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十一、足少阳胆经经穴歌

[日期:2009-05-04]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一)足少阳胆经经穴总歌

1.足少阳胆经经穴穴名歌

胆经瞳子骨爹听会,上关颔厌悬颅队;
悬厘曲鬓和率谷,天冲浮白窍阴属;
完骨本神阳白呈,临泣目窗与正营;
承灵脑空又风池,肩井渊液辄筋知;
日月京门带脉邀,五枢维道及居髎;
环跳风市连中渎,阳关陵泉阳交续;
外丘光明及阳辅,绝骨丘墟足泣助;
趾间地五会侠溪,足窍阴于四趾栖。

2.足少阳胆经经穴分寸歌

外眦五分瞳子髎,听会耳屏切迹凹;
上关自是颧弓上,颔厌颞颥入鬓招;
悬颅头维等间隔,曲鬓角孙前寸择;
率谷耳尖上寸半,斜下五分天冲算;
率后一寸浮白临,乳突根为头窍阴;
完骨乳突后下方,本神神庭三寸旁;
眉上一寸是阳白,入发五分临泣在;
一寸目窗二正营,再后寸半到承灵;
风池寸半上脑空,池在耳后肌陷中;
大椎肩峰间肩井,渊腋腋中四肋呈;
渊腋寸前为辄筋,日月七肋向乳根;
十二肋端是京门,带脉平脐绕一端;
髂前上棘前五枢,斜下五分维道居;
髂前转子间居髎,髀枢陷中取环跳;
风市垂手中指尖,再下二寸中渎兼;
阳陵三寸上阳关,腓骨小头阳陵泉;
踝上七寸骨后前,阳交外丘二穴连;
踝上五寸光明从,四寸阳辅三悬钟;
外踝前下有丘墟,丘下三寸临泣居;
临下五分地五会,四五趾缝侠溪随;
足窍阴在四趾外。

(二)足少阳胆经经穴各歌

1.瞳子髎

目外眦旁瞳子髎,疏风解热上焦疗;
头风头痛头眩苦,目翳目花目肿消。

取穴: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针灸法: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功用:疏风散热,平肝明目。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青盲,口眼斜。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攒竹、太阳治疗头风、头痛。②配睛明、养老、攒竹治疗目疾。③配下关、地仓、攒竹治疗口眼斜。④配太阳、合谷、太冲治疗三叉神经痛。

文献报道:瞳子髎速刺放血治疗麦粒肿;针刺瞳子髎、睛明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瞳子髎、肝俞、风池、攒竹治疗视网膜出血都有较好的疗效。

2.听会

听会耳屏切迹前,疏肝行气窍能宣;
耳聋齿痛声嘶哑,口眼歪斜颌痛连。

取穴: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针灸法: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功用:疏肝利胆,活络宣窍。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面痛,齿痛,口。

临床运用:①配太阳、风池、头维治疗偏头痛。②配翳风治疗耳聋、气闭。③配翳风、下关、颊车、地仓治疗面瘫。④配听宫、中渚治疗聋哑。

文献报道:针刺听会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的疗效。

3.上关

上关颧骨上缘中,清胆疏肝窍可通;
口噤口还瘈瘲,头牙目痛耳鸣聋。

取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在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针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功用:清肝胆,聪耳目,通经络。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斜,齿痛,口噤。

临床运用:①配下关、地仓、颊车、攒竹等治疗面瘫。②配下关、合谷治疗牙痛。③配听宫、听会、翳风治疗耳鸣。④配风池、太阳、合谷治疗偏头痛。

4.颔厌

颔厌位于额角中,镇惊清热并疏风;
耳鸣目疾偏头痛,抽搐癫狂面中风。

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针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功用:疏风清热,镇惊止痛。主治:偏头痛,目眩,耳鸣,齿痛,癫痫。

临床运用:①配百会、头维、风池、合谷治疗头痛。②配悬颅、悬厘、合谷治疗顽固性偏头痛。③配水沟、百会、大椎治疗癫痫。④配光明、支沟、曲池治疗目眩。

文献报道:颔厌透刺曲鬓治疗少阳头痛;取患侧颔厌透刺率谷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都有较好的疗效。

5.悬颅(附:悬厘)

鬓角悬厘与悬颅,疏风活络用同途;
耳鸣头痛心烦热,目赤牙疼面肿图。

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平肝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面肿,瘈瘲。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太阳、外关治疗偏头痛。②配丝竹空、风池治疗目外眦痛。③配人中治疗面肿。④配颔厌治疗偏头痛。

文献报道:针刺悬颅、颔厌、外关,并以梅花针叩刺阿是穴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附:悬厘

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功用:清热解表,消肿止痛。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面瘫,面肿,耳鸣。

临床运用:①配外关、风池、太阳治疗偏头痛。②配翳风、听宫治疗耳鸣。③配下关、颊车、合谷、颧髎治疗面瘫、面肿。④配鸠尾治疗偏头痛、癫痫。

文献报道:针刺悬厘、人中、迎香、下关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6.曲鬓

曲鬓屏根耳尖平,止痉熄风热可清;
头痛口噤颈项强,目赤失音齿痛宁。

取穴: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清热消肿,熄风止痉。

主治:头痛,齿痛,牙关紧闭,目赤肿痛,暴喑。

临床运用:①配翳风治疗三叉神经痛。②配冲阳、下关、颊车治疗齿痛、面瘫。③配翳风、听会治疗耳聋、耳鸣。④配廉泉、扶突、合谷治疗暴喑。

文献报道:针刺曲鬓穴(向太阳穴方向平刺),治疗复视;针刺曲鬓、风池、角孙、肝俞、太阳治疗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都有较好的疗效。

7.率谷

率谷耳尖上发缘,疏风活络痛能蠲;
正偏头痛烦和呕,急慢惊风晕与眩。

取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角孙穴上方。

针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功用:疏风活络,镇惊止痛。

主治:偏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急、慢惊风,目赤肿痛,暴喑。

临床运用:①配足三里、中脘、内关治疗呕吐。②配风池、曲鬓、太阳、合谷治疗偏头痛。③配太阳、攒竹、地仓、颊车、迎香、风池等治疗面瘫。④配人中、太冲、曲池治疗小儿急惊风。⑤配足三里、神阙治疗小儿慢惊风。

文献报道:针刺率谷治疗中风偏瘫;率谷透刺曲鬓治疗美尼尔氏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8.天冲(附:浮白)

耳根后上是天冲,定志宁神清胆功;
头痛癫狂瘿气病,恐惊牙齿痛相同。

乳突后上为浮白,痰多肢痹耳鸣聋。

取穴: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人发际2寸,率谷后0.2寸。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祛风止痛,清热宁神。

主治:头痛,牙龈肿痛,癫疾,瘿气。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角孙、头维、合谷治疗偏头痛。②配天突、水突、合谷治疗甲状腺肿大。③配内关、百会、神门治疗癔病。④配风池、神庭、百会治疗眩晕。

附:浮白

取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连线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疏肝利胆,散风通经。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目痛,牙痛,喉痛,咳逆,颈项痛,瘿气,下肢萎缩、瘫痪。

临床运用:①配环跳、风市、足三里治疗下肢瘫痪。②配听宫、翳风治疗耳鸣、耳聋。③配颊车、下关、合谷治疗齿痛。④配风池、太阳治疗偏头痛。⑤配天容、天突、丰隆治疗颈部瘰疬。

9.头窍阴

枕骨下为头窍阴,散风开窍项强针;
耳鸣头痛眩晕热,胁痛转筋咳逆临。

取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熄风开窍,清热散风。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胸胁痛,四肢转筋,瘿气,癫疾,眩晕。

临床运用:①配翳风、听宫、听会治疗耳鸣、耳聋。②配内关、支沟治疗胁肋疼痛。③配风池、肝俞、太冲治疗眩晕。④配合谷、天突治疗喉痹、咳逆。⑤配强间治疗头痛、颈项强痛。

10.完骨

乳突后下完骨符,散风通窍热能除;
晕眩头痛和癫痫,项强口疟并图。

取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清脑通窍,散风泻热。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齿痛,口,疟疾,癫痫。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太阳、率谷治疗偏头痛。②配天柱、后溪、绝骨治疗颈项强痛、落枕。③配太阳、攒竹、肝俞治疗目疾。④配内关、丰隆、风池治疗癫疾。⑤配环跳、风市、足三里、三阴交治疗下肢瘫。

文献报道:针刺完骨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配合谷穴)有较好的疗效。

11.本神

本神外眦上发边,清热祛风效可圈;
癫狂项强惊和厥,口眼歪斜头痛眩。

取穴:在头部,当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泻胆火,清头目,安神志。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胁痛。

临床运用:①配百会、人中、十宣治疗中风昏迷。②配心俞、大陵、行间、合谷治疗癫痫。③配三间、大都、申脉治疗目疾。④配神庭、攒竹、印堂治疗前额痛。⑤配前顶、囟会、天柱治疗小儿惊风。⑥配颅息治疗胸胁痛、小儿惊痫。

12.阳白

眉上一寸阳白呈,疏肝泻火目能明;
目眩目赤还头痛,面瘫口项强宁。

取穴: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祛风泻火,清肝明目。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视物模糊,眼睑膶动,口眼斜,颈项强痛。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太阳、睛明治疗目赤肿痛。②配攒竹、太阳、迎香、地仓、下关、合谷治疗面瘫。③配太阳、风池、外关治疗偏头痛。④配肝俞、肾俞、睛明治疗夜盲、近视。

文献报道:针刺阳白透鱼腰、攒竹、丝竹空治疗眼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都有较好的疗效。

13.头临泣

头临泣入发五分,止痛祛风效用勋;
头痛目眩还鼻塞,小儿惊痫也堪珍。

取穴: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散风清热,明目聪耳。

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痛,流泪,鼻塞,耳聋,小儿惊痫。

临床运用:①配攒竹、丝竹空、合谷、瞳子髎治疗目赤痛。②配百会、后溪、人中治疗小儿惊痫。③配肝俞、攒竹、瞳子髎治疗目赤痛。

文献报道:针刺头临泣、曲差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头临泣(施泻法)治疗急性腰扭伤都有较好的疗效。

14.目窗

发际上头寻目窗,熄风开窍目能光;
青盲目赤癫狂痫,头痛面浮齿痛康。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上,头临泣后1寸。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清脑明目,熄风通络。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青盲,鼻塞,癫痫,面部浮肿。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太阳治疗头痛。②配大陵、络却、攒竹、合谷治疗爆发火眼、头痛。③配陷谷治疗头目浮肿。④配丝竹空、肝俞、睛明治疗青光眼及早期白内障。⑤配百会、水沟、神门治疗癫疾。

文献报道:针刺目窗治疗青光眼(肝郁加刺太冲、内关;肝肾虚加刺肝俞、肾俞;心脾虚加刺心俞、脾俞)有较好的疗效。

15.正营

头顶二阳结正营,平肝活络目能明;
眩晕头痛连牙齿,项强口噤呕吐宁。

取穴:当前发际上,目窗后1寸。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头痛,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治疗目疾。②配阳陵泉、率谷治疗偏头痛。③配风池、百会、印堂、曲池治疗眩晕。④配颊车、下关、合谷治疗牙关不利、牙齿痛。

16.承灵

正营之后到承灵,泻火平肝热可清;
头痛眩晕还鼻塞,恶寒喘咳衄皆停。

取穴:当前发际上,正营后1.5寸。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泻肝清热,宣通鼻窍。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鼻塞,鼻衄,咳嗽,喘.鼠。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治疗脑风头痛。②配迎香、印堂治疗鼻渊、鼻塞、鼻衄。③配太冲、百会治疗巅顶头痛。④配大椎、曲池、风池治疗发热恶风寒。

17.脑空

脑空原在枕肌中,清热宁神窍也通;
头痛目眩颈项强,耳鸣癫痫效皆工。

取穴:当枕骨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风池直上与脑户相平处。

针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功用:疏风泻火,宁神通窍。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耳聋,耳鸣,颈项强痛,心悸,喘息,癫狂,癫痫。

临床运用:①配百会、风池、合谷治疗后头痛。②配窍阴治疗鼻塞。③配神门、内关治疗心悸。④配腰奇、大椎、神门治疗癫疾。⑤配风池、支沟、后溪治疗颈项强痛。⑥配听会、翳风治疗耳鸣、耳聋。

18.风池

颅后陷中有风池,熄风清热效堪依;
耳鸣目赤头眩痛,窍闭神昏面瘫施;

中风项强连肩背,不寐健忘鼻塞医。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与风府相平。

针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功用:醒脑开窍,疏风清热,通经益聪。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颈项强痛,感冒,癫痫,中风,热病,疟疾,瘿气。

临床运用:①配合谷、解溪治疗头风眩晕。②配神门、太冲、丰隆治疗癫疾。③配肺俞治疗腰脊佝偻。④配合谷、丝竹空治疗偏头痛。⑤配五处、睛明、太冲治疗目不明。⑥配风门、身柱预防感冒。

文献报道:针刺风池(行泻法)治疗腰痛;针刺风池、太阳治疗急性结膜炎;针刺风池、廉泉治疗假性球麻痹之吞咽困难、语言不清。灸患侧风池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针刺风池、肾俞、肝俞、太阳治疗视神经萎缩都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本穴深部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

提示:本穴是搜风要穴,可治疗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的疾病。有研究表明针刺风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流速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9.肩井

肩井肩峰凹陷中,豁痰开窍噤能通;
肢麻背痛和瘰疬,难产乳疮及中风。

取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用:通经活络,豁痰开窍。

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下,瘰疬,中风。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中渚治疗颈项强痛。②配风池、百会、内关、人中治疗中风不语。③配曲池、大迎治疗瘰疬。④配肩髑、曲池治疗臂不能举。⑤配少泽、乳根、足三里治疗乳痈、乳少。

文献报道:针刺肩井穴,与皮肤呈45°进针,针尖向胸骨切迹方向刺人0.5寸,治疗急性乳腺炎有佳效。针刺肩井、阳陵泉、列缺治疗胸胁扭挫伤;针刺肩井,向大椎方向快速刺入,强刺激,治疗复发性麦粒肿都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本穴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20.渊腋

渊腋腋中四肋间,宽胸顺气喘能还;
疏筋止痛疗胸满,胁痛肩麻举臂难。

取穴: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四肋间隙中。

针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顺气宽胸,舒筋止痛。

主治:胸痛,胁痛,上肢痹痛。

临床运用:①配列缺治疗胸满咳嗽。②配肩髂、养老治疗肩臂痛不举。③配支沟治疗胁肋痛。

注意: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21.辄筋

渊腋寸前是辄筋,疏肝和胃治吞酸;
肋间疼痛胸中满,呕吐能舒喘促欣。

取穴: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四肋间隙中。

针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疏肝和胃,平喘降逆。

主治:胸满,胁痛,气喘,呕吐,吞酸,四肢不遂,语言不利。

临床运用:①配支沟、阳陵泉治疗肋间神经痛。②配膻中、内关治疗胸满、气喘。③配内关、中脘、胃俞治疗呕吐。

注意: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22.日月

七肋隙间日月昭,和中化湿呕能疗;
疏肝利胆清黄疸,胁痛吞酸胃痛瘳。取穴: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针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功用:疏肝利胆,化湿和中。

主治:呕吐,吞酸,胃脘痛,胁肋疼痛,呃逆,黄疸。

临床运用:①配郄门治疗膈肌痉挛。②配支沟、阳陵泉治疗胁肋痛。③配至阳、肝俞、胆俞治疗黄疸。④配内关、中脘治疗呕吐。

文献报道:针刺右侧日月、期门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23.京门

京门十二肋之端,温肾和中力可尊;
洞泄肠鸣还腹泻,溲难水肿脊腰酸。

取穴: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用:和胃温肾,化气利水。

主治: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腰痛,胁肋疼痛,黄疸。

临床运用:①配肾俞、膀胱俞、委中治疗腰痛。②配蠡沟、中封治疗小腹肿。③配照海治疗尿黄、水道不通。④配足三里、中脘、天枢治疗腹胀、泄泻。⑤配关元、复溜、三阴交治疗水肿。

文献报道:电针京门和患侧压痛点治疗肾绞痛有很好的疗效。

注意:本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24.带脉

带脉肋端与脐平,调经止带湿能清;
阴挺疝气还遗尿,腹胀腰酸胁痛宁。

取穴: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针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功用:调经止带,健脾利湿。

主治:经闭,月经不调,带下,阴挺,腹痛,疝气,腰胁痛。

临床运用:①配肾俞、白环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白带过多。②配期门治疗肝硬化腹水。③配关元、百会、三阴交治疗阴挺。④配中极、曲泉、三阴交治疗痛经、经闭。⑤配京门治疗肾水。

25.五枢(附:维道)

髂棘前方是五枢,益肾强腰效力奇;
带下阴挺和疝气,便艰腹痛病多需;
再下五分为维道,清肠消滞症同司。

取穴:在侧腹部,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针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功用:强腰益肾,疏肝调经。

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便秘,阴挺,腰胯痛。

临床运用:①配关元、气海、三阴交治疗子宫下垂。②配大敦治疗睾丸炎。③配太冲、曲泉治疗疝气。④配三阴交、次髎、带脉治疗带下。⑤配气海、三阴交治疗少腹痛。

附:维道

取穴:在侧腹部,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针灸法: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一1.5寸;可灸。

功用:理气止痛,调经止带。

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带下,阴挺,水肿,腰胯痛。

临床运用:①配肾俞、关元、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②配大肠俞、关元、曲池治疗肠炎。③配大敦、三阴交治疗疝气。④配归来、百会、子宫治疗子宫脱垂。

文献报道:针刺维道配合水声诱导治疗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26.居髎

髂前转子间居髎,活络舒筋壮肾腰;
疝气可消还利水,下肢痿痹也能疗。

取穴: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的中点。

针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功用: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主治:腰痛,少腹痛,下肢酸痛,痿痹,疝气。

临床运用:①配肾俞、委中、风市、关元俞、三阴交治疗腰腿痹痛。②配环跳、髀关治疗髋关节周围炎。③配中极、五枢治疗疝气。

文献报道:针刺居髂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针刺居髎、环跳、次髎、委中治疗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都有较好的疗效。

27.环跳

骶股之间环跳寻,通经活络壮筋斟;
腰胯腿痛中风瘫,湿痹风寒脚气侵。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针灸法:直刺2~3寸;可灸。

功用:祛风通络,强腰止痛。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脚气,风疹。

临床运用:①配委中治疗腰背痛、半身不遂。②配阳陵泉、足三里治疗中风偏瘫。③配悬钟治疗腿痛足蹙。④配至阴治疗挫闪腰痛、下肢痿痹。⑤配风市治疗腰膝无力、下肢痿痹。

文献报道:针刺环跳、委中、三阴交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环跳穴,提插强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都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有研究证明针刺环跳穴有镇痛作用。

28.风市(附:中渎)

风市位于股外中,既强筋骨又祛风;
风寒痛痹肢无力,腿膝顽麻最建功;

再下二寸为中渎,活络舒筋效力同。

取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胭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针灸法:直刺1-2寸;可灸。

功用:祛风止痛,活络强筋。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瘙痒,脚气。

临床运用:①配肾俞、关元俞、环跳、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腰腿痛、下肢瘫痪。②配神门、阳陵泉治疗舞蹈病。③配环跳、阴陵泉、公孙治疗脚气。

文献报道:针刺风市、曲池、阴陵泉、大椎、血海治疗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

附:中渎

取穴: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胭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针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功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临床运用:①配膝眼治疗膝关节炎。②配环跳、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治疗下肢瘫痪。③配伏兔治疗股四头肌麻痹。④配针刺环跳,灸肺俞、足三里治疗痿症。

29.膝阳关

膝关节外膝阳关,活血祛风散湿寒;
通络能除腘膝痛,下肢麻木及痉挛。

取穴: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踝上方的凹陷处。

针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功用:疏风散寒,舒筋活血。

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

临床运用:①配膝眼、鹤顶治疗膝关节炎。②配阳陵泉、承山治疗腓肠肌痉挛。③配足三里、环跳、风市治疗下肢麻痹不仁。

30.阳陵泉

腓骨头前阳陵泉,利胆疏肝湿热宣;
胁痛惊风脚膝肿,下肢痿痹疸黄痊。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针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功用:疏肝清胆,泻热利湿,舒筋活络。

主治:胁痛,口苦,呕吐,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脚气,黄疸,小儿惊风。

临床运用:①配环跳、曲池、手三里、中封治疗半身不遂。②配期门、支沟、太冲治疗胁肋痛。③配阴陵泉治疗小便不利、下肢痿痹。④配曲池治疗半身不遂、手臂肿痛。⑤配合谷、太冲、印堂治疗小儿惊风。

文献报道: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治疗急性小儿斜颈;针刺阳陵泉、肩井、肩髎,行针时让患者活动肩部,治疗漏肩风;单刺阳陵泉,行强刺激法治疗胆绞痛;配膈俞、肝俞、胆俞、内关治疗胆囊炎、胆绞痛;针刺阳陵泉、绝骨治疗腓神经麻痹;针刺阳陵泉、环跳、委中治疗坐骨神经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提示:实验证明针刺阳陵泉能增加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有缓解痉挛的作用。

31.阳交

踝上七寸到阳交,活血通经效用昭;
胁胀肢麻腰腿痛,癫狂胸闷悸惊疗。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针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功用:温胆宁神,通经活血。

主治: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瘈瘲,癫狂。

临床运用:①配太冲、阳陵泉、内关治疗胸胁痛。②配四神聪、神门、水沟治疗癫狂。③配解溪治疗惊悸、怔忡。④配内关、三阴交治疗面肿。⑤配悬钟、梁丘、足三里治疗膝胫痛。

文献报道:针刺阳交、腰阳关、附阳,艾灸命门、带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32.外丘

阳交平前是外丘,疏肝理气痉挛疗;
癫狂脚气下肢肿,胸胁胀痛腰痛休。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针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功用:疏肝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癫狂。

临床运用:①配太冲、支沟、内关治疗胸胁痛。②配风池、风门、肩井治疗颈项强痛、挛急。③配阳陵泉、悬钟、环跳治疗下肢痿痹。④配仆参、商丘治疗踝关节劳损痛及手臂痛。

33.光明

腓前踝上有光明,通络清肝湿热清;
头痛肢麻成痹痿,抽筋乳胀目能明。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针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主治:目痛,夜盲,下肢痿痹,乳房胀痛,膝痛,颊肿。

临床运用:①配睛明、风池、瞳子髎治疗目痛。②配环跳、风市、昆仑治疗下肢痿痹。③配地五会治疗视物不明、目赤肿痛。④配太冲治疗头痛、颊肿、胁痛。⑤配风池、外关治疗热病汗不出。

文献报道:针刺光明治疗麻痹性斜视或复视有很好的疗效。针刺光明、肝俞、风池、攒竹、睛明、太冲治疗早期白内障有一定的疗效。

34.阳辅

踝上四寸阳辅居,通经活络痹麻宜;
咽喉肿痛胸胁胀,膝冷腰酸瘰疬施。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针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功用:疏肝调气,通经活络。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瘰疬,胸胁胀痛,脚气,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太阳、合谷治疗偏头痛。②配支沟、内关治疗胸胁痛、胸闷。③配丘墟、足临泣治疗腋下肿。④配中封治疗头痛眩晕。⑤配绝骨、行间治疗足麻木。

35.悬钟

踝上三寸是悬钟,泻火通经并祛风;
胸胁胀痛肢不遂,伤寒脚气痔疮宗。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针灸法:直刺0.8-1.0寸;可灸。

功用: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健肾壮骨。

主治: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半身不遂,痔疾,瘰疬。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后溪、外关治疗颈项强痛。②配肾俞、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治疗下肢痿痹、中风半身不遂。③配肾俞、太溪、申脉治疗腰腿痛。④配风池、足临泣治疗头痛。⑤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脚气。⑥配内庭治疗胸腹胀满。

文献报道:针刺悬钟,用中强刺激,颈部痛处拔罐,治疗落枕;针刺悬钟,用烧山火强刺激,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都有较好的疗效。

36.丘墟

外踝前下陷丘墟,经络能通湿热祛;
痹痛瘫偏胸胁胀,转筋流注疟皆宜。

取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用:疏肝健脾,祛湿通经。

主治:颈项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疟疾,目赤肿痛,翳膜。

临床运用:①配三阳络治疗胸胁痛不得息、肋间神经痛。②配昆仑、绝骨治疗足内翻。③配太阳、风池、百会治疗偏头痛。④配风池、太冲、睛明治疗目赤肿痛。⑤配申脉治疗颈项强痛、下肢痿痹。

文献报道:丘墟透刺照海,用中强刺激,不留针,治疗踝关节痛;丘墟透刺照海,行针时让患者深呼吸及咳嗽,治疗胸部扭挫伤;针刺右侧丘墟治疗胆绞痛;针刺丘墟、阳陵泉、日月、期门、胆俞治疗胆囊炎、胆石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37.足临泣

足背临泣可熄风,清火化痰耳目聪;
瘰疬溺遗胸胁痛,调经止疟散乳痈。

取穴:在足背外侧,当足四、五趾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

功用:疏肝熄风,清火化痰,明目益聪。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主治:目赤肿痛,胁肋疼痛,月经不调,遗溺,乳痈,瘰疬,疟疾,足跗疼痛。

临床运用:①配肝俞、期门、支沟治疗胁肋疼痛。②配风池、太阳、外关治疗偏头痛。③配太冲、合谷、睛明治疗目赤肿痛。④配三阴交、中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⑤配膈俞治疗心痛。

文献报道:针刺足临泣、光明对孕妇回乳有很好的疗效。艾灸足临泣对孕妇转胎有较好的疗效。

38.地五会

四五跖间五会研,内伤呕血郁能痊;
耳聋目赤还头痛,胁痛乳痈足肿连。

取穴:在足背外侧,当足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第四、第五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功用:清肝化湿,散风消肿。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胁痛,乳痈,内伤吐血,足背肿痛。

临床运用:①配足三里治疗耳鸣、腰欲折。②配膻中、乳根治疗乳肿痛。③配太阳、攒竹治疗目赤肿痛。④配足临泣、丘墟治疗腋下肿。

39.侠溪

四五趾间有侠溪,熄风清热效堪依;
眩晕头痛乳痈肿,目赤耳鸣胁痛施。

取穴:在足背外侧,当第四、第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用:清热熄风,宁心止痛。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热病,胁肋疼痛,乳痈。

临床运用:①配内关、支沟治疗胸胁胀痛。②配大椎、曲池、阳陵泉治疗周身串痛。③配翳风、听宫治疗耳聋、耳鸣。④配太阳、风池、率谷治疗少阳头痛。⑤配合谷、下关、颊车治疗颊肿痛。

40.足窍阴

四趾甲根足窍阴,疏肝清胆也宁心;
调经止呕舒胸胁,头痛耳鸣舌强斟。

取穴: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针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功用:疏肝清火,止痛通经。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热病,失眠,胁痛,咳逆,月经不调。

临床运用:①配大椎、太阳、风池治疗偏头痛。②配合谷、少商、尺泽治疗咽喉肿痛。③配睛明、太冲、合谷治疗目赤肿痛。④配心俞、神门、内关治疗失眠。⑤配郄门治疗惊悸不宁。⑥配听会、翳风、外关治疗耳鸣、耳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针灸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