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民间医疗经验

[日期:2012-08-27]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民间医疗经验

  春防感冒按摩法

  在一年四季中,天气变化无常的要数春季。天气变化直接影响上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使全身的抗病能力下降,病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机而入,导致感冒等疾病。为有效防止感冒,下面介绍几种按摩方法。

  擦鼻以两手掌的大鱼际肌对搓,待摩擦发热后沿鼻翼两侧下擦。

  按迎香穴两手中指中间一节紧按两侧穴位顺反时针各按摩16次,之后在穴位上加压重按几下,直到有酸胀感为宜。

  浴面挖耳两手掌心互相搓热,把掌跟贴在额前发际,自上而下擦至下颌部,然后沿下颌骨分擦至两耳,再以拇指食指夹住耳垂,轻轻向外拉,两手掌擦至两侧部到前额部,重复15次。以两耳部发热,面部舒适为宜。

  揉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之虎口第二掌骨旁,先用一拇指在另一手合谷穴上做顺、逆时针摩擦16次,然后重按几下,使其有酸胀麻木感,再换另一只手进行。

  这几种方法对感冒有较明显的预防作用。但重要的是平时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民间治感冒三法

  热耳法:有时感冒鼻塞很难受,热耳法疗效不错。具体方法是,睡前用热毛巾热敷双耳十几分钟,就可使鼻塞减轻或通畅。

  凉水洗鼻法:养成常用凉水清洗鼻腔的习惯可防治感冒。用两手捧起凉水用鼻子轻轻吸进(别用劲太大)再擤出去,反复两三次把鼻腔洗净就行了。每日1~2次可基本不患感冒。

  这是笔者十余年的经验。

  眼药膏治打喷嚏法:患感冒的人常流鼻涕、打喷嚏。本人有个小经验:当遇到上述现象初起时,可用眼药膏挤入鼻孔,则可立刻停止流鼻涕、打喷嚏。做法是把鼻涕擤净,并把眼药膏徐徐挤入两鼻孔内少许,再用手挤压鼻孔两侧2~3下。

  老人风热感冒验方

  组成:薄荷30克,粳米100克。将薄荷煎汤候冷,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及薄荷汤,再煮一二沸即可。

  本方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适用于中老年人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中药泡脚治妊娠感冒

  妊娠期感冒的发病率较高,而孕妇往往因害怕服感冒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而放弃治疗。用的荆防银翘煎泡脚治疗妊娠期感冒患者,疗效较好。

  荆防银翘煎由荆芥、防风、连翘各12克,金银花、葛根各30克,桑叶、菊花各15克,牛蒡子10克,桔梗、薄荷、知母各6克。加水2000毫升浸泡1~2小时,然后加热煮沸5分钟。

  先以药液蒸汽熏蒸双脚与小腿,待温度适宜时再将双脚浸泡于药液中,每次泡20分钟。每日熏洗2次,每日用药1剂。药液温度过低时可重复加温。熏泡后盖被休息1小时,使其稍微出汗。

  民间治感冒三法

  在我国民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疗法,治疗疾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介绍几种治疗感冒的土法,您不妨试一试。当然,这些土法虽然没有“毒”,但是,因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这些土法治疗感冒还是无法“土到病除”的话,敬劝您还是及时去医院向医生咨询,土法仅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

  擦抹疗法:有感冒症状,特别是咳嗽严重时,可取鹅油和葱汁混合,擦抹胸口;也可取半杯萝卜汁加上一小勺盐和一汤勺蜂蜜,将其调匀,擦抹胸口。如果患者处于感冒初期,可将桉油(约11滴)和桂皮叶油(约2滴)倒入30克植物油中,充分搅匀,然后擦抹于咽喉和胸口上部,一天重复数次,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敷布疗法:敷布疗法可迅速消除感冒引起的咽喉部炎症肿痛,并且操作十分简单,只需直接敷于患处即可,如咽喉部、胸部、脊背等。此种疗法所需的敷用布一般应有四层:第一层是碎布,在水中(水的温度为室温即可)或者酒中浸湿;第二层是漆布或者蜡纸;第三层是棉花;第四层是绷带,以便包裹。

  另外,在敷布的外面还可以扎上丝巾。

  用葵花籽油浸过的敷布可以使用4个小时。夜间应使用醋、樟脑油和植物油的混合后浸成的敷布。当然,具体的敷布使用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程度而定,不能一语概之。

  洗浴疗法:洗浴疗法治疗感冒疗效显著,但是,并非每个感冒患者都能够采用。如果伴有高热或者在自我感觉不好的情况之下,绝对不能采用此法。通常采用洗浴疗法是在感冒初期,症状不太明显的情况下,水温控制在35℃~37℃,时间最好是在吃饭前1个小时或者睡觉前,持续不能超过15分钟,洗完后迅速上床休息,并用厚厚的棉被盖好,最好是出一身大汗,这样就事半功倍了。

  如能往洗浴水中加入一些甘菊、嫩松叶、薄荷、苏叶、桦树叶等植物原料,疗效会更好。每加300~400克需要用一桶开水泡上1个小时,然后滤净,加热后,注入浴池,进行洗浴。如果觉得这些植物不太好找,这里还为大家介绍一种大蒜浴,也非常有益。取30瓣蒜,用大约10升开水泡上6个小时,然后把浸液加热,但是不要煮沸。加热后,倒人浴池。要记住,这种液体浓度较大,不适宜直接洗浴,因此应该在加上适量热水,即可洗浴。

  民间外治感冒方

  风寒感冒:①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50克,将前3味药共捣烂呈糊状,入酒调匀,用纱布包紧,涂擦前后背、手足心及腘窝,涂擦1遍后,让患者安卧,一般30分钟后即有汗出。②白芷3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过筛,贮瓶密封,用时取药粉适量,药棉裹之,塞入一侧鼻孔内,每侧鼻孔交替塞30分钟,每日3次,3日为1疗程。

  风热感冒:①生姜、桑叶、菊花、薄荷10克,连翘20克,桂枝6克,青葱1根,将诸药打碎分2份装入布袋,水煎20分钟,先取1袋熨颈、项、肩、背等处,稍冷则更换药袋交替使用,每次30~40分钟,每日2次,3日为1疗程。②银花、连翘各4克,桔梗、牛蒡子各2.4克,淡豆豉、甘草各2克,竹叶1.6克,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取药粉适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每次贴药4~6小时,每日2次。

  甩甩手治痔疮

  老年人由于腹腔血液循环不畅,肛门部位的静脉更易扩张。痔疮是老年人的多发病,甩手运动可改善腹腔血液循环,是防治痔疮的一个较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具体做法:站立,两脚分开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然后两臂用力向后伸,甩手。每甩一次,两脚趾同时用力在地上一抓,大小腿肌肉用力一缩,肛门也用力向上提缩一下。两臂自

  然还原时,全身放松,同时还要配合呼吸。甩手时吸气,放松时呼气,一次要甩手100~300次。

  此法不仅可防治痔疮,对其他肛门疾病也有好处。但当痔疮重度脱出、水肿、发炎、出血不止时,此法不宜采用。

  治痔疮验方

  用五倍子、芒硝、荆芥、防风、明矾、乌梅、穿心莲、大黄各30克。加入清水1200毫升左右,浓煎至600毫升。将药液倒入盆内,再用1200毫升清水将上述药物第二次浓煎至600毫升,将两次药液倒在一起,再煮沸,取其热气熏蒸患处。水温降后坐浴15分钟。每日早、中、晚熏洗1次。每日一剂,连用3~5剂。

  花椒水熏洗治痔疮

  花椒10余粒,食盐1茶匙,置盆上,用开水冲开,人坐盆上熏洗患部,每日1次,每次10分钟左右,重者可早晚各1次。能消肿止痛止血。适用于不宜手术的患者及手术后预防复发。

  山豆根外洗治痔疮

  《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豆根可除“五种痔痛”,具有清热解毒、散肿止痛之功效,该药对痔疮确有不错效果。取山豆根60克,洗净后加水约600毫升浸泡30分钟(以药材表皮膨胀为度),小火煮沸20分钟。滤渣取汁,以纱布浸湿,趁温热敷于患处,每次20分钟。次日可将药液加温,重复热敷1次,每剂药可用2天。该方主治外痔,对混合痔、肛裂等病也有一定效果,一般3~4次为1疗程,仅供外用。

  内痔脱出自疗可愈

  1.手法回纳: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擦干,在一块纱布上涂上油膏。之后侧卧,将纱布油膏面贴在脱出的内痔上,右手掌大鱼肌处按着纱布,不断地揉动,脱出的内痔便逐渐回缩进肛门内。痔回纳后马上把两大腿用力往一起靠拢,使肛门周围组织紧贴,内痔就不易再次脱出。

  2.局部用药:脱出的内痔回纳后,休息半个小时,然后挤入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此膏医院和药店有售)适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抗炎、收敛等作用,可使内痔较迅速的缩小而恢复。此药膏每天早晚及大便后各注入1次,效果颇为显著。

  3.服用缓泻药:为了防止便秘导致内痔再次肿大脱出,需要时服用中成药果导片等缓泻药,或保持每天多吃些富有粗纤维的水果、蔬菜,并多补充水分,使大便变软,畅通无阻,内痔就不会因解便用力而脱出,有利内痔痊愈。

  导引疗法防治痔疮

  俗话说“十人九痔”。此话虽有些夸张,但也足以表明患者之多。此病部位隐秘,且许多病人羞于启齿,以致贻误病情,引来后患。中医对防治痔疮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导引法(现称之为体育疗法)简便易行,既可用于冶疗,祛除病邪.又可健身防病,在医疗实践中卓有成效。现将其中的两种方法

  介绍如下:

  其一,取立式,一脚踏地,腿伸直.另一腿抬起,膝关节弯曲,两手抱于膝下,尽力将膝部拉向身体,贴近腹部,左右腿交替练习,各做30次。

  其二,取坐式,两脚掌相对贴,尽量向前阴处靠近,两膝同时向左右分开,两手分别捧于两侧膝头,左右两边同时向中间将膝头相碰,如此反复15次,然后,身体向两侧摆动15次,再前后活动腰部10次。在做这两套导引操时,要尽可能保持动作轻柔、协调,左右配合一致,并使注意力集中,呼吸平稳,吐纳匀畅。做完后,若再配合提肛运动(即有意识地将肛门向上收缩20~30次),使动静结合,效果更好。上述导引法具有调和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肛门功能,解除疼痛不适等作用,尤其对中年以上,或久坐久立,长期负重者更为适用。在上述两套导引操中,可酌情选用一种,每天做2次,只要持之以恒,定能获效。

  按摩穴位治尿不畅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常表现为小便不畅,即解小便时,需等待一会儿,才能慢慢解出。有时伴有解不净,需再等一会儿,才能解净。按摩阴陵泉穴位可使患者解小便自如,而且对肛门松弛的治疗也有效。

  阴陵泉穴位在胫骨内上髁下缘,胫骨内侧缘凹陷处(将膝关节弯曲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每次按摩100~160下左右,每日早晚按摩1次,两腿都需按摩,一般按摩两周见效。

  治慢性前列腺炎三方

  一方:田七粉3克,冲服,每日1次,连服10~15天,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并有遗精、血精、阳痿、早泄者服用。

  二方:地龙、虎杖、穿山甲、莱菔子各20克,木通、车前子各15克;黄芪30克,甘草10克。兼阳痿者,加服五子衍宗丸;血精加生地、茅根;遗精加金樱子、芡实;滑精加补骨脂、菟丝子;早泄加锁阳。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慢性前列腺炎者服用。

  三方:黄柏、野菊花、鱼腥草(后下)、紫草、丹参、赤芍,仙灵脾各15克,连翘、黄芪各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阳痿伴早泄者,加金樱子、煅龙牡各20克。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30天为1疗程。

  治前列腺炎单方

  用胡桃壳(即干核桃硬壳)约500克,用铝锅加水以覆盖为宜,炖沸后以文火保持水沸,计两小时,加入四个鸡蛋(不去壳)再炖两小时,共计为4小时,取出滤壳,每次服一个鸡蛋、一大碗胡桃壳水(无毒副作用),一天3次,连服3剂,尿肿尿痛便有好转,小便通畅。

  治前列腺增生验方

  处方:芒硝、益母草、天花粉、生葱各30克,大黄、白芷、艾叶、车前草各10克,水煎取药液约2000毫升,倾于盆内,坐盆上先熏蒸,水温合适后坐浴。每日2~3次。

  前列腺肥大外治三法

  脐疗法:取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成细末,用时取药末3克,敷于脐部,外用麝香风湿膏覆盖,3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然后停药休息2天,继续下1个疗程。本法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疗效。

  熏洗法:取大黄、芒硝、益母草、花粉、车前草、泽兰、艾叶各12克,白芷、桂枝、生姜各10克,加水煎熬取液,置于盆内,坐浴熏洗外阴,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

  坐浴法:取大黄、毛冬青、忍冬藤各30克,红花10克,吴茱萸15克,加水煎熬取液1500毫升,加温水500毫升,乘热坐浴,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1个疗程。

  慢性前列腺炎自疗三法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增强体质、防止情志内伤,消除各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同时配合以下几种自我保健疗法有助于早日恢康:

  1.点穴:患者用自己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阴茎,右手中指尖适度点压两大腿跟部或肛门前边部位,可使尿路通畅。

  2.水浴:用一只盆盛温开水,手摸热而不烫手为宜。将臀部蹲入盆水中,浸浴十余分钟即可,中间如果水的温度降低,可再续添些热水,保持住水的温度。这样每天用“温水浴”浸浴1~2次,坚持一段时间可获良效。

  3.按摩:仰卧,以手掌按在小腹上,两手交替,右手顺时针方向揉60圈,左手逆时针方向60圈,圈数多少视病情而定,贵在坚持。手力轻重以能忍受为度。按摩时应先排尿,不要憋着尿按摩。

  过敏性鼻炎的民间疗法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为过敏体质,有过敏原接触史。发病时有阵发性鼻痒、鼻塞及连续性喷嚏,有大量水样分泌物。

  可伴有哮喘,荨麻疹等。暂时嗅觉消失。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腔内充满水样分泌物。

  1.神阙拔罐:神阙穴即肚脐,用火罐拔3分钟起罐再拔,反复3次,连续治疗3天为一疗程。如未愈3天后再治一疗程。

  2.大枣具有抗过敏作用,每日10枚,煮水饮服,久用也有疗效。

  3.神阙敷药:党参10克,白术7克,干姜5克,炙甘草3克,盐酸苯海拉明1.25克,将前4药共压细粉,与苯海拉明粉混合备用。取0.2克药粉放入脐内,常规法固定,3~7天换药1次。一般经过1~4周可治愈或明显好转。

  4.滴香油:普通的食用香油,每天3~5次,每次5滴左右,滴入鼻内。鼻塞严重时不要滴,可变换一下体位,待鼻子通气后再滴,滴前将鼻涕排干净。

  中药闻吸治鼻炎

  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鼻粘膜发生感染性炎症或非感染性变态反应的统称,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闻吸治疗鼻炎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1.过敏性鼻炎:本病属中医“风寒感冒”范畴,肺卫不宣所为,临床以自感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甚则水样分泌物从鼻道流出,咽部不适,当以疏风散寒,宣肺通窍为治,可取桔梗、杏仁、防风、荆介、羌活、藁本各10克,蝉衣、细辛、辛夷各8克,牛蒡子、薄荷各12克,生姜3片,葱白、甘草各6克,水煎后用鼻闻吸,每次15分钟,每日3次,连续3~5天。

  2.肥厚性鼻炎:本病属中医“鼻窒”范畴,临床以持续性鼻寒流涕,有时流脓性分泌物,或黄水或与脓性分泌物交替出现,头痛,以前额为甚,伴嗅觉减退,耳闷感,听力下降等,本病是单纯性鼻炎迁延而致。由于本病经久不愈,常使患者苦恼不已,当以清热解毒,辛凉祛风,通窍透邪为治,药取薄荷,牛蒡子、蝉衣,菊花、柴胡各20克,黄芩、生甘草各6克,水煎后闻吸,每次15分钟,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3.萎缩性鼻炎:本病属于中医“鼻渊”范畴,实际上是鼻腔及副鼻窦的慢性炎症,是鼻炎中最为难治者。临床以鼻内干燥,咽干,鼻塞,鼻腔有臭味,嗅觉消失,且反复鼻衄,头痛,耳鸣等,当以消热凉血,滋阴润燥,通窍解毒为治,药取沙参、麦冬、知母、生地、生石膏各30克,丹皮、玉竹、白芨、当归、赤芍各15克,羌活、白芷、川芎、细辛、辛夷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后闻吸,每次20分钟,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连续5~7个疗程后以千柏鼻炎片,或藿胆丸等巩固疗效。

  熏洗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较顽固且不易治愈的疾患,患者常在遇到异味或冷空气侵入时,出现不断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一般药物多难奏效。笔者用中药熏洗法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用药:辛夷、金银花各15克,白藓皮、黄芩、蒲公英、地丁、防风各10克,虫退5克,丹皮、菊花、白附、桂枝各8克。

  方法:将以上药物水煎取500毫升药液,趁热用药液蒸气熏鼻,熏时患者应尽量深吸气,使药蒸气进入鼻腔内。待药液温后即可,用药液冲洗鼻腔。每日熏洗3次,连用3~5日即愈。

  与此同时,患者还应注意平日少食辛辣及腥物,多食蔬菜水果,躲避异味,冷天应注意保暖,平时多锻炼,尽量用冷水洗脸。

  夏治鼻炎事半功倍

  鼻炎顽疾迁延难愈,据中医治疗原则,利用天时之利,夏治鼻炎疗效佳。

  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是呼吸道的前卫器官,如果这里病变,失去防护的话,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可以直接造成整个呼吸系统病变,鼻黏膜过敏可扩散到下呼吸道,引起哮喘。临床表现多为清涕、鼻痒、喷嚏、鼻黏膜水肿等症,该病以寒、以虚为特点。根据中医治疗原则“寒者温之”,因此要用热性药进行治疗。其次,要因时制宜。鼻居面部正中,属阳明之官,为阳中之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开放,血流畅通,而脊柱为督脉运行之经,统辖全身阳脉,阳气都归纳于此,这时在相关穴位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贴治疗及其他方法,可起到“秤砣虽小拨千斤”的作用,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易光强副教授介绍了3种常用的鼻炎夏治疗法:穴位敷贴法:穴位敷贴的方法。在夏天三伏之日或庚日之时,在身上的肺俞、脾俞、大椎等穴,敷上以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等药制成之糊状态物,约6~8小时后除去。这种治疗可使气喘次数减少,治疗上有点类似打预防针,在夏天气喘过敏较不易发作时先予治疗,待冬季时就较不会喘咳嚏连连。

  鼻腔搽药法:对于有过敏性鼻炎或肥厚性鼻炎的患者,鼻塞和打喷嚏是最痛苦的,尤其夏天进出冷气房时更是喷嚏连连。如果将辛夷花、苍耳子、黄芩、白芷、丝瓜络制成软膏,直接搽在鼻腔内,可立即缓解鼻塞、鼻痒等现象,因药物温和无刺激性,不会造成鼻黏膜的伤害。如果病人能搭配以用陈年的艾条灸百会穴则效果会更佳。

  药茶按摩法:对于气喘鼻炎的患者可在平时早晨或睡前在身上的天突穴(喉结直下两锁骨之间)、锁骨中央、锁骨下方各按摩100下,可以改善头面及颈胸部的淋巴循环,活化免疫系统。并用黄芪、桂枝、五味子、乌梅、辛夷花、白芍各3克,细辛1克,研细末,分3次开水服,每日1剂。可以有效缓解气喘过敏发作。

  民间治鼻炎验方

  处方:满天星、火炭母、金樱根(均用鲜品)各200克,如为干品用100克,食用米醋0.5公斤。

  制法:以上三味草药均用清水洗净,鲜品放入醋中浸泡3日,然后将药汁压榨入醋中即成。干品须先泡入醋中煮沸,然后浸泡15日即成。治疗时取药棉少许,泡入吸取药醋液,塞入一侧鼻孔中2~3小时。每晚上如法塞入另一侧鼻孔中2~3小时。连用1周可见效。

  适应症: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症见鼻塞、流涕不止者。本方治鼻炎有较好疗效。另据本人临床实践,皮炎、风疹引起皮肤瘙痒者,用瑶山草本植物制品治疗亦有较好疗效。

  失眠外治方二则

  一方: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粉各等份,共合备用。每次取药粉0.25克填于脐内,外贴胶布,每天换药1次,连用3~5天为一疗程。

  二方:丹参、远志、硫黄各10克,共研末,备用。每次取药粉0.5~1克,以水调为糊,敷脐内,外贴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自我按摩纠正失眠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睡眠轻浅和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失眠可引起精神不振、头昏头痛、食欲下降,反应能力减弱等一系列症状。采用简单易行的自我按摩可以较好地纠正失眠。

  动作要领:①头部按摩。以中指指腹自下而上交替按摩印堂穴30次,再沿眉按摩眉棱骨,太阳穴各30次。②耳部按摩。以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30次,再揉双侧耳垂30次,至红为度。③腹部按摩。临睡前取仰卧位,将双手搓热,环形按揉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30次,除有安眠作用外,还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作用。④颈部按摩。以食指按摩耳后乳突旁凹陷安眠穴30次,拿捏颈项30次,以颈部有压迫感为度。⑤足心按摩。晚上洗脚过后,以拇指按揉足心涌泉穴各90次,有强肾调肝安眠作用。

  失眠的综合治疗

  失眠,又称不寐,是指病人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时睡时醒,以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是老年临床常见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失眠患者越来越多,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1.保健疗法: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2.饮食疗法:取大枣10枚,小麦20克,冰糖30克,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加入冰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3.药粥疗法:大枣10枚,桂元肉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桂元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4.脏器疗法:猪心1枚,柏子仁15克,调料适量。将柏仁去壳杂,洗净备用。猪心洗净,切片,与柏仁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葱、姜、椒、盐、味精等,煮至猪心熟后服食,每日1剂。

  5.填脐疗法:取酸枣仁10克,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天换药1次。

  6.敷足疗法:取朱砂3~5克,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7.足浴疗法:磁石30克,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克,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

  8.耳穴贴豆法:主穴为心、肾、神门、皮质下、枕。心脾两虚配脾、交感;心肾不交配交感、内分泌;肝胆火盛配肝、脾、胃、止痛点。75%酒精常规消毒以后,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贴于所选的一侧耳穴上,每隔3天换贴另1侧,并每天按压穴位

  4次,每次5分钟,6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上述几法,可选2~3种,连续3~5天,即可收到明显疗效。

  穴位按摩巧治失眠

  治疗失眠,首先要消除引起失眠的原因,如皮肤瘙痒、便秘、疼痛等身体的不适。对于长期失眠者,可以采取以下按摩方法进行自我治疗。

  按摩健神穴:失眠与脑部充血、神经兴奋有关,所以治疗失眠时,必须放松神经、解除脑部充血,睡前用手指指腹或指甲尖用力刺激健神穴20分钟,效果十分显著。健神穴位于劳宫穴下面离手腕3厘米处(劳宫穴位于手心中央中指弯屈时指尖到达手心处)。

  按摩中冲穴:中冲穴是心包经络的终端,位于中指末端,指甲根靠食指一侧,用指尖或牙签持续刺激3~5分钟,便可以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

  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左右两耳连线与鼻尖连线的交叉点上,用拇指腹按摩百会穴5~10分钟,坚持每晚睡前按摩1次,有良好的效果。

  自我推拿巧治旅途失眠

  不少旅游者因环境改变,在旅途中容易失眠,影响了第二天的旅游。这里向你介绍一些简易有效的穴位按摩法治疗失眠。

  1.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连线中点处的印堂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2.用食、中指两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约1分钟,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的太阳穴,约1分钟,具有醒脑安静的作用。

  4.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中点处的安眠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5.用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在两眉头处,然后在眉之上方同时作左右来回抹动,约半分钟,具有安静催眠的作用。采用此法治疗失眠,有几点注意事项:①本法每天操作一次,在临睡前进行;②在头面部按摩时,手的力量不能太重,因为过强的刺激于睡眠无益;③让病人多参加体育活动,避免情绪紧张,解除焦虑;④临睡前不宜喝浓茶和咖啡。

  失眠难治按摩可愈

  失眠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一般表现为难以入睡,容易惊醒,醒后再不能入睡,严重时彻夜不眠。有关资料显示,有45%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一旦失眠,大多求助于医生,口服安眠药,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对药物的依赖性。现介绍四种非药物自我疗法,供参考:

  1.仰卧揉腹。每晚入睡前,仰卧床上,意守丹田(脐下3寸),先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稍加用力揉腹,一边揉一边默念计数,揉计120次;再换用左手逆时针方向同样绕脐揉

  120次。笔者已坚持20多年,对上半夜进入深睡有良好作用。下半夜如再不能入睡,可按上述方法各揉腹60次,对睡眠也有一定作用。

  由于揉腹能使胃肠蠕动,特别是年纪大的人,消化功能减弱,胃肠道的气体就会成倍增加,常把大肠膨得胀胀的。经常揉腹,大肠受到刺激,就把气体挤出来而出现放屁现象,便于安然入睡;若不揉腹,屁放不出来,大肠膨胀,影响入睡。

  2.踏豆按摩。用绿豆500克,置铁锅中文火炒热,倒入脸盆中。同时将双脚洗净擦干,借盆中绿豆余温,用双脚揉踏绿豆,边踩边揉。每天睡前1小时开始揉踏,每次30分钟左右。

  3.拍打涌泉穴。每晚睡前洗脚后,端坐床上,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脚涌泉穴120次,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脚涌泉穴120次,每次力度均以感到微微胀痛为宜。即可驱除失眠,安然入睡。

  4.卧位气功法。取右侧卧位,枕头适中,全身轻松自然,双目闭合,舌尖顶上腭,意守丹田。由鼻孔慢慢吸气,使整个腹部膨胀,再从鼻孔徐徐呼出,至全腹收缩。连续坚持2周,

  一般失眠即愈。

  夏治冻疮好过冬

  俗话说:冻疮“一年发病,年年生疮”。用民间外治法夏治冻疮,轻轻松松过寒冬。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气温降到10℃以下就可发生冻疮。轻者红肿疼痛,遇热瘙痒;重者还可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愈后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疤痕。冻疮常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处,且多见于妇女和儿童。俗话说冻疮“一年发病,年年生疮”。在夏天治疗冻疮是为了提高皮肤的防寒能力,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及皮肤的致密度,避免寒冬季再次出现冻疮。

  据广西中医学院易光强副教授介绍,民间有许多防治冻疮的方法,在盛夏酷暑期间,不失时机地运用这些方法“冬病夏治”冻疮,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①用樱桃20~30克,放入高梁酒中浸泡1~2周,然后以此酒擦冬天发生冻疮处,每天1~2次。

  ②用红花、归尾、桂枝、干姜、薄荷各15克切碎,放进一个大玻璃瓶中,添加白酒500克浸泡,加盖密封,过10余天后即可使用。反复涂搽冬天发生冻疮的部位。

  ③把食醋适量放在锅中煮热,趁温搽冬天冻疮患处,每天2~3次,连搽7天。

  ④用新鲜松枝煎水,搽洗冬天冻疮处,每天1次。

  ⑤每天中午取茄子根与干红辣椒各适量煮水,趁热浸洗冬天冻疮患处,每天1次,连续1~10天。

  ⑥夏天吃西瓜时,把瓜皮稍留厚些,用它轻轻揉搽冬天冻疮患处,每次3~5分种,每天1~2次,连搽5天。

  以上药方的使用,要将药物直接涂擦于以往患冻疮的部位,揉搓至局部发热,中午及晚上睡前各一次,连续用药一周。中午擦药时,需晒太阳3~5分钟,擦药以后尽量不接触水,使药物能保持教长时间。

  冻疮冬病夏治的特点是:时间灵活,次数少,快捷便利。选择治疗的时间可以在三伏期间的任何一天,而不必局限于一二三伏入伏的当天。

  治带状疱疹外敷方

  中医认为,马齿苋性味酸寒,归大肠经、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临床应用发现,用鲜马齿苋捣泥外敷,每日4~6次,对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十分有效。有人用此法治疗28例患者,除1例老年患者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外,其余患者用药后疼痛立即减轻,止痛明显,并能迅速消除红肿,无任何不良反应。

  被动按摩防褥疮

  有些老人因病而卧床,因疼痛拒绝翻身。这时,采用给患者卧海绵床垫,通过按压海绵床垫使患者被动接受按摩,也可很好防止褥疮的发生。

  用物准备:与床板大小合适的10厘米厚优质海绵一块,100厘米长、直径约2厘米的直木棍1根。

  方法:患者卧于海绵床垫上,定时对患者受压部位周围海绵进行按压,使其压缩后弹开,即受压部位接受被动按摩。还可将小木棍置于海绵与床板之间,来回滚动木棍,也可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

  褥疮外治方四则

  一方:将黄连、白芷各50克,乳香、没药、孩儿茶各30克,共研为末,过100目筛,装瓶消毒、密封备用。局部清创消毒,以蜂蜜适量调药为稠糊状,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2次,治愈为止。

  二方:以石榴皮50克,枯矾、儿茶各30克,青黛20克,三七10克,研为末、过细筛,经高压灭菌,装瓶备用。局部常规消毒,撒上药末少许,外盖凡士林纱布,再用敷料包扎,每天换药1~2次。

  三方:滑石50克,炉甘石、五倍子各30克,朱砂10克,蟾酥2克。共研为末,过100目筛,贮瓶消毒灭菌备用。患部清洗拭干后,用芝麻油适量,调药末少许为糊状,外涂患处,每天3~5次,直至创面愈合。

  四方:用五倍子50克,雄黄、密陀僧各30克,樟脑10克,冰片2克。共研为末,过细筛,高压消毒、贮瓶备用。疮面经消毒后,以70%酒精适量加入药末少许,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天2~3次。

  民间治褥疮验方

  褥疮,因久着席褥生疮而命名。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下肢瘫痪卧床不起的病人,好发于易受压迫及磨擦的部位,如背脊、尾骶、足跟等处。

  药用:葛根5份,黄芩1份。洗净焙干研粉,过120目筛,经高压灭菌即成,溃烂期用散剂;肉芽生长期用糊剂,将散剂加鸡蛋清调匀即可,一般1个50克左右的鸡蛋清加散剂12克,现调现用;收口期用油剂,即100克散剂加100毫升麻油配成。使用时,常规消毒创面,坏死组织较多时需清创,用量以能覆盖创面为佳,厚度约3毫米左右,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收口期可隔日换药1次。此方可清热解毒,祛腐生肌。

  “难治之症”类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目前仍属病因不明的“难治之症”,发病率很高,约占总人口的2.5%。它主要侵犯关节和腱鞘滑膜,也常累及皮肤、眼、心脏、血管或其他器官。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与感染、过敏、内分泌失调、家族遗传、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本病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2.5。其中女性以16~55岁为好发,男性则为16~20岁为好发。

  临床表现起病可隐匿,也可急骤。75%为隐匿起病,病人先有疲劳、倦怠感,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低热,手足麻木等。急性起病者,多有发热,有时可为高热。初发症状可出现于关节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其表现早期为一个或两个关节僵硬,运动时疼痛,但关节外观无异常,以后逐渐肿胀。急性发病者可多个关节同时肿胀,自发性疼痛,呈游走性。以后可发展成对称性多关节炎。多数病人关节受累为对称性多关节炎,表现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关节受累常从四肢远端小关节开始,以后再累及其它关节。近侧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常呈梭状肿大,其次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髋关节等。后期表现则病变发展转为慢性,同时滑膜渗出性变化,也可发展成为增殖性、肉芽肿性病变,从体表可触到增厚的海绵状滑膜。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关节周围皮肤萎缩,可见色素沉着,肌肉也萎缩,其它局部表现常见受累关节附近腱鞘炎、滑囊炎。20~30%的病人皮肤可出现类风湿结节(皮下结节),多发生于皮下和滑膜。病人可并发其他多种疾病。民间常用以下方法治疗:

  一法:广西产大黑蚂蚁的干燥粉末;加蜂蜜为丸。每次服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30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二法:晚蚕砂(布包)30克,鲜松针30克,切细,加黄酒和水各1碗,煎至减半去渣,1日2次,温服。

  三法:木棉树皮25克,水煎去渣,冲入黄酒少许,1日3次分服。

  四法:猪脚1只(约0.7公斤重)切成小块,和米酒一瓶入大碗中,放进桑树根适量,隔水蒸至肉烂为止,趁热分早,晚2次喝,最好连肉吃下,连吃3只,即可见效。

  趁热“打铁”夏治风湿

  三伏之时,阳气充沛,乘阳气旺盛之势,除体内沉痼之宿疾,达冬病夏治之目的。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农历7月中旬至8月下旬,气温高,阳气盛,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

  病最佳时机。易副教授谈了几种“冬病”的治疗方法和道理。

  本文首先介绍风湿病的夏治方法。

  风湿性疾病以关节疼痛、麻木、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风湿的病机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导致。夏季练保健操有助于防治风湿病,在农历7月可练下述两种保健操:

  小暑期保健操:练操时,全身放松,自然直立,两足分开平肩。两腿继之下蹲,两足掌紧贴地面,两手握拳置于身两侧前方地上,手背向前,两手拳心向后;头部左转,引肩作虎视,同时收会阴、吸气。头复正,随即右转,引肩作虎视,收会阴、呼气,左右各12次。练后,叩齿、漱口、咽津、起立,随意自然散步片刻。

  大暑期保健操:练操时,两脚分开与肩平,自然下蹲。两手分别放于两足前方,五指抓地,手背朝前,手心向后,闭目耸肩,全身上跃。跃身时吸气,缩身时呼气,如此反复12或24次。练操后,叩齿、漱口、咽津、起立,随意自然散步片刻。

  敷药疗法。方法:大蒜、吴茱萸各10克,黄酒少许。先把吴茱萸研为细末,大蒜捣烂如泥,再把二者混合共捣,加黄酒调和成膏。取药膏如黄豆大,摊在8平方厘米胶布上,分别贴于环跳、阳陵泉、外膝眼,24小时后揭去,每隔3~6天贴1次,3~5次为1疗程。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下肢关节肿大。

  热熨疗法。方法:食盐500克,小茴香120克。炒热,取出一半用纱布包好熨烫患病关节,凉了再换另一半,再炒,如此反复更换熨烫数日,每天2次。

  熏洗疗法。方法:五加皮、海风藤、透骨草各20克,当归、青皮、独活、木瓜、伸筋草各10克。水煎取药液2000毫升。先用药液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再浸泡。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皮色不变,活动不利,遇阴雨天加重。

  治风热型关节炎方

  关节游走性肿痛,痛处灼热,筋脉拘急,活动障碍,日轻夜重。兼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滑数,血沉明显升高。治宜清热驱风,活血通络。处方:忍冬藤、生石膏、鸡血藤各30克,羌活、知母、竹叶各10克,麦冬9克,沙参、地龙、秦艽、淮山各15克,生地、薏苡仁各20克,威灵仙12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忌食:酒、油炸、猪肝、羊肝、动物血等食品。

  大蒜祛除老年斑

  选大瓣(或独头)紫皮大蒜一枚切开,蘸上唾液少许后,贴于老年斑上,做方向不定的反复摩擦,每次以局部正常皮肤充血发红或稍有痛感为度,每日3~5次。如能坚持数月,皮肤逐渐变平,颜色明显变淡,如不仔细观察,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差别。此法应用后,遂将摩擦范围扩展到无疣无斑的正常皮肤,可使局部皮肤健康,延缓皱纹的产生。

  

  常拍手背祛老年斑

  手背为阴阳两经汇聚和交接处,经常拍打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长期坚持可使老年斑消失和预防老年斑出现。其方法是:左手拍打右手手背3~5分钟,反之,右手拍打左手手背3~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白天如能增加一二次效果会更好。坐着、站着、边走边拍均可。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热水熏洗促排便

  一次我排便不畅,遂用热水洗肛门,立即感到肠内蠕动,随之干结之便徐徐排下,觉得挺舒适。方法是:有便意时去厕所,准备个小盆和一小块纱布,盆内倒上热水(38℃~40℃,

  人能够承受就行),然后用纱布蘸水洗肛门,让热气进入肛门内,洗一会停一会儿,大约洗五六次就开始排气、排便。这方法简便,既不费事又不用钱,人人可做。

  治习惯性便秘单方

  一方:每日早晨起床后空腹吃梨2个,连服二周以上,有润肠之功。

  二方:鲜红薯叶500克,花生油适量,加盐适量炒熟后当菜吃,每日服1次以上。

  三方:枳实10克,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稍加大量,泡沸水当茶饮。

  四方:番泻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饮。老年、体弱、产后不宜服。

  五方:冬瓜瓤500克,水煎汁300毫升,一日内分数次服下,润肠通便。

  治老人便秘方

  组成:黄芪30克,威灵仙15克,银花、麻仁、肉苁蓉、当归、白芍各20克,厚朴7克,元明粉(冲服)、酒大黄6克,(大便通畅后去掉酒大黄和元明粉。气虚加党参20克,腹胀重加木香10克,腰腿酸软加杜仲、牛膝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1日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大便调顺再停药。

  熏洗可助老人通便

  熏洗疗法,就是用药煎汤,趁热熏蒸或待温浸洗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治疗便秘时,熏洗部位一般选择在人体下部(小腹、肛周等),由于熏洗部位接近肛肠,作用较为直接,该疗法的效果有时会出乎意料的好。

  1.姜艾浴方生姜、艾叶各50克,食盐30克。先将生姜、艾叶加水煎煮10分钟,取药液1000毫升,然后将食盐加入药中,待水温擦洗小腹部,每次20分钟,以皮肤擦红为佳,每日2次。主治老年习惯性便秘。

  2.竹矾熏方竹叶1捆,绿矾1把。竹叶洗净,放锅内,加水3000~5000毫升,烈火把水煮开20~30分钟,趁热把汤带竹叶一起倒入桶内,撒入绿矾,坐熏,每日1次。主治老年热性便秘。

  3.皂角熏方猪牙皂角60克。用一尺五圆桶,无底,内装死火(不是正燃烧火),将皂角放死火上烧,病人坐圆桶上,肛门对准烟熏约10余分钟,大便即通。主治老年大便不通、肠梗阻、肠扭转。

  腹部按摩巧通便

  用按摩腹部方法可解除或缓解便秘症状。按摩方法简便易行:用右手从心窝顺摩而下,摩至脐下,上下反复按摩40~50次,按摩时要闭目养神,放松肌肉,切忌过于用力,以有温热感为度,如在按摩前,适量喝一点优质蜂蜜水更好。

  小儿便秘四方外治

  一方:大黄5~10克,研为细末,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般用药一次即效。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二方: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

  三方: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四方:生大黄、鸡内金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按摩可治中耳炎

  耳部按摩治中耳炎可于每天早晨施行,方法:①两手食指掏两边耳,一掏一起50次;②两手上下揉双耳全部50次;③双手掌按双耳全部一按一起50次;④两手大拇指按在两耳垂后骨,正反各转50次;⑤把两手拇指与小指搭上不用,其他三指按在耳轮上的三个穴位上,正反各转50次;⑥两手拽两耳外部,上中下各50次;⑦最后把两耳轮向前盖上耳洞50次。

  扁桃腺炎外治法

  将一瓣蒜捣烂成泥,睡觉以前置于手的合谷处(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上面罩一个小瓶盖,四周用胶布封住,第二天即起了一个水泡(水泡大小随蒜泥多少而变,多则泡大,并有疼痛感,所以5~10岁的小孩可用半瓣蒜泥),让水泡慢慢地吸收,不能刺破,否则会感染发炎。

  治扁桃体炎偏方

  鸡蛋1个,白矾3克。将白矾研末,用鸡蛋清调和,贴咽喉部。适于急性扁桃体炎,症见咽喉疼痛逐渐加剧、吞咽不利、有干燥灼热感等。

  双花大海饮治咽痛音哑

  组成:菊花、金银花各10克,生甘草、胖大海各6克。

  功用:疏散风热,解毒清音。

  主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咽痛音哑、干咳无痰。

  制法: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方中菊花疏散风热,银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

  表明,二药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胖大海性味甘淡、凉,有清热、润肺的功效。四药合用,能止咳祛痰。

  薄荷芦根茶治咽痛

  组成:鲜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

  功用:疏散表邪,宣肺利咽。

  主治:夏热秋燥,受凉所致咽痛、干咳、口渴欲饮、伴畏寒、无汗者。

  制法:上二味洗净后切碎,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宜忌:暑湿证、泄泻忌用。

  外敷治扁桃体炎方

  急性扁桃体炎,以青少年为多见,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相搏,结于咽喉,气血瘀滞而成,治宜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现介绍几则外治效方。

  吴萸药糊:吴萸研为细末,每取10克,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敷双足心,包扎固定,48小时后除去,两天后可重复一次。

  桃杏栀子方:桃仁、杏仁(带皮)、栀子各7个,蛋清1个,面粉1撮,烧酒半小盅。将上药研为细末,加蛋清、面粉、烧酒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换。

  单味大黄糊:生大黄20克。用文火把泥瓦块烧红,将大黄放瓦上焙干,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5克,用食醋或茶水调为糊状,摊于白布或绷带上,贴敷足心,包扎8小时(男左女右),每日1次,连续3~4次。可清热泻火,釜底抽薪。

  民间治咳喘验方

  1.治肺热咳喘多痰。川贝母、杏仁各10克,地龙18克,天竺黄6克,桑白皮、前胡各12克,天冬、地骨皮、黄芩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防哮喘发作。黄芪15克,大红枣35~40克(剥破),水煎服,每天1剂。

  3.治老年人哮喘。杏仁9克,贝母10克,桑白皮15克,百合50克,淮山20克,冰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贝母10克,为末,装入去核的柿饼干内炖服,日2次。

  5.治夜间虚喘而久治不愈。苏子6克,细辛3克,麻黄、五味子、干姜各5克,地龙10克,沙参20克。水煎取汁分2次,每次用药汤送服1只附桂八味丸(成药)。

  6.治久咳气喘。党参20~30克,天花粉15~20克,水煎服。或与猪肺50~75克同煎更有效。每日1剂。

  7.治咳嗽痰中带血。百合30克,款冬花12克,藕节15克。水煎,每日1剂。但肺结核咳血此方无效。

  注意:治疗期间,忌烟和酒、酸、腥、辣、生冷食品;禁房事。

  治疗气管炎二方

  ①处方:杏仁200克,苏子100克,百部300克,蜂蜜500克。

  用法:先将杏仁入锅煮沸3分钟,取出后去皮,捣碎为末;再将苏子洗净,捣为粉末。将百部加水适量,入锅煮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用同样方法煮2次,每次10分钟。之后将3次药液合在一起,重新煎至药液具有一定黏度。最后,将杏仁末、苏子末和蜂蜜一起倒入药液中,稍加热并搅匀,可成为“止咳糖浆”,装瓶备用。此糖浆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约

  1汤匙。主治:气管炎。

  ②处方:核桃仁250克,黑芝麻100克。

  用法:先将核桃仁捣碎,黑芝麻微炒,备用。取蜂蜜适量,加水熬煎沸后,将核桃仁及黑芝麻倒入搅匀,入锅蒸20分钟,即可成剂。此剂每日早、晚各服2汤匙。主治:气管炎。此剂名为“核芝蜜”,适用于肺肾两虚咳嗽,咳吐白痰日久不愈。

  药酊棉塞耳治支气管炎

  采用药酊棉塞耳疗法,对急、慢性支气管炎久服药物疗效不佳者进行治疗,有独特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具有适应广、奏效快、费用少、简便易行等特点。中医学认为耳与人体的各个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脏腑投影在耳部。近年来,在前人的基础上改用药酊棉塞耳,具有传递快、杀菌和穿透能力强、活血通络功能持久的特点,此法比耳穴针灸效果好。

  药物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陈皮、肉桂、川芎、生姜、冰片。

  配制方法:将上药用75%乙醇浸泡15~20天,过滤后,将冰片加入药液中不断搅拌至冰片溶解,再兑入蒸馏水过滤即配制成药液。

  主治:用于感冒咳嗽、急慢性气管炎,症见咳嗽气喘、胸闷吐痰等,还可用于呕逆、牙痛、头痛及咽炎、中耳炎、晕车等。

  用法:取适量的药棉,滴上1~3滴药酊,不松不紧塞于外耳道。一般晚上使用,早上取出,连续用药3天,或隔日1次。

  注意:因酊剂对皮肤有刺激,10岁以下儿童及孕妇慎用,对乙醇过敏者禁用。体虚的病人出现眼睛发胀等不良反应时,立即取出药酊棉,症状即可消失。

  典型病例:陈某某,女,66岁,退体职工。2001年3月18日初诊,头痛,鼻流清涕,微热,咳嗽,胸闷,痰多,已有10多天,服中西药未好转,按上法药酊棉塞耳,连用3天好转,继用

  2天临床症状消失病愈。郑某某,男,退休职工。因天气变冷而感冒,早晚干咳,遇冷咳重,胸闷喘气,按上法药酊棉塞耳,连用3天病愈。

  板蓝根能防慢支发作吗

  近日走访老年病患者,发现他的家中存放一箱的板蓝根冲剂。问他,为何一次购这么多药,其言:“板蓝根是清热药,自己经常老慢支发作,常常服用,可以预防感冒,预防老慢支发作。”观其瘦弱的体质,便问:“是不是效果不理想?”他说:“你们真是医生出身,一看就知道。请问,你是如何猜得到呢?”

  这并不是猜,而是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其实,板蓝根是抗病毒的清热解毒药,本来毒副作用很小,但是用的时间长了,就会积“药”成疾,酿成后患。在临床中使用板蓝根冲剂造成小儿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的病例屡见不鲜。对于老年人来讲,阳气本来就不足了,长期大量服用清热药物,散尽正气,病邪恰恰更易于侵犯人体。

  此外,服用板蓝根制剂时,有过敏史者、小儿与老年人,千万不能用大剂量,更不能长期大剂量服用。老慢支患者,欲预防发作,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地运动,增强体质,做一些强肺保健操,晨起经常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体质好了,抵抗力就会增强,病邪侵犯的机会就大大减少。此外,还可以用用一些扶助正气、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以

  下两方供读者参考:

  一方:茯苓、葶苈子、莱菔子、苏子各15克,川贝母、杏仁、法半夏各10克,胆南星、五味子、甘草各6克。用法:葶苈子、莱菔子、苏子捣碎包煎。水煎2次,混合液分早晚服。功效:止咳祛痰,肃肺平喘,适用于各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咳嗽频频,痰多而喘,气急难以平卧等。

  二方:麦冬、五味子各100克,泡入1000克蜂蜜中,浸泡6天后开始服用,每天早晨或中午服1次,每次1大汤匙。每次服后接着含食1小片人参,吃两瓣大蒜,3颗核桃。本方适合于老慢支缓解期,没有症状表现时,久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治牙痛二法

  一法:枫树皮、杨梅树皮、杉树皮内层各约500克,分作3份,第1天取1份,水煎取药液3口盅,待冷后,取少许药液含在口中,尽量使药液含时间长一些,吐掉后再另含,每次接连含7~8口,直到疼痛消失为止。第二天痛减,再取第二份药煎水含漱,可以隔3小时左右含一次,第三天疼痛消失。

  二法:牙痛时把手反背过去,手指能触到肩胛的地方,将此处用力地按压,左侧牙痛顶压右边,右侧牙痛顶压左边,如自己顶压不到,右叫别人帮忙,3分钟后疼痛缓解,5分钟后牙痛消失。

  巧用莲芯治牙痛

  牙痛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旦发作起来,痛苦不堪。莲芯在治疗牙痛方面有独到之处,且方法简便,患者不妨一试。

  用法:取莲芯6克,加冰糖10克,加适量水,用文火煮15分钟,稍凉,频频饮用。一般一日剧痛减缓。

  牙痛经验方

  组成:川黄连、大黄各50克,冰片10克,薄荷冰5克。

  用法:黄连、大黄共为极细末,先用少量药末分别同冰片、薄荷冰研细,最后混匀研细,密封备用。一枚牙齿用0.5~1.0克,加热开水调成极稠的糊状敷患牙(冬季或牙齿遇凉痛加重者用温白酒调)。

  功用: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各种牙痛。

  治牙痛验方四则

  一方:生石膏45克,细辛、川芎各3克,川椒、茶叶各5克,75%酒精300毫升。各药研成粗末加于酒精中密闭浸泡一周,滤出药液,备用。用时,取药棉浸上药液放于患牙处,上下牙咬紧一般在用药5分钟内止痛。二方:虎杖25克,生甘草5克,75%酒精500毫升。各成分合装一瓶,浸泡半个月后去渣。用前先以温水漱口,再用消毒棉签蘸药液擦于患牙处,1日3次。一般在用药10分钟内止痛。三方:丁香、吴茱萸、了刁竹各10克,冰片,细辛各6克,两面针15克,共浸泡于500毫升酒精中,2周后可用。用时,以药棉浸取药液塞于龋洞,对龋齿疗效满意。四方:苍耳子仁(焙黄、研末)60克,生竹叶(去梗)500克,生姜120克,食用白盐180克。先将竹叶加清水以铁锅煮成浓汁,再将生姜捣汁入锅,煮沸,过滤渣,汁仍回锅中,将食盐加入,熬干,与苍耳子仁共研成细末,入瓶备用。凡牙痛,取药粉少许擦于患处,1日3次。

  治牙痛验方

  处方:荜拨10克,高良姜9克,细辛4克,冰片3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牙痛时取药粉少许,塞入鼻孔内用力吸入。

  主治:用于各种牙痛。

  注:本方仅是缓急治标的方法,只能解除症状而不能根治,若有条件,还当积极治疗患牙。鼻粘膜破溃者慎用。

  治风火牙痛含漱方

  组成:生石膏30克,细辛4克,荜拨6克,高良姜、薄荷10克。

  用法:先将石膏压为细末,再与另4味药合捣为粗末,贮于密闭之容器中。每次取药末20克,放于茶杯中,以开水200毫升浸泡,盖严,待冷去渣频频含漱。

  主治:风火牙痛。

  治烧烫伤方

  地榆、绿豆各25克,香油100克。将地榆、绿豆研为细末加入香油调匀,熬成膏状备用,盛药容器应消毒。用时可用消毒棉签蘸药涂抹患处,适用于较轻度烧伤、烫伤。

  治烧烫伤简易方

  1.姜糖汁治烧烫伤:鲜生姜适量捣烂,用纱布或干净布包好,榨取姜汁,然后加入适量白糖拌匀,以糖溶解为度,制成姜糖汁,清除伤口污垢后,涂上一层薄姜糖汁,每日6次,不可将创面包扎。适应症:1~2度小面积烧烫伤,止痛快,感染少,结痂快。

  2.姜蛋清治烧烫伤:鲜生姜适量榨汁与鸡蛋清调匀,涂在已干净的创面上,每日6次,不可包扎。适应症:1~2度小面积烧烫伤,止痛效果好,愈合快。

  治水火烫伤五方

  1.兔皮香油治烫伤。取兔子皮、香油各适量。将兔皮烘干,研为细末,加入香油调匀,涂于伤处。可治水火烫伤。2.蛋清治烫伤。取1个鸡蛋清,白酒10毫升。将两味混合,敷患处,每日换3~4次。可治水火烫伤。3.老白菜香油治烫伤。取老白菜叶、香油各适量,将菜叶烘干研末,用香油调匀,涂于患处。可治水、火烫伤。4.黄瓜汁治水火烫伤。取黄瓜适量,将其切开去籽,捣烂取汁,涂患处,可治烫伤。对蜂蜇伤亦有效。5.鲜牛奶治烫伤。取鲜牛奶适量,消毒纱布数块。将纱布浸于牛奶中,用纱布外敷伤口,每日更换3次,可治火烫伤。

  石斛冰糖茶治低热

  组成:石斛15克,冰糖适量。

  功用:养阴清热,生津益胃。

  主治:温热病后期低热不降,口干渴,及虚劳烦热,梦遗滑精。亦可用于妇女不明原因低热,心烦,口干者。

  制法:将石斛剪碎,再加冰糖适量,置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代茶饮。

  宜忌:脾胃虚寒,舌苔白腻者忌用。

  治小儿发热偏方

  1.柴胡注射液滴鼻,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鼻孔滴2滴,7个月~1岁各滴3滴,1~3岁各滴4滴,4岁以上滴5滴。滴后一般半个小时开始退热,每半小时滴1次,直至体温正常。

  2.风油精1毫升加冷开水20~30毫升,擦浴患儿上下肢两侧、背部、腋下、腹股沟及四肢关节屈侧。边擦边揉约7~8分钟,15分后再搽。

  冰片水擦浴退热快

  冰片辛凉,能解阳气之郁遏,使高热缓解。不仅退热效果快,在凉爽身体、减轻或消除高热带来的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方面,疗效优于酒精擦浴。

  浴法:用冰片研成细末,加入3~4倍的蒸馏水。混合调匀,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擦浴全身皮肤和颈部、腋部、腹股沟、肘窝部表浅大血管等处,以皮肤发红为度。

  中药外治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为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其中以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若不及时处理,甚者往往可危及小儿生命,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外洗对小儿外感高热有明显疗效,介绍如下。

  取中药蝉衣、苏叶、黄芩、防风、柴胡、香薷各15克,荆芥、板蓝根、薄荷、金银花、大青叶、生甘草各20克,先将中药水浸20分钟后,煎开取汁,倒入浴盆中,加温热水适量,用毛巾沾取药液,先搽患儿头部太阳、曲池、大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穴位及大血管走向处,继而反复搽洗全身,水温以患儿能耐受为度,每次外洗15~20分钟,而后搽干全身,保温休息,夏天一般每日外洗2~3次。伴高热者可适当配合抗生素或清热解毒中药内服,患有脓疱疮、湿疹及皮肤溃烂者不宜洗浴。体温39度以下者一般外洗2次发热即退,继洗1~2次可获痊愈;体温39度以上者每隔3~5小时洗1次,2~3次后体温

  渐降,一般3日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上述中药均有清热解毒作用,外洗后药物有效成分通过开启的毛孔透入肌肤腠理,发挥其退热解表作用,一般洗后有微汗,可促使侵入肌表的外邪随汗外泻,从而使体温下降。

  治癣验方

  一方:五倍子研末,用陈米醋熬成膏敷患处,干后换药再敷,以不痒为度。

  二方:鲜鹅不食草捣烂敷患处。

  三方:用生半夏磨醋擦患处。

  四方:苦楝皮9克,煎取浓汁,擦患处。

  五方:陈醋500克,浓缩至50克,以消毒棉球蘸药擦患处。一般2~3天可见效。

  治扁平疣验方

  处方:马齿苋30克(鲜品60克),板蓝根25克,陈皮、苍术各12克,蛇床子、连翘、露蜂房各15克,白芷9克,细辛6克,苦参20克。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取汁,混匀,再煎取浓汁,瓶装。以洁净棉球沾取药汁涂擦患部疣体,每日3次。一剂药汁可重复使用1~2天。连续使用3~4剂为1疗程。本方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祛疣之功,对扁平疣属湿热症型者效果较好。

  治小儿湿疹方

  一方:炒淮米、香油各适量。

  用法:淮米研细面加香油调成糊状。敷患处,日1次。

  二方:樟脑、硼砂、冰片各5克。

  用法: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擦患部,每日2次。

  三方:地肤子、蛇床子各15克,枯矾9克。

  用法:水煎浓液,每天1剂,分2次涂擦患处。

  婴儿湿疹外洗方

  处方:云苓皮、川萆薢、土茯苓各4克,白术、枳壳、地肤子、春砂仁各2克。功用:利湿清热为主,且以健脾。主治:婴儿湿疹湿热型。用法: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此为2~3岁患儿用量,1岁以下患儿减量1/3。

  治手癣验方

  处方:连翘、紫花地丁、生白术、茯苓各15克,防风、陈皮、当归、秦艽各10克,白芷、淡干姜各8克,徐长卿、蒲公英、生黄芪各25克。

  用法:先将上药水浸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后,所剩药渣再加白矾15克,川椒10克,土茯苓30克,白藓皮20克,入水3000毫升,煎剩1500毫升,每日1剂,将煎出的药液混合,浸洗患处。主治:鹅掌风(手癣)。

  足癣顽疾中医外治

  足癣,中医称为脚湿气或臭田螺。认为是由于体内蕴有湿热加外风侵袭、风湿郁于肌肤、湿热内盛、外发肌肤所致。治疗当以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方可奏效。根据足癣在临床表现,要选择不同的外用治疗方法:足趾间湿烂者用苦参30克,黄柏、地肤子、白藓皮各20克,枯矾15克,水煎,去渣放温后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擦干后撒些青黛散,每日2次;湿烂又疼痛者,上方再加蒲公英30克,马齿苋30克,水煎,去渣放温后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疼痛即可缓解;若趾间潮湿发白、脱屑者,用六一散(即滑石粉6克,生甘草1克,研粉)与枯矾粉以7∶1比例均匀混合,温水洗脚后将药粉撒于趾间,每日2次;若出现水疱、脱屑、瘙痒者用醋泡方:苦参、大蒜、石榴皮各10克,使君子、威灵仙各20克,用老醋1千克浸泡48小时,再以文火煎沸,去渣冷却备用。睡前浸泡患处20~30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若足干裂者用上述醋泡方法浸泡后,再外涂雄黄膏、天麻膏,以活血滋养肌肤。

  治脚癣外洗方

  处方:苍术15克,生苡米、土茯苓、威灵仙、苦参、黄柏、槐花、车前子、防己、木瓜各12克。加减:若继发感染可加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等。功用:除湿解毒杀虫。主治:脚癣。

  体癣外治方

  组成:生地榆、苦楝子、川槿皮各50克,斑蝥1.5克(布包)。

  用法:将前三药打成粗末,加斑蝥装入大口瓶中,加入75%酒精(或白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2周后,去渣备用。外搽,每日1~2次。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体癣,神经性皮炎,花斑癣。

  米泔水治皮肤瘙痒

  取米泔水(浸洗花生后的水)1000毫升,加入食盐100克,置铁锅内煮沸5~10分钟,倒入脸盆待稍凉,用消毒的手巾蘸水搽洗患处,每次搽洗2~3分钟,每天2~4次,疗效显著。

  按摩调治高血压

  一些重要穴位或部位的按摩,可调节神经血管运动中枢的功能,改善周身血液循环,使小动脉、微血管扩张,循环阻力减小,血压降低。

  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央。先用右手掌紧贴百会穴顺时针旋转,按摩20圈;换左手逆时针按摩20圈。此法可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按揉太阳穴用双手食指、中指指腹同时按摩双侧太阳穴,顺时针旋转20圈,再逆时针旋转20圈。有清脑明目、疏风解表、降压止痛作用。

  按摩拇指甲坐位、卧位均可,先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左手的大拇指末端的指甲与指腹,转动揉搓50次,然后,自指甲远端向指根方向慢慢地推揉50次;两手交换同样按摩。每日醒后、午睡前和就寝前做3次,坚持下去,有降压效果。

  按摩涌泉穴每晚温水足浴后,坐于床上,常用左手心按摩右足心、用右手心按摩左足心各100次,有降压健身之效。

  足部按摩治疗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中医又称妊娠恶阻。其表现为:妇女在怀孕初期,食欲不振,有轻度恶心、呕吐等现象,不影响饮食和工作,则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到妊娠第三个月能自然消失,故无须治

  疗。但有些孕妇呈持续性或剧烈呕吐,甚至不能进饮食、全身乏力、明显消瘦、小便少、皮肤粘膜干燥、眼球凹陷等,必须及时治疗,以免影响母体健康和胎儿发育。足部按摩疗法对此症见效甚快。

  足部按摩治疗基本手法:①用手拇指按揉足部冲阳、太白穴(穴位位置参见人体经络图)各10分钟,每日1~3次。②轻轻按揉足部胃、肝脏、生殖腺、甲状腺反射区各3~5分钟,揉足腹腔神经丛、肾脏、输尿管、膀胱、肾上腺反射区各3分钟,每日1~2次。③揉按足部内庭穴10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症状。4.按压足部厉兑、隐白两穴10~25分钟。辅助按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者,在足部按摩治疗的同时,可揉按手食指指甲旁的商阳穴3~5分钟,每日1次。

  外治法消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30~45岁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在中医里,该病属“乳癖”、“乳核”范围,多因思虑伤脾或恼怒伤肝等所致。临床发现,采用中药局部外治,可促使增生消失。现介绍三则外治法,供选用。

  中成药外治法:取金黄散适量,研细,用凡士林少许调匀,外敷于乳腺增生处。2日换药1次,连续2~4周。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敷药疗法:取芒硝60克,生南星、蜂房各20克。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于乳腺增生处。每日换药1次,以愈为度。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药醋疗法:取补固脂150克,蜈蚣10条,食醋1000毫升,密封浸泡半月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同时取补固脂适量,文火炒黄,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1月为1疗程,连续1~3个疗程。可通络散结。

  治阴道炎验方

  处方:黄柏15克,川楝子、蒲公英、土槿皮各30克,花椒、白矾、百部、苦参、地肤子、蛇床子各10克。水煎去渣坐浴,每日1剂,每晚坐浴1次,每次15分钟。6天为1疗程。

  推拿“赶跑”痛经

  在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伴有腰痛、腹胀、乳房胀痛等症状,这就是女性的常见病———痛经,许多未婚女性为此十分烦恼,中医推拿治疗痛经,操作简便,收效快,不妨一试。在此介绍对痛经非常有效果的几个穴位,分别是:肾俞:在后腰,与肚脐相平,脊椎旁边1.5寸,左右各一穴;阿是穴:两侧腰部最痛的部位;气海:肚脐正下方1.5寸;关元:肚脐正下方3寸处;三阴交: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另外还有一个腰阳关(以脊椎为纵坐标,髋骨最高点为横坐标就可以找到),每个穴位按摩几秒钟。有痛经的女性平躺在床上,家人站在一旁帮她按摩,按摩时可以采用推法(用手掌根前后推),也可以用揉法(用手掌根作圆周运动),不论顺时针倒时针,以达到发热、酸胀感为宜。在月经来潮前1周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另外在按摩穴位的同时,可以在痛经期配合用热敷法,将0.5公斤的粗盐用铁锅炒热,放在布袋里,在温度适宜时敷在腹部痛处,1天1次。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痛经的女性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经期保暖,不要过度疲劳。

  酒疗治痛经

  凡是在月经前、中、后发生腹痛,以致影响生活、工作称为痛经。主要表现为:每逢月经来潮就发生难以忍受的下腹部阵发生疼痛,有时会放射及腰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便秘或腹泻等。今介绍蒙医酒疗方三则,供选用。

  一、双参酒:丹参60克,党参30克,白酒500毫升,红糖适量。将双参入白酒中泡30天。于月经前,加红糖调服一次10~20毫升,一天2~3次,连服3~4天。

  二、双红酒:红花100克,红糖适量,白酒400克。将红花入酒内泡1周,兑水入凉开水10毫升加红糖。月经前,一天2次,一次10毫升,连服3天。

  三、山楂酒:山楂片50克,白酒300毫升。将山楂入酒内泡1周(每天振摇1次)。月经前,一天2次,一次10毫升,连服2~3天。

  中药巧治过敏性鼻炎

  1.芪术汤:北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党参、茯苓各15克,甘草8克,苍耳子、辛夷花、白芷、杭菊花、木通各12克。碧云散:鹅不食草、川芎、细辛、辛夷花、青黛各等量。芪术汤加减:如症见腰疼痛,手足冷者,加山萸肉12克;血虚者,加首乌25克;头痛加川芎10克,牛膝15克;喘者加紫菀12克。用法:芪术汤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碧云散各药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每日3~4次涂入鼻中,每次0.1克。涂药时,仰卧于床上,分别将药涂于两侧鼻腔,涂药时停止呼吸,以免将粉喷出或吸入。涂碧云散后,即引起喷嚏流清涕,5分钟内消失,坚持上述内外治法,一般一周见效,且效果较为巩固,复发少。

  2.紫草、茜草、徐长卿、旱莲草各10克,蝉蜕3克,乌梅、石榴皮、益智仁各12克,黄芪、百合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3.黄芪、白术各15克,防风、藿香、辛夷、苍耳子各10克;反复发作者加党参15克,大枣15枚;头痛者加川芎、白芷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常用黄芪30克水煎或沸水冲泡代茶饮,可减少复发。

  睡枕药枕轻松治病

  药枕疗法是将药物装入枕中,睡时枕之,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疗法。早在晋代,葛洪的枟肘后备急方枠中,就有用蒸大豆装枕治失眠的记载。之后药枕疗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药枕的种类也逐渐繁多,如草决明枕、菊花枕、绿豆枕。等等,其在防治疾病,尤其是头面五官和颈部慢性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出现的磁疗枕、催眠枕等。都是我国民间药枕的继续和发展。但不同的病症应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进行配方,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以下疾病可选用的药枕:1.头痛目赤:菊花枕,薄荷枕,桑叶枕,绿豆枕。2.头风、落枕、颈椎关节痛及下颌关节痛:蚕砂枕。3.心烦失眠:灯芯枕,黑豆、磁石粉等分装枕。4.青光眼、眼胀痛:夏枯草、荷叶、白芷、草决明各等份装枕。5.高血压病:草决明、菊花各等份装枕。

  吐纳疗法治失眠

  仰卧(侧卧也可以),双手环抱下腹前方,深吸气,然后是呼气,注意不要把所有的气都呼出去。正常的呼吸是呼完气,过一会儿再吸气,这里有点儿不同:气快呼完的时候,不中断

  地把气吸回来,再呼出,再吸回,这样会有一种绵绵不绝的感觉。注意舌尖要抵住口腔上腭。通过以上的呼吸疗法,大多数人大约几分钟后就可安然入睡,即使因为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无法入睡,这样的吐纳方法也可以使您在清醒的同时,获得和睡眠一样的休息,可以称其为是“醒着的睡眠”,休息的效果非常好。经常练习这种呼吸法,会使睡眠非常深沉、有效。

  风寒感冒外治二方

  一方:麻黄9克,桂枝、生姜各6克,紫苏15克,甘草3克。煎水熏洗头面,得汗而解。二方:羌活、独活、生姜、荆芥、防风各9克,白芷、柴胡、前胡各12克。煎水熏洗头部、先熏后洗,每日2次。

  巧治流感

  对于流感,各民族各地区也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如藏医使用藏药十二味翼首散合四味藏木香汤治疗本病,具体方法是:取四味藏木香汤散(藏木香、宽筋藤各100克,悬钩木30克,山奈25克,共研粗粉,过筛混匀)2~3克,用凉水300毫升煎煮3~5分钟,滤除药渣,凉温药汁后用其汤冲服十二味翼首散(翼首散100克,唐古特乌头、节裂角茴香、天竺黄各75克,红花60克,白檀香、镰形棘豆各50克,安息香25克,铁棒锤幼苗40克,岩精膏32.5克,牛黄、麝香各0.5克,除牛黄、麝香另研细粉外,岩精膏与部分药物串研,干燥后再与其它药物混合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牛黄、麝香细粉,混匀即可)0.5克,每日2次,饭后服用,服完后发汗15分钟,小儿药量酌减。

  落枕的自我调治

  落枕在医学上称为颈部扭伤,其主要病症是一侧项背肌肉酸痛,活动受限。落枕可由睡眠姿势不正或枕头过高、过低所致。有时风寒侵袭造成局部经络不舒、气血凝滞也可引起落枕。一旦发生,若症状轻微,可先用热毛巾热敷患处数次,然后涂上风油精或正红花油,或在患侧贴上伤湿止痛膏,症状即会很快消失。此外,还可采用穴位按摩法:可用拇指和中指按摩患侧内关穴、外关穴各2分钟;再用拇指点压外劳宫穴,共20分钟,并配以颈项活动。也可请旁人用手指轻轻按揉颈、背、胸部的压痛点,3~5分钟为宜,同时头部慢慢向前弯,

  轻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待肌肉放松时,可突然将头往健旋转,接着再转向患侧。若患者症状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中药:葛根、赤芍各12克,麻黄3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后入睡,出汗即愈。

  独穴按揉治落枕

  落枕多因睡眠的枕头过高,睡姿不当,以及睡时颈肩部受凉引起。起病急,颈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影响到生活、工作。治疗方法:(1)选穴:病侧肩胛骨正中线中点稍外侧,按压时有明显酸胀麻痛感。(2)操作步骤:病人取坐位,抬头挺胸,双手臂自然下垂,手掌放于大腿上,全身肌肉放松。术者站在病人身后,先在穴位上用掌根按揉1~2分钟,然后用拇指、食指按揉穴位致红、热,再用大拇指指腹按揉,先轻后重逐渐加力,同时嘱病人做头、颈部的伸屈、旋转运动。一般按揉至颈部活动自如即可,大约10~15分钟。1次未愈者,12小时后再行第2次按揉治疗,效果极佳。

  按摩治疗落枕

  “落枕”是因受寒或枕头高低不合适等原因引起的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僵硬、酸胀、疼痛,以致于转动失灵的一组症状。落枕的自我按摩方法是:①头稍向前倾,用健侧的手轻轻地提捏(拿法)疼痛的肩颈部肌肉,直到肌肉感到温热。②头部可左右轻轻缓慢地转动,用手指揉按患侧肩井穴1~2分钟。肩井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③耸肩并前后转动肩膀2~3分钟,每天做2~3次治疗。经过这样的自我按摩和活动,一般2~3天左右便会痊愈。

  食醋热敷治落枕

  取食醋100克加热以不烫手为度,然后用纱布蘸热醋在颈部疼痛处热敷,每次保持热敷20分钟左右,每日热敷1~2次,同时活动颈部多次,轻者一般2日可愈。

  治颈椎病医疗体操

  颈椎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患者在到医院接受治疗(按摩、牵引、药物、理疗等)的同时,还应进行医疗体操功能锻炼。因为医疗体操在加强颈背肌肉锻炼,恢复头颈活动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软组织损伤效果明显。下面介绍一套头颈部医疗体操。

  ①坐位,头部转动,从右至左,又从左至右,缓慢进行。②坐位,头前屈,下颔向胸,头后仰,眼望上方。③坐位,头右侧位并向左转,眼望左上方;头左侧位并向右转,眼望右上方。④坐位,头部轻松缓慢绕旋。⑤坐位,耸肩,使之与耳接近,最初左、右肩分别做,以后两肩同时做。医疗体操主要是做头部几个方向的运动,重点是做头后仰和左右转,每天可进行3至4次,每次10至15分钟。动作要缓慢平稳,不要急促用力,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允许有肌肉牵扯感和轻度不适),当转(或屈)至最大幅度时,可在该位置上稍停片刻,以便充分伸展短缩的肌肉和韧带,同时使肌肉通过静力性锻炼而得到加强。

  颈椎病的治疗性锻炼法

  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变性、突出及其邻近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累及周围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颈项僵硬、肩背部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颈椎慢性劳损、轻微外伤、退行性变以及先天性畸形等是此病的重要原因。现介绍一种颈椎病的治疗性锻炼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症状缓解期或术后:

  1.两臂向前向上举起,吸气,还原时呼气。

  2.双手握拳置于腰两侧,左手向右前方击拳,右手向左前方击拳(拳心向下),收回。再拳心向上击拳,左右交替。

  3.双手叉腰,头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屈。

  4.左上肢向后斜上举,头向左转看手(右手叉腰),还原。左右交替做。

  5.双手交叉,翻掌向上吸气,抬头双眼看手背,向两侧放下,呼气。

  6.双手置肩,做肩关节旋转活动。

  通过以上锻炼方法可增强颈部与肩胛肌力,增强颈部各韧带弹性,改善颈椎各关节功能,只要持之以恒,就能稳固疗效,防止复发。

  肩周炎外治方

  处方:麻黄、樟脑、高良姜各10克,桂枝20克,薏苡仁、苍术、威灵仙各12克,红花、细辛、白芷、没药、赤芍、羌活、独活各6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蜜调匀如糊状,以不流动为度。睡前将上药外敷于患肩,外盖纱布或塑料薄膜。再加热水袋熨之,每日换药1次,5次为一疗程。

  穴位刮痧巧治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表现为:1.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疾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2.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有病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例如,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屈肘时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发生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刮痧部位:颈部———哑门、风池、大椎。肩背部———肩井、天宗。胸部———中府、云门、缺盆。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下肢部———足三里、条口。

  肩周炎外治方

  取石菖蒲、透骨草各200克,切细,加入嫩柏树叶300克(捣碎)混合,共置铁锅中炒热,加入白酒100克,继续翻炒几下,起锅。乘热用布包裹起来,热敷关节疼痛处,冷却后取下。每天2次。连用半个月左右。在治疗期间每天作几次手膀活动(划圆圈式)。

  五法巧治肩周炎

  1.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在体表以治疗疾患的一种方法。有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功效。具体可采用火罐、竹罐、药罐、刺血拔罐等等。火罐疗法是利用火力排去罐内空气的一种方法。竹罐疗法是用大小不同的竹罐投入配有中药煮药罐内煮沸后取竹罐吸附体表的一种拔罐疗法。煮罐可用以下处方:白芷、威灵仙各12克,桑枝、细辛各9克,乳香、没药、千年健、透骨草、伸筋草各6克。操作时将经药煮3~5分钟后的竹罐夹出,口朝下并甩净水珠,迅速投入毛巾中将水吸干,立即将干热的竹罐中在患肩痛点,留罐7~10分钟,每日1次;刺络拔罐即刺血拔罐,以三棱针或梅花针在患处叩刺后再拔罐的一种方法。注意在刺血前局部皮肤应该常规消毒。隔日1次。

  2.针挑疗法。又称挑治,是以三棱针、不锈钢钩状针等针具,取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将针刺入皮下,然后一提一放,但不宜挑断表皮,出针后以消毒纱布覆盖。每穴可提挑3~10分钟,每次1~2穴,3日1次。

  3.刺血穴法。即刺络法。取消毒后的三棱针,在消毒过的穴位处迅速刺入0.5~1厘米,随即迅速退出,以血出为度,出血量5~10毫升为佳,血止后拔罐5分钟。每周1次,3次1疗程。

  4.刮痧疗法。选用圆钝方形玉质、角质制品,以红花油、正骨水等作为润滑的药液,在患肩病变处或相关穴位反复按一个方向刮拭,直至出现红色瘀斑。每周1次。刮后饮温开水一杯促进排汗。

  5.拍打疗法。以特制的“拍子”对患肩进行拍打。具有活血祛瘀、舒筋解痉、止痛作用。拍打时自肩峰起拍向肩臂部,然后拍打肩胛部及肩前。拍打力量宜轻柔而有弹性,速度适中而有节奏,每次5分钟,每天1~2次,10天1疗程。拍子可取16~18号钢丝100~200克折编成一头大一头小、长约40厘米的拍架,以棉花50~80克包裹缠实,再以绷带固定,即成长40厘米、宽9厘米、厚约4厘米的大头部呈椭圆形的拍子,可外套布囊以保持清洁。

  肩周炎外治方

  处方:细辛80克,老生姜300克,60度白酒100克。

  用法:细辛研末,与生姜捣成泥,入锅炒热加白酒,再微炒,将药铺在纱布上,热敷患处,每晚1次。热敷时避免受寒。

  疗效:本方治疗肩周炎37例,有效率100%。

  摇扇驱暑治肩周炎

  摇扇可以防治肩周炎,老年人坚持摇扇纳凉,能有效地促进肩关节和肩周组织的血液循环。

  摇扇可以预防脑中风,摇扇是一种单侧肢体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和骨骼组织,还提高了大脑血管的舒张功能,从而大大减少了脑中风等血管疾病的发生。医学专家认为,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多使用左手摇扇,因为支配大半身活动的右脑半球血管比较脆弱,如果多用左手摇扇,能够增强右脑半球血管的弹性、韧性。

  气管炎外治二方

  1.隔姜灸方:白芥子、半夏各3克,公丁香0.5克,麻黄5克,细辛2克,麝香0.2克。上药共研末,取药末适量填满脐孔,将鲜姜1片(厚约3毫米,姜片可用粗针扎几个孔)盖在药末上,上置大艾柱施灸。每回灸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隔3天。

  2.贴脐方:白果仁9克,杏仁、细辛各6克,共研为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外敷脐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

  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方

  处方:桃仁30克,杏仁6克,栀子18克,胡椒3克,糯米5克,鸡蛋清适量。

  用法:上药为末,以鸡蛋清调成软面团状,分成4等份,敷双侧涌泉穴及其足背相对应的位置,12小时去掉,隔12小时作第2次治疗。

  丝瓜藤汁治气管炎

  丝瓜藤汁在民间被称为祛痰止咳的妙药,用于治疗气管炎有显著效果。每次饮服丝瓜藤汁1酒杯(稍多亦可),1日3次,对急、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喘息以及气管炎剧咳等有显著效果。

  丝瓜藤汁制法如下:立秋日(或秋后),在离地面3尺至5尺处剪断丝瓜藤,用瓷瓶或玻璃瓶接盛滴出的液汁贮存备用,愈陈愈佳。

  阳痿敷脐可治

  一法:大附子1个,穿山甲3克,明雄黄6克,麝香0.1克。共研细末,将适量药末填脐中,外盖纱布,以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有温肾壮阳之效。

  二法:阳起石、蛇床子、香附、韭菜子各3克,土狗(又名蝼蛄,去翅足,锻)7个,大风子(去壳)、麝香、硫黄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旨顶大小,房事前1小时塞入脐中,上盖油纸可塑料纸,以绢带或绷带固定,房事毕即去药。温肾壮阳。

  三法:木鳖子5个,桂枝、狗骨各9克,干姜、花椒各3克。共研细末,以蜂蜜调和,取适量敷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通治一切阳痿。

  中药敷脐治阳痿

  小茴香、炮姜、龙骨、五倍子各5克,共研细末混匀,用少许入乳汁(也可用蜂蜜或鸡血代之)调敷于肚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7天后除去。本方有温补壮阳、固精止遗之功。用药1次有效,3~5剂痊愈。

  治外阴瘙痒验方

  一方:取生姜120克(洗净,连皮捣碎),艾叶90克(鲜的用200~250克),加水1200毫升,入锅煎沸20分钟,去渣,倒入盆中,患者坐于盆上熏阴部。待水温适宜时,再洗十几分钟。每天1~2次,连续3~4天。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煎炒之物及酒类,并禁房事2周。

  二方:取桃叶50克,花椒、胡椒各15克,水煎熏洗阴道,每天1次,3天后改为隔天1次,连用15天。

  治滴虫性阴道炎方

  取鸦胆子20个(去皮),用水1杯半,煎至半茶杯,倒入消毒碗内。用消毒过的大注射器将药液注入阴道,每次注20~40毫升。连用10天为1个疗程。

  外敷法治疗乳痈

  处方及用法:芒硝200克,冰片10克,黄柏30克。先将黄柏焙干,再与芒硝、冰片共研细末。以上为3~5次用量,具体要视肿块大小而定。用时取1份平铺在3层纱布上,其范围与肿块大小相似,包起敷于患处,再用乳罩固定。待药末变硬后再换1份。一般外敷3~4日即可。乳痈为哺乳的妇女常见病,本法适用乳痈初起或成脓早期。疗效:用此法治疗152例,结果治愈119例,症状:消失好转30例,肿块缩小变软;无效3例,红肿范围未缩小,且有脓形成。

  “更年康”治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上虽然没有这一种病的专有名称,但对妇女更年期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状态都早有深入的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妇女在绝经期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已竭,冲任失调所致。根据辨证的不同在治疗上概括为养心、益阴、安神、镇潜八字。中医名方“更年康”,配伍恰当,凡妇女更年期的情志抑郁、心烦不安而不能自我控制,心悸不眠、低热少津、多疑善虑、甚至骨节烦酸,时似感冒头晕、头痛等症候群,采用“更年康”治疗,有良好疗效。

  “更年康”处方:浮小麦、白芍、柏子仁、熟枣仁、茯苓、玄参、丹参、党参各10克,远志、天冬、五味子、桔梗、麦冬各5克,生地、熟地各12克,当归3克,元胡6克,龙骨、牡蛎各15克。功能:养心,益阴,安神,镇潜。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头晕头痛,焦虑忧郁,失眠多梦,精神疲乏,心悸怔忡,健忘,多汗,食欲减退,腹胁腰腿疼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用法:清水煎服,每日1剂,1剂煎2次,分早晚温服。16剂为一

  疗程。加减运用:如自汗不止,可加麻黄根、牡蛎;面颊潮红,可加丹皮、地骨皮;带下过多,可加海螵蛸、芡实;头晕目眩可加天麻。

  治月经周期性水肿验方

  月经周期性水肿系妇女行经期间发生下肢肿胀,甚至全身性水肿的周期性症状。患者多于经前7~14天开始感到颜一面部发胀,继则眼睑浮肿,逐渐发展为下肢凹陷性水肿。行经后则浮肿逐渐消失。浮肿期间小便化验正常,烦躁易怒,乳房胀痛,腰酸,或下腹冷痛。月经色紫,有瘀块。该症属于祖国医学“水肿”范畴。中医认为,月经周期性水肿,当责之肾虚及经络闭阻,治宜补肾通络,健脾利水。

  验方:山药、熟地各15克,白术、当归各12克,覆盆子、巴戟各10克,砂仁5克(后下),生苡仁、丹参、黄芪、益母草、泽泻、茯苓、车前子(布包)各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水肿开始即服药,直至水肿完全消退。服用2~3个周期为一个疗程。水肿期间应进食清淡易消化之品。思想乐观开朗,注意心态平衡。

  含漱治咽炎三方

  将消炎解毒滋润咽喉的药物,用开水冲之,放温后漱口,

  消除咽炎等病,叫含漱疗法。

  1.急性咽炎:将川连6克,黄栀子、银花各12克,放在干净搪瓷杯中,开水冲泡约10分钟后即可含漱。每日上、下午各漱20口。

  2.慢性咽炎:将川黄连、黄芩、知母、麦冬各9克,装进干净搪瓷杯中,开水冲泡10分钟后,倒出半杯后,放温含漱;再倒半杯,慢慢咽下。

  3.咽炎、口腔溃疡:将橘红、川黄连各9克,栀子、银花各12克,四味调匀,分成4小包,每日上、下午各1包,开水冲泡10分钟,放温含漱。

  慢性咽炎民间外治法

  慢性咽炎常表现为咽喉红肿、干咳无痰、咽喉处有蚁行感、异物感等,属中医学“喉痹”范畴,民间有不少外治良方,可供一试。

  吹药:取七厘散半支,将药粉喷至咽后壁,每日2次,可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也可用珠黄青吹口散,吹入咽部患处,每日7~8次,每次少许。用西瓜霜、双料喉风散等吹咽,疗效亦佳。

  涂药:取紫全锭10克,参三七5克,共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涂于颈前喉结上方凹陷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6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也可用六应丸或六神丸溶成药剂,涂布咽喉体表区域,每日1次,3周为1疗程。

  外敷:取喉症丸20~30粒,研为细末,用白酒适量拌成稀糊状,置于伤湿止痛膏1张,外贴于天突穴位(颈前正中、胸骨上端凹陷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有清热解毒之功。对于火燥津枯型的慢性咽炎,可用中药附子捣烂如泥,敷双足涌泉穴(位于脚底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屈趾时凹陷处),以引火归原。

  含漱:取玄参、大青叶、黄芩各15克,薄荷(后入)3克,水煎含漱。也可取青果7~8只,煎汁,加米粒大小白矾3~4粒,冰硼散0.2克,含咽漱口。

  耳压:将胶布剪成0.5厘米×0.5厘米大小的方块,把油菜籽或磁珠等颗粒状物置于胶布中央,贴敷在耳屏内壁上1/2处,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隔日更换,左右耳穴交替贴敷。

  慢性咽炎中药可治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本病属于中医的“虚火喉痹”之类型。病因:一般由于病人平时饮食不节,惯于食用辛辣燥热食品,或者风热感冒未治好,导致津液损耗,虚火上炎。主要症状有:咽部干燥疼痛,有灼热感,有异物感,并且症状日轻夜重。临床上可分3种类型: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及慢性蒌缩性咽炎,其中慢性萎缩性咽炎比较严重。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清热泻火,滋阴养血,消炎利咽。至于治疗慢性咽炎,方药:玄参、沙参、党参、金银花、天花粉各15克,丹参、板蓝根、麦冬、射干各12克,郁金、川芎各10克,牛蒡子9克,白术、黄芪各24克,山豆根、陈皮、蝉蜕各6克。水煎分3次服。

  老年便秘鼻疗效佳

  鼻疗法是指鼻腔内用药或经鼻吸入而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认为,鼻为肺窍,大肠与肺互为表里,经络相通,关系密切,鼻腔用药治疗大肠便秘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塞鼻紫草油:麻油50毫升,紫草5克。先将麻油加热至表面起烟,加入紫草,待温过滤,将红色药油贮瓶备用。用时取棉球蘸药塞入一侧鼻孔,1小时后取出;同法再塞另一鼻孔,每日每鼻孔各塞2次。主治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在内服通便剂无效时,加用紫草油塞鼻往往能使大便顺利解出。

  治原发性痛经偏方

  处方:艾叶、益母草各100克,延胡索、制香附各50克,鸡蛋9个。

  主治: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多见于未婚女子,在经前、经后,或月经期间,少腹胀痛、腰酸,有的兼有呕吐、乳房疼痛等症。经临床验证,一般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症状明显好转或痊愈。无论是寒湿凝滞或气滞血瘀、气血虚弱所致的痛经,都能奏效。

  制法:先用温水将中药浸泡2小时后,再与鸡蛋同煮,煮沸后将鸡蛋壳打破几条裂缝,连同中药一起再煮,让药液渗透到鸡蛋内,待鸡蛋煮熟后,备用。

  服法:3天为1疗程,在月经前3天开始服,每天早、中、晚各服药蛋3只。服完后,再照前法制作,再连服2天。以后,经前3天,再照前法制作,连服3天,共连服3个月经周期可愈。

  治乳头皲裂验方二则

  一方:生地30克,当归、麦冬、枸杞子各15克,白芍20克,天花粉、白芨各12克,黄芩、柴胡、栀子、生甘草各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二方:麦冬50克。用法:研末装瓶备用。治疗时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处洗净,然后取适量药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均匀地敷于患处,每隔5小时换药1次,3天为1疗程。用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暂停哺乳。

  中药熏洗治妇科病

  中药熏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大特色疗法。临床中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妇科常见疾病,具有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现介绍几则熏洗方药,患者不妨一试。治带下病:蛇床子、土茯苓、野菊花各30克,苦参20克百部15克,枯矾12克,用纱布包好诸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阴部,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每日1剂。本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之功效,亦适用于湿热带下。

  治子宫脱垂:枯矾、芒硝各30克,五倍子、黄芩、黄柏各10克,用纱布包好诸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部,每次30分钟,每天2次,每日1剂。本方具有清热燥湿,收敛固脱的功效。

  治外阴瘙痒症: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枯矾、芒硝各30克,黄柏15克,用纱布包好诸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外阴后坐浴10分钟,每晚睡前1次,连用1周。本方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效。

  治更年期综合征三方

  一方:五味子100克。开水泡服,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需连续服用3~4个疗程。主治:更年期综合征。近年报道用本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效极佳。

  二方:生地、白芍、女贞子各12克,杭菊、黄芩、炒酸枣仁各9克,生龙齿3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7日为1疗程。主治: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有报道用本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30例,总有效率为97%。

  三方:生地20克,丹皮、炒酸枣仁、茯苓、钩藤各10克,莲子心1.5克,煅龙齿15克。水煎,日服2次。8周为1疗程。主治:更年期综合征。经治120例,总有效率89.2%。红花酒治痛经

  方药及用法:红花、当归各10克,益母草60克,川芎5克,黑胡椒7粒。以上诸药,用白酒500毫升浸泡48小时即可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20毫升。连服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本方治疗痛经60例,总有效率93.3%。

  痛经外治简单有效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发冷,泛恶欲吐等症状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介绍几方,供参考。

  白药填脐法:取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药糊每日1换,连续3~5天。

  药酊摩擦法: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

  芥糊填足法:取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换,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

  痛经足浴方: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5天。

  小儿遗尿外治三方

  一方:将艾条点燃后,放于脚掌涌泉穴熏灸,熏灸时务必请勿烫伤。每晚灸1次,每只脚每次灸20~30分钟,坚持7~15天。

  二方:蜂蜜少量,五倍子粉6~9克,共调拌成稠糊状,于每天晚上睡觉前敷脐(神阙穴),用纱布覆盖,固定,连用5天可见效。

  三方:耳穴治疗,主要取穴膀胱、肾、尿道、皮质下等,将医用胶布剪成边长约0.5厘米的小方块,把中药王不留行籽粘压于有关穴位上,每日按3~5次,隔日或每日贴1次,一般治疗半月至1个月。

  小儿遗尿外治可愈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下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智力发育未完善,出现暂时遗尿,不属于病态,若3周岁以上的幼儿尚不能自控排尿,每睡必遗,则应视为病态。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虚,肺脾不足所至,当以培元补肾,健脾益肺为治。现介绍几则民间疗法,供读者参考。

  1.肚脐贴药法: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5~7天。

  2.药物足浴法:取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克,党参、茯苓各20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浸洗双足,每次10~15分钟,每晚1次,连续5~7天。

  3.足心敷药法:白芨、白芍各10克,白术12克,白矾3克,葱汁适量。将诸药共研细末,用葱汁调为药饼,外敷涌泉、关元穴,包扎固定,每晚睡前给药,次晚再换药,连续10次。

  4.药粥疗法:取金樱子10克,益智仁15克,枣皮5克,水煎取汁,去渣,加大米50克,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

  5.脏器疗法:取糯米50克,泡软,加入猪大肠一段,调味,而后再放入猪脬中,扎紧,置锅中煮熟,去猪脬,取猪肠及糯米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

  不用服药治小儿遗尿

  一、葱白7个切碎,与硫黄粉3克共捣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

  二、五倍子、肉桂各等份,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

  三、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后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

  四、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2~9次可愈。

  五、麻黄2份,益智仁1份,肉桂1份,共研细末,用瓷瓶或玻璃器皿贮存,勿令泄气。每次取3克,以少量食醋调成饼状,敷于足心,外用胶布固定,36小时后取下,间隔6~12小时再以上药填脐。敷3次后改为每周填脐1次,继用2次,以巩固疗效。

  六、取花椒、牡蛎各6克,陈艾叶15克,百部9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即成;也可用公丁香10粒,八角茴香3个,桂圆核3个,益智仁10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装内,制成的药袋可系于患儿腹部,5~7日换1个药袋,直至痊愈。

  七、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克,党参、茯苓各20克,甘草5克,水煎足浴,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每晚1次,可连用数晚。

  儿童厌食三法外治

  一、艾灸:一般取神阙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为主,可隔姜灸或隔药物灸。据报道有人灸身柱、中脘穴治疗本病患者35例,治疗10次显效者28例,治疗15次显效者5例,治疗20次显效者2例。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灸可增加脾胃运化功能,达到温胃散寒、燥湿健脾、消食助运之效。

  二、按摩:一般以中脘、神阙穴周围为中心,顺时针按摩100~200次,每日1次,1月为1个疗程。研究认为按摩可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和胃蛋白酶的含量,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也可提高血清和尿中淀粉酶的活性,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改善脾胃功能。

  三、中药外敷:一般多以神阙穴局部为主要区域,也有选特定穴位的。选定穴位后将所选药物研末装入自制药袋内,然后佩带于肚脐部位,定时更换。也有外敷后再局部加热以激发经气、助运消食者。如有人以苍术、佩兰、砂仁、艾叶、厚朴花等中药制成元气袋,固定于脐部,1月为1疗程,经治32例,总有效率达100%。

  幼儿厌食症食疗方

  淮山药、薏苡仁各250克,芡实200克,大米600克。前3味分次下锅,用微火炒成淡黄色。大米先淘洗后晒干,用微火炒成淡黄色后,与前3味混合碾细过筛即成。服法:早晚各服1次,每次1汤匙。用开水拌成糊状喂服,可加糖或盐、麻油调味。

  腮腺炎外治四方

  春夏季是腮腺炎的流行季节,该病多见于儿童,传染性极强,现向患者推荐几则民间验方。

  l.水仙花20克,蒲公英(鲜品)50克,捣烂如泥后,加鸭蛋清适量,调敷于患处。

  2.赤小豆50克,碾成细粉,取鸭蛋清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肿胀处,每日2次,外用纱布盖压,胶布固定。

  3.新鲜马齿苋100克,洗净后捣烂取汁,加冰片适量,用棉花蘸汁涂擦患处,每日4~5次。

  4.取青黛5克,芒硝15克,加陈醋适量,调匀后擦患处,每日4~5次。

  香袋可治小儿夜啼症

  香佩疗法是用一定配方的药物装入布袋内,佩带于小儿颈部、胸前或藏于小儿内衣袋等处,通过药味的散发,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现介绍一种治疗小儿夜啼症的验方,具有独特的疗效。

  药物组成及做法:蝉衣10克,石菖蒲6克,黄连、当归、白术、陈皮各5克,丁香、水灯芯、砂仁、艾叶各4克,辰砂3克,牛黄、冰片各2克,共研细末,装入用花布做成的等边三角形(各5公分)布袋内,然后用针线前后左右缝扎紧,挂于小儿胸前或缝贴于小儿内衣上,不可湿水,一般连带7天即可奏效。如果长期佩带还可预防流感、水痘等疾病。

  小儿夜啼穴疗三方

  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啼。本病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若因伤食、停食、饥饿、尿布浸湿、衣带过紧、皮肤瘙痒等原因引起者,不属本病范畴。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多为脾胃虚寒,心火内盛,或惊骇所为,当以温脾散寒,清心导滞,镇惊安神为治,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有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方: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稀糊状,放在伤湿止痛膏中心,外贴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每晚1次,连续2~3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脾胃虚寒及脏热心烦所致的夜啼。

  二方:朱砂、铅粉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取6克,用蛋清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3天。可镇静安神,适用于惊恐所致的小儿夜啼。

  三方:生枣仁10克,捣碎,置伤湿止痛膏中心,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3天。可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夜啼。

  小儿腹泻中药可治

  儿童的腹泻和成人有很大不同,不能盲目用药。中药比西药副作用小,更适应体弱的儿童。以下验方仅供参考最好到医院就医,按医生的建议用药。

  1.土茯苓汤组成:土茯苓15克,党参、黄芪各10克,黄柏、天花粉、苡仁、车前子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母服2/3,儿服1/3。如服药后母乳减少,可隔日服1剂。本方中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为君药;党参健脾益气,黄芪补气升阳托毒外出为臣药;黄柏苦寒燥湿解毒,苡仁利水渗湿储脾止泻,车前子利水道而分清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解毒为使药。八味相合,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扶正祛邪之功。用治腹泻,疗效卓著。

  2.将淮山药研粉,每日3~9克,以开水调成奶糕样服用,一天3~4次,适用于脾虚泻。

  3.红灵丹,每次0.3克,一天3次吞服,或者扁豆花30克,水煮服,每日3次,适用于湿热泻。

  治婴儿鹅口疮方

  鹅口疮又称雪口疮,属白色念珠菌感染,常发婴儿营养不良,身体衰弱者,可因此使婴儿拒食、哭闹。取吴茱萸10克,研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儿双侧涌泉穴,外贴伤湿止痛膏,24小时后取下。一般敷贴1次即有效。

  治小儿流涎二方

  一、足心敷药法:①将吴茱萸2份,胆南星1份,共研细末。于晚间取药粉15克,用陈醋调成糊,捏成饼状,分别贴在两足心的涌泉穴,用布条缠扎,敷贴12小时。一般连用3~4次即可痊愈。②天南星20克,捣烂,米醋调成稠糊状,于晚间敷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敷12小时。一般连敷4~5次即愈。

  二、取白术、益智仁各8克,加水煎半小时,取药汁加入适量白糖,分3次给幼儿喂服。每日1剂,约4~5剂即可。

  中医巧治新生儿硬肿症

  本病多见于1周内的新生儿或早产儿,常有受冷,喂养不当,感染,窒息,先天性畸形等病史,在寒冷季节时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皮肤表面红而冷,呈凹陷性水肿,常见于大腿及臀部,可延伸到胸腹及面部,从而影响进食及呼吸。病情严重时可合并肺出血而威胁患儿的生命。本病属于中医“五硬”、“胎寒”之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婴儿阳虚气弱,引发寒凝血滞所致。治则:温阳祛寒,益气活血。处方:鸡血藤、党参各15克,黄芪、茯苓各10克,当归、白芍、野菊花、丹参各9克,川芎、赤芍各8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糯稻根须治小儿虚汗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全身汗出过多的病症,属中医汗证中表虚不固或营卫不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陈教授,对27例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或合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汗证的患儿,采用糯稻根须煎剂沐浴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方法:糯稻根须150克,加冷水2500毫升同煎(以小儿15公斤计算,每增加2公斤,须增加糯稻根50克,冷水500毫升),水沸开始计时,20分钟后去渣取汁备用。将糯稻根煎剂冷却至41℃~46℃,给小儿沐浴30分钟,每天1次,连续3~7天。沐浴时室温保持在25℃~27℃,沐浴液煎好后切忌加入冷水冷却水温,适当减少小儿活动;禁食辛散食物,如薄荷糖、热的饮料等,出汗时用干布擦汗,切忌用湿布;沐浴后应避风。

  结果:显效(第3天可无自汗或盗汗)20例,有效(第5天自汗或盗汗减轻)6例,无效(超过7天自汗或盗汗无明显改善)1例。

  糯稻根须是糯稻的干燥根须,以干品或鲜品入药。性味甘、平、无毒,功效益胃生津,止汗退热。本方法是根据该药的止汗、益胃生津功用,改变用药途径,加大用药剂量(内服剂量15~30克),从而达到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该方法简便易行,取材方便,患儿容易接受,价廉效好。

  小儿秋泻脐疗有方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尤以周岁内的婴儿为多见,其病原体是一种外形似车轮的“轮状病毒”。小儿秋季腹泻大多起病急,病情重,出现发热、上呼吸道症状重、呕吐多、腹泻频、排淘米水样或蛋花汤样水便,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严重脱水征及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肚脐,穴名神阙,即神气升降出入,属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能起到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从脐部给药有利于药物归经,药效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脐部比其他透皮给药部位更易于穿透,药物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药力可直达病所,可作为透皮给药以及缓释长效的理想给药部位。用脐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以下提供几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苍术、白术各20克,草豆蔻、白胡椒、荜茇各6克,赤石脂10克,石榴皮、山药各15克。共研细末,置密封容器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以生姜汁调之,将其涂在无菌纱布上,覆盖于脐部,外用绷带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每晚用热水袋加温15~20分钟。

  2.将云南白药用75%乙醇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24小时换药一次。此方法见效快,疗效好,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云南白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皮质激素分泌,抑制炎症过程中介质释放。

  3.葱白12克,生姜6克,艾叶20克,仙人掌根30克。将药物捣烂,用鸡蛋清调糊,敷贴患儿肚脐处。每日1次,连用3天。

  4.吴茱萸、丁香、白胡椒,比例为3:2:1,共研极细末。每次用药末1.5~2克,用食醋调成糊状,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于患儿脐部即可。每24小时更换1次,一般1~3次泄泻可止。

  5.朱砂、樟脑、松香、明矾等量,研末后混合瓶装。每次用冷开水将适量药粉调制成黄豆大小,慎压于脐中心,外用胶布封贴。每日1次,连用2~3天。

  老人防治关节炎保健操

  1.叩头操。以颈椎为轴,依次向前、后、左、右做低头、仰头练习。共做32次,然后再做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头练习各2次。

  2.甩手操。两腿开立,含胸弯腰略弓背,两臂自然下垂,以肩并节为轴,依次做前后左右摆动2分钟。

  3.扩胸操。屈肘,两臂平置胸前,做扩胸展臂各4次。再双臂直举伸臂拉肩4次。然后直臂下垂做后摆4次。

  4.腰背操。两腿开立,举臂后仰,再直腿弯腰弓背做体前屈,双臂下垂。然后团身抱膝下蹲,再并腿直立。共做8次。

  5.膝关节操。并腿直立,两手叉腰,屈膝半蹲16次。然后做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各16次。

  6.踝腕关节操。两腿稍开站立,左脚脚尖点地,十指交叉握空拳,同时做左脚和左手腕逆时针转动16次;然后换右脚、右手做同样的动作。

  热烫可治关节炎

  1.姜盐熨:因受风、寒、湿引起的腰疼和四肢关节疼,可用姜盐熨。取生姜100克洗净捣碎,大颗粒盐500克。先将盐放在铁锅内,急火炒爆后,加进捣碎的生姜,再兑白开水二杯,拌炒调匀,装进布袋,袋口扎紧,将布袋子放在病人腰、腿关节疼痛地方,进行热熨;如已冷却,重新炒热再熨,每次热熨20分钟,每日熨2次。

  2.威灵仙盐熨:适应证同上。取威灵仙60克,颗粒盐500克。先将威灵仙用开水冲泡水一茶杯,再用急火将盐炒爆,倒进威灵仙冲泡水半杯,略炒,装进布袋热敷关节疼痛处,每次热熨20分钟,每日2次,第二次将盐炒爆时,再将其余半杯威灵仙水倒进盐里炒热,进行热熨。其他如用透骨草、苍术加盐炒热(制法同威灵仙盐熨),也有同样效果。

  治老年脱肛方

  因年老体弱提摄功能低下所致者,可取补中益气丸(药店有售),早中晚各服10克;另每晚取鱼腥草60克,煎水熏洗肛门。平时晨饮淡盐开水一杯,以保持大便通畅。

  治老年手颤头摇方

  此病为神经功能失常所致的一种老年性震颤病。可用丹参60克煎汁,每日1剂,或用丹参开水泡饮代茶,或琥珀粉20克,用蜂蜜水调服,每日2次。

  治老年尿失禁方

  老年人由于膀胱括约肌松弛,肾虚不能固摄水液,常出现小便急迫难以控制的现象,或因用力致尿溢出,或闻水声即尿意急迫,或小便后余沥不尽,或白天尿不多而夜间尿频量多。用补骨脂60克,浸酒0.5公斤,早晚各饮一小杯,或用关节止痛膏一张贴于脐下四横指处(关元穴),每日换1次。

  治老年尿失禁方

  生龙骨30克,补骨脂9克,鸡蛋1枚。先将龙骨、补骨脂水煎30分钟,去渣取汁,再鸡蛋打入煮熟,每晚睡前食之。一般7~10日可见效。主治老年小便失禁。

  治老年口干症小验方

  取枸杞子30克,麦冬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此方具有生津润燥之功效,治疗老年口干症疗效颇佳,一般连服3~4剂便可消除口干症状。

  老年五更泻脐疗方

  一方:肉桂、苍术各等份,共研末备用。取药粉1~3克,温水调匀敷脐部,外贴胶布以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用10次为一疗程。

  二方:肉桂、鸡内金各3克,硫黄、枯矾、五倍子各6克,白胡椒1.5克,共研细末,为1次用药量。取鲜葱头3~5根捣烂,和药末拌匀,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敷2小时,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敷药处可能有痒、灼痛感,停药后即可消失。

  治鼻炎验方

  组成:苍耳、白芷、细辛、荆芥、薄荷、川芎、菊花各10克。用法:上药各等分,将药混和,每日用1大撮加水煎沸,趁热熏鼻,每次熏10分钟左右,下次再煎再熏,日熏3~5次,不可间断,以1个月为1疗程。功用:辛香开窍。主治:慢性鼻窦炎、萎缩性鼻炎。

  治鼻炎二方

  一方:麻黄、苍耳子、辛夷各等份。用法:共研细末,加香油浸泡12小时,煮沸20分钟,凉后滴鼻,日3~5次。

  二方:苍耳子、白茅根各30克。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治鼻窦炎验方

  处方:辛夷花45克,黄柏150克。

  用法:加水1500毫升,浸泡24小时,煮沸去渣过滤,滴鼻,日3~4次,每次3~5滴。

  痤疮外治二方

  一方:桃仁、白芷各10克,白芨20克,当归、赤芍各15克,川黄柏8克。用法:上药研末,用鸡蛋清调涂,早晚各1次。功效:清热燥湿,凉血活血。

  二方:金银花、野菊花、茵陈各30克。用法:水煎取汁500毫升,将六层纱布垫浸湿药液后,敷于面部,留出眼、口、鼻,每次15分钟。再用5%硫磺霜进行石膏倒膜。每周一次,4次为1疗程。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外治汗斑二方

  一方:硫磺6克,生白附子、密陀僧各3克。用法:共研细末,以黄瓜蒂蘸药搽患处,日2次。疗效:治91例均愈。轻者1~2月消失,重者3~4月逐渐消失。

  二方:补骨脂40克,95%酒精300毫升。用法:将补骨脂浸泡于酒精中,待颜色呈碘酒色即可使用。每日涂患处4~5次,连涂2~3天。

  治白癜风方

  一方:黄瓜蒂7个,芝麻花1把,盐卤150毫升。用法:将前2味研成细面,放入盐卤内调成糊状,抹患处,每日2~3次。

  二方:硫磺、雄黄、密陀僧、枯矾、蛇床子各60克,冰片20克。

  用法:共为极细末,用凡士林调擦患处,日2次。

  酒糟鼻外治方

  一方:生大黄、生百部各100克,浸于95%酒精200毫升中,1周后用该酒精外搽患处,1月为1疗程。二方:轻粉6克,杏仁、硫黄各12克,先将轻粉研细,再加杏仁同研,后加硫黄细粉,用手指蘸细末擦患处。

  疔疮外治验方

  处方:乳香、没药各18克,金银花、防风各15克,天花粉、赤芍、大黄各30克,冰片5克。

  用法:除冰片外,其余各药均放入药罐内,加入清水浓煎取药汁150毫升,待药汁凉后,加入研成细末的冰片调匀,用药棉浸入药汁,敷于红肿疼痛的疔疮表面。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功效,每日敷药5~6小时,一般连敷2~3天,疔疮即可消散。

  外治疖肿方

  新鲜大葱250克,白蜂蜜150克。先将大葱白,大葱叶洗干净切碎,与白蜂蜜共同捣烂调匀,敷疖肿处,外加敷料缠好。6小时一换药。本药现调现用,隔夜药不能敷。

  治慢性湿疹单方

  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迁延日久而成,皮损特点为皮肤增厚,干燥,皲裂,苔藓化,色素沉着,有抓痕,结痂等,症见糜烂、渗液及阵发性瘙痒等。采用单味香樟木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肯定。用法:取纯净干香樟木250克,加入7000毫升水,煎取汁洗浴或坐浴、浸泡,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一般1~3疗程可愈。

  足癣熏洗方

  取马齿苋、五倍子各60克,白藓皮、地肤子、龙胆草、茵陈、胡黄连、黄柏、栀子、苦参各30克,苍术20克,煎水熏洗患部,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一剂药可重复使用2~3天。本方适用于足癣糜烂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