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9.2 申时阳气沉降,用泻下法治疗最有利时间

[日期:2010-04-23] 来源:  作者: [字体: ]

  治病如治水,宜疏不宜堵。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就是疏与堵的区别,中医的治病之策是以疏为主,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而西医则是以堵为纲,解决问题的效果就差一些。

  现在大家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阴阳五行”的理论太过玄奥,难以理解。比如中医常说天人相应,阴消阳长,很多人就不知道“阴消阳长”是什么意思。其实,人体阴阳之气的升降就像我们平时爬山一样,总是先从山脚下往上,到达山顶待会儿之后就得转而下行。如果我们把人体的上中下三焦分别比作山顶、山腰和山脚的话,那么从午时开始,阴气从下焦开始往上走,阳气从上焦转而向下;到未时的时候,阳气已完全离开上焦,到达中焦。虽然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上山总是越来越慢,下山则是越来越快,所以再经过未时两个小时的下行,到申时(15~17点)的时候,阳气已经到达下焦,按照中医升降沉浮的理论,此时的阳气呈现一派沉降之势。

  中医治病讲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同气相求,换句话说就是采用疏导之策,而非筑堵之法。所以对于那些中下焦脏腑功能不佳或是患有中下焦病症的朋友来说,申时,也就是阳气沉降之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调理时机,可以顺势而为,来改善这些脏腑的功能,治疗相应的病变症候。

  按照人体经络气血的循环流注规律和脏腑功能的昼夜盛衰变化,阳气沉降之时是下焦脏腑排泄体内各种垃圾废物的最佳时机。我们中下焦的脏腑,如肾、大小肠、膀胱都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从申时开始,由于阳气沉降,它们随其而降——向下传导的功能增强,人体的代谢也会随之加快,要是身体有排泄不畅等方面的毛病,此时采用“泻下法”进行调理,必然事半功倍。

  申时是膀胱经主时,而膀胱正是我们人体最主要的废物代谢器官,所以申时应适当多喝水,以促进体内垃圾的排泄,这其实就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泻下法。当然,泻下法的主要应用还是在促进大便排泄方面,因为大肠是人体第一大废物输出通道,人体的很多病邪和废物都得从此排出。

  曾经有一位40多岁的公司老板因为长期的大便秘结来找我看病。给他做完诊察之后,发现他是因为长时间的肠胃燥热,导致津液损耗,而使大便硬结难下。由于他的病情并非特别严重,而一般的泻下药或轻或重都易伤人正气,于是我决定采用一种较为温和的泻下之法,让他去买两盒麻仁丸先吃吃。每天吃两次,其中一次必须在下午的申时吃,吃到大便恢复正常即可。

  本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在“小承气汤”的基础上加麻仁、杏仁、芍药组成,是治疗肠胃燥热便秘的常用方。此方泻下药与润肠药同用,炼蜜为丸,药性较为缓和,泻而不峻,润而不腻,润肠、通便二效并举,为泻下药中典型的“缓下之剂”。虽然是缓下之剂,但在泻下之时来吃,就可以做到“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效果,既不像一般的泻下药那么“凌厉”,也不像一般的缓下之剂那么“文弱”。所以,中药的这个药性与时间的配合非常重要。

  中医治病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意思是说,根据病邪所在的部位,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邪气在上者,可以采用催吐法,让它从上面排出去;邪气在下部,可以采用泻法、利法,让它从二便排出去;病邪在中部,引起胀满的,可以采用辛开苦降之法,使其消之于内。

  而要想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光是方法对头还不够,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比如用泻下法治中下焦病,首选时机当属阳气沉降的申时。对中医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中医治病非常强调用药(吃药)的时间,不同的病症,不同的药,应在不同的时间吃。而采用经络穴位疗法就更是如此,非常强调治疗的时机。

  因为不同的药(经络穴位)就是不同的治法,只有在最恰当的时机实施这个治法,吃这个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否则效果不好不说,还可能适得其反。比如说补阳和发汗药,就不能晚上吃,因为晚上阳气收藏,心神入舍,人是需要养阴的,应该安静地休息;而养阴和沉降的药,就不能在早晨和上午吃,因为早上是阳气生发的高峰时段,吃这些药会抑制阳气的生发。《素问·针解篇》中说:“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强调的也是一个治疗时机的问题。

  “开方就是开时间”——这是刘力红博士所著的《思考中医》上的一句话,我认为说得非常好。不论是医者治病还是自我养生,时间,或者说是时机的把握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与天,最重要的也是时间和时机——比如昼夜、四季上的相应。

  其实不只是治病养生,把握正确的时机可以说是贯穿生活的通理。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该说话的时候你不说不好,不该说话的时候你说,那就更糟糕,哪怕是半句,也很不合时宜。在各行各业,成功的人可能不是最有能耐的人,但一定是最善于把握时机的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zha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