六搓

1.手法:两手掌相对,挟住被作用部位,相对用力快速作来回揉动。

2.要领:松肩、屈肘、腕部放松,双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轻快、协调、连贯,往返移动,速度要由慢到快,有节奏感。

3.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利于排除肌肉代谢产物,消除肌肉酸胀,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调和气血,舒松脉络,松弛肌肉,消除疲劳,恢复功能。

4.应用:主要用于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七摩擦

 1.手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面着力于皮肤上,做圆形与直线形反复摩擦。

 2.要领:操作时手腕要放松、自然,着力部分紧贴在皮肤上,摩动时力量要均匀,往返距离要拉长,动作要连贯。速度控制在100~120次/分钟,一般要使皮肤和肌肉有温热感。

 3.作用: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扩张血管。提高局部温度,加速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血液与淋巴循环,使血液重新分配,改善组织营养,提高关节的伸展度和灵活性。

 4.应用:主要是应用于美容按摩、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面部、躯干部位常采用此手法。

八推压

1.手法:用手指或手掌紧压于皮肤上作直线形的向前向心推压。

2.要领:操作时着力部位紧贴皮肤,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有节奏地作间断性的一推一压,也可作不间断性移动推压。四肢作向心推压;腰背部作由上而下推压;胸部作由内向外推;肋部作由上而下推压。

3.作用:可以有效地消肿、散瘀、行气止痛,起到舒筋活络、兴奋肌肉组织等作用。

4.应用:主要应用于医疗按摩和运动按摩。

九弹拨

1.手法:用拇指指尖或食、中、无名指尖深压被作用部位,作与肌纤维方向垂直的左右弹拨。

2.要领:操作时力量集中于指尖,先轻后重,缓和有节律。

3.作用:刺激皮肤、肌肉、肌腱,促进血液循环,分离粘连,是治疗慢性损伤和风湿痛的常用手法。

4.应用:主要应用于医疗按摩。

(十)按压

1.手法:用单手或双手的手掌掌根按贴于皮肤上,垂直向下作按压运动。

2.要领:操作时必须由轻到重,力量可浅至肌肉,亦可深达骨与内脏,使患者有一定的压迫感,但以不痛为度。

3.作用: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关节炎和损伤等。

4.应用:主要用于医疗按摩和运动按摩。

(十一)叩打

1.指法:用手指指端、握空拳、手掌或手掌的尺侧缘进行叩打、轻拍、砸击。

2.要领:操作时手腕放松、手指放松,动作要灵活,有节奏,力量要适中,速度要均匀。

3.作用:兴奋神经、振动气机、促进循环、消除肌肉疲劳、康复软组织损伤。

4.应用:主要应用于医疗按摩和运动按摩。在肌肉较宽厚部位,如腰部、背部、肩颈部和大腿、臀部经常采用。

(十二)摇搬穴运拉雪

1.手法:用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作缓和回旋的伸屈活动。

三、按摩的应用

(一)常见运动性伤病按摩治疗

1.软组织损伤后的康复按摩治疗

    软组织损伤后的康复,主要是要消除患部的炎症,散瘀消肿,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局部功能。

(1)采用的按摩手法:一般的软组织损伤后的按摩治疗主要采用揉捏、摩擦、推压、摇搬、按压、叩打以及拿、分、掐、捻、运、合等按摩与穴位治疗手法。

(2)按摩的主要穴位:颈背部和腰部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天宗、肾俞、大肠俞等。

    上肢常用穴位:肩、肩内陵、曲池、支沟、外关、内关、合谷、落枕、后溪等。

    下肢常用穴位:环跳、承山、委中、膝眼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三阴交、太溪、涌泉等。

(3)按摩时间:每天按摩1~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二)运动性疾病的按摩疗程法

1.运动性失眠

(1)一般性失眠的按摩

耳部按摩:先将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穴拇指在耳廓后,食指在前雪,再用同样方法按摩耳垂30次,以耳部感觉发热为度。头部按摩:先将双手合掌搓热,然后用双手中指螺纹面自下而上交替按摩两眉间的印堂穴,共30次。然后依次沿眉毛按摩眉棱骨、太阳穴,各30次,以穴位部感觉酸胀为度。

颈部按摩:用食指螺纹面在耳后乳突旁的陷处穴即安眠穴雪按揉15次,然后用四指沿胸锁乳突肌外侧,自上而下按摩20次,可稍用力,速度不宜过快,以颈部觉得有压迫感为度。腹部按摩:在睡前进行,取仰卧位,将双手搓热,用掌面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0次,逆时针方向按摩20次。治疗失眠、健胃,助消化。脚心按摩:在洗脚时进行,先用50左右热水烫脚,待双脚微红、血管扩张充血后,即可用双手拇指的螺纹面按摩足心的涌泉穴数次。

(2)顽固性失眠的按摩

常用手法有按、抹、推、掐、搓、拿等。

    放松平躺于床上,用右手食指、拇指点按睛明穴3~5次,用双手拇指自印堂穴起沿眉弓向两边分抹至太阳穴,操作5~10分钟后,推印堂、攒竹、鱼腰、太阳、头锥穴。将拇指放置太阳穴处,用其余四指由头后部的风池穴椎搓颈部两则,重复两遍,用拇指尖点按百会穴。用右手五指分别置于头部督脉、膀胱经上,自前发际向后发际推5~7次。拿捏两侧胸锁乳突肌3~5次,拿捏肩井3~5次。推滚背部,按揉心俞,脾俞或肾俞,最后点按神门、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在用按摩治疗失眠后,入睡前应排尽小便。

2.神经衰弱

常用手法为抹、揉、压、弹、叩、掐等。

    采用分抹法抹额部7~8次,并依次采用揉眉弓,点、压和摩擦,抹眼球、面部穴位压三经、指疏、勾点风池等。手掌轻摩面部,以有温感为度。揉压或掐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解溪、跗阳等穴位。采用环摩脾、腹。

  第二节养生保健

    要想拥有健康,就要储蓄健康,千万不能透支健康。科学的养生保健就是储蓄健康,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就是透支健康

    根据科学研究推算,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75岁,正常的寿命也应该达到120岁。然而,为什么大多数人却没有达到呢芽主要原因是其不重视养生保健,不懂养生保健,而且不学习保健知识,不听养生保健讲座。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病死的,极少数是老死的,然而应该绝大多数是老死而少数是病死才合理。联合国因此提出了一个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但我们许许多多的人却正是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对每个人来说,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后天的保养直接关系着人一生的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现在起,学习养生保健知识,讲求养生之道。尽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青年人更要重视储蓄健康,以助于延长健康年龄。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养生保健的内涵,理解祖国传统养生保健理论的精髓以及生活方式与健康长寿的关系。从而掌握养生保健的基本规律、方法、手段、法则,并能够运用养生保健理论知识,根据个人自身的状况进行实践,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颜面保健

     中医学认为,面部是脏腑气血上注之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素问·痿论》指出:心主身之血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可见,面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非常密切。脏腑经络的病变和气血的盛衰通过面部变化可反映出来,如面部遭受邪气的侵袭就会进而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危害身体健康。可以说,颜面是反映机体健康情况的一个窗口,因此,历代养生家都比较重视面部的保养。

(一)颜面衰老的原因

出现面部皱纹是人体衰老的一个明显标志,身体虚弱的人及各种慢性病患者面部皱纹出现较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都较关心容颜风度。青少年时期,皮肤结构普遍完好,功能健全,平滑、滋润,容光焕发。随着年龄增长,肌体老化,皮肤也呈现老化,皮肤失去其坚实的生物学特性,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分解、断裂,皮下脂肪变薄,皮脂腺、汗腺萎缩、分泌减少。皮肤变粗、变干、变硬,失去弹性,形成皱纹。这是一般的肌体生理老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面部表现得尤为突出。当然,由于个人在遗传素质和生活保健情况上的不同,颜面的皮肤皱纹出现的早晚和程度也各异。

除此以外,引起颜面皮肤早衰的原因还包括外界的因素。阳光暴晒可促使皮肤老化,因为皮肤的弹性胶原组织对日光极为敏感,阳光的损害作用在于逐渐地、累积性地破坏真皮中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使其断裂、变性,失去弹性。这种损害作用主要是由于阳光中的紫外线累积照射引起的。另一个促使皮肤早衰的因素是吸烟。专家们研究认为,烟草中的尼古丁有收缩皮肤血管的作用,因而可减少营养和氧气对皮肤的供应,影响代谢废物的排除。另外,颜面部的不良动作和姿势,如蹙眉、托腮、经常张口、眯眼睛等,都会加深面部皱纹线条。

(二)颜面保健方法

    如何保持颜面皮肤滑润,富有弹性,是每个人关心的问题。虽然人要老化的规律不可违背,但只要用科学方法进行保健,就可以延缓皮肤衰老,推迟和防止皱纹的出现。

1.正确洗脸

    洗脸,似乎人人都会。然而只有科学的洗脸,对健康才有好处。《老老恒言·盥洗》指出:面为五脏之华,频洗所以发扬之。

    面部是五脏精气外荣的地方,频洗脸能流通血气,有促进五脏精气外荣的作用。《老老恒言》又指出:晨起先洗面,饭后、午后、黄昏后俱当习以为常洗面水不嫌过热,热则能行血气,冷则气滞,令人面无光泽,水质则以去垢而不乏精气为佳。其中对水质、水温、洗脸次数提出的要求都是很可取的,与现代观点基本一致。

    洗脸用水以软水为宜,软水含矿物质较少,对皮肤有软化作用。究竟用温水洗脸好,还是用冷水好,要根据需要而定。但不宜用太热的水洗脸,因为用过热的水洗脸会使皮肤变得松弛,产生皱纹。冷水洗脸能使面部血管收缩后又扩张,长期坚持冷水洗脸,能增强皮肤御寒力,预防感冒,防止气管炎、鼻炎等发生。如果冷水洗脸,结合浸面,更能保持面容青春,减缓面部皱纹的出现,对预防感冒更有效。若交替用温水和冷水洗脸,可活跃皮肤的血液循环,能起营养皮肤作用,使表皮细腻净嫩。

    洗脸的次数应保持早、中、晚各洗一次,至少一天洗两次,早晚各一次。这样既可充分发挥乳化膜的生理作用,又可及时除去陈旧的皮脂等污垢物,保持面容的润泽与光洁。因工作而接触各种化工原料的人,下班后应及时冲洗。看电视后亦应洗脸,这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洗脸所用的面皂,要根据不同气候和各人不同的年龄、职业、皮肤特点等有所选择。儿童可选择婴儿香皂或香皂,碱性大的肥皂和洗涤剂不可使用;皮肤干燥者洗脸不宜多使用面皂,洗脸后可适当擦一些有润泽作用的面油起保护作用;有面部皮肤病者,如痤疮、酒渣鼻等,可选用含有石炭酸,硫磺等成分的药皂,既可去污,又可杀菌、止痒、除臭。

2.面部按摩

    历代养生家强调面宜多擦,《孙真人卫生歌》说: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对于擦面的方法、次数及作用,皆有详细论述。陶弘景《养性延命·导引按摩篇》说: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泽。宋代《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又引《太素经》云:一面之上,常欲得两手摩拭之使热,高下使形,皆使极匝,令人面色有光泽,皱斑不生。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按摩是防治皱纹的最有效的保健养生手段。每天早晨起床后或每晚临睡前,可做面部按摩。具体做法是:两手自然并拢,从鼻翼两侧开始上推至前额,然后两手分开,顺面颊推下,反复50次,自觉面部微红发热为度。进行按摩前,如果预先在额部、眼角等易出现皱纹处涂上一些杏仁甘油合剂,然后再进行按摩,效果更好。这样做可使局部皮肤血流通畅、温度升高、代谢旺盛、皮脂腺和汗腺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加皮肤光泽,对推迟和防止皱纹的出现有良好作用。

    还可配合鼓腮按摩。具体做法是:闭住口唇向外吹气,腮部便鼓起来,这时用一手拇指和其他四指轻轻摸腮部,直至腮部发热为度。这样使腮部肌肉得到按摩,可以防止腮部萎缩塌陷,有利于面部健美。

3.饮食保健

    饮食营养可从颜面皮肤上反映出来。为了预防皮肤早衰,应注意饮食平衡,特别注意进食对皮肤健康有益的食品。如含有大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各种蔬菜和水果,用维生素D强化的奶制品以及含有维生素E、锌和硒的各种果类。另外,要保持足够的水分。颜面皮肤与外界接触最易蒸发水分,从而导致面部皮肤粗糙和发生皱纹。因此每天必须摄入适量的水,保持皮肤润泽而富于弹性,饮水标准是体重穴每公斤雪乘14毫升。对皮肤有利的饮料是矿泉水、低钠苏打水、热柠檬水、蔬菜汁、果汁等,可以清除皮肤斑点,使颜面更加健美。

4.避免曝晒

    日光浴可以使身体健康,皮肤健美,但不可过量。人体经常暴露在日光下的部位,如面部、颈项及手,皮肤老化现象尤为明显,可见曝晒是皮肤起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夏季外出或在野外工作应戴草帽或打遮阳伞、戴太阳镜,这样不仅能减少皮肤皱纹,而且还可以预防皮肤癌。

5.纠正面部不良动作

    面部布有五官,由24条随意肌构成,表情十分丰富。面部正确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血管、神经末梢、脂肪组织以及皮肤的正常健康状态。不良动作则可加深面部皱纹线条,加速老化。如抽烟动作、用手托腮、抓搔搓抚脸、挖鼻孔或剔牙、咬手指、拉耳垂或头发、咬笔杆、经常张口或眯眼,咬嘴唇、上扬单侧眉毛、吹口哨、用吸管喝饮料、蹙眉或努嘴、脸贴着枕头睡等,都是加深面部皱纹的不良动作和姿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克服和避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戒烟。吸烟有百弊而无一利,不仅对皮肤有害,而且对健康也有害。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愁眉不展。保持心情舒畅是预防皱纹出现的秘诀,也是健身的秘诀。

二、头发保健

    头发和皮肤一样,是人体健康的镜子。一头秀丽的头发使人显得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头发过早发白变疏、脱发或秃发,常常使人为之惆怅。而发的荣枯也与人体的健康休戚相关。

(一)、头发与脏腑的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肾精充沛,毛发光泽;肾气虚衰,毛发白而脱落。因为肾主骨髓,肾精足则血旺,而毛发的润养依靠血液的供应,故《素问·五脏生成篇》有云:肾之合骨也,其华发也。中医学又认为,发为血之余,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一切精神活动,发为脑之华。《素问·生成篇》也指出: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头发与肾、肝、心、肺、脑等脏腑组织的关系密切。头发的乌黑、润泽、柔韧、生长,标志着气血充足,精气充盛,脑健神旺。所以我国古代养生家把头发的养生方法,看做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头发大约有10~15万根,在头发根部末梢有膨大的小球称毛球。毛球聚集着毛母细胞,头发的产生、生长及颜色,就是由毛母细胞的活跃分裂和它分泌的色素颗粒决定的。毛母细胞分泌的黑色素颗粒多,头发就黑;反之,头发颜色就灰、甚至发白。头发的营养物质——血液,主要由毛球供应。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都在骨髓中形成,骨髓的衰退直接影响头发的生长。头发的寿命和色泽,固然与年龄、遗传及雄性激素等有关,但也决定于全身的健康状况,如果过分焦虑、体弱多病,头发就会焦黄、早衰和脱落。头发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因而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功能不全或消化不良都会造成营养障碍,使头发变得细而干燥,没有光泽,毛根发生萎缩,脆而易掉。头发的颜色与所含微量元素有关,头发中含镍过多,可成灰白色;含铜过多,变成绿色;严重缺乏蛋白质的儿童,头发呈红色。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其头发干燥无光泽;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头发又细又软;女子患卵巢肿瘤时,由于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可出现头屑增多,头发油腻,而患脂溢性脱发。孕妇由于雌性激素的作用促使成长期头发的比例增高,但是一朝分娩,大量成长期的头发急剧中止,脱发也就发生。头发除了是健康的标志外,还有它本身的作用,被称之为“特化的表皮”。头发的弹力和韧性对头部起着保护作用,可减轻或避免外来的伤害。夏季,头发可抵挡烈日的直射;冬季,对头部有保暖作用。头发还担负着部分代谢功能,健康秀丽的头发还具有美容作用。因此,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一头健美的头发。

 (二)头发变化的临床意义

    一般说来,头发变白是全身衰老的征象之一。俗话说:“人老先从头上老,白的多,黑的少”,也就是说,从头发的变化,大体可以看出肾的精气的盛衰及其衰老的演变过程。《素问》认为:女子七岁,男子八岁,肾气开始充实,“齿更发长”;女子三十五岁,男子四十岁后,肾的精气衰退下来,头发开始脱落;女子四十二岁,男子四十八岁后,发鬓花白;女子四十九岁以后,男子六十四岁后,肾气更衰,头发变白或脱落,身体沉重,行步不正。综上可见,肾的精气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的全过程。头发是肾精的外在表现。当然也有的人“少而发白”,“年老而鬓黑”,这属于禀赋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据《帝王世纪》记载,老子“初生而发白,故粤宏子。”可见少小白头也有长寿的。

    中医学认为头发变化与精神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的剧烈波动,重大的精神刺激,过度的忧郁思虑常会引起头发早白、脱落。《千金方》说:“忧愁早白。”《摄生要录》说:“多怒而百脉不定,鬓发憔焦。”《红炉点雪》也指出:“思虑太过,则神耗气虚血散而鬓斑。”可见,七情过极,即可引起疾病,又可导致早衰、发白脱落。历史上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的故事,可以说是“沈愁早白”的典型例证。相传在我国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伍子胥的,从楚国逃往吴国途中路经昭关,守关人正等着要捉拿他。伍子胥因此焦虑万分,一夜间须发竟都急成了白色,以致第二天守关人终于没能认出他而让他跑了。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可说明头发同人的精神状态是有密切联系的。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引起头发变化和脱落的原因很多,类型不一。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暂时失调或患有某种内分泌机能障碍、象肾上腺素机能减退,以及长期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都能引起头发早白和脱落。某些急性疾病,如患了伤寒、猩红热、疟疾等以后,以及在某些慢性病如贫血、结核病、糖尿病等的后期及恢复期,都可能有脱发现象。

    使用某些化学药品如环磷酰胺、氮芥、秋水仙碱等药物,亦可造成弥漫性脱发,头发逐渐减少,干燥,没有光泽,容易脱落。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可引起头发变化和脱落,如斑秃、脂溢性脱发、早衰性脱发、老年性脱发等。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皮肤和毛发疾病,都是保证头发正常完美的重要的先决条件。

(三)、保养头发的方法

    怎样保养好头发呢芽只要按照下列科学的保健方法去 怎样保养好头发呢芽只要按照下列科学的保健方法去做,就能防患于未

然,保护好头发。

 1.勤梳理、常按摩

    古代养生家主张“发宜多梳”,梳头,不仅仅是修饰头发,《美化论》说:“千过梳头,头不白。”《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梳欲得多,多则去风,多过一千,少不下数百。……于是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延寿书》说:“发多梳,则明目祛风,常以百二十为数。”《摄生消息论·夏季摄生消息论》指出:“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自然祛风明目矣。”《清异录》说:“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大要,梳头、洗脚是也。”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由此可见,梳头起到流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促进睡眠的作用。

    发宜常梳的具体做法是:每日晨醒、午休、晚睡前,梳头由前到后,再由后到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至百余次。同时,可结合手指按摩,即用十指缓慢柔和地自前额发际向头顶作环状揉动,再由头顶揉向脑后至后发际,然后再由两鬓向头顶按摩,用力均匀一致,如此反复十余次。经过按摩之后,头皮会有发热和紧缩之感,长期坚持下去对预防或减轻脱发有效益。每晚梳理,按摩完毕之后,女同志切勿戴发筒或发夹睡觉,防止发根被压迫,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而引起脱发。

    现代研究指出,勤梳理,常按摩有五大好处:第一,能疏通血脉,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第二,能使头发得到滋养,头发光润,发根牢固,防止脱发或早生华发。第三,能明目缓解头痛,预防感冒。第四,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等疾病。第五,脑力劳动之后,梳理一下头发,能健脑提神,解除疲劳。

 2.发不宜多洗多烫

    《老老恒言·盥洗》说:“养生家言发宜多栉,不宜多洗,当风而沐,恐患头风。”元代王洼《泰定养生主论·伦童壮》指出:“除夏日以外,五日一沐。”古人认为头不宜洗得太勤,更不能当风而洗,若年老体弱者,沐发次数更应相对减少。

    洗发是保持头皮清洁的常用方法之一。因为头皮表面常有代谢的产物,如头皮屑、汗液和皮脂等,加之细菌的生长繁殖,促使这些产物的分解而刺激皮肤,空气中各种灰尘的沉积和刺激,均可引起头皮的疾病。因此,保持头部的卫生是十分必要的。但究竟几天洗一次为好芽要根据头发的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干性头发,即头发枯燥,无光泽者,宜10~15天洗一次;不油不燥的中性头发,宜7天洗一次;油性头发宜5天洗一次。洗头水不宜太热,27~38℃为佳。因为水太热容易损伤头发,使之变得松脆易断。水过冷则去污效果差,头发洗不干净。对于洗发剂的选择,一般人使用中性肥皂较好,婴幼儿皮肤娇嫩,皮肤易受刺激,可多用脂性肥皂,如婴儿皂或硼酸浴皂等。老年人不宜用过分降低脂肪的洗发剂。干燥型和中性头发用香皂洗发,油性头发可用普通肥皂或硫磺皂洗。春夏季节洗发次数,根据情况可适当增加,但不可过勤。洗头过勤,对于头发的保养反而不利,因为皮脂每天顺着头发分泌大量脂酸,除有润发作用外,还有抑菌作用。洗发过勤或用祛油腻强的碱性肥皂洗头,会把对头发有保护作用的皮脂洗去,同时碱性肥皂会刺激头皮上皮细胞,使其角化,产生头屑,造成头皮干燥,发痒,缩短头发的正常寿命,加快头发的脱落和枯黄,严重者会由于皮脂被洗去而招致毛发癣菌感染。

    烫发能保持美观的发型,所以在成年妇女中甚为流行。但烫发用的化学药水多含有碳酸氢钠和氨水等,对头发有一定损伤。再加上电热处理,头发常变黄、发脆、易断,失去原有的光泽和弹性。因此,烫发不宜过勤,以半年一次为好。干性头发的人更不宜经常烫发,体弱多病、对化学物质过敏者以及孕妇、产妇、小孩都不宜采用“冷烫”法。

四、保持心情舒松愉快

因精神因素引起脱发是比较常见的,男女老少都会发生。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愁愁,白了头。”足见精神因素与头发变化密切相关。头发变白或脱落往往与心胸不开朗、心事重重、烦闷、精神过于紧张有密切关系。因此,平时应尽量避免七情的过度刺激,更不要有焦虑、恐惧心理,要善于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保持心情开朗,从容乐观,心平气和,从而促进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头发的养生。

五、增加健发营养

    如果人体长期缺乏蛋白质和铁,血液中酸性过高,头发就会变黄;缺乏维生素A、碘和钙,头发则易变干、无光泽、易折断;缺乏维生素B、E等,会出现脱发现象。因此,人的饮食宜多样化,不要偏食,多吃一些粗粮、豆类、绿色蔬菜、瓜果等含维生素B、A、E较多的食物,还有菠菜、番茄、马铃薯等含铜、铁、钴元素高的蔬菜。预防秃发,可食黑豆、玉米、黄豆等含植物蛋白质和赖氨酸及精氨酸的食物,以及含维生素E高的黑芝麻、鲜莴苣等食物,以延缓头发衰老。促进头发秀美可食适量含有碘、钙、蛋白质等较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鱼、鲜奶、鸡蛋、花生等。这些都是促进头发健美的天然保健食物。猪肝、牛肝、洋葱等食物食用过多易引起血中酸性物质过多。所以合理搭配食物,对保持体内酸碱平衡,防止头发早衰有重要作用。

六、戒除不良习惯

    吸烟、酗酒、暴食暴饮、偏食厚味都不利于头发的生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甘,则骨疼而发落。”说明饮食不合理会导致皮肤、毛发早衰。另外,空气调节要适宜,空气过于干燥和温度过高可引起脱发和白发。所以,应合理使用电吹风,吹风机吹出的温度不宜太高,否则会损伤头发。

七、注意保护头发

    在强烈的阳光下和灰尘较多的环境中,应戴帽子,避免阳光的暴晒及灰尘散落于头皮中。但戴时不宜太紧,以避免影响汗液排泄。雨天为避免雨淋湿头发,亦应戴好帽子。另外,要注意头发不耐闷热,所以戴帽子不能长时间不透气,戴头盔亦要搞好通风,如装垫空气帽衬和钻小孔等,以便换气,保护头发生长。

三、口腔保健

    口腔是人体最繁忙的通道,牙齿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与人体的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口腔和牙齿的卫生保健,并且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

(一)健齿养生法

1.口腔和牙齿的作用

    口腔与胃、肺等脏器相通,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牙齿与人类的语言、美观及咀嚼的关系十分密切。“明眸皓齿”自古以来就是美的象征之一,而从医学角度讲,其主要作用则是帮助食物消化。一个人一生大约要消耗40多吨食物,这项艰巨的工作首先是由口腔和牙齿来完成的。进入口腔是食物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它分泌适量的唾液,然后牙齿把食物嚼碎,使其充分混合。通过咀嚼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的增加,从而帮助消化吸收。中医书籍中早就有“百物养生,莫先口齿”的记载穴《直指方》雪,口齿的作用不言而自明。如果不重视口腔、牙齿保健,牙齿过早的脱落或患病,必然影响食物的摄入和营养的吸收,从而影响健康。现代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长寿老人口腔中有一定数量的自然牙齿,而镶配的假牙是不能完全取代自然牙齿的作用的。我们的祖先对口腔卫生、固齿养生极为重视。通过对出土文物的考察人们证实,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兽骨制成的牙刷刷牙

了。《礼记》中明确记载:“鸡初鸣,咸盟漱。”意思是说,清晨起床后,首先要洗脸漱口。我国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指出:“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隋朝《诸病源候论》说:“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蠹虫,令冬齿牢。”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固齿保健术,有着良好的传统卫生习惯。上口腔是人体的“开放门户”之一,人们不但通过口腔摄取营养物质,而且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也可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即“病从口入”。因此,口腔卫生对人的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口腔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农村发病多于城市。老年、儿童、孕妇常年都可发病。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中大量微生物就会靠牙缝中残留的食物残渣作养料,进行发酵繁殖,产生乳酸。乳酸能腐蚀牙齿,还可产生坏死性龈炎、口腔溃疡、扁桃腺炎、咽炎、唾液腺炎、牙髓坏死、牙髓炎、牙周炎、牙槽脓肿等。口腔病的发病比较普遍,如不及时正确的治疗,就会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和健康状况,成为机体产生器官疾病的病因。口腔病灶所致全身疾病通常有:急性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炎、风湿热、关节炎、视网膜炎、神经炎、荨麻疹、恶性肿瘤、白血病,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等许多疾患。所以,开展口腔卫生预防保健工作,也是预防全身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口腔健齿保健法

    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健康长寿将是十分有益的。下面介绍一些具体保健措施:

1.口宜勤漱

    漱口是口腔保健的基本措施,能清除口中的浊气糟粕,清洁口齿。《诸病源候论》说:“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千金方》中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老老恒言》引苏东坡的话说:“齿性便苦,如食甘甜物,更当漱。每见年未及迈,齿即缺落者,乃甘味留齿,渐至生虫作慝(ni匿)。”就是说,每日早、午、晚饭后,或吃甜食以后,都应及时漱口。漱口的方法多种多样:

(1)水漱。《老老恒言·晨兴》说:“漱用温水,但去齿垢,齿之患在火……唯冷水漱口,习惯则寒冬不冷齿,可以永除齿患。”漱口之水,温冷皆可,因人而异。

(2)茶漱。即用茶水漱口,古人很推崇此法,饭后用浓茶水漱口,可解油去

腻,爽口洁齿,还可清除牙齿缝中的嵌肉,有利于坚固牙齿。又有清热解毒、化

腐之功能,对牙龈炎、咽炎均有显著疗效。现代研究发现,茶中含有氟能使牙齿坚密,长期用茶水漱口有一定的防龋齿的效果。

(3)津漱。《老老恒言·晨兴》说:“清早口含之气,不得漱而吐之,常以津漱

口,即细细咽津津。”具体方法可参见咽津方法。

(4)盐水漱。用1000毫升的凉开水,加食盐10克,早晚漱口,可预防龋齿、

咽炎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5)食醋漱。用凉开水1000毫升,加入食醋20毫升,饭后漱口,对咽部黏

膜充血,肿痛及悬雍垂水肿均有消炎、抗菌、防腐的作用。

(6)三黄水漱。黄连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饭

后含漱或内服均可,具有清泻胃火,凉血解毒的功能,对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口苦口臭、肝火上升之症皆有功效。

(7)麦冬水漱。麦冬15克,玄参15克,加水500毫升,煎汤,凉后饭后含漱或内服。具有滋阴清热利咽之效。对于虚火齿龈肿痛,咽喉肿痛皆有疗效。

2.齿宜常叩

   《修龄要旨·起居调摄》中强调“齿宜常叩”。《养生四要·慎动》也说:“齿者,骨之标也,齿:山,数叩,叩则不龋。”说明经常叩齿可使牙齿坚固,有预防和医治齿痛的作用,到老牙齿不易脱落。正如俗话所说,“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自古以来,很多长寿者都很重视叩齿保健,尤其是清晨叩齿。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经一夜休息之后,清晨起来时,牙周组织仍处于松弛状态,牙齿也有些松动。如果这时轻轻叩齿,既巩固了牙根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保护牙齿有很大好处。叩齿的具体方法是:排除杂念,思想放松,口唇轻闭,然后先叩臼齿50下,叩门牙50下,再错牙叩犬齿部位各50下。每日早晚各做一次,也可增加叩齿次数。叩齿术是中医保健牙齿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易行,不需任何器具,但要真正奏效,还在于坚持。

3.早晚刷牙

    刷牙是清洁口腔、保护牙齿的最好方法。使用牙刷,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十世纪的辽代,人们已经开始用牙刷刷牙了,这要比欧洲早七百多年。从卫生保健角度来看,早晨刷牙更为重要。因睡后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更利于微生物的孳生,所以,晚上刷牙亦非常必要。刷牙能清除口腔内的污垢、齿中食物残渣和部分牙面菌斑,并能防止一部分龈上牙石的产生,又起到按摩齿龈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其抗御病邪的能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刷牙的方法要正确。刷牙的方法应顺着牙缝的方向竖刷,而且里里外外刷净。千万不要横刷,横刷不易除去牙间污物,而且易将牙周组织损伤。此外,刷牙的力量必须适度。用力过大,可导致牙龈萎缩,牙根外露,牙颈部楔状缺损等疾病。老年人最好用柔软的鬃毛牙刷和适宜的牙膏,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护牙齿和齿龈。随着科学的发展,又出现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牙刷,如水压牙刷、电动牙刷、音乐牙刷、电子牙刷、三束毛三方向新型牙刷等。

4.搓唇按摩

    将口唇闭合,用右手四指并拢,轻轻在口唇外揉搓,直到局部发红为止。这样能促进口腔和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加口腔和牙齿的抵抗力,防止口腔、牙齿疾病的发生。

5.正确咀嚼

    食物进口之后,要充分咀嚼,使唾液充分分泌,做到细嚼慢咽。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正确的咀嚼方法。咀嚼食物应该双侧或两侧交替使用牙齿。如果只习惯于单侧牙齿咀嚼,那么不咀嚼的一侧牙颌组织就缺乏生理刺激,易发生组织的废用性萎缩而引起龋齿和牙周病,而经常咀嚼的一侧则因负担过重,易造成牙本质过敏或牙髓炎。只用单侧牙齿咀嚼的人,往往会引起面容不端正,影响容貌。

6.纠正恶习

    有不少人习惯于饭后用牙签或火柴棒等物剔牙,这种做法很不好,极易损伤齿龈组织,常常引起出血,造成细菌感染、溃烂等。最好的方法是先用温水漱口,然后用牙刷刷出。另外,儿童应养成不吮手指,不咬铅笔等物的良好卫生习惯。

7.合理营养

    口腔、牙齿患病与营养也有一定的关系。维生素A、D、C、B族,钙、磷、蛋白质等,是牙齿发育、保健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因此,应适当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动物的肝、肾、蛋黄及牛奶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D等,也需适当食用。婴幼儿童在牙齿发育期,应特别注意适当补充这类食品,预防牙釉质的发育不全。

8.预防保健

    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婴幼儿童,不要大量或长期服用四环素类药物穴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的霉素等)。否则就会使乳牙发黄,而且造成永久性牙,或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日后容易发生龋齿。儿童牙颌畸形应予及时矫正,以13~15岁为最佳矫正期。口腔、牙齿患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避免引起其他严重的疾患。另外,大小便时紧咬牙关也是固齿健身的一种好方法。

9.药物保健

    我国清代宫廷中有一固齿秘方,可用于牙齿保健。其方药为:生大黄、熟大黄、生石膏、熟石膏、骨碎补、杜仲、青盐、食盐各30克,明矾、枯矾、当归各15克,研成细末,做牙粉使用。每日清晨用此药粉擦刷牙齿和牙根。即使到古稀之年,还可保持牙齿完好,不易脱落,且无牙痛之患。对于胃热引起的牙痛诸症,尤为适用。

四、咽唾保健

    唾为津液所化,又称津液或唾液,即俗称的口水。历代养生家非常重视唾

液的强身作用,古人给予其“琼浆”、“玉泉”、“金津玉液”、“甘露”、“华池之水”

等美称。古人造“活”字,由三点水字旁,加一个舌字而成,即是表示人以舌旁有

水方能活,又表示舌中水能活人。所谓舌旁之水,就是指唾液。由此可见,唾液

很受古人重视。

    一、雪唾液在养生中的意义

    中医养生为何如此重视唾液呢芽《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由此可见,唾液由脾胃所生。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而人的健康长寿,与脾肾功能的盛衰密切相关。所以唾液在“五液”中就更有特殊价值了。《红炉点雪》中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可见,唾液可使五脏受益,强身健体。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在临床上,常根据口腔唾液盛衰判断患者的体质强弱和疾病的性质,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在急性热性病中,中医对唾液尤为重视。例如,《伤寒论》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保胃气,存津液”六字,温热病要“刻刻顾护津液”,认为“存得一分阴津,便有一分生命”。因此,古人强调口中的唾液不能随便丢失。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勿咳唾,失肥液。”肥液即指唾液,因其有营养强壮人体的作用,故称肥液。《魏志》记载:“远唾损气,多唾损神。”提示我们要珍惜唾液。古人还认为,口中唾液有清浊之分,清者为精气,宜咽;浊者为糟粕,宜吐。宋代蒲虔贯《保生要录·调肢体门》中说:“常时浊唾而吐,清津则咽。”这种观点也是很科学的。

(二)唾液的作用

    人体有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这些腺体分泌唾液,正常成人每日约分泌1.0~1.5毫升唾液。现代生理学指出,唾液的99.27%是水,0.73%为固体物质,以及钙、钠、钾、氯、氨、硫、硫氰盐等,还有二氧化碳、氧、氮等少量气体。其作用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帮助消化

    人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进入口腔后,牙齿把它们嚼碎,与唾液混合,形成食糜,使其便于吞咽。唾液里含有淀粉酶,能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再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唾液不仅帮助消化,还有中和胃酸,修补胃黏膜等作用。

2.保护作用

    唾液有清洗口腔,保护牙齿的作用。它有消毒作用,能杀灭产生齿垢的细

菌,还能溶解对牙齿有害的醣,对牙齿起洗涤作用。

3.解毒作用

    俗话说:“细嚼慢咽,益寿延年”,说的是吃饭时细嚼慢咽对健康的好处。现代研究证实,每一口饭细嚼30秒,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溶合,通过口腔里的化学变化,能使致癌物质毒性失灵。这种功能被誉为“天然的防癌剂”。因此吃饭时切不可狼吞虎咽,一日三餐的细嚼慢咽是防癌健身的重要一环。

 4.抗衰老作用

    有一句养生格言:“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渡长年。”《保生要录·调肢体门》指出:“漱津咽唾,可以‘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延寿书》也指出:“盖口中津液是金浆玉醴,能终日不唾,常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留,面目有光。”著名养生家皇泉隆在介绍养生之道时说:“臣闻道人蒯京年已一百七十八岁,而甚丁壮。言人当朝朝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由此可见,漱津咽唾的确能使人保持健康,延长寿命。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唾液的奥秘有了更深化的认识。现代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多种酶、多种维生素、唾液腺激素等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具有不同作用,它们能直接

参与机体的多种代谢和发育生长过程,增强免疫机能,预防疾病。唾液中的唾液腺激素还具有抗衰老作用。经研究发现,它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加速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特别是促进眼睛、牙齿、肌肉和关节等问叶组织的发育。所以,经常保持唾液分泌旺盛就能延缓人体机能衰退。历代运用咽唾养生法而获得长寿的人不胜枚举。

5.防病治病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懂得用咽津祛病强身,防病治病。《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肾有久病者,可以在寅,明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具甚硬物。如此七遍,饵舌下津无数。”意思是说,肾虚的病人,可在黎明到来前,面向南方,宁神定志,在吸一口气之后即屏住呼吸,伸直头颈,把吸入的气吞下去,就像咽下很硬的食物。这样做七遍,同时把舌下分泌出来的津液一同咽下去。这样坚持下去就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咽唾还可治疗阴虚火旺的失眠头晕等症。如《友渔斋医话》说:“夜间设遇心火上升,卧不能寐,漱津满口,作三次咽,如是数行。所谓华池之水,能降浮火。”尤其是老年人,津液不足,常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枯,面部失去润泽,运用咽唾养生法,可以达到补虚劳,令人强壮的效果。

6.促使伤口愈合

    日常生活中,有些动物如猫、狗、牛等穴也包括人雪,受伤之后,用舌头舔伤口,既可止血,又可使伤口较快愈合。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血液凝固起来的化学成分,所以用舌舔伤口时,可以止血。现代研究又发现,哺乳动物的唾液中都有一种“表皮生长因子”,这种因子能促使受伤处细胞增加,并以某种方式促进伤口周围毛细血管的形成,加速伤口愈合。另外,唾液中的碱性物质和黏液蛋白,能部分中和胃酸并使之发生沉淀,而附着于胃黏膜上,形成一个保护层,从而增加胃粘膜的抗酸功能,对溃疡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三)漱津咽唾的方法

   《保生要录·调肢体门》说:“常以舌抵上腭,聚清津而咽之。”《养性延命录》引《元阳经》说:“常以鼻纳气,含而漱满,舌料唇齿咽之,一日一夜干咽甚佳。”古人多提倡勤漱多咽,具体可根据各人的情况和需要而定。咽唾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咽唾常配合叩齿进行,具体做法是叩齿之后,用舌头搅动口齿,一般是围绕牙齿,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上后下,依次轻轻搅动30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后舌抵上腭部以聚津液,待唾液增多时再鼓腮含漱10余次,最后分三口徐徐咽下,并以意念送到脐下丹田处为佳。这就是“赤龙搅天池”。这种方法行立坐卧,不拘形式,清晨、午休、睡前、午夜或其他任何空闲时间都可以做。开始时可能津液较少,但只要坚持锻炼,节欲养精,唾液会逐渐增多。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做气功时,配合咽唾养生法。端坐,排除杂念,舌抵上腭,牙关紧闭,调息入静之后,唾液源源而来,待到唾液满口时,低头缓缓咽下,并以意念送到丹田。

    漱津咽唾养生法简而易行,长期坚持就会收到“炼津化精,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的效果。可使人精神常留,气足神旺,容貌不枯,耳目聪明,从而达到老而不衰,延年益寿的目的。歌曰:

 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咽下在丹田。

 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

 五、耳目鼻保健

    目、耳、鼻均为五官之一,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其生理病理变化往往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古代养生家很重视保养目、耳、鼻,以强身延年。

 (一)目的保健

    眼就是视觉器官,人们常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眼睛”,可见眼睛的重要性。眼睛的每个部位都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关联。《素问》中说:“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灵枢》中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大惑论》篇又指出:“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这说明眼睛与脏腑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加以保养。

1.目不久视

    为什么目不能久视呢芽《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视伤血。”唐代《天隐子》亦说:“凡人目终日视他人,故心已逐外走;终日接他事,做目亦外瞻;营养浮光,未尝内照,奈何不病且夭耶芽”《养生四要·慎动》又强调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由此可见,古人认为目之神应内守,若久视损精伤血耗神,有害于人之健康。因此,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看书、看电视、看电影等的时间不宜过久,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以恢复目之疲劳,使其血气畅达,才能有利于目之保健。

2.目勿妄视

    《老子》第十二章指出:“五色乱目,使目不明。”《灵枢·大惑论》说:“目者,心之使也。”明目妄视,不仅损伤精神,而且耗神。尤其是一些内容不健康的小说、刊物、影视节目,更不应该观看,这些东西不仅不利于人的精神情志,而且有害于道德修养。因此,张介宾在《类经》中早就强调指出:“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抑眼静心则神气而守,形神协调统一。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目不斜视,心无邪念的浩然正气,保持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以养心神,此乃健目养神之要诀。

3.闭目养神

    闭目养神是养目和医治目疾的辅助方法。如许浚主编《东医宝鉴》引《养生》说:“养目力者,常瞑。”又引《养生》说:“读书、博弈过度,患目名曰‘肝劳’,非三年闭目不可治。”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凡读写时间稍长,中间可闭目休息一会儿。中午不能午睡时,可以闭目养神数分钟,这样能相对提高工作效率。因为脑力劳动的疲劳常常是从视觉疲劳开始的,用较短的时间缓解视觉疲劳,对提高大脑的效率很有帮助。

4.目宜常运

    《修龄要旨·起居调摄》指出:“目宜常运。”就是说应当经常使眼珠运转,以锻炼其功能。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运目锻炼。远眺:在日常工作中用目看近物的时间较多,因此,在余暇时间多作远眺可起到的调节远近的作用,可避免眼球因此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在清晨看远山;上街、去公园,多注视远处的景物和树木的绿叶;在草原上,可远望草地;在室内工作稍长后,在思考间隙,可以远望一下窗外的蓝天白云;夜间亦可远望空中繁星等。这些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往往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运睛:此法能锻炼瞳神之光,又能祛除内障外翳,兼能纠正近视与远视。具体做法是:早晨醒后,先闭目,呈圆周旋转眼珠,顺逆各十次左右;再睁目转眼珠,次数相同。晚上睡下后,先睁目,后闭目运睛,随即入睡乡。《修龄要旨·导引歌诀》中云:“每日睡起时,跌坐凝思,塞光垂帘,将双目旋转十四次,紧闭少时,忽然大瞪。”除上述运睛方法,还可以进行眨眼、顾盼、虎视、瞪目等,只要长期坚持锻炼,对视力保健均有效益。

5.目宜常按摩

    按摩可使局部气血通畅,减轻眼的疲劳,调节眼肌的紧张状态。眼部按摩可采用熨目、点穴、掐眦等方法。所谓熨目就是指用双手掌摩擦至掌心发热,然后以手掌熨贴两眼,并轻轻按抑眼部数下,连作两三遍。《导引经》中说:“以两手掌相摩极热,以熨目三遍。”《夷门广牍》亦有“朝暮以两手摩热,熨眼三次”的记载。熨目之后用手按摩眼周有关穴位,如丝竹空、鱼腰、攒竹、四白、太阳穴等。具体方法是:用食指指肚或大拇指背第一关节的曲骨,以丝竹空为重点穴,每次只需轮换取穴一两对,手法由轻而重,以有明显痛胀感为准,然后再轻柔地抚摩几次,以使痛胀感随之消失。健目还可用掐眦的方法:闭目,以拇、中两指捏住两内眼角,食指点按在印堂穴,把气闭住,然后三指同时操作连点带捏,直至微感闷气时即吐气结束,做一遍即可。《寿世传真·擦面美颜诀》中说:“将大指背弯骨,按两眼角外角边小穴中,各三十六遍;又按两眼与鼻两角之中,如数。大能明目洞见。”眼睛按摩保健方法简便易行,确有效益,但要持之以恒,同时要注意保持双手清洁卫生。常做眼部保健的人能很好的防治青光眼、老花眼、白内障等眼部疾患。

(二)耳的保健

    耳为肾之外窍,通于脑,是人的听觉器官。如果人的听力下降,会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耳聋一旦发生,治疗很困难,所以应当注意保养和预防。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导致听力下降和耳聋的因素愈来愈复杂,消除这些因素已远非医务工作者所能单独完成,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共同防治。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耳聋、中毒性耳聋、外伤性耳聋、老年性耳聋、传染病和感染引起的耳聋、噪声性耳聋等。因此,要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综观自古以来的保养方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耳勿妄听

    耳是人体接受外界声音刺激的主要途径,它能反映心、肾、脑等脏腑器官的功能,并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如果耳妄听,用耳过度,则易损伤精气,使心神外动不宁。《老子》第十二章说:“五音令人耳聋。”《淮南子·精神训》说:“五声哗耳,使耳不聪”,“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中说:“养老之要,耳无妄听。”由此可见,妄听不仅损害听觉能力,而且耗伤精气,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人体的健康。

2.耳勿极听

    极听是指听的时间过长,或巨大的声响超过了耳膜负荷能力。《彭祖摄生养性论》和《抱朴子·极言》均指出:“耳不极听。”《淮南子·原道训》亦说:“夫任耳目以听视者,劳形而不明。”极听损伤精、气、神,从而影响人之健康。如果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对听力会产生缓慢性、进行性损伤。因此必须做好防护性措施,如控制噪声、个人防护、卫生监护等,避免在强噪音的环境中长期工作。燃放鞭炮或遇巨大声响时,最好将耳朵用手捂住,避免巨大的声源压力对鼓膜的冲击损伤。

 3.耳宜常按摩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引《消魂经》指出:“耳欲得数按仰,左右令无数,使人听彻。”《千金翼方·养老大例》说:“清旦初起,以左右手摩交耳,从头上挽两耳又引发,则面气通流,如此者令人头不白,耳不聋。”具体做法是:用双手按、揉、摩两耳廓,然后分别牵拉引动两耳廓,直至耳廓微红发热。这样可以流通气血,增强听力,养生家称此法为“营治耳廓法”。

 4.“鸣天鼓”运动

    耳是不能动的,鼓膜老是不动就易老化,听觉也就不灵了。所以养生家主张经常使耳道鼓气,以使耳膜运动震动,并将之称为“鸣天鼓”、“击探天鼓”和“抱耳弹枕”。《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天鼓者,耳中声也。举两手心紧按耳门,以指击其脑户,常欲其声壮盛,相续不散。”具体做法是:用两手掌心紧紧地按住两耳孔,五指置于脑后,然后用两手中间三指轻轻叩击后脑部24次,或将两手食指各压在中指上,再用食指向下滑弹后脑部24次,然后两手掌按住耳孔,再骤然放开,可连续闭放几次。在做“鸣天鼓”运动时,要自始至终闭目养神,手法由轻至重,只要坚持做,可收到强壮元气、醒脑强志、聪耳明目、防治耳

病等作用。

 5.切忌挖耳止痒

    俗话说“耳不掏不聋”。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些人喜欢用发夹、火柴杆或毛线针等物挖耳止痒,这样非常有害。因为一不小心就易伤及鼓膜,引起耳膜穿孔,还会将脏东西带进耳内,引起耳内化脓性感染。轻则出现耳道疖肿,重则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等。

6.防止药物过敏

    大量饮酒、吸烟,可以引起内耳听神经中毒。不过当前危害最严重的是药物使用不当,特别是耳毒性抗菌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露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此外,还有柳酸盐类药、氯霉崇、奎宁、氯喹,治疗肿瘤的化疗用药如氮芥、长春碱类等,都具有耳毒作用。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耳毒性药物的应用,以免引起听觉器官损害,造成听力障碍。

 (三)鼻的保健

    鼻子是呼吸道的门户。《内经》说:“肺气通于鼻。”呼吸在人体生命中的作用是人所皆知的。从生理结构上来讲,鼻腔上部与颅脑相近,在下鼻道内有鼻泪管与眼睛相通,后鼻孔的鼻咽部与咽喉相接,气管与食道在此分道,中耳与两边耳咽管相连。鼻通道四通八达,与很多重要器官相通,因此,鼻的很多疾病常影响相邻器官的健康。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后的鼻咽部炎症常影响到咽鼓管,甚至引起急性中耳炎。

    鼻腔是呼吸道的出入口,它是防止细菌侵入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内有鼻毛,又有鼻黏液,可把细菌阻挡粘住。因此,鼻腔又是很多细菌聚居的地方,故有时也是扩散细菌的源泉。由此看来,鼻的卫生保健,对人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1.“浴鼻”锻炼

    经常坚持体育锻炼,尤其是冬季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可改善鼻粘膜的血液循环。提倡一年四季冷水洗鼻,尤其是早晨洗脸时,用冷水洗鼻几次,可增强鼻粘膜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鼻粘膜的适应性锻炼,能预防感冒。

2.保健按摩

    对鼻子做些适当按摩保健,对加强鼻子的功能有很大作用。如点压按摩迎香穴、巨阙穴,或用两手大拇指上下摩擦鼻梁两侧数十次,或按紧一侧鼻孔,使另一侧鼻孔重点地通一通气等,都是强健鼻功能的良好方法。

3.克服不良卫生习惯

    鼻毛和鼻粘膜是鼻功能的主要结构。讲究鼻的卫生,首先要保护好鼻毛和鼻粘膜,决不可用手指挖鼻孔、拔鼻毛或剪鼻毛。这样做不但易损伤鼻粘膜,还会引起鼻腔的化脓性感染,甚至引起颅脑内和耳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使鼻腔不要太干燥,若在气候十分干燥的情况下,可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如在鼻腔内点滴复方薄荷油,或适当多服维生素A、D,对鼻粘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六、手足卫生保健

    手足是人体重要的外部器官,机体生命力的强盛与衰弱,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手足功能的强盛与否。一般来说,手脚灵活说明四肢发达,则人体生命力

旺盛;手脚羸弱,行动迟缓、不利,说明人体机能状态衰弱或衰老。故古代养生

家都很重视手足卫生保健。

(一)手的卫生保健

   在人的感觉器官中,直接接触外界机会最多的算是手了。人类的劳动、生活和娱乐等,几乎样样事情都离不开手。因此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手上沾染脏物和有毒物品,被污染的机会也是最多的。据研究,常寄居在手和指甲缝里的病原体有痢疾、肠炎、肝炎、伤寒、蛔虫卵等30多种。每只手上约带有细菌40万个,一克指甲污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寄生虫卵。由此可见,若不注意手的卫生保健,就可能引起很多疾病。俗话说:“病从口入”,实际上,手是病从口入的主要环节。因此,为了少得疾病,健康长寿,无论是小孩、成人或老年人都必须注意手的卫生。

1.经常洗手

    洗手既可清洁双手,又可促进血液循环,因而能预防疾病。自古以来,人们对此非常重视。《老老恒言·盥洗》说:“冬月手冷,洗以热水,暖可移时,颇胜烘火。”《记·玉藻》曰:“‘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在此,古人提出日五洗,甚至多多益善的观点,其精神实质就是保持双手的清洁卫生。俗话说:“饭前便后洗洗手,细菌病毒难入口。”就是这个道理。经研究发现,洗手不仅可以冲掉许多细菌,而且干净的皮肤本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溶解病菌的物质。有人做过试验,把一滴细菌液滴在干净的手上,20分钟后细菌被杀灭80~85%;如果滴在脏手上,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不到5%的细菌被杀灭。

    洗手最好用热水和肥皂,不但可以去除污垢油泥,而且还能杀菌,用肥皂比不用肥皂杀菌效果大8~10倍。若有条件用温水洗手更好,实验证明温水冲洗后可除掉细菌95%以上。洗手之后应该用干净的毛巾来擦,不可用脏毛巾,否则又重新污染。前人认为夏月不可用过凉之水洗手,以免损伤筋骨。如《老老恒言·盥洗》说:“夏月井水阴寒,洗手亦可恐手战,寒透骨也。”这的确是生活中经验之谈,亦值得予以重视。冬月洗手,更应注意保暖,不可触凉过久,以免引起冻疮。对于冬季手指保暖,《老老恒言·杂器》中指出:“冬寒频以炉火烘手,必致十指燥裂。”因此主张用暖水器或热水泡手,这是很有道理的。除此以外,要注意不可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垢,因汽油对皮脂有侵蚀作用,久之还会将皮肤表层细胞中的脂肪分离出来,使手变得粗糙,甚至引起一些皮肤病。

2.勤剪爪甲

    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经常剪除可消除细菌,因为爪甲长了最易藏污纳垢,夹带细菌和虫卵。经调查研究,每一克指甲污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其中还夹杂着寄生虫卵。另外,常剪爪甲还有利于筋膜功能的加强。《养生书》中说:“甲为筋之余,甲不数截筋不替。”爪甲乃筋膜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肝藏血”,“其华在爪”,经常修剪爪甲,可加强新陈代谢,促使筋气更新,有利于爪甲的荣泽,筋膜的强健。

 (二)脚的卫生保健

    脚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处在人体最低地位。我们的脚由26块骨头,33个关节,20条肌肉和100多条韧带组成,十分协调地承受着身体的全部重量,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是哺乳动物中寿命最长的“动物”。科学家研究认为,按照“脚瞄———工具”理论,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正是由于双脚直立起来,才促进了大脑的发达,增长了寿命。可见脚是人类进化的关键,是使人类摆脱了低级动物的境地、成为万物之灵的重要因素。

    脚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人体局部的健康,而且还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俗话常说:“人老脚先老。”步态稳健,行步如飞,往往是健康长寿的标志。人体生理各个器官系统在脚掌上都有相应的部位。所以人们常把练“脚劲”和保护脚作为健康长寿的有效方法。

1.脚宜勤泡洗

    《琐碎录·杂说》指出:“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我国有一首歌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睡前一盆汤”看作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措施。洗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足部血脉通畅,有助于消除疲劳,对心脏、肾脏及睡眠都有好处,同时还可以防治疾病。具体做法是:每晚临睡前用温水(40℃左右)连洗带泡,边洗边用手不断的摩擦双脚,每次大约20分钟左右,洗后擦干。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可用某些中药煎汤洗脚,防病效果更好。据报道,用甘草、芫花煎汤泡洗双脚,可防治冻疮;用茄子枝叶熬水洗脚,可控制冻疮发展;用鸡毛熬水泡脚可治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用白果树叶熬水洗脚,可防治小儿腹泻;经常用芹菜叶煎汤泡脚,对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有益处。

2.脚心宜常按摩

    养生家非常重视“足心宜常擦”。所谓搓脚心,主要是搓脚心肾经的涌泉穴。《修龄要旨·却病八则》指出:“平坐,以一手握脚趾,以一手擦足心赤肉,不计数目,以热为度……此名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气。”具体做法是:临睡前先泡洗双脚,然后用一手握脚趾,另一手则摩擦足底涌泉穴穴在足心底前1/3处的凹陷中雪约50~100次,以热为度。热时稍动脚趾,两脚轮流摩擦。这种方法具有固真气、暖肾心、滋肾水、降虚火、交通心肾、镇静安神、疏肝明目的作用。可以防治高血压、眩晕、耳鸣、失眠、咽痛、足部痿疼、麻木浮肿及下肢挛急疼痛等。在民间也有很多健足的方法,也类似按摩脚掌的方法,如踏青竹健身法,即赤足踏在青竹上,不停地有节奏地跳跃,以刺激脚掌。当前“足踏健身垫子”、“脚掌按摩机”等相继问世,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现代研究认为,刺激脚掌能使神经末梢敏感度增强,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调节,其结果不仅会使脚腿轻快,而且连头脑都会感到轻快,记忆力也可得到提高。

  3.足宜保暖

   “寒从足起”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谚语。因此,注意脚的保暖是非常必要的。《内经》曰:“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阴皆起子足,故两足四时宜暖。”足下为阴经所聚,阴气常盛,因此在冬春要特别注意保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而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粘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部受寒,可以反射性引起上呼吸道局部温度下降而导致抵抗力减弱。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双足放在4℃的冷水中,三分钟后就会出现流涕和喷嚏。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只注意上身保温,而忽视脚、腿保暖,常易患伤风感冒,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耐寒力差的人或老年人在冬春季更要注意足部的保暖。除了温水洗脚和摩擦脚掌之外,冬天寒冷时一定要保持温暖。鞋袜应宽大、柔软、舒适。从养生保健角度讲,鞋底应稍宽阔,鞋头圆,鞋跟高不得超过五厘米,并且使脚经常保持通气。做好脚的卫生保健,对于预防感冒、鼻炎、哮喘、小腿抽筋、心绞痛等都有一定的益处。

 

七、二便保健

    二便是人体新陈代谢,排除代谢废物的主要形式。二便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所以,养成良好的二便卫生习惯,是保证健康长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大便与健康

    一般说来,人们比较注意口腔卫生,都希望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给人以美的感觉。但对处以“关闭”状态的肛门卫生保健重视比较差。实际上,肛门对人体健康的价值并不小于口腔。俗话常说:“十人九痔”,这说明痔疮之疾患非常普遍。此外,肛裂、肛门脓肿、肛瘘、肛门搔痒等病也是非常多见的。这些事实提醒人们要重视肛门的卫生保健,做到日日清洗,经常热水坐浴,使用软性手纸,对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有益处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每天的饮食经过消化吸收之后,食物的残渣通过大便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了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如果大便在肠中停留时间过长,秘结不下或解而不畅,则为便秘。大便失调可引起各种疾病。所以古代养生家对大便是否通畅,极为重视。汉朝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吕氏春秋·达郁篇》指出:“用其新,弃其陈……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这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人便通畅,及时排出浊物,才能“尽其天年”,获得健康长寿。金元时代的伟大医家朱丹溪又提出却病益寿的“倒仓法”,他指出:“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又说:“肠胃为串,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谓之仓,若积谷之室也,倒者,倾也。去积旧而涤濯使之洁净也。”也就是说,肠中浊物、残渣要及时不断地排出体外,才不会“留毒不散”,以达到却病益寿之目的。

    中医学认为,经常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畅,可导致浊气上扰而产生头昏、头胀、头痛、耳鸣目昏;胃火上炎,可致咽痛口臭、牙龈肿痛;气血郁滞,血热偏重则可引起痛疽疮疖,胃肠结滞可致消化不良,腹胀食少;肛门淤血可致脱肛、痔疮、肛瘘、肛裂,甚至发生肠梗阻,阑尾炎。长期便秘还可诱发胆结石、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肠癌等。总之,大便秘结,产生“留毒”,以致胃肠不清,气血逆乱,功能失调,招致早衰,轻则致病,重则丧生。从临床治疗来看,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老慢支”、肺气肿等病人,都需要保持大便通畅,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这是维持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可见大便通畅与抗病防老有密切的关系。

    现代学者研究衰老的理论中,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衰老是由于生物体在自身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有害于机体的毒素,逐渐使机体发生慢性中毒而导致的。食物残渣久滞肠道,并由肠道细菌发酵腐败,产生有害气体和毒物,例如:吲哚、硫化氢、氮、二氧化碳、甲烷、酚、氨等。这些毒物被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可造成人体自身中毒症状。所以有人主张饮用酸牛奶抑制大肠内腐败菌类的发育,防止早衰。这种自身中毒学说与中医所提倡的通便抗病防老的观点和精神是一致的。

保持大便通畅要从多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调节饮食。饮食与大便通畅有密切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类食物、精制食品越来越多,这些食品不利于肠道的蠕动,更易造成便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饮食多样化,以五谷杂粮为主食,蔬菜、水果为副食,肉蛋类为补充食品,做到饮食平衡。多食蔬菜水果有利于通便,因为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能刺激肠壁使之蠕动加快。要少食辛热、油腻之品。唐代孙思邈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饮食疗法,简单易行,安全无毒,效果显著。

 2.保持大便卫生。生活起居有规律,定时作息,定时进餐,按时排便,养成有便不强忍的良好习惯。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忍便不出,成气痔。”《老老恒言·便器》也说:“大便忍愈久,便愈难,便时必至努力,反足伤气。”强忍大便不解,则易损伤人体正气,引起痔疮等病。在不便时不宜用力强挣。《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指出:“大便不用呼气及强努,令人腰痛目涩,宜任之佳。”若便时用力强挣,则易扰乱大肠的功能,又会导致气血紊乱。特别是对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的老年人,如果强挣努喷,腹压升高,血压升高,可诱发中风发生。另外,因痔静脉充血还容易形成痔疮等疾患。

3.按摩通便。保健按摩在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按摩可以起到疏畅气血,增强消化排泄功能。加强大小肠的蠕动的作用,能促进新陈代谢,通畅大便,对防治便秘均有良效。具体做法是:一般多在晚上上床睡觉后和早晨起床前做按摩,其他空余时间亦可。先将两手掌互相摩擦生热,把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右手掌放在上腹部心窝处,先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5次;然后再由右向左旋转15次,依上法在肚脐部,左右各旋转按摩15次;然后在下腹部依上法,左右旋转按摩15次。做完上、中、下腹部的按摩之后,再从心窝部向下推,直至耻骨联合处,可做20次左右。按摩手法要轻,不可过于用力。做按摩时需排空小便,要全身肌肉放松,思想排除杂念。过饥过饱时不宜做通便按摩。如果按摩时腹中肠鸣、嗳气、“出虚恭”、腹中有热感,便说明按摩在产生效应了。另外,古人认为“谷道宜常提”,每天将肛门收缩数十次既能锻炼括约肌不生便秘,又可免生痔疮。

 4.药物治疗。便秘的原因错综复杂,尤其以老年人为多,约占半数以上。例如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阳虚便秘、阴虚便秘、郁热便秘等。因此,治疗便秘要针对病因施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症候、辨其虚实,分其寒热,采取不同方法论治,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二)小便与健康

    小便是排除水液代谢后糟粕的主要途径,与肺、肾、膀胱等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小便通利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功能活动。所以古人十分重视小便卫生。苏东坡在《养生杂记》中说:“要长生,小便清;要长活,小便洁。”《老老恒言·便器》也说:“小便惟取通利。”保持小便清利、洁净,表明人体水液代谢正常,有益于健康。下面介绍几种小便卫生保健的措施。

 1.注意饮食闲摄。如何保持小便清洁呢芽《老老恒言·便器》中指出:“或问通调之道如何芽愚谓食少化速,则清浊易分,一也;薄滋味,无粘腻,则渗泄不滞,二也;食久然后饮,胃虚则水不归脾,气达膀胱,三也;且饮必待渴,乘微燥以清化源,则水以济火,下输倍捷,四也。”可见,饮与食要调摄适当,做到少食、素食、食久后饮、饮必待渴等,保持小便清利。

 2.及时排小便。小便宜及时排出,而不要强忍不解,否则会损伤肾与膀胱之气,引起病变。《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指出:“忍尿不便,膝冷成痹。”《老老恒言·便器》亦指出:“欲溺即溺,不可忍。”久忍小便可发生足膝作冷,甚至可成五淋之证,使排尿时淋漓不尽或尿时疼痛。小便不宜强力努气,如果过度屏气用力,可损伤肾气发生足膝作冷,癃闭等病症。所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小便勿弩,令两足膝冷。”《老老恒言·便器》也说:“小便时亦不可努力,愈努力则愈数而少,肾气窒塞,或致癃闭。”养生家还认为饱时肾气充足,可以随意站立而解,饥饿时体力相对衰减时,应采蹲式排尿。《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指出:“凡人饥欲坐穴指蹲式雪小便,若饱则立小便。”《老老恒言·便器》亦指出:“饱则立小便,饥则坐小便。”因为“饱欲其通利,饥欲其收摄也。”古人又指出,夜间者小便时要仰面睁目,不要闭目惺惺,否则易发生晕厥。现代医学中有一种“排尿性晕厥”病症,即在排尿时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而致的突然晕倒症。其发生的原因很多,但与排尿时过度用力,体位的突然改变是有关系的。所以古人提出的这些小便保健原则和措施是有科学道理的。

 

八、浴身保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通过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外,还可以利用自然界的一些天然因素,例如水、日光、空气、泥沙等来进行锻炼,称为浴身保健。

     浴身俗称洗澡,雅称沐浴,在我国起源很早。据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就有“沐浴”二字。在《礼记·内则》中说:“子事父母,五日则洵(xun旬)汤清浴”,“外内不共井,不共之酒浴。”《论衡·饥日》中也有“浴去身垢”的记载。这些都说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讲究个人卫生的文明风俗。

浴身是人体健康保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人的皮肤体表面积大约有200厘米×100厘米大小,从生理结构来看,一块大约两个拇指甲大。两枚硬币厚的皮肤中,含有645个汗腺,24米长的神经和1000多个神经末梢,还有65个毛囊,15个皮脂腺和5.8米长的血管。人体体表是机体抵抗外界各种刺激的第一道防线。据测定,每2.54平方厘米的人体皮肤有大约3200万个细菌。一个体型较大的人,全身皮肤上总共有一千亿个细菌,几乎等于地球人口的22倍。体表除具有抵抗多种微生物侵袭的作用外,还具有感觉、制造维生素D、调节体温、排泄体内废物等多种作用,对于人体健康意义非凡。人体体表大约有几百万个汗腺开口,每天从皮肤排出的汗液可达1000多毫升,剧烈活动或夏天,出汗量可达数千毫升。皮肤上还有皮脂腺,经常排出油脂样物质,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然而,油脂物质与汗液、灰尘混在一起,形成污垢,可堵塞汗腺开口,使排汗不畅,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使细菌生长。特别是出汗较多时,更使人感觉粘腻不适。较长时间不洗澡的人,身上会散发出一使人感觉粘腻不适。较长时间不洗澡的人,身上会散发出一股酸臭的气味,有时还会引起汗斑、毛囊炎、疖、痈、脓咆疹等皮肤病。

洗澡看起来是一件平常的事,但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学问。它能促进新陈代谢,恢复精神和体力,还有治疗作用。不少人洗洗、泡泡、擦擦是会的,但要做到科学的沐身,并不全知。有的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但无益,反而影响了健康。沐浴不仅仅是为了清洁,而是在于通过洗澡促进肌体体温调节、神经系统活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浴身有很多种类,不同的浴身有不同的作用,只有正确掌握浴身的方法和宜忌,才能更好地起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一)温穴热雪水浴

    温穴热雪水浴是最常见的沐浴。其方法可以在盆里洗,也可以在池内“泡”,更多的是在莲蓬头下“淋”。根据水温的高低又分为温水浴和热水浴。水温在35~38℃称为温水浴,水温在38~42℃称为热水浴。

 1.温穴热雪水浴的作用

   《千金要方退居·养性》说:“身数沐浴,务令洁净,则神安道胜也。”《老老恒言·洗》也说:“浴后阳气上腾,必洗而以宣其气。”故人认为水浴具有洁肌肤,畅气血,调精神的作用。温水浴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引起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和器官的营养状态;可以降低肌肉张力,减轻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因而有利于消除疲劳。现代科学证明,血液中的乳酸量是疲劳的标志。人体因工作运动疲劳后,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而洗澡可加快新陈代谢,提高分解乳酸的速度。洗澡具有镇静作用,睡眠欠佳或经常失眠的人,睡前洗个温水澡可以促进睡眠。沐浴可以减轻痒感,特别是在北方,冬天皮肤干燥发痒,或

是老年人皮肤脱屑较多,加上有许多皮肤皱褶,污垢易存引起瘙痒。温热水浴可消除皮肤上的污垢,使毛孔、汗腺保持通畅,提高皮肤的代谢功能和抗病能力。清洁的皮肤表面呈酸性反应,能抑制细菌生长,而肮脏的皮肤则极易孳生细菌。据试验,把伤寒杆菌分别种在清洁的皮肤和肮脏的皮肤上,十分钟后采样化验,清洁的皮肤上细菌已死亡,而肮脏的皮肤上的细菌依然存在。试验证明,洗一次澡可以清除皮肤上数千万至二亿个微生物。故热水浴有“消毒的热床”之称。在医疗上,热水浴可用来治疗慢性关节炎、骨折愈合后的恢复和其他一些慢性疾患。

 2.温穴热雪水浴的方法

    浴身的水温可根据习惯和身体情况而定。水的温度偏低,对皮肤的刺激较小,新陈代谢的生理作用也进行得较为缓慢,对心脏的负担也小。古人主张浴水温度适体,不可太热。《老老恒言·盥洗》说:“《证内则》云:‘五日则洵【xun旬】汤清洁,盖浴水不可太热,温凉须适于体,故必汤。’”焊汤指温度适宜的热水。温度太热则腠理开泄,蒸迫汗液,伤人津气,所以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如用38~40℃的水温洗澡,副交感神经就会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心神安定下来,缓解疲劳。如果长时间在热水中泡澡,会使全身体表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引起大脑贫血,心血管病患者尤应当心。

    浴身的次数可因时、因地、因人而定。《泰定养生主沦·论童壮》说:“除夏之外……十日一浴。若频浴则外觉调畅,而内实散气泄真也。”《老老恒言·盥洗》也说:“浴必开发毛孔,遍及于体,厂如屡屡开发之,令人耗真气。”一般来说,皮脂腺分泌旺盛的人,可适当增加浴身次数,瘦人可以少一点。炎热的夏天,每天至少洗一次澡;春秋季节,每周一次即可;冬天十天一次。剧烈体力劳动后,出汗较多,要随时洗澡;从事某种可能污染皮肤的作业时,下班后应洗澡。老年人洗澡不要过于频繁,因为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比较干燥,过勤洗澡会使皮肤干燥加重,而且洗澡过后也容易劳累。元代丘处机《摄生消息论·冬季摄生消息论》说:“冬日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动,多生外痰。”我们认为经常洗澡,保持身体卫生,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但洗澡亦不可过频,尤其是冬季,过频则反而有害。

3.温穴热雪水浴宜忌

    浴处宜暖。《孙真人枕上记》说:“频于暖处浴。”《老者恒官·盥洗》也说:“非浴之时,如爱洁必欲具浴,密室中大瓷缸盛水及半,以及笼罩其上,然后入浴。”古人认为浴处宜暖而避风。浴室应尽量暖和一些,特别是冬天,更应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

    饱不洗,饥不浴。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沐浴。《老老恒言·盥洗》说:“饥忌浴,谓腹虚不可复令耗气耳。”空腹洗澡,容易发生低血糖而虚脱昏倒。饭后饱腹洗澡,全身体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胃肠等内脏血液都会被动员而分散到身体表层,胃肠道的血量供应减少,同时会降低胃酸分泌,并使消化器官功能减低,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造成消化不良。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的人,饭后立即洗澡很可能诱发心绞痛或中风,故应绝对避免。

    浴后忌风。《彭祖摄生养性论》说:“勿沐浴而迎冷风。”李呆《脾胃论·摄养》说:“忌浴当风。”《老者恒言·盥洗》指出:“浴后当风,腠理开,风易感,感而即发,仅在皮毛则为寒热,祝久入里患甚大,放风来宜避,浴后尤宜避。”浴后有时会打寒战,特别是热水浴者在寒冷季节里则更易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快擦干身上的水,穿上暖和的衣服。

    不宜过用肥皂。人的皮肤为皮脂腺分泌脂肪所滋润和保护,如果过多使用肥皂,洗掉这层薄薄的脂肪。皮肤就会干燥易裂,易脱屑。老年人皮脂腺萎缩,使用碱性大的肥皂,会使皮肤更干燥,降低皮肤的保护作用,使细菌得以孳生。预防“晕澡”。在浴池洗澡时,人有时会突然晕倒,这种情况尤其多发生在老年人及体弱者身上。其主要表现是:头晕、恶心、胸闷、心悸、口渴、出汗、四肢无力而晕倒在地,这被称为“晕澡”或“晕池”,医学上则称为“澡堂综合症”。预防的方法是:洗澡时要保持精神轻松,不要有紧迫感,进入浴池前要先适应5~10分钟,再去洗浴。用水温度应是先温池,后热池,入水缓慢,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把身体全部泡入水中。如果洗澡时感到头晕、心悸等不适,应停止洗浴,躺在空气新鲜的地方,同时注意身体保暖。体质虚弱者洗澡前可喝杯盐糖水,防止出汗过多而虚脱。对于老年人和心、肺、脑等疾病患者,不宜单独洗浴,应有家属助浴,洗浴的时间亦不宜过长。

    洗浴禁忌症。患有传染性疾病、皮肤损伤或皮肤化脓性感染的病人、经期妇女、患有阴道滴虫病的患者,不宜在盆塘或浴池里洗澡。所用澡盆,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最好的洗澡方式是淋浴。淋浴不仅卫生,可避免互相传染,而且还会在空气中产生阴离子,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二)冷水浴

    冷水浴也就是洗冷水澡,一般地说水温在20℃以下就算冷水浴了。包括冷水浴面、冷水擦身,冷水浴足、冷水浸浴,冷水冲淋、冬泳等形式。冷水沐浴对于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很有裨益,男女老幼都适合。然而,冷浴必须讲究科学,方能提高锻炼的效果。

    在冷水的刺激下,由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消化系统机能的增强,其他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得到改善,能使全身的健康水平都随之提高。另外,冷水浴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热、肾炎、关节炎及肥胖症都有一定的作用。更可减轻发炎,减轻肌肉痉挛,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也有帮助。且可预防坏疽,减轻昆虫叮咬的症状。

 

怎样进行冷水浴锻炼?

    一般地说,在寒冷的地区,冷水浴锻炼应从夏天开始,因为这时水温、气温和体温比较接近,人们容易坚持锻炼。然后一直坚持下去,最好中间不间断。如果在冬季才开始进行冷水浴锻炼,则最好从冷水浴面、浴足、擦身等小面积冷浴开始,等身体适应后再过渡到刺激度强大的冷水冲浴、冷水浸浴和冬泳。水的温度要由高到低,持续的时间由短到长。下面对几种冷浴方法做简单介绍。

1.冷水浴面

    早晨洗脸时用冷水。洗时,先将面部浸入水中,用鼻呼气,呼毕抬头吸气,如此反复5~10次。然后用湿毛巾在面部、颈部和耳部,带水擦洗,洗后再用干毛巾擦干面部,用手掌摩擦面、颈和两耳,至发红、发热,最后再按摩太阳穴各10次左右。

2.冷水擦身

    先用冷水擦面部和颈部,再擦上肢和背部,然后擦摩胸部和腹部,擦完上身,穿上衣服,再擦下身。手法由轻到重,时间因人而异。

3.冷水浴足

    开始可从温水起,逐渐降低水温。冷水洗足时,两脚不断地进行互相摩擦,每次1~2分钟为度,洗完擦干后,用手掌按摩涌泉穴各30次左右。已经经冷水冲、浸浴者不必再冷水浴足。

4.冷水淋浴

    淋浴时,不要一下子用冷水淋遍全身。先用冷水淋湿手脚部分,再用毛巾浸些冷水稍微湿润胸背部,将身体用毛巾摩擦一下。然后,除头部外穴素有冷浴习惯者例外雪淋遍全身,淋毕,用干毛巾把皮肤擦红。冷水浴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水温和个人的身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刚开始冲冷水的时候,身体血管立即收缩,全身寒冷,进入寒冷期。过一会儿,皮肤血管在神经的调节下扩张,血液流回身体表面,这时候会感到身体温暖舒适。冷水浴锻炼能增强体质,健康而且身体不太虚弱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实行冷水浴锻炼。但应掌握有关宜忌问题。

    睡前、酒后、饱腹、空腹、剧烈运动和强劳动之后,不宜进行冷水浴锻炼。洗冷水浴的室温不宜太低,一般应保持在18~22℃,洗的时间不宜太久,约几十秒到几分钟即可。

    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急性肝炎、空洞性肺结核、活动性风湿病、坐骨神经痛、关节疼痛及高烧的病人不宜进行冷水浴。

    有些人的皮肤对冷水过敏,遇到冷水会产生荨麻疹、血红素尿或紫斑等,不宜进行冷水浴。但有的冷水过敏者,通过由温水浴开始,逐渐降低水温,亦能逐渐使皮肤不再对冷水过敏。

    妇女经、孕、产期中,都应暂停冷水浴锻炼。

(三)温泉浴

    温泉浴就是用具有一定温度的矿泉水沐浴。温泉是大自然所提供的能健身祛病的宝贵资源。我国温泉资源丰富,现在已发现全国有温泉三千多处,其中较著名的就有数百处。北京的小汤山、南京汤山、广东从化、云南安宁、腾冲,重庆南北温泉、陕西华清池、辽宁杨岗子、内蒙阿尔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庐山及台湾的北投温泉等都是全国闻名的。矿泉水有冷热两种,温泉多入浴,冷泉常属饮用。我国一些古代文献中就记载着利用天然矿泉来养生保健的内容。早在二千多年前《山海经》内就有温泉的记载。一千多年前的《水经注》记有:“浇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又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喧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汉代天文学家还专门写了《温泉赋》,文中写到:“览中域之珍怪,无斯水之神灵。……于是殊方跋涉,骏奔来臻,士女煜其麟萃,纷什沓其如烟。……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燕民,资厥成兮。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芽白焉,以流秽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熙哉帝哉,保性命兮。”这段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在公元前100年人们纷纷去温泉洗澡的盛况。此外北魏元苌的《温泉顷》,北周庾信的《温汤碑》以及唐太宗的《温泉铭》等,都记载了温泉治病的效能。北京的小汤山温泉,过去叫汤山别业,历来是皇家禁苑,康熙、乾隆,以至慈禧太后都在这里沐浴过。地处南京的汤山温泉,早在南北朝时期,梁太后就在此沐浴治好了她的皮肤病。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曾在古都西安的华清池沐浴,也因此有了“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名诗佳句。由此说明,中国人民早就知道温泉不仅可用于去污治病,而且还可以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1.温泉浴治病的保健作用

    温泉防病治病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有悠久的历史。温泉水为什么能治病?能治哪些病芽对于养生保健者来说,是需要了解的。简单地说,温泉浴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包括物理学与药物学两方面的作用。温泉水是一种来自地壳深层的地下水,它带有一定的温度,并含有特殊矿物质和气体。它不同于一般江河湖海等地表水,也不同于井水和一般的泉水。通过不同方式的洗浴以及饮用蒸气吸入,可起到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温泉的物理学作用。温泉水温热,含矿水的浮张力,同热水浴一样能帮助加强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皮肤的生理功能。同时,对感觉神经能起镇静止痛作用,缓解肌肉紧张,帮助消除疲劳,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温泉的药物学作用。温泉水能治疗范围相当广泛的疾病。包括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多种皮肤病、妇科病、外科病等。各地的温泉,由于所含成分和水温的殊异,主治的疾病也有区别。我国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对我国的600多处矿泉作了分类,记载了它们不同的治疗方法。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温泉有处甚多。”按胡仔《渔隐从》话云:“温泉多作硫磺气,浴之则袭人肌肤,惟新安黄山是口朱砂泉,春时水即微红色,可煮茗。长安骊山是矾石泉,不甚作气也。朱砂泉虽红而不热,当是雄黄尔。有砒处亦有汤泉,浴之有毒。”从现代科学分析,按化学成分,温泉可分为主要含钠、钾、钙、镁、铁、碘、重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碳酸气体、硫化氢气体、放射性元素氡等不同性质的矿泉,所以分为很多类型,如单纯温泉、硫磺泉、碳酸泉、碱泉、食盐泉及放射性矿泉等。在进行温泉浴时,温泉中的化学物质,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另一方面,有些化学物质以“离子”状态透过皮肤进入体内而发挥各自的作用,治疗不同的疾病。

事实上,温泉浴对于健康者来说,也是锻炼身体的良好方法之一。经常进行温泉浴,可以加强皮肤和全身的功能,增进健康。但是,如果用温泉浴治病,那就必须根据各人的体质和病情,根据温泉的成分和温度加以全面考虑。

2.温泉浴的注意事项

    温泉浴虽是防病治病、健身的好方法,但亦不能把温泉看成万能之泉,百病皆治。在进行温泉浴时要注意一些问题:

    做好入浴前后的各种准备。温泉浴入浴前的准备、浴后的整理与热水浴的要求相同。如空腹或刚进食后均不宜入浴,浴温不宜太高,时间不宜太长,防止晕浴,注意保暖等。

    有针对性选择不同类型的温泉。温泉虽有共性,但所含化学成分差异很大,所治疾病也不一样。因此不能盲目地运用任何一个温泉来治病,否则,不但可能治疗无效,反而有害。如腰腿痛患者宜选用硫化氢泉、食盐泉、氡泉、单纯温泉。又如,硫磺温泉对治疗皮肤病效果非常好,但对治疗神经系统疾患则不利,因为硫磺温泉含有硫化氢,分离后能产生刺激皮肤神经末梢的物质,进而促使植物性神经系统兴奋,这样易引起失眠。

    温泉浴的禁忌症。凡有急性发热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活动性结核病,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严重的心、肾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以及在月经期和妊娠期的妇女,均不宜做温泉治疗。

    温泉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温泉浴不同于一般的洗澡,它有治疗的时间、浴温、疗次、疗程、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各种规定,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否则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有害健康。此外,这里要提醒大家,目前有不少人用牛奶洗澡,认为在牛奶中浸泡可以使皮肤白嫩,这纯属无稽之谈。皮肤不是布,牛奶也不是染料,不可能使皮肤白嫩。更有甚者在番茄酱里浸泡十几个小时,进行“番茄酱浴”,这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同正常的沐浴毫无共同之处。

 

九、日光浴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是大地上一切生命的源泉。太阳光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太阳不照门,医生就来临。”阳光可以健身防病,可以延年益寿。适当的日光浴被视作天赐良药。它是使人体的皮肤直接暴晒在阳光下,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系统的锻炼方法。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日光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凡天气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令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可见日光能防治疾病,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加抵抗力。

1.日光浴的作用

    阳光中含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线三种光线,其中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作用最大,其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影响:

(1)增强皮肤抵抗力,杀菌消毒。紫外线反复照射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变成黑褐色,使皮肤角质层增厚。射进皮内的光线大部分被黑色素吸收,变为热能,刺激汗腺分泌汗液而散热。这样自然而然地在皮内筑成一道防御各种有害光线侵袭人体的天然屏障。太阳光是最大的消毒器,能杀灭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致病菌,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凝固细菌表面的蛋白质,有很强的杀菌作用。经常晒太阳能杀死皮肤上的细菌,预防疖疮、毛囊炎、痱子等皮肤病。室内常透阳光,勤晒被褥,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2)促进钙磷代谢。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骨骼中钙的含量不足时,小儿易得佝偻病,成人易患骨软化病。钙磷的正常代谢有赖于维生素D的参加。在阳光的照射下,皮肤内的β—脱氢胆固醇变为维生素D,促进消化道对钙磷等的吸收,维生素D进入血液后能改善钙磷代谢,有抗佝偻病和防治骨软化症及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正在生长发育,钙磷需要量较多;孕妇要担负胎儿的营养,生长发育,需要钙磷;肺结核的病灶只有钙化才能痊愈;牙齿疏松的人;骨折、骨病及术后病人也需要较多的钙质,所以这些人应多进行日光浴。

(3)促进组织胺形成。人体接受一定量的紫外线照射后,皮肤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使组胺酸变成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的特殊物质。这些物质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并使其通透性增高,血液流通加快,胃酸分泌增加,食欲良好,身体的抵抗力增加。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能刺激机体的造血机能,使红血球数量增多,血色素增加,改善红细胞的质量,改善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活动状态。日光浴能降低血压、血糖、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机体内细胞吸氧能力和新陈代谢,减轻气喘和关节疼痛,舒筋活血,增强体质。

(4)消炎镇痛作用。阳光中含红外线50%~70%。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热刺激,故又称为热射线。当皮肤接受红外线照射时,一部分红外线被皮肤反射出来,一部分则透入肌肉为组织所吸收,并放出热量使组织均匀地加温。局部血管周围受热刺激而扩张,血液流通加快,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故有消炎镇痛作用。医院里的理疗室装有红外线灯,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5)调摄精神。可见光是由眼可以看到的太阳光,由红、橙、绿、黄、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各种颜色的光线对人体也能起到不同作用,如红光能起兴奋作用,引起组织充血,使人产生喜悦、愉快和温暖的感觉,蓝光和紫光有抑制作用,而青光有镇静作用,使人产生舒适自然而清凉的感觉。总之,阳光通过视觉感受器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调摄人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能增加生活的乐趣,提高工作效率,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2.怎样进行日光浴锻炼

    进行日光浴的地点可根据季节,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在春秋或夏季可选择空气清洁的海滨、河岸、山区、草地、阳台等地,冬季可选择背风向阳处、室内穴打开窗户雪、阳台等地作日光浴。日光浴的时间:春、秋、冬三季最好在上午9~12点;夏季在上午8~10点,下午3~5点。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时,由于太阳距地平线很近,太阳辐射通过很厚的大气层,紫外线多被散射和吸收,所以这时进行日光浴作用不大。夏季的中午,烈日当头,太阳辐射最强,进行日光浴易晒伤或引起其他疾病,对身体带来损害。

    日光浴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专门进行日光浴锻炼,另一种是田间劳动或体育锻炼时结合照晒。日光浴时,只穿内衣短裤,使皮肉直接接受阳光照射,可采取卧位或坐位。坐位时可先晒下肢和背部,后晒上肢和胸腹部,不直照头部。卧位照射的顺序最好是俯卧、左侧卧、仰卧、右侧卧,各个姿势照射的时间要大致相同。日照的时间要循序渐进,开始时间不宜过长。若在夏天,第一次照射5~10分钟即可,待身体适应后,可依次增加时间,长短亦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年老体弱者及矿井下的工人应抽时间进行日光浴,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一般情况下日照0.5~1小时为宜。尤其在夏季,不要不加节制一味曝晒。长时间照晒,会有中暑、灼伤和脱水的危险。如果日晒过度,紫外线辐射会破坏皮肤的免疫系统,削弱对伤痛或疾病的抵抗力,使皮肤失去弹性而未老先衰。强烈的紫外线如果穿透表皮,还会破坏繁殖细胞的遗传结构,使异常细胞激增,导致皮肤癌。据统计,在美国,每年因紫外线辐射过度而有二十多万人患皮肤癌。由此可见,日光浴有利有弊,晒得适当,有益身心;晒得过度,害处很大。有些人以皮肤黑为美,外出度假长时间曝晒,力求晒黑,以致对身体带来危害。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取其利而避其弊,才能对健康带来好处。

 3.日光浴的宜忌

 (1)日光浴不宜在沥青路面上进行。因为沥青在炎热的气候中会散发出有毒物质,会污染皮肤和不利于呼吸。

 (2)要注意保护头部和眼睛。进行日光浴时,可带上草帽、布帽或用白毛巾包头,戴上墨镜。红外线过于强烈时,能穿过头颅骨、刺激脑膜和脑组织,引起“日射病”,使人感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倦怠,甚至失去知觉。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照射,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

 (3)空腹、饱腹、疲劳时,不宜进行日光浴。进行日光浴时,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大,空腹时血糖较低,易引起头晕和其他不良反应。饭后大部分血液为适应消化的需要而集中在胃肠,这时进行日光浴,则全身血管扩张,内脏血液被分散到皮肤和肌肉血管,势必影响消化。如果身体过度疲惫,机能反应显著降低,此时进行日光浴不仅效果不好,还会发生不良反应。

(4)日光浴的禁忌症。凡患有较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渗透性结核病、神经兴奋症者,有出血倾向者,妇女月经期和分娩后一个月内不宜进行日光浴锻炼。不满百日的婴儿不要进行日光浴,周岁以内的幼儿进行日光浴要严格控制时间和强度,以免晒伤皮肤。

(5)日光浴后注意事项。最好能饮一杯淡盐水,以补充出汗消耗的盐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日光浴之后应冲个淋浴,这样可以消除疲劳,使人感到特别舒适,能增进食欲,改善睡眠,对健康大有裨益。

 

十、森林浴

    同日光浴和空气浴的原理一样,森林浴就是在树林中裸露肢体,或少穿衣服,配合适当的活动,呼吸森林中散发出来的物质和“空气”的一种锻炼方法。“森林浴”是一个比较新的健身方法,它适合于受公害侵袭和紧张感压迫的大城市居民的身体锻炼,在日本和欧洲颇受欢迎。

    森林中很多树木散发出有强大杀菌能力的芳香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如果把新鲜的桦树或栎树的叶子切开,在那里注入结核或大肠杆菌,几分钟以后这些病菌就会全部死亡。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结核、霍乱、痢疾、伤寒等病菌。黑胡桃、柏木、白皮松、柳杉、雪松、樟树、柏树等,都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因此森林中的空气是经过消毒的,既芳香又含有丰富的阴离子,能提高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心肌营养,增强摄氧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助增进食欲,减轻疲劳。

    森林浴也是一种理想的旅游活动。森林景色优美,树木茂密参天,鸟语花香,绚丽多姿,会把浴者带到诗一般的境界,使人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使紧张的精神得到极大的放松。可以焕发人的青春活力,激发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喜悦的情绪状态,能充分调动机体的潜能,对人体健康长寿有良好作用。森林浴还可借助绿色的作用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和视网膜组织借助光学作用来调节内脏器官,达到消炎利尿的目的。有学者研究证明,森林浴能向儿童提供自然的新鲜空间,有利于改变性格。在森林里度过一个星期,能有助于一些寡言、胆小的儿童培养积极性和增强自信心。因此,现在不少国家开设了森林医院。

    做森林浴时,要在树林中跑步、做体操等。年轻人还可以爬树,适当加强活动量,使身体出汗,这样增加呼吸量,能吸进大量的芳香物质。老年人不能作剧烈运动,可沿林中散步,在林中配合活动,做一些深呼吸运动,吸进新鲜空气和树木花香的芳香,排出体内的废物。这样使大脑和机体得到充分休息,消除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劳累,获得精神愉快,身体轻松。森林浴实际上是空气浴、草木芳香浴以及旅游的综合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健体防病的锻炼方法。

 

十一、衣着保健

    通常人们把衣、食、住、行,看成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可见衣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穿衣是人类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是人类文明的创造。首先,它是用以防寒防暑,保护肌体,防御外界理化和生物因素的侵袭,防止外伤和疾病的物品。其次,衣着也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物质财富水平,体现出不同的年龄特点,也是一种仪表美,代表了文明程度。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朴素大方,而是更讲究新颖时尚,穿着舒适,有益于健康。

 (一)衣着与舒适

    舒适是人本能的要求。从卫生角度看,穿衣就是为了保健。古人早就懂得衣着与养生的关系。《寿世保元·老人》说:“衣薄绵经葛,不宜华丽粗重。”《老老恒言·衣》说:“帷长短宽窄,期于适体。”养生家认为衣因人各异,但基本目的是“要之温暖适体,则一也。”穿衣首先必须使人体与它的环境之间具有正常的热量交换,才能使身体保持舒适,达到保健的目的,这主要取决于衣服内部的微小气候。现代研究认为,使穿着感到舒服的衣服内部的微小气候的范围是温度32±l℃、湿度50±10%、风速为25±15厘米/秒。穿着舒适的衣服内,其微小气候可使体温调节功能处于正常状态,维持人体的恒常体温,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体力的恢复。如果衣服内微小气候条件不良,则由于中枢神经的体温调节功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势必影响其他系统的功能。

    衣服有保温和防暑的双重功能,人们穿着的衣服能改变人体热量的吸收、对流、蒸发和传导,从而改变人体热能的得失。

    冬季外界环境气温低,人体表面就不断辐射热量,丧失大量的热量。穿衣后,各层衣服之间、衣服和皮肤之间形成许多空气气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它既能减少体表辐射散热,又能阻止冷热空气的交流,从而起到保温作用。但衣服穿的太多、太厚,未必就感到舒服。衣服穿的太多会显得人臃肿,感觉笨重,影响活动。所以冷天除穿适量的衣服外,要积极锻炼、活动以御寒。夏天,外界气温比皮肤温度高,人体不易散热,而且外界的高气温反而给人体以热,多穿衣服对人体来说显然不舒服。但如果赤身裸体在烈日下也并不感到凉快,因

此,要穿适当的衣服以遮挡或反射侵袭体表的辐射热。另外,体表与衣服之间的空气温度较外界气温低,也有利于体温散热,所以能起防暑作用。

(二)衣料的选择

    人们靠着更换衣服和体内汗腺机能,使其在各种气候环境下大致都可以保持恒常体温,以适应环境而生活。因此,在制衣时,衣料的选择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温性好

    纺织材料的导热性越低,它的热缘性和保暖性越好。实验证明,麻纱衬衣放热量约60%,毛织品不到20%,所以以毛织品作为防寒衣较好。氯纶,醋酯纤维和腈纶等导热性也较低,也是保温性良好的纺织材料。此外,织物越厚,单位时间内散发的热量越少,因此,选择保暖性的衣料,除注意纺织材料本身外,还要选择较厚的衣料。

2.织物的透气性适宜

    冬季外衣的织物透气性应较小,以保证衣服具有良好的防风性,能起到保温作用。夏季衣料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以利于体内散热。

3.良好的吸湿和散湿性

    夏天的衣服和冬装内衣,除了注意透气外,还要注意选择吸湿、散湿性都良好的纤维,这样有利于吸收汗液和蒸发湿气。

4.衣料色泽

    衣料颜色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强度也不同。一般来说,衣料颜色越深,吸热越强,反射性越差;颜色越浅,反射性越强,吸热性越差。夏天宜穿浅色服装,以利反射辐射热;冬天宜穿深色衣服,以利吸收辐射热。

5.衣料的质地

    内衣和夏装要选择轻而柔软的衣料,使人穿上有轻爽的感觉。穿粗糙硬挺的衣服,不但不舒服,而且皮肤易摩擦受损。

(三)四时与服装

    调理衣着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一般应适时、适体、勤洗、勤换。“冬穿棉,夏穿单。”这是我国四季分明地区的一般穿衣规律。夏季气候炎热,制作服装的基本原则是降温、通风透气,着衣量达到最低限度,身体的裸露部分也达到极限,这样有利于体热和汗水的散发。但为了避免阳光过多暴晒皮肤和注意仪表美,还须穿戴适宜的衣服,所以服装师制作出了各式各样新颖、轻薄、凉爽的夏季服装,诸如各式背心、汗衫,短裤、长裤,为女性设计了式样繁多的裙子,连衣裙、百褶裙、筒裙、短裙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飘逸婀娜、凉爽大方,通风效果好,利于散发体热,又可遮挡直射的阳光。理想的夏服是真丝和麻织物,其特

点是轻薄、透气性好,适用于做内衣。棉布的吸湿性好,但散热性差,出汗后易粘附在皮肤上。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