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10.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日期:2009-01-11]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首载于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本歌论述了杨氏家传的十二种单式针刺手法,此行针术为针刺的基本手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歌:

 

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

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

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

医师穴法叮咛说,记此便为十二歌。

 

分歌:

 

一爪切者:

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毋外慕其心,

至令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

 

二指持者:

 

持针之士要心雄,势如握虎如擒龙,

欲识机关三部奥,须将此理再推穷。

 

  凡下针,以右手持针,于穴上着力旋插,直至腠理,吸气三口,提于天部,依前口气,徐徐而用。正谓持针者手如握虎,势若擒龙,心无他慕,若待贵人之说也

 

三口温者:

 

温针一理最为良,口内调和纳穴场,

毋令冷热相争搏,荣卫宣通始得详。

  凡下针,入口中必须温热,方可与刺,使血气调和,冷热不相争斗也

 

四进针者:

 

进针理法取关机,失经失穴岂堪施,

阳经取陷阴经脉,三思已定再思之。

  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息数匀,医者亦如之,切不可太忙。又须审穴在何部分,如在阳部,必取筋骨之间陷下为真;如在阴分,郄胭之内,动脉相应,以爪重切经络,少待方可下手

 

五指循者:

 

循其部分理何明,只为针头不紧沉,

推则行之引则止,调和血气两来临。

  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得气即泻之故也

 

六爪摄者:

 

摄法应知气滞经,须令爪切勿交轻,

上下通行随经络,故教学者要穷精。

  凡下针,如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切之,其气自通行也

 

七针退者:

 

退针手法理谁知,三才诀内总玄机,

一部六阴三气吸,须臾疾病愈如飞。

  

  凡退针,必在六阴之数,分明三部之用,斟酌不可不诚心着意,混乱差讹,以泻为补,以补为泻,欲退之际,一部一部以针缓缓而退也

 

八指搓者:

 

搓针泄气最为奇,气至针缠莫急移,

挥如搓线攸攸转,急转缠针肉不离。

 

  凡转针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随其气而用之。若转太紧,令人肉缠针,则有大痛之惠。若气滞涩,即以第六摄法切之,方可施也

 

九指捻者:

 

捻针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两般穷,

内外转移行上下,邪气逢之疾岂容。

 

  凡下针之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内捻者,令气至下而治病。如出至人部,内捻者为之补,转针头向病所,令取真气以至病所。如出至人部,外捻者为之泻,转针头向病所,令侠邪气退至针下出也。此乃针中之秘旨也

 

十指留者:

 

留针取气候沉浮,出容一豆入容侔,

致令荣卫纵横散,巧妙玄机在指头。

 

  如出针至于天部之际,须在皮肤之间留一豆许,少时方出针也

十一针摇者:

 

摇针三部六摇之,依次推排指上施,

孔穴大开无窒碍,致命邪气出如飞。

 

  凡出针三部,欲泻之际,每一部摇一次,计六摇而已。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状,庶使孔穴开大也

 

十二指拔者:

 

拔针一法最为良,浮沉涩滑任推详,

势犹取虎身中尾,此诀谁知蕴锦囊。

 

  凡持针欲出之时,待针下气缓不沉紧,便觉轻滑,用指捻针,如拔虎尾之状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针灸歌赋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