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与普通感冒有相似之处。但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并结合发病季节以及症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诊断普通感冒。
 
四、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过敏性鼻炎 临床症状与本病相似,易于混淆。过敏性鼻炎与本病不同之处:①起病急骤,可在数分钟内突然发生,可在1~2小时内恢复正常;②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出多量清水样鼻涕;③发作与气温突变或与接触周围环境中的变应原有关;④鼻腔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多量嗜酸性粒细胞。
(二)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结合膜充血,鼻咽部症状较轻。鼻分泌物荧光抗体检查可检出流感病毒。流行病学有助鉴别。
(三)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例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早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但很快出现原发病的特征。流行病学有助早期诊断。
 
五、治疗
(一)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或年老者需卧床休息。发热、全身酸痛可用复方阿司匹林片等解热止痛药;咳嗽时给以嗅己新(必嗽平)、喷托维林(咳必清);咽痛时口含消炎喉片,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涕可用1%麻黄素点鼻。
(二)病因治疗 病毒引起的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金刚烷胺(金刚胺)、吗啉胍(病毒灵)、阿糖胞苷等对某些病毒有一定疗效。利福平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疗效。聚肌胞可使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的繁殖。
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
(三)中草药 常用中成药有板蓝根冲剂,感冒清热冲剂、银翘解毒片等。
 
六、预防
    坚持有规律的适合个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劳逸适度,生活规律,是预防感冒最好的方法。注意患者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诱发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流感可累及上呼吸道和/或下呼吸道,常伴有全身症状:例如:发热、头痛、肌肉痛和乏力。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为粘病毒,共分甲、乙、丙3型,每型又可分为若干亚型。此病毒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容易发生变异,若变异小(量变)可出现新毒株,引起小流行,约2~3年1次,若变异大(质变)则出现新的亚型,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约10~15年1次。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有一定交叉免疫力,但维持时间不长,由于病毒不断发生小变异,故可引起反复发病。各亚型间无叉免疫力,对同亚型的免疫力似可维持较久。
流感病毒随空气微粒进入呼吸道后,按其颗粒的大小,决定沉着的部位,小者可进入肺泡,大者沉着在上呼吸道与支气管,流感病毒不侵犯鳞状上皮细胞,只侵犯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与肺泡细胞,依靠其血凝素刺突,吸附在上皮细胞膜的受体上,随后进入细胞,在细胞核内复制,病毒被膜上的神经氨酸酶,可以破坏上皮细胞上的血凝素受体,使病毒得以释放,向周围的细胞扩散,病毒在细胞核内的复制,只需4~6小时。因此,流感的潜伏期很短。自病毒侵入后,18h~3日即可发病,由于宿主细胞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炎症反应,造成大量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流感病毒很少侵入血液和深层组织,但其毒性代谢产物,可进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流感病毒可使纤毛上皮细胞的纤毛脱落,影响其对细菌的清除能力,并影响吞噬细胞的功能,故容易引起细菌的继发感染,在流感病人,可以发生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可引起类似ARDS的肺部病理改变,一次流感以后,对该次感染的病毒株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流感病毒可引致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肺泡中有纤维蛋白渗出液,含炎症细胞可伴出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