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书中介绍了不少营养丰富的药粥,直到现在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陈达臾的《本心斋蔬食谱》中载蔬食二十谱,别具一格。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载各种食物1 0 2种,有荤有素,有茶点饮料、糕饼羹菜、粥饭果品等,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单纯以食物为主进行治病和养生,与前人的药食合用大不相同。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一本老年疾病治疗保健学专著,非常重视老年人的食治与食养,载有食疗方剂1 6 2首,并详细介绍了这些食疗方的烹调方法、适用证候及注意事项,仍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金元时代,李杲极力提倡补养脾胃的重要性,强调饮食调治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作用;张从正主张用食物补虚,倡导“养生当论食补’’,“精血不足当补之以食”,在其所著《儒门事亲》-书中,记载了一些以食治病的病案。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饮膳正要》,其书三卷,载2 00余种食物,详述了每种食物的性味、功用、主治,还载有6 1个食疗方,并记述许多饮食宜忌,如妊娠食忌、饮酒避忌等。吴瑞编著的《日用本草》,全书分米、谷、菜、禽、兽、鱼、虫等八门,共载录食物5 4 0多种,也是元代一部有代表性的食疗专著。
 
    明代卢和著《食物本草》,主张多吃素食蔬菜,少吃肉食,认为这样可以疏通肠胃,无窒滞之患。朱棣主持编写的《救荒本草》,载有40 0多种可食的野菜,不仅可备荒年食用,而且扩大了营养价值较高的野菜食用范围,是食疗营养上的一个发展。明代有影响的书籍,如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高濂著的《遵生八笺》、徐春甫著的《古今医统》,宁原著的《食鉴本草》等,都对丰富食疗品种和治疗方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明代对食疗学的认识水平较其前代有很大提高,也较其前代有较大的发展。
 
    清代,食疗受到医家的普遍重视,这个时期有关食疗的著作甚多。主要的有沈李龙编著的《食物本草会纂》、章杏云编著的《调疾饮食辨》、费伯雄编著的《食养疗法》、王孟英编著的《随息居饮食谱》、陈修园编著的《食物秘书》、袁子才编著的《随园食单》等,均从不同角度丰富了食疗学的内容。
 
    中医食疗学源远流长,从上古时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萌芽和发生,经过历代医家的补充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运用日常饮食物进行保健防病和治病的经验。
 
●  方兴未艾的今天
 
    清代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食疗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食养食疗的专著和工具书,同时,大量的科学普及书也相继问世,如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编著的《中医食养疗法》、叶橘泉编著的《食物中药与便方》、钱伯文等主编的《中国食疗学》、姚海洋的《中国食疗大典》、刘继林的《食疗本草学》、窦国祥的《中华食物疗法大全》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前人的食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和阐发。食物疗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在疾病的康复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在国内外回归自然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我国的食物疗法以其简便易行、寓治于食、无副作用等优点,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相信不久将来,中医食疗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会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每日练习】
 
    1.什么是食物疗法?
 
    2.如何认识食物疗法的发展历史?
 
    ■
 
    一    疗法的特点
 
    食物疗法,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是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应用。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  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关系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