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一节 面部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日期:2009-03-18]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面针和鼻针是针刺面部和鼻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以治疗各种病症的方法。它是从古代由面部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种方法,目前除了用于治疗常见病症外,还用于针刺麻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灵枢·五色篇》记载,面部可分成各个反应区,分别反映“五脏、六腑、肢节之部”的病症。所谓“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天,以观成败,察其散搏,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这是脏腑肢节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体表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也是经络学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内容之一。头面居于全身的首要地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嗅)。”十二经脉中除手足三阳的主干直接分布到头面外,还有手少阴心经“循咽,上系目系”;足厥阴肝经“上入顽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并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也循行到达面部。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在体内沟通表里脏腑后,表里十二经的经别都相合而上走头面部。在奇经八脉中,督脉“下额,抵鼻柱”;任脉“循面入目”;冲脉除合并任脉循面入目外,还“渗诸阳,灌诸精”,加强了头面与全身内外的联系。通过经络气血的传输,使面部与全身的脏腑肢节联系为一个整体,故脏腑肢节的病理变化能在面部的一定区域反映出来,而针刺这些部位则能对有关脏腑肢节产生治疗作用。

  鼻居面部正中,古人称之为“明堂”。《灵枢·五色篇》:五色独决于明堂。”金末《疮疡全书》中说:“鼻居面中,为一身之血运。”又说:“鼻孔为肺之窍其上气通于脑,下行于肺。”《素问·五脏别论>指出:“五气人鼻,藏于心肺。”元代《东垣十书>中解释说:“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从这些记载可以了解到,鼻部与全身气血和心、脑器官功能的密切联系。近代人们通过临床实践,创用了面针和鼻针以治疗全身各部的病痛。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中医传统疗法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