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
2012/2/19 22:37:21

    出汗一证临床常见,可以出现在其他某种疾病中,如外感病、内伤病等均可伴有本证。常见的有自汗、盗汗、局部出汗(以头汗、手足多见)、半身出汗,还有血汗、黄汗等。现将自汗、盗汗、偏沮分述如下。
    (一)自汗
    自汗是指不用发汗药物或有其他刺激因素,而自然出汗的一种症状。在伤风等外感病有自汗,在其他一些慢性疾病中也可以出现自汗。但一般所说的自汗,多指内伤杂证或无其他疾病而出现的自汗。
    【病因病机】  自汗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卫气不固、津液外泄。
    1.卫气不固  由于劳伤过度,久病失养,损耗元气,正气虚弱,卫外失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而成。《诸病源候论‘虚劳诸候》日:“诸阳主表,在于肌腠之间。若阳气偏虚,则津液发泄,故为汗。,,《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日:“人以水谷之精,化为气血津液,津液行于腠理。若劳伤损动,阳气外虚,腠理开,血气衰弱,故津液泄越,令多汗也。”
    2.津液外泄正气不足,寒温失宜,肺卫调节疏懈,风邪病毒乘袭,邪在肌腠,疏泄失常,表虚卫外不固,津液外泄而自汗。《证治汇补》说:“有平昔元气虚弱,表腠疏松,略有不谨,即显风证者,此表里两因之虚证也。”《景岳全书·汗证》日:“自汗者属阳虚,腠理不固,卫气之所司也,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伤寒明理论·自汗》说:“邪气干于卫气,气不能卫固于外,则皮肤为之缓,腠理为之疏,由是而津液妄泄。”
    临床症见无因自汗出,汗后形寒,身体疲乏,或无症状。
    【辨证用药】本病主要是阳虚,卫气不固。治宜实表补阳。方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有表证者当解表为先。
    处方:牡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白术、防风、五味子。
    方中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牡蛎益阴潜阳,除烦敛汗;麻黄根功专止汗;五味子敛肺补肾,养心敛汗,可收养心肺之气及肾中耗散欲脱之气;浮小麦能养心除烦,去心经虚热而止汗;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之功;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诸药
合用,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的作用。
    表虚自汗证是一种q慢性肌表衰弱证。想以药力改变和恢复生理,必须容许它由量变到质变”,只有长期服用,疗效才能满意。
    【典型医案】毕某,女,79岁。主诉小便后全身出汗1个月。
    患者于1个月前小便后全身从头至脚出汗,汗前自觉有热感,伴乏力。原有高血压、冠心病。血压25/12kPa(190/90mmHg)。化验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2/高倍镜。
    症见小便后全身出汗,出汗前自觉有发热,尿频但量不多,不浮肿,乏力,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滑。
    素体心阳不足,卫为阳,卫虚失固,则自汗出。治以扶阳固卫,调和营卫。方用牡蛎散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牡蛎30克,黄芪30克,白芍l5克,龙骨30克,浮小麦15克,麻黄根l5克,红花l5克(后下),芡实15克,茯神30克。水煎服。
    服药3剂后尿频减,仍有汗,失眠,心悸。上方加牛膝15克,炒酸枣仁l5克,继服2剂,症状基本消失。
    (二)盗汗
    盗汗又称寝汗,指睡时汗液盗出,醒后自止的一种症状。无恶寒,而觉烦热。可以出现在一些慢性疾病中,或体质虚弱的人群中。
    【病因病机】盗汗证多因阴虚热扰,汗液不能敛藏所致。
    禀赋不足,病后失养阴精耗损,渐成阴虚内热,津液不能敛藏而为盗汗。《景岳全书·杂病谟》日:“盗汗者,属阴虚,阴虚者,阳必胜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
    房室失节,思虑无穷,劳伤过度,脏腑功能失调,脏阴耗伤,虚火内生,热扰汗液而成盗汗。《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证》日:“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临床症见夜间寐时盗汗,醒后汗止,可伴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