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关于贫血

[日期:2013-01-30] 来源:  作者: [字体: ]

关于贫血

 

所谓贫血,就是指我们人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太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贫血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形,包括营养物质缺乏性贫血、先天性贫血、造血器官出现障碍、有毒物质引起的贫血等。根据贫血的种类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应截然不同,而需要补充的营养素也不尽相同。

贫血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贫血患者的比例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导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已达上千万。中国的贫血患者人数高于西方国家,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老人和儿童多于中青年。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于贫血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怎样才算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贫血是一种常见病,患贫血的人轻则出现头晕、乏力,重则影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发生心慌、气短等,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心衰。对于成年人来讲,发生贫血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少年儿童来说,贫血则会影响他们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发育,也会引起大脑供氧不足,使儿童产生智力障碍,精力不集中、多动,理解力差,学习能力下降等,同时还会造成孩子的生长发育迟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贫血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防患于未然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那么出现什么情况便可以断定一个人发生了贫血呢?我们说,判断贫血的主要指标有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等。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是最容易被我们掌握的指标,它就是人们常说的“血色素”。一般来讲,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不应低于120g/L,成年女性不应低于110g/L

    当怀孕时由于总的血容量增加,会使血液发生稀释,血红蛋白的含量会相对降低;而住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使机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使造血功能亢进,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相应增加。当机体处于以上这两种情况时,血红蛋白的指标会相应发生变化,但都不属于疾病,而是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届时请您向您的大夫咨询以便作出客观的评估。

 

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

   

    很多人认为贫血就需要补充铁质,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其实,引起贫血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从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贫血。由于先天性的红细胞膜缺陷或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也可导致贫血,比如—地中海贫血,它的学名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而因红细胞本身的异常或外部原因导致的红细胞大量

破坏也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由于急性或慢性失血可造成失血性贫血。由于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也可导致人体出现营养性贫血等。此外,还有由于怀孕引起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而导致的生理性贫血等。

    当我们发现存在贫血时,当务之急便是确认贫血发生的原因,这有助于随后的对症处理。对于各种贫血来说,饮食的作用绝不是万能的,很多贫血单纯靠饮食治疗是无效的,特别是

一些先天性遗传缺陷所导致的贫血。各种贫血中与饮食关系最密切的则当属营养性贫血。良好的饮食可能会在纠正营养性贫血的过程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而对于其他类型贫血的治疗而言,良好的营养和饮食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营养性贫血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红细胞的生成不仅要求骨髓有正常的造血功能,还要有足够的原材料,才能够源源不断地生成血液。

 

       

制造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为蛋白质和二价铁,同时还要有适量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等,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A,同时还要有一些微量元素的帮助,如铜、锰、钴、锌等。

营养性贫血,顾名思义,就是由于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导致的贫血。当由于种种原因使上述营养物质不足时就会发生营养性贫血,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是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所导致的贫血。最容易发生营养性贫血的人群是儿童、孕妇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及营养素吸收能力较差的老年人。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两种比较常见的营养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我们知道,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不足,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在医学上,我们把它称作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除此之外,体内很多酶的代谢都需要铁的参与,所以如果铁缺乏,就会造成机体多方面功能的紊乱。

   (2)巨幼细胞贫血。这种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造成的。膳食中维生素B12和叶酸供应量不足或肠道内细菌合成量不够为缺乏的主要原因。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可引起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的代谢发生障碍,从而产生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罹患这种贫血的患者,他们的红细胞数量少而体积大于正常。

 

 

营养性贫血发生的原因

 

营养性贫血大致由下面几种原因引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以便日后能对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由于胃肠道疾患所导致的吸收不良,如接受胃大部切除或全切除术后可导致铁及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

  (2)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营养素需要量的增加,比如青少年时期较快速的生长发育,女性怀孕、哺乳等,在这些时候如果饮食中的营养未能及时跟上,便会导致人体出现贫血。

  (3)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丢失增加,如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等慢性失血,长期的慢性腹泻导致营养物质丢失过多等。

  (4)由于极度挑食、偏食所致营养素摄入不全面,导致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而引起贫血。

营养性贫血的治疗首先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另外就是必要的药物补充,如补充维生素片、铁剂等。最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合理的饮食营养。只有综合上述这3方面的治疗,才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治疗方案。

 

 

 

营养性贫血的饮食治疗原则

具体来说,饮食治疗的原则包括下面这4条,我们一起来看看。本书PART6章节里出现的所有食谱,均是遵照下面这些原则而来的。

  (1)饮食治疗必须供给我们充足的热量。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充足的热量是保证其他营养物质有效吸收及利用的基础。

  (2)饮食治疗里的蛋白质、脂肪及糖类这3大营养素应数量充足且比例合适。

  (3)饮食治疗应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

  (4)饮食治疗中必须含有适量的膳食纤维。

   

营养性贫血治疗的总原则就是平衡膳食,也就是说应该均衡地摄入人体每日所需的7大类营养素,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处于最佳的营养状态。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会使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不足,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在医学上,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人体含铁量男性和女性不同,成年男性为5055mg/kg体质量(体重);成年女性为3540mg/kg体质量(体重)。

   人体内的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中的铁(约占体内铁的67%)、肌红蛋白中的铁(约占体内铁的15%)、转铁蛋白、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所结合的铁等;另一部分则为储存铁,一般来说男性为1000mg,女性为300400mg,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要2025mg的铁,其中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代谢供给出现失衡,便会导致体内储存的铁逐渐耗尽,继而可造成红细胞内铁的缺

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在营养性贫血中,缺铁性贫血约占65%75%,它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也是世界上4大营养缺乏病之一。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变小,同时血红蛋白含量也降低。由此,我们也将缺铁性贫血归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谁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到底什么人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缺铁性贫血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婴幼儿和青少年,以及需求量增加的孕妇和乳母,还有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中。因此,他们便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人群。

据调查,我国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20%40%;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约为30%40%;孕妇贫血患病率平均为35%。其中,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的患病率为高。婴幼儿及孕妇中贫血者最为常见。

 618个月的婴幼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足月产的新生儿出生前在母体内所储备的铁几乎完全用尽。另一方面,因为母乳和牛奶中铁的含量都很低,满足不了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铁。所以,婴儿从出生4个月后便应该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肝泥、肉末等。

 

       

对于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储存的铁比足月出生的婴儿更少,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开始补充含铁辅食的时间也应稍提前,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就要注意添加强化铁的婴儿奶粉或含铁较高的辅食。

孕妇缺铁性贫血十分常见,许多女性在开始怀孕时体内储存的铁就比较少,怀孕后由于血浆容积和红细胞数都增加,而血浆容量的增加幅度超过了红细胞数增加的幅度,致使血液相对稀释,血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从而出现生理性贫血。在生理性贫血的基础上,由于孕期膳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铁的吸收利用不良,母体和胎儿对铁的需要量增加以及某些原因引起失血等,造成铁的缺乏,导致血红蛋白低于110g/L,从而发生贫血。

 

 

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

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为以下这3大方面。

1)铁需要量增加和铁吸收不足。这种情况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婴幼儿铁需要量较大,若不及时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铁缺乏;青少年偏食易造成缺铁;女性月经过多者易出现缺铁;妊娠或哺乳时,需铁量增加,若补充不及时,女性也容易出现铁的缺乏。

2)铁吸收障碍。这种情况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手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了铁吸收的主要部位(十二指肠),致使铁的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均可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的腹泻、慢性肠炎、克罗恩病(即以前我们所说的克隆病,又称为节段性肠炎)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3)铁丢失过多。长期慢性的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如因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胃肠道失血;妇科疾病引起的月经过多;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其他如血红蛋白尿、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肾衰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等都可导致体内的铁丢失过多,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正常成年男性体内铁的总量约为50mg/kg体质量(体重),女性约为35mg/kg体质量(体重)。也就是说,一般成年人体内铁的含量为23g,约相当于一个铁钉子。

 

 

缺铁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表现,如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等。铁缺乏的儿童容易出现烦躁、目光呆滞、精神涣散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以至于影响学习能力。厌食往往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和比较普遍的症状,当幼儿出现厌食症状时,应警惕有无铁缺乏的可能。有的儿童和女性发生缺铁性贫血时,还可出现异食癖,即他们变得喜欢吃非食物性的东西,如泥土、墙土、纸等。这些异食癖患者在使用铁剂治疗后,异食症状可完全消失。然而异食癖不是缺铁的特异性表现,如缺锌时也有异食症状的出现。

缺铁性贫血患者体检时可见面色苍白,肝脾轻度肿大。严重者在心尖部可听到收缩期杂音。一些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指甲会出现凹陷,我们把它叫做舟状甲。

铁的缺乏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贫血的临床症状出现以前,体内铁其实已经开始缺乏,缺铁的第一阶段是由于膳食中铁摄入不足引起体内储存的铁减少,这称之为铁减少期。此时若采血化验,则表现为血清铁蛋白含量降低,若降至12g/L时即为铁缺乏。

随着铁缺乏的逐渐进行,发展下去便进入了缺铁的第二阶段,即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在这一阶段,体内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用于供给生成红细胞的铁来源不够。此期,血液化验结果表现为,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多,同时血清铁含量下降,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继续发展下去便进入了缺铁的第三阶段,即缺铁性贫血期。此期由于铁的严重缺乏已不能维持正常血红蛋白浓度,致使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红细胞容积减少,从而导致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此时,若血液化验结果显示为成年男子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30g/L,成年女子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g/L,孕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即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已十分清楚,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也反复提到,它主要是因为铁的需要量增加和膳食中铁的吸收率低,不能够满足机体对铁的需求而造成的,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青少年及孕妇等易于患此病的人群,更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预防缺铁性贫血,首先应从改善饮食入手。为了保证铁的摄入足够充分,我们应选用含铁高的膳食,

但更重要的是注意提高膳食中铁的吸收率。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时不仅要看它的铁含量,还要了解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尽量选择铁吸收率高的食物。动物性食物中血红蛋白的铁吸收率远远高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其吸收率大约在20%左右。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植酸、磷酸等均会影响铁的吸收。这就是为什么尽管黑木耳、菠菜等蔬菜中含铁量也还是比较高,但由于它属于非血红蛋白铁,所以不易被人体吸收的原因。

你可以根据表3.1中列出的铁吸收率来安排自己的饮食。

 

 

食物中促进铁吸收的因素

1.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剂,它除了具有抗氧化功能外,还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同时,维生素C还会与铁络合成不稳定的抗坏血酸亚铁,并能使铁从其他结合物中释放出来,从而促进非铁血红蛋白铁的吸收和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我们将常见食物的维生素C含量列入了表3.2之中,你可以根据其中提供的数据来安排自己的膳食。

 

 

2.维生素A

 

维生素A除可增加人体的抵抗力之外,还具有改善机体对铁的吸收和转运等功能。

 

3.B族维生素

 

维生素B2可促进铁从肠道的吸收,维生素B6则可提高骨髓对铁的利用率。除此之外,B族维生素还可促进我们的食欲。但应注意的是,叶酸和维生素B12对于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帮助不大。

 

4.铜

铜可促进铁的吸收,缺铜时,小肠吸收的铁减少,血红蛋白的合成也减少,这将直接导致人体发生缺铁性贫血。

 

5.动物性食物

 

鱼、肉、禽类食物中的“肉类因子”均有利于铁的吸收,也就是说肉类食物的补铁效果比植物类食物好。

 

 

食物中妨碍铁吸收的因素

 

鞣酸、草酸、植酸、磷酸等均有抑制非血红蛋白铁(植物中的铁)吸收的作用,它们可与铁结合生成不溶性的铁盐,从而妨碍机体对铁的吸收及利用。而高脂肪食物则能抑制胃酸的分泌,也不利于铁的吸收,故不宜多吃。

 

治疗及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原则

 

(1)以基本膳食为基础,供给充足的热量。

(2)应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其中动物性蛋白不应少于蛋白质总量的1/3,最好能够达到1/2。

(3)每日增加富含铁和铜的食物。

(4)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

(5)减少抑制铁吸收的因素。鞣酸、草酸、植酸、磷酸等均有抑制非血红蛋白铁(植物中的铁)吸收的作用。

(6)保持正常量或稍低量的脂肪。

 

防治缺铁性贫血应选择哪些食物

   

由此我们得知,通过饮食补充铁时在食物的选择上还是有讲究的。首先,饮食中应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铁及优质蛋白。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而且,氨基酸和多肽可与非血红蛋白铁结合,形成可溶性、易吸收的复合物,促进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

    在选择食物时不仅要看它的铁含量,还要了解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蛋白铁的吸收率远远高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其吸收率大约在20%左右。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植酸、磷酸等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尽管黑木耳、菠菜中的含铁量虽然较高,但属于非血红蛋白铁,不易被吸收。

铜可促进铁的吸收。含铜较丰富的食物有生蚝、松蘑、牡蛎、鹅肝、鸭肝、口蘑、墨鱼、河蟹、松子、榛子、河虾等。

维生素A可增加机体的抵抗力,B族维生素可促进贫血患者的食欲,维生素C可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促进非铁血红蛋白铁的吸收和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新鲜的蔬菜及水果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来源。

不要使用过多的烹调油,可多选用瘦肉(包括猪、牛、羊、鸡、鸭、鱼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食物。这些动物性食物可提供容易吸收的铁。

每周应食用一些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铜、铁、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这对我们防治贫血很有好处。

常吃动物的血制品如猪血、鸡血、鸭血等,但要注意卫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型铁可直接被肠道吸收,不受食物中草酸、植酸等的影响。

不要忘记选用大豆类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等。在动物蛋白摄入不够时更应保证大豆类制品的足够摄入。

浓茶中含有较多鞣酸,菠菜、茭白中草酸的含量较高。因此,贫血的人不应过多地摄入这些食物。

缺铁性贫血症状严重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

 

在这则小贴士中,我们提醒大家,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饮浓茶。这是因为若是贫血患者饮浓茶,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因为,食物中的铁,是以三价胶状氢氧化铁形式进入消化道的。经胃液的作用,高价铁(三价铁)转变为低价铁(二价铁)。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饮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使贫血病情加重。所以贫血患者不宜饮浓茶。

 

 

铁剂的补充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对于患缺铁性贫血的孩子来讲,它是常用的治疗药物。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亚铁、琥珀酸亚铁以及多糖铁复合物等。在临床中最常用的是硫酸亚铁。

铁剂的补充一般都采用口服方式。铁剂的摄入量按照每日每千克体质量补充4~6mg来计算,一般分为3次服用,一次用量不应该超过每千克体质量(体重)1.5~2mg。

因铁剂对胃黏膜有刺激性,故口服铁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上腹部不适等。

服用铁剂宜在两餐之间或饭后,这样可以减轻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对少数消化道反应比较强烈的孩子而言,可以选用刺激性较小的葡萄糖酸亚铁。或从小剂量开始,如开始先用常规剂量的1/3,待消化道反应消失后,再逐渐增加到全量。

 

 

    服用铁剂的同时可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C是还原剂,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同时维生素C本身也有促进造血的功能。

    此外,某些含雄黄的中药如六神丸、清热解毒丸等能与铁反应而降低药效;含石膏、明矾、 滑石的中成药如牛黄上清丸、明目上清丸等可与铁形成溶解度较低的复合物。所以,在服用铁剂时不能与这些中药合用。

在贫血得到纠正后(即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已达到正常水平),仍需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保证体内有足够的铁储存量,防止贫血复发。铁剂治疗的总疗程约为3~5个月。

由于铁剂可与肠道中的硫化氢结合而形成黑色的硫化铁,因此在服用铁剂后大便颜色会变黑,这是正常现象,停药后会恢复正常。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补充铁剂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作为一种微量元素,铁过量也会发生中毒。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它不仅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还是感染性疾病的诱因,在儿童贫血病例中营养性贫血占主要位置。

孩子铁缺乏最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我们这就一起来看一看。

(1)首要的原因是先天铁储备不足,这仅仅是针对婴儿而言。因为,婴儿出生前在妈妈的肚子里面要事先储存一定量的铁以供出生后最初半年左右的需要。这个铁的储备主要是在胎儿期最后3个月来完成的。如果是早产儿、多胎或母亲本身就有铁缺乏时,均可以导致婴儿先天性的铁储备不足。

(2)其次,是后天的铁摄入量不足。缺铁性贫血在儿童中并不少见,这既与生长发育过快有关,也与喂养不当有关系。婴儿生长发育越快,机体需要的铁质就也越多。正常婴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仅够维持他们4~6个月的需要,母乳及动物乳汁中含铁量均较低。不过,母乳中铁的吸收率可高达50%~70%,因此母乳喂养的小孩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要低于牛奶喂养者。牛奶、羊奶中铁的含量比人乳还要低一些,而且其吸收率仅在10%~30%,所以,完全用牛奶或羊奶喂养的宝宝从6个月到2岁之间,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竟高达76%。

(3)此外,掌握不好添加辅食的时机也是导致孩子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按时给婴儿增添各种辅食,势必造成婴儿营养性贫血。但如果过早地添加辅食,尤其是在早期便添加淀粉类食物,比如谷物,其中所含的植酸会与铁结合,影响铁的吸收。所以,只要母乳充足,就不要过早添加淀粉类辅食。

如果过早加食水果和蔬菜,其中的纤维和草酸就会干扰母乳中铁的生物效价。幼儿挑食、偏食以及食谱安排不当,尤其是当膳食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C、叶酸和维生素B12时,都可能造成儿童缺铁性贫血。简而言之,给婴儿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太早或太晚均可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4)铁的需要量增加,如生长发育较快的孩子,其生长速度超过正常标准数值,这样就需要更多的铁。

(5)铁缺乏除食物中的铁摄入不足外,慢性失血也可造成贫血,这种情况多见于儿童有肠道息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痔、钩虫病等。如果以大量未煮沸的鲜牛奶喂小孩也可造成肠道慢性小量失血,因为孩子血液里可能含有一种抗体,这种抗体与鲜牛奶中的不耐热蛋白发生作用,造成肠道小量失血,时间久了就会发生贫血。此外,长期慢性消化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而增加了铁和蛋白质的损失,也是贫血的重要因素。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多在6~12个月时初发,6个月至3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宝宝来自妈妈的储存铁已在6个月内用完,如果6~8个月时添加的辅食的种类和数量没在达到宝宝所需要的量,那就不能保证宝宝摄取足够的铁,而贫血的症状往往要在9~12个月时出现。低体质量(体重)或早产儿由于胎儿期铁储备就较少,贫血往往会在出生后2~3个月时就发生。

了解上述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饮食原则具体来说是下面这3方面。

   (1)婴儿应从4~5个月起就要及时添加含铁质的食品,如蛋黄、肝、肉类、绿叶菜等。

   (2)若有腹泻或消化不良时,宜采用低脂肪少渣半流食或幼儿软食。

   (3)患儿如出现水肿,则应采用低盐饮食,但不宜过分限盐以免降低患儿的食欲。

   (4)贫血症状严重者,可补充铁剂。具体的补铁方式及剂量,请与儿科大夫详细讨论。

 

 

         

 

 

什么是巨幼细胞贫血

 

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致使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导致红细胞不能正常成熟所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细胞贫血。其患者红细胞的数量少而体积大于正常,因而称为巨幼细胞贫血。

    其中,我们把因体内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这两种重要的造血物质所发生的巨幼细胞贫血,叫作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增大,而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因此,医学上又称它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的表现

   

巨幼细胞贫血的起病较缓慢,患者常有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可出现反复感染和出血。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轻度黄疸。他们的消化系统可出现口腔黏膜、舌乳头萎缩,舌面和舌背呈鲜红色等症状,即所谓的“牛肉样舌”;有时可见其舌面出现小溃疡,舌乳头萎缩、光滑,即所谓的“镜面舌”;有时还可伴有舌痛;胃肠道黏膜萎缩可引起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可出现神经和精神症状,如出现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味觉、嗅觉降低;肌张力增加;视力下降、黑矇征;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叶酸缺乏者可有易怒、妄想等精神症状。维生素B12缺乏者可有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妄想甚至精神错乱、人格变态等。

 

 

巨幼细胞贫血的分类

    根据缺乏物质的种类,巨幼细胞贫血可分为单纯叶酸缺乏性贫血、单纯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同时缺乏性贫血。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叶酸或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由于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以及内因子缺乏导致的吸收不良;由于肝病、某些抗肿瘤药物的影响使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代谢异常;由于怀孕、哺乳等导致的需要增加;由于嘌呤、嘧啶自身合成异常或化疗药物等影响导致叶酸和维生素B12利用障碍等都可导致巨幼细胞贫血。

 

叶酸

   叶酸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和L-谷氨酸组成,也叫蝶酰谷氨酸,它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它在被发现后曾被命名为:维生素M、维生素Bc、R因子等,1941年,因为从菠菜中发现了这种生物因子,所以被命名为叶酸。叶酸富含于新鲜的水果、蔬菜、肉类食品中。食物中的叶酸若经长时间烹煮,可损失50%~90%。叶酸主要在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部位吸收。人体内叶酸储存量为5~20mg,近1/2储存在肝内。叶酸主要经尿和粪便排出体外,每日排出量为2~5g。

 

   叶酸缺乏除了会引起巨幼细胞贫血外,若怀孕前及怀孕早期的女性缺乏叶酸还可能会引起胎儿神经管发育畸形,造成脊柱裂或无脑儿的出生。所以,有怀孕打算或早孕的女性应注意摄入充足的叶酸。

 

 

引起叶酸缺乏的原因

 

1.摄入减少

 

主要原因是食物加工不当,如烹调时间过长或温度高,破坏大量叶酸;其次是偏食,食物中的蔬菜、肉蛋类摄入减少。

 

2.需要量增加

 

    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哺乳期女性需要量增加而未及时补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感染、肿瘤等消耗性疾病患者,叶酸的需要量也增加。

 

3.吸收障碍

 

    腹泻、小肠炎症、肿瘤和手术及某些药物(抗癫痫药物、柳氮磺氨吡啶、乙醇等)影响叶酸的吸收。

 

4.利用障碍

 

    抗核苷酸合成药物如甲氨喋呤、甲氧苄啶、氨苯喋啶、氨基喋呤和乙胺嘧啶等均可干扰叶酸的利用;一些先天性的酶缺陷(如甲基四氢叶酸转移酶等)也可以影响叶酸的利用。

 

5.叶酸排出增加

 

肝病、血液透析、酗酒及维生素B12缺乏都可增加叶酸的排出。

 

6.叶酸破坏增加

 

    补充抗氧化物过多时可以加速叶酸的破坏。

 

 

 影响叶酸吸收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维生素C和葡萄糖可促进叶酸的吸收。锌作为叶酸结合酶的辅助因子,对叶酸的吸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不利因素

经常饮酒和服用某些药物均不利于叶酸的吸收。动物实验发现酒精可干扰叶酸代谢,并可使红细胞中叶酸的含量下降。

 

过度饮酒可导致叶酸缺乏。一些研究发现,酒精中毒者有40%~87%的人血清叶酸水平都低,而且其中40%~61%的人有巨幼细胞贫血。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又叫氰钴胺素,它是唯一含有金属的维生素,其中含有微量元素钴。维生素B12在人体内以甲基钴胺素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以5—脱氧腺苷钴胺素形式存在于肝脏及其他组织中。维生素B12在胃肠道内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而在回肠末端被吸收。人体内的维生素B12的储存量约为2~5mg,其中50%~90%储存在肝脏内。维生素B12主要经粪便、尿排出体外。

 

 引起维生素B12 缺乏的原因

 

1.摄入减少

 

维生素B12绝大部分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完全素食可导致其缺乏,但维生素B12在体内的储备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满足人体所需。所以,人体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素食才可能出现维生素B12的缺乏。

 

2.吸收障碍

 

这是维生素B12缺乏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以下7点因素造成:①内因子缺乏,如胃大部切除、胃黏膜萎缩等;②胃酸和胃蛋白酶缺乏;③胰蛋白酶缺乏;④肠道疾病;⑤先天性内因子缺乏或维生素B12吸收障碍;⑥药物(对氨基水杨酸、新霉素、二甲双胍、秋水仙碱和苯乙双胍等)影响;⑦肠道寄生虫的繁殖消耗维生素B12。

 

3.利用障碍

 

    先天性钴胺素传递蛋白Ⅱ缺乏可引起维生素B12输送障碍,从而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

 

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 的食物

 

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食品中。富含叶酸的食物为动物肝、肾、鸡蛋、豆类、酵母、绿叶蔬菜、水果及坚果类。

维生素B12来源于动物食品,主要食物来源为肉类、动物内脏、鱼、禽、贝壳类及蛋类。奶及奶制品中含量较少。植物性食品基本不含维生素B12。我们在这一节的后面的表3.6和表3.7中列出了常用食物中的叶酸含量以及维生素B12含量,以方便大家参考使用。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成年人体含钙量约为1000~1200g,占体质量(体重)的1.5%~2.0%。我们人体内总钙量的大约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内,主要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

素食者吃发酵的豆制品可补充维生素B12。微生物可以产生维生素B12,所以,因各种原因完全不吃动物性食物(包括蛋、奶)者,可通过食用发酵的豆制品来补充一些维生素B12。

 

 

巨幼细胞贫血的饮食禁忌及注意事项

 

 

(1)禁酒,因酒精的摄入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2)食物要细软,易于消化。

(3)营养应平衡,不挑食、偏食。

(4)因贫血患者抵抗力低,烹调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防胃肠道感染而使病情加重。

 

治疗贫血的食疗验方

 

[ 菠菜粥 ] 菠菜适量,烫过后切碎。粳米100g,煮粥,粥熟后加入菠菜,稍微煮滚片刻即可。每日2次。

 

[ 红枣木耳汤 ]黑木耳15g,红枣15个,温水浸发洗净,放入小碗,加水和冰糖适量隔水蒸1小时即可。吃木耳、红枣(带皮),喝汤,每日2次。

 

婴幼儿巨幼细胞贫血

   由于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同时母乳中维生素B12含量又较低,当哺乳的母亲由于各种原因在膳食中缺乏动物性食品时其乳汁中维生素B12的含量就会更低。牛奶及奶制品经加热后叶酸有较多被破坏,羊奶本身叶酸含量就极低。用这样的奶来喂养婴儿很容易发生巨幼细胞贫血。

   孩子营养不良或长期素食,也会发生巨幼细胞贫血。

    此外,还有几种先天性的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所导致的贫血。如恶性贫血,由于胃壁上内因子缺乏所致的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贫血;维生素B12选择性吸收障碍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在婴儿期发病,因为回肠(小肠的一部分)不能吸收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体,从而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由于这些原因而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而导致的贫血用饮食治疗没有效果,必须肌肉注射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B12才有好转,但需维持终身注射。

    看了上面的内容,您一定迫切地想知道巨幼细胞贫血孩子的表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看看这种疾病的表现。

    患巨幼细胞贫血的孩子一般会出现皮肤苍白、毛发稀黄、颜面稍有浮肿,他们常常精神不振、面无表情,还时常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并有舌炎。病情严重的孩子还可在皮肤上发现有出血点或淤斑。

    在这样的孩子中,轻度或中度贫血者占多数。

维生素B12对于神经髓鞘具有营养作用,所以严重缺乏维生素B12的孩子还可以有神经精神症状,发病的孩子通常表情呆滞、眼神发直,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嗜睡等。此外,缺乏维生素B12还可引起孩子智力和动作发育障碍。因此,我们一定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具体方法请你耐心地往后阅读本书。我们将在后面的众多章节里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防治宝宝巨幼细胞贫血的饮食原则

 

对于未添加辅食的婴儿而言,哺乳的妈妈应多加食用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我们不提倡哺乳的妈妈采取纯素的食物模式。如果,哺乳的妈妈确实不能吃动物性食品,那么她应及时补充维生素B12的制剂。

对于采取人工喂养的宝宝来说,我们应选用含有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配方奶哺喂以确保宝宝的营养。

如果宝宝已添加辅食或已能吃饭,那么应为宝宝选用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具体的膳食菜谱,我们会在本书的PART6纠正贫血的营养美食”部分大量提到,你可以参考使用。

    对于症状较严重的孩子,应使用叶酸及维生素B12制剂来治疗。维生素B12的一般用量是15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约7~10天见效。叶酸口服,每日3~4次,每次5mg。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以提高疗效。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临床情况由医生指导使用。

大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B1和铜可降低维生素B12的利用率,会使得B12进一步缺乏。所以,我们提醒大家,在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时应注意不要过量。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贫血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年龄的宝宝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不同,因此,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也与成人不同。目前,我国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即6个月至6岁的孩子若血红蛋白低于110g/L,6~14岁的孩子若血红蛋白低于120g/L者,即为儿童贫血患者。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对于贫血的耐受能力超过成人,因此,年龄较小的孩子多数不会自己诉说贫血症状,多由家长仔细观察后发现,或者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医生发觉。儿童贫血容易观察到的表现是皮肤苍白,口唇黏膜及甲床苍白。如果通过观察,家长不能确定孩子是否为贫血,可到医院化验血常规,这种化验在小儿科采用的是指血,很方便,而且费用也不高,对判断病情十分有好处。

 

 

营养性贫血的饮食禁忌

 

    (1)注意膳食纤维不要过量,过高的纤维影响微量元素(其中包括铁)的吸收。

(2)不提倡纯素的饮食模式,因为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低于动物性食品。而且植物性食物中维生素B12含量极低,纯粹素食者容易导致缺乏。

(3)少食用过分精制的谷物,因为谷物中的必需微量元素铁、铜、锌、铬等均在外皮部分。

(4)不要过多地喝浓茶及咖啡,两者均会妨碍铁的吸收。

 

  营养性贫血一日膳食举例

 

[ 早餐]

       牛奶或豆浆1杯(200mL),烤馒头片1片(50g),拌黄瓜1小碟(50g)。

[ 加餐 ]

       番茄汁或橘子汁1杯(200mL)。

[ 午餐 ]

       瘦肉炒青菜(肉50g,青菜200g),鸭血菠菜汤鸭血25g,菠菜50g),米饭1小碗(50~100g)。

[ 下午加餐 ]

        蒸鸡蛋羹1个(鸡蛋50g)。

[ 晚餐 ]

       酱鸡肉(50g),豆腐干炒青菜(豆腐干20g,青菜150g),馒头1个(50g)。

[ 睡前加餐 ]

       牛奶1杯(200mL)。

 

 

恶性贫血

1.什么是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同维生素B12缺乏所导致的贫血一样,也是巨幼细胞贫血,同时还伴有胃液缺乏(胃酸和蛋白酶缺乏)和神经系统损害。罹患恶性贫血的患者,摄入富含维生素B12的膳食和口服维生素B12治疗均无效。这是因为恶性贫血患者无法正常吸收维生素B12。恶性贫血是可以引起死亡的致命性贫血。恶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为患者软弱无力、舌疼痛和四肢麻木及麻刺感觉,病情加重时体质量下降(体重下降)。实验室检查发现有许多异型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指数常明显低于正常值,血小板降低。少数病例可出现紫癜。胃液分泌的总量和胃液中的酶含量也明显减少。

导致如此严重的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有后面这3种:①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内因子被破坏;②胃切除术后导致内因子缺乏;③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药物治疗在48小时内即可出现症状的改善,最有效的治疗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并且是终身治疗。

饮食治疗对于恶性贫血的纠正无效,但营养治疗是治疗恶性贫血的必要措施之一。营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患者安排一个平衡膳食,使之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配合注射的维生素B12发挥作用。

 

2.饮食治疗原则

 

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多供给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物。

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约为每天每千克体质量(体重)1.5g,其中优质蛋白质,如乳、蛋、肉等至少占总蛋白的60%~70%。

食物应制备细软、易消化。对舌炎患者可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给予管喂饮食。以保证患者营养素的摄入。

餐次应每日5~6次,少量多餐原则为好,这样有助于消化,同时也有利于增进营养素的摄入。

如有腹泻或便秘应给予药物和对症治疗,膳食方面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如腹泻时应给予少渣饮食,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如患者出现便秘,应多吃些粗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豆芽、魔芋及其制品。

改变烹调方法,因很多维生素易被高温破坏,所以食物的烹调时间不宜过长。

 

3.应选择什么食物

 

    (1)主食。在主食的选择上应注意粗细粮搭配。

    (2)动物性食品。可摄入各种动物性食物,如牛羊肉、奶酪、鸡肉、蛋黄,动物的肝、肾脏及肉类。

    (3)膳食中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可多选用绿叶蔬菜、酵母、粗面包、花生米、蘑菇、动物内脏等。

 

内因子是参与维生素B12 吸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蛋白质,它由胃壁细胞分泌,与维生素B12 结合成为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体。从而使维生素B12 被吸收进入肠上皮细胞。胃大部切除手术后,胃壁细胞大量减少,内因子分泌不足,使维生素B12 不能被吸收,从而造成恶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从而导致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以贫血、出血、感染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这是在我国较常见的血液病。

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约有一半的再障患者未查明原因。可能的发病原因有原发性、先天性、化学和物理因素等几大类。临床上,我们习惯于将原因尚未明确的再障称为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凡已查明原因的再障则称为继发性再障。药物和物理因素引起的再障最为常见,如氯霉素、保泰松、抗甲状腺药、退热镇痛药等药物都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次,是杀虫剂、有机磷等,同位素、放射线、严重感染以及病毒性肝炎、免疫性疾病也是引起继发性再障较多见的病因。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和全血细胞的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初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出现轻度进行性虚弱和疲乏,以及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淤斑、淤点或鼻、齿龈、阴道及消化道的出血。出血常为轻度。体格检查时,常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他们的皮肤和黏膜可有淤点和淤斑,结膜和眼底可受累。患者还常可出现发热。其发病率为53%~75%。临床上又把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再障,起病急,往往以感染和出血为主要症状,贫血明显并进展迅速。发热与感染有关,感染的病原体有细菌、霉菌、病毒、真菌等。败血症是急性再障最常见的并发症。此外,多数患者有皮肤淤斑、黏膜出血和内脏器官出血等症状。

(2)慢性型再障,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以贫血为主要表现。常因出血而导致感染或因感染而加重出血,但本型患者的感染比较容易控制。

绝大多数再障,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究竟是通过怎样的具体机制发病,目前仍未阐明。但有不少证据表明再障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微循环缺陷与免疫细胞的调节异常有关。

以往再障无特殊治疗方法,一般以输血和支持疗法为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性激素、大剂量蛋白同化激素治疗以来,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国采用以雄性激素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相信随着对再障发病机理了解的不断深入,治疗措施将会有进一步改善。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给予支持,以期待自然恢复。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不管所选择的治疗方案如何,再障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同时,离不开好的支持疗法。首先和最迅速的办法是去除病因。营养治疗对本病患者是有益的,可使患者充分的补充营养,以改善患者因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

营养治疗对再障患者是有益的,但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依赖营养治疗取得根治再障的效果。

 

 

再障患者的饮食原则

 

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饮食。因为各种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再生都需要依赖蛋白质作为物质基础,所以再障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有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而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50%以上。

   (1)补充造血物质。虽然再障不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造成的,但因为反复出血,必然会引起慢性失血性贫血,从而加重再障的贫血程度。所以,饮食当中应注意给患者补给充足的铁质、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2)补充含维生素类的食物。因为再障患者除补充维生素B12外,还应补充维生素 B1、维生素 B6、维生素 K和维生素C等。不仅是为改善贫血所需,而且对预防出血有利。

 

 

再障患者的饮食选择及注意事项

 

    各种肉类、鲫鱼、鸡、禽蛋类、奶类及动物的肝、肾和豆类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菠菜、番茄、大米和面粉等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叶酸,应多选用。

    对于急性型再障患者来说,在为他们烹调时要密切注意食物和餐具的消毒工作,患者本人应避免食用生冷和不卫生的食物。这是因为再障患者常有粒细胞缺乏,这使得他们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

   

再障患者的食疗验方:可选用当归母鸡汤、当归龟肉汤、阿胶糯米粥(或酒)等时常服食。

远离有害物质,保护生命之泉的源头永不枯竭。

我们知道,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疾病药物等;物理性因素如X线、射线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系统的大敌。因此,我们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和接触有害物质。

 

 

还有什么与贫血有关

   

通过前面的阅读,大家已经了解贫血与铁、叶酸和维生素B12之间的关系了。的确,这 3种主要的造血营养素缺乏均会引起贫血。不过,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素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营养素在人体吸收、代谢并最终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不是孤立的,其他营养素与这3大造血营养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他矿物质、维生素与贫血之间的关系吧。

 

铜缺乏与贫血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可以组成含铜的酶和一些金属蛋白,铜蓝蛋白就是一种重要的含铜蛋白。铜能促进铁的吸收利用,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铜缺乏时含铜酶的活力就会降低,铜蓝蛋白的含量便会下降,血红蛋白合成受阻。铜可以促进铁在小肠的吸收,铜蓝蛋白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所以缺铜时可导致铁的吸收和利用减少,从而加重贫血。当发生这种贫血时,单纯补铁无效,必须同时补充铜剂。

除参与造血外,铜元素还有很广泛的生理作用。铜能调节心脏搏动,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参与热量代谢,调节内分泌机能;参与水盐代谢,维护皮肤和头发的正常色泽等等。

为了确诊缺铜性贫血,可检查患者的血浆铜蓝蛋白、血清铜、红细胞铜及尿铜、发铜等。 

治疗时应针对病因,从饮食中供给患者足够的铜,以便纠正其营养不良,治疗易造成铜缺乏的慢性疾病等。早产的婴儿很容易发生铜缺乏,因此,我们可以用强化铜的牛奶或奶粉来喂养宝宝。

现代人由于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习惯于多食精细食品,少食粗粮和天然食品,故铁、铜等元素常摄入不足。缺铜性贫血的治疗,关键在于补充足够量的铜及铁元素。因为,铜在人体内不能储存,故我们必须每天从外界摄取,方能奏效。补充方法有两种:食补和药补。在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使用食补的方式,因为它既安全可靠,又无副作用。在表3.9中,我们罗列了不少含铜丰富的食品,大家可以根据喜好参考使用。

平时,我们应注意科学调理饮食,合理搭配主副食,适当多吃一些铁、铜含量较丰富的食物,如肝、肾、心等动物内脏,牡蛎和鱼虾等水产类食物,荞麦、红薯等粗粮,核桃、葵花子和花生等坚果类食物,以及豆制品、蘑菇和黑木耳等。喜食甜食者要特别警惕,因为多食含糖量高的食品能导致人体缺铜,这是由于在糖代谢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铜。对贫血患儿来说,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家长应严格限制孩子过量进食糖果、饼干等高糖食品。

必要时可用硫酸铜片剂口服,治疗有效者,血常规情况和临床症状很快得到改善。但应注意的是,铜作为一种微量元素,过多摄取是有害的。若片剂口服剂量超过10mg则对人体有害无益。因此,片剂的服用剂量请一定询问你的医师,千万不要自己随意决定。

 

锌与贫血

 

人体内有将近400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一旦人体缺乏锌,红细胞的合成便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贫血。此外,锌严重缺乏还会引起孩子生长发育停滞。

含锌较高的食物有牡蛎、胰脏、肝脏、整谷、粗粮、干豆、坚果、鸡蛋、瘦肉和鱼等。牛奶中锌的含量比肉类少得多,白糖和水果中的锌含量也很低。食物经过精制后,锌的含量会大大减少。如小麦经过加工,磨成面粉,去掉了胚芽和麦麸,其所余下的锌含量仅仅为加工前的1/5。

 

其他元素

 

钴是一种稀有的金属元素,它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钴缺乏会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从而导致人体出现贫血。此外,其他的微量元素如锰、钼、硒、铬、锗和矾缺乏时都可能导致贫血。

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有些B族维生素缺乏也会引起贫血。

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应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给他们挑食和偏食的机会,每天用好三餐,每餐都应有足够的主食、动物性蛋白和蔬菜水果。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发生某类营养素的缺乏,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除上述这些营养素外,大家千万不要忘记了最重要的生血营养素—蛋白质。因为,血液本身就是由大量蛋白质构成的,缺乏蛋白质这个最基本的营养素,即使其他营养素都很充足,也还是会造成人体贫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