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矛盾就是安静淡然。安静淡然就什么忧思都不能进入,邪气也不能侵袭,所以,他的德性完善,精神饱满。
  所以说:圣人能够长生是天道的自然运行,他的死也是物理的必然变化。动也好,静也好,都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一致。善是福的先声,恶是祸的根由,善恶都不沾染,也就无所谓福与祸了。感知了才有思考,施加了力量后才会有运动,本性出于自然,智慧和习惯都属于后天人为,凡违背天理的,都应该抛弃。这样,就不会有天灾,不被物所役,也无人世间的是非与罪责。如果把生看得很轻,把死亡看得和平常休息一样,不思想考虑,不忧郁图谋,无心显露自己,守信而不须约定,纯粹顺其自然,就会睡觉安稳而不做梦,无忧无虑了。人就精神饱满不疲倦。虚无恬淡,才是符合自然的规律。
  所以,悲、乐、喜、怒、好、恶是道德的过失。心中没有忧愁和快乐,就是德行的最高境界;坚持纯一之道而不动,一切无心,就是高度静的境界。一切顺从,虚怀若谷,不与外界事物交往,非常淡泊,与外界没有丝毫的抵触,就是非常纯的境界。所以形体劳累而不休息就会生病,精神用个不停就会疲劳,疲劳就会引起精神枯竭。
  水的性情,是清而不含杂质的,不动就一平如镜;水不流动就会腐臭混浊,也可以说不能清,这就是自然规律的反应。所以,纯粹而不含杂质,静一而不改变,淡然无为,动而遵循自然规律,就是养神之道。
  《庄子•刻意》
  治气养心治气养心的方法:血气刚强的,用柔来调和;城府太深近于险诈的,用平易良善来诱导;行动敏捷轻快的,用迂缓来加以节制;心胸狭隘偏小的,应使他心胸开阔;意志卑下、反应迟钝、贪图便利的,应促使他奋进,提高其道德与志向;平庸、驽钝、散漫的,应约束他亲师近友,好好学习;态度怠慢、轻佻、自暴自弃的,应使他明了这样会引起祸害和灾难;朴素老实、极端忠厚,就教他礼乐,疏通他的思想,让他思索。凡是治气养生的方法,要从礼直接学起,要有老师的教导,要所好专一,无思虑杂念。这就是治气养生的方法。
  《荀子•修身》
  修身养性的人,节制情欲,调节饮食,调和喜怒和动静。如果这些内在的东西都做到了,那么邪气就无从侵入。用过多的精力粉饰外在,会伤害内在的情志,扶持了情志就伤害了神气,装饰打扮得到展现而又蒙蔽了人的本质。须臾不忘做一个圣贤的人,必被性情所困;百步之中都不忘打扮容貌的人,必被形体所累。所以说:鸟的羽翼漂亮丰满,必定伤害到骸骨;树的枝叶茂密繁盛,必定伤害到根茎,天底下没有能够做到两全齐美的。
  《文子•符言》
  养性四要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是调整自己行为的道理。原天命,即根据自然发展的规律,不被祸福所迷惑;治心术,即不妄自喜怒无常;理好憎,即不贪图那些无用的东西;适情性,就是说欲望不要超过节度。不被祸福所迷惑,即是对于祸福顺其自然;不妄自喜怒无常,也就是要赏罚公正,不徇私情;不贪图无用的东西,就是不要因为自己的欲望损害了人的本性;欲望不要过多,就是养生要知足。凡是这四种,不求于形体之外,不要假借于别人,应凭借自己而获得。
  《文子•符言》
  通常心里所喜爱的,不要用情太深;心里的恨,也不要恨得太深;这都会损性伤神。称赞不能过度,批评也不要过火。要用平常心对待事物,如有偏颇,寻求改正。
  身处于贫贱时,要安于贫贱;身居富贵时,不要以富贵矜持;不论居于贫穷还是富贵之中,都必须有恒心坚守自己的道德。不要因为自己贫穷或者富裕而改变了自己意志和变更本性。通达道理,不要表现在语言上。有了大功德,也不要恃之而生非分之想。养身的药物不离手,美好良善的言辞不离口,心不生邪恶的念头。内心要常怀诚意,对外事外物要恭敬。不要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