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陶针疗法

[日期:2009-02-07] 来源:  作者:未知 [字体: ]

    (小儿夜啼、伤暑、中暑、中风、急惊风、慢惊风、感冒、目赤肿痛、胁痛、腹痛、腰痛、痹证、泄泻、耳痛、痄腮、口眼喁斜、牙痛、咽喉肿痛、呕吐、疝气、尿闭、虚劳、哮喘、痈肿疔疮、小儿麻痹、百日咳、遗尿)

    陶针疗法是用陶片或瓷片为针具,在体表特定部位进行浅刺以治病的方法。陶针源于古代的砭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以瓷针治病,亦砭之遗意也。”清代人鲍相璈敖在《验方新编》中也有用陶针和瓷针治疗瘴毒、痧毒等病的记载。直至目前,陶针疗法还在我国一些地区流传,如广西柳州、南宁等地的民众仍用此法治病。

    陶针针刺比较表浅,与皮肤针作用相似,只是刺激了经络的皮部和络脉,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节而起治疗作用。

    【操作方法】

    1.将陶瓷片冲洗干净,用刀背击破,使成锋利的陶片针。针锋分粗、中、细三类。使用前在开水中煮沸30分钟,或用75%酒精浸泡1小时,或蒸30分钟。总之,预先要进行严密的消毒。

    2.根据疾病性质确定浅刺部位。

    3.根据疾病需要,选择针具。一般治疗以中等锋芒者为宜。如重刺、放血可选用锋芒锐利的,治小儿疾病用细锋芒的。

    4.对要针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5.根据疾病性质选用下列刺激方法:

    点刺,单刺一点。

    排刺,依横线成排点刺。

    行刺,依纵线成行点刺。

    环刺,依封闭曲线环行点刺。

    丛刺,三五成丛集簇点刺。

    散刺,以一点为中心,分别向外放散点刺,或在一个面上散开点刺。

    集中刺,将刺激面向中心部缩小。

    扩散刺,将刺激面向周围扩大。

    6.根据疾病性质,选用下列刺激类别:重刺,手法较重,冲击力大,适用于急性病,如实热证、痧证等。

    轻刺,手法较轻,冲击力小,适用于慢性病、虚寒证。

    中刺,又称本刺,是介于轻刺和重刺之间的手法。适用于一般病证。

    放血刺,重刺,刺入皮肤,刺破小血管,适用于实热证。

    挑疳刺,刺破四缝穴皮肤,以能挤出黄色或乳白色液体为度,适用于小儿疳积。

    【主治病症】

    一、小儿夜啼

    刺发旋、主脊行、项棱、手十甲等处。

    二、伤暑、中暑

    刺太阳、发旋、两唇、主脊行、夹脊行、远脊行、手十甲、手十尖、足十甲(取足小趾甲根部)、膝弯等处。

    三、中风

    刺发旋、眉心、主脊行、夹脊行、远脊行、手十尖等处。

    四、急、慢惊风

    刺发旋、眉心、鼻端、口角、夹脐行、主脊行、夹脊行、肘弯、手尖等处。

    五、感冒

    刺前额行、眉心、太阳、主脊行、项棱、夹脊行、肩胛环等处。

    六、目赤肿痛

    刺额角棱、眉心、眉弓、太阳、主脊行(刺颈椎段)、手十甲等处。

    七、痛经

    刺前额行、太阳、夹脊行、两侧棱等处。

    八、胁痛

    刺耳周、胁行、夹脊行(刺腰椎段),足两侧棱(取外侧棱)等处。

    九、腹痛

    刺脐行、夹脐行、谷线、手十甲等处。

    十、腰痛

    刺主脊行(刺腰椎段)、夹脊行(刺腰椎段)、足六关(取股关节)等处。

    十一、痹证

    刺夹脊行、远脊行、主脊行、手六棱、手六关、足六棱、足六关等处。

    十二、泄泻

    刺耳周(取耳廓背部进行散刺)、脐行、脐环、夹脊行、手两前棱等处。

    十三、耳痛

    刺耳周、夹脊行、足十甲等处。

    十四、痄腮

    刺耳周、颌线、主脊行、项棱、手六关等处。

    十五、口眼喁斜

    刺口角、太阳等处。

    十六、牙痛

    刺颌线、主脊行(刺颈椎段)、项棱、夹脊行等处。

    十七、咽喉肿痛

    刺项侧、项棱、夹脊行、肩棱、手十甲等处。

    十八、呕吐

    刺脐行(取胸部刺激点)、乳行、谷线、夹脊行、足两前棱等处。

    十九、疝气

    刺脐行、腹沟行、夹脊行(取腰椎段)、足两侧棱(取内侧棱)、足十甲等处。

    二十、尿闭

    刺水线、腹沟行、夹脊行、足两外棱、足十甲等处。

    二十一、虚劳、哮喘

    刺主脊行、肩胛环、手十甲等处。

    二十二、痈肿疔疽

    刺主脊行、手六关等处。

    二十三、小儿麻痹

    刺主脊行、肩棱、肩胛环、手两前棱、足两前棱和两后棱、足六关等处。

    二十四、百日咳

    刺项棱、夹脊行、肩胛环、手两前棱、四缝等处。

    二十五、遗尿

    刺夹脊行(取腰椎段)、手十甲、足两侧棱等处。

    【注意事项】

    1.操作时应将陶针冲洗干净,最好进行消毒。治疗的局部最好也用酒精消毒,以免感染。

    2.根据具体病情和每个患者的耐受能力,采用合适的刺激方法和刺激强度。

    3.对局部皮肤过敏、皮肤溃疡和皮肤病等的患者,不宜用陶针行刺。

    4.用此法治疗的同时,最好配合其他疗法;这样收效更快。

        

        陶针刺激部位见表1—1

  名称

    部位和刺法

       

 

 

 

 

 

发旋

 

 

 

 

在头顶部头发旋窝之中心。若发旋不明者,可取百会穴代替;若有双旋者,可以在两发旋上分别施治。各种刺激法如下:

点刺——在发旋处单刺1

丛刺——取发旋刺一针,前、后、左、右各1针,如梅花形,共5

散刺——以发旋为中心,如星形向四周散刺

集中刺——由发旋周围一横指处向中心集

中针刺

扩散刺——由发旋处向四周23横指部扩

散针刺

 

 

 

 

 

伤暑,中风,干霍乱,

小儿夜啼,急惊风

 

 

 

    名称

    部位和刺法

       

  前额行

  以前发迹与眉堂的中点(15分处)为基

  点,在前额横列排刺57

 

  感冒,痛经

  额角棱 

  由眉角至发角纵列于侧额部,行刺5

  眼红痛

  眉心

在两眉头之中央,点刺1

感冒,中暑,中风,眼

红痛,急慢惊风

眉方

在眉上,取眉头、眉腰、眉尾进行点刺

眼红痛

太阳

在眉棱角后侧至曲隅部横列排刺35

感冒,中暑,眼红痛,

痛经

鼻端

在鼻端准头之正中,点刺1

小儿急慢惊风

翼根

在鼻翼根与面部相接处,左右各点刺1

小儿慢惊风

 

两唇

 

唇即承浆穴,点刺l针 或排刺3-5针;下

中暑,伤暑,中风,急

惊风

  口角

  在两口吻角处,各点刺1

  小儿惊风,颜面抽

  搐,口眼歪斜

  耳周

  环绕耳廓周围成一封闭曲线,环刺10

  胁痛,泄泻,耳痛,痄

 

  颌线

  在颊部,沿上下颌骨排刺5

  齿痛,痄腮

  颈侧

  在喉部喉结两侧行刺57

  哮喘,喉痛

  脐行

 

 

  即胸腹正中线。由胸骨切迹起至耻骨上际行

  20针;视病情需要可全刺或分段选刺

 

  泄泻,霍乱,疝气,痛

  经,腹痛(取腹部刺

  激点),呕吐(取胸部

  刺激点)

  夹脐行

  在脐行和乳行之间。针刺数与分段选刺原则

  均同脐行

  泄泻,腹痛,小儿夜

  啼,慢惊风

  乳行

  通过乳头的纵线。针刺数与分段选刺原则均

  同脐行

 

  呕吐

  脐环

  距脐孔23横指处,环刺成一封闭曲线

  霍乱

  谷线

  以胸骨剑突之尖端和脐孔之中点为基点,横

  列排刺79

 

  呕吐,腹痛

  水线 

  以脐孔和耻骨上缘之中点为基点,横列排刺

  79

 

  尿闭

  胁行

  在侧胸部。自腋窝过第11肋端下至与脐孔

  相平处,纵列行刺10

 

  胁痛

    名称

    部位和刺法

       

  腹沟行

  在腹股沟处,排刺5

  疝气,尿闭

 

 

  主脊行

 

 

 

 

  自第1颈椎下至尾椎、纵列行刺29针,每椎1针,视病情可全刺或分段选刺(每一刺激

点均在棘突下)

 

  感冒,中暑,伤暑,中

  风,虚劳,哮喘,痹

  症,腰痛,历节风,干

  霍乱,齿痛,眼红肿,

  疔疮,痈疽,痄腮,小

  儿夜啼,急、慢惊风,

  小儿瘫痪

 

  项棱

 

  颈椎两侧纵列各一行,刺7

  感冒,哮喘,齿痛,眼

  红痛,喉痛,痄腮,小

  儿夜啼,百日咳

 

 

 

 

  夹脊行

 

 

 

 

 

  自胸椎至骶椎两侧各一行,当脊椎横突之外

方,纵列行刺22针,视病情可全刺或分段选

  感冒,中暑,伤暑,中

  风,虚劳,痹症,腰

  痛,胁痛,历节风,泄

  泻,呕吐,霍乱,腹

  痛,疝气,尿闭,遗

  尿,齿痛,耳痛,喉

  痛,痛经,小儿夜啼,

  百日咳,慢惊风,小

  儿瘫痪

  远脊行

 

  自胸椎至骶椎约二横指处,纵列行刺22针,

  视病情可全刺或分段选刺

  中暑,伤暑,中风,痹

  症,腰痛,历节风,小

  儿瘫痪

  肩棱

  自颈部和肩部连界处肩端排刺57

  喉痛,痈疽,小儿瘫

 

 

 

 

  肩胛环

 

 

 

  以膏肓穴为核心,包括两肩胛骨在内,作一

  椭圆形,刺激法如下:

  散刺——以膏肓穴(肩胛核心)为中心作星

  形刺

  集中刺——自距一横指处向膏肓穴集中刺

  扩散刺——自膏肓穴向周围23横指处扩

  散刺

  刺环——沿椭圆线进行针刺

 

 

 

  感冒,虚劳,哮喘,百

  日咳,小儿瘫痪

 

 

  骶鞍

  在骶骨部作一马鞍形环状曲线,可从尾骨端

  向上作散刺或作集中刺或扩散刺

 

 

 

 

 

 

两前棱

 

在上臂之桡侧,自肩关节至肘关节排刺10

15针,分内外二行:

内前棱——在屈侧;外前棱——在伸侧

视病情可全刺或分段刺

 

痹症,泄泻,齿痛,百

日咳,小儿瘫痪

 

 

 

 

 

 

两后棱

 

 

在上臂之尺侧,自肩关节至肘关节排刺lO

15针,分内外二行:   

内后棱——在屈侧;外后棱——在伸侧

视病情可全刺或分段刺

 

 

痹症

 

 

 

两侧棱

 

在上臂部前后两棱之中间,自肩关节至肘关

节排刺1015针,分内外二行:

内侧棱——在屈侧;外侧棱——在伸侧

视病情可全刺或分段刺

 

 

痹症

  名称

    部位和刺法

       

 

  手六关

  在肩、肘、腕关节部作环刺一圈,痈疽取肘

  关节,痄腮取腕关节,其他局部病取患处关

 

  痹症,历节风,痈疽,

  痄腮

 

  肘弯

 

在肘弯部静脉,重刺放血

 

霍乱,干霍乱,疔疮,

急惊风

四缝

在次、中、无名小指、四指掌中节,重刺挤

出黄水

 

疳积,百日咳

 

手十甲

 

在手十指甲根部,亦可取指甲角。虚劳取手

拇指甲根或甲角,胁痛取无名指甲根,干霍

乱取食指甲根点刺或全刺

中暑,虚劳,哮喘,胁

痛,干霍乱,腹痛,遗

尿,齿痛,眼红肿,喉

痛,小儿夜啼,疳积

手十尖

在手十指之尖端,重刺出血

伤暑,中风,干霍乱,

急惊风

 

 

 

两前棱

自股关节至踝关节,挟膝盖两棱线,纵列行

15-20针。在内侧的称内前棱,在外侧的

称外前棱。视病情全刺或分段刺

 

痹症,呕吐,腹痛,小

儿瘫痪

 

 

两后棱

 

 

自股关节至踝关节,过膝弯中点为外后棱,

在外后棱与内侧棱间为内后棱,纵列两行,

行刺1520针。视病情可全刺或分段刺

痹症,尿闭,小儿瘫

 

 

 

两侧棱

过屈膝两侧纹,自股关节至踝关节纵列行刺

15-20针。在内侧的称内侧棱,在外侧的称

外侧棱。视病情可全刺或分段刺

 

痹症,胁痛,疝气,遗

尿,耳痛,痛经

足六关

两上肢股、膝、踝关节共6处,膝踝关节作

环刺,股关节作半环形针刺

痹症,腰痛,历节风,

小儿瘫痪

膝弯

在膝腘部静脉上,重刺放血

中暑,霍乱,干霍乱,

疔疮

足十甲

 

在足十指爪甲根部,亦可取爪甲角处,点刺

或全刺

中暑,伤暑,干霍乱,

疝气,尿闭,耳痛,慢

惊风

足十尖

在足十趾尖端,重刺出血

中风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