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二节 痛经自疗秘方

[日期:2009-01-21]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一、中草药内服疗法

  1.气滞血瘀型治方:

  ①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丹参30克,元胡15克,共研细粉备用。每次5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

  症见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作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过疼痛消失。舌质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2.寒湿凝滞型治方:

  ①艾叶9克,生姜2片,赤砂糖适量,水煎服。

  ②鲜姜、红糖、焦山楂各15克。加水煎煮片刻,饮服。

  ③苍术、茯苓各12克,小茴香、赤芍、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川芎各9克,干姜、肉桂各6克。水煎服。

  症见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疼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畏冷身疼,苔白腻,脉沉紧。

  3.气血虚弱型治方:

  ①人参、黄芪、当归、川芎、延胡索、熟地黄各9克,白芍、香附各6克。水煎服。

  ②黄芪30克,当归、白芍各15克,甘草、艾叶各6克,水煎服,1日2次。

  ③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益母草12克,党参、茯苓、香附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症见经后一二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4.肝肾不足型治方:

  ①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各12克,阿胶、山药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②黄精、制首乌各15克,鸡血藤、枸杞子、制香附、小茴香各6克,水煎服,1日2次。

  症见经行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或体潮热,或耳鸣,脉细弱,苔薄白或薄黄。

  5.湿热下注型治方:  

  ①牡丹皮、莪术、香附、延胡索各9克,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2克,黄连、红花、桃仁各6克。水煎服。

  ②丹皮10克,黄连5克,生地、败酱草各15克,薏苡仁24克,红藤12克,当归15克,白芍、川芎各12克,桃仁、红花各9克,水煎服,1日2次。

  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小腹时痛,经来腰骶胀痛;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湿,化瘀致痛。

  二、成药疗法

  1.元胡止痛片:每次5片,1日3次。

  2.益母草冲剂:每次1包,1日3次。

  3.艾附暖宫丸:每次6克,1日3次。

  4.人参归脾丸:每次6克,1日3次。

  5.消炎痛片:每次10毫克,1日3次。

  6.河车大造丸:每次9克,1日2次。

  三、外治疗法

  1.党参、白术、黄芪各24克,炙甘草、丹参各20克,干姜、当归各12克。上药共研成细粉和匀备用,治疗时,取药粉适量与食醋共调成膏敷于肚脐,外盖纱布,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2.白芷lO克,五灵脂6克,青盐100克,共炒热用布包好,敷于小腹部,1日2次。

  4.把大葱1000克切成3厘米长的葱段,敷于小腹(或腰部)疼痛处,上盖1块厚布,再用热熨斗熨烫。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为度。

  5.将苏木60克,香附、桃仁各30克,共研粗末,喷洒黄酒适量,然后炒烫,装入布袋,热熨小腹疼痛处。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或以痛解为度。

  6.用元胡、当归各100克,吴茱萸、花椒各20克,共研粗末,炒烫后装入布袋,热熨小腹疼痛处,药袋冷即更换,以痛解为度。

  7.将青盐500克炒烫,再将陈醋150毫升洒人盐锅内,边洒边炒,趁热装入布袋,热熨疼痛时,药袋冷则更换,以痛解为度。

  四、按摩疗法

  1.自我穴位按摩:行经前3-4天用手按揉气海、中极、关元、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每穴3-5分钟,每日1-2次。可使痛经逐渐减轻。中极:脐孔下4寸。关元:脐孔下3寸、气海:脐孔下1.5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O.5寸。三阴交:内踝向上3寸,胫骨后。合谷:拇、食指指骨间,虎口外缘向内1指节处。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气海俞:第3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

  2.足部按摩:每于行经前5-7天开始,用拇指按揉足的生殖腺、子宫反射区,每侧5分钟,按揉脑垂体、肾脏反射区各3分钟,下腹部反射区5分钟。每日1次。

痛经穴位按摩部位


痛经足部按摩部位

  五、食疗

  1.韭菜250克,加红糖60克,共煮水开后10分钟下火,稍温饮之,经前2-3天起服,每日一次,连服三天。

  2.乌骨鸡一只洗净后加黄芪100克,当归150克。置于砂锅内共煮,小火煨烂后,分次食完。

  3.当归1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先将当归煎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红糖共煮成粥。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1-2次,温热服。

  功用:行气养血,活血止痛。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经血量少,色淡质稀。

  4.益母草60克(干品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先将益母草煎汁去渣,然后与粳米、红糖共煮成稀粥。每日1-2次,温热服。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通经。适用于气血瘀滞型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止。

  5.上好大米60克,洗净备用。柴胡10克,马齿苋25克,赤芍10克,元胡10克。加水1000毫升,大火煮开,改用文火煮30分钟,弃药留汁下人大米及红枣10枚,至粥熟。食时加山楂条10克、白砂糖10克。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利湿。适用于湿热下注型痛经。

  6.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每天1剂。

  功用: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

  7.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以上用料都放人锅中,加水适量同煎或炖,去渣取汤。此汤宜在月经来潮前3-5天饮用。

  功用:具有补血益气、止痛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

  8.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

  功用:有健脾益胃之功效。适用于痛经。

注意事项

  1.保持情绪的舒畅,要认识到月经是妇女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2.经期和经前少吃寒凉、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导致血管收缩,行经不畅而发生痛经。
  3.在治疗痛经的同时,要注重综合调理,否则效果不会理想。
  4.月经期绝对禁止房事,以免加重痛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自测自疗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