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针灸书籍出版如雨后春笋

[日期:2012-06-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美国针灸热带来的另一个效果是催生了针灸出版行业。为了迎合美国医学界对针灸书籍和文献的需求,美国很多出版社抓住商机,找来了过去根本不为人们所知和从来没有被列入过“医学文献”的英文针灸书籍再版。尽管70年代以前英文针灸书籍十分有限,而且五花八门,不成体系,但这并没有影响市场的需求,很多英文针灸书的作者一夜成名,甚至一些粗制滥造的针灸书也被一版再版,出版商和作者皆大欢喜。
    常见英文针灸书的一个典型印刷错误是将中文针灸图印反了,成为“镜像针灸图”,虽然人形和经穴看上去还可以,但“反写”的中文穴名却不能读。由此可见从排版到校对根本没有人能看懂汉语,但似乎并没有影响这些书的发行,而且再版时还有同样的低级错误出现。[72,73]。
    当然,也有一些有多年临床和教学经验的美国和欧洲的针灸医生,他们有的是西医师出身,借此机会出版了自己的专著。此类书中一般借鉴了中国当年的针灸教材和经典著作,对针灸的中医理论、经络、穴位、针刺手法、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了较详尽的英文描述。这些书的出版对普及和推广针灸疗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书籍至今仍然还在出版。现在美国出版和发行中医药书籍最多的出版社应该是红翼出版社(Redwing Book Company),该出版社2007年的发行目录至今还列出一些70年代流行的针灸书籍,在红翼公司的替代补充医学书籍网站搜索可以发现,正在销售的有关针灸的英文书籍竞达200余种。
    尽管当年美国学术界同中国内地的交流十分有限,很多中国针刺针麻成果还是“内部交流资料”,对外施行保密,但美国人并没有放过对中文针灸文献的搜索。早期到中国访问的医学专家带回了《赤脚医生手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通晓汉语的专家将全书翻译成英文出版。翻译中还特别强调针灸和中草药是中国医疗的特色,但由于该书出版较早,翻译者不熟悉中医专业知识,加之当时很多中医术语还没有约定俗成的翻译方法,所以
现在读起来感到有点怪怪的,想必当时美国医生读起英文版的中国《赤脚医生手册》也一定是“一头雾水”。编者在前言中坦言美国对中国医学了解甚少,还引用了一句美国流行的说法,“美国没有中国问题专家,只有不同水平的无知” [74]。
    1972年以前,用英文直接编写的综合针灸书籍并不多,玛丽•奥斯汀(Mary Austin)所著的《针灸疗法》[75]就是一本针灸热初期典型的畅销针灸书,此书被称为是“第一本英文版的综合中国针灸教科书”。奥斯汀医生在伦敦从事针灸临床和教学多年,同时具有“整骨医生”(DO)资格。此书完稿于l971年9月,出版时正好赶上尼克松访华归来,美国针灸热高潮兴起。
    时任美国针灸学会会长的安伯(Reuben Amber)医生在1972年5月为该书作的序言中说道:“中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疗系统之一,现在正在其发源地复兴,并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就连西方医学的最后一个堡垒——美国也被迫重新评估这一古老的医学系统并承认针灸治疗的有效性。美国医疗业者成群结队地去中国寻找信息,有关的书籍也被查遍。不幸的是,尽管人们对中医产生不寻常的兴趣,但在美国,真正有资格讲中医和懂针灸的临床医生却寥寥无几。美国媒体现在充满令人振奋的关于针灸的报道,但很多是误导公众。那些l972年才出现的‘针灸专家’其实都是普通的西医医生,他们在几个月之前可能还从来没有听说过“针灸”这个词,或对中国在医学、哲学、理论及临床方面的贡献也不甚了解。”
    安伯医生的序言清楚地记载了美国1972年针灸热兴起时针灸信息和书籍的匮乏,以及当时美国在针灸方面“缺医少书”的情景。由于当时中美尚未建交,普通美国人去一趟中国实在不容易,所以很多患者到唐人街去找针灸师看病就不足为奇了。
    在当年为数不多的西方针灸出版物中,一本号称为临床大夫和资深学生而著的《中国针灸》无疑是一个“异类” [76] .作者查理•米可(Charles A.,Meeker)涉足针灸有点传奇色彩。据他自己在序言中介绍,他50多岁的时候开始患风湿性关节炎,造成行走不便。因为他的父亲也得过同样的疾病,后来几乎瘫痪,最后死于此病,所以他的病情令他感到十分恐惧。为此他曾经看过很多西医医生,可是医生们能做的仅仅是同情和建议他服用大量的阿司匹林,这些对他的病情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米可先生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学习工程,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后来在纽约大学学过法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过海军指挥官,参加过许多重要战役,退役后回到老家新墨西哥州,成为美国最大的制冰场的老板。不过,他的这些丰富的经历似乎同医学和针灸毫无关系。在对自己病情的无奈之中,他开始浏览各种医学著作。据他自己说,他曾经阅读过当时所有可以找到的50多本英文针灸书籍,写下了近500页的笔记,最后决定在自己身上尝试针灸。他第一次在自己身上做针灸“试验”非常独特,是由他自己找好7个穴位,然后指导他妻子扎针。首次针灸就取得了明显的止痛效果,经过后来几个月的连续针灸治疗,米可的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完全消失,血液化验也转为正常。他还由此得出惊人的结论:“人类98%的疾病和功能异常都可以成功地使用针灸治疗”。
    米可真正的惊人之举,是于l972年以一个患者的身份出版了他的针灸著作《中国针灸》,目的是为临床大夫、学生、患者等人提供一部方便使用的参考书,此书在70年代曾经连续出了三版。现在看来,此书主要是一部针灸选穴治病的资料手册,内容和图表显然取自不同的参考书。独到之处是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按照病名找到穴位,书中附有大量的经络穴位图,还有作者的一些评论。在第三版中,作者还刊出自己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旅游时的照片,特意说明他已经74岁,保持健康的秘密就是经常针刺那些可以延缓衰老和保健的穴位。此书给人印象最深的“原创”内容应该算是书的封面了,一位持剑的“针灸公民”在同两条毒蛇搏斗,一条是“排斥针灸的贪婪的制药公司联盟”,另一条是“医学机构为针灸设下的障碍”。毋庸多言,作者对针灸的态度和当时针灸在美国的处境,尽在图中。
    早期美国出版的针灸书籍五花八门,有的是介绍中医和针灸的通俗文本[77-80],也有的是针灸专业著作[75,81,82]。作者的背景也迥然不同,代表了不同的针灸学派,各有自己的理论和经验,这种状况给后来针灸统一考试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记得20年前美国针灸考试委员会(NCCA)出的针灸考试题目十分古怪,以至于中国内地5年中医本科毕业生连很多题目都看不懂,不知题目出自何方。后来,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大批在中国受过系统中医教育的学者和移民来到美国,情况逐渐有了很大的改观。多数美国针灸学校都陆续开始使用中国内地的针灸教科书,很多中国内地中医学院的毕业生在美国针灸学校教书,参加全美针灸资格考试出题,将他们接受的“学院派”中医教育带到海外,可以说内地现代中医学派逐渐成为美国针灸各学派的主流。
    来自中国内地的英文针灸教科书《中国针灸学概要》[83]。和《中国针灸学》[84]在美国各针灸学校中被广泛使用。这些书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流行起来的,其内容为中文原版教科书的英文直译。特点是代表中医现代学院派,术语标准,与其他中医教材成为一体,内容面面俱到,以中国早期常见病为主。不
 
米可出版的《中国针灸》封面是
    “针灸公民战双蛇”
足之处是英文比较生硬,美国学生反映文字枯燥,对临床疾病的描述和治疗内容同西方实际有很大距离。
    美目中医针灸书籍匮乏的情况直到90年代以后才开始好转。主要是因为许多有志学习中医的美国人,于80年代或更早赴中国学习中医,他们当中不乏有心的“秀才”,在学习的同时将中国的标准中医教材翻译成英文,最后编辑出版。由于这些作者以母语写作,他们的书籍文字流畅,比中国出版的书籍用词准确,符合西方人的习惯,美国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有些书籍很快就主导了美国中医针灸教科书市场。
    下面列出不同年代在美国出版或发行的比较有影响的中医针灸书籍:
    《大众针灸指南》,The Layman’S Guide to Acupuncture by Manaka.Yoshi0.Urquhart,Ian A.,Wheatherhill,New York,1 972
    《中国针灸概要》,An Outline of Chinese Acupuncture by Academ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oreign Languages Press,Pekin9.1 975
    《无人编织的经络:了解中医》,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Under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 by Ted J.Kaptchuk,Congdon and Weed,New York.1983:Redwing Book Company,Taos,NM,2000
  《中国针灸学》,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by Cheng Xinnong(Chief Editor程莘农主编),Foreign Languages Press,Beijin9,1 987,1 990,1 993
    《针灸基础》Stux,Gabriel,Pomeranz,Brace(Editors),Basics ofAcupuncture,Springer,New York,1988,1991,1995,1998
  《得气:探索中医》,Encounters with Qi:Exploring Chinese Medicine by DavidEisenberg and Thomas Lee Wright,W W No,on&Company,New Y0rk,1 995
    《针灸临床的科学基础》,Clinical Acupuncture:Scientific Basis by Gabriel Stux and Richard Hammerschlag(Editors),Springer-Verla9,Berlin,200 1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jiang | 阅读:
相关新闻       针灸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