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食物治病有渊源
2012/8/4 11:26:03

第一篇  食物治病有渊源
食物治病的由来
    饮食疗法历史悠久,早自人类发明用火,变生食为熟食,减少了细菌性疾病,增强了人的体质。火的应用,陶器的发明,医食同源就成为可能,食也就有了药的作用。大约从夏开始的“人工造酒”属于其开端,殷代即用郁草类酿制药酒。春秋时期,已能造出各种食用与疗疾的酒类,上市买卖,既强身抗寒又可作为药用。在周代,食疗已作为独立的一科,与疾医、疡医、兽医,并列于朝廷的医事制度中。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食医,相当于现在的营养师,负责调配管理皇室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要求品种繁多,营养丰富,并要符合春夏秋冬四季对饮食的不同需要,“食医业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战国名医扁鹊曾说:“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春秋战国问世的医书之祖枟黄帝内经?素问枠为食疗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较系统的食养思想,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此精辟的论述真可谓“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真得补之道也”。故《黄帝内经》载方13首,在10首内服方剂中,就有6首是食疗方剂。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药食兼具的品种,如山药、百合、龙眼肉、薏苡仁、赤小豆、黑芝麻、大枣、核桃、蜂蜜、盐、葱白等,并指出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如蜂蜜史料记载入药可“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在印度蜂蜜被视为使人愉快和保持青春的良药。俄罗斯人称蜂蜜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贵重礼物。
    汉代名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其传世之作《伤寒杂病论》中,亦载有一些药膳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猪肤汤等,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在枟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枠和枟果实菜谷禁忌并治枠两篇中,对“食禁”做了专门阐述。“肉中有朱点者,不可食之”,“果子落地,经宿、虫蚊食之者,人犬忌食之”。这些说明仲景的时代已经认识到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的道理,并充分认识到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隋唐时期,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完善,食疗已渐渐走向成熟。唐代孟诜撰辑的《食疗本草》是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著,全书共三卷,据记载有书目138条,今已散逸,仅有残卷逸文散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唐代医家孙思邈极力推崇食物疗法,在《千金要方》中有食治专篇,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在《养老食疗》篇,列食疗方17首,有很多名方如“杏仁酥”、“茯苓酥”等一直被后世医家沿用。据史料记载,至隋唐时期,我国已有食疗专著约60余种,惜多散逸,只有一部分被王焘所撰枟外台秘要枠收录。全书共40卷,收载方剂6000余首。有关食疗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很多至今仍是食疗药膳常用的方剂。
    宋代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几经重修、校刊、增订,并加入部分枟本草衍义枠的内容,撰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全书共30卷,载有药物1740多种,广泛地辑录了宋以前有关药物方面的文献,对一些药物的产地、性能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考订和补充,记述并保存了《食疗本草》、《食性本草》、《食医心镜》、,《孙真人食忌》等前世有关食疗专著的逸文。例如,在干地黄条下,引《食疗本草》文“蜜煎或浸食之,或煎汤,或入酒饮并妙”。引《食医心镜》文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