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38.中医对灌肠疗法有何贡献?

[日期:2009-01-2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灌肠疗法,古称“导泻”;《医宗金鉴》称之为“引导法”;有的医籍又称为“导肠法”。它是将液体药物(如中草药煎剂或中成药液体制剂)从肛门灌注或滴注于大肠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分非保留灌肠法、保留灌肠法和直肠滴注法三大类,具有操作简便,配方灵活,适应证广,药物吸收快、有效浓度高、治疗效果好,而且无痛苦等多方面优点。

  利用中药灌肠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即载有“蜜汁导法”、“猪胆汁导法”,开创了中医肛肠给药的先河。该书233条云:“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鞭(注:通‘硬’,指津亏有热而大便硬结者)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胆汁,皆可为导。并详细介绍了用猪胆汁灌肠的方法:“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即食用醋),以灌谷道(肛门)内,如一食顷(约吃一顿饭的时间)”,以治疗阳明热结津亏之内科病,而不是单纯地润肠通便;并把“攻下法”与“导法”区别开来,还证明了灌肠疗法取效神速的优越之处。

  在《华佗神医秘传》一书中,也记载了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用灌肠疗法治疗便秘诸方。如:“猪胆一具,取汁人醋少许,取竹筒三四寸者,以半纳谷道中,将汁灌之,一食顷,当便。又以花椒、豆豉水煎灌肠。又以樗根汁、麻油、泔淀三味合灌之,亦下。又以桃白皮、苦参、艾、大枣煎灌,亦下。”同时,还强调施用灌肠术时应注意药液温度,指出:“施术时,药须微温,勿过热,勿过冷。”说明灌肠液温度适宜,才有益于增强疗效。

  自汉以后,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灌肠疗法一度少被采用。唐代以后,一些医家虽曾有沿用和发挥,如《证治准绳》、《世医得效方》和《医宗金鉴》均有灌肠疗法的记载,但主要治疗目的却只局限于润肠通便。可以说,长期的封建礼教的桎梏,束缚和阻碍了中医灌肠疗法的研究和发展。_近代,中医灌肠疗法进展迅速,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备受关注。20世纪40年代,中药灌肠不仅用于大便不通,还逐渐拓展到肠寄生虫病、溃疡病、肛门局部病症的治疗。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临床上应用中药灌肠治疗疾病的报告屡见不鲜。目前,中药灌肠不仅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而且成为很有前途的中医急症外治方法之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百病外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