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常见病症治疗
2009/3/24 16:01:13

  一、感冒
  【治则】疏风解表为主。
  【取穴】脊柱两侧,肘窝,大、小鱼际,鼻部。
  【手法】 中度或较重刺激。一日治疗2~3次。
  【操作方法】 医者持皮肤针在脊柱两侧,分成三行,第一行距脊柱1厘米,第二行、第三行各相距1厘米,分别叩刺2—3行或滚刺1行。再用皮肤针分别在肘窝,大、小鱼际。鼻部叩刺1—3行,或滚刺l行。使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说明】 在本病流行时,叩打脊柱两侧及鼻部,一般治疗3。5次,有预防作用。
  二、急性扁桃体炎
  【治则】 以清热消肿为主。  
  【取穴】 肩胛区、颈后区、翳风、合谷、大椎、下颌区。
  【手法】 中度或轻重刺激。可一日治疗1—2次。
  【操作方法】 医者持皮肤针在沿斜方肌上缘肩胛区叩刺2~3行或滚刺1~2行,再沿下颌骨向上弧形叩刺1—3行。再沿颈后部肌腹纵行叩刺1—3行。再在翳风、合谷、大椎等穴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注意事项】 本病多发于少年、儿童,尤其是冬、春季节。必须注意避免受凉,增强体质。
  三、支气管炎
  【治则】 清热化痰为主。
  【取穴】颈部、胸部、气管两侧、太渊、天突、肘窝,大、小鱼际。
  【手法】 中度或较重度刺激。
  【操作方法】 医者持皮肤针沿颈前部肌腹纵行叩刺1—3行。沿胸锁乳突肌颈侧区纵行叩刺1~3行。沿下颌骨下缘弧形叩刺1~2行。再沿肋间叩刺、每肋1—2行。沿胸骨、肋弓及锁骨叩刺1~2行。再沿气管两侧旁,自上而下各叩l~3行。最后在太渊、天突、肘窝,大、小鱼际处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注意事项】 ①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增强体质。②禁止吸烟。③避免食用或接触过敏性的物质和食品。
  四、百日咳
  【治则】化痰镇咳为主。
  【取穴】后颈部、骶部、气管两侧、太渊、天突。
  【手法】 中度刺激。
  【操作方法】 医者手持皮肤针沿枕骨粗隆下方,颈椎1—7两侧皮区后颈部叩刺1~3行。沿骶骨两侧皮区骶部叩刺2—3行或滚刺1—3行。沿气管两旁皮区,自上而下各叩刺2—3行或滚刺1—2行。再叩刺及渊、天突两穴,使皮肤潮红为度。
  【注意事项】 若患儿伴有发热、气急、鼻煽,可能并发肺炎,此时必须引起重视。
  五、支气管哮喘
  【治则】 降气平喘,宣肺化痰。
  【取穴】 胸部、腰旁区、气管两侧、剑突下、孔最,大、小鱼际。
  【手法】 中度或较重刺激,发作时重刺激,一日治疗2~3次。
  【操作方法】 ①医者手持皮肤针沿肋部叩刺l~3行。②沿胸骨、肋弓及锁骨叩刺1~2行。③沿气管两侧自上而下各叩刺l~3行。④在剑突下、孔最,大、小鱼际处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注意事项】①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②禁止吸烟或接触有刺激性的气体及灰尘,并忌食有过敏作用食物。
  六、急性胃肠炎
  【治则】 清热利湿化浊。
  【取穴】 腰旁区、上腹部、下腹部、颌下区、足三里、内关。
  【手法】 中度或较重刺激。一日可2次。
  【操作方法】 医者手持皮肤针:①沿肩胛骨下至髂骨上,在脊柱第三行外约2~3厘米,纵行叩刺2—3行或滚刺1行。②沿肋骨弓以下至脐上纵横交叉叩刺3~7行或滚刺全区。③沿脐以下至耻骨上缘纵横交叉叩刺3—9行或滚刺全区。④沿下颌骨下缘弧行叩刺1~2行。⑤在足三里、内关穴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注意事项】 如有脱水现象必须及进给予补液治疗。
  七、慢性胃炎
  【治则】健脾理气和胃。
  【取穴】 胸椎5~12两侧、上腹部、颌下区、中脘、内关、足三里。
  【手法】 中度刺激。
  【操作方法】 医者手持皮肤针:①沿胸椎5至第12胸椎两侧叩刺2~3行或滚刺1—2行。②沿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