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膏药
2009/3/27 15:21:10

  膏药疗法是利用中药制成的膏药、敷药(糊膏)、药粉、膏剂等贴敷于人体外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由于损伤多由外侵内,故外用膏药治法尤为重要。其作用原理主要是活血祛淤、行气通经、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接骨续损等。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祖国医学在膏药疗法治疗种种病症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膏药疗法易学易用、简便经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所以历代医家多乐于采用,而且深受群众欢迎。
  膏药是以食用植物油与黄丹或铅粉等经高温炼制而成的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的外用制剂。
  膏药是我国中药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成膏”的记载。刘宋《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目前中医临床及民间仍然广泛使用膏药。
  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祛风湿、治跌打损伤等。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现以黑膏药为主举例如下:
  一、狗皮膏
  【药方组成】枳壳、青皮、大枫子、赤石脂、赤芍、天麻、甘草、乌药、牛膝、独活、黄柏、补骨脂、威灵仙、生川乌、续断、白薇、桃仁、生附子、川芎、生草乌、杜仲、远志、穿山甲、香附、自术、川楝子、僵蚕、小茴香、蛇床子、当归、细辛、菟丝子、陈皮、清风藤、木香、肉桂各10克,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樟脑各5克。
  【药物制作】以上43味,除樟脑外,木香、肉桂、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枳壳等34味,均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克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黄丹750~1050克,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将樟脑及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狗皮(或其他兽皮)上,即得。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病证】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肌体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说明】每张净重15克或30克。
  二、追风膏
  【药方组成】牛膝、桃仁、麻黄、当归、生草乌、红大戟、天麻、羌活、穿山甲、细辛、乌药、白芷、高良姜、独活、赤芍、海风藤、红花、威灵仙、肉桂各50克,地黄、熟地黄、续断、苏木各24克,五加皮、蛇蜕、生川乌各12克,蜈蚣15克,乳香、没药、雄黄、血竭、檀香各7.4克,冰片、麝香、丁香各2.4克。
  【药物制作】以上35味,肉桂、乳香、没药、血竭、丁香、檀香粉碎成细粉,雄黄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与冰片、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膝等26味,均碎断,与食用植物油4800克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黄丹1500—2100克,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布或纸上,即得。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病证】用于风湿痹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
  【用法】加温软化,贴予患处。
  【说明】每张净重12克。
  三、万应膏
  【药方组成】川乌、草乌、生地、白蔹、白芨、象皮、官桂、白芷、当归、赤芍、羌活、苦参、乌药、甘草、独活、玄参、大黄、木鳖子、穿山甲各15克,麻油2500克,黄丹适量。
  【药物制作】以上共19味药浸入油内,文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停火片刻,滤去药渣,取油液适量,按每公斤油加入黄丹500克,搅匀至黑亮如镜、滴水成珠为度。摊涂膏药于裱背材料上,对折即成。
  【功效】消肿止痛,拔毒生肌。
  【主治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