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三节 常见病症治疗

[日期:2009-03-2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一、胃痛

  【治则】 以温经通络为主。

  【取穴】脾俞、胃俞、上脘、中脘、足三里、内关。

  【手法】 弱刺激,慢刺慢起,每日1次。

  【操作方法】 先令患者俯卧位,医者右手持锶针,将针尖轻轻地按压在脾俞穴,待局部皮肤周围发红,再使针尖慢慢向胃俞推移,在胃俞穴停顿按压,待局部皮肤周围发红,再向脾俞穴推压,两穴之间来回推压3~5次。慢慢起针后在局部稍加按揉。再令患者仰卧位,医者持锶针在上脘、中脘两穴按压,使局部皮肤发红,并上下来回推按3~5次。然后用锃针在足三里和内关两穴压按,使局部酸胀疼痛,并向周围扩散。起针后在局部稍加按揉。

  【注意事项】 多用于胃寒性的虚症效果较好。对于急性、剧烈性的胃痛,可以采用强刺激以缓解疼痛,但必须作细致鉴别诊断,排除其他急腹症,以免误诊。

  二、消化不良

  【治则】 以健运脾胃为主。

  【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脾俞。

  【手法】 弱刺激,慢刺慢起,每日1次。

  【操作方法】 医者右手持锃针轻轻按压足三里、天枢、中脘及脾俞,使局部皮肤周围出现红晕,然后再慢慢起针,起针后在局部稍加按揉。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注意控制饮食,宜少量多次。注意勿受凉、劳累。

  三、妊娠呕吐

  【治则】 以和中利气为主。

  【取穴】 中脘、内关、公孙、太冲、内庭、丰隆。

  【手法】 弱刺激,每日2~3次。

  【操作方法】 医者手持锟针,用针尖慢慢压按中脘、内关、公孙、太冲、内庭、丰隆诸穴,使诸穴周围皮肤发红,并有酸胀疼痛感应,锟针按压后慢慢起针,然后在其穴上进行按揉片刻。

  【注意事项】 如呕吐剧烈,应注意脱水、酸中毒症。如体温升高,脉象数疾,或见黄疸等症状时,为症情严重,应采取中西结合的抢救措施。

  四、神经衰弱

  【治则】 以养心安神、疏肝健脾为主。

  【取穴】 内关、神门、肝俞、脾俞、足三里、百会。

  【手法】 弱刺激,慢刺慢起,每日1次。

  【操作方法】 医者右手持锟针,分别在以上诸穴进行慢慢点压,弱刺激,使点压诸穴的皮肤出现红晕,或轻度的酸胀感应。点压结束,慢慢起针,起针后用拇指在点刺穴位处稍加按揉。

  【注意事项】 ①本病系大脑的功能性疾病,某些器质性疾病也可表现为神经症状,故必须仔细检查,作出鉴别诊断。②鼓励病人树立乐观主义精神,注意锻炼身体。

  五、神经官能症

  【治则】 以清心安神、泻火为主。

  【取穴】 人中、合谷、内关、涌泉。

  【手法】强刺激,一日l~2次。

  【操作方法】 医者用锃针迅速重按压人中、合谷、内关、涌泉诸穴,使病人被压按的穴位有疼痛或酸胀感并向上下扩散,然后迅速起针。

  【注意事项】 ①发病时需保持安静,注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⑦治疗时可结合言语性暗示。同时积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

  六、头痛

  【治则】 以疏筋通络为主。

  【取穴】 风池、太阳、百会、太冲、率谷、中渚。

  【手法】强刺激,每日1—2次。

  【操作方法】 医者持锃针在风池、太阳、百会、太冲、率谷、中渚等穴,进行快速重压,使病人针刺穴位处有较为明显的压痛或酸胀感,并向周围扩散,针刺感应后迅速起针。

  【注意事项】 头痛原因十分复杂,故在治疗前应细致诊断,若能结合中、西药物治疗,则疗效更佳。

  七、尿潴留

  【治则】 以疏利气机、通利小便为主。

  【取穴】 中极、气海、关元、水道、三阴交。

  【手法】 弱刺激,慢刺慢起,每日1次。

  【操作方法】 医者持锟针在气海、关元、中极三穴上慢慢点压并从气海推向关元到达中极来回慢慢推压8~10次。然后在水道及三阴交两穴进行点压,使局部有酸胀、疼痛感或使局部皮肤发红,慢慢起针后轻轻按揉其穴。

  【注意事项】 尿潴留的原因较为复杂,治疗前必须排出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尿道梗阻所致的尿潴留。

  八、遗尿

  【治则】 以温补肾阳、益气固本为主。

  【取穴】关元、三阴交、百会、气海、中极、肾俞、脾俞。

  【手法】强刺激,快刺快起,每日1次。

  【操作方法】 医者右手持锟针,分别在以上诸穴进行快速点压,强刺激。使点压诸穴均有明显的酸胀疼痛的感应,并向周围扩散。点刺结束,迅速起针。

  【注意事项】 ①治疗遗尿,晚上应少进汤水,逐渐养成定时起床排尿的习惯。②如因器质性疾病引起者,应治疗其原发疾患。

  九、肋间神经痛

  【治则】 以疏通经气为主。

  【取穴】 支沟、阳陵泉、期门、章门、太冲、相应节段夹脊穴。

  【手法】 强刺激,快刺快起。每日1次。

  【操作方法】 医者右手持锟针,在以上诸穴进行快速、重手法点按,使点刺穴位均有明显的酸胀疼痛,并向周围扩散。点刺结束,迅速起针。

  【注意事项】 本病致病原因很多,应仔细检查和治疗其原发疾病,使疼痛得到彻底解除。

  十、膈肌痉挛

  【治则】 以理气降逆为主。

  【取穴】天突、膈俞、内关、膻中、关元、中脘、足三里。

  【手法】 强刺激,快刺快起。每日1次。

  【操作方法】 医者右手持铙针,分别在以上诸穴进行快速点压,强刺激。使点压诸穴均有明显的酸胀疼痛的感应。

并向周围扩散。点刺结束,迅速起针。

  【注意事项】 久病见呃,预后多不良。除治呃外,宜检查其发病原因,着重治疗其原发病。

  十一、痔疮

  【治则】疏导经气为主。

  【取穴】 白环俞、长强、承山。

  【手法】 强刺激,快刺快起。每日1次。

  【操作方法】 医者右手持锟针,快速点压白环俞、长强穴,使点刺穴位有明显的酸胀疼痛的感应,并向肛门周围扩散。再点刺承山穴,使其有较明显的胀痛感应,并向周围扩散。点刺结束,迅速起针。

  【注意事项】 平时须多吃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并须适当运动,少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十二、痛经

  【治则】 以疏通胞宫之气为主。

  【取穴】 关元、三阴交、归来、足三里、肾俞、气海。

  【手法】强刺激,快刺快起,每日 1次。

  【操作方法】 医者右手持锟针,分别在关元、三阴交穴进行快速点刺按压,如气滞血瘀者加点刺归来、气海;虚寒疼痛者加点刺足三里、肾俞。点刺使局部有明显的酸胀疼痛感应,点刺结束,迅速起针。

  【注意事项】 经期忌下冷水,忌食生冷食物。

  十三、近视

  【治则】 以调节眼部经气为主。

  【取穴】 风池、合谷、睛明、承泣。

  【手法】 弱刺激,慢刺慢起,每日1次。

  【操作方法】 医者右手持锃针,分别在风池、合谷、睛明、承泣穴进行慢慢点刺,弱刺激。使点压诸穴的皮肤出现红晕,或轻度的酸胀感应。点压结束,慢慢起针,起针后用拇指在点刺穴位处稍加按揉。

  十四、斜视

  【治则】 以调节眼筋为主。

  【取穴】 风池、合谷、球后、健明1。

  【手法】 弱刺激,慢刺慢起,每日1次。

  【操作方法】 医者右手持锃针,慢慢点刺风池、合谷,如内斜加点刺球后。外斜加点刺健明1。点刺使局部皮肤发

红晕后,医者慢慢起针,起针后在点刺穴用拇指指面轻轻按揉稍时。

  【注意事项】 若为麻痹性斜视,须进一步检查,进行病因治疗。

  十五、牙痛

  【治则】 以疏通经气为主。

  【取穴】合谷、颊车、下关、内庭、太溪。

  【手法】 强刺激,快刺快起,每日1—2次。

  【操作方法】 医者右手持锟针,快速点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太溪穴,使点刺穴位有明显的酸胀或疼痛的感应。并向周围扩散。点刺结束,迅速起针。

  【注意事项】 牙痛原因很多,如龋齿、各种炎症、牙本质过敏等均可引起。故须作详细检查,明确诊断,进行病因治疗。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中医传统疗法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