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四、中药成药临床新用

[日期:2012-08-28]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四、中药成药临床新用

  

清肺利咽佳品———罗汉果茶

  中医认为,罗汉果性味甘凉、无毒,归脾、肺二经,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消肿止血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及肠燥便秘等症。下面介绍五款罗汉果茶疗方,供大家参考:

  一、罗汉果茶:罗汉果2个,去壳捣碎或切成薄片开水煮1分钟饮服。功能润肠通便、清肺利咽,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燥便秘、咽喉炎、失音喉痒、暑热烦渴等症。

  二、罗汉无花果茶:罗汉果、无花果各20克,切片,沸水中煮15分钟后当茶饮用,此茶具有清肺止咳、润肠道便之功效。可保护嗓子,教师、演员经常饮服则更佳,对治疗风热袭肺的声音嘶哑有较好的疗效。

  三、罗汉夏枯茶:罗汉果1个,夏枯草15克,将罗汉果与夏枯草一同入锅水煎取汁,反复煎煮三次,将药汁合并加入红糖适量拌匀饮用。此方有清肺、润肠、化痰止咳之功,可治急慢性喉炎及急慢性支气管炎。

  四、罗汉五梅茶:罗汉果15克,乌梅、五味子各5克,甘草3克,先将罗汉果、乌梅洗净捣碎与五味子、甘草一同入砂锅内,水煎取汁饮服,有补中气、清肺热、利咽喉之功效,常饮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百日咳、咽喉炎、喉痛音嘶等症有效。

  五、罗汉果薄荷茶:罗汉果30克,薄荷10克,青果5克,甘草3克,先将罗汉果切薄片,薄荷切小段,青果打碎与甘草一同入锅内煎取汁饮用。有生津润燥、利咽润喉之功效,对治疗咽喉炎、失音、暑热烦渴、痰火咳嗽、小便短赤等症有较好疗效。

  

清热平肝良药———三七花

  三七花又称田七花、参三七花、山漆花、金不换花,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的6~8月间,采花晒干,常年备用。

  三七花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平肝、降压之功效,适用于头昏、目眩、耳鸣、高血压和急性咽喉炎等症。三七花的治病小方剂:

  1.急性咽喉炎:将三七花3克与青果5克,盛入瓷杯中,冲入沸水泡至微冷时,可代茶饮;每日按此比例泡3次饮用。

  2.眩晕:将三七花10克与鸡蛋2个同煮至熟,捞出蛋敲碎壳,再次放入煮至30分钟,食蛋饮汤,可分2次食饮。

  3.高血压病:将三七花、槐花、菊花各10克混匀,分3~5次放入瓷杯中,用沸水冲泡,温浸片刻,代茶饮用。

  4.耳鸣:将三七花5~10克与酒50克混匀,入锅中放水煮沸,待冷食用;连服1周为1个疗程。

  5.清热、平肝、降压:将三七花10克揉碎,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补中益气佳品———山药

  山药,又名山芋、淮山药,古称薯蓣。中医认为,山药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长肌肉、止泻泄、治消渴和健肾、固精、益肺等功效。山药又为我国民间传统风味小吃的佳品之一,既可做甜食,又可做菜肴;是素菜上品,又是荤菜佐料。是滋补益寿、药食皆宜的保健食品。

  年老多病、身体虚弱、虚劳咳嗽、遗精盗汗、慢性腹泻、糖尿病等中、老年人,最宜食用山药。据报道,糖尿病患者长期适量食用山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有湿热实邪者不宜多服。山药验方选:

  (1)慢性气管炎:鲜山药、甘蔗,二药取汁混匀,日服2次,每次各取汁15毫升,温服。

  (2)糖尿病:鲜山药,煮熟食之,1日3次,每次60克,长期服用;山药30克,黄连6克,水煎服;山药30克,黄芪15克,水煎服,吃山药饮汤。上海天厨味精创始人吴蕴初,长期用上述第三方治愈了自身糖尿病,血糖、尿糖恢复了正常。

  (3)肺结核低热、咳喘:生山药60克,薏苡仁60克,柿霜饼30克,煮烂,随意服用。

  (4)乳腺炎初起:生山药、白糖,共捣烂敷患处,日换2次。

  (5)遗精、子宫脱垂:每晨煮食山药150克。

  (6)脾胃虚弱、泄泻、纳呆:山药、苍术等分为丸,米汤送服。民间用山药500克,红枣60克,粳米200克,煮粥吃,亦有助于开胃和止泻。

  

神奇的补肾药———补骨脂

  相传唐朝元和年间,75岁高龄的相国郑愚被皇上任命为海南节度使。年迈体衰的郑相国只好马不停蹄的去赴任。旅途劳顿和水土不服,使他“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而一病不起。后来,诃陵国李氏推荐中药“补骨脂”。郑相国按照李氏介绍的方法,服后七八日,渐觉应验,又连服十日,众疾竟霍然而愈。后郑愈常服此药,82岁时辞官回京,将此药广为介绍,并吟诗一首:“七年对节向边隅,人言方知药物殊;夺得春光采在手,青娥休笔白髭须。”

  补骨脂,又名破故纸,性味辛苦,大温,入脾肾二经。枟本草纲目枠记载,本品主要用于肾阳虚引起的各种症候,如腰痛、尿频等;也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和治疗肾虚喘咳等症。补骨脂的治病验方颇多,如治肾阳虚腰痛,取补骨脂12克,胡桃仁30克,杜仲、肉苡蓉、续断各10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取补骨脂、大枣各15克,肉豆蔻5克,生姜10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老年人肾虚气喘者,取补骨脂12克,冬虫夏草10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治早泄遗精,用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煅龙骨各等分,慢火焙干,共研细末,每次吞服10克,早晚各1次,淡盐水送服:治白细胞减少,取补骨脂500克,蜂蜜1000克,先将补骨脂微炒,研成细末,和蜜制丸,每丸10克,每服1丸,早晚各1次,用淡盐水送服。

  

补气生血良药———党参

  党参是常用的补气中药,其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具补中益气、和胃养血等功效,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气虚患者,由于补气也有助于生血,所以党参也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病人。党参可单独用于调补。取党参500克,洗净,切去芦头,置容器内,每天蒸一、二次,连蒸三、四天,即成为又软又糯的党参干,味甜而带香气,每天早晚可嚼食10~15克。也可将党参煎煮、加热浓缩,待药汁稠厚时,加入与党参等量的白糖或蜂蜜,乘热搅匀成党参膏,每日早晚用开水冲服一汤匙。气虚或气血两虚的病人,可酌情选用。若用党参500克,沙参250克,桂圆肉120克,水煎浓至滴水成珠,以瓷器贮藏;空腹时以一酒杯用开水冲服,常服能益气健脾,和胃养血,对增强体质大有益处。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可用党参、白术、茯苓、淮山、炒扁豆各12克,莲子肉、苡仁各9克,炙甘草、桔梗各6克,砂仁(后下)4克,水煎服,有补气健脾、渗湿利水的功效,用药后患儿小便增多,大便次数减少,一般不用输液。用党参15克,北芪12克,茯苓9克,水煎服,对肾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蛋白尿有一定的疗效,还有益气健脾利尿的作用。

  

散寒止痛良药———小茴香

  小茴香味辛、性温,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茴香还有抗溃疡、镇痛、性激素样作用等,茴香油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溃疡病属虚寒者:多面色泛白少光泽,食欲较差,或天冷时发作,或偶有泛酸,或经胃镜检查有浅表性溃疡者,脉多虚,舌质淡红,苔白略厚。方药: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乌贼骨、炒田七粉各15克,元胡12克,大黄6克。用法:共研为细末,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每日服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粒,空腹时服。可止酸、止痛,有助于溃疡的愈合。胃脘部、脘腹部胀痛: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胀痛或脘腹部胀痛,嗳气后略为减轻,舌质淡红,苔白或厚者。方药:小茴香、枳壳各12克,台乌药、川厚朴、佛手各8克,陈皮、甘草各6克。用法: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痛经:月经来潮时小腹冷痛,面色苍白无光泽,舌质淡,苔白,疼痛处得热则舒,疼痛严重者呕吐,脉虚无力。方药:小茴香、川芎、当归、香附各10克,吴茱萸3克,姜半夏、炒白芍各12克,延胡、党参各15克,炙甘草8克。用法:加水煎成4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注意:服药时忌食生冷之品。

  

补肾减肥良药———何首乌

  首乌又名何首乌,性温,味苦、甘、涩,入肝、肾经。生首乌补虚力弱,具有润肠通便、解毒消痈、截疟等功能,可用于疮肿、瘰疠、久疟不止、肠燥便秘等症。制首乌为滋补良药,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乌须发、涩精止带等功能,可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眼花、须发早白、遗精早泄、崩漏带下、久病体虚、高脂血症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延缓衰老、降低血脂、抗菌消炎、抗动脉硬化等作用。现将其临床验方现举例如下。

  1.产后便秘生首乌15克,生地、麦冬、玄参各12克,大米100克,红糖少量。将生首乌、生地、麦冬、玄参加水煎取药汁,去渣,再加大米煮粥,熟后加入少量红糖调匀,即可食用,分2次服,连服1周。具有生津通便的功效。

  2.肥胖症生首乌、山楂各15克,桃仁10克(捣碎),大米100克。先将生首乌用砂锅煎汁去渣,加大米等及适量水,煮粥,熟后即可食用,分2次服,可经常服用。具有降脂减肥的功效。

  3.月经过少制首乌、黄芪各20克,乌鸡1只,食盐、黄酒、味精、姜片等佐料适量。将何首乌、黄芪洗净用纱布裹好,装入鸡肚内。将鸡放于汤煲中,加入姜片、食盐、黄酒及水,先用武火烧开,再用文火煲至鸡熟,然后加味精适量即可食用。定期食用,具有养血调经的功效。

  

黄柏外用方

  黄柏,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杀虫的功能,为中医外科的外用良药。在民间亦有许多偏方、验方,今选几款介绍如下:

  皮肤肿毒:取黄柏、大黄各等份,碾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烫伤水疱已破:黄柏适量,以猪胆汁拌匀,入微波炉中烘干,碾末外敷患处。

  急性湿疹:取黄柏适量,碾成细末,用麻油调如稀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1~2次。

  小儿鹅口疮:黄柏、青黛、冰糖各等份,共碾为细末,拌匀,涂搽于患处。

  急性中耳炎:黄柏30克,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取其溶液滴耳,每日3~4次。

  小儿脐疮:黄柏末适量,填敷脐眼,用消毒纱布、橡皮膏固定。每日1次。

  小儿脓疮破溃:黄柏100克,枯矾5克,碾成极细粉状,用绢布包裹外敷。

  冻疮溃烂:黄柏30克,碾成细粉,撒于溃烂处。

  

化痰散结良药———浙贝母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贤惠美丽的女子与丈夫相亲相爱,但美中不足的是她一直没有生育,婆婆认为她“命硬”,有个郎中得知此情,就给她搭脉,并告诉他丈夫说:“你妻子不是命硬,而是体内有痰结之故,我现在教你认一种草药,只要每天煎汤服,保证三个月后怀个胖娃娃”。第二天,其夫就按照吩咐,挖取那种草药,煎汤给妻子服用,三个月后,其妻果然怀孕,后来生了个男孩。因为这种药帮助这位母亲生了宝贝儿子,所以人们就叫它“贝母”。浙贝母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及疮疡肿毒等病症。一般用量3~10克,可煎汤,或入散剂、丸剂,外用时研末撒或调敷。下面介绍几则验方:

  1.风热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疮疡肿毒:浙贝母、连翘各9克,金银花18克,蒲公英24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

  3.咽喉炎:浙贝母9克,桔梗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

  4.颈淋巴结核:浙贝母、海藻、昆布各20克,紫背天葵10克,海螵蛸25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取10克,饭后温开水送服。

 

消肿良药———玉米须

  玉米须学名玉蜀黍蕊,味甘淡,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等功效,还具有抗溶血、抗过敏、解毒作用,是治疗肾炎水肿、脚气、高血压病、糖尿病、胆结石、黄疸肝炎、吐血、鼻炎、乳腺炎的良药。

  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至300~400毫升,过滤后内服,一日1次,或分次服完。或生玉米须100克,煎汤内服,早晚各1次,对慢性肾炎、肾结石或肾病综合征、急性溶血贫血解血红蛋白尿、胆结石等病有疗效。用玉米须60克,瘦猪肉250克,煎汤食肉喝汤,一日2次,可降血糖。玉米须60克,金钱草、满天星各30克,茵陈20克,广郁金15克,水煎服,对黄疸肝炎有辅助治疗作用。取玉米须60克,小蓟100克,五花肉250克,炖服。可治劳伤后吐血、妇女血崩。用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皮适量,水煎同服食,有降血压作用。

  

祛痰利咽良药———桔梗

  桔梗是人们熟悉的一味中药,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野生于山坡草丛之中,其根肥大肉质,呈圆柱形,不分枝或少分枝。李时珍在枟本草纲目枠一书中解释道:“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因得此名。”桔梗是一种很有效的药物,其祛痰、利咽、排脓的效果更好。中医常用它治疗咳嗽痰多,胸膈痞满,咽痛失音等症。

  祖国医学常将桔梗配以杏仁、苏叶、前胡、陈皮、荆芥、防风、炙甘草等合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发烧、头痛、吐白痰等病症;配半夏、橘红、茯苓、苏子、瓜蒌等合用来治疗痰多,不易咳出;配生甘草、生苡米、冬瓜子、金银花、贝母、桃仁、芦根等合用来治疗肺脓疡。桔梗是许多常用中成药,如防风通圣丸、复方桔便片、止咳宁等的重要组成成分。以下验方仅供参考。

  1.治咽喉肿痛:取桔梗、生甘草各6克,薄荷、牛蒡子各9克,水煎分3次服。

  2.治热咳痰稠:取桔梗6克,桔梗叶、桑叶各9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2~4天。

  

春季感冒良药———板蓝根

  春天气候温暖,适宜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和传播。因此,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脑、麻疹、猩红热、腮腺炎以及暴发性红眼病等病,常在此时发生。防治这些春季多发病,板蓝根可算是比较理想的药物了。

  板蓝根含有靛甙、B-谷甾醇、氨基酸等,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枟中药大辞典枠言其能“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咽肿、痄腮、火眼、疮疹”。板蓝根的叶,即中药大青叶,也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良药,对于流感、肝炎、菌痢、肺炎胃肠炎、口疮、痈疽等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下面介绍几则验方,供读者参考:

  1.大青叶、板兰根、贯众各30克,水煎代茶饮。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

  2.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3天。可预防和治疗冬春季的风寒感冒。

  3.蝉蚕解表汤:蝉蜕、僵蚕、板兰根、连翘、桑叶各10克,薄荷9克,芦根15克,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煎15分钟,每剂煎2次,煎出的药液相混合。根据病情轻重,每日1~2剂,分2~4次温服。适用于风热感冒。

  4.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煮汤代饮料。可预防和治疗暑湿型感冒。

  5.暑令感冒合剂:香薷6克,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炙枇杷叶12克,鸭跖草15克,每剂加水适量,浸泡半小时,武火煎10分钟,过滤取药液备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适用于暑热感冒。

  

清热解毒良药———木棉

  每到暮春时节,南方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开满了木棉花。它那挺拔的树干,火红的花朵,令城市增色不少。许多人都喜欢木棉花的美丽,却不知道它还是一味治胃病的良药呢。木棉的全身均有药用价值。木棉花,有清热利尿、解毒祛暑和止血的功效。木棉皮,有清热利尿、活血消肿、解毒等功效,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泄泻、痢疾等有显著疗效。外用木棉皮可治腿膝疼痛、疮肿、跌打损伤等。木棉根,有收敛止血、散结止痛功效,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赤痢、瘰疬、产后浮肿等病症。以下小验方仅供读者参考。

  1.胃热型慢性胃炎:木棉皮30克,两面针根6克,水煎服。

  2.湿热腹胀、腹泻:鲜木棉花30克,水煎,调蜂蜜服。

  3.湿热肠炎:木棉花30克,水煎,早晚分服。

  4.痢疾:木棉花、金银花、凤尾草各15克,水煎分3次服。

  5.湿热腰腿痛:木棉皮15克,水煎,去渣,冲黄酒少量,早晚分服。

  6.风湿性关节炎:木棉根40克,水煎服或浸酒服用。

  7.气管炎:木棉根30克,水煎,加蜂蜜服。

  

治皮肤病良药———紫草

  紫草,亦名紫草根。性味苦寒,入肝、心包经。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透疹之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紫草含乙酰紫草醌,有抗菌、抗炎作用,对京科68-1病毒在试管内有抑

  制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局部应用乙酰紫草醌可促进创伤愈合。近年来笔者用紫草外用治疗多种皮肤科疾病,均获良效。现将其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痤疮:紫草、大黄各等分。上药共研为细末,加入茶油浸泡3~5天即可使用。用时每次于冼脸后,以少量药油涂患部,每日2~3次。

  2.结节性红斑:紫草、赤芍、当归、红花、白芷各30克,羌活、防风各15克。上药共研极细末,以蜂蜜或醋调合外用患部。

  3.小儿尿布皮炎:紫草150克,植物油1000克。将紫草加入植物油中浸泡24小时,文火炸至焦黄,滤过,即得。用时将药油搽于患处,每日2次。

  4.手足皲裂:紫草、白芨各3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时局部洗净拭干,取上药少许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每日3~5次涂抹于患处,必要时包扎,治愈为止。

  5.头癣:紫草、百部各30克。上药用麻油125克熬枯滤过,将油再熬,入黄蜡15克溶化,调和成膏。用时先剃光头,并以葱汤洗净患部,然后用生姜蘸药膏涂搽患处,每日1次。

  6.带状疱疹:紫草10克,地榆5克,氧化锌35克,植物油100克。将以上诸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再加入植物油即得。用时搅匀涂搽患处,每日1~2次。

  

滋润养阴良药———石斛

  石斛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金钗石斛及同属多种植物的茎。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及长江流域各地。多于夏秋间采收,晒干,切段生用。鲜石斛可栽于砂石内,以备随时取用。

  石斛味甘,性微寒,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粘液质及淀粉。药理作用:解热、镇痛、助消化以及延缓孤儿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等。

  常用方举例:

  1.温热病后期阴虚低热、口渴:鲜石斛20克,玉竹、北沙参、麦冬各12克,生地9克,水煎后,加适量甘蔗汁代茶饮。

  2.虚劳赢瘦:石斛、麦冬、牛膝、杜仲、党参、枸杞子、白芍各9克,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水煎服。

  3.热病津伤,口干烦渴:石斛鲜品20克,煎汁,与粳米60克同煮粥,亦可酌加生地、麦冬同煎汁煮粥食。

  

补肾祛风良药———蛇床子

  蛇床子又叫蛇米、野胡萝卜子、野茴香,为伞形科蛇床属植物蛇床的果实。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夏秋果实成熟时采集,晒干备用。中医认为,蛇床子味苦辛性温、归脾肾二经。因为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补益肾气之功效,所以随证配伍,可用来治疗下述诸种疾病。

  1.治小儿癣疮:用蛇床子10克,研末,和猪油调匀涂患处,每日1~2次。

  2.治湿疹:用蛇床子30克,苦参15克,黄柏18克,苍术12克,水煎,洗患处,每日2次。

  3.治妇人阴痒:用蛇床子45克,明矾6克,水煎取液频洗,其效甚佳。

  4.治赤白带下:用蛇床子、秦皮各等分研末,醋面糊丸,如弹子大,棉裹纳入阴中,每日1换,3日即见显效。

  5.治阴囊潮湿瘙痒:用蛇床子30克,苦参、黄柏各24克,明矾6克,水煎取药液洗患部。

  6.治黄水疮:蛇床子、黄连各9克,水煎,分2次服,连用数剂。

  7.治带状疱疹:蛇床子、黄柏、大黄各等分,研末,用鸡蛋清调匀,搽患处,每日1换。

  8.治女子不孕:用蛇床子研末,每服6克,每日服2次,经前10日开始服,经来即停,经净后10日又服,连服2~3个月。

  9.治肾虚阳痿:用蛇床子、五味子、菟丝子各等分,研末,蜜丸如黄豆大。每服30丸,每日服2次。

  10.治老年肾阳虚夜尿多:用蛇床子、菟丝子各15克,肉桂、益智仁各9克,水煎分3次服。

 

 产后服生化汤因人而异

  在城乡的许多家庭,分娩后的产妇都要服几剂生化汤,以促使恶露的排出,并有促进乳汁分泌、加强子宫收缩、减轻宫缩时疼痛的作用,还可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但需说明的是,产妇服用生化汤要因人、因证而异,辨证论治,方可获效。

  生化汤是枟傅青主女科枠一书中用来治疗产后病的名方,由全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6克,炮干姜2克,炙甘草2克组成,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对产后恶露不止,少腹冷痛,得温则舒,舌质暗淡,脉细而涩的产妇,服药后可起到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功效。但在实际应用时必须根据产妇病情的轻重来灵活掌握,不可生搬硬套。如产后瘀血滞留、下腹疼痛较重者,可将桃仁用量增加到12克,并加入生蒲黄、五灵脂、泽兰各10克,益母草15克,以增强活血祛瘀的作用;若小腹冷痛甚者,可加肉桂6克,以温经散寒;对小产后胎盘残留,出血淋漓不断者,可加熟地25克,丹皮、红花各10克,有促使残留胎盘自动排出的效果,并能化瘀止痛,止血生新;如产后血热夹有瘀滞者,须去炮干姜,减少当归和川芎的用量,再加赤芍、生地、丹皮、栀子各10克,以清热凉血活血,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葵花药用宝典

  葵花,又名向日葵,为菊科植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在中药里,向日葵一身都是药:种子、花盘、茎叶、茎髓、根、花等均可入药。

  葵花子:性味甘、平,入大肠经,有驱虫止痢之功。葵花子中所富含的脂肪油和亚油酸,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此外,葵花子油还有高效的润肤功效。但葵花子炒后性多温燥,多食后易出现口干、口疮、牙痛等“上火”症状,故应适量。

  花盘:有清热化痰、凉血止血之功,对头痛、头晕等有效。将葵花盘晒干研末,每取5克,黄酒送服,每日3次,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将花盘水煎服,可治哮喘;将花盘水煎加红糖饮服,可治痛经。

  茎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取向日葵干茎叶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5~7天,可治高血压;取鲜向日葵茎叶适量,水煎服,可治眼红目赤、泪多等症。

  茎髓:健脾、利湿、止带。取向日葵茎内白髓适量,水煎服,可治白带清稀、腰膝酸软;取向日葵茎髓20克,灯芯、竹叶、通草各5克,水煎服,可治淋症、前列腺炎。

  根: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取向日葵根适量,水煎服,可治淋症尿频、尿急、尿痛;取向日葵根30克,白术10克,水煎服,可治胃痛。

  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取葵花适量,酒、水各半煎服,可治乳痈;取葵花适量,捣烂外敷,或烘干研末,麻油调敷,可治疮痈疖肿、乳腺炎。

  

鸡内金治小儿胃疾方

  鸡内金,又称鸡肫皮,民间称“化食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鸡内金含有大量的消化酶,消化力很强。鸡内金对于宿食停滞、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下面介绍几款鸡内金治疗小儿胃疾的验方,供患者对症选用。治宿食:小儿腹泻稀水、酸臭如败卵,大便夹有食物残渣兼有绿色粪便或白色乳块、放臭屁,多因饮食过多或食物难以消化损伤胃肠,形成宿食(伤食)。取鸡内金20克,焙焦,研末,每天3次,每次1~1.3克,开水冲服。治厌食:小儿不想进食,精神倦怠,不喜玩耍。取鸡内金30克,焙干,研末,日服3次,每次2克,温开水送服,一般3~5天即愈。

  治停食:饭后停食不动,胃内胀饱,不消化,是因为消化功能太弱所致。取鸡内金4个,莱菔子6克,麦芽15克,苍术9克。水煎分3次服。

  治疳积:小儿面黄肌瘦,腹部膨大,多由饮食不节或腹内有寄生虫所引起。取鸡内金1个,焙干,研末,开水送服;或用鸡内金加山楂50克或加白术5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3~5剂可愈。

  

无花果叶根外用方

  1.痔疮:取无花果10~20颗,加水200毫升,水煎,临睡前30分钟熏洗肛门,连用7天。

  2.痔疮出血:用无花果叶40克,水煎取1000毫升,乘热熏洗痔疮,待水温降至38℃时,淋洗患处,每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

  3.带状疱疹:取新鲜无花果叶数片,洗净擦干,切碎捣烂,置瓷碗中,加适量食醋调成泥状,敷于患处,待药干后再换。

  4.小儿吐泻:用鲜或干无花果叶3~5克,加冷水500毫升,熬成120毫升,待温时熏洗两脚足心约15分钟,隔日1次。该方对成年人也有效。

  

鱼腥草外用治病方

  鱼腥草是公认的一种“药食同源”的野生佳蔬,鱼腥草水煎服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鱼腥草外用治病也多良效,现介绍几则单验方于下:

  1.痔疮肿痛:用鱼腥草100克,水煎趁热熏洗,每日l~2次,连用2次即可消除痔疮引起的红肿疼痛。

  2.痈疽疮肿:鱼腥草研末,用蜂蜜调敷患处,可治疗痈疽肿毒,已成脓者并可排脓;用鲜鱼腥草捣烂,外敷能治疗疮痈作痛,连敷2~3次即可见效。

  3.鼻窦炎:将新鲜鱼腥草捣烂绞汁,每日滴鼻3次,每次4~5滴。对慢性鼻窦炎或萎缩性鼻炎有效,且无任何副作用。

  

中药虎杖有新用

  虎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其味苦性寒,入肝、肺、胆经,传统用于治疗黄疸、胁痛、热淋、烫伤、痈肿等病症。在中医药不断发展中,又拓宽了虎杖的治疗范围。

  烧伤:虎杖50克,地榆2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另用虎杖300克烘干研末,瓶装备用。先用虎杖煎水清洗伤口,再撒上虎杖粉末,每天1次。对烧伤面积18%~40%者,一般用药6~7天可愈。

  痤疮:虎杖12克,桃仁、红花各6克,归尾、赤芍、桔梗、玄参各10克,蜈蚣2条,水煎分3次服,每日1次,对聚合性痤疮和痤疮愈合后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者有效。

  慢性骨髓炎:以虎杖根浸泡于70%酒精中,比例为1∶3,浸泡14天,清洗伤口后,将纱条浸湿塞入伤口内,每日换1次,效果好。

  

药食两用佳品———枸杞子

  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经,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等功效,常用于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消渴,阴虚劳嗽等症。除处方入药外,一些食疗及简便方,对不少病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保健功效。

  1.萎缩性胃炎:枸杞子每次20克,1日2次,咀嚼咽下;老年人夜间口干也可嚼食。或可用枸杞子20克,煎汤当茶饮。

  2.妊娠呕吐:枸杞子50克,置带盖瓷缸内,以沸水冲浸,待温时频频饮服,喝完后再冲服,以愈为度。

  3.性欲减退、阳痿早泄、年老体弱:枸杞子30克,羊肉50克,加水共炖,加调料服食,每日1剂。男性不育,可每晚取枸杞子15克嚼碎咽下,连服1个月为1疗程。一般情况正常后再服1疗程。服药期间戒房事。

  4.贫血、慢性肝炎、神经衰弱:枸杞子30克,加水7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打入鸡蛋2个,再煮15分钟,即可食用,每日1剂,连服5天。也可用枸杞子20克,大枣30克,大米100克,共煮粥,加糖食用。

  5.迎风流泪,眼目昏花:可常嚼服枸杞子,或服杞菊地黄丸(日3次,每次1丸)。眼干涩者,用枸杞子30克,菠菜、熟鸡肝各50克。将枸杞子、菠菜用沸水焯一下,放入鸡肝、食盐、稍炖,食之,连用数日。

  6.老人腰腿痛:以枸杞子20~30克,沏水冲茶饮。老人胆固醇偏高,枸杞子30克,山楂、泽泻各10克,当茶冲服,每日1剂。

  7.减肥:每天取枸杞子30克,当茶冲服,早晚各服1次。

  8.褥疮:枸杞子50克,烘脆研末,麻油200克,熬沸,待冷倒入枸杞子粉加冰片0.5克,搅匀外敷疮面,每日1次。

  9.冻疮:枸杞子20克,白芷、吴茱萸各5克,分别烘干研末,加香油适量,4~6小时涂一次。

  

儿科脐疾良药———珍珠散

  珍珠散由珍珠、青黛、雄黄、黄柏、儿茶、冰片组成。其功效可提毒消肿、生肌长肉。适用于疮疖溃烂,流脓、流水、肌肉不生、久不收口等症。用于治疗儿科脐部疾患,也每获良效。新生儿脐血多发生在新生儿出生一周内,脐带脱落前后发现,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多由脐带粗大或断脐消毒不严而致。用珍珠散治疗,局部双氧水消毒,外撒少许后用纱布覆盖,每日1次,大多一周治愈。

  脐湿脐湿,指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孔湿润不干,甚或有水溢出,或脐孔周围稍现红肿。多由于断脐后消毒不严和护理不当,为水湿所浸而成。使用时双氧水消毒后,将珍珠散敷脐,外用纱布覆盖,每日换1次,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

  脐疮脐疮,又名脐湿疮,多常患有脐湿,使皮肤破损,再感毒邪而引起。其症轻者可见脐部红肿,重者脐部周围蔓延糜烂,脓水外溢,局部消毒后拭干,将珍珠散外敷脐部,轻者一周即效,重者二周可愈。

  脐漏又名脐漏疮。临床多由脐痈久治不愈形成漏管,多见脐中时流脓血臭水,久不收口。局部消毒后,外填脐中包扎,2日换1次。

  

川芎外治有神功

  川芎为血中气药,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头目而祛风,下入血海以调经,临床多用于内服,经临床发现,其外治亦多殊功,介绍如下。

  1.医头痛:取川芎30克,细辛、白芷各10克,研为细末,陈醋调为膏状,掺冰片少许混匀,贴于双侧太阳穴,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次贴24小时,3天贴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适用于内寒头痛,瘀血头痛。

  2.定胁痛:取川芎30克,香附、元胡各15克,五灵脂、蒲黄各10克,共研细末,每穴取药末3克,陈醋调为膏状,贴于双侧期门、阳陵泉穴,另配阿是穴,方法同上,适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及闪挫跌损等所致的胁肋疼痛。

  3.疗乳痈:取川芎、黄连各30克,共研细末,香油调糊涂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用3~6天,乳痈初起者用之最为有效。

  4.愈外伤:取川芎30克,乳香、没药、血竭各6克,共研细末,陈醋调为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换,连续5~7天,适用于软组织损伤而表皮未破者。

  5.止痛经:取川芎15克,生川乌10克,细辛5克,冰片1克,共为细末,密封备用。使用时每取药粉1~2克以纱布包后纳入鼻中(纱布团系一长线留于鼻孔外以便取出),一般用药15~30分钟疼痛可减轻或停止,若药在鼻中20分钟仍疼痛不止时,可取出药团,另取药再置另一鼻孔中10~20分钟,其疼痛大多可止。

  月季花药用验方

  ①取鲜月季花15~20克,放入保温杯内,开水冲泡,连服数次,可治妇女月经不调。

  ②取鲜月季花30克,与适量红酒炖服,可治产后子宫脱垂。

  ③取月季花6克,沉香15克,炒芫花9克,一起搓碎,装入鲫鱼腹中,用线缝合,然后用水、黄酒各半炖熟,食肉喝汤,可治瘰疬未破者。

  ④取月季花根9~15克,水煎服,可治赤白带下。

  ⑤取鲜嫩月季花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可治腰膝肿痛。

  ⑥采开败的月季花3~5朵洗净,加清水两怀,用小火煎熬至一杯,加冰糖30克,制成月季花汤,待温服下,可治血瘀性闭经、疮疖肿痛、创伤性肿痛。

  

四神丸新用途

  四神丸出自王肯堂枟证治准绳枠,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组成。具有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五更泄泻,或久泻不愈、腹痛、腰痛、肢冷、乏力等症。近年

  还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时小便自遗、醒后方觉或白天反复有尿失禁的病症。用四神丸温暖下元,补肾缩尿,可收良效。

  遗精遗精为男子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症。四神丸有温补脾肾,固精止遗之效,尤对脾肾阳虚引起的遗精有很好效果。

  便秘四神丸对老年脾肾阳虚、下元虚冷、阳气不运、传导失职而寒凝于下的大便失调有良好效果。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以结肠的溃疡性炎症为特征,以腹泻、粘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四神丸有良好的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的功效,尤对脾肾阳虚引起的非特异性结肠炎效佳。

  寒疝痛小儿疝气,是指小儿睾丸偏坠而胀痛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与先天肾气不足及脾胃失调有关。服四神丸可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胃脘疼痛四神丸温胃散寒,止痛暖脾,对胃虚寒、寒湿内盛引起的胃脘疼痛有良好的作用。

  

解暑灵药———六一散

  作为著名祛暑药之一的“六一散”,在中医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仅由滑石、甘草两味药组成,处方滑石六份、甘草一份便是其用量。“六一散”也因此而得名。

  祖国医学认为,暑即是热,但暑热多兼有湿,故统称为“暑湿”。老百姓常说的“中暑”,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有“中湿”的成分。而六一散主治的病症就是暑湿症。

  六一散的药方,相传为宋代名医刘完素所创。不仅中医在夏季开汤药常用,就连有些中药店也配制为成药出售。作为散剂,一般每次服9克,用凉开水调服即可。它价格便宜,

  疗效又好,很受欢迎。夏季使用六一散,只要见到以下4种症状中的3种,就可考虑。

  1.发热中暑后有体温升高、发热的症状,或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症状,即热象。2.口渴中暑后人体津液损失,往往伴有口渴喜饮的脱水症状。3.小便淋沥者中暑后出现小便量少、热痛、颜色发黄甚至尿闭等症状。4.呕吐或腹泻也是中暑患者的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多由暑湿伤及胃肠,升降失司,清浊倒置所致。

  六一散只要能做到对症服用,皆有显效。创方人刘完素称赞它是“凡人仙药”,明代医学家吴鹤皋也赞曰:“是方也,简易而效捷,暑途用之,诚为至便。”

  

精美石头能治病

  钟乳石可以益气补虚,养阴安中,明目下乳,定咳平喘。钟乳石入肺、胃、肾三经,其味甘,性辛温,无毒,能够助阳、强壮,可以用于治疗胃炎、肺结核、咯血、乳汁不通等疾病。

  珊瑚目前在临床应用上仅以红色珊瑚为药材,其功能为去翳明目,安神镇惊,主治目翳障、惊风、心肺郁热等疾病,特别是小儿眼有翳障,视物不清时,将珊瑚细研成粉末,取米粒大小涂于患处,治疗效果十分好。

  琥珀传统医学认为,琥珀入心、肝、肠,性温无毒,主要功能镇静安神,散瘀止血,利尿通淋。琥珀与朱砂、全蝎等同用,是治疗小儿惊风的常用药,将琥珀与酸枣仁、夜交藤、朱砂等配合应用,有很好疗效。琥珀还可以利尿通淋,可治疗因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引起的疼痛和淋浊,尤其对血尿的治疗效果甚佳。

  

感冒发热常用中成药

  1.板蓝根冲剂清热解毒、凉血,主要用于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及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疹。成人每次口服10克,日服4次;儿童每次5克,日服4次。

  2.银翘解毒片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轻度怕冷、头晕头痛、鼻塞咽痛、全身无力、口渴思饮。成人每次服4~6片,日服2次,小儿1~2岁每次1片,3~9岁每次2片,9~15岁每次4片。

  3.通宣理肺丸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轻度发热、怕冷、头痛、无汗、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咳痰。成人每次丸剂服2丸,日服2次,片剂服6片,日服3次。

  4.感冒退热冲剂适用于感冒有风热表现者,发热或不发热,伴头痛、咽痛口干、化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均不高。可每日冲服3~4次,每次l袋。发热高,可每次2袋。咽痛者,可含漱后吞下。

  5.桑菊感冒片适用于风热感冒,略有怕冷发热或不发热,鼻塞咽痛,头痛。可每日服3次;每次吞服6片。

  6.银黄片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也可用于丹毒、肠炎。可每日服3~4次,每次服2片。上述药均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为免碍胃,最好食后吞服。

  

云南白药新用

治小儿细菌性痢疾

  用法:以云南白药口服,按5毫克/千克体重计算,3次/天。

  疗效:有人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46例,治愈2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69.56%。优于使用复新诺明治疗的对照组。对照组中无效的13例,改用云南白药后治愈。

  

治带状疱疹

  用法:取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调成糊状,贴敷患处,隔日换药1次。

  疗效:一般用药24小时症状好转,1~2次后烧灼感减轻,皮疹迅速吸收干燥,多在7天内获得治愈。

  

治烧伤

  用法:取云南白药适量及保险子数粒,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匀外敷烧伤创面。

  疗效:适用于烧伤面积小于5%的浅Ⅱ°烧伤创面,一般用药3天后开始愈合。

 

藿香正气水新用

  感冒咳嗽:用杏仁10克,水煎,送服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每日3次,连用3天。

  小儿消化不良:麦芽10克,山楂、神曲各6克,水煎去渣,再加入藿香正气水20毫升,分3次服,连用3天。

  妊娠呕吐: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每日服3次,连用5~7天,疗效佳。

  白带过多: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每日3次,连用3天。

  手足癣: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洗净患处擦干,用药棉蘸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涂于患处,涂药后至少要保持2小时,每日1~2次。对起水泡出黄水者,涂药后4~8小时水泡逐渐消失,12小时变为干皮脱落。

  湿疹:用藿香正气水外涂皮损处,每天3~5次,连用3~5天。对湿疹性皮炎、婴儿湿疹、阴囊湿疹、带状疱疹、脚气等也有效。

  蚊虫叮咬:用藿香正气水适量外搽患部,半小时后瘙痒即可消除。晕车晕船:将藿香正气水适量直接或用药棉沾取药液敷于肛脐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小柴胡汤新用

  小柴胡汤原方来源于汉代的枟伤寒杂病论枠一书。现代为方便患者服用,它被广泛制成了丸剂、片剂、冲剂,甚至是滴丸剂。传统应用于治疗伤寒少阳证,症状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等。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小柴胡汤系列制剂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下列几种病也有较好疗效。

  伤寒方法是内服小柴胡丸(小粒),每次24粒(每8粒相当于原生药3克),日服3次。一般用药7~12天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柴胡退热、黄芩清热,生姜可促进发汗而加强散热,三药合用有显著的解热效用;另外黄芩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故可用于伤寒病的治疗。

  厌食症方法是口服小柴胡片,每次3片,早、晚各1次。配方中生姜可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姜半夏有较强的降逆和胃作用,大枣、炙甘草可补中益气。故该药对经中医辨证属于伤寒少阳证兼有厌食者有良效。

  急性肾盂肾炎取小柴胡片每次6片(每片相当原生药0.5克),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方中黄芩能明显抑制多种致病菌,柴胡能解热,甘草能解痉而控制尿路刺激症状。故对肾盂肾炎患者经中医辨证为伤寒少阳证者有疗效。

  失眠小柴胡冲剂每次1袋(10克),开水冲服,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柴胡、黄芩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大枣有养血安神之效。诸药合用对伤寒少阳证兼有失眠的患者有安神宁心之效。

  

人参养荣丸有新用

  人参养荣丸是中医有名的补益良方,具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由白芍、当归、陈皮、黄芪、桂心、人参、白术、甘草、熟地、茯苓、远志、生姜和大枣等药物组成,一般中药店都有成药销售。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人参养荣丸不仅能治疗带状疱疹、雷诺氏综合征以及精子生成障碍所致的男性不育症,还可以用来减轻癌症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血液检查白细胞明显减少;二是一些自觉不良症状,如食欲不振、倦怠、腹泻、恶心、呕吐等,人参养荣丸能减轻这些毒副作用。人参养荣丸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可用于治疗各种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

  日本学者大川通过126例胸、腹部恶性肿瘤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人参养荣丸对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和自觉不良症状的疗效。给药组两项全面改善率明显高于非给药组。据研究报道,对30例妇科癌症患者,在放疗或化疗的同时,给予人参养荣丸治疗,66%的患者自觉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检查表明,该方能明显抑制白细胞减少,对放疗所产生的食欲不振、倦怠、恶心、呕吐以及造血功能障碍出现的白细胞减少,特别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能使血小板很快恢复正常。

  

鱼腥草汤治风热咳嗽

  处方:鱼腥草30克,黄芩、苦杏仁、紫苏子、桑白皮、紫菀、前胡、百部各15克,甘草10克。

  加减:兼发热加柴胡、连翘各15克;兼胸闷或胸背胀痛加瓜蒌皮、枳壳各15克:痰多加茯苓15克;兼咽喉肿痛加桔梗、射干各15克。

  用法:以上为成人用量,可随症、年龄、体质增减用量。每天1剂,水煎服。轻症3天1个疗程,重症7天一个疗程。

  

蒲公英治病验方

  蒲公英具有消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为临床常用之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且无毒副作用。

  1.乳蛾(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复发、扁桃体周围脓肿):蒲公英30克,金银花、连翘、败酱草各15克,木蝴蝶6克,射干、桔梗、金果榄各12克。每日l剂,水煎服。

  2.细菌性痢疾:蒲公英30克,黄连、木香、白芍各10克,白头翁15克,黄柏12克,每日l剂,水煎服。

  3.尿路感染:车前草15克,蒲公英、金钱草、白茅根各30克。每日l剂,水煎服。

  

六味地黄汤除盗汗

  病案举例:一位49岁的男性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每于醒后发现湿透内衣,伴腰膝酸软、心悸、失眠和多梦等。无发热、咳嗽和咯血丝痰;无明显消瘦、纳差,曾到多家医院和私人诊所就诊,未见明显疗效,每于工作繁忙和烟酒过多时症状加重。

  患者两颧发红,较消瘦,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初步诊断为盗汗(心肾阴虚)。治疗以滋阴补肾,养心安神为原则。方药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24克,泽泻、五味子、丹皮、茯苓各9克,远志、酸枣仁、山萸肉、淮山、柏子仁各12克,龙骨(打碎)、牡蛎(打碎)各2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上述症状缓解,再服7剂,症状消失。守上方连服14剂而愈,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

  专家点评:祖国医学称夜间睡着后出汗为“盗汗”,又称“寝汗”,为睡着后不自觉出汗,汗量较多,醒后汗即停止,多属阴虚证。临床上常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两颧发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之证候。六味地黄汤为滋阴补肾的基本方,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对神经衰弱、慢性肾炎、肺结核、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小儿发育迟缓、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等属于肾阴亏损者,均可加减使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君药;山萸肉养肝肾而涩精,淮山益脾而固精,均为臣药;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茯苓淡渗脾肾,以助山药之益脾,以上共为佐使。各药合用,使之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补中有泄,寓泻于补,相得益彰。本例患者因盗汗多,并兼有心阴虚之证候,故加用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龙骨和牡蛎以敛汗、养心安神。

  

巧用天麻治顽疾

  天麻,性平,味甘。据枟神农本草经枠记载,天麻有提气益神的功效。日常多食以天麻为主制成的药膳,对许多慢性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二方如下。

  中风后遗症:取天麻10克,全蝎3克,共研为细末,和匀,每次2克,热酒送下,口服,每天1~2次。30天为1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有祛风、化痰、开窍的功效。

  顽固性失眠:取天麻5克,粳米100克,鸡肉25克,竹笋、胡萝卜各50克,将5味同入锅以小火煮成稠饭状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作午饭或晚饭食用。经常食用,有健脑强身、镇静安眠的功效。可治顽固性失眠、头晕眼花、多梦健忘等症。

  

回乳茶疗方

  处方与用法:茶叶、糖各100克,各分3份,每次用茶叶、糖各1份浸泡于1000毫升沸水中,20分钟后饮用。每日3次。胃寒者,可选用红茶或酌减茶叶用量,以红糖为宜,以饮茶后胃无不适为度。胃热者选用绿茶,配以白糖或冰糖。回乳期间少喝汤,饮食宜清淡,避免婴儿吸乳。

  功效:回乳,效果明显,可避免回乳方剂或针剂使乳房萎缩的弊端,一般服药3~5天即见效。

  

生姜治夏病三法

  药浴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对老年人尤为适宜,现简介三则,供参考。

  疮疡湿疹方:老年正气虚弱,常因湿气下注郁而发热,出现阴囊或肛周湿疹;也可能因故卧床过久发生褥疮。可用桂枝50克,紫花地丁300克,煎水去渣,兑入200克食醋,作全身浸浴。

  风湿疼痛方:老年易受风寒湿气,发生局部或关节疼痛引起的全身不适。可用羌活、独活、五加皮、当归各80克,煎水洗浴。洗浴时,水温可略高一些,以皮肤能忍受为度。

  咳嗽气喘方:常因感冒而复发,加重。可取麻黄、细辛各30克,桂枝50克,紫苏100克,煎水洗浴。体弱者不宜洗浴太久。

  使用药浴法时应注意:每日或隔壁日1次,每次10~15分钟;最好是坐浴。洗浴时防止药液进入眼耳口鼻,因洗浴药中有些具有毒性故煎药液和洗浴用具应专用。洗浴后不要清洗,以维持药效。洗浴疮疡和湿疹后的药液不宜重复使用。

  

老人夜尿多可服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药店有售)属温阳补肾要方。常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小腹急痛、下肢厥冷、小便不利和夜尿增多等虚证。实验证明,该药对小便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老年肾性水肿出现小便不利以及夜尿增多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肾性水肿:每次9克,早晚各1次。疗程20~90天。一般用药14天症状减轻,排尿增加,水肿消退。同时还有降低尿蛋白、帮助恢复肾功能的作用。

  夜尿增多:每次6~9克,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老人经常夜尿(小便过多),伴体质虚弱、脉象软缓、舌质淡、舌苔薄白者。疗程10~30天,一般用药5~7天即见效,并能缓解老年人常见的形寒肢冷,大便溏泻等症。

  

巧用天麻治眩晕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药天麻可镇静、降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脑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耐缺氧力和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尤其对高血压所致眩晕有良效,家庭中的常用服法和偏方主要是:

  1.研粉服:将天麻研成细粉,或到中药店购买天麻粉。每次服2克,每日2次。

  2.煎水服:取天麻6~9克,加水一大碗,小火煎至半碗服用。第二次煎煮可加水大半碗,小火煎至半碗饮用。每天服2次。

  3.治头痛眩晕偏方:取天麻15克,童雌鸡1只,处理干净。将天麻放入鸡腹中,炖(或蒸)2小时,食肉,饮汤。

 

老药“杞菊地黄丸”新用

  治高脂血症方法:取杞菊地黄口服液(各地药店、医院均有售),每次20毫升(约2支),每日3次,连服2周为1疗程。本法对高脂血症患者中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者,

  属中医肝肾阴虚型服用皆有效。

  治高血压病方法:取杞菊地黄丸(大蜜丸、水泛丸、浓缩丸皆可)按说明书服用,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经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者,服药8~12周后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治病毒性肝炎据临床报道,杞菊地黄丸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明显。方法:服用杞菊地黄丸(大蜜丸约重6~9克)每次1丸,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科研人员观察

  32例患者发现,1~2个疗程后症状甚本消失者23例,减轻者7例,无效者2例。

  治脑震荡后遗症经临床观察,用杞菊地黄丸治疗脑震荡后遗症患者12例,其中近期痊愈者9例,好转者1例。

  

六味地黄丸可改善痴呆症状

  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医传统方剂六味地黄丸可用于降低痴呆的发病率。研究中的16位患者在服用了8周的六味地黄丸以后,认知能力大有提高,并能勉强应付日常生活。相比之下,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患者则未有任何改善。东京医科大学的专家认为,该试验结果足以证明六味地黄丸在治疗痴呆症中的疗效。为了明确六味地黄丸改善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疗效,研究人员对33名平均年龄为84岁的中重度痴呆症患者进行了双盲对照研究。这些患者的平均病史为5年,经过六味地黄丸治疗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自理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受试者的认知能力只要有少许提高,他们的日常行为以及对看护者的态度就会有很大改观。在该项研究中,护士和患者家属都能感受到,治疗组患者看上去十分开心,且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的日常行为或认知能力并无明显改善。

  

健胃消食佳品———保和丸

  在中药配伍中,保和丸是消食除积的主要方剂,因此,保和丸的确有健胃消食之功效。

  保和丸是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服子等中药组成。山楂和神曲具消除肉食油腻积滞、除胀醒脾和胃之功效。莱服子消食下气,能除面食痰浊之滞,以上三药共同具有消导各种食物积滞之功效。中医认为“人有食积,必生痰湿”,因此,方剂中用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再用茯苓健脾利湿使湿有出路。“食积日久则易生热”,故方中又

  用连翘清热散结,这样保和丸即具有消食化滞行气和胃,又有清热散结之功效。在中药消导剂中,保和丸属于平缓消导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食积停滞、脘腹痞满、呕吐泻泄等症,也可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以及婴幼儿因食积、乳积所致的腹泻、溢奶等症。

  

内外用药治视疲劳

  视疲劳是由于持续近距离视物之后出现视蒙、眼胀、眼部干涩、灼痛、眼及眼眶酸痛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乏力等周身不适的一组综合征。中医认为,视疲劳多为肝血不足,肝肾阴

  虚,治疗应以养肝益肾为主,在注意眼睛保健的同时,可选用

  下列中成药治疗:

  一、内治法

  1.肝血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视疲劳,视物模糊,眼目干涩,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应以养血补肝为主,可选用羊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当归养血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阿胶补血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2.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视疲劳,视物模糊,眼目干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甚或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治疗应以滋补肝肾、养阴明目为主,可选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精乌冲剂,每10克,每日2次冲饮;首乌片每次5片,每日3次;明目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二、外治法

  珍珠明目滴眼液每次1~2滴,每日3~5次,双眼交替进行;或用麝珠明目滴眼液每次1~2滴,每日3~5次,双眼交替进行;或千里明眼膏每日2次,每日午休及睡前进行。

  

逍遥丸巧治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是指发生在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临床常有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演变所致;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起病缓慢,病情反复顽固所致。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腹部隐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症。本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

  中医认为,小腹为足厥阴肝经部位,痛则不通,乃是肝气不舒,气血瘀结之象,肝之为病,脾先受之,故本病与冲任失调、肝郁脾虚、气血瘀结有关,且气机不畅为其关键,治应以疏

  肝健脾、理气化瘀为原则,而中医名方逍遥丸(药店有售)是疏肝健脾之要方,用其治之,效果卓著。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而调畅气血,当归养血和血以补肝之体,同时配伍白术、茯苓健脾补中,纵观全方,该方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用药周到,不失为治此病的一剂良方。

  

黄芪治早搏疗效好

  中药黄芪是一味治补两益的名贵中药。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固表止汗,升阳托毒、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等作用,对于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浮肿、气血两亏等病症,均有卓越的疗效。据现代药理专家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改善心肺功能、加强心脏收缩力、双向调节血压、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抑制病毒繁殖和肿瘤生长等作用。临床实践表明,中药黄芪对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具体用法:取黄芪15克,放入杯中,再往杯中加入热开水至约离杯口1厘米许,随泡随服,反复冲泡至水淡为止,每日一剂,连服3日为一个疗程。患者如果兼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气血两虚表现,可加当归12克,同泡;如果兼有胸闷心悸、形寒肢冷等心阳虚表现,可加菟丝子12克,同泡。如此坚持1~2个疗程,常能达到消除早搏的效果。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