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白宫特使的圈套
2012/6/18 15:17:36

    1971年5月,尼克松总统提议由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同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会谈,中方表示同意。在当时冷战的国际格局下,为了防止来自美国右翼的干扰,尼克松决定中美交往绝对不能向外泄露,被白宫视为头号机密。6月30日,尼克松在一次白宫的例行通告中宣布,他的助手基辛格将访问亚洲。7月初基辛格果然先后访问了西贡、曼谷、新德里,参加了一些欢迎仪式,发表了一些无足轻重的讲演,在追随的西方记者看来,不过是白宫的一些陈词滥调而已。
    一名聪明的美联社记者注意到,基辛格的随行中有一位通晓汉语的外交官,但并没人能猜到基辛格的访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知晓基辛格秘密的“外人”,只有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将军。l971年7月8日,基辛格到达西巴基斯坦的拉瓦尔品第。在参加了一个宴会后,追随采访的记者们被告知,基辛格有点胃痛,他的日程安排有了变动,需要在巴基斯坦山区的一处僻静的地方休息几天。第二天,基辛格同少数几位助手神不知鬼不觉地乘上了巴基斯坦总统的波音707专机,在中国外交部官员的接应下,于7月9日经中国西侧边境进入内地,抵达北京。在机场受到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迎接,随后即同中国总理周恩来展开了长达数小时的会谈。
    7月11日上午,就在基辛格将原道返回巴基斯坦前的几个小时,双方经反复磋商,终于就尼克松访华达成协议。
    近年来随着中美外交文件的解密,基辛格这段“神秘之旅”的细节已经公布于众,成为秘密外交的经典故事。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政府在邀请基辛格访华的同时,还邀请了另一位重量级的美国客人。有趣的是,两人相互并不知道对方的行程,取道完全不同,先后只差一天,分别由东西两侧进入中国,但两人的访华目标却完全一致,到北京会见周恩来总理。
来自伦敦的“通知"
    另一位受到邀请的美国客人就是美国《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赖斯顿。1971年6月,在中美“乒乓外交”开始不到两个月,《纽约时报》副社长赖斯顿突然接到中国驻伦敦大使馆的“通知”,说可以给他一张访问中国的签证。赖斯顿欣喜若狂,随即讨价还价地为夫人也要了一张签证[10]。
    当时中国内地对西方已经关闭了20余年,他渴望成为第一个应中国政府之邀到北京访问的美国记者。即使在全世界范围,也很少有西方记者能获此殊荣。当时尼克松政府已经放风可能要和红色中国正式接触,令美国各界十分震惊和好奇,新闻界对中国政府的态度和任何发生在中国的事情都十分关心。可是大多数媒体苦于无门,没法染指中国的新闻报道。据说,当年有些美国驻香港记者,每隔一两个月就去碰碰运气,申请去中国的签证,但得到的答复永远是“拒签”。
    在美国新闻界,赖斯顿以总是能够千方百计地搞到好新闻而著称。当同行们问他有什么秘诀时,赖斯顿最常用的回答是:“我总是很幸运”。这一次,赖斯顿感到幸运的大门又一次向他敞开。但他心里并不清楚,北京为什么选择了他作为第一个正式接受邀请访华的美国记者。

赖斯顿(右)和基辛格(左)取道不同,目的都是到北京见周恩来总理(中右)
    其实赖斯顿当时正忙于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即后来人们所知的《纽约时报》强行“发表美国国防部文件事件”。此事件表面上是《纽约时报》同白宫就报纸是否有权发表有关国防部的“机密文件”之争,但实质上却是新闻自由和政府管制的对抗。《纽约时报》从1971年6月13日刚开始连载国防部文件,白宫就通过地方法院下了“暂时禁刊令”。时报不服,双方僵持不下,“交战”达l5天之久。此战役经历了各级法院,最后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6月30日最高法院判决结果,《纽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