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四、美齿洁口与饮食

[日期:2012-12-31] 来源:  作者: [字体: ]

四、美齿洁口与饮食

  (一)皓齿固齿与饮食

  

  中医理论认为“齿为脏腑之门户”,它对食物的消化,语言的发生,以及面容的完美等生理活动,都有直接关系。一口洁白、整齐、坚固的牙齿不仅给人增添美感,而且能预防和减少消化系统疾病,增进身心健康。美齿,是美容的重要方面,是指保健牙齿,使之坚固,洁白,排列整齐,无齿垢,无龋齿,无缺齿。古人又称“健齿”、“洁齿”,“齿白”、“固齿”等。牙齿的色泽和形状对容貌来说,非常重要,牙齿应洁白晶莹,无缺损,排列整齐,齿间无缝隙,单个牙齿较小。

  

  牙齿健康与否,常标志着机体阴阳气血之虚实盛衰。通常人到中年,齿病丛生,牙龈萎缩,继而表现齿摇、齿落,这是老之将至的一大象征。也有的年轻人不注意牙齿的保护而出现齿疾,以致牙齿残缺不齐,有损容颜。

  

  牙齿患病率最高,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的齿疾是“龋齿。”龋齿是造成坏牙、牙齿松动、脱落以及牙痛的主要齿病,严重地影响齿美。

  

  龋齿是牙体组织逐渐崩解毁坏的一种疾病,多见于青年人和儿童。病变进行较快,初起牙釉表面粗糙或部分脱落,失去光泽。继则出现牙齿缺损、疼痛,牙齿硬组织有色、形、质的改变。牙齿的龋坏部分变色,其硬度变软,产生实质缺损,形成龋洞,若向深部发展,能引起牙槽及颌骨的炎症。作为病灶,还影响美容及全身的健康。现代龋齿发病率在33%以上,而且还有发展的趋势。

  

  形成龋齿的原因很复杂,但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与饮食和饮食后有密切的关系。《仁斋直指方》指出:“凡饮食不能洁齿,腐臭之气淹渍日久,齿龈有孔,虫蚀其间,蚀齿尽,又度其余……”《本草纲目》亦有多食饴糖易骨痈齿落的记载。《辨证录》载:“人有多食肥甘,齿牙破损作疼。”这是因为过食肥甘,胃火炽盛,湿热上攻,而致龋齿,这些都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龋齿的饮食疗法为多食粗纤维食物及硬壳类食物,少食油腻肥甘、糖类甜食,并注意食后的口齿清洁卫生,经常刷牙漱口等,还应多选择利齿、固齿的药膳。

  

  1.原因

  

  牙齿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中医素有“胃脉络于齿上龈”,“大肠经贯于齿下龈”,“齿者,肾之标骨之余”,“齿为骨之余,”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关之说。因此,中医学认为,牙齿失健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肾精亏虚:齿属肾,为肾之余,故“肾虚则齿豁”。肾虚则精不足以充齿,牙齿松动易脱落。

  

  (2)胃肠湿热:“上龈属足阳明胃,下龈属阳明大肠。”嗜食肥甘厚味,肠胃郁湿上冲,循经上蒸于牙齿,则牙龈红肿,牙齿不固且齿垢黄。

  

  (3)气血不足:平素饮食不节,忧思郁怒,损伤及脾,脾气不健,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虚弱,故见牙龈失养,而致齿龈根脚宣落,齿根失所依靠而动摇,牙齿枯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钙、磷、镁等矿物质是构成牙齿的重要成分,本病的发生常与营养障碍(钙、磷、维生素等缺乏),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另外,口腔卫生不良,牙垢沉积,食物嵌塞,长期吸烟或喝浓茶,饮用水中氟的含量过高,服用四环素,不良修复体的刺激,咬颌关系紊乱等,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与发展。所以要保持牙齿的坚固、整齐、洁白、美观,除应养成保持口腔卫生等好习惯外,还应注意饮食营养。

  

  2.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根据牙齿失健的伴随症状不同,将本病分为下列几型:

  

  (1)胃肠郁热:牙龈肿痛,牙齿发黄,不光洁,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厚腻,脉数。治宜清胃泻火,凉血解毒。

  

  (2)肾阴不足:牙根浮动,咀嚼无力,伴腰膝酸软,遗精失眠,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或数。治宜滋水降火。

  

  (3)气血不足: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间隙增宽,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泻便溏。舌暗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治宜益气养血。

  

  3.牙齿失健的防治

  

  牙齿是面部容貌的门户,牙齿的洁白、整齐和牙龈的健康可直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与五官的美容。牙齿残缺不齐不仅使人呈病态和影响面部容貌,而且不能完全咀嚼食物,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牙齿不洁、失固的防治,首先是针对本病发生的原因。对已发现的慢性病,如牙周病、牙体病等进行积极治疗。如果是因为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引起的,要经常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各刷牙一次的习惯,饭后漱口,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通过揩刷牙、漱口,使牙齿洁白莹净,坚硬稳固。对于长期抽烟喝浓茶,饮酒,食糖过多,饮用水中含氟较高的氟斑牙及某些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牙齿发黄,呈黄黑色或牙齿出现污垢存积,或牙齿松动易脱落等,要注意合理的饮食,不抽烟,少喝浓茶,少食酸性食物。8岁以下儿童及孕妇禁用四环素类药物,高氟区饮用水须经处理后饮用。并定期去口腔科洗牙,清除牙渍。平时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通过经常做叩齿活动及按摩牙龈,可促进牙龈和牙根的血液循环,牢固牙根,保护牙龈,预防牙齿松动,减少牙周病的发生。还可促进口腔内唾液分泌,有利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有利于面颊的饱满,口部和牙龈的美容。中医古代文献中有许多洁齿护牙固牙的方药。固齿的保健原则多从滋肾、降火、养胃、清热、化湿、通肠、解毒等方面入手,多选用袪风清热,清污涤垢,芳香辟秽,补肾固齿等方剂和药物。

  

  4.皓齿固齿食物与饮食方

  

  牙齿的美容要求:一是排列整齐,二是色泽洁白。整齐而洁白的一口牙齿,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牙齿黄黑则于美容十分不利,有污垢不洁之感。

  

  牙齿的健美和整洁与钙、磷、维生素D、维生素C、氟等营养成分密切相关。其中钙、磷是组成牙齿的主要成分。钙能使牙齿坚固,富含钙的食物有乳类、虾皮、骨头、淡菜、发菜、海带、紫菜、田螺、泥鳅、鱼松等。此外,多吃鱼、肉、家禽、奶、豆类、谷类、蔬菜等也有益于保护牙齿,因为这些肉类食品中含有固齿的磷元素。而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及骨化作用。肝脏、鱼油等均富含维生素D。氟能与牙质中的钙、磷化合物形成不易溶解的氟磷灰石,从而防止细菌所产生的酸对牙质的侵蚀,因而它是牙齿健康的重要元素。海鱼、茶、蜂蜜、矿泉水等食物中都富含氟元素。人体中维生素C的含量充足,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条件。维生素C能杀灭口腔里导致龋齿的细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绿色蔬菜和水果等。

  

  (1)皓齿固齿食物

  

  【莴苣】

  

  为菊科植物莴苣除去外皮的嫩茎(叶),又名莴笋、千金菜。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中医学认为,莴苣性寒,味苦。有利气坚骨,白牙明目,通乳消食,解毒洁肌之功效。

  

  《救荒本草》载:“甚益人,久食轻身少睡。”《日华子本草》载:“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去口气,白齿牙。”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莴苣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每100克莴苣含蛋白质0.6克,脂肪0.1克,钙7毫克,磷31毫克,铁2毫克,碳水化合物1.9克。莴苣汁对白色念球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莴苣叶含维生素E极为丰富,能增加皮肤营养,延缓皮肤衰老,减少皮肤皱纹,为女性美容食品。

  

  【茶叶】

  

  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

  

  茶叶性凉,味苦、甘。有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滋润肌肤,祛湿利尿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本草拾遗》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随息居饮食谱》曰:“清心神,醒酒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叶中含嘌呤类生物碱,以咖啡碱为主,并含微量的可可豆碱,茶碱和黄嘌呤。试验证明,茶叶对治疗放射性损伤,保护造血功能,提高白细胞数量有一定的功效。滋补强壮功用的茶方,性味多甘平,有补益的功效,多是缓老抗衰,防病治病的。其与美容的驻颜,悦色,肥健人,聪耳明目作用有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如首乌茶可补肾乌发,还童茶可补肾乌发明目,灵芝茶宜肾虚型耳聋,悦色。茶叶中含氟量较高,能补充水中氟含量的不足,氟与牙齿组织中的氢氮磷灰石接触后会变成氟磷灰石,从而具备了较高的抗酸能力。

  

  【海带】

  

  又名海草带,昆布,海马蔺,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主草。

  

  海带性咸味寒,有泄热利尿,软坚消瘿,化痰平喘,乌发养颜之功效。

  

  《玉楸药解》载:“清热软坚,化痰利水。”《名医别录》载:“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海带除含有大量水分,营养素外,尚含有藻胶酸,昆布素,甘露醇,半乳聚糖,谷氨酸,碘及多种微量元素。新近研究发现,海带中的钙具有防止血液酸化作用,而血液酸化正是导致癌变的因素之一。海带淀粉硫酸脂为多糖类物质,具有降血脂的功效。常食海带,可增加毛发的光泽,其有“海上蔬菜”、“含碘冠军”之称。

  

  【紫菜】

  

  为红毛菜科植物甘紫菜的叶状体。

  

  中医学认为,紫菜性寒,味甘咸。有软坚散结,清热利尿,补肾养心的作用。

  

  《食疗本草》载:“下热气,若热气塞咽喉者,汁饮之。”

  

  《本草纲目》载:“病瘿瘤脚气者宜食之。”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紫菜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很少,还含有钙,维生素B1,维生素A,葡萄糖等营养素。紫菜含碘量较高,紫菜氨基酸所占的比例高于鸡蛋,牛奶等,紫菜还含有丰富的氟。体内缺氟者,会得龋齿。

  

  【蜂蜜】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所酿的蜜糖。

  

  中医学认为:蜂蜜有补中润燥,滑肠通便,驻颜悦色的功效。

  

  《别录》载:“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上肠澼,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本草纲目》载:“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润脾胃。”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蜂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有机酸,色素,挥发油,酵母,酶类,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营养成分。蜂蜜有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使人精力充沛,调整脾胃功能,加快创口愈合。

  

  【牛奶】

  

  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乳汁。

  

  中医学认为,牛乳性平,味甘。可补气养血,生津润肠,益胃润燥。

  

  《日华子本草》说牛乳能“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本草纲目》载:“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黄疸,老人煮粥甚宜。”《唐本草》载:“牛乳性平,生饮令人利,热饮令口干,微以温。”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牛奶中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乳糖,泛酸,肌醇,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牛奶中的钙含量尤其丰富,而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所以常喝牛奶者可坚固牙齿。牛乳的脂肪主要是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胆固醇含量比肉、蛋类都低,因此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适宜的营养食物。牛奶有补益五脏,生津止渴,润泽肌肤的功效,经常饮用能使头发乌黑发亮。

  

  【食盐】

  

  能清火,凉血,解毒,坚齿。盐可凉血止痛解毒,中医认为,咸入血补肾,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髓所养,故认定用盐刷牙能坚骨固齿,医疗实践也证实,从肾虚入手,补肾固齿,此法对牙龈出血,牙根暴露导致牙齿松动、疼痛者,多有疗效。

  

  (2)防治牙齿失健的食疗方

  

  1)漱口茶:用红茶、绿茶泡茶1~2杯,饮茶后,用茶水漱口,可固齿坚齿。

  

  2)治齿黄黑方:盐120克烧过,杏仁30克,酒浸去皮尖,上药均研成膏,每用擦牙甚佳,功可洁齿。适于牙齿黄黑不洁。

  

  3)细辛散方:细辛、川升麻、地骨皮、青蒿各60克,牛膝90克(去苗),生地黄150克,上药均烧成灰,研细,每夜临卧敷齿上,至旦即去之。可消热凉血,解毒止痛。适用于龋齿,牙根腐烂等。

  

  (二)口臭与饮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发现有些人的口中有异常气味,甚至是臭味,而这些人本身也经常为自己的口臭烦恼不已。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它使人闻之生厌,不愿与其接近,病者本人也怯于见人,恐与人交谈和往来。口臭无论对患者身体和心理以及美容都有很大的影响。本病好发于中老年,男女差异不大。口臭一证,属中医“痞满”范畴。

  

  1.原因

  

  中医学认为,口臭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脾胃火盛:胃为“水谷之海”。脾胃对饮食水谷的运化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素问·玉机真藏论》载:“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胃的正常通降,是继续受纳的前提条件。若脾胃热盛,胃失和降,导致浊气上逆而发生口臭,或兼见脘腹胀闷或疼痛,大便秘结等症状。明·李《医学入门》认为:“口臭者,胃热也”。《圣济总录》曰:“口者脾之候,心脾积热,蕴积于胃,变为腐臊之气,结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臭也”。

  

  本病的发生往往由于饮食不节所致。由于饮食不节,引发脾胃受损,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痞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糟粕停滞,不通则滞,故腹胀,纳差。糟粕滞久化热,热扰神明胆腑,则头晕乏力,急躁易怒。口臭,口苦,口干,舌苔黄厚腻等症为热熏蒸于上。

  

  (2)肺热壅滞:热邪炽盛,内壅肺脏,热灼血络,血腐化脓,则咳吐脓血腥臭痰。

  

  (3)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相配合,使水谷化为精,以化生气血津液,供养全身。若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受损,宿食停滞,口中出现酸臭味。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因生活习惯而生,还有由内患疾病而来的,47%~90%的健康人口臭的原因局限于口腔,但口臭可以是严重全身疾病的信息。因生活习惯而生的口臭多为卫生习惯不好,不能经常及时地保持口腔清洁,使食物残留于口腔,渐至秽物积聚,腐败发酵,发生口臭。还有因嗜食生葱、生蒜,生葱、生蒜可直接产生难闻的气味。口腔疾病引起的口臭也常见。最常见的是龋齿。因龋齿的深洞中,多残留食物残渣,如不能彻底清理干净,经口腔中细菌作用,使残存食物腐败发酵,而发生口臭。另外,牙周疾病,口腔溃疡,鼻窦炎,口腔干燥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吸烟,肝功能衰竭,血液病,糖尿病,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引起口臭。

  

  由口、鼻局部疾病(口疮、龋齿、鼻渊、乳蛾等)所引起的口臭,在治疗中随着局部疾病的治愈,口臭症状均可消失。某些日久不愈的口臭,多是由于脏腑积热,导致功能失调所致。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臭候》说:“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鬲……蕴积胸鬲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目前,中医学认为引起口臭的主要因素是脾胃之热、肺热、食滞、气郁等病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如饮食不节,酒食热毒蕴积化热,或郁怒伤肝,气郁化火,外感邪热内伏于肺,或内伤诸火壅于肺均可导致肺热而出现口臭;暴饮暴食,过食伤脾,食积不化,腐臭之气上熏,久病积热伤阴或劳心思虑致脾气虚者均可出现口臭。

  

  2.中医辨证分型

  

  传统中医疗法强调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历来注重对特殊异味的诊察和辨证,并有“五臭”之说。《灵枢·脉度》篇曰:“脾气通于口”,“脾开窍于口。”口是饮食摄入之门户,气体出入之通道,为十二经脉循行的要冲,故口腔气味的异常,为脏腑的病变的外在反映,特别与脾、胃、肝、肺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运用辨证施治原则治疗本症,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根据口臭的伴随症状不同,将口臭分为下列几型:

  

  (1)肺热证:口气秽臭,口中如胶,平素时有鼻塞流涕,咽痛口渴,呼吸气促。舌红苔薄黄,寸脉滑大。治宜清肺泄热。

  

  (2)胃热证:口气秽臭,不可近人,反复发生口疮。平素时有口糜或牙龈肿痛或有脘腹满闷不适,烦躁失眠,大便秘结,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泻脾胃积热。

  

  (3)心肝火旺证:口干口苦口臭,心烦,失眠多梦,精神紧张,抑郁,压力大,小便黄赤,舌尖溃疡,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心泻肝。

  

  (4)口齿郁热证:口臭,同时患有牙周病及龋齿等口腔疾病。治宜宣散郁热。

  

  (5)寒湿内蕴证:口臭,病程较长,口中津液盈满,唾液清稀,口不渴,大便不调,腹部胀满。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沉缓。治宜温中化湿行气。

  

  (6)食滞证:口气臭,脘胀,嗳腐酸臭,纳差,大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实。治宜健脾消食导滞。

  

  3.口臭的防治

  

  口臭的防治,主要是针对口臭发生的原因,如果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或吃生葱、生蒜等有特殊气味的食物引起的,平时要注意加强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后睡前漱口,早晚刷牙。食生葱、生蒜后,可嚼服一些有戒除臭味作用的食物,如茶叶、南枣、山楂等。

  

  口臭是某些口腔疾病、鼻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现代医学常认为,口腔不洁,堆积于龈缘的软垢以及嵌塞于牙间隙和龋洞内的食物发酵腐败,是产生口臭的主要原因,另外也有鼻咽部疾病、消化道或呼吸道的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针对原发病和保持口腔清洁。若为脏腑不调而引起的口臭,应结合全身情况,辨证论治,或请医生查清病源后对症治疗。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辛辣品,保持大便通畅,排除肠中宿食。不要熬夜,保证睡眠充足,精神不宜紧张。口中出现异常气味,其发生往往反映消化道的功能异常,所以患者可多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类等。进食应遵循“多嚼,按时,定量”的原则,保护好消化功能。口臭还与肺肝肾等功能的虚衰有关,因此平时可适当多进食一些有利于这些脏腑功能的食品,如百合、梨利肺,枸杞利肝,甲鱼利肾等。口臭者往往内热偏重,所以平常宜多食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不宜食滋腻厚味之品,可以选择一些有防治口臭作用的药膳以辟秽,香口。

  

  用餐完后,刷刷牙齿、舌头,同时也使用牙线剔除牙缝里的肉屑、菜渣,清除牙缝的污垢。另外,最好每个月换新牙刷,防止牙刷上细菌的累积。多吃蔬菜,因为蔬菜含有大量的纤维质,可以帮助消化,解决便秘的问题。

  

  4.除口臭食物与饮食方

  

  引起口臭的原因,除不注意口腔卫生外,中医认为是由于胃火旺,或湿浊蒸腾所致。患者大多表现有口热舌干,齿缝积垢,牙龈肿痛。所以患有口臭的人除应加强口腔卫生,养成勤刷牙,多漱口的好习惯外,还尤其应注意饮食适宜,饮食清淡,平时应多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少吃热性食物,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薰烤食物,适当食用具有清热化湿、辟秽除臭作用的食品,如茴香、生姜、薄荷等。多吃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物有利于清洁口腔。

  

  “绿色饮料”是对抗口臭的最佳方法,并且可以利用叶绿素作为漱口水,天天漱口,天天洁香迷人。这种绿色饮料可以用小麦草、苜蓿芽汁及大麦草汁当作主要材料,每日来一杯叶绿素汁(1杯水、2汤匙叶绿素汁),效果不错。

  

  每日服用250毫克的维生素C,约目前市售维生素C1颗的1/4。服用维生素C可帮助恢复健康的牙龈及防止牙龈流血,并且排除口腔中过多的黏膜分泌物及废物(这些物质是导致口臭的因素之一)。

  

  (1)除口臭食物

  

  【茴香】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

  

  茴香辛温,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本草纲目》载:“小茴香性平,理气开胃,夏月祛蝇辟臭,食料宜之。”《随息居饮食谱》载:“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

  

  现代科学研究:小茴香果实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醚,小茴香酮,茴香醛,茴香酸等,挥发油具有刺激胃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

  

  【桂花】

  

  又名丹桂花,木犀花,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

  

  桂花辛温,有化痰散瘀,暖胃止痛的功效。主治痰饮,喘咳,肠风血痢,口臭等。

  

  《国药的药理学》载:“治口臭及视觉不明。”《陆川本草》载:“治痰饮喘咳。”

  

  现代科学研究:桂花含有芳香挥发油及木犀苷,气味强烈,可糖渍蜜饯供糖果食品用。花果美丽,香气怡人,有散冷气,香口辟秽,祛腐除臭的作用,为古人常食用的香口,香身之品。

  

  【茉莉花】

  

  又名小南强,木梨花,柰花,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

  

  本品辛温味甘,有理气,开郁,和中,辟秽之功效。

  

  《随息居饮食谱》载:“和中下气,辟秽浊,治下痢腹痛。”

  

  《饮片新参》载:“平肝解郁,理气止痛。”

  

  现代科学研究:本品含油,主要成分为苯甲醇及其酯类,茉莉花素,芳樟醇,安息香酸,芳樟醇酯,具芳香味,作用与玫瑰花相似,能理气疏肝解郁。

  

  【生姜】

  

  嫩者名子姜,宿根为母姜,干燥根茎名干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本品辛温,有温中止呕,发散风寒,解毒的功效。

  

  《别录》载:“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本草纲目》载:“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可蔬可茹,可果可药……及山岚不正之邪。”

  

  本品除含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外,尚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天门冬素,谷氨酸,丝氨酸等。药理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健胃止呕,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肪质的产生,起到抗衰老作用。

  

  自古以来,生姜即是一味常用药,也是一味常用的食疗佳品,嫩姜多作日常调料和做酱菜用,入药治病多用老姜,为呕家圣药。

  

  【丁香】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本品辛温,有温中降逆止呕,和胃暖肾的功效。

  

  《日华子本草》载:“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

  

  《药性论》载:“治冷气腹痛。”《蜀本草》载:“疗呕逆甚验。”

  

  现代科学研究: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丁香油可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

  

  【荔枝】

  

  又名丹荔,丽枝,灿荔等,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

  

  本品性温味甘酸,有理气止痛,健脾生津益血之功效。

  

  《食疗本草》载:“益智,健气。”《日用本草》载:“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医林纂要》载:“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现代科学研究:荔枝果肉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叶酸以及柠檬酸等,尚有多量的精氨酸,色氨酸等,其中葡萄糖含量特别丰富,高达60%。

  

  (2)除口臭饮食方

  

  1)菜果汁:取芹菜汁100毫升,加入半个苹果或1个橘子所榨出的汁,调合饮用,日服1次,去口臭。

  

  2)薄荷茶:绿茶1克,薄荷15克,甘草3克,水1000毫升,煮沸时投入配方诸药,5分钟即可,少量多饮,温饮,治口臭。

  

  3)荔枝粥:干荔枝5~7枚(去壳),糯米50克,同煮成粥,晚餐食用,治口臭。本方可温阳益气,生津养血,悦色,辟秽气。适用于体虚,津亏而致的面容枯而无华,口臭者。

  

  4)桂花粥:桂花3克,粳米50克,红糖少许。桂花要阴干者。将桂花与粳米同煮粥,粥熟,调入红糖即可食之。本方醒脾悦神,清热除秽。适用于肠胃蕴热所致的牙疼,口臭。

  

  5)芝麻香丝菜:茴香菜500克,熟芝麻25克,精盐、味精各少许。茴香菜洗净、切段,用精盐拌腌30分钟,沥去盐水,加味精拌匀,撒上炒熟的芝麻即可食用。本方顺气解郁,除秽气,乌发,适用于口腔溃疡,除口臭,毛发早白。

  

  6)茴香羹:鲜茴香适量,精盐、味精少许。鲜茴香苗择去杂质,洗净,切一厘米长小段,锅内注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烧沸,投入茴香、精盐、味精,烧片刻即成。不拘量,佐餐饮羹。本方温肾散寒,辟秽除臭,乌发。适用于除口臭及肾虚发白、发焦。

  

  7)桂花酒:桂花50克,白酒500毫升,将桂花洗净,除去杂质,放入酒坛中,将酒倒入坛中拌匀,盖严。每隔2日搅拌1次,浸泡15日即成,每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本方辟秽,明目,消瘀血。适用于口臭,目视不明。

  

  8)西瓜汁:西瓜1个,用水洗净,擦干,切碎,捣烂,以净纱布挤取汁液。本方清热,解暑,生津,利尿,去臭,减肥。适用于去口臭,疗口疮,咽痛声嘶,肥胖症,美颜,随时饮服。

  

  9)鲜姜萝卜汁:白萝卜100克,生姜50克。白萝卜、生姜分别洗净、切碎,以洁净纱布绞汁,两液混合,频频含咽。本方利咽开音,下气,除辟秽。适用于咽痛失音,口臭。

  

  10)丁香露:丁香10克。把丁香研碎,放入烧瓶内,加入清水适量,盖上瓶盖,接上冷凝管,将烧瓶加热,烧开后收取蒸馏液即得。每日1~2次,每次温热饮用50~100毫升,可连用2或3日。本方温中,暖胃,辟秽,可除口臭。

  

  11)茉莉花露:茉莉花30克。将茉莉花放入烧瓶内,加入清水适量,盖紧瓶盖,接上冷凝管,用酒精炉或电炉对烧瓶加热,烧开后,收集起蒸馏液即可。每日1或2次,每次1杯,温服或冷饮,连用3~5日。本方健脾理气,开郁,辟秽。适用于口臭患者。

  

  12)桂花露:桂花10~15克。每次取桂花10~15克,放入烧瓶内,加清水适量,盖紧瓶盖,接上冷凝管,用酒精炉加热,烧开后收取蒸馏液即可。每日1~2次,每次1小杯,炖温后缓缓饮下,连用5~7日。本方疏肝理气,明目,醒脾开胃,辟秽浊。可除口中臭秽,疗视觉不明。

  

  13)薄荷露:采摘叶多,气味浓郁的鲜薄荷茎叶30~50克,剪碎后放入烧瓶内,加入清水适量,盖上瓶盖,接上冷凝管,用炉子或酒精灯对烧瓶加热,收取蒸馏液即可。每早餐后饮,亦可作为夏季清凉解暑饮料随饮。本方清头目,解暑热,辟秽浊,除口臭,利咽喉耳目。适用于去口臭,及耳目咽喉、口齿诸病。

  

  14)姜汁糖:赤砂糖250克,生姜100克。将生姜洗净切片,用白纱布绞成汁,去渣。将赤砂糖或白糖放入锅内加入姜汁水少许。将铝锅置文火上,烧至砂糖熔化,粘手起丝时,停火,在一搪瓷盆内,涂上熟素油,再将熬化的糖汁倒入搪瓷锅内,摊平,稍冷,用小刀划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即可,每日空腹时服2次,每次5块。本方可发汗解表,开胃气,辟秽浊,适用于口臭。

  

  15)薄荷糖:白砂糖500克,薄荷粉30克或薄荷油5毫升。先将白砂糖放入铝锅中加少许水,以文火煎至软稠厚时,加入薄荷粉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而不粘手时停火,把糖倒在表面涂有食用油的大搪瓷盆内,待稍冷将糖分割成条,大约割成100块即可,每日2次,每次2块,或随意食之。本方疏散风热,清咽利喉,明目,除口臭。适用于因风热感冒而致的目赤,咽喉肿痛,口臭等症。

  

  16)白梅香口方:白梅适量,采摘未成熟的果实,用盐水渍之,晒干即成,常含用。本方止渴,生津,辟臭,可香口去臭。

  

  17)香姜牛奶:丁香5粒,姜汁2匙,牛奶250毫升,白糖适量。将丁香,姜汁,牛奶一同放入铝锅内煮沸,除去丁香,加白糖即可食用,口渴即饮。本方补益脾胃,降逆,丰肌辟秽,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消瘦,口臭者。

  

  18)黄瓜皮煎:黄瓜皮适量。用黄瓜皮煎水,饮汁,每日3次。本方清热利尿,利咽,减肥。适用于湿热偏重引发的口臭,咽喉肿痛,温盛而肥胖者。

  

  19)麦冬粳米粥:取麦冬煎汤取汁,加粳米,冰糖,清水置铝锅中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粥,每日早晚各服一次,3~5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口臭伴尿黄,便秘者。

  

  20)砂仁内金粥:取粳米100克,白糖适量,水800毫升,入沙锅煮至米开汤未稠时,放入砂仁末3克,鸡内金末6克,文火煮沸,每日早晚温热服,3~5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口臭伴胃部胀满,嗳气者。

  

  21)炒橄榄菜:橄榄菜250克,切段生炒,佐餐用。适用于牙龈炎伴口臭者。

  

  22)油菜苹果汁:油菜100克,苹果100克,分别洗净,苹果去皮、核,两味共同榨汁后取汁加入冰糖10克,冰糖溶解后即可饮服。每日服1~2剂,可促进身体健康。适用于体臭及口臭等。

  

  23)薄荷甘草绿茶饮:绿茶1克,薄荷15克,甘草3克,水1000毫升,煮沸时,投入配方诸药,5分钟即可,少量多饮,温饮,治口臭。

  

  24)西红柿:西红柿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治疗由于缺乏维生素C所造成的齿龈经常出血,牙周炎症,牙齿松动疼痛,生食西红柿使毛细血管脆性降至正常,出血、牙周炎症状均可得到改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