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间接灸疗法

[日期:2009-02-10] 来源:  作者:未知 [字体: ]

        (霍乱吐泻、痢疾、中风脱证、虚脱休克、感冒、鼻炎、咳嗽、哮喘、脘腹胀满、痞闷不适、纳呆哕逆、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遗精、阳痿、早泄、脐腹结冷、下元虚冷、妇女宫寒不孕、气虚崩漏、血寒经闭、冷积腹中、二便不通、暴发性耳聋、耳鸣、面瘫口喁、风湿骨痛、风寒湿痹、疮疡疖肿、痈疽初起、阴疽流注、瘰疬、痰核、虫蛇蜂蝎咬蛰伤、外痔、瘘管、结胸证、疝气)

        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间隔灸,即利用其它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的一种方法。这样既可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还可借间隔物之药力和艾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治疗效果。该法种类很多,被广泛应用于内、外、一妇、儿、皮肤、五官等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疗效。依其衬隔物品的不同,它又可分为40余种具体灸治方法。

        【操作方法】

        一、隔姜灸

        取新鲜生姜1块,切成厚约o.3厘米的姜片(大小可视施灸部位及所用艾炷大小而定),用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在施灸的穴位上,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如病人施灸过程中觉局部有热痛感,可将姜片连同艾炷向上略略提起,稍停放下再灸,以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每次选2~3穴,每穴灸2~3壮,可据病情反复灸治。

        二、隔蒜灸

        有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紫皮大蒜,切成O.1~0.3cm,厚的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穴位或患处,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灸3~4壮后,可更换蒜片,继续灸治。隔蒜泥灸:取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状,放于穴位或患处,上置艾炷点燃灸之。另外将蒜泥平铺于脊柱上(自大椎穴至腰俞穴),宽约2cm,厚约0.5cm,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灸大椎、腰俞穴数10壮,以灸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为度,此法称之为长蛇灸。

        三、隔附子灸

        分隔附子片灸和隔附子饼灸两种。隔附片灸:取熟附子用水交透后,切成0.3~0.5cn厚的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放于施釜部位,上置艾炷点燃灸之。隔附子饼灸:附子研成细粉,加白芨粉或面粉少许(用其粘性),再以水调和捏成厚约0.3~0.6cm的药饼,待稍干,中间用针刺数孔,放于局部灸之。也有用生附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共为细末,以炼蜜调和制成0.5cm厚的药饼,扎数孔,置局部施灸的。

        四、隔葱灸

        即把葱切成o.3~0.5cm厚的葱片或把葱白捣烂如泥状,敷于脐中及四周,或敷于患处,上置艾炷施灸,以内部感到温热舒适,无灼痛为度。一般灸5~10壮为宜。

        五、隔韭菜灸

        取韭菜连根适量洗净,捣烂如泥状,制成如同5分硬币圆饼,放在疮面局部,置艾炷灸之。

        六、隔胡椒灸

        取白胡椒末适量,调面粉制成厚约O.3cm的药饼,中央捏成凹陷形,内置药末(丁香、麝香、肉桂等),上置艾炷灸之,每次灸5~7壮,以觉温热舒服为度。

        七、隔豆豉灸

        又称豆豉灸:取豆豉适量捣烂制饼(可用水或黄酒调和),如疮口大,厚0.6厘米,扎数孔,置疮面上放艾炷点燃灸之。

        八、隔蟾灸

        取活蟾蜍1只,剖腹去肠(或剥取皮),放患处上置艾炷灸之。

        九、隔矾灸

        用皂矾500g(煅),穿山甲3g(煅存性),木鳖子8g(煅存性),乳香、没药各5g。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施灸时取药末适量,用凉水调和制成药饼,贴于患处,上置艾炷灸之。

        十、隔巴豆灸

        又称巴豆灸法:取巴豆一味(不去油)或配用黄连,捣烂成糊状,填入脐中,或制饼放入脐中,上置艾炷灸之,以效为度,不拘壮数,少者3~5壮,多者可至百壮。灸毕,以温湿毛巾拭净皮肤,防止药物刺激局部发泡生疮。

        十一、隔蛴螬灸

        又称蛴螬灸法:取蛴螬1个,剪去两头,贴于疮口,上置艾炷灸之。每个蛴螬灸7壮,7个蛴螬为1疗程。

        十二、隔甘遂灸

        取甘遂末适量,加入面粉用水调成膏状,敷于脐中,上置艾炷施灸。

        十三、隔皂角灸

        取皂角切成片状,放患处上置艾炷灸之。

        十四、隔蚯蚓灸

        取活蚯蚓若干条,放入水中吐泥后再用,捣烂捏成饼状,敷于患处,上置艾炷点燃灸之。

        十五、隔陈皮灸

        取陈皮适量,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如糊状,敷于中脘、神阙穴,上置艾炷灸之。

        十六、隔厚朴灸

        取厚朴适量,研为细末,加入生姜汁调成膏状,制成圆饼,厚约o.3cm,放在穴位上,上置艾炷灸之。一般多选用胸、腹、背部俞穴灸之。

        十七、温脐种子灸

        用荞麦面粉和水制成条卷,围于脐周,再以五灵脂、白芷、青盐各15g,麝香0.3g共为细末,放入脐中,用艾炷灸之,但觉脐中温暖即止,过数日再灸。此法源于《医学入门》。

        十八、结胸灸

        连豆散(黄连3g,巴豆霜0.3g,共研细末),用酒调做成饼状,填入脐心,上置艾炷灸之,不拘壮数,候腹中有声为度。灸毕,用于净棉签拭去,以免生疮。本法始载于《丹溪心法附余》。

        十九、隔苍术灸

        将苍术削成圆锥形,底面要切平,用针扎数孔,然后将尖头插进外耳道,于底面上点燃施灸。一般每次灸5~14壮。本法载于《医学纲目》。

        二十、隔苦瓠灸

        取新鲜苦瓠(又名秋葫芦、苦葫芦)1个,切片贴于疮上,上置艾炷灸之。

        二十一、隔蓖麻仁灸

        取蓖麻子适量,去壳,然后捣成烂泥状,制成如同2分硬币大的药饼,厚约O.3cm,贴于穴位上,上置小艾炷灸之。

        二十二、隔徐长卿灸

        取徐长卿鲜根适量,捣烂如糊膏状,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厚约0.5cm,上置艾娃灸之,每次每穴灸5~15状,如局部灼痛,可随即更换艾炷,谨防烫伤。

        二十三、隔核桃皮灸

        一般用沉香、木香、丁香、乳香、麝香、山甲片共为细末,取适量装入半圆的核桃壳内,平覆于患处或穴位上,面粉糊护围周边,上用荷叶遮盖后,以艾炷灸之,以觉热气入内为度。本法载于《理瀹骈文》。

        二十四、隔莨菪根灸

        取鲜莨菪根1块(粗大者),切成0.6cm厚的菪片,中间扎数孔,放患处以艾炷灸之。在灸治过程中,如病人觉局部有灼痛感,可随即更换艾炷再灸。

        二十五、隔桃叶灸

        取新鲜桃叶数枚,上置艾炷灸之。

        二十六、隔桃树皮灸

        取鲜桃树皮1块,贴于患处,上置艾炷灸之,每次施灸10~15壮。

        二十七、隔槟榔灸

        取槟榔削成圆锥形,底面挖一孔,纳入麝香少许,然后将尖头插进外耳道,于底面上置艾炷点燃灸之,以灸至外耳道内微热为度。本法载于《理瀹骈文》。

        二十八、隔川椒灸

        取川椒适量,研成细末,用陈醋调成膏状,制成药饼,厚约0.3cm,贴于患处,上置艾炷灸之。如病人觉施灸处灼痛,可随即更换艾炷再灸。

        二十九、隔麻黄灸

        取麻黄500g,研为极细末,贮瓶备用。施灸时取麻黄末适量,以生姜汁调入膏状,制成厚O.3cm大如5分硬币的药饼,上置艾炷灸之。每穴每次灸5~10壮。

        三十、隔白附子灸

        将白附子研为极细末,贮瓶备用。施术时取药末适量,用温水调和如膏状,制成厚约o.5cm的圆饼,敷于脐中,上置艾炷灸之。每次灸5~10壮,若患者感觉局部灼痛,应立即更换艾炷,谨防烫伤。

        三十一、隔葶苈饼灸

        取葶苈子、豆豉适量,捣碎制成厚约0.6cm的圆饼,扎数孔,置局部以艾炷灸之。每灸3壮换1药饼,灸9壮为1疗程,3天灸1次。该法源于《千金要方》。

        三十二、隔香附灸

        将生香附研末,入生姜汁调和,制成圆饼,贴患处,上置艾炷灸之。该法源于《外科证治全书》。

        三十三、隔木香灸

        取木香15g,生地黄30g捣如膏,上两味和匀,制成0.6cm厚的药饼,贴患处,上置艾炷灸之。该法出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

        三十四、隔商陆灸

取商陆根适量,捣烂制成0.6cm厚的圆饼,放患处,上置艾炷灸之。该法出自《千金要方》。

        三十五、隔土瓜根灸

        取鲜土瓜根l块,用刀削成圆柱状(粗细以能插进外耳道为宜),长约1.5cm,插入外耳道内,上置绿豆或麦粒大艾炷灸之。本法源于《串雅外编》。

        三十六、隔薤灸

        灸时取薤叶适量,捣如膏状,敷于患处,上置艾炷灸之。此法出于《千金要方》

        三十七、蒸脐法

        又名熏脐法、炼脐法。是将药末敷在脐部,上置艾炷灸的一种方法。所用药物处方,因病和用途而异,其操作方法亦有区别。古代医家认为:此法有病治病,无病可防,达到扶正祛邪,延年养生的目的。现代研究证明它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机体抗病和康复能力。

        蒸脐法常用药物处方:

        (1)麝香15g,丁香9g,青盐12g,夜明砂15g,乳香、木香各9g,小茴香12g,没药、虎骨、蛇骨、朱砂各15g,雄黄9g,白附子15g,人参、附子、胡椒各21g,五灵脂15g,共为末。(《医学入门》)

        (2)上方去白附子、人参、加两尖。(《理瀹骈文》)

        (3)生五灵脂24g,生青盐15g,乳香3g,没药3g,夜明砂6g微炒,地鼠粪9g微炒,干葱头6g,木通9g,麝香少许,共为细末。(《针灸大成》)。

        (4)川乌、草乌、没药、雄鼠、续断各9g,麝香0.3g。(《理瀹骈文》)。

        三十八、隔钱灸

        将古币1枚放于穴位上,上置艾炷灸之。

        三十九、隔面灸

        取面粉适量加水制成药饼,厚约0.5cm,扎数孔,贴患处,上置艾炷灸之。本法出自《千金要方》。

        四十、隔纸灸

        用白纸作间隔物施灸的一种方法。方法是:“用白纸数重折之,于冷水中浸湿了,然后点艾炷,仍蘸些雄黄末同燃。艾炷子安在纸上,用火点着,随即放在舌正中为妙。下手灸人拿着一个铜匙头,于患人口内上腭注艾烟,呼吸令患人如常。”

        四十一、隔酱灸

        操作时令患者取端坐位,剪去百会穴处头发如钱大,取干面酱5克,敷于穴上,置艾炷灸之。此法出自《疮疡经验全书》卷十。

        四十二、隔碗灸

        用大蒜1片,头垢捻成饼子,先安头垢饼于痔上,外安蒜,艾灸之。出自《丹溪心法》。

        四十三、隔鸡子灸

        用鸡子(鸡蛋)作间隔物施灸的一种方法。将鸡子1个,煮熟,对半切开,取半个(去蛋黄)盖于患处,于鸡壳上置艾炷灸之。以病人感觉局部热痒为度。方出自《串雅外编》,并命为鸡子灸法。

        四十四、隔黄土灸

        取黄土和水制成O.6cm、宽5cm的泥饼,扎数孔,贴患处,上置艾炷施灸。此法最早载于《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发背篇,此后医家多有收载,《东医宝鉴》命为“黄土灸法”。

        四十五、隔盐灸

        将纸浸湿,铺脐孔中,用盐填平,上放艾炷灸之,觉痛即换艾炷。也有于盐上放姜片而再施灸的,以避免食盐受火爆起引致烫伤。一般施灸3~9壮,对于急性病症可灵活掌握,不拘壮数。

        【主治病症】

        一、霍乱吐泻、痢疾、中风脱证、四肢厥冷、虚脱休克

        用隔盐灸法。取神阙。

        二、感冒、鼻炎、咳嗽、哮喘

        以上病症属风寒型者用隔麻黄灸法。取肺俞、大椎、风池。

        三、脘腹胀满、痞闷不适、纳呆哕逆

        1.用隔陈皮灸法取神阙。

        2.用隔厚朴灸法取中脘、气海、脾俞。

        四、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用隔蓖麻仁灸法。取中脘、气海、足三里。

        五、遗精、阳痿、早泄、脐腹结冷、下元虚冷、妇女宫寒不孕、气虚崩漏、血寒经闭

        1.用隔姜灸法取关元、气海、肾俞、命门、次髎。

        2.用隔附子灸法取穴同上。

        3.用温脐种子灸取神阙。

        六、冷积腹中、二便不通

        1.用隔巴豆灸法取神阙。

        2.用隔甘遂灸法取穴同上。

        七、暴发性耳聋、耳鸣

        1.用隔苍术灸法插入外耳道。

        2.用隔槟榔灸法取穴同上。

        3.用隔土瓜根灸法 取穴同上。

        八、面瘫口喁

        1.用隔姜灸法取颧髎、颊车、地仓。

        2.用隔蓖麻仁灸法取穴同上。

        3.用隔胡椒灸法取穴同上。

        九、风湿骨痛、风寒湿痹

        1.用隔姜灸法取穴同体针。

        2.用隔核桃皮灸法取穴同体针。

        3.用隔徐长卿灸法取穴同体针。

        十、疮疡疖肿

        1.用隔附子灸法取患处。

        2.用隔韭菜灸法取患处。

        3.用隔蛴螬灸法取患处。

        4.用隔蚯蚓灸法取患处。

        5.用隔黄土灸法取患处。

        6.用隔豆豉灸法取患处。

        7.用隔薤灸法取患处。

        8.用隔蒜灸法取患处。

        十一、痈疽初起、阴疽流注

        1.用隔蒜灸法取患处。

        2.用隔附子灸法取患处。

        3.用隔鸡子灸法取患处。

        4.用隔苦瓠灸法取患处。

        十二、瘰疬、痰核

        1.用隔蒜灸法取患处。

        2.用隔蟾灸法取患处。

        3.用隔香附灸法取患处。

        4.用隔商陆灸法取患处。

        5.用隔葶苈饼灸法取患处。

        6.用隔桃树皮灸法取患处。

        7.用隔莨菪根灸法取患处。

        十三、虫蛇蜂蝎咬蛰伤

        1.用隔蒜灸法取患处。

        2.用隔皂角灸法取患处。

        十四、外痔

        1.用隔头垢灸法取患处。

        2.用隔矾灸法取患处。

        十五、瘘管

        1.用隔矾灸法取患处。

        2.用隔商陆灸法取患处。

       十六、结胸证

       用结胸灸法取神阙。

       十七、疝气

       用隔白附子灸法。取神阙。

       【注意事项】

        1.选用艾炷大小要适宜。过大则先燃上部,下部不热,后来接近隔则热力剧增,就会起泡。

        2.在灸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隔离物的颜色或移动隔离物,防止施灸过度,发生水泡。

        3.灸的程度,以不知痛者灸到知痛;知痛灸到不痛为度。

        4.灸后宜暂避风吹,或以干毛巾覆之轻揉,促使汗孔闭合。

        5.对隔物过敏者禁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