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传统疗法
2012/10/18 10:37:51

 第十部分  传统疗法
中医是如何理解心力衰竭的?
中医学博大精深,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医认为:心力衰竭与先天不足、外邪痹心、劳累过度等有关。主要由心、肺、肾等脏腑虚损失调,痰饮瘀血停于内所致。病的初期,病位在心,虚在心肺,渐及脾肾,心病日久必及肾,导致心肺气虚,脾肾阳虚等,因此心力衰竭常见短气、喘促,动则尤甚,尿少、水肿以及形寒肢冷,唇甲青紫,舌质胖或有瘀点瘀斑,脉细弱无力等症状。心力衰竭涉及多脏腑,其中心环节在于心肾。心肺气虚可以导致气血失调,瘀血内生;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水饮内停;痰饮瘀血之邪又可导致肝失其疏泄条畅,肝失疏泄又可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故本病为本虚标实之患,以多脏腑虚损、功能失调为本,瘀血水饮内停为标,由虚、瘀、饮所致的临床心悸喘促水肿综合征,可作为对心力衰竭病理证候的概括。由于本病是本虚标实之患,所以多以扶正祛邪为主。针对心肺气虚、脾肾阳虚,当以补养心肺、温补脾肾;对于瘀血水饮内停,当以活血、利水、化饮。
  针刺如何治疗心力衰竭?
  (1)气虚心悸
  【治法】 益气安神。针宜补法。
  【主穴】 心俞、巨阙、间使、神门。
  【随证配穴】 易受惊吓,加大陵;多汗,加膏肓俞。
  (2)血虚心悸
  【治法】 养血定悸。针宜补法。
  【主穴】 膈俞、脾俞、通里、神堂、足三里。【随证配穴】 烦热,加劳宫;耳鸣,加中渚;虚火面赤,加太溪。
  (3)痰火心悸
  【治法】 清火化痰。针宜泻法。
  【主穴】 灵道、郄门、肺俞、尺泽、丰隆。
  【随证配穴】 失眠,加厉兑;便秘,加大肠俞。
  (4)瘀血心悸
  【治法】 活血强心。针宜平补平泻。
  【主穴】 曲泽、少海、气海、血海。
  【随证配穴】 脉微欲绝,加内关、太渊;浮肿,加灸水分。
  针刺治疗心悸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对疾病本身也有调整
  和治疗作用。但应针对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采取综合治疗
  措施。
  针刺防治心脏病有哪些注意事项?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刺;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嘱其取平卧位治疗。
  (2)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3)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防止刺伤重要脏器。如背部第十一胸椎两侧、侧胸第八肋间、前胸第六肋间以上的腧穴,不能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心、肺,尤其对肺气肿患者,更需谨慎,防止发生气胸。再如两肋及肾区的腧穴,不能直、深刺,以免刺伤肝、脾、肾脏,尤其对肝脾肿大患者,更应注意。
  (5)选穴宜少而精。针刺治病取效与否,并不决定于取穴的多少。在可能范围内,应尽量少取,做到精简疏针,避免多针滥刺,以便能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耳压疗法中常用的耳穴有哪些?
  (1)耳尖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郭上尖端部分。主治:发热、高血压病、炎症。
  (2)交感 在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主治:消化循环系统疾病。
  (3)胸 在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处。主治:胸胁痛。
  (4)神门 在三角窝内,靠对耳轮上脚的下、中1/3交界处。主治:失眠、多梦、烦躁、炎症。
  (5)上屏尖 在耳屏上部外侧缘。主治:炎症、疼痛性病症。
  (6)肾上腺 在耳屏下部外侧缘。主治: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咳嗽、气喘。
  (7)高血压点 在肾上腺与目1穴中点稍前。主治:高血压病。
  (8)皮质下 在对耳屏的内侧面。主治:失眠、多梦、炎症疼痛性病证。
(9)内分泌 在屏间切迹底部。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病。
(10)小肠 在耳轮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