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七章 儿科疾病敷贴方

[日期:2012-11-26] 来源:  作者: [字体: ]

第七章  儿科疾病敷贴方

    第一节  外感高热、惊风、脐风、时疫、盗汗自汗

  一、外感高热

    第一方

    【处方】生栀子、生石膏、绿豆各30g

    【制备用】共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稠膏,制成药饼5个,分别敷于两手心(劳宫穴),两脚心(涌泉穴),及胸前区剑突下。外盖纱布,胶布固定,热退去药。

    【主治】小儿高热。[5

    第二方

    【处方】青蒿50g,生石膏50g,滑石粉30g,茶叶20g.燕子泥50g,冰片20g

    【制备用】共研细末,加甘油和鸡蛋清适量,敷肚脐,上盖纱布,胶布固定。干则滴甘油适量以保持湿度。

    【主治】小儿高热o[5]

    【功效】经治高热小儿137例,愈95例,显效25例,无效17例。

    第三方

    【处方】燕子窝泥适量,地龙35条,田螺肉7个,雄黄5g

    【制备用】共捣烂,加麻油适量,鸡蛋清2个,拌匀,作饼2个,分别敷前额与心窝部,热退去药。

    【主治】小儿高热。[5]

    第四方

    【处方】燕子窝泥100200g,活田螺79个,活地龙lO30条,香葱头1030g,鸡蛋清l3个。

    【制备用】共捣如泥,捏成饼状,放在皮纸或塑料薄膜上,中间留一小孔,贴敷肚脐周围,3060分钟后取下。

    【主治】小儿高热。[5]

    第五方

    【处方J雄鸡血10滴,生石膏5g

    【制备用】共捣如泥,敷肚脐,外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

    【主治I小儿高热。【5

    【功效】一般敷药1小时后可获良教。

    第六方

    【处方】绿豆125g(研粉),鲜鸡蛋1个,又方绿豆粉60g.鸡蛋2只。

    【制备用】将绿豆粉炒热,用蛋清调和,作小饼贴胸部,3岁左右患儿贴30分钟,不满1岁敷1 5分钟取下。又方作饼敷足心,绷带缠之,1l换。

    【主治】小儿高热不退D又方:小儿热性呕吐。

    【出处】《食物疗法》。【2】又方:[4】。

    第七方

    【处方】芭蕉根500g,食盐30g

    【制备用】把盐加入芭蕉根内一起捣烂外敷中庭、鸠尾、巨阙3穴。干时可多次更换。

    【主治】感冒高热。

    【功效】经治94例,两小时见效。[ 7]

    第八方

    【处方】生明矾30g。卫方①明矾12g,②吴萸、明矾各6g

    【制备用】研细末,用米醋调戚糊,敷足心。冬敷需置锅中烙热。卫方①烧酒浸化,加面粉做成饼,敷脚心,治风痰痞塞。②方共研细末,以鸡蛋清调匀,敷两足、手心。

    【主治】小儿感冒,鼻塞不通,眼睛瞪视,咳嗽哮喘等。[7

    一、惊风

    第一方

    【处方】白头颈蚯蚓(韭菜地的好)7条,冰片1. 5g

    【制备用】将蚯蚓捣烂,入冰片调和贴患儿脑门约半小时。

    【主治】小儿慢惊风o[7]

    第二方

    【处方】猪牙皂角3g,生半夏3g,北细辛0.9g

    【制备用】共研细末,用灯心蘸药末人鼻孔,得喷嚏为验,否则难疗,用姜汤调少许服之,亦效。

  【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昏迷不醒。

    【出处】《婴童类萃》。[2

  第三方

    【处方】生吴萸2.1g,白芥子0.9g

    【制备用】共研末,调醋敷足底。

    【主治】小儿惊风。【4

  第四方

  【处方】桃树二层皮120g,葱白20个,灯芯3根。

 【制备用】共捣烂,敷两手足心处。

    【主治】急惊风o[4

    第五方

    【处方】黄栀子、鸡蛋清、飞罗面、连须葱白各适量。

    【制备用】共捣数百下,敷脐下及手足心。

    【主治】急惊风o(4

    第六方

    【处方】杏仁、桃仁、糯米、胡椒各7粒,栀子7个。

    【制备用】共捣烂,用鸡蛋清,面粉调敷脚心。过一夜,次日足心发黑为度。

    【主治】急惊风。【4]

    第七方

    【处方】燕子巢1个,鸭蛋清适量。

    【制备用】燕子巢捣烂,加鸭蛋清捣如泥糊,敷于肚脐上,绷带固定,干则再换新料,连续23次。亦可敷心窝处。

    【主治】急惊风。[4

    第八方

    【处方】活蝎l条。

    【制备用】捣烂如泥,入酒少许调匀,贴囟门处。

    【主治】小儿惊风o[4

    第九方

    【处方】丁香、葱白、艾蓬头各7个。

    【制备用】打匀,敷于脐孔,用布裹。

    【主治】小儿惊风。【4

    第十方

    【处方】栀子、桃仁各7个。

    【制备用】共为细末,再加麦面30g,烧酒、鸡蛋清调作2饼,包手、足心。病势重者,宜用2份包两手足心。

    【主治】急惊风。

    第十~方

    【处方】栀子30g,鸡蛋1个,面粉30g,连须葱白3个。

    【制备用】 共捣烂,敷脐上。

    【主治】小儿慢惊风.属阴虚者。

    【出处】《简易中医疗法》。【2

    第十二方

    【处方】芙蓉花嫩叶6 片,鸡蛋1个。

    【制备用】芙蓉花叶切碎,和鸡蛋打匀,煎作薄饼,趁热敷患儿脐部,玲再换。

    【主治】急惊风。[4]

    第十三方

    【处方】桃仁、郁李仁各14粒,黄栀子6g

    【制备用】共研末,以鸡蛋清调匀,摊布上敷两手腕脉搏处,24小时后解下,以敷处呈现青黑色为度。

    【主治】急惊风。【4]

    第十四方

    【处方】乌梅1个。

    【制备用】外用擦牙。

    【主治】牙关紧闭(惊风)。【4]

    第十五方

    【处方】全蝎5个,蜈蚣1条,僵蚕5条,蝉蜕头7个。

    【制备用】研末放脐中,外盖煎熟鸡蛋1个。

    【主治】急惊风。[4

    第十六方

    【处方】胡椒7粒,生栀子7个,葱白1个,飞面1撮。

    【制备用】共研末,以蛋清调匀,摊青布贴小儿心窝l日夜,有青黑色为度。

    【主治】急惊风。[4]

    三、脐风

    第一方

    【处方】枯矾1.5g.硼砂4.5g,冰片0.6g,麝香0.3g

    【制备用】共研细末。婴儿初生,即用药末撒在脐根下.每天早晚换尿布时,仍要撒些药末o

    【主治】预防婴儿脐风。

    【功效】据报道预防效果100%[7

    第二方

    【处方】僵蚕、蝉蜕各9g,葱白6g

    【制备用】捣研为饼贴患处。

    【主治】破伤风。[7

    第三方

    【处方】硼砂9g.冰片3g,壁钱10个。

    【制备用】将上药焙炭存性如棉花絮状,外敷患处。

    【主治】新生儿破伤风,备注:外敷治鹅口疮甚效。

    【功效】经治100例,愈95例,无效5o[7]

    第四方

    【处方】僵蚕末适量。

    【制备用】蜜调涂肛门或敷脐内。

    【主治】小儿脐风q[41

    第五方

    【处方】夏枯草鲜叶90120go

    【制备用】冷开水洗净,以消毒锤将叶捣烂,盛碗内,将碗置热水盆内,不停拌搅夏枯草叶,待将烫至接近人体温度,将制药敷脐上,用酒杯盖好不使泄气。另盖好被子,隔3-4小时取掉。大约再半小时患儿不哭,腹部硬块消失。

    【主冶】小儿脐风。【4

    第六方

    【处方】马蜂窝(煅成灰),蜂蜜适量。

   【制备用】合一处调成膏,涂布上敷脐。

    【主治】小儿脐风。【4

    第七方

    【处方】大田螺2个,萝卜子、葱白、生地.生姜各6gu

    【制备用】同捣烂,敷脐四周,少顷有屁,大小便通利即活。

    【主治】脐风撮口,腹胀青筋,口不吮乳。

    【出处】《婴童类萃》。[2

    第八方

    【处方】艾叶适量,另方加棕,枯矾适量。叉方①加原断脐带;②生艾叶。

    【制备用】烧灰,填脐中,以帛缚定。又方①同烧灰,油烟脂凋搽;②捣烂敷。

    【主治】小儿脐风,婴儿脐出恤,胀大。又方①治小儿臭脐;②治缩舌。[7]

    四、疫毒

    第一方

    【处方】黑白丑、明矾适量。

    【制备用】上二味研细末。加面粉醋调成糊状,敷两足心涌泉穴,l1换。

    【主治】麻疹。

    【功效】经治50例,治愈率90%以上。 

    第二方

    【处方】芫荽于30g或鲜芫荽90g,西河柳30g,浮萍或麻黄12go

    【制备用】布包煮沸,尽量使小儿闻及此味。用小手巾在药液中打湿后拧干,熨烫额、面、手等皮肤暴露部位,每天煮药34次,烫敷34次。

   【主治】小儿麻疹隐状或出而不透。

    【说明】因寒冷出麻不透,病后出疹正气大虚,小儿不肯服药等,此法最为适宜。

    【出处】《杏林医选,江西名老中医经验选编》。【2

    第三方

    【处方】丹参30g,桃仁15g,佩兰】5g,赤芍15g,木香12g,细辛5g,忍冬藤15g,车前子15g,桂枝15go

    【制备用】每日2剂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装人布袋置双侧肾区热敷,也可于药袋上放置热水袋,以保持恒定温度,热袋凉需再次蒸热使用。

    【主治】流行性出血热。

    【功效】经治50例,其中轻型36例,中型9例,重型及危重型5例。所有病例均有明显腰痛症状,热敷后3天腰痛症状消失者28例,5天腰痛症状消失者12例,5天以后腰痛症状消失者10例。有明显的促尿作用,其中第一天增加尿量500毫升以上者20例,第二天达500毫升以上者10例,3天以上达此要求者20例。少尿期平均病程为l5天。[1]

    第四方

    【处方】蜒蛐、青稞、盐少许。

    【制备用】青稞研碎与另二昧合浸一起,取液,搽患处。

    【主治】猩红热。【7]

    第五方

    【处方l鼻涕虫20条,橄榄核9g,冰片0.6g

    【制备用】上方前二味瓦上焙透,和冰片研细末吹吸。

    【功教】猩红热。[7]

    第六方

    【处方llOOOg

    【制备用】炒热,用布包好,熨胸、腹、腰背,轮换热熨,至愈为止。

    【主冶】上吐下泻。

    第七方

    【处方】生地6g

    【制备用】酒浸捣烂涂脚心(涌泉穴)。

    【主治】小儿热性呕吐。

    第八方

    【处方】生大黄末、生枳实末各9g,鲜松柏l把,青萝卜中节3寸,生姜一块如核桃大,带须葱白3寸,麸子半碗,黄酒1杯。

    【制备用】共捣烂,置锅内炒热,用纱布分包,轮流热敷胸前,见鼻尖及面部有汗为止。

    【主治】小儿肺炎。

    【注意】本法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

    【出处】中医杂志,1988; 29 (10)90

    第九方

    【处方】白芥子束,面粉各30g

    【制备用】加水调和,纱布包敷背部,每日1次,每次约15分钟,出现皮肤发红为止。

    【主治】小儿肺炎。

    【出处】《中医临床验方集》o[21

    第十方

    【处方】百部30g

    【制备用】研为细末,用鸡苦胆汁(或猪苦胆汁)调成药饼,做成2个,分别贴敷于胸部膻中穴和肚脐,外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百日咳,风邪犯肺证。[5j

    第十一方

    【处方】青黛粉10g

    【制备用】用鸡胆汁或猪胆汁调成药饼,填满肚脐,外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百日咳痰热蕴肺证。【5

    第十二方

    【处方l煅赤石脂,煅炉甘石,煅石膏各3g

    【制备用】共研为细粉,擦患处。

    【主治】水痘化脓溃疡。

    l出处】《简易中医疗法》。

    第十三方

    【处方】食盐30g

    【制备用】加温开水500ml,泡洗全身。

    【主治】水痘。

    【出处】《简易中医疗法》。[2]

    第十四方

    【处方】扁豆粉适量。

    [制备用】于搽患处。

    【主治】痘毒引起的全身糜烂。

    【出处】《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2

    第十五方

    【处方】朱砂3g.麝香o.15g,蓖麻子仁36粒(去壳压去油)。

    【制备用】共研,成膏。农历五月初五日涂小孩顶门,前后心、手足弯,象棋大,任其自落。

    【主治】水痘。

    【出处】《奇方类编》。[2]

    第十六方

    【处方l马齿苋捣汁1碗,石蜜15g,猪脂9g,生绿豆末L5g,赤小豆末15g

    【制备用】以苋菜汁和药,净锅熬成膏,涂之。

    【主治】痘后余毒。

    【出处】《奇方类编》。[2]

    第十七方

    【处方】苦参30g,浮萍15g,芒硝30g

    【制备用】煎永洗敷,12D

    【主治】水痘。

    【出处】中医儿科学。[2]

    第十八方

    【处方】五倍子粉lOg

    【制备用】用鸡苦胆汁或猪苦胆汁调成药饼,填满肚脐,外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百日咳,气阴两伤证。[51

    第十九方

    【处方】荆芥、防风、甘草、薄荷、蝉衣、大青叶个l590

    【制备用】煲水外洗皮肤。

    【主治】水痘。

    【出处】《常见病中医简易疗法》。【2

    第二十方

    【处方】阿魏一块(约36g).膏药l张。

    【制备用】阿魏放膏药中,贴天突穴。

    【主治】百日咳。[4

    第二十一方

    【处方】五倍予l5g

    【制备用】焙干研粉末,敷于肚脐上。

    I主治】百日咳后全身流汗。【4]

    第二十二方

    【处方】麻黄1.5g,面粉、甜酒各9g

    【制备用】麻黄研末同余二昧调和为饼,贴第三脊椎骨处24小时,敷23次。又方:麻黄研取末,加酒适量炒热贴敷患儿肺俞穴。

    【主治】百日咳。[4]

    =十三方

    【处方】生白矾30g

    【制备用】细研,醋调敷两足心。

    【主治】百习咳o[7

    五、自盔自汗

    第一方

    【处方】五倍子1个,醋适量。

    【制备用】将五倍研细末,调醋和作1小饼,贴肚哜。

    【主治】小儿汗症。

    【出处】《中医医学丛书之三·中医儿科学》。[21

    第二方

    【处方】五倍子2份,五昧于l份。

    【制备用】上二味研细未,用时取药末适量与唾液调涂脐中,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主治】盗汗。

    【功效】宜婴幼儿,经治1小儿两颧稍红,手足心热,汗出不止,两日汗大减,两周汗止。

    【出处】王旭中、胡兰贵,神方仙方验方。

    第三方

    【处方】五倍子、赤石脂、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各100g,辰砂Sg

    【制备用】前五味共研细末,加辰砂求和匀备用。6个月至l岁者每次用10g1-5岁用15g6岁以上用20g,以凉水、醋各半调药成稀糊状,每晚临睡前敷肚脐,以纱布绷带固定,翌晨揭去,35夜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顽固性盗汗。

    【功效】经治118例,敷3夜汗止48例,5夜汗止31例,67夜汗止21例,无效者6例,复发后再敷效者9例,不效者3例。

    【出处】湖北省云梦县医院,方郁文。…

   

第二节  急慢性扁桃体炎、鹅口疮、口腔溃疡、白喉

  一、急慢性扁桃体炎

  第一方

    【处方】薄荷、僵蚕、青黛、朴硝、白矾、火硝、黄连、硼砂各1.5g

    【制备用】上药研为细末,与猪胆汁搅匀,阴干。每30g加冰片0.9g,研细末,取少许吹入患处。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喉炎。

    【出处】《古今名方》。f2]

    第二方

    【处方】苋菜杆或根(煅炭)6g,冰片0.6g,硼砂1.2g

    【制备用】上药同研细末,吹喉中。

    【主治】腺窝性扁桃体炎。【4

    第三方

    【处方】青果炭9g,冰片0.9g,灯芯草炭,硼砂少许。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每隔半小时将药吹人患处。

    【主治】腺窝性扁桃体炎。[4]

    第四方

    【处方】硼砂、西瓜霜或元明粉各15g,朱砂、冰片各1.5go

    【制备用】共研细末,吹患处。

    【主治】腺窝性扁桃体炎。【4]

    第五方

    【处方l射干根、山豆根各6g,冰片少许。

    【制备用】共研细末,每日吹患处3次。

    【主治】慢性扁桃体炎。[4

    第六方

    【处方】山豆根9g,硼砂3g,冰片0.6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吹患处。

    【主治】慢性扁桃体炎。[4

    第七方

    【处方】穿山甲,鸡内金各3g,冰片0,6g

    【制备用】研细末,吹患处。

    【主治】扁桃体角化症(又叫珍珠蛾)o[4

    第八方

    【处方】儿茶、柿霜各9g,冰片0.6g,枯矾6g

    【制备用】将上药共研细末,用甘油调糊状,涂抹扁桃体患处。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功效】经治80例均愈。(7]

    一、鹅口疮

    第一方

    【处方】山豆根、大黄各30g,人中白、青黛、儿茶各30g,朱砂10g,冰片3g

    【制备用】共研为极细末,过筛,混均,储瓶高压消毒,备用。用时,以3%硼酸溶液清洁口腔,取2%甲苯溶液调上药呈糊状,每天35次涂搽患处。

    【主治】口疮。

    【功效】均于35天治愈。

    【出处】家庭医生,1985(5)460

    第二方

    【处方】黄连9g,吴茱萸6g

    【制备用】共研细末,加面粉适量,醋凋睡前贴涌泉穴,晨起取去,连贴3日。

    【主治】乳蛾、喉痛、发热恶寒、咽喉肿痛或化脓溃烂。

    【注意】忌食辛热厚味。

    【出处】《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2

    第三方

    【处方】苦瓜霜、硼砂各20g,朱砂、冰片、胆矾、人中黄各Sg,麝香、制僵蚕各3g

    【制备用】上药共研极细末,以喉枪或三用吹粉器吹患处。

    【主治】风热乳蛾。症见发热、咽痛、扁桃体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出处】《古今名方》。【2

    第四方

    【处方】梅片lg.煅硼砂Sg,青黛粉lg,朱砂lg

    【制备用】上药研末,少许搽小儿口舌,每天23次。

    【主治】鹅口疮。

    [出处】《常见病中医简易疗法》。[2]

    第五方

    【处方】黄连3g,甘草3g

    【制备用】水煎浓升,涂口腔。

    【主治】小儿鹅口疮。【2

    第六方

    【处方】白芨粉15g.黄连粉9g,冰片2go

    【制备用】共研细来收贮,用时取药粉2g.分撒口舌疮面,  ’每日2次。

    【主治】小儿口腔炎,小儿鹅口疮。

    【出处】《中医简易外治法》。【2

    第七方

    【处方】竹笋衣。

    【制备用】竹笋衣晒干,烧灰,过筛后搽口内溃疡处.13次。

    【主治】鹅口疮。

    【出处】中医报,1998517日第4版。

    第八方

    【处方】冰片5g,硼砂lO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面,蜂蜜调糊,每曰少许搽患处,每日56 次。

    【主冶】小儿口内白屑布满。

    【出处】《偏方妙用》。[2]

    第九方

    【处方】硼砂、朱砂各3g.冰片1,5g,人参lg,粉甘草0,5g,川贝母1.5g,雄黄1g

    【制备用】先将前三味合雄黄研细,再将参、草、贝同研细,共台一处,研极细末。每日上药3次,用药后仍不掉,药中加珍珠1颗研末。

    【主治】小儿糊口白,满口糜烂,如雪片、棉絮。

    【出处】《中医验方汇选》 [2

    第十方

    【处方】食盐适量,芝麻油。

    【制备用】食盐适量,用凉开水汤匙将盐熔化,滴入芝麻油10滴,搅匀,在吃奶、喂水、捶眠前,滴入患儿口内数滴,每日710次。

    【主治】鹅口疮。

    【出处】《食物疗法》。[2]

    第十一方

    【处方】霜打茄子。

    【制备用】放干、研末、涂患处。

    【主治】小儿口疮。

    【出处】《食物疗法》。[2]

    第十二方

    【处方】青黛18g,马牙硝ISg,朱砂18g,黄连9g,黄柏9g,生玳瑁1.8g,雄黄0.9g,牛磺0.9g,冰片0.3g,硼砂0.9g)

    【制备用】共为细末,直接外用口腔疮面上。

    【主治】口腔溃疡(鹅口疮)。

    【出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2]

    第十三方

    【处方】五倍子,明矾各等份,冰片少许。

    【制备用】五倍子,明矾分捣如米粒,置锅内文火炒,待二物释放水份如枯矾,离火冷固取出,研极细末加冰片研拌匀,用时少许涂患处,每日13次。

    【主治】小儿鹅口疮。

    【功教】1-3日愈,经治200余例均愈。

    【出处】新中医,1981(10)29D

    第十四方

    【处方】吴菜萸log,附子10g

    【制备用】共研细末,米醋调稀糊状,分摊两块塑料膜上,每日晚敷两脚(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连用2晚。或单用吴萸粉,醋调敷足心,连用3晚。

    【主治】小儿鹅口疮,心脾郁热证。

    【功效】报道两药联用方经冶170例,有效98%。单用方经治30例,效果优良。【5]

    第十五方

    【处方】细辛3g

    【制备用】研细末,朋温开水调为糊状,置肚脐内(以平肚脐为度),然后外盖纱布.胶布固定,2日后去掉,一般用1次可愈,若不愈可再用1次。

    【主治】小儿鹅口疮,心脾郁热证。[5]

    第十六方

    【处方】冰片1.8g,硼砂L8g,朱砂1.5g,玄明粉1.5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徐徐兑人蜂蜜适量,边兑边搅,成糊状后,装瓶备用。同时先洗净口腔,然后以棉棒涂之。每日34次或56次。

    【主治】心脾积热而致鹅口疮。

    【功效】经治350例,26天治愈237例,615天内治愈92例,15天以上治愈21例,治愈率1 00%

    【出处】北京市儿童医院,刘韵远。[1]

    第十七方

    【处方】米棕箬loog,甘草lOg,冰片2gD

    【制备用】将棕箬用稻草杆灰汤浸煮后烧成炭,和甘草、冰片共研细末,瓶贮备用。用时吹或涂于口腔内,每日56次,辨证加减:伴口臭便秘者用凉膈散加减,伴消化不良者用七味白术散加减。

    【主治】心火上炎,热毒熏蒸之小儿鹅口疮。

    【功效】经治78例,l --3天痊愈D 12例数日后复发,再用再效。

    【出处】浙江温州市东风医院,夏岳云。[1]

    第十八方

    【处方】百倍子、明矾(叉名白矾)各等份,冰片少许。

    【制备用】将五倍子、明矾分别捣如米粒,和匀放人砂锅内文火炙炒,待其熔解释放出水份如枯矾状,离火冷固取出,研极细末,另研冰片少许加入伴匀,贮瓶备用。用时以净指(应药棉捧替代,编者)蘸水粘药粉少许涂患处,每日1-3次。如用1日后无显效者,可加细辛散外敷脐周。

    【主治】热毒熏蒸而致鹅口疮。

    【功效】经治200例,1-3天斑膜退落,均获痊愈。

    【出处】山西省绛县公里卫生院,张道廉。…

    第十九方

    【处方】川连30g,地愉24g,五倍于15g,青黛15g.冰片15g,枯矾10g

    【制备用】前三味共研细末,过筛后加入后三味研匀,装瓶密封,备用。先用生理盐水将溃疡面渗出物擦净,然后将少许药末涂患处,每日34次。

    【主治】复发性口疮。

    【功效】经治35例,25天治愈19侧.6-10天治愈16例。

    【出处】广西中医药,1981-5。载谢旭权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二十方

    【处方】枯矾。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用棉签蘸末少许涂于患处,每日1 一—2次。

    【主治】复发性口疮。

    【功效】经治30 例,疗效显著,一般用12次即愈。复发续用,仍效。

    【出处】基层医刊,19S1,6。载刘锟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二十一方

    【处方】白矾烧灰、蛛砂水飞各7.5g,马牙硝l 5g

    【制备用】上研末,以清水搅取汁,涂舌与口角上。每日23次。

    【主治】鹅口疮。

    【功效】一般34天痊愈。【2

    第二十二方

    【处方】天竺叶,珠黄散。

    【制备用】天竺叶冷水中浸泡半日后,纹取汁,以纱布缠手指蘸汁,擦去口舌白屑,敷以珠黄散。

    [主治]小儿鹅口疮。

    【出处】中医报,1988+5.27(2)

    第二十三方

    【处方1冰片、半夏、南星各9g.巴豆2粒。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开水调成糊状,摊于清洁布上,敷贴足心涌泉穴,于外包扎固定,卧床休息24小时后取下。用药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发红起泡。

    【主治】鹅口疮、口疮、口糜。

    【功效】经治50例,一般一次可愈,最多不超过3天。

    【出处】河南赤脚医生,1981.2。载崔锋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二十四方

    【处方】柿霜10g,儿茶Sg,硼砂3g,青黛3g,冰片lg,血竭1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先用黄连10g,开水100毫升浸泡,凉后以消毒棉签蘸黄莲水清洗口腔患处,然后撒上药末,每日4次。并口服清心泄脾汤(莲子心9g,芦荟1g,党参30g,黄柏3g,每H1剂,分4次服)。

    (主治】各种病因口疮。

    【功效】经治800例.(其中溃疡性口腔炎315例,滤泡性口腔炎356例,维生素缺乏性口腔炎129例)均愈。7天内痊愈640例,14天内愈140例。

    【出处】四川医学,1981.3。载饶宏孝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二十五方

    【姓方】五倍子5g,白糖5g,枯矾30g,硼砂5g

    【制备用】上药前二味置锅内文火炒黄取出,人余二味共研细末,贮瓶。用时以药末撒布溃疡面,每日1-2次。

    【主治】口腔溃疡。

    【功效】经治37例.2天痊愈31例,3日以上愈6例。少数配有内服

    【出处】吉林医学,1981 r4。载苟生茂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三、口腔溃疡

    第一方

    【处方】紫金锭30g,参三七15g.醋适量。

    【制用法】前二药共研细末,分3次醋词敷颈前喉结上凹陷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并以醋经常保持湿润,隔日换药1次。

    【主治】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痒疼痛。

    【功效】经治7例,愈5例,好转2例。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198621 (12); 562

    第二方

    【处方】生鸡内金15g,冰片2g

    【制备用】鸡内金烧灰研粉,冰片研细,共同台匀,装瓶备用:,用时取粉2g,撒患处。

    【主治】小儿口腔溃疡,

    【出处】《中医简易外治法》。[2]

    第三方

    【处方】炉日1石、月石、山慈菇、青黛、龙骨各9g,冰片、生石膏各4.5g.煅珍珠O.lg,元寸0.6g.熊胆0.9g

    【制备用】上药共研极细末,清疮后撒末于患处,每H 35次。

    【主治】口腔糜烂。

    【功效】经治100例,显效64,有效29,无任何副作用。[2]

    第四方

    【处方】乌鱼1条,老陈醋适量。

    【制备用】将乌鱼和醋捣烂如泥,贴足心上,男左女右。

    【主治】小儿口腔溃疡n

    【功效】一般用药23次有效。

    【出处】《中医临床验方集》o[2]

    第五方

    【处方】胆矾、梅片、细辛各log,元胡、川芎、甘草各Sg

    【制备用】共研细末,用时将药末撇患处,日l2次。

    【主治】口腔糜烂,疼痛。

    【功效】经治1 20例,愈90例,显效22例,有效6例。

   【出处】 陕西中医  1985.6.4               

    第六方

    【处方】煅炉甘石2g,人中白(煅)1g.青黛2g,冰片0.3g,枯矾o.5g

    【制备用】上药共为极细末,收贮勿受潮。用时将药束涂患处,11次。

    【主治J口腔溃疡。

    【出处】中医杂志,198728 (12)53

    第七方

    【处方】细辛6g

    【制备用】研细末,分作5包,每日1包,用醋或甘油适量,词糊敫神阙穴(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l换,连用45日。

    【主治】口腔溃疡之虚火证。

    【功效】报道,经精20例复发性口腔炎,有效17例,不效3例;又治15例,其中10例是用多种抗生素和维生素不效,经上方治疗均获痊愈;又治口腔溃疡68例,轻症13次即愈,重症310次痊愈。另据报道,一般口腔溃疡敷药后,不出4天,均能痊愈。小儿高热成泄泻之后出现口腔糜烂,流涎特多,痛甚不肯饮食者,用之亦效。叉据报道,用细辛915g研末,同前法用,治疗阿弗他口腔炎,药敷肚脐至少3天,对顽固性病例可-a连续贴敷21。经106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3.4%。【5

    第八方

    【处方】吴茱萸适量。

    【制备用】研细末,用适量醋调稠膏,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日1换,用药15o用量l岁以下1.56g; 1569g; 6159~12g; 15岁以上1215g

    【主治】口腔溃疡虚火证。

    【功效】据报道,经治356倒,愈247例,好转5例,无效4例。又报道,上方治复发性口疮38例,总有效率为92%。治疗疱疹性口腔炎11例,全部获愈。一般轻症敷l2次获愈,重症35次可愈。[5j

    第九方

    【处方】生硼砂30g,朱砂3g,飞滑石55g.琥珀6g,冰片4g,甘草20g

    【制备用】上药分研细末,再将朱砂和硼砂和匀,共研极细末后,共和诸药,再研成粉末,装瓶内备用。用时将粉末涂溃疡面上,每日3次。痛甚不能进食者,饭前加涂1次。

    【主治1小儿口腔溃疡,疼痛灼热,或伴发热口臭。

    【功效】治疗52例,l天止痛者13例,2天止痛者22例,5天内溃疡愈合者26例.10天内愈合1 3例,余者均显效。

    【出处】山东省阳谷县城兰镇医院,任国医o

    第十方

    【处方】鲜地龙30条,吴茱萸3go

    【制备用】地龙洗净放碗内,撒白糖适量,搅拌使熔化,吴萸研。前一味溶解后与吴萸和面粉适量成糊状,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或青菜叶,绷带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或用干地龙研末加茱萸末,面粉少许。

    【主治】口腔溃疡实火证。

    【功效】据报道,经治口腔炎、溃疡,一般3日愈o[5l

    第十一方

    【处方】黄柏(或黄连或大黄)、细辛各等份。

    【制备用】上二味共研细末,醋调为膏,敷于肚脐(神阙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t1换,连用35日。

    【主治】口腔溃疡实火症。15]

    第十二方

    (处方)干姜、黄柏各等份。

    (制备用】将上药其研细末,敷口腔。

    (主治】口腔炎、口疮溃烂、疼痛、口气臭秽。

    【功效】经治56例,痊愈38,好转14.无效4例。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198015 (7)331

    第十三方

    (处方)山豆根、大黄各30g,人中白、青黛各20g,黄连、孩儿茶、枯矾、没药各15g.砂仁log,冰片3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高压消毒,清洁口腔后取药末少许,加2%龙胆紫适量调匀至糊,外搽患处,日35次。

    【主治】口腔糜烂,气味难嗅。

    【功效l经治26例,于35日均愈。

    【出处】四川中医.1985;3(4); 33

    第十四方

    【处方】吴茱萸末适量,内桂末2g

    【制备用】醋调上末,分成两块,制成饼于睡前敷两脚心(涌泉穴),外以青菜叶盖上,绷带固定,至次日晨取下。每日换药1次,用药15日。

    【主治】口腔溃疡虚火证。

    【功效】据报道,经治口糜,齿衄、痄腮、眩晕均于敷药25次后获愈。[5]

    第十五方

    【处方】冰片1.5g,黄连9g,青黛6g,硼砂3g.寒水石9g

    【制备用l上药研极细末,为散。乳蛾可作咽部喷涂。鹅口疮,口糜,每日外涂12次,口角及口周外有溃疡可用植物油调涂。

    【主治】乳蛾、口糜、鹅口疮。

    【出处】《祁振华临床经验集》。[2]

    第十六方

    【处方】象皮30g,牙皂3g,松花粉15g,乳香12g,松香12g,冰片3go

    【制备用】上药共研极细面,外敷患处,每日1次,干面或油调用。

    【主治】鹅口疮、口腔溃疡、疮疡溃烂久不收口者。

    【出处】《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

    第十七方

    【处方】净青黛15g,黄柏15g

    【制备用】共研细。用时取药粉2g,分撒口腔溃疡处,每日2次。

    【主治】小儿口舌生疮。

    【出处】《中医简易外治法》。[2]

    第十八方

    【处方】小麦面炒灰2份,冰片l份。

    【制备用】混合研细,收贮。用时将药粉吹患处,每天23次。

    【主治】小儿口腔炎。

    【出处】《食物疗法》。[2]

    第十九方

    【处方】乳香、没药各9g,大黄15g,煅石膏30g,冰片3g,儿茶9g,黄柏15g,细辛6g,五倍子15g,维生素Bl2 150mg,强的松150m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棉签蘸药粉少许,涂口腔溃疡处,每日34次,饭后用药为好。

    【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功效】经治100例,治愈so%以上,一般l3天愈合,最长不过4天。

    【出处】中级医刊,1981- 40载禹奎山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四、白喉

    第一方

    【处方】香油、白矾、蜂蜜各30g,冰片适量。

    【制备用】卜方前二味合,蒸笼蒸至溶解后,加蜂蜜调匀,冷后加入细研之冰片搅匀,用棉棒蘸药涂喉。

    【主治】白喉。【7

    第二方

    【处方】牛黄lg.巴豆5个,银珠1g,大枣10枚,水银1go

    【制备用】巴豆去壳去油,大枣去核,水银炒透,共捣如膏,做10丸。每次l丸,用棉花包裹,蘸酒精少许,塞人鼻孔内,半小时后再换l丸,塞另一鼻孔,时间相同。将药取出后,用苏叶、薄荷煎水频饮即愈。

    【主治】白喉,喉中白膜疼痛。

    【功效】经治9例,痊愈8例。

    【出处】《山东中西验方集锦》。[21

    第三方

    【处方】寒水石、人中自各30g,白矾15g.西月石10g,川连、西牛黄、青黛、冰片各6g.蜒蚰数条。

    【制备用】前六味共研末,与蜒蚰拌和,捶捣如泥,置日暴晒干透,研细过筛,再入乳钵与青黛、冰片共研,至无声为度,贮备。用取少许,吹入咽部。

    【主治】白喉,喉痛等。

    【出处】《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2

    第四方

    【处方】壁钱14个,雄黄0,6g,明矾1-5g,冰片12go

    【制备用】将明矾放鸡蛋壳内煅过,与另三味同研匀,吹烂处。

    【主治】烂喉蛾,或奋生氏咽峡炎。[4 ]

    第五方

    【处方l青鱼胆3个,生打膏末30g

    【制备用】将胆汁和入石膏末中,阴干,研细,用时少加冰片吹患处。

    【主治】咽喉腐烂疼痛。 

    第六方

    【处方】雄黄、硼砂、人中白各0.9g,冰片0.3g

    【制备用】上药共研末,吹门中患处。

    【主治】咽喉腐烂疼痛。[4]

    第七方

    【处方】鲜益母草loog,醋2ml

    【制备用】益母草捣烂取汁,与醋混合,加凉开水 8ml+涂咽喉,每12小时l次,遇分泌物阻塞,速用棉签咽喉涂搅,吐出粘液。

    【主治】喉中白膜,喉痛。

    【出处】《醋蛋治百病》o[2]

    第八方

    【处方I玄明粉15g,硼砂15g,朱砂1.8g,冰片1+2g

    【制备用】各研极细,和匀,密贮。用时吹药患处,每日数次。咽下无妨。

    【主治】白喉、咽喉肿痛。

    【出处】《古今名方》。[2

    第九方

    【处方】月石15g.牙硝45g,炒白僵蚕3g,冰片0,6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每用1*5g,以笔管吹人喉中。

    【主治】急喉风,咽喉疼痛,喉中白膜,阻塞感。

    【出处】《灵验良方汇编》。[2]

    第十方

    【处方】黄瓜霜10g,人中白、人中黄各30g,麝香O.lg,冰片1.2g,硼砂粉0.6g,朱砂粉1.8g,牛黄末0.9go

    【制备用】选白色小黄瓜l条,纵剖两瓣去瓤,用IDOg土硝填于黄瓜内合齐,用线栓紧,放1月左右,黄瓜外起一层白霜,将白霜扫于白纸上。将人中白、黄置铁锅内焙干研细与上药混匀收贮。用时取药末少许吹口内,日67次。

    【主治】白喉,喉糜,白喉剥出血。

    【出处】四川中医,19863(1)54

    第十一方

    【处方】癞蛤蟆170g,明矾340g

    【制备用】上药共捣烂,涂于5cm×lOcm纱布上,置患者前颈部,固定。稍许患者喉部有清凉舒适感,咽部分泌物逐渐减少,每56小时更换1次。

    f主治】白喉,喉中梗阻,白膜不易剥离,咽痛。

    【功效】约56次可愈。

    【出处】《偏方大全》。

    第十二方

    【处方】藏青果、薄荷叶、凤凰衣(蛋壳内白皮)各6g,黄柏、川贝、儿茶各3g,冰片1,5g

    【制备用】上药共研末,小量吹喉,每日3次。

    【主治1白喉中期,喉中溃疡,腐肉不脱之症。

    【功效】经治多年,甚效。

    【禁忌】辛辣刺激食物。

    【出处】《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2]

    第十三方

    【处方】生巴豆0,30.5g,朱砂0.305g

    【制备用】先将巴豆仁,布包压碎去油,与朱砂等量研和匀。放在小膏药或胶布中心,敷贴两眉间稍上处(即印堂穴),810小时,将膏药揭去。去药24小时可见贴处有水泡,可用3%龙胆紫药水涂抹。如未起泡再贴。

    【主治】白喉。

    【功效】一般贴敷1次即可。另广东揭阳县河婆卫生院报道,经治59例最快不到1天,最慢8天,均愈。

    【出处】《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2]

    第十四方

    【处方】朱砂、冰片、煅壁虎各3g,绷砂1.5g,川黄连2.lg,凤凰衣、熊胆各1g麝香0.3g,青黛4.5g

    【制备用】凤凰衣微火焙,川黄连切碎晒干,壁虎微火煅各药研细末,再人熊胆、麝香、冰片研至无声,密贮固封。用时少许吹喉,每日35次。

    【主治】白喉、喉痧、喉炎等。

    【出处】《古今名方》。【2

    第十五方

    【处方】壁钱14个,雄黄0.3g,明矾15g,冰片0.3g

    【制备用】将明矾放鸡子壳内煅过,于上药同研匀,吹烂处。

    【主治】烂喉蛾或增生性咽蛱炎。[7]

    第十六方

    【处方】白僵蚕10个,全蝎10个,硼砂、雄黄、明矾、胆矾、猪牙皂各3g

    【制备用】共研细束,用少许吹人喉中。

    【主治】喉闭、缠喉风。

    【出处】《蒲辅周医疗经验》。

    第十七方

    【处方】①万年青[学名:RohdenJaponica (Thunb)Roth)鲜根10g左右,食酷15ml;②白草霜2g、冰片1go

    【制备用】①方将食醋置粗碗内,以万年青根磨之,以汁牯手为度,再用消毒纱布蘸汁将咽喉假膜拭擦干净并吐出。②方研细末匀,用小竹简将药末吹置患处,闭口2分钟,第一天每半小时至1小时用药1次,第二天改35小时用药1次,直至痊愈。

    【主治】白喉。①还可用治颈淋巴结肿大及软组飒水肿所致的“牛颈”。

    【出处】广西中医药,1981. 50载胡辅庆经验。摘自《晋襄t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三节  腮腺炎

    第一方

    【处方】连翘粉60g,大黄粉60g.黄酒12,Og

    【制备用】上三昧和匀敷小孩腰部,如干兑白开水词稀再敷。

    【主治】小儿痄腮。

    【出处】《中医简易外冶法>。【2]

    第二方

    【处方】①芒硝30g,青黛lOg,白醋适量;②蒲公英、大青叶各30g

    【制备用】 上方①调糊,敷患处,每日J次。方②用2碗水煎汁半碗微温服。7岁以下儿童减半。

    【主治】腮腺炎。

    【功效】一般45天愈。

    【注意】戒辛辣燥热之品。

    【出处】家庭医生,1987(6)38

    第三方

    【处方】黄柏7份,生石膏3份。

    【制备用】共研细粉,用时取适量药粉调敷患处,外盖塑料膜,纱布固定。每日1次,连敷23次。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功效】经治62例。一般敷药23天后体温正常,肿胀消失,其中2次愈50例,3次愈8例,4次愈4例。

    【出处】《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流行性腮腺炎》。[2

    第四方

    【处方】生大黄适量。

    【制备用】将生大黄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大黄粉1.53g,用生理盐水调成软膏状.涂于纱布,敷于患处,用胶布固定。

    【主治】痄腮(腮腺炎)。

    【注意】如伴全身发热,可予解热镇痛药。

    【出处】中医杂志,1989, 30 (3); 58

    第五方

    【处方】仙人掌I片,芒硝10g(为一侧量)。

    【制备用】取仙人掌用刀刮去皮刺,捶如泥状,调人芒硝,均匀地敷于患处,外贴尼龙薄膜,再以绷带固定,不使膏药脱落,12小时换1次。若加服蒲公英、板蓝根更好。

    【主治】腮腺炎(痄腮)o

    【注意】高热者同时加服普剂消毒饮。

    【出处】中医报,1989.3.17(2)

    第六方

    【处方】赤小豆30g,大黄15g,青黛30gD

    【制备用】先将赤小豆、大黄研细末,再与青黛和匀分成5包,备用。同时以12个鸡蛋清调成稀糊,用物蘸药涂两腮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功效】经治79例,1-3天全部治愈。

    【出处J《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流行性腮腺炎》。【2

    第七方

    【处方】穿山甲、乳香、没药、赤芍、连翘、牛军、栀子、大青叶、板蓝根各l份,五灵脂5份。

    【制备用】上药14份,研极细,用炼蜂蜜调成膏状,冷后摊纱布敷贴腮肿处。敷药面应大于腮肿,每3036小时换药1次。

    【主治】腮腺炎。

    【功效】经治315例,均于敷药3次内愈。

    【注意】高热者配以汤剂同服。

    【出处】中医报.1987.2 .27(3)

    第八方

    【处方】食醋、墨汁各等份。

    【制备用】将二者混匀,每日涂患处46处,或用纱布1块,泡浸食醋,贴敷患处,每日数次。

    【主治】 腮腺炎。

    【出处】《食物疗法》o[2]

    第九方

    【处方】亦小豆适量,又方加芙蓉叶等份;①加黄柏适量;②加大黄、白芨。

    【制备用】研末。用醋或鸡蛋清调敷患处。每日1次。

    【主治】痄腮。

    【出处】《食物疗法》。[2]

    第十方

    【处方】薄荷、白芷共30g,大黄、姜黄各15g,乳香、没药、蜂房各9g

    【制备用】共研细末,蜂蜜和酒调敷。

    【主治】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出处】《沈绍九医话》。[2]

    第十一方

   【处方】大蒜籽log.米醋lOml

    【制备用】将大蒜籽剥去外衣,加醋同捣如泥,敷患处。每 日2次,随捣随敷,至肿消退止。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出处】《食物疗法》o[2]

    第十二方

    【处方】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大黄30g,青黛15g,冰片15go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分成3小包备用。每取药末l小包,鸡蛋清2个,调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出处】《中医临床验方集》。[2]

    第十三方

   【处方】川大黄30g.赤小豆60g,白芨60g,陈醋60go

    【制备用】前三味共研细末,醋煎沸人药末涮匀成糊,敷患处,每日l次..

    【主治】痄腮。

    【出处】《中医医学丛书之三·中医儿科学》。[2]

    第十四方

    【处方】陈石灰、醋。

    【制备用】石灰研细末,同醋凋,涂患处。

    【主治】腮腺炎。[7]

    第十五方

    【处方】鲜土豆1个,白矾6g

    【制备用】土豆洗净,同白矾捣烂敷患处,干则换之。

    【主治】腮腺炎。[7]

    第十六方

    【处方】黄连、大黄、吴萸各log,胆南星7go    【制备用】共研细末,用醋或开水调成糊状,分成2份,晚

上分贴2脚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次晨去掉,连敷3个晚上。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功效】据报道,经治200多例,效果满意。[73

    第十七方

    【处方】硫磺30g,荞麦面45g

    【制备用】共为细末,用白酒调和敷患处,药干后再凋。

    【主治】腮腺炎。[7

    第十八方

    【处方】鲜蒲公英适量。

    【制备用】连根带叶洗净,捣膏配鸡蛋清,加白矾3g冰片0 . 3g  薄荷步许和蜜调患处。

    (主治)腮腺炎。【4

    第十九方

    (处方!仙人掌。

    【制备用】去刺捣烂敷患处,

    (主治)腮腺炎。 [4]

    -十方

    【处方】凤仙花梗叶。

    【制备用】酒浸2只,用药棉蘸酒擦患处,连用24天。

    【主治】腮腺炎。

    第二十一方

    【处方】甘草木适量,鸡蛋清1个。

    【制备用)调糊,外敷患处。

    【主治】腮腺炎。[4 ]

    第二十二方

    【处方1山慈菇。

    【制备用】研细末,用好醋调敷患处。

    【主治】腮腺炎。[4]

    第二十三方

    【处方】井底泥。

    【制备用】涂抹患处,干燥即换,亦可用老醋调敷。

    【主治】腮腺炎。[4 ]

    第二十四方

    【处方】鲜侧柏叶60g,雄黄6g,鸡蛋清2只。

    【制备用1共捣如泥,敷患处。又方①单用侧柏叶捣蛋清调敷;②炙侧柏叶60g,生矾9g,研末蛋清调外敷。

    【主治】腮腺炎。[4]

    第二十五方

    【处方】雄黄、蛇蜕各适量。

    【制备用】上药研末匀和,塞耳道中。又方:单用蛇蜕1g,搓成管状塞耳,双侧肿,塞双耳。

    【主治】腮腺炎。

    【出处】苏州市《中医验方集锦》。[4

    第二十六方

    【处方】薄荷6g.元明粉9g,冰片1.5g,青黛12g

    【制备用】研末和蜜调敷患处。

    【主治J腮腺炎o{4]

    第二十七方

    【处方】鲜车前草一握。

    【制备用】捣烂,贴敷患处。

    【主治】腮腺炎。[4]

    第二十八方

    【处方】鲜魔芋。

    【制备用】将魔芋洗净,用刀刮成细末,摊纱布上贴患处,药于即换。

    【主治】腮腺炎。

    【出处】贵阳市《中医草药医民族医秘方验方》。[4]

    第二十九方

    【处方】土蜂窝一个。

    【制备用】研末,蜜或香油调敷患处。

    【主治】腮腺炎。[4

    第三十方

    【处方J葶苈子30g,芒硝15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调敷患处,于即换。

    【主治】腮腺炎。f4]

    第三十一方

    I处方】明矾、芋艿各等份。

    【制备用】捣烂敷患处,每日2-3次。

    【主治】腮腺炎。[4]

    【出处】上海市《验方选编》。

    第三十二方

    【处方】山豆根15g

    【制备用】以适量酒酿炖浓汁外敷。

    【主治】腮腺炎。[4

    第三十三方

    【处方】青黛6g,皮硝3g

    【制备用】用酒水或醋调上药匀外敷。

    【主治】腮腺炎。【4]

    第三十四方

    【处方】生半夏30g,仙人掌50g(去刺)。

    【制备用】半夏研末和仙人掌捣泥.加鸡蛋清适量,调匀外敷。每日换药1次,体温较高者口服解热镇痛药。

    【主治】腮腺炎。[4]

    【功效】经治70例。其中白细胞<5×109/L68例,>5×10911,,2例,尿淀粉酶增高42倒,血清腮腺病毒阳性61例。结果3天愈30例,5天愈36例,4倒加服抗病毒口服液8天痊愈,无不良反应。

    姜明煤,车桂彦。生半夏、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70例。中国中医急症,2003.11 (6)4970

    第三十五方

    【处方】雄黄、明矾各等份。

    又方:枯矾30g,雄黄3g,鸡蛋清调。

    【制备用】共研细粉,醋调外搽。

    【主治】腮腺炎。

    【功效】经治50例,痊愈37例,好转13例。【7

    第三十六方

    【处方】野菊花叶~握。

    【制备用】捣烂敷腮或捣加醋少许外敷,干则换。

    【主治】腮腺炎。[7]

    第三十七方

    【处方】大黄、芒硝。

    【制备用】生大黄研末过100月筛,和芒硝细末,用醋调糊状敷患处。

    (主治】痄腮(腮腺炎)。

    【功效】1日见效,3日大效。

    吕国兴,冯桂兰。大黄、芒硝散外敷治疗痄腮。中国药业[J].1997.1019

    第三十八方

    【处方】猪胆汁适量。

    【制备用】将上药干燥成膏状,摊厚纸上,贴敷肿处,胶布

固定,日敷1次。

    【主治】腮腺炎。

    【功救】经治106例,愈1 05例,无效1例,敷1次愈93例,2次愈12例。

    【出处】吉林中医药,1981. 20载邢学恭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三十九方

    【处方】鹿角霜15g,板蓝根log.青黛粉16g,冰片5g50度白酒30ml

    【制备用】上方前二昧共研细末,人冰片研粉末,再加青黛用白酒调匀,涂患处,每3小时涂1次。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功效】报道,上方治流行性腮腺炎3天可愈,效佳。(51

    第四十方

    【处方】大青叶50 -150g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加适量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12次,每次2小时。

    【主治】腮腺炎。

    【功效】经治14例,I侧肿者6例,双侧者8例,平均4天愈。

    【出处】吉林中医药,1981.2。载孟繁荣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四十一方

    【处方】蟾蜍皮(鲜)。

    【制备用】蟾蜍用清水洗净,去头及耳后腺,将皮剥下剪成膏药样,表皮向外直接贴于患处。自然干燥脱落后,可浸水重贴或更换新皮敷贴,至肿消为止。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功效】经治100例,一般3天痊愈,除高热者需对症处理,无需再加他药。

    【出处】江苏中医杂志,1981.60载秦家增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四十二方

    【处方】田螺、醋适量。

    【制备用】共磨至稀糊状涂布患处,干了再涂,日35次直至痊愈,重症者加服解毒制或退热解毒剂。如玄参18g,桔梗6g.连翘9g,牛蒡子3g,丈青叶或板蓝根9-12g,甘草4.5g,或加黄芩9g.川黄连4.5g,生石膏30g,竹茹4.5g,川楝子9go

    【主治】腮腺炎。

    【功效】经治140例,痊愈138例,轻者平均2天,中等症状平均3.7天,重症者5.1天。

    【出处】广西中医药研究所。[1]

    第四十三方

    【处方】活蚯蚓与等量白糖,凡士林2 -3倍。

    【制备用】前二味拌匀半小时后可见粘液,过滤后加凡士林加热词合成软膏,外敷,16次或更多次。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功效】经治12例,全在l3天退热,17天肿胀消失。

    【出处】贵州省贵阳市窄口滩人民医院。【1]

    第四十四方

    【处方】石蒜、蒲公英各适量。

    【制备用】上药洗净,共捣如泥,加上等香醋适量词匀,敷于患处,外以纱布包扎。每日I2次。

    【主治】腮腺炎。

    【功效】经治27例,1日愈14例,2B9例,3日愈4例。

    【出处】中国农村医学,1981.1。载王祯祥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四节  小儿厌食症、腹泻、疳积

    一、小儿厌食症

    第一方

    【处方】肉桂、干姜、丁香、白术等。

    【制备用】研末,调膏,敷脐。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经治128例,总有效率93-75%

    王为,王长德,李玉忠。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128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00222(1)31

    第二方

    【处方】穿山甲、鸡内金、槟榔等。

    【制备用】上药研极细末,醋调糊状敷神阙穴,每敷48小时,连敷3次为1个疗程,23个疗程统计结果。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经治485例,痊愈295例,有效17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7 .12,%

    李巧玲,李新年。消积厌食散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485例疗效观察。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 (5)39

    第三方

    【处方】党参、白术、山药、炒神曲、炒麦芽等。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加甘油、醋调膏,隔日交替贴中脘、神阙。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经治1oo例,总有效率为89%

    纪战尚,张忡源。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loo例疗效观察。中医外治杂志。1996(6)23

    第四方

    【处方】桃仁、大黄、鸡内金、莱菔子各等份,冰片少许。

    【制备用】研末,每用15 N25g,水调糊状,敷双侧内关,包扎固定,24小时后去之,隔3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2个疗程显效,3个疗程治愈率l00%

    蔡天祥。巾药外敷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 998  10(3); 1920

    第五方

    【处方】桂枝、川椒、丁香、香附、陈皮、小香皮等。

    【制备用】共研细末,装布袋用佩戴法敷贴胸部、中脘处,每周更换药粉1次,连续佩戴数周或数月。

    【主治】小儿胃纳不佳,消化不良。

    【功效】甚验。

    秦萍。外治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体会。浙江中医学院学报[J]2004, 28 (4)43

    第六方

    【处方】木香、茱萸、砂仁、焦山楂等。

    【制备用】共研细末,以米醋调至糊状,敷脐,固定。24小时换药1次。 3次为l疗程。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经治254例,总有效率为98.82%

    张力,黄春霞。增食膏敷贴种阙穴治疗小儿厌食症254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1997L9 (5):4

    第七方

    【处方】苍术、白术、陈皮、山楂、鸡内金、丁香各等份,100l的硫酸锌片适量。

    【制备用】共研细束,取lg药末敷患儿神阙穴,每24小时更换1次,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天,3个疗程统计结果。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经治60例,愈35( 58-3%),好转25(4 1.7%)

    周文新。自制方剂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浙江中西医结台杂志,19955(增刊);78

    第八方

    【处方】砂仁lOg,二丑lOg,炒菜菔于6g,大黄5g,苍术log.吴萸10g,白胡椒Sg,丁香5g

    【制备用】上药共制为水浸膏,每贴5g,将药膏敷贴神阙、下脘等穴,固定。每习l次,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并设口服葡萄糖酸锌片3 -57mg/kg/天,分23次服完,2周后观察结果的对照组。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治疗组210例,统计时体重增加500g以上,症状消失的显效139(66.19%).体重增加在250500g之间,症状减轻的好转62(29.52%);对照170例依秩62(36.47%)46(27.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史纪,程志,董自巧。厌食膏外教治疗小儿厌症21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8,34

    第九方

    【处方】高良姜、草拔、荜澄茄、青皮、广木香、薄荷,蜀椒等。

    (制备用】共研制成香袋。佩戴一个月。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总有效率89.2%

    曹赫基。中药香袋佩带法治疗250倒小儿厌食症近期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 (10)21

    第十方

    【处方】黄芪、炒白术、焦山楂、炒鸡内金、芒硝各10g,陈皮、木香、砂仁各6g

    【制备用】共研细末,制成肚袋,戴腹部,半月或1月换药1次。

    吴震西。小儿厌食有什么外治疗法。中医杂志.1993. (6);3750

    第十一方

    【处方】贴膏I号,贴膏Ⅱ号口

    【制备用】上方I号,太乙肚身膏贴内关、足三里、太溪等,治实热型患儿;虚寒型I号加Ⅱ号(子午效灵膏)贴中脘、关元、天枢、脾腧、胃俞等。2448小时为1贴,穴位轮换,每3贴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经治30例,显教70%,总有效率l00%o

    李国柱,张敬党。穴位药物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30例。中国针灸,1994(6)11

    第十二方

    【处方】磁片。

    【制备用】贴敷神阙穴。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经治140例,总有效率87.1%

    王频,周波。磁片神阙穴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140倒。中国民间疗法,2002.10 (4)260

    第十三方

    【处方】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中药。

    【制备用】制成消食贴,敷贴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l张贴12小时以上。对照组口服枳术丸。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治疗组总有效率B9.32%,对照组总有效率87.14%

    熊建平,万明,司远萍,等。消食贴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与实践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 (3)148- 1500

    第十四方

    【处方】白术、枳实、山楂、砂仁、莱菔子、肉桂、冰片等8味。

    【制备用】上方共制成贴剂,贴敷肚脐,每日1次,每次贴12小时,并设以同样处方制备的枳术丸口服进行治疗结果对照。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贴敷治疗103倒,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421371 l例;口服70例,分别为22102990平均摄食量贴敷组为198.3±83- 3g,口服组162.1±62. 590

    【结论】贴膏敷脐既可使胃肠局部血液浓度增高,产生治疗作用,又可避开药在胃中受到胃酸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司远萍,唐瑛,万明,等。消食贴敷剂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 (10); 6340

    【处方】炒神曲log,炒麦芽10g。焦山楂10g,炒莱菔子6g.炒鸡内金5g。加减:兼有乳食停滞加陈皮6g,酒大黄5g;兼有脾湿困中,加白扁豆10g,薏苡仁10g;兼有先天不足加人参3g,于姜5g,甘草6g;兼有脾胃虚弱者加党参lOg,山药lOg,白术6g;兼有恶心、呕吐,加半夏6g,藿香5g,枳壳6g;兼有大便稀溏,加苍术10g,诃子6g

    【制备用】基本药与应加药共研细末,加淀粉1- 3g,用白开水调糊,睡前敷于患儿脐上,用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l疗程。不愈者,间隔l周,再行第2疗程。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功效】总有效率为98.4%o

    【出处】家庭医生,1986; (9); 46t

    二、腹泻

    第一方

    【处方】干姜、艾叶、小茴香各20g,花椒15g.生姜30g

    【制备用】前4昧共研末,生姜捣碎拌药末,装入纱布袋中,敷脐。再用热水袋置布袋之上,昼夜连续保持温度,5天为l疗程。                 

    【主治】脾肾阳虚型小儿腹荐。

    【功效】。报道,经治98例,l3个疗程治愈94%。【5]

    第二方

    【处方】.鲜螺.1030个.(井中、泉水中螺为佳,若无取田螺置清水中养34日)。

    【制备用】上1味,取肉捣碎,用纱布包23层,敷肚脐,外盖薄膜,固定,每日1换,连敷5-7日。螺肉干可滴人冷开水保持湿润,若配合饮螺肉汤,敷更佳D

    【主治】夏季热,暑伤肺胃证。[5]

    第三方

    【处方】益智仁lOg,乌药8g.山药8g或缩泉丸(成药)o

    【制备用】上三昧研细末或取缩泉丸适量捣碎,温开水调糊状填满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外用暖水袋暖之。

    【主治】夏季热上盛下虚证。【5

    第四方

    【处方】丁香、吴萸、川椒。

    【制备用】共研末,菜油调糊,敷脐,固定,24小时换药1次。

    【主治】婴幼儿泄泻。

    【功效】经治120例,痊愈68 t.56.67%).显效29(24.17%),有效12(10%),总有效率90.83%o

    秦萍。暖脐膏敷脐治疗婴幼儿泄泻120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 (5)65

  第五方

  【处方】米壳5g

  【制备用】水煎成汁,用纱布浸汁后敷肚脐,1日调换数次。

  【主治】小儿久泻不止,滑泄无度,胃不受纳。

  【出处】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_》。【2 

  第六方

  【处方】 五倍子1个。

  【制备用】研末为糊丸如绿豆大小、,纳入脐中,料布固定。

  【主治】小儿腹泻,大便清水。

  【出处】《中医临床验方集》[2

    第七方

    【处方】苦参、苍术。

    【制备用】各研末,(热重者3:1配合,湿重者1:3配合),以米醋调敷两足心,外用纱布包裹,412小时换药】次,泻缓换药时间可适当延长。

    【主治】小儿湿热泻泄。

    【出处】中医杂志,1990,31 (4)54

    第八方

    【处方】车前子、丁香、肉桂(按31:2比例)。

    【制备用】研末和匀,用时取粉末2g,置脐中以加热的纸膏药贴于上。

    【主治】小儿脾虚泄霄。

    【功效】一般外教l2次获效。

    【出处】中医杂志,1990.31 (4); 54

    第九方

    【处方】青木香100g,木通、苍术、羌活、防风、川乌、陈皮各50g,泽泻40g,大黄、法半夏各30g

    【制备用】取猪板油500g,于铁锅文火煮砩,将上药倒人油内,熬至焦黑去渣,将油熬至滴水戚珠后,趁热倒陶瓷器皿中,成膏。用时取药膏少许平摊Scm×Scm的牛皮纸上,加热,趁热贴于患儿脐周,每日1次。

    【主治】小儿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之泄泻。

    【注意l避免受凉,忌食肥甘、瓜果、生玲。

    【出处J中医报,1988.12.17(2)

    第十方

    【处方】绿豆粉、鸡蛋清。

    【制备用】绿豆粉调鸡蛋清,敷于囱门,泻止即去。如伴有呕,兼敷足心。

    【主治】小儿泄泻、呕吐。

    【出处】中医杂志,1990. 31  (4)54

    第十一方

    【处方】花椒、干姜、乌药、肉桂、小茴香、大腹皮、白豆麓、木香、藿香、灶心土。

    【制备用】上药焙干研末,混合均匀,加两成膏剂(宝康灵),填敷于患儿脐部,药膏大于脐跟2cm,纱布包扎固定。一般一·昼夜更换,必要时120 3天为1疗程。脱水患儿口服补盐液。

    【主治】小儿腹泻。

    【功效】经治100例,均在5天内痊愈。

    王霞,黎治荣,邓莲珍,等。宝康灵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413 (9); 593-600

    第十二方

    【处方】丁香、术香各5-log,肉桂46g

    【制备用】共研细末,装入纱布袋内,放肚脐上,绷带缚固定,呕即去药。不愈晚再敷。

    【主治】小儿脾肾阳虚腹泻。

    【功效】报道,经治66例,痊愈56例,显效6例.好转4例。[5]

    第十三方

    【处方】吴萸6g,肉桂、广术香各5g.公丁香、地榆各4g11次)。

    【制备用】上共为细末,每次取药末适量,放置肚脐上,外盖纱布,绷带固定。 48小时去掉,一般连用24次。

【主治】小儿脾阴虚腹泻。[5]

    第十四方

    【处方】茱萸20g.米醋适量。

    【制备用】吴茱萸研细末,加米醋调成糊,敷于神阙、下脘、天枢、气海穴。 24小时换药1次。

    【主治】小儿泄泻。

    【出处】中医杂志.1990; 31 (4), 54

    第十五方

    【处方】白术50g,丁香lOg,肉桂lOg

    【制备用】共研为细末,每取药粉适量,填满肚脐,用胶布固定,每无用热水袋热熨脐1 r2次,每次1020分钟,12天换药1次。一般敷2次即能痊愈。

    【主治】小儿腹泻脾虚证。

    【功效】经治82例,痊愈80例,占97.55%o[5

    第十六方

    【处方】苍术20g,藁率lOg.

    【制备用】共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唾液(口水)调成糊状,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l昼夜换药1次。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之寒湿泻。[5]

    第十七方

    【处方l吴萸2g,丁香、木香各1.5g,肉桂、苍术各3go

    【制备用】共研细末,醋词戚糊,敷肚脐,用胶布等严封,每21换。

    【主治】小儿腹泻。

    【功效】经治200例,痊愈188例,占94%

    第十八方

    【处方】党参lo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

    【制备用】共研细末,每取2g.温开水调糊状,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l换。

    【主治】小儿腹泻脾虚证。[5]

    第十九方

    【处方】生苍术12g.干姜lg,丁香6g,川椒3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每取适量,藿香正气水调糊,敷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

    (主治】小儿腹泻脾虚证。[51

    第二十方

    【处方】生山楂10g,白果仁lOg,诃子15g,车前子1go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每取适量,麻油调拌成丸,填满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1-2日换药1次。

    【主治】小儿伤食泻(消化不良)。(5]

    第二十一方

    【处方1生苍术12g,生黄芪6go

    【制备用】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糊状,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消化不良症湿热泻。[5]

    第二十二方

    【处方】鲜石榴皮。

    【制备用】捣烂如泥,敷脐,外以胶布封固,24小时1换。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

    【功效】经治单纯性消化不良11例,中毒性消化不良13例,全效。均为l3次愈。[5]

    三、疳积

    第一方

    【处方】生桅子9go

    【制备用】研细末,加飞面少许,鸡蛋白调成3个饼。分敷脐部,两足心。

    【主治】小儿食积,腹胀发热。[4]

    第二方

    【处方】栀子、芒硝各9g,杏仁6g,葱白7寸(1l节)。

    【制备用】前三昧研木,用葱白捣烂如泥,再搅白面,陈醋和成膏,贴脐,七天后揭去。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 

    第三方

    【处方】黄丹、姜、葱(带根)o

    【制备用】姜、葱打烂拌黄丹在脐部包扎,外用热敷。

    【主治】婴儿单纯性消化不良。【41

    第四方

    【处方】桃树叶子(朝阳面上的好叶子)适量。

    【制备用】洗净置锅内水煮2小时,滤出叶挤压,汁再熬成膏。摊布上贴脐部。

    【主治】小儿食积o4

    第五方

    【处方】五倍子9g

    【制备用】上药焙黄以醋捣粘如膏,摊布上贴囟门,或抹于肚脐。

    【主治】小儿疳积,瘦弱,抓耳搓眼,搓鼻子。(4)

    第六方

    【处方】皮硝3060g

    【制备用】纸包,放布袋内,缚子脐上。

    【主治】小儿疳臌食积。[4]

    第七方

    【处方】生香附4.5g.生半夏4,5g

    【制备用】各研细末,和以蛋白调匀布包敷于脚心涌泉穴,左右均可,忌落地。

    (主治)小儿疳膨食积。[4]

    第八方

    【处方】鲜疳积草15g,姜、葱各30g,鸡蛋1个。

    【制备用】前三昧共捣烂,加蛋清搅匀,外敷脚心】夜,药3天更换1次,1疗程57次。

    【主治】疳症。

    【出处】家庭医生,1986.(7)32

    第九方

    【处方】桃仁10g,栀子10g,皮硝10g,大黄lOg,杏仁6g

    【制备用I将药研细末,以鸡蛋清加面粉,调敷于肚脐部,

    【主治】小儿疳症,肚腹膨大。

    【出处】《中医临床验方集》。【2

    第十方

    【处方】莱菔子9g.芒硝18g

    I制备用】前一味炒熟,后二味碾碎,装入布袋贴敷中皖部。

    【主治】小儿疳积,腹胀腹泻。【41

    第十一方

    【处方】阿魏9g,蜈蚣l条(去头足),杏仁7个,连须葱头3个。

    【制备用】捣烂如泥贴患处。

    【主治】小儿疳积,腹中痞块。【4]

    第十二方

    【处方】白面(麦面)9g,卤水(点豆腐用的)适量

    【制备用】上二味合调如泥,摊布上;贴崽儿头顶上o一耐可在患儿十指中节用针刺出黄白水。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4)

    第十三方

    【处方】大蒜一头,火硝9go

    【制备用】大蒜去皮捣烂,置火硝共捣细,摊布上贴肚脐。

    【主治】小儿虫积痞块。【4]

    第十四方

    【处方】甘遂、甘草各12g,猪油120g

    【制备用】前二味共研细末,和油共捣如泥,量块大小摊油纸贴一昼夜揭去,重者两贴。

    【主治】小儿虫积痞块。

    【注意】甘遂有毒,慎勿人口o4

    第十五方

    【处方】新鲜苦楝树根皮200g,葱100g.胡椒20g

    【制备用】上3味共捣如泥,炒热,加醋150m!.拌炒至极热,以纱布包熨背脊两旁,从上至下,凉再加醋炒热,包好熨脐腹部,候药微热,改敷在剑突下,反复多次,以痛减为度。

    【主治】小儿虫积腹痛。

    【出处】中医报,1987,12.27 (2)o

   第五节  小儿夜啼、疝气、

    流涎、遗尿及其他

    一、小儿夜啼

    第一方

    【处方】栀子l粒,面粉10 .5g,白酒Sml

    【制备用】栀子研末和面粉、酒,捏成粉团,敷患儿手腕脉搏上,24小时贴处呈浅红色。

    【主治】小儿夜啼。(4

    第二方

    【处方】朱砂lg,五倍子1.5g,陈茶叶l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温开水调稠膏,敷肚脐,外盖缈布,胶布固定,1-2天换1次。连敷34天。

    【主治】小儿夜啼惊恐证。【5

    【功效1报道经治12例,36天均愈。

    第三方

    【处方】,青黛、琥珀粉各10g

    【制备用l温开水调糊为丸,每用l丸填满肚脐,外盏纱布,胶布固定,每日l换。

    【主治】。小儿夜碲惊恐症。 

     第四方

    【处方】活地_23条。

    【制备用)去净泥土,捣烂敷肚脐,外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小儿夜啼惊恐证。[5]

    第五方

    【处方】五倍子30go

    【制备用】烧存性研末,用乳母口水桶作成饼,外用贴患儿脐部,以布缚定。

    【主治l小儿夜啼。[4

    第六方

    【处方】牛蒡子3g

    【制备用】研末掺膏药上,贴患儿脐中。

    【主治】小儿夜啼。[4]

    第七方

    【处方】驱风油1滴(或生油2-3滴)。

    【制备用】将油滴入成人手心,双手台掌猛擦至掌心热即按患儿脐部,连续35次。再用毛巾或衣物摺23层,按患儿腹部,然后背起,啼哭即止。

    【主治】小儿夜啼,烦躁急怒,哭闹无常,食纳时好时坏。

    【注意1避免趺仆、受惊。

    【出处】《常见病中医简易疗法》口【2]

    第八方

    【处方】吴茱萸适量。

    【制备用】研末,醋调稠膏,睡前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一薄膜、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每日1换。

    【主治】小儿夜啼心热证。[5

    第九方

    【处方】牵牛于(黑丑)7粒。

    【制备用】研末,温开水调糊,睡前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小儿夜啼心热证。

    【功效】报道,经治20例,多数当夜止哭。[5]

    第十方

    (处方】朱砂lOg;,

    【制备用】凡土林适量嗣上一味成膏敷脐或两手心(内劳官穴),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

    【主治】小儿夜啼心热证。[5]

    第十一方

    【处方】丁香3粒。

    【制备用】研为细末,米饭适量作膏,贴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

    【主治】小儿夜啼脾胃虚寒证。[sj

    第十二方

    【处方1白胡椒8粒,艾绒30go

    【制备用】共研细末,每取适量,开水调膏,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H1换。

    【主治】小儿夜啼脾胃虚寒证。[5]

    第十三方

    【处方】生姜15g,葱白30g,食盐15g

    【制备用】共捣烂,炒热,小毛巾包好,熨肚脐,每日熨数次,连续35日。

    【主冶】小儿夜啼脾胃虚寒症。【5]

    第十四方

    【处方】茶叶(越陈越好)适量。

    【制备用】把茶叶放口内嚼烂,捏成小饼,敷在小儿脐上,外用棉花盖上扎好。

    【主治】小儿夜啼。

    【功效】敷贴10分钟后即可停止。

    【出处】《食物疗法》。(2

    第十五方

    【处方】胡椒6粒,艾叶6片,葱白2根。

    【制备用】胡椒为末,余药捣烂入热米饭内,趁热放小儿脐孔上,布带扎固定,1 1换。

    【主治】小儿夜啼(不发烧)。

    【功效】3日可愈。

    【出处】《中医临床验方集》。[2]

    二、疝气

    第一方

    【处方】吴萸、川楝子各9g,小茴香12g

    【制备用】上药研柬,以麻一团,用酒加温,将药末撒于上,敷患处。又方①上药各6g为末,入布袋内,放子小腹上;②上药各9g为末,布裹脐上。

    【主治】疝气。[d]

    第二方

    【处方】母丁香6g.独角莲小膏药一贴。

    【制备用】将母丁香末撒在小膏药上贴患处,每天1次,或隔日1次。

    【主治】小儿疝气。【4

    第三方

    【处方】硫黄4.5g,艾叶6go

    【制备用】上二味布包,置大曲{酉内煮热,熨小腹疼痛处。以温通散寒.用于寒凝气滞之疝气甚效。

    【主治】小儿疝气疼痛,阴囊内缩【4

    第四方

    【处方】小茴香子500g

    【制备用】炒热分.二份,布包更换熨。

    【主治】疝气。 

    第五方

    【处方】小茴香、胡椒各等价。

    【制备用】上药共研末后,放置软膏药内,贴于囊底,贴后觉温暖,气散而适。

    【主治】疝气。 

    第六方

    【处方】明雄黄、白矾各等份。

    【制备用】研末,浓茶调敷患处。

    【主治】疝气。l4]

    三、流涎

    第一方

    【处方】制南星30g,生蒲黄12g,醋适量。

    【制备用】上药前二昧共研细末,醋调制成饼,包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12小时易之。

    【主治】小儿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长等。

    【功效】治疗132例,痊愈1 18例,好转1 1例,无效3例。

    【出处】四川省南部县石泉医院,褚成炎。[1

    第二方

    【处方】吴茱萸3份,胍南星l份。

    【制备用】共研细粉,混合。贮瓶勿泄气,备用。用时取15g,以陈醋调成粘厚糊状饼,敷贴两脚心(涌泉穴),外盖薄膜,绷带固定,每敷12小时,连用34次。

    【主治】小儿流涎,脾胃积热型。

    【功致】报道,经治100例,均或痊愈。[5]

    第三方

    【处方】焦栀于20g,糯米5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开水调成稠膏,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药干滴水湿润,l2天换药1次。

    【主治】小儿流涎,脾胃积热型。【5]

    第四方

    【处方】肉桂粉lOg

    【制备用】醋适量调上药为糊,摊两块塑料膜上,每晚睡时敷两脚心涌泉穴,以纱布盖,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连敷35次,即可告愈。

    【主治】脾胃虚寒型小儿流涎。

    【功效】报道,经治6例均愈。[5]

    第五方

    【处方】天南星30g

    【制备用】将研细末,醋调于晚间外敷足心,男左女右,外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连敷24次。

    【主治】小儿口角流涎。

    【出处】中医报,1988.12.17 (2)

    第六方

    【处方】五倍子10g,细辛6g

    【制备用】共研细末,温开水调成糊状,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l换。

    【主治】小儿流涎(脾胃积热型)。[5]

    四、遗尿

    第一方

    【处方】连须葱白3根(2寸长),硫磺30g(有用葱7l4根)。

    【制备用】共捣如泥。待患儿睡前敷脐上纱市盖,固定。 810小时除去。

    【主治】无器质性病目的小儿遗尿,

    【功效】家庭医牛,1988(1)4 I

    第二方

    【处方】鲜葱白7个,硫磺适量,(有用9 g6g._15g不等,葱白有721.3g)

    【制备用】共捣烂如泥,每晚睡前敷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晨除去,连敷5日,遄尿可止。后改隔日晚间敷1次,巩固疗效。

    【主治】小儿遗尿,下元虚冷。

    【出处】中医报,1988.11.27(2)

    第三方

    【处方】五倍于、何首乌各3g,醋适量。

    【制备用】将五倍子、何首乌研末,用醋调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1次,连用35次。

    【主治】小儿遗尿。

    【出处】《中医儿科学》。[2]

    第四方

    【处方】煅龙骨、五倍子各等份。

    【制备用】共研细末,以冷开水调糊敷脐上,外以小红布膏药贴紧,勿使泄气,隔日换药1次,2周为1疗程。

    【主治】小儿遗尿。

    【出处】中医报,1988.11.27 (2)0

    第五方

    【处方】丁香3粒,米饭适量。

    【制备用】丁香研细末同饭捣作饼,贴患儿脐部。

    【主治】小儿遗尿o[4

    五、其他

    第一方

    【处方】红商陆根。

    【制备用】捣烂,贴脐上以布缚定。又方:加葱捣如泥状敷脐部或敷脐下一寸小腹部。

    【主治】气臌胀。[4

    第二方

    【处方】石蒜(又名一枝箭)根9g,蓖麻(去硬皮)适量。

    【制备用】共捣为泥,摊在布上,贴于两脚心扎紧,5小时左右,大便可泻出水液。

    【主治】气臌、水臌。[41

    第三方

    【处方】皂角7个。

    【制备用】焙干为末,调蜜适量,贴于肚脐上。

    【主治】气臌胀。[4]

    第四方

    【处方】大蒜10头,葱30根。

    【制备用】在砂锅内熬去渣,再熬成膏摊布上贴肚脐.1l换。

    【主治】气臌胀。【4

    第五方

    【处方】大蒜头、车前草各15g

    【制备用】捣烂敷贴脐上.11换。

    【主治】气臌、水臌。【4

    第六方

    【处方】金樱子根1把。

    【制备用】捣烂调香油敷丹田穴,11次,连敷数次。叉方:金樱子叶3060g,捣烂,用油调匀外敷印堂穴,第二天敷膻中穴,第三天敷美元穴。

    【主治】小儿水肿。【4]

    第七方

    【处方】柏子仁、防风、天南星各120g

    【制备用】共为细末,每用3g,以猪胆汁调匀,摊在绯绢帛上,看囟门大小剪贴,11换,不得令干,时财以汤润动。

    【主治】解颅,肾虚髓热者。

    【出处】《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决白话解》0{2

    第八方

    【处方】生蟹足骨15g(焙于),白蔹isg

    【制备用】捣碎,用乳汁和匀,贴骨缝上,日贴1次。(注:骨缝即囟门)。

    【主治】佝偻病。

    【出处】《中医儿科临床手册》。

    第九方

    【处方】冬虫夏草60g,白酒240go

    【制备用】冬虫夏草浸酒7天可用。用时以毛刷蘸酒外擦I3分钟,早晚各1次。

    【主治1小儿头发生长迟缓,脂溢、神经性脱发等。

    【功效】补气血,助生发。

    【出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第十方

    【处方】肉桂12g,丁香10g,川乌15g,草乌15g,乳香15g,没药l5g.红花30g,当归30g,川芎30g,赤芍30g,透骨草30g

    【制备用】上药共研极细末,加凡士林配成10%油膏,涂在纱布,加温,敷于硬肿部位,每天1换。另加复方丹参注射液4ml,每H1次,静滴。病情严重者加用肝素。

    【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功效】外敷加静滴丹参注射液治疗68例,痊愈44(64 -7%),单用丹参治疗73例,痊愈32(44%)

    【出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金汉珍等。(1]

    第十一方

    【处方】五倍子、血竭、乳香,没药、赤芍、红花、地鳖虫、雄黄、马钱子各等份。

    【乱备用】上药共研细末,以等量蜂蜜调成膏状。将药膏敷在患肢阳面的各关节处。面积等于该关节阳面之大小,如下肢麻痹可在足、膝关节、足心涌泉穴等处敷之,每天换药1次。为防渗蜜,药的外面可加一层油纸,再缠好绷带。

    【主治】小儿麻痹症热退成瘫患者。

    【功效】治疗1 14例,痊愈92例,进步22例。

    【出处】马理琦。

    第十二方

    【处方】桃仁、杏仁、小枣各7枚,栀子30g,朴硝、川大黄各9g,鸡子清3个.蜜30go

    【制备用】将前6味共为细末,用鸡子清、蜜调匀,摊子布贴肚脐,7l换,连贴3次。

    【主治】小儿大肚子痞,面黄肌瘦,肚大青筋,午后发热。[4]

    第十三方

    【处方】煅牡蛎、生石膏、鸡蛋清各适量。

    【制备用】上方前二味研细末,人蛋清调糊,用药前将患儿阴囊洗净,于睡前敷阴囊睾丸处,外以纱布,绷带固定,翌晨取下,每晚1次,连用3剂为l疗程。

    【主治】小儿鞘膜积液。

    【功效】治疗13例,均愈。[2]

    第十四方

    【处方1鲜棉籽100g

    【制备用】^锅内炒至熟后,加水半斤煮沸,待其温度与体温相近时,洗敷患处,每天l剂,洗敷2次,每次洗敷前必须加温,7天为l疗程。

    【主治】婴幼儿睾丸鞘膜积液。

    【功效】共治50例,均愈。

    【出处】广西中医药,1983.6(2)40

    第十五方

    【处方】蛇床子30g,鸡蛋2只。

    【制备用】为末,鸡蛋打碎调药末敷包块,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1次,后期可用煅牡蛎调蛋清外敷,方法同上。配服泽泻、茯苓汤:潴苓、茯苓、泽泻、葱白各3g,白术4g,肉桂、盐炒茴香各1.5g

    【主治】小儿睾丸精索鞘膜积液。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 (2); 33

    按语:幼儿一科实实关系、责任重大。《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决》日:“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气血未克难槲脉,神识未发不知言。”虽然现代医学手段可以明确诊断,但婴孩多变的生理特性和耐药及药敏反应多种因素仍然可以使医生蒙生露水,难理头绪。小儿的高热惊风、时疫多汗、白喉腹泻、厌食流涎、夜啼遗尿、气胀水胀,虽说常见却变化多端,因此儿科一门,贴敷之法需守识是其病,用是其药,万不可畏首畏尾,更不可掉以轻心。本章将高热惊风分开,其实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高热者可惊风,但不是每个人必定会惊风,但惊风者定高热,后青是前者的量换结果,前者治以及时才不致使惊风成为必然。敷贴一法治小儿高热无害无毒,无论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怎样,清其热、去其风,实为保本固元之法。小儿的盗汗自汗、口腔溃疡、厌食腹泻、遗尿夜啼,这是农村和城市幼儿所共有的疾病,用五倍子、五味子治自汗盗汗对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有着近乎相同的意义,厌食和口腔溃疡,城市孩子的比例要高于农村,特别明显的是2-5岁的城市儿童因为都市化生活的因素对他们中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台理的必然。厌食症香袋疗法应该说一种把民俗时尚和治疗疚病相结合的完善表现,其有益孩子的成长和健康。在许多农村由于家庭卫生条件的限制和营养意识淡薄,幼儿的腹泻、消化不良、疳积等仍然很普遍,像无需花费太多,又省时、速果的敷贴一法,医生和民间都能为之,故也会经久不竭。急慢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鹅口疮、白喉,似乎是中西病名不同的两种病,在一些前辈贤达的处方注释中或以鹅口疮,后备注(口腔溃疡),或反过来备注。余以为白喉与前两者可能是急症、重症与慢性、轻症的关系,而白喉与急性扁桃腺肿大遮幕咽喉通道也有着相似或相同的因果关系。但无论怎样此四病既然各有处方,且又多数不尽相同,何不让其相互共存,让贤者自悟真谛后再与以正视听。流涎、遗尿偶然,可以不必究之,久必治之。否则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治之有法,何而不为呢!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