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饮食&起居
2013/1/28 10:30:33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汲取赖以生存的营养、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古人说“民以食为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饮食的学问。
本卷有关饮食的学问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饮食要有节制,二是饮食要有选择。
饮食要有节制,是指饥饱适度和时间早晚有节制。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体的脾胃,使它不受伤害。只有脾胃健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理机能,连续不断地为身体输送营养、能量,保持人体的正常需要。
饮食要有选择,是指应当选择适合于人体需要和吸收及营养丰富的食品,以及相应的搭配、烹调方式等;还应当注意的饮食禁忌,防止饮食中毒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人体尽可能地获取最大限度的能量、营养,以避免各种可能对人体的损伤与危害。
起居是中国古人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养生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某一时某一地的即兴发挥,而是贯穿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每一时刻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穿衣盥漱、吃饭睡觉,无论春夏秋冬、阴晴圆缺、风霜雨雪;也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要有规律,顺应时节,合乎自然,做到“适体”,不忘“适度”,通过调节起居达到强身健体、却病延年的养生目的。起居虽然烦琐,但它与人的健康休戚相关,不要因为烦琐就轻视忽略了它。这正是中国古代养生家认为的“功”不可一日不练的原因,这里的“功”便是日常起居的一些细节,古人只不过把它提升到更高的高度而已。今天的人们,未必都能像古人那样一丝不苟地遵循起居,毕竟时代不同了,但古人的那些起居功课无论对保养形体,还是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
高子论饮食高子说: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根本条件,因为人身之中,阴阳的运行,五行的相生,都是因为饮食的作用。所以,饮食进入人体后就会谷气充盈,谷气充盈就会血气旺盛,血气旺盛人也就筋骨强健了。脾胃是五脏之根本,其他肝、心、肺、肾四脏的气都是由脾禀承而产生的,一年四季也都要以胃气为本。从饮食中获得气,用气来益养精血,精血又复养于气,气充足也就具有了神,而神气充满后,身体得到了保全,这都是相互为用的。人在日常养生时,饮食务必淡薄,不要让本来能够补益身体的东西反而危害了身体,使五味变成五贼。了解这些才算懂得了养生之道。
〔明〕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
饮食之患,超过声色世人万病滋生,生命夭折,很多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埋下的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说,饮食给人们带来的祸害,比声色祸害还要普遍和严重。因为人们可以完全杜绝声色达一年之久,而饮食却不可一日短缺。正由于它对人们的益处非常广,所以,它的为害也特别深。加上在各种各样的食物中,有的彼此之间气味互相冲突,若是在食物搭配上无意中触犯了禁忌,就更会在机体内沉积下毒素,缓慢地沉积经年而形成疾病,危害人的生命。
〔唐〕孙思邈:《摄养枕中方》
饮食要言孙思邈认为,养性不但在言语上有禁忌,在饮食上也要有所节制。善于养性的人,饿了就吃饭,渴了就饮水,吃的次数多而数量少。不要每一顿吃得很多,不然影响消化。应该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应该明白,太饱会伤肺,太饥会伤气,太酸会伤筋,太咸会伤骨。所以说,应当学会吃清淡的饮食,吃的时候应细嚼慢咽。如果吃了米脂类食物在腹中,不要饮酒入肠。人在吃东西时,应当除去烦恼。如果别人在饮食时,也不能对别人发怒生气,这会使人受到惊吓,夜梦太多。每次饮食时,不能吃太多肉食,多吃肉食会滋生百病。要少食肉类,多食饭,少食榨菜、腌菜,并且不要食生菜、生米、小豆及陈臭的食物,也不要饮用不洁的酒。面食使气孔堵塞。不要食生肉,生肉伤胃,一切肉类都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