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六节 常见病症治疗

[日期:2009-03-2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一、感冒

  【治则】以解表祛风,或解表清热。

  【取穴】前额行、眉心、太阳、主脊行、项棱、夹脊行、肩胛环。

  【手法】中等或强刺激,一日1次。

  【操作方法】取前额行排刺5针,眉心点刺1针,太阳排刺3针,主脊行从第一颈至第七颈椎段纵列行刺各1针。项棱两侧各刺7针,夹脊行在胸段纵列行刺22针,肩胛环做星环刺。

  【注意事项】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往往与其他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相似,应仔细鉴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及儿童患者,尤应注意。

  二、急惊风

  【治则】疏调督脉,清热镇痉。

  【取穴】发旋、眉心、鼻端、两唇、主脊行、肘弯、手十尖。

  【手法】重刺激,手法沉重,冲击力大。

  【操作方法】①医者用陶针在头颈部头发旋窝之中心,若发旋不明者,可取百会穴代替。若有双旋者,可以在两发旋上分别施治,点刺1针。②在两眉头之中央,点刺1针。③在上唇即人中穴,点刺1针或排刺3—5针;下唇即承浆穴,点刺1针。④从第一颈椎下至第七颈椎下,纵列行刺7针,每一针刺激点均在棘突下。⑤在肘弯部静脉重刺放血。⑥在手十指之尖端重刺出血。

  【注意事项】防止窒息和损伤,让病人平卧,解开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与退热剂、强心剂、镇静剂等配合同用。

  三、哮喘

  【治则】平喘降逆,宣肺化痰。

  【取穴】颈侧、主脊行、肩胛环、手十甲、颈棱。

  【手法】中刺,手法平稳,冲击力中等。

  【操作方法】①医者持陶针在喉部喉结两侧行刺5~7针。②在胸椎一至十二的棘突下,纵列行刺12针。③在颈椎两侧纵列各一行,刺7针。④以膏肓穴为核心,包括两肩胛骨在内,做一椭圆形,扩散刺。⑤在手十指指甲根部,亦可取指甲角进行点刺或全刺。

  【注意事项】①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积极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抵抗力。②禁止吸烟和接触有刺激性的气体及灰尘,并忌食有过敏作用的食物。

  四、百日咳

  【治则】镇咳化痰。

  【取穴】颈棱、夹脊行、肩胛环、两前棱、四缝。

  【手法】重刺,手法沉重,冲击力大。

  【操作方法】①医者持陶针在颈椎两侧纵列各一行,刺7针。②在胸椎两侧各一行,脊椎横突之外方,纵列行刺12针,全刺。③以膏肓穴为核心,包括两肩胛骨在内,做一椭圆形扩散刺。④在上臂之桡侧,自肩关节至肘关节内外两侧各排刺10针。⑤在次、中、环、小四指掌中节重刺挤出黄水。

  【注意事项】若伴有发热、气急、鼻煽,可能并发肺炎,须配合中、西药物治疗。

  五、中暑

  【治则】清泄暑热。

  【取穴】眉心、太阳、两唇、主脊行、夹脊行、远脊行、手十甲、膝弯、足十甲。

  【手法】重刺,手法沉重,冲击力大。

  【操作方法】①医者手持陶针在两眉头之中央,点刺1针。⑦在眉棱角后侧至曲隅部横列排刺3针。③在上唇人中穴和下唇承浆穴,各点刺1针。④在第一颈椎至第七颈椎棘突下,纵列行刺7针。⑤在胸椎两侧各一行、脊椎横突之外方,纵列行刺12针。⑥在胸椎脊约二横指处,纵列行12针。⑦在手小指指甲根部,亦可取指甲角点刺。⑧在足小趾甲根部点刺。⑨在膝胭部静脉上重刺放血。

  【注意事项】本病发作较急,如处理不当,或病情严重的,也有发生死亡的危险。故对危重病人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

  六、腹痛

  【治则】理气止痛。

  【取穴】脐行、夹脐行、谷线、夹脊行、手十甲、足两前棱。

  【手法】重刺,手法沉重,冲击力大。

  【操作方法】①医者持陶针在腹中线,腹部刺激点处行刺。⑦在脐行和乳行之间进行选刺。③在胸骨剑突之尖端和脐孔之中点为基点,横列排刺。④在腰椎两侧各一行,横突外方纵列行刺。⑤在无名指甲根点刺。⑥在股关节至踝关节,挟膝盖两棱线,纵列行刺。

  【注意事项】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在治疗前必须作细致鉴别诊断,以免误诊。

  七、泄泻

  【治则】理气止泻。

  【取穴】耳周、脐行、夹脐行、夹脊行、手两前棱。

  【手法】重刺,手法沉重,冲击力大。

  【操作方法】①医者持陶针在耳廓背部进行散刺。⑦在胸腹正中线,由腹部刺激点处行刺10针。③在脐行和乳行之间进行选刺。④在胸椎至骶椎两侧各一行,为脊椎横突之外方纵列行刺腰椎段。⑤在上臂桡侧,自肩关节至肘关节的屈侧、伸侧分别排剌。

  【注意事项】如患者泄泻出现脱水现象,应给予补液。

  八、腰痛

  【治则】疏通经气,舒筋活络。

  【取穴】主脊行、夹脊行、远脊行、足六关。

  【手法】重刺,手法沉重,冲击力大。

  【操作方法】①医者持陶针在腰椎棘突下纵列行刺,每椎1针。②在腰椎段脊椎横突之外方,纵列行刺,每椎1针。③在腰椎棘突段旁开二横指处,纵列行刺。④在股关节处做半环形针刺。

  【注意事项】腰痛的发病原因较多,在用陶针治疗时,必须作细致鉴别诊断,以免误诊。

  九、痹症

  【治则】疏通经脉,调和气血。

  【取穴】远脊行、手两前棱、手两后棱、手两侧棱、手六关。足两前棱、足两后棱、足两侧棱、足六关。

  【手法】轻刺,手法轻扬,冲击力小。

  【操作方法】①医者手持陶针在胸椎至骶椎脊约二横指处,纵列行刺。②在上臂自肩关节至肘关节的桡侧、尺侧及两侧的中间,分别行施排刺。③在肩、肘、腕关节相应疼痛处做环刺一圈。④在股关节至踝关节的两前棱、两后棱、两侧棱纵列行刺。⑤在膝、踝关节做环形针刺,在股关节做半环形针刺。

  【注意事项】陶针治疗痹症可根据病症的部位加以相应的选择针刺部位。

  十、中风

  【治则】疏通经气,活血祛风。

  【取穴】发旋、眉心、两唇、主脊行、夹脊行、远脊行、手十尖、足十尖。

  【手法】重刺,手法沉重,冲击力大。

  【操作方法】①医者手持陶针在头顶部头发旋窝之中心。若发旋不明者,可取百会穴代替。若有双旋者,可以在两发旋上分别进行点刺。②在两眉头之中央,点刺1针。③在上唇即人中穴,点刺1针,下唇即承浆穴,点刺1针。④在第一颈椎下至尾椎,纵列行刺29针。⑤在胸椎至骶椎两侧各一行,脊椎横突之外方,纵列行刺22针。⑥在胸椎至骶椎骨约二横指处,纵列行刺22针。⑦在手十指之尖端重刺出血。⑧在足十趾尖端重刺出血。

  【注意事项】①本病在昏迷期,陶针治疗可配合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②中风后遗症应鼓励患者做适当的肢体活动,加强锻炼,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十一、小儿瘫痪

  【治则】舒调经气。

  【取穴】主脊行、夹脊行、远脊行、肩胛环、手两前棱、足两前棱、足两后棱、足六关。

  【手法】轻刺,手法轻扬,冲击力小。

  【操作方法】①医者持陶针在腰、骶椎段、棘突下纵列行刺。②在腰、骶段横突之外方各一行,纵列行刺。③在腰、骶段棘突旁开二横指处,纵列行刺。④以膏肓穴为核心,包括两肩胛骨在内,做一椭圆形环刺。⑤在上臂之桡侧的屈侧和伸侧分别排刺。⑥在股关节至踝关节前侧和后侧,分别纵列两行行剌。⑦在两下肢股、膝、踝关节共六处。膝、踝关节做环刺,股关节做半环形针刺。

  十二、遗尿

  【治则】温补肾阳,益气固本。

  【取穴】腰骶夹脊、手中指甲根、足两侧棱。

  【手法】中刺,介于轻刺和重刺之问的手法。

  【操作方法】①医者持陶针在腰、骶椎两侧各一行,为脊椎横突之外方,纵列行刺。②在手中指甲根部点刺。③在股关节至踝关节内、外两侧纵列行刺。

  【注意事项】①如因器质性疾病引起者,应治疗其原发疾患。⑦积极鼓励患者清除怕羞心理、精神紧张等不良因素,使其树立信心。

  十三、夜啼

  【取穴】发旋、夹脐行、主脊行、项棱、夹脊行、手十甲。

  【手法】轻刺,手法轻扬,冲击力小。

  【操作方法】①医者持陶针在头项部头发旋窝之中心点刺。②在脐行和乳行之间行刺。③在胸椎棘突下,纵列点刺,每椎1针。④在颈椎两侧纵列各一行,行刺,每椎1针。⑤在腰椎两侧各一行,横突的外方,每椎行刺1针。⑥在拇指甲根点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中医传统疗法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