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四、民间疗法

[日期:2012-08-29]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四、民间疗法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防治老年骨质疏松

  近日,本报编辑部接到一位读者打来电话,她说自己今年62岁,经常感到全身不舒服,没有力气,并且经常感到全身骨头痛,夜里还有好几次脚抽筋,让人睡不着觉。经医院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询问有何治疗方法。广西区江滨医院分泌内科陈霞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骨质疏松症大多发生在绝经的妇女和老年人,是人体退化的一种表现。有资料统计,45岁以上的妇女,近三分之一患有轻重不同的骨质疏松;而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因为骨质疏松症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发生了骨质疏松,不能光依靠吃药治疗。不少人认为多喝骨头汤就可以了,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骨头汤里的钙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真正要解决骨质疏松的方法是运动,辅以药物、饮食。

  陈主任告诉我们,乡村群众骨质疏松症发生比城市要少许多,这其中原因就是因为乡村群众运动比较多的缘故。而另外一个现象是,胖人比瘦人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要少,这是因为胖人身体较重,负重对于胖人预防骨质疏松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负重和运动对防止缺钙的确至关重要。因为适量地负重和运动不仅直接对骨骼有强健作用,而且运动使肌肉收缩,会不断地对骨的生长和重建产生积极效应,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防止骨质疏松的目的。

  适当的负重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中老年人可结合自身情况,参加一些运动锻炼:如慢跑、骑车、跳绳、登高、俯卧撑、举杠铃、网球、打太极拳、园艺劳动等,每周做5次,每次保证有30分钟的运动时间(分2次完成也行)。跳跃运动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一个简单的方法。科学家发现每天进行上下跳跃的女性,坚持一年后都出现骨质密度的增加。最易发生骨折的髋部,骨质的密度竟增加了3%。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在进行跳跃运动时,不仅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而且地面的冲击力更可激发骨质的形成。跳跃运动的方法很简单,反复上下跳动即可,场地、时间不限。原地单脚左右轮流跳或双脚跳都行,每天坚持跳50下。也可以跳绳,次数相同。但是,陈主任不主张登山运动,从事其他运动时,要和同伴在一起,可以互相照顾。

  如果是长年卧床的老人无法自己运动怎么办?陈主任建议由照料者对卧床老人进行按摩,每天按摩30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使卧床者进行恰当的被动运动,让其肌肉多收缩活动,对推迟骨质疏松大有好处。此外,老人平时多喝牛奶(每天250~300毫升),适量晒晒太阳,饮食做到荤素搭配,对于钙的吸收很有效果。

  

类风湿病人的自我调治

  类风湿病人早期如能积极配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关节功能,生活能自理,并能参加工作。如在急性发病期,有发热或关节明显肿痛症状时,应卧床休息,限制疼痛关节活动,同时避免受压及寒冷刺激。可使用各种矫形支架和夹板使关节保持功能位,避免垂足、垂腕等关节畸形。恢复期症状控制后,应鼓励病人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活动度以病人能承受为限。类风湿病人保护关节应关注以下四点:

  一、关节体操病人可针对自己的病变关节来选择不同部位的关节体操。关节体操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使关节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且简单易行,应于起床后和睡前进行,每个动作最少做十次:

  1.颈部运动放松颈部,头向上下运动;慢慢向左右转动;头向两侧屈,耳朵尽量贴向肩部。

  2.肩部运动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动肩关节,做圆形运动;双手握在一起放在头后,双肘尽量向后拉。

  3.上肢运动手腕上下、左右活动;手指分开、并拢,手指屈曲、伸直;拇指与其他手指一个一个地对指。

  4.下肢运动分别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方法与上肢运动类似。

  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目的在于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防止病情加重。训练之前,应先进行预备运动,或者配合局部热敷、按摩,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以稍微超过引起疼痛的幅度为限。时间宜选在下午进行,每日1~2次。

  1.肌力运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常有肌萎缩和肌力低下,关节的缓冲作用降低。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越发加重关节的破坏,尤其是下肢关节如髋、膝处要承受巨大压力,因此强化肌力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肌力锻炼。

  2.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洗脸、穿衣、缝纫、烹调、进食等,如果可能,均宜由病人自己进行。通过这些动作,可增加关节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运动疗法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病人的兴趣和能力,适度进行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及代谢,改善和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预防关节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减

  少关节畸形,减轻关节疼痛和疲劳感,减少病人对药物的依赖,并且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推荐的运动有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车、游泳、健身操、乒乓球等。

  病人可根据自己的病情、身体情况及自己的爱好选择1~2种。运动疗法不同于一般的锻炼,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最好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中应定期检查,随时调整不合理的地方,防止关节炎症加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运动可治足跟痛移物运动法将一条毛巾或围巾平铺在地上,一头压上约2500克的重物。端坐椅子上,脱去鞋袜,用足趾抓住毛巾的另一角,慢慢将重物拉到脚下,反复移物10次。攫取运动法端坐椅上,腰背伸直。然后用脚趾抓取放在地面上的钢笔或铅笔,提起脚,与膝部成一直线,再放下,如此两脚交替各重复l0次。

  挂物运动法端坐椅上,在脚趾根部悬挂一个750克重物,如花盆。慢慢将花盆提起,与膝部成一直线,再放下。如此两脚交替换提l0次。

  拣球运动法将10粒玻璃球放于地面,脱去鞋袜坐在椅子上,挺直腰背,然后用脚趾将球一一拣起。初次连拣l0粒,以后逐步增至20~30粒,两脚交替拣球。

  

钟摆运动治肩周炎

  肩周炎患者需要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康复运动,但有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患者可以在家中自己做,即钟摆运动。

  钟摆运动有利于肩周炎、肩周疾病术后早期的康复治疗,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关节活动度。钟摆运动的具体方法是将没有患病的手臂放在桌上,身体向前屈,并且弯腰,用放在桌子上的手臂支撑身体,用另一支手臂即患肢提着沙袋、哑铃等重物,具体的重量需根据个体差异并征求医生的意见。提着重物的手臂前后左右摆动和划圆旋转,摆动的频率不要太快,速度要慢且频率稳定。摆动的幅度要以患者所能忍耐的最大限度摆动最大角度,才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因为这个运动就像钟摆在摆动,因此得名“钟摆运动”。

  

治愈腰病有妙法

  刚过四十,腰痛说来就来。我多方求医,疗效甚微。一次去钓鱼,一位钓友教我一套“腰腿操”,竟解除了我的腰痛。站式立正,双臂前伸,手心向下,然后弯腰,带动双手触向地面,再站起,周而复始。

  扭式双腿分开,微蹲。腰部左右扭动,向右扭动时,右臂弯起,以右手掌拍打左肩;同时,左臂向背后弯起,以左手掌拍打后腰。向左扭动时,左臂弯起拍打右肩,右臂弯起拍打后腰。

  坐式端坐方凳,双眼轻闭,两手朝后伸向腰际,手掌相叠,贴压后腰,顺时针旋转式按摩,感到皮肤发热时,再逆时针按摩。

  操练时要静心静气,可以单独做一式,也可以几式连贯,但要持之以恒。

  

防老年痴呆体育疗法

  手指操简单、方便、易行,尤其对老年人较为适合。从中医观点来看,手上集中了许多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穴位,联系着全身的脏腑,适当地刺激这些经络穴位,有助于保持健康,某些症状也可以得到改善。经常以手指为中心进行各种活动,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刺激,保持神经系统的活力,对老年痴呆可起到预防作用。

  手指操练习方法如下:第一组:(1)首先吐气握拳,然后用力吸足气并放开手指。可以使头脑轻松。(2)用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指,从大拇指开始,每指做10秒。可使心情愉快。(3)首先吸足气用力握拳,然后用力吐气同时急速依次伸开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若干次。注意:握拳时将拇指握在掌心。(4)刺激各指端穴位,增加效果。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按压拇指。(5)刺激各经络。用拇指按压各指指根。(6)双手手腕伸直,使五指靠拢,然后张开,反复做若干次。

  第二组:(1)抬肘与胸平,两手手指相对,互相按压,用力深吸气,特别是拇指和小指要用力。边吐气,边用力按。对于呼吸系统的病、妇女病、腰痛也有效。(2)将腕抬到与胸同高的位置上,双手对应的手指互勾,用力向两侧拉。对高血压也有效。(3)用右手的拇指与左手的食指、右手的食指与左手的拇指交替相触,使两手手指交替相触中得到运动。动作熟练后加快速度。再以右手拇指与左手中指,左手拇指与右手中指交替作相触的动作,依此类推直做到小指。可以锻炼运动神经,防止头脑老化。(4)双手手指交叉相握(手指伸入手心),手腕用力向下拉。(5)两手手指交叉相握,手指伸向手指,以腕为轴来回自由转动。(6)肘抬至与胸同高的位置上,使各指依次序弯曲,并用力按压劳宫穴。可强健肠胃。

  第三组:多点刺激法。可用小铁球或核桃作为工具,具体做法如下:(1)将小球握在手中,用力握同时呼气,然后深吸气并将手张开。(2)将两个小球握在手里,使其左右交换位置转动,老年人都有经验,当有烦恼和不满情绪时,用此法可得到解除。(3)两手心用力夹球相对按压,先用右手向左手压,然后翻腕使左手在上,边压边翻转手腕。(4)用食指和拇指夹球,依次左右交换进行。(5)将球置于手指之间,使其来回转动。

  

治腰肌劳损运动疗法

  慢性腰肌劳损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木感。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可进行以下运动疗法,以提高疗效,缓解病痛。

  1.转胯运腰

  准备姿势: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全身肌肉放松,双手叉腰,调匀呼吸。

  活动时,胯先向左、再向前、向右、向后,围绕腰的中轴,做水平转圈动作。转胯一周为1次,可酌情做15~30次,再反方向做同样动作,其转圈的幅度,可逐渐加大。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腰随胯的旋转而动,身体不能过分的前倾后仰。

  2.转腰捶背

  准备姿势: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腿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手半握拳。活动时,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两臂随腰部的左右转动而前后自然摆动,借摆动之力,双手一前一后,交替叩击腰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左右转腰为1次,可根据病情及自身情况,连做30~50次。

  3.双手攀足

  准备姿势:全身直立放松,两腿可微微分开。活动时,先两臂上举,身体随之后仰,尽可能达到后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手尽可能触及双脚,稍停,恢复直立体位。如此为1次,可连续做10~15次。身体前屈时,两腿不要弯曲,弯曲将影响效果。老年人或高血压病人,弯腰时动作要缓慢些。以上3种方法,可每天早晚各活动1次。

  

坐骨神经痛的运动疗法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背部外侧发生的疼痛。多发于单侧,夜间痛甚,可于咳嗽、大便时加重。祖国医学通常称其为腰痛、腰腿痛。患者要避免着凉,除采用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外,适当地加强腰腿部的功能锻炼,也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1.左右摆腿:站立位,双手扶墙,轮流向左右方向摆动两腿,要求摆动时足部不触地面。

  2.交替直腿上抬运动:仰卧位,轮流将左右腿伸直后抬起,患腿举到与床面30度到40度平常感疼痛水平,经常锻炼可逐渐提高举抬的角度,最终达到与床面呈90度的水平。

  3.踏自行车运动:仰卧位,两下肢像骑自行车般踩踏,踩踏幅度可逐渐增加。

  4.正坐举腿:坐位,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直膝,脚跟着地,手握凳边,抬腿过脐,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5.平坐推腿:坐位,足跟着地,足尖翘起,两手平放在大腿上,随即向前弯腰,两手同时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很难推到足部,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收到良好效果。

  6.蹲跳:双手扶凳面,左腿屈膝蹲下,右腿尽量向右侧伸直,如此左右交替进行。

  

脂肪肝运动疗

  对于多数脂肪肝患者来说,病情是可以逆转的,关键在于积极去除病因及诱发因素,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酗酒等。其次是调理饮食结构,纠正营养失衡,以及坚持合理的锻炼,控制理想体重,并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纠正不良行为,通过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实施,绝大部分轻、中度脂肪肝患者可以“不药而愈”。针对脂肪肝的治疗,必须将运动疗法摆在重要位置上,并持之以恒。

  专家指出,运动疗法的实施可达到消耗能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减肥健身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三点:

  一、选择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如中快速度散步、慢跑、骑车、爬坡、呼啦圈、跳舞和广播体操等。避免剧烈运动项目,如足球、快跑等。

  二、掌握适当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适宜,即运动时呼吸、心率增快,并感轻度疲劳,轻微出汗,但不应感到头昏、呼吸困难或呕吐等。运动后疲劳感可很快消失,精力、体力和食欲均保持良好。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3次。如果为急性脂肪肝或脂肪性肝炎活动期,或伴有肝肾心功能不全等情况时,应适当控制和减少运动量,以休息为主。

  三、无论运动治疗还是饮食治疗,都不可求之过急,避免物极必反。应当遵循渐进原则,尤其是在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的把握上,应逐渐递增。根据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适当调整,以达到既发挥治疗作用又避免不良影响的良好效果。胃下垂的简易疗法治疗胃下垂的关键是增强体质,改善营养,加强对腹部肌肉的锻炼。胃下垂病人的体育锻炼应以健身功和医疗体操为主。另外,亦可配合散步、慢跑、保健按摩、打太极拳等。健身功可以改善全身症状,使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增进食欲。练功时可以躺在床上,以仰卧为主,动作要柔和、轻缓,肌肉放松,保持安静。

  治疗胃下垂的医疗体操,以仰卧起坐运动疗效最佳,其做法是:人从仰卧位坐起,双手不能借助其他物体,只凭腰腹部肌肉收缩拉起上体,双腿仍保持原位。坐起后,上体前倾,双手尽量去摸足尖,稍停顿后,上身后仰,再慢慢还原成仰卧位。每次可连续做8~10次。每天早晚各1次。初练者可以降低一些动作标准,也可请他人协助,如按住双腿、牵拉双臂等以减轻腹肌的压力。

  

导引通便术

  对于经常便秘的人来说,做一做导引动作,可有利于肠的蠕动和肠内容物与肠壁的相对运动,有助于大便的排出。导引通便的动作有:双脚微分开,成外八字形,自然下蹲,浑身放松。双手分别握住两脚脚腕,虎口处对着脚腕,拇指在内,其他四指向外。做动作时注意力集中于会阴部,双臂在双腿的外侧。双手用力向下撑,动作要缓慢而连贯,切忌猛烈。在此力作用下,臀部向上抬起,到一定高度时双手停止用力,臀部在放松的状态下缓缓落下。以每10秒钟1次的频率做此动作。在做导引动作的过程中,会渐渐有矢气和便意产生,说明肠内蠕动正在加快。稍有便意时也不要急着停下来,接着做动作,直到便意较重时再去排便即可。

  

  熏洗疗法

夏季药浴祛病疗疾

  夏天人体出汗较多,若在浴水中加入适当的药物进行药浴,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能够配入浴水的天然芳香药物很多,适应症也不尽相同。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简易有效的药浴方。桔皮米糠浴:用桔子皮和米糠各30克,布包加水煎20分钟,然后兑入热水洗浴。米糠和桔皮都能够滋润皮肤,有较好的护肤美容作用。

  紫草石菖蒲浴:用紫草和石菖蒲各30克,装入布袋内加水煎煮30分钟,兑入热水洗澡。水温以能够耐受为度。有清热止痒的功效,可以治疗湿疹。

  当归川芎浴:当归、川芎各20克,切细,装入布袋加水煎30分钟后洗浴,并可用该药袋揉擦身体,能有效地治疗神经痛、风湿痛、关节炎、挫伤等。

  百部浴:百部60克,煎汤沐浴,有杀菌止痒的功效,可治疗头虱、体虱等。

  苦楝根皮浴:苦楝树的根皮50克,煎汤去渣后洗浴,对疥癣病有明显的杀虫止痒功效。

  薄荷浴:薄荷30克,煎汤入浴,有清凉止痒、消炎的功效,可祛痱止痒。

  野菊花浴:野菊花30克(鲜品加倍),煎汤入浴,有解毒消炎的功效。

  苦参白头翁浴:苦参、白头翁各15克,煎汤去渣,用于坐浴,可以治疗妇女带下、阴痒等症。

  椿根皮浴:椿根皮200克,煎汤去渣坐浴,对妇女滴虫病、外阴瘙痒等有疗效。

  黄柏升麻浴:黄柏30克,升麻15克,煎汤去渣坐浴,可以治疗痔疮。

  进行中药保健沐浴的时候,要注意体位舒适,不要烫伤皮肤。浴后要避风,并要适当休息片刻。

  

保健药浴清热健身

  夏日,人们出汗多,消耗大,洗个温水澡很舒爽,如在浴水中加入一些祛暑保健药物,尤觉凉爽消暑。但皮肤表面有破溃者忌用。

  菊花浴

  菊花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能,防治头晕和眼花。可用鲜菊花500~800克,加水放入锅内,煎成汁水倒入浴盆待其降至适宜的温度即可浴用。它能防治头晕、眼花等症状,还可使肌肤细嫩洁白。也可直接饮用菊花汁,既清热解暑,还有利于肌肤的柔嫩。

  茶浴

  茶叶主要成分有咖啡因、茶碱、鞣酸等,鞣酸可消毒杀菌,收敛伤口,因此,茶水浴身有护肤功效。尤其是对皮肤干燥的人,经过几次茶浴后,皮肤可变以得光滑细腻。

  醋浴

  醋的成分主要是醋酸,有很好的抑菌、杀菌作用,将少量的醋加入洗澡水中,搅拌均匀。入浴后周身舒适并可止痒,还可使头发柔软亮泽。

  葛根浴

  葛根具有镇痛、降压、降血糖、清除皮肤老年斑和汗斑的功能,使关节更灵活,肌肉收缩力更强,不易疲劳。一般每次用葛根50~100克,加水熬汁,倒入浴盆,待其变温即可用,效果非常好。

  翠衣浴

  取西瓜皮若干,去表皮后涂抹全身,五六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此法既可防痱子,又可健美皮肤。

  十滴水浴

  将8毫升一瓶的十滴水三四瓶加入浴水,浸浴一刻钟,浴后双目明清,体感凉爽,可防治痱子。

  仁丹浴

  一盆浴水,成人放30粒,小孩减半,充分搅拌溶化。入浴后,皮肤沁凉,神态舒畅,有助于消暑提神。

  大蒜浴

  大蒜有抗癌、抗菌、消炎的作用,用大蒜煮汤洗澡,不仅可防止蚊叮虫咬,防止皮肤疾病,还有治皮肤神经痛及风湿痛的作用。

  蓟草浴

  蓟草止血散瘀效果好。将蓟草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煎熬半小时左右,过滤去渣,变温即可洗浴,此浴可增加皮肤弹性。

  桑叶浴

  经过霜雪的桑叶护肤散风又清热,性味甘苦而寒,具有散风清热、明目等功能。用它熬水洗澡,护肤而不脱脂。将干桑叶100克左右放入锅内,熬10~15分钟后,倒入浴盆,待水变温即可洗用。

  薄荷浴

  薄荷叶有散风热、止痒的作用,取鲜薄荷200克或干薄荷50克放入锅内,加水熬取药液,倒入浴盆即可。

  药浴疗法巧治颈椎病

  药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运用药浴治疗疾病是祖国医学的特色之一。临床上有多种药物沐浴法,可根据不同情况合理用药,灵活运用。以下介绍几种治疗颈椎病常用的药浴方:

  一方:桂枝30克,海桐皮、海风藤、路路通各50克,加水1000~1500毫升,煎煮取汁,待温度下降后,用毛巾或纱布蘸取药汁,对颈、肩、背等病变部位擦洗,同时配合按摩治疗。若病人的症状以上肢为明显者,可将上述药汁倒入木桶内,将患肢置于桶口,先以其蒸气对肢体进行熏蒸,待水温下降后,再予以浸泡。

  二方:夏枯草50克,桑叶30克,菊花20克,加水1000~1500毫升,煎煮取汁后,将药汁倒入脚盆内,待水温下降后,将双足置于水中浸泡,同时双足相互搓揉,以促进气血流通。适用于颈椎病引起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者。

  三方:茯神30克,五味子、川芎各2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后,以洁净的纱布蘸药汁在前额及太阳穴等处反复进行擦洗,每晚睡前1次,对颈椎病引起的心慌、失眠、多梦等有安神、宁心的作用。

  四方:生姜50~100克,切成薄片,放入500~1000毫升热水中,浸泡片刻,待姜汁泡出后,以洁净的纱布蘸取药汁,在头颈、肩背等疼痛部位进行反复擦洗,也可直接用浸泡的姜片在患处擦洗。因生姜有辛辣刺激的作用,擦洗后,可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对颈椎病引起的头痛,颈项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及活动不便均有治疗作用。

  

骨质增生熏洗有方

  骨质增生又称骨刺,是一种慢性骨质生长异常的退行性疾病。中老年人发病居多,好发于脊柱、髋关节、膝关节、跟骨关节等处。临床主要症状是脊柱(颈、胸、腰、骶椎)、膝、足等处疼痛,或关节隐隐作痛、触则痛甚、仰俯屈伸及转动失灵,或伴见头晕、麻木等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风、寒、湿三气杂至,侵入肌肉、经络、关节、筋脉、邪气壅阻、气滞血瘀及关节磨损所致;或情志不畅,房劳过度伤及肝肾;或金属外伤、跌扑、闪挫等直接损伤筋骨;或过度负重用力等,均可引起骨质增生。下面介绍几则中药熏洗验方,以供参考。

  一方:透骨草50克,全蝎15克,蜈蚣、桂枝、虎杖、红花、没药各10克。

  用法:上药浸泡l小时,用武火煎沸20分钟。滤出药液趁热熏蒸患处,以汗出为度;再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然后将患处放于温热的药液中浸泡30分钟。每晚睡前治疗1次,每剂药可用5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通经活络,祛痹止痛。适用于各种骨质增生症。

  二方:葛根、川牛膝、川椒、羌活、透骨草、苍术、丹参、细辛、生川乌、生草乌、艾叶各30克,米醋250克。

  用法:将上药除米醋外用纱布包裹,放锅内加适量清水浸泡20~30分钟后,煮沸约3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加醋,先用两块小方巾蘸药液交替热敷患处;待水温降至约40℃时,将患足浸入盆内或用药水洗患膝,并不停揉搓患处;如水温转凉可加温后再浸洗。每次1小时左右,每天1次,每剂药可用3天。

  三方:羌活、当归、乌梅、炒艾叶、五加皮、防风、制川乌、地龙、木通、萆薢、川椒各30克,生姜(拍烂)150克。

  用法:上药用纱布包裹后,放入大小适中的盆中,加冷水(约盆容积的2/3)后,置火上煮沸5分钟左右。趁热熏蒸患处,待温后,用液洗浴患处,并轻轻揉按患部。腰椎增生性关节炎,用纱布口罩2个,蘸药液交替热敷患部。每日1~2次,每剂药可用5~7天。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

  四方:炒艾叶、生川乌、木瓜、防风、五加皮、地龙、当归、羌活、土鳖虫、伸筋草各30克。

  用法:上药用纱布包裹后,放入盆中,加冷水置火上煮沸5分钟。将盆离火趁热熏蒸患处。待药降温后(以不烫手为宜),用药液洗患处。每天1~2次,每次1小时左右,每剂药可连用5~7天。

  功效:通经活络,止痛。适用于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弹响指。

  五方:羌活、独活、制川乌、制草乌、苏木、威灵仙、秦艽、防风、桂枝、木瓜、伸筋草、艾叶、松节、透骨草各100克。

  用法:先在蒸浴箱内加热水约20千克,然后将上药放入箱内,接通电源,调节恒温器。待浴罩内温度上升至38℃~45℃后,令患者仰卧在蒸浴椅上,放下浴罩,头露罩外。每次蒸浴3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3天后可继续进行。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舒筋,通利关节。适用于骨质增生症、关节僵直、风寒湿痹、麻木瘫痪等症。

  注意事项:在熏蒸或洗浴时要注意药液温度,避免烫伤皮肤。在本法治疗的同时宜配合内服药物及功能锻炼,则效果更佳。

  治血栓外痔坐浴方

  处方:川牛膝、路路通、皂角刺、川芎、三棱、芒硝各20克,乳香、没药、白芷、木香、生大黄各15克。芒硝另包,待其他药煎好后,趁热兑入芒硝,搅拌溶化后先熏后坐浴,每天2~3次,连用5天。主治:血栓外痔,排便后肛门突感疼痛,肛缘有球形肿物突起,色紫红,触之硬痛。

  治脱发外洗二方

  方一:艾叶、藿香各10克,桃树枝、柳树枝、槐树枝各15克,侧柏叶20克,水煎洗头,亦可局部湿敷。主治:各型脱发。

  方二:透骨草、侧柏叶各20克,皂角10克,水煎洗头,每周2次。主治:干性脂脱症。

  

治肛裂熏洗方

  处方:川芎、秦艽、川乌、草乌、牛膝、白芷、元胡各15克,乳香、没药、黄柏、椿根皮各12克,白芨20克,冰片(后下)5克。先熏后坐浴,连用10天。主治:肛裂。

  

中药坐浴巧治脱肛

  脱肛一旦发现,要及早治疗。一般脱肛初期可自行还纳,日久需借助手才能还纳。当发现脱肛时,千万不能生挤硬塞,不然容易发生嵌顿。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托住脱出的肠子底部,沿肠腔内部向上推送,就可以顺利地让大肠复位。复位后,每天用白矾、红花、乌梅各15克,五倍子10克,石榴皮30克,防风、生甘草各20克,水煎坐浴,可预防再次脱出。

  治疗轻型脱肛时,一般采用白矾15克,石榴皮30克,大葱100克煎水坐浴。中药坐浴是治疗轻型脱肛最经济的办法,患者如能经常坚持坐浴,均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脱肛主要是避免便秘,如厕忌久蹲,及时治疗肺部和前列腺疾病,经常做提肛运动等。

  

药浴熏洗简易效佳

  药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用中药煮沸之后产生的蒸气熏蒸或中药煎汤洗浴患者全身或局部,利用药性、水和蒸气等刺激作用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来治疗疾病。经过几千年的变迁至今,药浴疗法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治疗作用和保健作用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药浴疗法的好处多多,主要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适用范围广、简便易行等特点。

  足癣取生草乌、百部、土槿皮、猪牙皂、威灵仙各9克,醋、水各250毫升混合后备用。使用时将上药在醋液中浸泡1夜,再浓煎取汁,趁热熏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还可用苦参、菊花各60克,蛇床子、金银花各20克,白芷、黄柏、地肤子、大菖蒲各20克,射干、胡黄连各15克,加水煎煮,熏洗患足30分钟,每日1次,连用15天为1疗程,一般3~5天见效,1~2周痊愈。

  疥疮取大黄、当归各3克,独活、柴胡、苍术、厚朴、土茯苓、桂枝、苏叶、赤芍各10克,忍冬藤9克,硫磺20克,加水3000毫升煎煮去渣,待温后淋洗患处或浸浴患处,每次20分钟,隔日1次,连用5次。

  肩周炎取威灵仙、肉桂、白芥子、白附子、胆南星、水蛭、透骨草各30克,三棱、莪术、王不留行、白芍各20克,水煎外洗局部,每日2~3次,每次20~30分,连用15天为1疗程。

  前列腺炎取川乌、草乌、细辛各9克,白芷、乳香、没药、苏木、皂角刺、艾叶、肉桂各15克,蒲公英25克,煎水熏洗阴囊、阴茎及会阴部,然后再坐浴药水中浸泡阴部,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待排尿困难症状消失后,再加巴戟天、阳起石、仙灵脾等温阳药各15克,用法同上,坚持药浴1~2个月。

  痔疮取苦参、菊花各60克,蛇床子、金银花各30克,黄柏、地肤子、白芷各15克,大菖蒲9克,煎水适量,趁热先熏蒸肛门,待水温适当时再洗肛门,每日2次,用于各种痔疮的治疗。

  荨麻疹取防风、艾叶、生地、荆芥、蛇床子各20克,苦参30克,加水适量煎煮,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次30~40分钟,每日1~2次。用治急、慢性荨麻疹。

  斑秃取海藻、菊花、薄荷、防风、藁本、藿香、甘松、蔓荆子、荆芥穗各6克,煎汤待温,洗头,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也可取生地黄、生首乌各30克,黑芝麻梗、柳树枝各50克加入水中煎煮,趁热浸洗脱发区,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日为1疗程。

  

  敷脐疗法

  巧用脐疗可治顽疾

  便秘大黄30克,研为细粉,每日3克加75%的酒精调为糊状,敷于肚脐,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敷2次。一般敷药5~8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鸣和便意,部分病人可有轻微腹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

  尿潴留白矾8克(研细粉),与葱白10克,共捣为糊状,敷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一般在用药后3小时内排尿。适用于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所致的尿潴留。受寒腹痛风油精数滴涂抹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一般30分钟左右即开始发挥作用。亦可用伤湿止痛膏贴脐,24小时换药1次。

  小儿腹泻鲜石榴皮捣烂如泥状,敷于肚脐,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用药1~3次可愈。

  遗尿鲜葱白7根,硫黄适量,共捣如泥状,每晚睡前敷脐上,胶布固定,次晨除去,一般5次为1个疗程,1~2疗程可愈。主治:小儿遗尿,对老年肾虚之夜尿频繁亦有较好效果。

  

敷脐治小儿厌食方

  用丁香,吴茱萸各30克,肉桂、细辛、木香各10克,白术、五倍子、朱砂各20克,诸药共研细末混匀存瓶。用时可取药粉6~10克与米酒、姜汁调成稠糊,充填肚脐,最好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艾灸疗法

  治病灸疾话艾叶

  艾叶性温、味苦辛,入脾、肝、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功效。其叶可生用,炒炭或轧绒做灸,或外敷疗疾,被誉为“医草”。

  艾熏取干艾叶(陈久者为好,药店有售)50克左右,点燃后关闭门窗,烟熏45分钟后开门窗通风。烟熏时加苍术、雄黄、白芷等中药,消毒杀菌功效更佳。艾熏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和结核杆菌等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艾灸以艾叶轧成艾绒或制成艾绒条(药店有售),用于灸疗,可调节胃肠运动、血管舒张收缩等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常用保健艾灸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命门、神阙等。有报道,艾灸治老年痴呆、防治高血脂都有一定疗效。

  外敷艾叶逐寒湿疗效显著。制作艾袋:取艾叶500克,用布缝一个15×25厘米的袋子,装入艾叶,兜在肚脐处,对老人脐腹冷痛、妇女寒性痛经和寒湿引起腰膝疼痛疗效显著。艾枕:取艾叶1000克,用布包做成艾枕,对风寒湿引起的头痛有辅助疗效。

  艾垫:用艾叶缝制鞋垫,垫于鞋内,能治脚气、足癣、冻疮等。

  外洗治黄水疮,以陈艾叶60克,加水1500毫升大火煮沸3~5分钟,待温度适宜时浸泡熏洗患处。同时,取带壳杏仁30克,放入小火中烧到壳黑,取出杏仁捣烂敷于患处。对痈疽疮口不愈,亦可用艾叶煎汤熏洗。

  

贴敷疗法

小儿便秘敷足可治

  小儿便秘是指小儿大便干燥、坚硬、量少或排便困难而言,多由于摄入食物及水量不足,喂养不当,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等因素所致。中医认为,燥热内结,肠胃积热,或热病伤阴,肠道津枯,或乳食积滞,结积中焦,或气血不足,肠道失于濡润等,均可引起大便秘结,当以通腑泻热,润肠通便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外治疗法疗效明显,且药源方便,作用平稳,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现介绍几则足疗效方,供选用。

  1.大黄5~10克,研为细末,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一般用药1次即效。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2.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

  3.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

  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4.生大黄、鸡内金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风湿病“冬病夏治”疗效好

  风湿病多因风、寒、湿三气阻滞经脉所致,夏天阳热之气对其有一定缓解作用。因此,在夏季症状减轻时加强治疗,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风湿性关节炎

  此病属于中医痹症范围,致病原因多为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犯经脉、关节,阻碍气血运行所致。

  1.老寒腿药垫方将川乌50克,艾叶、透骨草各9克,研为细末。把药末用纸包后,再用纱布包好,用线缝好,垫在鞋内。从初伏开始使用,至二伏换药1次,三伏再换1次。如两条腿患病,可两边同时用药。

  2.风湿性关节炎贴敷方取肉桂、干姜各80克,白胡椒、细辛各100克,公丁香50克,把上药研成细末,再将200克蜂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到三伏末日时解开。用药后患处有湿热感和瘙痒,属于正常现象,经过此阶段病情将好转。

  3.白花蛇祛风散取白花蛇、川乌、蟾酥、透骨草、杜仲炭各等分,研为细末,炼蜜调和成膏。摊在布上,初伏第1天时贴患处,约在20小时内患处可有瘙痒,或出现水疱时即去药,待水疱消失后,二伏时再贴之,三伏时再贴1次。

  二、肩关节周围炎

  常因感受风寒、拉伤、扭伤或长期慢性劳损引起。

  热敷药袋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姜黄、川芎、威灵仙各15克,羌活12克。将上药入砂锅内加水煎煮成汁,再用麦麸皮300~400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将煎好的药汁拌入,加陈醋1汤匙,装入纱布袋内,趁热敷肩关节痛处,每个药袋可用7天。从初伏起,每日敷1次,一直敷到三伏末。

  三、风湿性筋骨痛

  本病以酸痛为主要症状,好发于腰背、膝、肩关节处肌肉群,疼痛部位较固定,与风湿性关节炎有区别。夏治方法如下:

  1.热瓦灸伏天把瓦块放在阳光下晒至发烫。在病人可耐受的情况下,将瓦块贴于筋骨痛部位,每天半小时,以不烫伤皮肤为度。也可在疼痛部位作艾柱灸。

  2.五加皮药酒用五加皮250克,泡于高粱酒1500毫升中,15日后服用,每次15毫升,每日2次。

  

“三伏贴”夏治哮喘疗效好

  哮喘病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及呼吸困难。该病在秋冬季容易发病或病情加重,中医学称之为“冬病”。西医学对于支气管哮喘多采用抗炎、止喘、对症等治疗,虽然能有效缓解症状,但不能根除其发作。为探寻中医有何特色治疗,记者近日采访了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哮喘防治中心主任宾博平副主任医师。宾主任告诉记者,在科学、规范治疗哮喘的情况下,可配合中医传统疗法“三伏贴”。该疗法具备4大优点:有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这种贴敷疗法,运用的是“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中医理论。中医典籍《灵枢》中提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到了夏季,天气变暖,体内阳气也逐渐上升,这时就会抑制痰邪下伏,潜伏于体内,所以一到夏季,哮喘病人的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但发病之源却没能根除。而三伏天是人体内阳气最盛,毛孔开张,大量排汗泻热之时。祖国医学认为,脏腑各有所主,各有开窍,各有所通,外与皮肤肌腠六腑相通,“三伏贴”就是通过脏腑经络与体表的联系,借助物理或药物的治疗作用直接或间接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哮喘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此哮喘病的外治贴敷法就可通过肺、脾、肾经络走行部位的特殊穴位的刺激而产生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根据中医理论选用有效药材在每年的三伏之时(比如2005年的7月15日是一伏,7月25日是二伏,8月14日是三伏)进行贴敷,贴敷在背部的穴位上,如大椎穴、定喘穴、肺俞穴等;如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较重者加贴天突穴。一般贴敷时间为2~6小时。3岁以下患儿贴2小时,成人贴6小时左右。因为药物的刺激作用,有的病人贴敷后局部灼热感明显,可在贴后2小时取下。通常连贴3年效果最好。

  另外,宾主任强调,由于所用中药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人应慎用或禁用。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敷药期间禁食海味、冷饮等,还应该禁食辛辣食物、肥肉。建议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本报记者

  中药敷涌泉巧治男科病

  涌泉穴位于足底的正中,即足底前1/3处的凹陷中。由于该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要穴,所以,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益精补肾、强身健体、舒肝明目的作用。根据中医“上病下治”的原则,在临床上,人们多采用中药外敷涌泉穴的方法来治疗很多疾病。由于此种方法具有取穴容易、应用方便、疗效可靠的特点,因此,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下面就介绍几种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男科疾病的方法。

  治阳痿:巴戟天、补骨脂、仙茅各10克。

  做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加入适量食醋调成稀糊状,分成2份。

  用法:将调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5~7天。

  功效:温阳补肾。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阳痿。

  治遗精:龙骨、牡蛎、芡实、沙苑蒺藜各30克,五味子、龟板各20克,菟丝子15克。

  做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调匀,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取药末适量,加入食醋调成稀糊状,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肾固精。适用于遗精、早泄、腰酸耳鸣、倦怠乏力等。

  治强中(阴茎异常勃起):水蛭9条,麝香0.3克,苏合香1克,蜂蜜适量。

  做法:先将水蛭烘干,研为细末,再加入麝香、苏合香共研细末,调匀,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稀糊状。

  用法:当阴茎勃起时,取调配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3~5次后,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

  功效:活血通络。适用于阳强不倒。

  治前列腺肥大:水仙头1个,蓖麻子30粒。

  做法:将蓖麻子去壳,与水仙头一起捣烂成泥糊样。

  用法:取调配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7~10天。

  功效:通络利湿。适用于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治副睾肿大:吴茱萸、蜂蜜、黄酒各适量。

  做法:将吴茱萸放入锅内以文火翻炒,炒至药物呈灰白色或白色时将锅移开,冷后研末。每次取吴茱萸末30克,加入适量的黄酒、蜂蜜调成稀糊状。

  用法:将调配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和腹部的中极穴(脐下4寸)上,药膏厚度约5毫米,外以软塑料膜覆盖,胶布固定。这样可以保持湿润,增强药效。隔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停药3~5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一般用药3~5周疼痛消失。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醋热敷治颈椎增生

  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的办法多种多样。近年来,我们采用食醋局部湿热敷治疗,效果颇佳。此法无痛苦、无伤害、安全可靠,无任何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可在短时间内起到显著效果。患者可自己进行操作治疗。

  方法:在敷药之前,先备好纱布口罩1个,热水袋1个,内装500毫升水,山西陈醋1瓶300毫升。治疗时,先将陈醋适量加热,然后把口罩放入陈醋内浸湿,捞起稍拧干,放到颈椎部最痛的部位。再将75℃~80℃的热水灌满热水袋,放在口罩上,敷30~40分钟,每日进行1次。如果患者颈椎部疼痛比较明显,活动受限,又有头昏等症状,每日进行2次,早晚各1次。一般敷药2次见效,最多敷10~12次可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经临床实践证明,采用食醋局部湿热敷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具有独特的疗效,能延缓骨质增生的发展,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骨质增生外治十二方

  增生性关节炎即骨性关节炎,又称老年性关节炎,俗称骨刺、骨质增生。本病起病缓慢,早期有关节酸痛,动作不灵活,以后疼痛加剧,活动受限制,由于病变部位的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各有异。如跟骨骨刺主要表现行走时足跟疼痛;腰椎骨质增生,可有腿麻或坐骨神经痛;颈椎骨质增生,可有头昏颈部不适,肩臂酸痛,手指麻木等。中医治疗此病疗效颇佳,现将临床上疗效较好十二则验方分别介绍如下,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1.川芎末调醋。取川芎末6~9克,加山西老陈醋调成浓稠糊状,然后用少许药用凡士林调匀。随即将配好的药膏涂沫在增生部位,涂好后盖上一层塑料纸再贴上纱布,用宽胶布将纱布四周固封,2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使用时须注意,此法不宜过早揭去贴敷药物,除个别有刺痒、起密集丘疹可揭去敷药外,其他敷1次时间至少应保持1天不掉落,否则影响疗效,经临床治疗各种不同部位的骨质增生症20多例,疗效满意,特别对颈椎及脚跟骨质增生症疗效更佳。

  2.地龙白糖液。取活地龙十几条洗净,加白糖适量于地龙上,使其溶化成粘液。用其粘液涂敷患处,覆以干净白纸,纸外再包白布,用烙铁加热至适当温度,反复熨烫,直至粘液烫干为度,每天2次,此法治疗各种骨质增生患者多例,疗效满意,特别对颈椎及脚跟骨质增生疗效更佳。

  3.威灵仙调醋。取威灵仙适量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患处固定,每天1次,20天为1疗程。用此方法治疗骨刺增生疼痛数十例,收效满意,特别对颈椎及足跟骨质增生疗效更佳。

  4.壁虎散。取壁虎6个,辰砂6克,上药焙干研粉备用。用时取适量药粉撒于患处,用强力麝香膏固定,隔天换药,1个月为1疗程。休息3~6天后可继续下1疗程。临床上用此方治疗各种骨质增生20多例,疗效较好,特别对颈椎及足跟骨质增生疗效更佳。

  5.川芎散。取川芎45克,将其研成细末,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装药末15克。以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患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此方治疗足跟骨质增生75例,全部有效,一般用药7天后疼痛减轻,20天后疼痛消失。

  6.川乌散方。取生川乌30克,此为1足跟用量。将川乌研末加白酒(以粮食酒为好)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温水将脚洗净,把药平摊在足跟疼痛处,外以塑料纸包好,用药期间不作剧烈活动。痛止即去,不可久用。经临床验证用此方治疗足跟骨质增生疼痛几十例,每次用药一整天,一般连续用药2~3次,疼痛即可消失。

  7.鲜苍耳叶。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以小片塑料薄膜包敷患处,干后换药,不拘次数,如有小泡发生,可按烫伤处理,伤好后继续敷药。经临床验证,用上药治疗足跟骨质增生疼痛,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后,骨质增生仍存在,但不再发展。

  8.夏枯草。取夏枯草50克,放入食醋1000毫升内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洗患处2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少则3~4剂,多则7~8剂,疼痛即可缓解,治愈后未见复发。

  9.川楝叶红糖膏。取鲜川楝叶30~60克,红糖适量。两者混合捣成膏状,外敷足跟疼痛处,24小时后更换,一般2~3次疼痛消失,经临床治疗17例,效果满意。

  10.仙人掌。取仙人掌适量。先将仙人掌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开的一敷于足跟部疼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半片,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内烘3~4分钟,待烘热后敷于患处,一般于晚上贴敷。在治疗期间穿布鞋为宜,适当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经临床治疗18例,2~3周内症状全部消失,无1例疼痛。

  11.臭椿树叶。取臭椿树鲜叶250克或干叶100克,上药加水约1000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热熏洗患处,每天1~2次,20天为1疗程,经临床治疗多例,效果满意。

  12.没食子皂角散。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二药研成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轻症用药1次见效,重症用药10次可见效。

 

冰敷疗法简便效佳

  现代冰敷法不仅用于高热昏迷患者的急救,还可用于多种病症治疗。

  1.冰敷降温在高热病情紧急情况下,用冰块降温,是护理高热病人的重要措施。通常用夹层冰帽和冰袋置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利用传导散热,达到降温作用。头部降温对脑缺氧治疗有利,对脑外伤、脑缺氧患者,可减少脑细胞需氧量,有利于康复。治疗乙型脑炎的高热患者,以肛温控制在38.5℃以下为宜。

  2.冰敷止痛受伤后伤口疼痛,冰敷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如牙痛,用冰袋敷患处可止痛;又如手指尖扎进小刺,可先用冰袋将手冰敷,再挑刺就不痛了。

  3.冰敷止血若伤口不大,可用冰袋敷表面,血管一收缩,出血就止住了。如关节皮下碰伤出现青紫,可先用冰袋止血后再用热敷,促进瘀血吸收。冰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出血,适用于扁桃体摘除手术、鼻出血患者及早期面部软组织损伤。

  注意:一是不要让冰袋直接放于皮肤上时间过长,一般20分钟应更换一下位置,降温时应将冰袋用毛巾包裹一层,避免直接受到冰凉刺激;二是大片组织受损、感染性休克、皮肤青紫时,不宜用冰敷,以防组织坏死;三是头枕部、腹部、耳廓、阴囊等处忌用冰敷;冠心病及高热患者应避免足底用冰敷。

  

  

  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巧治高血压

  经调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不参加运动者。通过自我按摩和医疗体操,可使患高血压者血压下降、症状改善,用药量可减少1/3~1/2。高血压的自我按摩,可按如下操作:

  第一节,梳头:(1)两手手指分开,虎口相对,指尖紧贴头皮,由前额上缘发际开始,逐渐向后作来回梳抓动作,每拍梳抓1次,八拍到达颈部,做4个八拍。(2)两手指尖由前额两侧发际开始,逐渐向侧、向后作来回梳抓动作,每拍梳抓1次,八拍到达颈部,做4个八拍。

  第二节,抹额:(1)两手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弯曲,拇指按太阳穴,食指紧贴额部,由中间向两侧按摩,每拍按摩1次,做4个八拍。(2)两手姿势同上,食指紧贴眉上眼眶,由中间向两侧按摩,每拍1次,做4个八拍。

  第三节,揉发根、抹颈:(1)手掌心向面,拇指按太阳穴,四指放于前额发际作回旋按摩,每拍1次,连做4次,共做4个八拍。(2)两手手指自然分开,手指、手掌紧贴头皮,用力向后下抹至颈前部,四拍1次,共做4个八拍。身体较好者,可配合做医疗体操。要求全身舒展的放松运动,和延长呼吸的呼吸练习;前者要求动作缓和协调,有节律,肌肉要放松,不应紧张,在弯腰低头时,头部不宜低于心脏的水平位,同时切忌憋气;一次练习至少20分钟。此外是步行和慢跑。先从步行开始,以每分钟70~90步的步速快走,以后再逐步增加步速至每分钟110步左右;然后采用走跑交替,即步行30秒,慢跑30秒,逐步减少步行,增加慢跑的时间,最后全部为慢跑。治疗高血压病的慢跑应用放松性慢跑,千万不要与他人竞赛,一般以跑后全身微出汗,稍感疲劳为宜。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

  

梳头疗法简易效佳

  梳头疗法是用木梳或手指梳头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梳头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它不仅能使头发通过梳理保持整齐的仪表,而且也有防病保健的作用。清代吴尚先的<理论骈文>中指出:“梳发,疏风散火也。”每当人们早起、睡前或伏案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用梳头或手指梳理一阵头发,会使人感到神志爽快、头脑清醒。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能坚持每天梳头,对于消除疲劳和缓解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大有好处。而且,合理梳发还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乌发养发的作用。

  一、头发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中医认为,头居高位,乃诸阳之会。“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头发与肾中精气和精血有密切的关系。青壮年时,由于精血充盛,则发长而光泽;老年人的精血开始虚衰,毛发逐渐变白而脱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二、操作方法:

  1.梳子梳头:选用黄杨木梳、骨梳(如牛角)、胶木做的梳子,不宜用金属或塑料制品。一般每天清晨起床后、午休后和晚上临睡前梳头。分别在头部正中、两旁、颞侧由前向后平稳地梳,速度每分钟25~35次,用力要均匀、适当,不要刮破头皮,以局部略有酸胀感为度。

  2.手指梳头:两手指成爪状,以指尖轻轻抓揉头皮,如洗头状。分别从正中、两旁、两颞侧由前往后地进行,在有关穴位上要加重指力。每日2~3次,每次3~5分钟,继而用拇指在印堂及两侧风池穴上各按揉50次。本疗法的治疗机理与按摩疗法相同。头部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穴位,梳头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和经穴,通过经络和神经的传导,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神系统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松弛头部神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临床应用举例:

  1.眩晕:用木梳从前额正中线经头顶梳到枕部,约10分钟。然后在百会处用木梳刮50下。最后在两风池穴各刮30次。每日2次,30天为1个疗程。

  2.高血压:用木梳从前额经头顶梳向枕部50次,然后从前额经两发角梳向两侧风池穴各50次。

  3.头痛:用木梳每天梳头2~3次,每次10分钟。先轻后慢,逐渐加快加重,10天为1个疗程。根据头痛部位的不同,梳头部位也有所不同。如头顶痛以百会穴为中心,偏头痛以颞侧为重点,后枕痛以中线两旁的膀胱经分布区为重点。

  4.养生:每日梳头2~3次,每次10~20分钟。

  5.失眠:用木梳从前额经头顶梳向枕部,先轻后重,早晚各1次。早晨每次10分钟,晚上睡前梳15分钟。

  6.头发早白、脱发:在头部正中线、两旁、颞侧由前向后梳,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以头皮发热、胀感为度。白发和脱发部位可重点梳。

  四、注意事项:

  进行梳头疗法时,梳齿不宜太锋锐,不宜太密,以免梳破头皮、牵拉头发。梳头时,不能用力过猛,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如头皮有疮疖、溃破者则不宜。拍打疗法“赶走”失眠

  不少老年人有失眠的毛病,现介绍四种“安眠拍打法”,只要睡前坚持做,用手(或涂上姜、酒、药等)拍打患者局部肌肉肿痛处即可。

  1.手拍打法

  适应症:感受风热引起的失眠。症状表现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浑身怕冷,难以入眠等。操作:先用温水洗净双手,在患者的两臂肘弯内侧,轻轻用力拍打,以每秒钟4下的速度进行,一次连续拍40下,再连续拍打两腿弯窝处,第七颈椎部位,前胸后背,小腿肚等各处,每处拍40下。以拍打后两臂弯一片红润,或有暗紫色的痧痕时为度。

  2.姜水拍打法

  适应症:感受风寒引起的失眠。症状表现有:感受风寒,四肢发冷,头痛及全身骨节疼痛而难以入眠者。药物:干姜15克,用开水冲泡15分钟后,过滤取药液备用。操作:双手蘸些热姜水,在患者第七颈椎处,腰椎部,两腿弯处,两腿小肚子腓肠肌部位拍打。

  3.白酒拍打法

  适应症: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失眠,见于落枕、颈椎病等。

  症状表现有:脖颈及肩背、上肢疼痛,难以入眠。药物:白酒60克,将白酒倒入碗中,隔水蒸热。操作:用手蘸热白酒,拍打患者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的上下左右各处,再拍打两臂弯、两腿弯的大静脉处,及脊椎两旁。每处拍打20下,以拍打到产生红晕时为止,手劲要轻重协调,停3小时后,再依前法,用白酒拍打1次。

  4.苍术拍打法

  适应症:体内湿盛所引起的失眠,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症

  状表现有:关节疼痛,四肢麻木等。药物:苍术30克,艾叶60克,加水浓煎。操作:用手蘸取药液,在腰椎两旁,两膝上下4处,每处用两手蘸苍术水,趁热拍打100下,以拍打之处皮肤见到红润,患者疼痛减轻,即为有效。

  此套拍打疗法不仅可以助你安然进入梦乡,而且还能起到保健防衰老的效果。

  

两手相撞可治手颤

  双手不停地颤抖无法自控的患者,除了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外,还可以采用双手对撞的方法巩固、强化疗效。具体的

  方法是:用双手以各个角度互相撞、摩擦。如用力伸直五指,使拇指与另外并拢在一起的四指呈直角状态,双手虎口相对

  撞击;撞击后,四指自然弯曲相互擦搓,如此反复做。也可以双手呈虚握拳状态,以双拳从各个角度相互撞击,以双手手腕从各个角度相互撞击。长期坚持,起到疏通血脉筋络,并刺激神经末梢,提高自空能力。

  

按摩操巧治失眠

  抹压前额。两手指曲成弓状,第二指节的内侧紧贴着印堂,从眉间开始向前额两侧抹压,约做40次左右。

  搓手浴面。先将两手搓热,如手掌过于粗糙可涂抹适量护肤霜。随后掌心紧贴前额,用力向下摩擦直到下颌,连续做10次左右。

  按揉脑后。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风池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约30次左右,有酸胀感为宜。

  按摩耳廓。人体躯干和内脏在耳廓均有一定反应部位,按摩耳廓有助于调节全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健康。

  泡足踏石。取一些小鹅卵石铺在水盆底,倒入温水,泡足踏石20分钟。

  

按胆俞穴治胆囊炎

  胆囊炎患者按摩胆俞穴,可收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

  胆俞穴:位于背后第十、十一胸椎棘突旁开2.5厘米处。按摩此穴位,可治疗胆囊炎、胆管炎、胸肋痛等疾病。方法:患者伏卧在床上,术者或家属用双手大拇指直接点压该穴,患者局部有酸、胀、麻感觉时,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坚持每分钟按摩100次(速度稍快),每日按摩3次,一般按摩2~3天,明显感觉右上腹疼痛得到缓解,坚持治疗可收到更好效果。

  禁忌:忌酒及暴饮暴食和刺激性辛辣食物。可坚持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

  

按摩“三脖”健身防病

  人体的腕、踝、颈(俗称手脖、脚脖、脖子)三个部位称为三脖。中医经络学记载,腕踝颈部分别通行着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陌经,合称十二经络,并有与人体诸阳经相联系的督脉;与诸阴经相联系的任脉循行于颈部沟通着人体上下经络,三脖部位囊括了人体二十条经络中的十八条,而且三脖处穴位众多。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位的通路,进行经络腧穴按摩,疏通经络,活运气血,调理阴阳,可达到无病健身,有病治疗之目的。

  在三脖按摩区运用传统的推、拿、搓、揉等手法,由表及里,先轻后重进行自我按摩,日间随时可做,持之以恒,每区每次按摩5~10分钟,大多一个月即见成效。一般健身强体三脖都要按摩,治疗疾病则各有侧重:凡心、肺、大肠、小肠之病应重点按摩手脖,胃、胆、膀胱、脾、肾、肝之病以按摩脚脖为主,头、胸、腹;四肢之病则重点按摩脖子。此法简便易行,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改善人体的亚健康状态。

  

自疗腰肌劳损十法

  推:两手对搓发热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向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热感止。

  捏:脚前伸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揉: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后腰左右两侧,用掌心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止。

  滚:两手握拳,从腰部向上下滚动、按摩。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反复进行。上身可配合前倾、后仰。

  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两侧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6圈。

  叩:用双手半握拳,用两拳的背面轻叩腰骶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左右同时进行,各叩30次。

  抓: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到骶部顺序进行,两侧各抓36次。

  抖:两手置腰部,掌根按于腰眼处,快速上下抖动15~20次。

  按:取坐位,以中指指尖揉人中穴(鼻下正中凹处)1~2分钟

  点:取坐位,用两手中指指尖分别点按两腿委中穴(膝关节后窝正中)1~2分钟。被按处应出现酸、麻、胀感觉。

  

  药茶疗法

巧用药茶治乙肝

  目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尚无特效药,如果能正确使用中草药配制的药茶,不仅可以少花钱,还能见效。患者可根据不同乙肝类型,适当选用下列药茶治疗。

  一、保肝降酶药茶适用于谷丙转氨酶反复升高的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

  1.五味子红枣炖冰糖:五味子10~20克,红枣5~10枚(去核),冰糖适量。加水同炖,去渣饮水。五味子是目前降低转氨酶的有效中药之一。其作用机理可能是:①五味子有助于对损伤的肝细胞的恢复;②能抑制谷丙转氨酶的活力;③对机体整体的调节而发挥降酶作用。具有酸收缓肝、滋养肝肾的功效,适用于肝炎患者转氨酶升高者。

  2.酸枣仁汤:酸枣仁50克,白糖适量。将酸枣仁加水500毫升,文火煎1小时,再加白糖,每日服1次,随量饮。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转氨酶高、心烦不安患者。

  3.五味木瓜茶:五味子6克,木瓜12克,煎汤代茶饮。五味子对轻度转氨酶升高患者有一定降酶作用。枟中药学枠称五味子性酸温,归肺、肾、心经,有敛肺滋阴、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作用,特别对阴虚患者效佳。木瓜(药店有售)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病毒,对食少、纳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效果最好。枟中药学枠称其性酸温,归肝脾,有舒筋活络、化湿和胃的作用。如果既有转氨酶升高,又有食欲不振者,两药配伍代茶饮,疗效甚佳。

  4.水飞蓟茶:水飞蓟种子每日30克,水煎代茶饮,也可与其他中药配制成蜜丸内服。目前,以水飞蓟为主药的成药有水飞蓟素(西利马林、利胆灵)、益肝灵片。有改善肝功能、降酶及降低胆红素作用。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损害等。

  5.垂盆草茶:每日用垂盆草10~30克,水煎代茶饮。垂盆草味甘淡、微酸,性凉,归肝胆小肠经,可清热解毒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之证,对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有良好效果,并可使口苦、胃纳不佳、小便黄赤等湿热之证缓解和消除。

  二、保肝退黄药茶主要适用于血清胆红素升高的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

  1.茵陈栀子茶:茵陈20~30克,栀子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或煎取药汁代茶饮。研究证实,以茵陈、山栀为主的成药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有良效。此外,从茵陈中提取的具有利胆退黄作用的成药羟苯乙酮口服药,也有较强的保肝退黄作用。

  2.田基黄茶:每日取田基黄10~25克(鲜品50克),水煎代茶饮。田基黄味苦,性平,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有保肝退黄作用,而且可用于早期肝硬化的治疗。

  三、保肝抗肝硬化药茶主要适用于肝纤维化指征明显的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

  1.红灵芝茶:红灵芝每次15~30克,水煎代茶饮。据研究,灵芝能增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对改善肝功能有良好疗效。

  2.丹参茶:丹参15~30克,水煎服。丹参可使由胶原构成的网状纤维和结缔组织增生、沉积和延伸均受到抑制。对复合因素引起的大白鼠肝硬化模型,丹参不仅能预防实验性肝硬化发生,且能促使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

  3.小柴胡汤代茶饮:柴胡、半夏、甘草各6克,党参5克,黄芩3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取汁,代茶饮。该方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对肝硬化有控制和逆转作用。

  四、保肝抗病毒药茶主要适用于乙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阳性或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中药苦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板蓝根、贯众等,都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可用药茶方如:苦参每日10~20克,水煎代茶饮;或白花蛇舌草每日10~30克,水煎代茶饮;或草药叶下珠每日15~30克,水煎代茶饮。对肝炎病人要护理好,特别要注重饮食调养。要保持心情愉快,少生闷气,勿忧郁,忌愤怒,保持外动内静。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应适当卧床休息,急性期过后,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饮食有节,禁食辛辣、生冷、油腻之物,戒酒。病毒性肝炎患者宜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类食物。绝对禁酒,不食含有酒精的饮料、营养品及药物。重型肝炎有肝性脑病时,应低蛋白饮食,肝硬化腹水者给予高蛋白低盐饮食。

  

糖尿病茶疗方

  药茶疗法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药茶长期饮用,患有轻度或中度糖尿病者能使尿糖减少,对严重者能降低血糖,使各种主要症状减轻。

  1.玉米须积雪草茶:玉米须、积雪草各20克。用法:沸水冲泡,加盖15分钟,代茶频饮。具有清热养阴功效,适用于糖尿病。

  2.枸杞子五味子茶:枸杞子、五味子各15克。用法: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当茶频饮,一般冲泡3~5次,每日1剂。具有养阴生津功效,用于糖尿病口渴津少。

  3.熟地黑豆茶:熟地、黑豆各30克。用法:水煎代茶,当

  茶频饮。具有补益肝肾、养阴生津的作用,用于糖尿病。

  4.绿豆茶:绿豆适量。用法:煮汁随时饮之。随量饮用吃豆。具有清热生津止渴功效。用于糖尿病。

  5.玉竹乌梅茶:玉竹、北沙参、石斛、麦冬各9克,大乌梅5枚。用法:制成粗末,加冰糖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当茶频饮,一般冲泡3~5次,每日1剂。具有养阴润燥,生津生渴功效。用于热盛伤津,气阴两虚型烦渴多饮。

  6.花粉茶:天花粉120克。用法:将天花粉制粗末。每日15~20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亦可用于肺燥咳血等。

  

三花减肥茶

  据统计,30~39岁是人体发胖的一个高峰期,比率约在33%~36%左右,这时候人们往往事业有成,晚上应酬增多是发胖因素,而运动量减少也是其一。常饮“三花减肥茶”,可减肥且无副作用。

  组成:茉莉花、麦芽、玫瑰花各10克,桂花、丹参各5克。做法:1.将麦芽、丹参放进茶壶中。2.加入水1500毫升,先以中小火煮15分钟。3.再加入茉莉花、玫瑰花、桂花,焖泡10分钟即可。

  用法:每日1剂,当茶饮用。

  

茶保健三法

  盐茶绿茶、食盐各适量,开水冲泡,坚持每日饮用。有消炎,明目,化痰作用。可治头疼、头晕、目赤肿痛、口角生疮、咽干喉燥、咳嗽痰多等。

  蜜茶茶叶适量,用开水冲泡,待温后取茶水加入上好蜂蜜一匙调服,每日中、晚餐后各服1次。有滋肺润肠,调理脾胃,益肾养精作用。可防治咳嗽、便秘、腹胀、食欲不振、耳鸣、腰膝酸软等。

  枣茶红枣10枚,加水煮烂,放入红糖,对入红茶水后1次服下。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作用,尤宜于婴幼儿和中老年服用。

  

药茶疗腹泻

  一方:取金银花10克,黄连5克,甘草、玫瑰花各6克,装入茶杯中,加入沸水300毫升左右,泡1个小时后即可当茶饮服。在1日内饮完。每日1剂。本药茶有清热解毒、行气止痛、固肠止泻之功。适用于急、慢性肠炎,痢疾、泄泻等。

  二方:取乌梅6克,防风7克,当归8克,白糖适量。先将乌梅洗净,再与防风、当归、白糖一同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

  1个小时后,即可当茶饮服。不拘次数,频频饮用。在1日内饮完。本药茶有收敛生津之效。适用于过敏性肠炎所致的泄泻。

  

红花泡茶防老年病

  医学界认为,人体内的活性氧有比氧更强的氧化作用,能生成过氧化物损害细胞膜,从而引发种种与衰老有关的疾病。日本山形县医药专家平松绿从维生素C和绿茶具有的抗氧化作用联想到,红花含有赤色色素和类黄酮可能有相似的作用。经其研究发现红花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可以预防脑梗塞和老年痴呆等老年病,可以用来制造预防老年病的食品。

  国内专家认为,用红花预防老年病,可每天用红花3~6克,冲泡,代茶饮用。

  

  佩药疗法

佩药疗法健身祛病

  中药不光可以内服外用,还可以制成佩带剂随身佩带,治疗疾患。中药佩带剂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春秋战国时代至今,我国民间部分地区一直延续了端午节前后佩带香包和小孩子手脚栓花花绳的习俗,这可能就是中药佩带剂最早的原型。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古老的中药佩带剂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市场上先后出现了中药腹带、气管炎口罩、咳喘宁背心、妇炎宁药垫内裤等形式多样的中药佩带剂,来防治疾病。其实自己也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制作相应的中药佩带剂,随身佩带,以祛病健身。现介绍几种中药佩剂,以飨读者。

  

中药香包

  药物组成:配方一:甘松300克,山柰100克,灵香草200克。

  配方二:苍术300克,川白芷200克,川芎100克。

  简要工艺:按配方一或配方二的比例将药物混合,打成粗粉。如有条件可将两方合并使用,其香味更好。用棉衣缝制成中药香包。

  功能用法:芳香悦心,避秽防疫。小孩多佩于胸前,成人多系与腰间。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苍术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能有效杀灭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

  

中药绳

  药物组成:雄黄、桃仁各30克,冰片3克。

  简要工艺:将桃仁掏烂为泥,雄黄、冰片分别研细后再加入桃仁泥研磨混匀。取毛线拧成细绳,从药料中反复穿串几次,使细绳沾上药物却可。

  功能用法:能避蛇和防止毒虫咬伤。佩带于手腕和足踝处。

  

气管炎口罩

  本品是将中药加工成粗颗粒缝制于口罩之内,或将中药精制提取,将提取物喷涂于口罩之上,让咳喘患者戴上口罩,通过呼吸作用,使有止咳作用的药物挥发性成分直接作用于病灶,往往能较快地缓解症状。气管炎口罩采用的中药主要为有止咳平喘作用,且含挥发油的药物,如洋金花、麻黄、冰片、紫苏叶、薄荷油、艾叶、橘皮等。

  

咳喘宁背心

  将麝香、安息香、白芥子、洋金等有活血化瘀、强心、止咳平喘祛痰的药物做成长条形药芯,缝制在棉花(或毛绒)背心之内,对应人体背部华佗夹背穴分布的经络路线,气管炎或肺心病患者穿上它后,通过药物的经络效应可起到保健、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妇炎宁内裤

  将蛇床子、苦参等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做成药垫,缝制在内裤的裆部,使药物直接接触病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近年来,在服饰市场上出现了诸如此类的药效服装,它们的基本原理就是以某种药物的挥发性能作用于人体的某些部位而治疗局部疾病的,部分患者也可适当选择此类服饰,进行对症治疗。

  

自制防暑小香袋

  盛夏,老年人极易发生中暑。介绍一种防暑小香袋:取藿香、佩兰各30克,香薷、银花各20克,薄荷15克,冰片10克,甘草6克。将众药捣成豆粒大小的粗末,装入一只以薄纱布缝制的小袋之中。白天玩于手中,睡时置于枕边,随身相伴。

  点评:小香袋中的药物有消暑、避秽、化浊、醒脑的功效,可起到防暑、祛暑的作用。

  

“防感香囊”防小儿感冒

  小儿免疫力低下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肺炎、扁桃体炎等,用防感香囊治小儿呼吸道感染效佳。

  处方:生黄芪60克,炒苍术、辛夷花、桂枝、砂仁各30克,防风、白芷、鱼腥草、川芎、桔梗、花椒各20克,柴胡、冰片各10克。

  用法:将上药烘干,粉碎,过60目筛,加冰片10克混匀,装入棉布袋中制成香囊,晚上放于小儿枕边,白天用塑料袋包住,以防泄气。30天换药1次,2个月为1疗程。

  

  足疗

足心疗法保健疗疾

  通过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刺激足心,激发人体正气以达防治疾病的方法,统称足心疗法。足心疗法的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因其操作简便有效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足心熏洗法:是指将药物煎汤,乘热先熏后洗足心部的方法。也可只熏不洗或只洗不熏。每次可熏洗20~40分钟,药凉后加温再用,每日1~3次,一剂药可重复使用2~3天。该法的适应症较广。如用麻黄汤熏洗足心可治疗风寒感冒;用艾叶熏洗足心可治疗小儿受寒引起的咳嗽等。

  二、足心热熨法:是运用发热的物体在足心部热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将药物炒热后,装入布袋内,乘热熨足心,药凉后再炒热再熨,每次15~30分钟,每日1~3次。也可用

  热砖、热布鞋底等加温的物体或用热熨斗隔物熨之。此法可用于一切寒证,对下肢寒痹等症有良效。

  三、足心灸疗法:在足心部运用灸疗的方法,称为灸疗足心法。具体的应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艾条灸:病人取俯卧位或双膝跪位,点燃艾条,术者以手持之,对准足心涌泉穴灸之,距离以患者觉温热并能耐受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至足心处潮红为止。根据手法不同,又可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病人也可取坐位,将一只脚放于另一侧膝盖上,自己持艾条对准涌泉穴灸之。

  2.艾炷灸:将艾绒搓制成下大上小圆锥状的艾炷,放于足心部,点燃后施灸。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现多用间接灸。即先在足心涌泉穴放置一姜片或蒜片,约比五分硬币稍厚一些,上用针刺数个小孔,以利于灸热渗透;再在姜片或蒜片上放置艾炷,点燃其上端,任其自燃;燃烧完后再换一个艾炷。一般每次灸5~9个艾炷。

  灸疗足心法可用于各种病症,尤其是对虚寒证效果更好,但阴虚火旺证一般不宜用此法。

  四、足心按摩法:是在足心部或按揉或摩擦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法: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足心涌泉穴,按下片刻后再提起,一按一放,反复进行,用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2.摩法:用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足心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或来回的有节律的摩擦,摩擦时频率宜快,用力宜稍重,摩至双足心发热为度。

  3.揉法: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

  按摩足心法是防病保健的常用方法,古今医家都非常重视。如第一部外治专著———清·程鹏程《急救广生集》载:

  “擦足,每晚上床时,用一手握指,一手擦足心,如多至千数,少至百数,觉足心热,将足指微微转动,二足更番摩擦。盖涌泉穴在两足心内,摩热睡下,最能固精融血,康健延寿,益人之功甚多。”

  

巧按足底治低血压

  很多低血压患者有头晕、耳鸣、目眩、疲倦、四肢酸软无力、食欲不振、足凉、自汗、盗汗等症状。有的患者体位变动时,尤其是突然起立时,还会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倒等严重症状。足底按摩对于治疗低血压有较好的疗效,手法以轻柔为主。其基本手法如下:

  一、术者用拇指轻揉患者两足,并对在按摩中疼痛明显的反射区继续按揉5分钟。坚持每日按摩。

  二、每日揉压足后跟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尤其是对涌泉穴,术者须用大拇指朝患者脚后跟的方向揉压10~15分钟。

  三、术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钟,然后揉压足心5分钟,每日2次。

  四、术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对患者足跟施以节律性的压踩10-20分钟,每日1次。患者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还可以施行自我辅助疗法:用空可乐瓶或拳头轻轻敲打足底15~20分钟,每日1次;用发卡或牙签刺激足跟15~20分钟,每日2次;旋转足踝15~20分钟,每日2次。

  

按揉足趾治病防疾

  肩周炎:用拇指按揉足底大趾第二关节内侧。

  眼病:用拇指与食指按揉足底第二、三趾根部。

  咳嗽:用拇指按揉足底第二、四趾根部。

  耳鸣:按揉整个第四趾。

  眩晕:按揉足背第一趾甲旁。

  高血压:叩击足底中心部分。

  心悸:按揉足底第二趾。

  胃病:按揉整个第三趾。

  肝病:按揉足底第一、二趾。

  便秘:按揉足背大趾甲外侧。

  更年期综合征:用拇指、食指按揉足背第四、五趾根部相接处。

  尿频:按揉足背第五趾甲内侧。

  

  药枕疗法

巧用药枕治顽疾

  药枕属中医“闻香治病”的外治方法,这种方法寓治疗于日常生活之中,免除了长期服药之苦,颇受患者的欢迎。由于药气通过呼吸进入体内,透肌腠、入脏腑,缓慢而持久地发挥

  药效,故适用于对慢性疾病的调理,如神经衰弱、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

  失眠取白菊花、灵磁石、合欢花、夜交藤各100克,石菖蒲、远志各60克,染灯芯、丁香各30克,白檀香20克,冰片10克(另包和入)。多梦加生龙骨100克,生龙齿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和入冰片,装入50厘米×40厘米的布袋内,纵横缝纫,铺上枕巾,当睡枕用,一般可用3个月。

  病案举例:一女性60岁退休干部,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经常胸闷、心悸、头昏、耳鸣、健忘、睡眠多梦,有时早醒甚至通宵不寐,脉细弦,苔薄白,舌偏红。嘱用上方加龙骨、龙齿、丹参做成药枕,缓缓图治。枕用半月后,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夜半醒来还可再次睡眠,头昏、心悸等症状亦有所好转。

  颈椎病取防风、羌活、威灵仙、川芎、千年健、葛根、透骨草各60克,细辛、白芷各30克,川乌、草乌、冰片(另包和入)各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做成约40厘米×30厘米睡枕,可枕6个月。

  病案举例:一退休女工,颈项强硬,常易落枕,已经年余。近半年来左臂发麻,有沉重感,左手拣物无力,头转侧时眩晕,脉细弦,苔薄白,颈椎片示第5、6、7颈椎生理弧度变直,间隙略变窄,第5、6颈椎后缘见唇样骨质增生,曾经牵引治疗效果不显。嘱用上方做成药枕,枕用半月后项强明显好转,臂麻减轻。

  

民间外治五疗法

  一、神阙贴药法

  神阙(肚脐)是中医针灸治疗的常用穴位,因其部位特殊,外用药物贴敷神阙最容易使药物直达脏腑经络,起到既可补虚,又可泻实的功效,而且适应症也比较广泛。

  小儿遗尿:可用麻黄、益智仁、乌药、肉桂各3克,焙干研成细末,使用时取3克调食醋贴敷神阙。

  小儿盗汗:用五倍子、生龙骨各30克,冬桑叶15克,朱砂10克,共研细末,取3~6克,以热醋调敷神阙。

  腹泻:用木香、黄连、吴茱萸、肉桂、苍术各9克,焙干共研细末,使用时取3~6克,以食醋调敷神阙,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0~15分钟。

  小儿厌食:症见腹胀,纳食不香。用枳壳、砂仁、陈皮、高良姜、制大黄各3克,槟榔、麦芽、谷芽、山楂各6克,共同焙干研细末,使用时取3~6克,与药用凡士林调匀,外贴神阙,外用胶布固定。

  二、体表药熨法

  该法是根据所患疾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药证相符的中草药炒热后,以布包或装入小碗内外用布包后,趁热熨体表部位,使药物透达治疗内病的一种方法。脾虚腹泻:症见大便稀溏,腹部隐痛,喜温喜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者。药取吴茱萸、高良姜、生姜、厚朴、紫苏各10~15克,将药粉碎为粗末,炒热后以布包熨下腹部。积滞不消:症见脘腹胀痛,呕恶酸臭,矢气则舒者。取生姜、山楂、紫苏各30克,厚朴20克,共研为粗末,炒热后以布包熨胃脘部。均有明显疗效。

  三、佩带药袋法

  是指根据不同疾病,选用相应的中草药制成粉末状,装入布袋佩带身体某一部位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适用小儿。治小儿咳喘,取干姜、白芷、炒苏子、杏仁、苍术、菖蒲、山

  柰各4克,雄黄2克,研细末,装入香袋内,佩带于小儿的肩甲部位,10天换药1次,效果颇好。治小儿厌食症,取苍术、薄荷、荜拨、高良姜、荜澄茄、青皮、陈皮、砂仁、白豆蔻、川椒各等分,共同研成细末,制成香袋,佩带小儿颈项上,一般带1个月,疗效显著。

  四、体表擦浴法

  是指根据不同疾病,选用相应的中草药外擦或煎水洗浴的方法。

  白癜风:用鲜骨碎补或生姜,擦患处,每天4~5次,每次擦患处皮肤时直至发热为止。

  感冒头痛:取苏叶、麻油各3克,生姜15克,葱白50克,共同捣烂搅匀,用布包擦熨双侧太阳穴、手足心以及胸前、背部。

  小儿伤食:用雄黄粉3克,加鸡蛋清、麻油适量,调匀,外擦剑突下至脐上部位,最后将药敷于剑突下。

  高热不退,甚至惊厥者:用羚羊角粉6克,银花、薄荷各20克,加入75%酒精100毫升,制成酒剂。使用时再用温开水稀释成40%的溶液,外擦双侧曲池穴(屈肘时肘横纹外端凹陷处)、风池穴(耳垂与后颈窝连线凹陷处)、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可达退热止惊的效果。

  五、药液熏洗法

  哮喘:取白凤仙草1株,延胡索、川椒各15克,艾叶、杏仁各30克,诃子20克,白果仁、白芥子各25克,上药共煎水,去渣取汁倒入小盆内,趁热熏后洗肺俞穴、云门穴(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中府穴(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处),具有消炎平喘止咳功效。

  暑热证:用金银花、黄芩、板蓝根各15克;连翘、薄荷、蒲公英各25克,檀香10克,冰片3克,煎水洗浴全身,有较好的退热作用。

  失眠症:取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磁石、青黛10克,菊花、夜交藤、合欢花各15克,水煎2次去渣,加适量开水,每晚睡前洗足15分钟。

  

民间常用外治四疗法

  一、填脐疗法:就是将药物放在肚脐内用来防治疾病的疗法。

  1.不慎风寒,发热不出汗:用大葱白30克,生姜2克,胡椒1克。将三味中药共同捣烂,装进纱布包,填放肚脐上,加饮温白开水小半杯,以帮助其驱寒解表,促其发汗。

  2.急性支气管炎:先用橘红6克,兑水半杯煎成橘红汤。再将莱菔子20克,牛蒡子15克,二味共同捣碎,兑入橘红汤拌匀调成糊状,装纱布放脐上。

  3.小儿消化不良:香附、槟榔各9克,良姜6克,生萝卜30克。四味共同捣烂,装纱包填脐上。

  4.小儿腹泻:用黄连6克,香附、良姜各9克,三味捣碎,再将黄酒150克煮开晾温兑入调匀,装纱包填脐上。

  二、含漱疗法:将药物用开水冲泡,放温后漱口,治疗口腔、咽喉等疾病的疗法。

  1.急性咽炎含漱法:将川黄连6克,黄栀子、银花各12克,放在干净搪瓷杯中,开水冲泡约10分钟后即可含漱。每日上、下午各漱20口。

  2.慢性咽炎含漱法:将川黄连、黄芩、知母、麦冬各9克,装进干净搪瓷杯中,开水冲泡10分钟后,倒出半杯后,放温含漱;再倒半杯,慢慢咽下。

  3.咽炎、口腔溃疡含漱法:将川黄连、橘红各9克,黄栀子、银花各12克,四味研末调匀,分成2小包,每日上、下午各1包,开水冲泡10分钟,放温多次含漱。

  三、药枕疗法:将一些药物缝在枕头中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

  1.白菊花枕:白菊花120克。制法:将白菊花冲洗干净,晒干,装进小纱布袋里,再缝进枕头当中,每晚枕之睡觉。适用于高血压头痛患者。

  2.晚蚕砂枕:晚蚕砂(即家蚕屎)120克。制法:用法同上。适用于高血压兼患结膜炎患者,有明目作用。

  3.茶叶枕:茶叶300~400克。制法:将用过的茶叶,洗净晒干,作成小睡枕。长期作睡枕,可预防高血压。

  四、外敷疗法:利用药物直接敷在患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扭伤肿痛:黄栀子、广木香各60克,黄酒200克炖热。将前二位捣细,兑入热黄酒调匀,趁热敷红肿疼痛处;如药见干,洒点热黄酒,外加纱布敷料固定。

  2.疖肿:新鲜大葱50克,蜂蜜25克。先将大葱洗净切碎,与白蜂蜜连同葱共同捣烂,敷疖肿处,外加敷料缠好。每6小时换1次药。本药现调现用,隔夜药不能敷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